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候
物候的名词解释
物候的名词解释物候是指生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一系列生理、形态和行为变化的现象。
这些变化与季节变化、气温、日照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物候现象在植物和动物的生态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物候进行名词解释,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一、物候在植物学中的解释在植物学中,物候是指植物在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和形态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开花、萌发、枝叶生长、干脆期等。
植物物候现象受到光照、温度、降水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们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密切相关。
物候的观察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植物的生活史策略、生态适应性以及气候变化对植物群落的影响。
二、物候在动物学中的解释在动物学中,物候是指动物在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和生理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迁徙、繁殖、觅食、气候适应等。
动物物候现象与食物资源的可获得性、天敌的压力以及繁殖的季节因素紧密相关。
例如,有些候鸟会在冬天迁徙到温暖地区觅食,以逃避寒冷和缺乏食物的环境。
物候的研究对于了解动物适应环境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物候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物候的研究通常采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对于植物物候来说,观察者会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花期、果实成熟等信息。
而对于动物物候来说,观察者会记录动物的行为、迁徙路线、繁殖期等信息。
通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研究者可以了解物种的物候变化规律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策略。
物候的研究在生态学、农业科学、气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物候观测可以用于气候变化研究,通过分析物候与气温、降水、日照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预测和评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物候的研究还可以用于农业管理和生态恢复。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研究者可以通过物候观测确定最佳的播种和收获时间,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四、物候与生物多样性物候现象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保护具有关键作用。
许多物种的繁殖和生活都与物候密切相关。
例如,蜜蜂的采蜜行为与花期的匹配有关,如果物候不协调,蜜蜂将无法获得足够的花蜜。
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现象
二十四节气的物候现象立春(2月4日或5日左右):鸟类开始筑巢;蜜蜂开始活动;杏花开始盛开。
雨水(2月19日或20日左右):鸟雀开始求偶繁殖;萍蓬、水葱、荇菜等水生植物开始发芽。
惊蛰(3月5日或6日左右):春雷开始响;蛤蟆开始出现;杏、梨、桃花开始盛开。
春分(3月20日或21日左右):昼夜平分;万物开始萌芽生长;蚕蛹开始吐丝。
清明(4月4日或5日左右):桃花盛开;春耕春种;桑叶开始萌动。
谷雨(4月19日或20日左右):小麦、油菜、豆类等作物开始成熟;草木葱茏;雨水增多。
立夏(5月5日或6日左右):萤火虫出现;麦田变黄;荷花开始开放。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左右):麦类、杏、桃、李等作物开始成熟;荔枝花开始开放。
芒种(6月5日或6日左右):麦类、棉花等开始收割;蚕桑开始饲养;荷花进入盛花期。
夏至(6月21日或22日左右):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嫩茶开始收摘;芒种时节的作物开始成熟。
小暑(7月6日或7日左右):黄瓜、西瓜等开始成熟;麦秸开始晾晒。
大暑(7月22日或23日左右):麦类、高粱等农作物收割;荷花开始凋谢;蚊蝇成群出现。
立秋(8月7日或8日左右):凉爽之气开始出现;柿子开始成熟;秋燥风开始吹。
14处暑(8月22日或23日左右):荷花凋谢;气温渐趋凉爽;水稻进入成熟期。
白露(9月7日或8日左右):梧桐树叶渐黄;早稻开始收割;天气干燥,露水凝结。
秋分(9月22日或23日左右):昼夜平分,天气凉爽;二九天寒意开始显现;菊花开始盛开。
寒露(10月8日或9日左右):霜降开始出现;落叶开始凋零;田间地头露水增多。
霜降(10月23日或24日左右):霜冻开始出现;物种进入休眠期;柿子、橙子等水果开始成熟。
立冬(11月7日或8日左右):雨水转为雪;万物开始进入冬眠状态;冬季作物开始播种。
