春天的足迹教案

合集下载

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

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

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教案主题:寻找春天的足迹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 观察和描述春天的自然现象。

3. 形成观察、记录、分享的习惯。

4.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如花开、草长、鸟飞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细致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1. 《寻找春天的足迹》的图片或简笔画。

2. 教具:镜子、放大镜。

3. 实物:春天的花朵、草叶等。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5分钟)1. 与幼儿一起回顾春天的特点和自然现象。

2. 展示春天的图片,提问:“大家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象。

Step 2:观察春天的自然现象(15分钟)1. 准备一些春天的实物,如花朵、草叶等。

2. 让幼儿仔细观察这些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可以使用放大镜让幼儿更仔细地观察。

3. 引导幼儿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春天的现象,如花的颜色鲜艳、草地变绿等。

Step 3:观察春天的足迹(15分钟)1. 准备一些春天的生物的图片或简笔画,如蝴蝶、小鸟等。

2. 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引导幼儿发现春天生物的特点和行为,如蝴蝶在花朵上停留、小鸟在空中飞翔等。

3. 鼓励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Step 4:总结(5分钟)1. 引导幼儿总结春天的特点和自然现象。

2. 鼓励幼儿描述自己最喜欢春天的什么。

扩展活动:1. 让幼儿画一幅春天的图画,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2. 带领幼儿出外进行春天的探索活动,观察和记录春天的现象。

评估方式:观察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判断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春天的特点和自然现象,并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和分享,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进行春天的探索和记录,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录和分享的习惯。

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

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

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教案】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培养幼儿对春天的认知和感知能力;2.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培养对春天的喜爱和热爱情感;3.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案制作和课件准备;2.教学用具:春天的图片、春天的实物、放大镜、量杯、显微镜等;3.幼儿玩具:花朵、蝴蝶、蜜蜂、草地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春天的视频,让幼儿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气息;2.引导幼儿简单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喜爱。

二、学习(10分钟)1.展示春天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2.以花朵为例,比较和归纳花朵的特点,让幼儿学习春天的生长物体;3.通过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春天的小生物,培养幼儿观察细节的能力。

三、实践(15分钟)1.组织幼儿进行春天的实践活动,例如种植花朵、观察昆虫等;2.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发现春天的足迹,并记录下来。

四、比较(10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2.让幼儿发现和思考春天与其他季节的区别。

五、总结(5分钟)1.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发现;2.引导幼儿总结春天的特点和足迹。

六、延伸(5分钟)1.播放和讲解春天的故事,培养幼儿对春天的情感认知;2.鼓励幼儿自己创作春天的故事或画图,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

七、结束(5分钟)1.与幼儿一起回顾课堂内容,确保幼儿对春天的认知有所提高;2.鼓励幼儿在家里继续观察和发现春天的足迹,并与家长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比较等方式,全面培养幼儿对春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实践活动引导幼儿亲身参与,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同时,在课堂结束后鼓励幼儿在家里继续观察和分享,有效地将学习延伸到课堂外。

整体而言,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寻觅春天的踪迹》 说课设计

《寻觅春天的踪迹》 说课设计

《寻觅春天的踪迹》说课设计说课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踪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多样的方式来描绘春天的踪迹。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春天的图片,唤起学生对春天的记忆和感受。

2.呈现: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描述春天的音频,引导学生倾听并感受文字所描绘的春天的场景和感受。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踪迹,教师组织学生讲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4.学习:教师将学生的观察和感受整理为关键词,如花朵、温暖、绿意等,展示给学生。

5.写作:学生根据关键词自由发挥,用多样的方式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可以是描写春天的气味、声音、色彩等。

6.分享:学生进行作文交流和分享,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7.梳理:教师梳理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发现春天踪迹的方法和技巧。

8.拓展:教师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四季变化的踪迹,如夏天的蝉鸣、秋天的落叶等。

9.归纳: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评价:1.书面评价:审阅学生的短文,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多样化的描写方式。

2.口头评价:观察学生的表达和讨论,在讨论和分享环节中评价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五、教学拓展:1.安排春游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观察春天的特点和踪迹。

2.让学生走进花园、公园等自然环境,观察并记录春天的不同踪迹。

3.探索春天的生物踪迹,如春天的昆虫活动、小动物迁徙等。

六、板书设计:标题:《寻觅春天的踪迹》关键词:花朵、温暖、绿意等七、教学资源:1.春天的图片或幻灯片。

2.描述春天的音频。

3.学生的观察和描述春天的关键词。

4.学生的写作作品。

春天在哪里幼儿园中班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

春天在哪里幼儿园中班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

教案名称:寻找春天的足迹课程目标:1.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特征。

2.探索春天的足迹并学会感受它们。

3.鼓励学生发现环境中的变化。

4.加深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课前情境:引入“春天在哪里”的主题,诱导学生思考‘春天有什么特征?’2.春天的特点:学生通过图画、背诵儿歌、课堂讨论等多种途径,了解春天的特点及特征。

