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发展历程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发展历程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发展历程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旨在通过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的方式,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到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意大利,由意大利医生玛利亚·蒙台梭利创建。

她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需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儿童学习的引导者和观察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指导者和控制者。

在20世纪初期,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欧洲开始流行,并逐渐传播到美洲和亚洲等地区。

在美国,蒙台梭利教育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同时,蒙台梭利教育法也逐渐得到了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认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近年来,蒙台梭利教育法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机构开始关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念和方法,认为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支持和鼓励,认为它可以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自我发展,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社交能力。

它的发
展历程充满了探索和实践,同时也成为了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也将不断适应和创新,为新一代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从法学角度探讨教育法的发展趋势

从法学角度探讨教育法的发展趋势

从法学角度探讨教育法的发展趋势教育法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教育法是指规范和管理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它对于保障教育质量、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法学角度探讨教育法的发展趋势,以期进一步加强教育法的实施和改进。

一、教育法的趋势之一:重视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教育法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法规被制定和修订,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例如,许多国家都出台了针对弱势群体的特殊教育法规,旨在促进弱势群体的教育机会与其他人群的平等。

二、教育法的趋势之二:支持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因此,教育法也在不断发展,以支持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这体现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法规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育法的趋势之三:加强法律监管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务,需要得到法律的监管和保障。

在教育法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法规被制定出台,以规范和监督教育领域的各项活动。

法律监管的加强有助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保护教育工作者的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育法的趋势之四:倡导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法治教育的实施和推广。

教育法的发展也受到了法治教育的影响,相关法规中开始排列着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的要求。

五、教育法的趋势之五: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教育合作和交流越来越频繁。

教育法也不断加强国际化的合作和交流,以促进各国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的质量。

国际间的合作和经验交流在教育法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教育法的趋势之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教育法也在不断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制定相关法规以规范和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一部重要的法律——教育法。

该法律被视为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的里程碑,它对教育领域的经营、发展和管理提供了指导意义。

本文将以教育法为主线,分析该法律的主要内容、目标以及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

教育法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全体人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促进教育公平。

它明确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普及教育、均衡发展、改善教育质量等。

该法律还对教育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教育法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并确立了学校的自治权利。

它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权限划分,并强调了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教育监管和评估。

教育法还提出了对教师的培养和管理要求。

它规定了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标准,并明确了教师的培训和评价机制。

该法律还规定了教师的工作条件和薪酬待遇,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水平。

除此之外,教育法还关注了教育的质量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它强调了对学校办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并鼓励各类学校开展质量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该法律对实施学校分类管理和建立学生评价制度也作出了具体规定。

教育法的出台使中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明显的变革。

首先,教育法使得教育公平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通过普及教育和均衡发展的原则,教育机会得到了更广泛的分配,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更多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其次,教育法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专业水平。

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其培训和评价得到了法律的明确要求,同时教师的薪酬待遇也得到了提高,这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再次,教育法重视了教育的质量和创新。

学校办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而学生评价制度的实施则能够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教育法强调了家长在教育中的责任和参与。

它要求学校与家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有助于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专门规范和指导教育工作的根本法律,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政策,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经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颁布,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该法共有十章九十八条,分别涉及教育的总则、基本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教育与社会、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而制定的。

该法强调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

该法也规定了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教的根本大法。

该法自施行以来,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为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该法已经经过了两次修订,分别于2009年8月27日和2015年12月27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于2021年4月29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第三次修订。

最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2021年4月30日起施行。

教育法

教育法

二:专门对普及义务教育进行立 法阶段
大工业生产发展为教育的普及创造了客 观条件,并促成各国纷纷开始进行义务教 育的立法活动。最初的普及义务教育立法 主要是围绕初等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和 公共性三大主题展开的。
三:广泛进行教育立法的阶段
广泛地进行教育立法是随着资产阶级加 强对行政控制的过程而出现的。这个转变 从19世纪中期开始酝酿,20世纪初开始,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在主要的资本主义 国家达到高潮。
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4个层 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
四个层次:①教育基本法②部门教育法③ 教育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 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六个部门: Ⅰ 《义务教育法 》Ⅱ 《职业 教育法》 Ⅲ 《高等教育法 》Ⅳ 《学位法 》 Ⅴ 《教师法 》Ⅵ 《民办教育法》
• 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个层次 。它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基本法律,主 要规定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地位、任务 、基本法律原则和基本教育制度等。教育 法是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协调教 育部门内部以及教育部门与其他社会部门 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制定教育部门 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作为教育领域的基 本法律,教育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
三、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 状与前瞻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相继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 布了6部教育方面的法律,它们分别是:1980年颁 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6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分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职业教育法》和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高等教育法》。
教育法的产生
教育管理的国家化和国家教育权力的产生标志 着教育权结构的一次历史性转换。在这之前,教 育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父母的一种自然权利。学 校产生以后,父母的教育权就委托给了学校和教 师,从而构成了学校、教师、父母和子女之间的 具有私事性质的社会关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 教育的国家责任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通过法律 的手段确立国家的教育权力,加强教育管理的集 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行政 系统,是有效地实现教育的国家责任的客观需要。