小雪(11月22日或23日左右):天气渐寒,开始降雪;落叶进一步增多;麦芽开始发芽。
大雪(12月6日或7日左右):雪花纷飞;地面开始结冰;腊月的饺子、腊肉等传统食品开始制作。
关于物候的资料
关于物候的资料一、物候的定义和意义物候是指植物和动物在一年中生长和发育的周期性变化,包括花期、叶期、果期、繁殖期等。
物候现象是自然界中最敏感的生态现象之一,它反映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响应的重要指标。
二、物候观测方法和指标1. 物候观测方法(1)实地观测法:通过对植物或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发育状态进行观察记录来确定其物候期。
(2)卫星遥感法: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植被指数等信息,结合实地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推算。
2. 物候指标(1)开花日:指植物开花的日期。
(2)萌芽日:指植物萌芽的日期。
(3)叶片展开日:指植物叶片开始展开的日期。
(4)果实成熟日:指果实成熟并可以采摘食用或收获的日期。
三、全球气候变化对物候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物候现象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下面是几个具体的例子:1. 植物开花时间提前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植物开花时间就会提前4-5天。
2. 动物迁徙时间改变由于气温升高和降雪减少等因素,许多动物的迁徙时间也发生了改变。
例如,北极熊和海豹等动物的繁殖季节已经提前。
3. 果实成熟时间推迟由于降水量减少和气温升高等因素,一些果树的果实成熟时间也推迟了。
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酒产区的葡萄成熟日期已经推迟了2周左右。
四、物候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物种适应性变化随着环境的变化,一些物种会适应新的生态环境并改变其生长发育方式。
例如,在北极地区,由于冰层消融加快,北极熊开始采取新的捕食方式以适应环境。
2. 物种分布范围变化随着气候变化,一些物种的分布范围也发生了改变。
例如,北极熊的栖息地正在不断缩小,而一些南方动物则可能会向北方迁移。
3. 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威胁由于物候现象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重要,一旦物候现象发生异常变化,就可能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例如,在某些地区,由于植物开花时间提前,蜜蜂等传粉昆虫可能会错过授粉期,从而影响植物繁殖。
物候现象举例说明
物候现象举例说明
物候现象是指植物和动物在一年中不同季节所表现出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变化,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现象之一。
下面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的物候现象。
1. 春天的萌芽:随着气温升高和光照时间的增加,许多植物开始萌芽。
比如桃花、杏花等果树开始吐芽,草地上的青草也开始生长。
2. 春天的开花:在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大多数植物开始开花,比如樱花、油菜花等。
这是植物为了吸引传粉者,以便繁殖后代的一种重要表现。
3. 夏季的成熟:在夏季,许多植物开始结实,比如苹果、葡萄、西瓜等水果开始成熟。
同时,也会出现许多动物如蝴蝶、蜜蜂等来吸取这些水果的花蜜。
4. 秋季的落叶:随着气温的下降,大多数植物开始进入休眠期。
在这时,叶子开始变黄并逐渐脱落,比如枫树、槐树等。
这是植物为了节约能量,适应低温环境的一种表现。
5. 冬季的冬眠:在冬季,气温骤降,许多动物开始进入冬眠状态,比如松鼠、蝙蝠等。
这是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保护自身,同时也是为了节约能量。
总之,物候现象是植物和动物为了适应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的变化。
这种现象不仅是自然界的重要表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 1 -。
唐乐诗人诗中的物候属于什么说朋文
唐乐诗人诗中的物候属于什么说朋文摘要:一、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概述二、物候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表现形式三、物候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作用和意义四、总结正文:一、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概述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苏轼等都在这一时期涌现。
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物候的描绘。
物候,指的是一年四季中自然界的气候、景色、植物和动物等方面的变化。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而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物候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表现形式在唐宋大诗人的诗歌中,物候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列数字:诗人通过列举数字,精确地描绘了物候的变化。