3.寻找春天的足迹:学生在课堂内外寻找春天的足迹,如鸟儿的鸣叫、草木的发芽等,并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记录下来。

4.戏剧游戏:将春天的足迹转化为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春天的标志物,如小草、鸟儿、树木等,表达对春天的祝福。

5.春天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动手创作一首与春天相关的诗歌,并分享给同学。

教学设计:1.开篇小游戏:学生围成圈,每人手持一个不同颜色的绸带,以走路的方式捆绑在衣服上,播放欢快的音乐时,学生跳舞并互相交换绸带,当音乐停止后,学生要尽快找到自己所持的颜色,与相应的小伙伴组成小组。

2.春天的特点:教师通过PPT、绘本和图片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独特风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听讲的方式了解春天的特点。

3.寻找春天的足迹:学生在校园内外进行寻找,发现春天的标志物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记录,如画板、彩泥等,发挥创意和想象力,记录春天的美好瞬间。

4.角色扮演: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学生选择自己心中喜欢的春天标志物,分别扮演该角色,并在讲台上作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与祝福。

5.诗歌创作: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写出与春天相关的小诗歌,并在课堂上向同学分享。

学生可以选择背诵、朗读、表演或展示方式。

评估方式:1.学生制作的记录春天的作品,评选出最美、最有创意的三件,进行表扬和奖励。

2.课堂上,评选出最优秀的队伍和最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3.在家庭作业中,让学生完成对春天特点的文字描述,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思考:春天是一个美好而多彩的季节,却也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季节。

幼儿园主题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

幼儿园主题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

幼儿园主题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教案主题:寻找春天的足迹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和变化,培养他们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季节变化的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春天的气候特征和自然现象(如气温升高、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

2. 春天的元素和象征(如花朵、蝴蝶、草地等)。

3. 实地寻找和记录春天的足迹。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春天相关的图片、视频、绘本,户外探索所需的纸笔、相机或画板等。

2. 环境布置:在教室中设置“春天角”,摆放与春天相关的物品和装饰。

3. 安全准备:提前检查户外活动的安全性,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主题:通过故事、歌曲或者视频等形式引入春天的主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春天: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春天的气候特征、自然现象和元素象征。

3. 实地探索: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春天的足迹,引导他们观察并记录看到的春天景象。

4. 创作分享:回到教室后,让幼儿用画笔或语言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五、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继续观察和记录春天的变化。

2. 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让他们亲手体验生命的成长和季节的变化。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发现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如何爱护和保护大自然。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反应,了解他们对春天的理解和感知程度。

2. 通过幼儿的户外探索记录和创作分享,评价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3. 长期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和对大自然的态度,以评估教学效果。

春日的绿色海洋:八年级语文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春日的绿色海洋:八年级语文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春日的绿色海洋:八年级语文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课前准备:
课前,我们分享了一次生态保护的主题活动,这个主题活动是以观赏春天为主题的季节性主题教育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大自然中春天的美妙奇妙,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1.让学生策划一个春天的自然展览会。

学生们的任务是在公园或学校园中收集花草植物和昆虫标本,并将它们制作成展品,同时付上相应的展品标识,介绍每种物种相关的科学知识以及介绍每个展品在春天中所扮演的角色。

2.让学生在物理学中耕耘的一些营养知识上获得新的启发。

通过学习一些植物科学课程,在春天时期,我们可以增加我们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了解每样生命的角色,以及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3.让学生在旅游中探寻春天的特性。

我们提议在活动之前,让学生旅行到不同的场所,探寻不同的春天情景,从而了解整个春天的生命的多彩性。

这样的探索可以让学生们观看到许多不同的美景和生物,让他们更接近大自然,从而了解更多的关于春天的生命。

4.为学生们安排参观春季花展和参观外部机构。

我们提议在实际活动之前,让学生参观花卉展示,同外界植物和生命的多样性相比照,对春天中,各种不同的花卉和生命产生更深的认同感和理解深度。

5.跟学生们分享当地的团体习俗和节庆活动。

我们可以跟学生分享当地春天的节庆活动和常民增长体验,这些活动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旅游中更全面地了解春天。

这样的经历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和认识春天的文化和当地民俗,从而加深进一步的体验效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和探索春天的特性和踪迹,从而帮助学生们对春天的赞美和感谢的认识和理解加深,这会在我们的日后教学上带来很大的收益。

中班寻找春天教案(精选10篇)

中班寻找春天教案(精选10篇)

中班寻找春天教案(精选10篇)中班寻找春天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寻找春天教案(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寻找春天教案1设计意图:我园位于小区中心,旁边就有个小公园,风景宜人。