教育法学复习资料

教育法学复习资料

1、教育法学:运用法学理论研究和解释教育法律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

2、教育法学最初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3、现代教育立法萌芽于16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世纪欧美各国的义务教育法。

19世纪末德国行政学家施泰因提出了教育的法律适应性原则,主张国家应以立法的形式对对教育事业进行干预,开创了对教育立法问题的理论研究。

4、1957年,德国·黑克尔《学校法学》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

5、美国·爱德华兹《法院与公立学校》,最早的学校判例法研究著作之一;诺尔特和林恩《学校法——教师手册》,美国第一部成体系的教育法学著作。

6、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确立义务教育法律制度和依法治教的标志,也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的开端。

7、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教师的专门法律。

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奖励以及法律责任,规定了教师的资格制度、职务制度和聘任制度。

8、1995年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9、教育法学体系:是指构成教育法学的相互衔接并有机结合的基本知识框架系统。

10、教育法体系:是指一个由多种教育法律规范和教育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效率高低有序、纵横协调统一的教育法律系统。

11、我国的教育行政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执行国家意志的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二是指国家教育事务的决策、组织和调控等活动或过程,以执行国家意志,即通常所说的国家教育行政管理。

我们所讲的教育行政是指国家的教育行政管理,简称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的特点:国家意志性;专业性;教育行政相对方的自治性。

12、依法治教的关键在于“依”字。

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法产生的经济根源,即法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产物。

高等教育法规讲义

高等教育法规讲义

高等教育法规讲义高等教育法规讲义2012年8月I第一章教育法学的发展一、教育法制建设发展的第一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这一时期,是现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产生时期,也是教育法制建设的初创时期。

19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科技和经济获得迅速的发展,政治上趋于保守、稳定,对现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出迫切的需求和必要的条件,而与现代教育紧密相联的教育法制建设也就提到了各国立法机关的议程上来了。

1870年,英国颁布了《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法案》,确立了英国现代国民教育制度的基础。

1872年,以普鲁士为主体的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初,为适应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

制定了《普通学校法》,把6~14岁的8年初等教育规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并对原有的初等教育系统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18812年,法国颁布了《费里法》,确立了国民教育制度及其义务性、免费性和世俗性三项重要原则;1882年,又发布法律,把义务教育年龄规定为6~13岁。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为尽快加入世界列强的行列,从教育入手,开启民智、发展国家,分别于1872年和1879年颁布了《学制》和《教育令》,奠定了日本现代教育制度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各国教育立法活动,开创了现代的教育法制建设进程。

其主要侧重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而对其他领域的教育立法关注不多,但毕竟走出了教育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二、教育法制建设发展的第二阶段(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时期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给教育立法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

1902年,英国颁布了《巴尔福法案》,这是3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第一个重要的教育法案。

它确立了由地方教育机关负责地方初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并对中等教育的发展规定了相应的促进措施。

1918年英国又一次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即著名的《费舍法案》,规定了幼儿教育的法律措施,还对童工的劳动时间进行限制,对和义务教育的年限作了新的规定。

高等教育法学

高等教育法学

高等教育法学1、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运用法学理论研究和解释教育法律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

最初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其研究对象是教育法律现象及其产生、发展的规律。

教育法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时代性、边缘性、综合性和社会性等基本特征。

2、德国是教育立法最早的国家。

19世纪末,德国著名行政学家施泰因开创了对教育立法问题的理论研究。

1957年,德国的黑克尔与人合著的《学校法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

3、美国第一部成体系的教育法学著作,是诺尔特和林恩合著的《学校法——教师手册》。

该书出版于1963年,以教育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而成。

4、1963年,日本出现了第一部阐明教育法学基本原理的权威著作,即兼子仁撰写的《教育法》。

5、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和实施,不仅是我国确立义务教育法律制度和依法治教的标志,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教育法制的开端,它成为我国教育界和法学界进行教育法学理论研究的起点。