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通过“城春草木深”这一数字,展示了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象。
2.作比较: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物候的变化。
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通过“一岁一枯荣”的对比,表现了草原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
3.举例子:诗人通过具体的例子,形象地描绘了物候的变化。
如苏轼的《蝶恋花·春景》中:“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通过“青杏小”和“燕子飞”等具体例子,展示了春天的景象。
4.打比方:诗人通过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物候的变化。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通过“花千树”和“星如雨”的比喻,展示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5.分类别:诗人通过对物候进行分类,系统地描绘了四季的景象。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纷纷小雨漉纱窗,黄昏细碎伴离觞。
高卧南楼疑梦觉,故园草树竟如何?”通过描绘秋天的细雨、黄昏、南楼等景象,表现了秋天的特色。
三、物候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作用和意义物候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诗歌内容和意境:通过对物候的描绘,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使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自然景色。
关于物候的谚语有哪些【经典8篇】
关于物候的谚语有哪些【经典8篇】物候, 是指物候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 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 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
人们总结了一些关于物候的谚语来帮助我们预知天气等。
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物候的谚语有哪些【经典8篇】, 在大家参照的同时, 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关于物候的谚语大全经典集合篇一1、种子隔年留, 播种时节不用愁。
2、青蛙打鼓, 豆子入土。
3、缸里无米空起早, 田里无肥空种稻。
4、久晴大雾阴, 久阴大雾晴。
5、麻饼豆, 豆饼花, 灶灰地灰种地瓜。
6、晚上看见月亮、星星, 明天会是大太阳。
7、肥是庄稼宝, 施足又施巧。
8、西南转西北, 还得半个月。
9、六月六, 晒得鸭蛋熟。
10、骨灰上棉花, 狗粪上菜瓜。
11、人忌生长, 菜忌生肥。
12、小麦年前施一盏, 顶过年后施一担。
13、榆钱黄, 种谷忙;杨絮落, 种山经。
14、麦在灰里滚, 收成靠得稳。
15、高粱选尖尖, 玉米要中间。
关于物候的谚语精选篇二1、雨中闻蝉叫, 预告晴天到。
2、鸡迟宿, 鸭欢叫, 风雨不久到。
3、蚂蚁垒窝要落雨。
4、燕子低飞要落雨。
5、鱼跳水, 有雨来。
6、龟背潮, 下雨兆。
7、泥鳅静, 天气晴。
8、夏作秋, 没得收。
9、五月不热, 稻谷不结。
10、六月不热, 稻子不结。
11、六月盖被, 有谷无米。
关于物候的谚语推荐篇三1、梅子金黄杏子肥, 榴花似火桃李坠, 蜓立荷角作物旺, 欣欣向荣见丰收2、物候是大自然最直接的语言, 候鸟昆虫的出没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时令的变迁:家燕惊蛰始见, 立冬南飞;3、蝉惊蛰始鸣, 白露绝鸣;4、蟋蟀清明初鸣, 秋分终鸣;5、大雁清明始现, 秋分绝见;6、蟾蜍清明出现, 寒露不见;7、青蛙春分初鸣, 秋分终鸣。
8、有关动物物候的谚语也不少:9、狗猫换毛早, 冬季冷得早。
10、画眉多藏粮, 大雪下得长。
11、麻雀囤食要落雪。
12、狗进灶, 雪就到。
13、猪衔草, 寒潮到。
物候现象举例说明
物候现象举例说明一、物候现象的概念物候现象是指生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周期性生理和行为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植物的开花、叶片的萌发、果实的成熟,以及动物的迁徙、繁殖等。
下面将列举十个例子来说明物候现象。
二、例子一:樱花开放每年春天,樱花树会迎来盛大的开花季节。
樱花的开放是一种典型的物候现象,标志着春天的到来。
樱花的开放时间因气温、光照和湿度等环境因素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在3月到4月之间。
三、例子二:蝴蝶迁徙一些蝴蝶会在特定季节进行迁徙,寻找更适宜的栖息地或繁殖地。
例如,北美洲的孤蝶每年秋天会从北部迁徙到南部,途中经过数千英里的旅程。
四、例子三:鲑鱼产卵鲑鱼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徙行为的鱼类,它们会返回它们出生的河流产卵。
这种迁徙通常发生在秋季,当水温适宜时,鲑鱼会穿过河流和瀑布,最终到达产卵地点。