特别到了春天,鲜花盛开,美不胜收。

结合中班主题课程《花花朵朵》。

我们利用小区的良好资源,开展了这次科学探索活动《寻找春天里的花》。

活动目标:1、感受大自然中春天的气息。

2、通过为花儿拍照,观察花朵多姿多彩的形态。

3、初步尝试记录,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1、活动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幼儿操作材料:相机、彩笔、记录表人手1份;教师材料:喊话器1个。

活动过程:一、引导部分。

1、教师和幼儿边走边聊: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2、教师总结:春天来了,路边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小树发芽了,公园里的花儿也开了。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寻找春天里的花”。

你可以给花儿拍一拍照,仔细的观察它,也可以摸一摸,闻一闻,然后把你观察到的,还有你的感受都记录在记录表上。

二、寻找春天里的花。

1、带领幼儿一起寻找春天里的花,鼓励幼儿用相机拍摄下来。

2、幼儿记录:花的形状、颜色,开在哪里,几个花瓣,什么气味,自己喜不喜欢等等。

三、幼儿介绍自己的拍摄成果。

1、教师带领幼儿回园。

2、将幼儿拍摄的照片输入电脑,结合刚才的记录表,幼儿做花儿的介绍。

中班寻找春天教案2活动目标:1、感受大自然中春天的气息2、观察花朵多姿多彩的形态。

活动准备:1、联系好户外活动事宜(幼儿园、公园、郊外等地方均可),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2、幼儿用书第3册第5页。

活动过程:(一)春天来了1、教师和幼儿边走边谈论春天的景象:现在是什么时候季节?你怎么知道春天来了?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呢?2、引导幼儿观察路边的草,树上长出的新叶:它们看上去声怎么样?摸上去又有什么感觉?闻起来有什么气味?(二)春天的花儿1、带领幼儿一起寻找春天的花:春天的花开在哪里?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像什么?有什么机关报气味?2、比较花儿:你最什么样的花?这么多的花,你来比比它们不同的地方,看谁能找到最多的不同。

找春天的教案15篇

找春天的教案15篇

找春天的教案找春天的教案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找春天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春天的教案1设计意图:这个故事是我在《东方宝宝》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我发现该故事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插图也很美丽,于是就拿来和小朋友分享,我将看到的该故事编成了教案,与幼儿分享这优美诗意的故事,希望通过共同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幼儿阅读能力以及兴趣。

一、活动目标1、在观察图谱的基础上,能尝试用动作来表示出语句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讲述故事并尝试创编3、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和文字的优美二、活动准备1、“小刺猬的春天”大图一张2、“小刺猬的春天”图谱一张三、活动过程导入:“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美不美啊?”(美)“老师这里就有一副很美的关于春天的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欣赏图画“小刺猬的春天”(1)“你看到了些什么呢?”(幼:花,小刺猬,草地)并引导幼儿用动作来学一学花是怎么开放的?小刺猬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学一学吧。

(引导幼儿说的内容向故事中的内容靠拢)(2)“花的颜色有哪些?”(幼:红的黄的蓝的)“那我们可以说红的黄的蓝的,各种各样的花开了”(幼儿紧跟着念了一遍)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各种开花的动作。

(3)“小刺猬在干什么呢?”(幼:缩着身体、滚来滚去)我们来学一学小刺猬的动作吧,呀,它原来是“小刺猬团成一团,滚来滚去!”(幼儿紧跟着念了一遍)(4)“小朋友,小刺猬滚来滚去以后,它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幼:身上都是花瓣)“就像穿了一件花瓣衣服,对吧!身上穿起一片片花瓣”(幼儿紧跟着我念了一遍)(5)“你觉得小刺猬这样滚来滚去像什么?”(幼:皮球、西瓜、轮子)“啊,一只彩色的大皮球在草地上奔跑!老师觉得它像大皮球!”(幼儿也紧跟着念了一遍)色彩艳丽、直观形象的图片,有利于提高幼儿语言的领悟能力、丰富幼儿想象力并且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所以我参考《小刺猬的春天》中的背景图,加以修改变成本次活动中的一副让幼儿欣赏的图,让幼儿首先通过视觉直观感受春天的气息,并尝试用语言阐述自己所看到的东西,然后我加以引导,让幼儿学习并运用优美的语句去描述所看到景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力,并且丰富了幼儿的词汇,图片便起到了幼儿对新词汇的认识过程中的解释作用。

《春天的脚步》教案

《春天的脚步》教案

《春天的脚步》教案春天的脚步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多学科综合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春天的特点、变化和对人类的影响。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春天的特点和脚步,并通过描绘春天的图片或手绘来表达。

2. 通过了解春天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3. 通过观察春天的动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通过多学科融合学习,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手绘的春天场景素材。

2. 鲜花、春天的水果、昆虫模型等道具。

3. 春天主题的诗歌、绘画活动资料。

4. 学生的绘画纸和画笔。

三、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首先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手绘,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元素,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氛围。

2. 数学活动:与季节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统计春季各种花的数量,建立柱状图进行对比等。

3. 语言活动:让学生诵读春天的诗歌,并进行配乐、舞蹈等表演活动,通过声音和动作来感受春天的节奏和生机。

4. 科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中的动植物,介绍花的种类、花粉的传播方式等,进行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5. 美术活动:根据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进行绘画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6. 科学和社会学综合活动:让学生了解春天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农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等,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理解和关注。

7. 总结活动: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通过展示、讨论或小组演讲等形式,分享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体验。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春天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展示的沟通、协作和组织能力。

五、延伸活动:1. 室外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和记录春天的各种生物和植物。

2. 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春天植树、环境清理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024年小学一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2024年小学一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

2024年小学一年级《语文园地三》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字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春天的美好,提高阅读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第一部分:春天的脚步(15分钟)(1)学习课文《春天来了》,让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春天的颜色》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找出文中描述的春天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3. 第二部分:我会认(20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分组比赛,看谁认得快、写得准。

(3)教师点评,强调易错点。

4. 第三部分:我会读(10分钟)(1)学生自读儿歌、古诗,感受韵律美。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朗读,给予表扬和鼓励。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用生字组词,进行书写练习。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春天的图画。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课后拓展。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脚步:春天来了春天的颜色春天在哪里2. 我会认:生字表3. 我会读:儿歌、古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生字组词,每个字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春天的图画。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春天美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课堂氛围。

但在生字教学中,部分学生书写速度较慢,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春天,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2)开展“春天在哪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提高观察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导入环节中,春天美景的展示和学生的观察描述。

《寻找春天的足迹》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

《寻找春天的足迹》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

《寻找春天的足迹》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春天,知道春天里大自然的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能力,学会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的方法感受春天。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春天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探索春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了解春天里大自然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的方法感受春天。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春天的图片、视频、实物等。

2. 环境准备:户外活动场地、春天的植物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谈论春天的特点,引起幼儿对春天的兴趣。

2. 主体活动一:户外观察春天a. 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来到户外活动场地。

b. 教师指导幼儿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的方法感受春天,鼓励幼儿发现春天的足迹。

c. 幼儿自由探索春天,教师巡回指导。

3. 主体活动二:分享春天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户外活动中发现的春天的足迹。

b. 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4. 总结与反思: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春天的特点,让幼儿认识到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春天的情感。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 关注幼儿在分享春天时的表达能力,评估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创造力和对春天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带领幼儿在家附近寻找春天的足迹,鼓励幼儿用所学的方法感受春天,并将体验分享给同学。

2.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其他区域(如角色扮演、建构区等)中,教师引导幼儿以春天为题材展开活动,巩固对春天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教师分析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困惑,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 (2)

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 (2)

中班优秀社会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通过观察农田中各种春天的足迹,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乐于分享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习的渴望;2.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仔细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冬天的内容,然后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农田在春天会发生什么变化。

2. 活动一:观察春天的足迹(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的草坪上,观察春天的足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昆虫等,记录下观察到的足迹。

3. 活动二:分组合作,寻找春天的足迹(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担任记录员,其余学生分成若干组,到校园不同的地方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每组在录音机上配备一个记录员,其他组员负责观察和记录,然后回到教室与其他小组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足迹。

4. 活动三:绘制春天的足迹画(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足迹,用画纸和彩色画笔绘制春天的足迹画,并在画下方标注足迹的特征。

5. 活动四: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自己观察和绘制的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四、课堂展示:学生的足迹画展示,学生的讲解和分享。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观察春天的足迹,让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变化和美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乐于分享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寻春天的足迹:八年级语文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探寻春天的足迹:八年级语文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探寻春天的足迹:八年级语文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一、引言春天节气里,萌芽嫩芽的景象。

人们追寻春天足迹的同时,也伴随着在人们心里的春天种子,让人们日渐充满朝气和生机。

春天是生命的象征,也是很多文化的重要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探寻春天足迹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和心得。

二、课程设计老师在课堂上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探寻春天足迹的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了三个方面,分别包括了文化、自然和人文环境。

这些方面是:春天的传统文化,自然环境中的春天,以及春天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这个计划让我们有机会探索、发现春天的足迹。

三、探寻春天的文化春天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节气之一。

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春天传统文化的知识,包括清明节、寒食节、踏青节和春耕等。

我们还学习了有关春节、农历和农历年的文化知识。

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学到了如何庆祝春节、赏花、吃汤圆和送礼物等风俗。

四、自然环境中的春天春天是自然环境中自然界重新开始。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燕子回归、草木盛花和阳春三月等景象。

我们参观了植物园,孩童们可以通过参观,更好的了解植被发展、树木生长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五、人文环境对春天的影响春天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重大的改变。