五、例子四:熊冬眠熊是一种具有冬眠行为的动物。
在冬季来临之前,熊会摄食大量食物来储存能量,然后在寒冷的冬天进入休眠状态,以节省能量和保护自己。
六、例子五:鸟儿筑巢许多鸟类在春天到来之前会筑巢。
它们会选择合适的地点,收集树枝、草和羽毛等材料来建造巢穴,为后代提供安全的环境。
七、例子六:蚕茧形成蚕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昆虫,它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蚕茧。
蚕茧是由蚕分泌的丝绸所构成,用于保护蚕在茧内发育和蜕变。
八、例子七:秋叶变色在秋季,一些树木的叶片会逐渐变色。
这是因为树木在气温下降和日照时间减少的条件下,停止了叶绿素的合成,使得其他色素得以显示出来,呈现出红、橙、黄等丰富的颜色。
九、例子八:蜜蜂采蜜蜜蜂是一种重要的传粉昆虫,它们会在特定的季节采集花蜜和花粉。
蜜蜂的采蜜行为会受到花期、气温和花卉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十、例子九:蛙类的鸣叫在夏季,蛙类的鸣叫声常常会在夜晚的湿地上响起。
蛙类通过鸣叫来吸引异性,繁殖后代。
它们的鸣叫行为会受到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十一、例子十:苹果成熟苹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在秋季时会逐渐成熟。
(附译文)24节气72物候
24节气72物候(附译文)先秦时期,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
立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雨水: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
(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草木开始抽出嫩芽。
)惊蛰: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桃李开始开花,黄鹂鸣叫,鹰变形为布谷鸟。
)春分: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燕子从南方非回来,下雨时会伴随雷声,发出闪电。
)清明:桐始华,田鼠化为鴽rú,虹始见。
(白桐树开始开花,田鼠变化为鹌鹑鸟,雨后开始有彩虹出现。
)谷雨: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水中的浮萍开始生长,鸣叫着的斑鸠开始梳理自己的羽毛,戴胜鸟开始降落在桑树上。
)立夏: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听到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小满: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老百姓们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往往以野菜充饥,喜阴的靡草热死,麦子成熟的季节到了。
)芒种:螳螂生,鹃始鸣,反舌无声。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破壳生出小螳螂;伯劳鸟开始在枝头鸣叫;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叫的反舌鸟,却停止了鸣叫。
)夏至: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逐渐繁盛。
)小暑: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习。
(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风中都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带着小鹰学习搏击捕食。
)大暑: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腐败的草变化为飞舞的萤火虫,土地潮湿,天气闷热,雷暴雨时时出现。
)立秋: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凉风吹起,早晚时会在树叶草茎上凝结露水,比知了(蜩)体型略小、颜色发红的寒蝉作最后的嘶鸣。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二十四节气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惊蛰:惊鸷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至)。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
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
七十二物候一月(正月)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
三侯,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
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
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
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
三候,草木萌动。
是为可耕之候。
二月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自然物候现象
自然物候现象
什么是物候现象?