我们学习了有关春天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对农业、外交、文化和环境等领域的影响被深入探讨。

许多人在春天期间会旅游,这使得旅游业得到了上升发展。

同时,农民也要在这段时间进行新的播种。

六、个人感受这个项目让我认识到了我们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值得探究的东西。

通过课堂上的探究,我发现春天不仅是一种季节现象,更是一个文化现象、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

春天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也让我想到了这一季节背后的精神内涵。

通过课堂的探寻,我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春天的足迹。

七、总结在学习这个寻访春天足迹的过程中,我对春天的认识变得更加多元化。

我们看到新生命的萌动和过去人们如何庆祝春节等。

我们还学习了外交、自然和文化等方面对春天的影响。

对我来说,这个活动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体验,我深深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人们丰富多彩的文化。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5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5篇

【导语】课⽂《找春天》讲述了春天到来时,孩⼦们寻找春天时的兴奋情景。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学⼆年级下册找春天教案 【学习⽬标】 1、会认羞等9个⽣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背诵课⽂,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机的美,体验投⾝到⼤⾃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课前准备】 1、⾳乐磁带《找春天》。

2、春天美景的录像。

3、⽣字教学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新课 ⼩朋友,⼀年有哪四个季节? 春天是⼀年中最美的季节,你有哪些话可以来赞美她? 春天,我们⼀起来学学找春天的课⽂吧。

⼆、读课⽂,读记⽣字 ⼩朋友⾃⼰⼩声读课⽂,借助拼⾳读准⽣字。

出⽰⽣字卡⽚,多种形式读。

三、读课⽂,感知课⽂内容 1、⾃读课⽂,把课⽂读通顺: (⾃由读──抽查读) 2、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启发思考,⾃⼰解决。

通过动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

学⽣之间互相解决。

⽼师解答。

3、精读感悟,合作学习: 读课⽂题⽬,随课⽂中的⼩朋友找到春天了吗?找到了什么? 写下在课⽂中找到的春天。

汇报⾃⼰的学习结果,注意学⽣的理解和感悟。

四、读⽂想象,回答问题 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 我们了春天的什么? 五、朗读课⽂,巩固识字 六、课件展⽰,拓展延伸 1、看录像,说说你在春天还有哪些新发现? 2、除了这些,请⼤家在⽣活中注意观察,⼀定会有新的发现。

第⼆课时 ⼀、复习⽣字 1、⽤卡⽚检查学⽣的识字情况。

2、同桌互相检查。

⼆、汇报交流 说说对春天⼜有什么新发现?告诉⼤家。

三、朗读感悟 现在让我们⾛进课⽂,去欣赏作者给我们描绘的春天吧。

1、学⽣在课⽂中找出⾃⼰喜欢的句⼦,美美的读⼀读。

2、把⾃⼰喜欢的地⽅读给⼤家听,与⼤家分享。

《“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性学习》教案

《“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性学习》教案

《“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性学习》教案语文组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谚语、成语、诗词名句和精美散文,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民俗、文学、艺术的殿堂寻觅春天的踪迹,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感受生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3.在欣赏美景的活动中初步引发他们对青春、对人生、对自然的思考。

活动重难点1.在寻觅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观赏自然和艺术欣赏能力;2.在欣赏美景的活动中初步引发他们对青春、对人生、对自然的思考。

活动准备1.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分别查找有关春的资料。

2.注重搜集成语及有关的谚语。

3.搜集有关赞春的诗歌、散文、绘画等。

4.积极创作关于春天的诗文及“诗配画”作品。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及欣赏春天的美图,引领大家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春的甜韵。

师:春天在哪里?走进春天,你会倾听到春天的呼吸,是那样自由与畅快。

辽阔的天空,有了清澈的鸽哨;寂静的山林,有了婉转的鸣叫;碧绿的田野,有了更加灵动的色调。

柳眉儿轻盈地舞落到平静的湖心上,白云飘悠,含羞地在湖面上照一下倩影,赶紧溜走。

走进春天,融入春天,你就成为春天的一朵芽苞、一泓碧潭、一枝花叶……二、活动展示活动一:春之讯1.春在节气(1)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关于春天的六个节气2.春在农谚3.春在田野。

播放视频《春暖花开》,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家乡春天美景。

4.春在书里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春天的好词、佳句、诗词、美文,快快分享一下吧!(1)关于春天的成语:(2)关于春天的诗歌:(3)关于春天的美文:师:说到描写春天的精美散文,当数朱自清的《春》,那脍炙人口的语言,那优美灵动的画面,那琅琅上口的节奏,令人望而兴叹。

“盼望着……”活动二:春之画1.出示宋朝画家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提问:认识这幅画吗?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找春天教案范文六篇_1

找春天教案范文六篇_1

找春天教案范文六篇找春天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学准备:歌曲磁带、CAI课件教学过程: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随机板书:春天。

随着乐曲,师生回顾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2、揭示课题:找春天。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就与这几个新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二、感知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在小组交流自学生字的方法。

3、出示句子,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A、春天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C、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D、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E、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相机指导书写:探、躲再读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三、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师:春天真的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们赶快与这几个小朋友一起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吧!1、学生读课文,结合图,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全班交流,读通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位听。

3、指名读喜欢的句子,相机指导朗读,感悟积累(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读读演演: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读懂这一句,理解“害羞”(2)4—7自然段A、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填空题:(),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那是春天的眼睛吧?(),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是春天的琴声吧?B、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吗?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不是春天的眼睛呢?再读四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

中班社会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

中班社会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

中班社会教案:寻找春天的足迹教案标题:寻找春天的足迹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2. 观察、感知和描述春天的景物;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4.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观察、感知并描述春天的景物;2.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准备:1. 春天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素材;2. 展示板、活动卡片、彩色粉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和变化,提问与春天相关的问题,如“春天是一年中的什么季节?”“春天有哪些特点和变化?”等。

2. 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心。

呈现(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寻找春天的足迹”。

告诉学生我们要一起寻找春天留下的印记,了解春天的美丽景物。

2. 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播放春天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春天的景物和变化。

3. 提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操作(30分钟):1. 按照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活动。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活动卡片,上面写着一些与春天相关的景物,如:春雨、春花、春风、青草等。

学生们在户外观察时,找到与卡片上相符合的景物,然后记录下来。

2. 学生回到教室后,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与其他组的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学习。

3. 教师引导学生用彩色粉笔在展示板上画出所观察到的景物,并帮助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这些景物的特征和美丽之处。

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春天的特点和变化。

2. 教师指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美好的回忆。

3. 教师强调春天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春天的环境。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春天摄影比赛,让学生用自己的相机或手机拍摄春天的美丽瞬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2. 安排春游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春天的美妙和奇迹。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寻觅春天的踪迹》教学设计

情境教学
2
创设与春天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体验春天的
气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讨春天的踪迹,培养 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到公园、田野等自然环境中寻找春天的踪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堂氛围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 学生主动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 想法。
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 授、讨论、案例分析、角 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强化实践环节
增加实践环节,如实验、 调查、实地考察等,让学 生通过实践掌握知识和技 能。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01
02
0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 畏之情,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的 美和力量。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 能够欣赏春天的美和艺术。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 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环节
激发兴趣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 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如盛开的花朵、绿草如茵的草地等,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世 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
多元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 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实践活 动的表现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春天的踪迹》教案

《春天的踪迹》教案

《春天的踪迹》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春天的特征和变化过程;2. 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3. 学生将能够通过相关活动,培养观察、描述和记录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春天的特征:温暖、明亮、花开草长、鸟语花香;2. 春天的变化过程:从寒冷的冬天到温暖的春天,气温逐渐升高,植物苏醒,昆虫活跃,动物迁徙。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教师播放一段春天的景色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Step 2:了解春天的特征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春天的特征,如温暖的阳光、花朵的盛开、鸟儿的歌唱等。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特征。

Step 3:探究春天的变化教师向学生提问:“春天是如何从冬天过渡而来的?”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温暖起来的原因,以及生物在春天中发生的变化,如花草的生长、昆虫的活动和动物的迁徙等。

Step 4:活动:春天的绘画教师发放画纸和颜料,引导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绘制春天的景色、昆虫或其他与春天相关的图画。

教师鼓励学生在画纸上加入自己的描述和感受。

Step 5:活动:观察春天的变化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的公园进行春天的观察活动。

学生需要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春天的特征,如花朵、昆虫等。

学生也可以选择一种春天的生物进行观察和记录,记录它们的特征、行为等。

Step 6:总结和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总结春天的特征、变化和相关活动。

学生逐个分享他们的绘画作品和观察记录,并陈述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写一篇关于春天的感受和描述的作文,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2. 学生可以将自己观察和记录的春天的变化制作成一本小册子,与同学分享和交流。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描述和作品展示,以及他们完成的作文和小册子,教师能够评估学生对春天的特征、变化和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幼儿园主题活动毕业方案《春天的足迹》

幼儿园主题活动毕业方案《春天的足迹》

幼儿园主题活动毕业方案《春天的足迹》
活动目标
本次主题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对春天的特点
和变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内容
1. 春天的颜色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幼儿感受春天的明亮和多彩。

可以使用丰富的颜料和材料,让幼儿创作属于他们自己的春天画作。

2. 春天的动物
介绍春天中常见的动物,如蝴蝶、蜜蜂、小鸟等。

通过观察图片、听故事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并进行相
关手工制作或角色扮演活动。