物候是指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准周期的自然现象,如树木花草的发芽、展叶、开花、秋季的叶变色和落叶;候鸟(燕子、布谷鸟、大雁等)和昆虫(蝉、蟋蟀等)的南飞、北迁、始鸣、终鸣、始见、绝见等;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湖泊河流的封冻、流凌、冰(完全消)融,以及初雪、终雪、初霜、终霜日期等.物候能较直观地指示自然季节的变化.现在比较流行以物候指标划分季节,如北京以野草(羊胡子草)发青和北海冰融日期作为春季开始的指标,以刺槐盛花作为夏季开始日期等.用物候指标划分和指示季节的优点是:物候指标是活指标,能反映气候、生长季节的早晚、长短和年际变化,能较好地反映地区间气候和农业气候差异,而且指标直观、简单、合理,便于记忆。
物候现象举例
物候现象举例
物候现象是指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的植物和动物的生理生态现象。
这些现象往往与气温、光照、降水等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物候现象的例子:
1. 春季开花的植物种类增加,如樱花、杏花、桃花等。
2. 秋季落叶的树木逐渐增多,如枫树、槐树、银杏等。
3. 在一年四季中,鸟类的栖息和迁徙也会随着气温、食物等环境变化而变化。
4. 春季气温升高后,蜜蜂开始采蜜,并搭建巢穴,丁香花、百合等花期也逐渐提前。
5. 冬季天寒地冻时,一些鸟类会开始集体进食,比如雀鸟、麻雀等。
以上仅仅是一些物候现象的例子,还有许多复杂的物候现象等待我们去发掘和观察。
七十二物候及详细解释
备注
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风中都带着热浪 由于炎热,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在庭院的墙角下 避暑 老鹰开始带着小鹰学习搏击捕食 腐败的草变化为飞舞的萤火虫 土地潮湿,天气闷热 雷暴雨时时出现 凉风吹起 早晚时会在树叶草茎上凝结露水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天上的老鹰会用捉到的鸟祭天,实际上是把猎物 摆在面前慢慢地吃 天地景物开始有肃杀之气,不再发新芽 禾谷开始成熟收割 北雁朝南飞来 燕子回到了故乡 各种小鸟儿开始储存过冬的食物 天上不再打雷了 蛰居的虫子开始躲进洞里,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 来挡住寒气 江河中水位降低近乎干涸 大批鸿雁长途飞行,好像郑重其事地来做客 鸟雀不见了,化为水滨的斑纹蛤蜊 地上长满了菊花,遍地金黄 豺狼将捕获的猎物陈列后再食用 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 蛰虫也在洞中不动不食,全都垂下头来进入冬眠 的状态中 河水开始结冰 土地开始冻结 野鸟钻进水里不见了,变化为河蚌、海贝 雨虹躲藏不再显现 天之气向上蒸腾,地气向下逼迫,气息不再交流 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 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靡草是一种喜阴的植物,小满节气,全国各地开 始步入夏天,而靡草热死正是小满节气阳气日盛 的标志 麦子成熟的季节到了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破壳生出小螳螂 伯劳鸟开始在枝头上鸣叫 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他鸟叫的反舌鸟,却停止 了鸣叫 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 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 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47
秋分
二候,蛰虫坯户
48
三候,水始涸
49
初候,鸿雁来宾
物候
学
物候,是指动物、植物、鸟类、天气等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 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 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季 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物候也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 程。在植物方面物候是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 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 期,简称为物候期。
物候学的资料也可以帮助人们对害虫进行斗争。害虫的产生是有一定时期的。假如利用物候图使农作物的播 种期提早或延迟若干天,往往能减轻或避免害虫的侵害,增加作物的产量。例如20世纪初,美国小麦害虫海兴蝇 极为猖獗,美国农业部利用物候图使各地小麦播种期延迟了若干天,避免了这种害虫,增加了小麦的产量。
中国山区面积大于平原,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资利用。开发山区是中国发展农业很有希望的途径。但是 山区的气候、土壤对于农业经营的适应性,有很多地方还没有进行调查。今后若开展山区物候观测,那么如何合 理利用山区垂直分布带的问题就能得到科学的解决。可以想见,这一措施将具有多么大的生产价值和国民经济意 义!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首先就是纬度(南北的差异),就是说,在不同的纬度上,物候来临 的迟早是不同的。例如,越往北桃花开得就越迟,候鸟来得也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不仅有南北的差异, 而且因季节、月份的不同而异。
例如中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化极为剧烈。在冬季南 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又相差无几。从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的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至于 丘陵、山岳地带物候的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物候现象例子
物候现象例子
1.植物萌芽:随着季节的变化,许多植物开始逐渐萌芽,如樱花、杏花、桃花等春季花卉;夏季草地上的小草也会逐渐长出。