3. 春天的植物
引导幼儿观察春天中的植物,如花朵、树木等。

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繁衍过程,可以进行种植小花盆、观察植物生长等活动。

4. 春天的天气
让幼儿通过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春天的天气特点。

可以进行天
气图表记录、观察云朵形状等活动,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并进行相关手工制作。

5. 春游活动
组织幼儿进行春季郊游或野外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春天
的自然景观和变化。

可以到公园、植物园等地,进行自然观察、游
戏和野餐等活动。

活动评估
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表现和作品等,评估他们对春天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个别观察和作品展示等形式
的评估。

总结
本次主题活动将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春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评估方式,帮助幼儿在毕业前对春天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活动目标1.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情感;2.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和艺术欣赏的能力;3.培养在观察中勤于记录的习惯,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指导与建议教材以“春天”为主题设计了三项活动,而开展此项活动正值春季,因此,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且这三项活动的学习资源不难找到,适宜学生自主开展。

但三项活动各有特点,其活动方式、重点、达成的目标各有不同,教师在指导时应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1.关于“编一辑‘自然日志’”。

这项活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料,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所了解,在明确“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具体涵义的基础上,从中选择一两个节气,搜集当地的有关谚语,同时细心观察物候变化;其次,组织指导学生选择一、两种植物或动物“跟踪”观察,逐日记录,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春天的“足迹”,感悟春天的神奇,甚至还可引发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诸多思考;第三,指导学生将搜集的谚语和自己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进行整理编辑;第四,组织全班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评比。

在开展活动的方式上,可以将“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比如,对二十四节气和“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的具体涵义的了解、搜集谚语等活动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对动植物的观察、记录则应侧重于自主探究。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选择一两种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对观察记录进行编辑整理。

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2.关于“谱一支‘春天的赞歌’”。

这一活动是对前一项活动的伸展和提升,如果说,“编一辑‘自然日志’”,主要是观察春天,那么,这项活动则是歌颂春天;前项活动要求对春天“跟踪了解”,用理性去认知,此项活动则要求对春天“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验。

教材中设计了两个小活动:第一,“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写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篇杂感”。

开展这项活动期望实现两个目的:(1)提升、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深化学生对自然的感情。

写作的过程是对以前的观察进行再“观察”的过程,即反思与体验的过程,是对已有观察的提炼,是对情感的激发和提升。

因而,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对春天的热爱、欣赏之情,可以通过写作来进行内化、强化和升华。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关注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发展,而不仅仅是写一篇文章。

(2)发挥学生的写作特长,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材提示了可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可以写成诗歌、散文、杂感,旨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其写作特长,来充分表达对春天的感情。

实际上,除教材提示的体裁外,还可写成童话,甚至可以创作歌词,由自己或请人谱曲等。

第二,以“春天的赞歌”为主题出一期墙报。

开展这一活动旨在相互交流,互相促进,也为评价提供了依据。

开展这一活动可以纳入“为画题诗”“为诗配画”学习活动的成果,将“配画诗”或“诗配画”在墙报里展出,或许会为墙报增色生辉。

如果墙报“版面”已被占用,也可采用“春天的赞歌──散文、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形式,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关于“创作一幅‘诗画’”。

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再次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同时通过活动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潜能,用诗笔、画笔表现春天。

教材中设计了两项活动内容,可让学生根据兴趣特长任选一项。

教师对“为画题诗”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三点:第一,为画题诗,通常要选择那些富有意境和情趣的画作,对这样的画作题诗,便于展开、发挥;第二,为画题诗不是对画面或画意简单复述,而是表达对这幅画的独特理解和再创造。

通常是抓住画面最有特色、最有意趣“那一点”生发开去,发挥想像,点睛传神;第三,其诗作一般不宜过长,不要喧宾夺主。

教师对“为诗配画”这一活动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为诗配画,不仅要理解诗意,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联想;第二,配画不是对诗意的直观的面面俱到的“图解”,而是要描绘出诗中某种的神韵。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可以先提供一些范例,并进行解说;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查找、观摩这方面的资料(网络上“诗配画”、“画题诗”的作品较多,可资参考)。

无论是“为画题诗”,还是“为诗配画”,教师在指导时应注意不能要求过高,以激励为主。

“诗情画意”本就相通。

可以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如共同围绕“春天”的主题,先让有绘画专长的同学来作画,然后由会写诗的同学来题诗;或者反过来,先由同学写出诗作,然后再由另一同学来配画。

对这种合作学生可能比较感兴趣,而且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便于在合作中切磋研讨,品评揣摩,相互启发,共同长进。

4.关于写作。

教材只设计了作文题“我心目中的春”或“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而对作文的体裁没有要求,可让学生自由选择。

但从文题看,这两篇作文都有抒情性、文学性较强的特点。

因此,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尊重学生的语言特点,应大力提倡学生富有灵性的表达,理解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视角,防止用成人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正统观念去钳制学生的思维;(2)要引导学生克服作文中的矫情。