2. 昆虫群出现:随着气温的升高,许多昆虫会开始出现,如蝴蝶、蜜蜂、蚂蚁等。
春季是蜜蜂采蜜的旺季,秋季是蝴蝶迁徙的季节。
3. 鸟类迁徙:随着季节的变化,许多鸟类会开始迁徙,如北方的候鸟会在秋冬季节飞往南方过冬。
4. 果树结果:随着季节的变化,许多果树开始结果,如秋季苹果、梨、柿子等果实丰收。
5. 落叶:随着气温的下降,许多树木会开始逐渐落叶,如秋季枫叶、槭叶等落叶树种。
- 1 -。
身边的物候知识
身边的物候知识
物候是指生物周期性现象的变化,如动物迁徙、植物开花等。
以下是一些身边的物候知识:
1. 春天的物候:春分日后,树木开始萌芽,小鸟开始筑巢。
此时也是蛙类和蚯蚓出现的时候。
2. 夏天的物候:夏至日后,草木茂盛,果实成熟。
此时也是蝉鸣、蝴蝶飞舞的时候。
3. 秋天的物候:秋分日后,树叶开始变黄,渐渐落下。
此时也是鸟类迁徙的时候。
4. 冬天的物候:冬至日后,植物枯萎,动物进入冬眠状态。
此时也是寒鸦出现的时候。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物候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环境,了解到更多有关生物的知识。
- 1 -。
物候知识点总结
物候知识点总结一、物候的定义和意义物候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时间”。
它是指动植物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周期性现象。
包括了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以及其他活动,是动植物对自然界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物候现象不仅反映了动植物的生活活动和环境适应能力,也对于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响物候的因素1. 季节因素: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变化是物候现象的重要影响因素。
春季气温升高、阳光增多是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繁殖行为的高峰期。
而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日照时间减少则是动植物进入休眠期的信号。
2. 气候因素: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要素对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气温升高可以促进植物的开花结果,而生长季节的降水量和日照时间也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状况。
3. 地理因素: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纬度等因素也会对物种的物候特征产生影响。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同一种植物或动物的物候现象可能存在着差异。
4. 环境因素:生物的生活环境对于其物候现象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植物的生长环境、动物的栖息地、食物来源等都会对其物候行为产生影响。
三、典型的物候现象1. 动物的物候现象:包括了动物的迁徙、交配和繁殖行为等。
例如,鸟类的迁徙活动、兽类的交配季节等都是典型的动物物候现象。
2. 植物的物候现象:包括了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落叶等生长发育过程。
例如,樱花盛开的季节、果树结果的时间等都是典型的植物物候现象。
四、物候对应的气候类型根据动植物的物候现象,可以将其对应的气候类型分为四类:春物候型、夏物候型、秋物候型和冬物候型。
每种气候类型都对应着一定的动植物的物候特征,反映了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动植物的适应性特征。
五、物候的研究方法1. 观察法:通过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繁殖行为进行长期观察,获得它们的物候特征和周期性变化规律。
2. 实验法: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湿度等,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行为进行实验研究,以揭示其物候机制和规律。
物候现象举例说明
物候现象举例说明物候现象是指植物在一年四季中生长发育和变化的周期性现象。
它与气温、日照、降水、风向等自然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下面将以物候现象为题,列举十个符合要求的例子,来说明植物在不同季节中的生长变化。
1. 春天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冰雪融化的土壤,激活了种子的生命力。
春季物候现象包括萌芽、开花和结果等。
例如,樱花树在春季初期绽放粉红色的花朵,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2. 夏天的高温和充足的阳光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最佳环境。
夏季物候现象主要包括植物的茂盛生长和果实成熟。
例如,玉米在夏季生长得很快,茂密的叶子和金黄色的果实给人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3.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植物进入休眠的季节。
秋季物候现象包括叶子的变色和落叶。
例如,枫树的叶子在秋季变成了红色、橙色和黄色,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观。
4. 冬天是植物休眠的季节,它们将生命的活动降到最低程度以适应低温环境。
冬季物候现象包括植物的裸露和进入休眠状态。
例如,松树在冬季保持绿色的针叶,给人们带来了一丝生机。
5. 在春季物候中,植物开始萌芽。
萌芽是指植物的芽开始从休眠状态恢复,开始生长。
例如,玫瑰花的芽在春季开始膨大,逐渐形成新的叶子和花蕾。
6. 夏季物候中,植物的茂盛生长是最明显的表现。
茂盛生长是指植物在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的作用下,茎和叶子快速生长,并且形成新的分枝。
例如,向日葵在夏季生长得非常高大,茎和叶子都变得非常茂盛。
7. 秋季物候中,植物的叶子开始变色并逐渐脱落。