装腔作势、虚情、矫情是学生抒情性作文中的一大弊端,造成这一弊端的根源在于没有自己的体验,而是在追求对成人世界“正统情感”的迎合。

真情来自真切的感悟、心灵的震颤,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活动评价对本次活动的评价,在内容上,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和发展,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积极而丰富的诗情,进而引发学生对世界、对生活的诗意体验;在评价方式上,让学生多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小组评价)。

此外,教师要参与评价,并需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阶段性评价。

三项活动及写作可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应及时予以评价,甚至在过程中进行评价。

如果等到活动全部结束再来评价,就有可能失之于笼统,不利于及时纠偏导正。

当然,全部活动结束后还应该有总结性评价。

2.在加强过程评价的同时,“学习结果”应成为本次活动评价的重要指标。

如对“编一辑‘自然日志’”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自然日志”的编辑质量和交流的效果;对“谱一支‘春天的赞歌’”活动的评价,要关注诗、文的表达效果,是否有自己的真切体验和深入的思考;对“创作一幅‘诗画’”活动的评价,要看学生选诗、选画的贴切性和创作的水平。

3.对活动评价时,要特别关注那些基础较差但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的学生,要善于发掘、发现这些同学的优长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四、参考资料(一)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二)二十四节气释义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节气的名称便已说明这段时间的气象条件及万物之变化。

现简述如下:夏至、冬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快要到来。

中国各地最热的月份是七月,夏至是六月二十二日,表示最热的夏天快要到了;中国各地最冷的月份是一月,冬至是十二月二十三日,表示最冷的冬天快到,故称为夏至、冬至。

又因夏至日白昼最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古代又分别称之为日长至和日短至。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平分。

此两天昼、夜相等,古时统称为日夜分。

这两个节气又正处在立春与立夏、立秋与立冬之间,把春季与秋季各一分两半,因此也有据此来解释春分和秋分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按照中国古代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方法,是把四立作为四季之开始,自立春到立夏为春;立夏到立秋为夏;立秋到立冬为秋;立冬到立春为冬。

立,是开始的意思。

故此四个节气是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

雨水表示少雨水的冬季已过,降雨开始,雨量开始逐渐增多。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动物钻到土里冬眠过冬叫入蛰,至第二年回春后再钻出土来活动,古时认为是被雷声震醒的,故称惊蛰。

从惊蛰日开始,可以听到雷声,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和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土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开始现青。

清洁明净的风光代替了草木枯黄、满目萧条的寒冬景象。

谷雨降雨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之生长发育,古代称为雨生百谷。

小满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未有成熟,故称小满。

芒种芒指有芒作物,种是种子。

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之意,是一年中最热之季节。

小暑是开始炎热,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

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快要“躲藏”。

白露处暑后气温降低,夜间温度已达到成露条件,露水凝结得较多,呈现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露水更多,也更凉,故称寒露。

霜降气候已渐寒冷,有白霜出现。

小雪、大雪入冬以后,天气冷,开始下雪,小雪时,始下雪。

大雪时,雪下得大,地面可有积雪。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气候开始寒冷,称为小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称之为大寒。

(三)二十四节气农谚歌春社日雨年定丰秋社日雨年丰稔(四)节气与气象的农谚我国是以农立国,历代乡贤老农口语,根据他们对云、雾、雷、风、雨、旱、潦、丰、歉的历久观测所得的经验,用来编造许多农谚作为终年耕种作息的依据。

虽不一一应验,但亦有些可靠性,对从事农时和预防灾害的降临,有备无患而极有裨益。

兹举我国民间有关天气之晴雨预测农谚供参考。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种。

”上元若下雨,清明定放晴。

“顶看初三,下看十八。

”每月初三日与十八日若有雨则继续下。

“立春落雨至清明。

”立春日若下雨,则直至清明这段期间雨量较多。

“春寒雨多,冬寒雨散。

”春天若天气寒冷,雨水必定多,但冬天天气寒冷,雨水必稀少。

“春黑冬白,雨仔泄泄。

”春天满天布黑云,冬季满天白云,则细雨绵绵,下不停之意。

“早春晚播田。

”立春日如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也。

“春雾曝死鬼,夏雾做大水。

”观早晨之雾来卜晴雨。

“春南夏北,无水磨墨。

”春天若吹南风,夏天若吹北风,则雨水甚少,有旱灾之虞。

“二月二打雷,稻尾较重捶。

”二月初二是土地公生日,这一天若打雷,卜早期稻谷丰收。

“春分有雨病人稀。

”春分日有雨,则病人就少。

“雨打五更日晒水。

”即五更忽然下雨,中午必晴。

“一点雨一个灯,落到明朝也不晴。

”即一点雨水一个泡,落到明天早也不会停,而继续有雨。

“清明风若从南起,定主田禾大有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