变色是指植物叶子中的叶绿素逐渐分解,让其他色素显示出来。
例如,枫树的叶子在秋季变成了红色、橙色和黄色,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观。
8. 冬季物候中,植物进入休眠状态。
休眠是指植物的生长活动暂时停止,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例如,草地上的草在冬季停止生长,变得枯黄。
9. 春季物候中,植物开始开花。
开花是指植物的花蕾逐渐展开,展示出花朵的美丽。
例如,樱花树在春季初期绽放粉红色的花朵,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修辞手法】物候
【修辞手法】物候物候物候是谈话或写诗文的时候,不直接点出节令或时间,而用描写物候,即用描述天然界的动物、动物和环境前提的周期变化过程,来表达时光的一种艺术手腕。
例如: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采薇》)》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川。
柒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杜甫《羌村》)1982年,泰山组成了一支六千余人的清洁队,他们为了尽快转变这种脏、臭状态,天天从旭日东升始终到夕阳西下……例诗中原稿是:(三十一年还旧国,暮春季节读华章。
)后来把(暮春)改为(落花),即改用物候表时法。
使人将诗与花联想起来,既点了时,又颂了诗,两全其美,妙不可言。
例(杨柳依依)是春天的物候,(雨雪霏霏)是冬天的物候,用物候来抒发征人离家跟归家的气节,陪衬了征人的悲伤心绪,表白了出征的劳苦。
例用晚霞夕阳、鸟雀啼声表现傍晚时刻,将阔别千里的丈夫归来,妻子惊喜的氛围烘托出来了。
例作者不写从凌晨多少点干到下战书几点,而用(朝阳东升)(夕阳西下)这样的物候来表达,使人们联想到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劳动听们的勤奋品德,从而夸奖这支为名胜打扫脏臭货色的高贵纯粹的干净队。
运用物候格,能够发明诗的意境,传递美的信息,唤起翩翩联想,深入诗辞意?。
由物候格所构成的含混语言,在文艺和交际中,常常应用,非常必要。
物候格与衬托类似,都有衬托作用。
但差别显明:衬托是用刻画相类的他事物作陪衬,来充足反应所写的事物,这里的相类的他事物,不仅包括物候,还包含其余很多方面。
而物候则专指一年中日、月、风、云、阴、晴、雨、雪、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的推移变更进程。
其范畴比衬托窄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
定义
读音:Wùhòu
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
编辑本段
概述
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称物候现象。
编辑本段
物候观测
物候观测所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的构造比一般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因此,物候观测的数据是综合气候条件(气温、湿度等等)的反映,同时也反映了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把它用于农事活动,就比较简便,易为农民所接受。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下面是一个例子。
去年(1962年)五一节前后在华北是比较冷的,但五一节当天早上的温度记录却比1961年、1960年同天早晨的温度记录高摄氏二、三度。北京的物候记录却反映出了这一事实。去年的山桃、杏树、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和五一节左右开花的洋槐的花期,总的说来,比1961年迟开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开五六天左右。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农业季节来得较晚。去年,北京地区的农村人民公社在春初种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的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了低温的损害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③。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海拔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但到了秋季,如乔木的落叶等现象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在研究这一因素时,也应该考虑到会有例外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在天气晴朗的空中,常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在一定高度上,气温不但不比低处低,反而更高。这叫逆温层。这一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尤其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我国华北和西北一带,不但秋季逆温层极为普遍,而且远比欧洲的高而厚,常可高达1000米。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而不合适,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①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①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②、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这一类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物”主要是指生物(动物和植物),“候”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所称的气和候。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换分为所谓二十四节气,把在寒暑的影响下所出现的自然现象分为七十二候。物候知识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国为最早。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关于物候方面的农谚,就是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
经度①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广,但是在大连,连翘③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古今
第四个因素是古今的差异。就是说古代和现代,物候的迟早是不同的。利用历史上的物候记录能否证明这一点呢?西洋最长久的实测物候记录是英国马绍姆家族祖孙五世在190年的时间里对诺尔福克地方的物候记录。这长年记录已在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学报上得到详细分析,并与该会各地所记录的物候作了比较。著者马加莱从七种乔木春初抽青的物候记录得出如下结论:物候是周期性波动的,其平均周期为12.2年;物候的迟早与太阳黑子周期有关……近12年来,北京春季的物候也似乎有周期性的起伏。物候最迟是在1956~1957年,而1957年正是太阳中黑子最多年。根据英国马绍姆家族所记录的长期物候,我们可以把18世纪和20世纪物候的迟早作一比较。如以1741~1750年十年平均和1921~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与始花的日期相比较,则后者比前者早9天。换言之,20世纪的30年代比18世纪中叶,英国南部的春天要提前9天。
编辑本段
物候现象的来临四个因素
纬度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首先就是纬度(南北的差异),就是说,在不同的纬度上,物候来临的迟早是不同的。例如,越往北桃花开得就越迟,候鸟来得也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不仅有南北的差异,而且因季节、月份的不同而异。
例如我国地处世界最大大陆──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化极为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又相差无几。从广东南海沿海直到北纬26度的福州、赣州一带,南北相差五个纬度,春初物候如桃始花相差50天之多,即每一纬度竟相差达10天。在这地区以北,情形比较复杂。如长江黄河下游平原地区,北京和南京相差六个纬度强;在阳历三四月间桃李盛花期,前后竟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花开时,南京和北京物候相差只有9天而已。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的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至于丘陵、山岳地带物候的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编辑本段
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物候学和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它们都是地方性的科学。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例如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养育,例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子始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而物候观测的记录,不仅反映了当天的天气,也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所以物候学有时也叫生物气候学。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全国具有大陆性气候,加以天山、昆仑山、秦岭自西向东横亘于中部,因此地形气候与北美、西欧大不相同。天山、昆仑山高耸于西部,在东部则秦岭山脉由西向东渐次降低。到东经116度以东,除了个别山岭如大别山、黄山之外,都是起伏不平的丘陵区。所以冬春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潮,可以挟其余威长驱直入,侵扰长江以南的地区。这对物候有很大影响。除了寒潮,风暴影响物候也是常有的事。
编辑本段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①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②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③。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④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编辑本段
各国的研究发展
外国的物候知识起源也很早,两千多年以前,雅典人就已经试制包括一年中物候推移的农历。到了罗马凯撒时代,还颁发了物候历以供应用。欧洲有组织地观测和研究物候,实际上始于18世纪中叶。当时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内就曾对瑞典境内的植物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迫切需要增加农业生产,这才开始注意物候学的研究。日本、英国、德国的科学工作者都先后组织了物候学的观测和研究。十月革命以后,物候学在苏联得到很大发展,获得一定的成果,对农业增产起了很大作用。
经度
东西的差异,也就是说经度的不同,是影响物候现象的第二个因素。东西的差异,在欧洲主要决定于气候的大陆性强弱不同。凡是大陆性强的地方,冬季严寒而夏季酷暑(我国温带地区就是如此)。反之,大陆性弱(即海洋性气候地区),则冬季既不太冷,夏季也不太热。在欧洲如德国,从西到东,离海渐远,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所以德国同一纬度的地带,春初东面比西面冷,而到夏季就形成东面比西面热。
我国西南、西北的同一区域的地形高下可以相差很大,物候随地形转移,经度的影响就变为次要的了。
一般说来,在同纬度上,经度和高度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可能起很大作用。例如在北纬30度左右,稻麦两熟区在岷江流域只能种到2000米的高度;向西至大渡河流域可种到2200米的高度;更向西至金沙江流域则可种至2500米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