6、我国教育基本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行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他的颁行不仅是教育立法上的巨大进步,更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了全面依法治教的新时期。

7、教育法学体系,是指构成教育法学的相互衔接并有机结合的基本知识框架系统。

主要包括该学科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立法依据等方面。

教育法学的内容,即教育法学的研究范围,是指组成教育法学体系的各种基本知识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教育立法的基本原理、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教育行政的基本理论、教育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育法律关系及特征、教育投入一级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部门教育法律制度、对教育的法律保护等。

教育法学与行政法学的关系: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部门法学,以行政法的一般理论以及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监督法为研究内容,教育法学在一定意义上是行政法的分论,行政法学对教育法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而教育法学又有不同于行政法学的特定的研究范围,有不同于一般行政关系的教育行政关系。

教育法学概述

教育法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法学概述第一节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教育法学及其学科性质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规这一特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法学是教育科学、法学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是在教育科学与法学之间出现的一门边缘性分支学科。

教育法学首先是法学科学的一个分支。

法学科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其分支学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照法律类别进行划分,可分为:(1)国内法学(包括宪法、民法、刑法等各部门法);(2)国际法学(包括国际公法、攻击私法和伙计经济法等);(3)法律史学(包括法制史、法律思想史);(4)比较法学和外国法学。

(沈宗灵主编:《法学基础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3)在我国,一般将教育法作为是行政法的一个分支。

但是,教育法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教育法学也是法学科学与教育科学之间形成的边缘学科。

教育科学即包括其本体学科教育学,也包括与其他学科融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等。

教育法学就是在教育科学与教育法学之间产生的边缘性学科。

教育法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教育法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地位正在逐渐确立。

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教育法学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

尽管归属于教育学科,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绝不仅仅限于教育领域,法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也是其研究内容。

由于教育法学的这种学科性质,使得教育法学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跨越了法学和教育学。

在教育法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教育法学也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二、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规这一特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法规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教育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因此教育法学就主要围绕教育法规进行研究。

教育法学是一个学科群。

根据教育层次的不同,我国的教育大致可以划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两个主要部分。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法学研究的深入,教育法学也在逐渐向着更加专门化的方向发展。

英国义务教育法规的演进及启示

英国义务教育法规的演进及启示

英国义务教育法规的演进及启示英国的义务教育经历了一个由放任自流到适度干预,再到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和进一步发展义务教育的演进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英国政府是通过一系列的义务教育法律法规来实现的。

英国义务教育法规的演进过程相应地分为萌芽、全面确立、进一步发展三个阶段。

一、英国义务教育法规的萌芽在整个欧洲国家中,英国初等义务教育的发展相对来说显得较为缓慢而落后。

19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一直抵制欧洲大陆借助国家发展教育的策略,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其主流的教育思想是自愿捐助体系。

它大体上是这样一种教育发展模式:学校不受国家控制,资金来自个人或某些组织,学生入学不是强制性的。

这一时期,儿童接受教育的方式多样,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性别和父母的收入、宗教信仰等等。

随着工业革命临近结束,英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人口的继续膨胀,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政府迫切希望以初等教育为手段之一进行解决。

同时,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为初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机遇。

这一时期,倡导初等教育改革的力量逐步增强,其中工人阶级发挥了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他们渴望子女能获得受教育的权利。

英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初等教育问题的严重性,原先的那种自由放任理念也逐步转变为适度干预,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强制教育的法律法规。

1802年颁布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案》,这个法案规定了学徒必须接受适当的教育,表明了英国政府对义务教育开始进行适度的干预。

1833年颁布了《工厂法》,1844年再次修订《工厂法》,规定童工做工必须交出上学证明。

1846年的《工厂法》进一步明确“工厂教育是强制性的,并且是劳动条件之一”。

《工厂法》的颁布,在推动工人阶级子女受教育上有积极意义。

这是工人阶级争取受教育权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1860年的《矿山法》规定,10~11儿童只有获得“3R”方面的熟练证书方可不接受进一步的学校教育。

如上所述,政府颁布了诸多法规强制童工接受初等教育,但事实上,这一时期英国的初等教育状况极其落后。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发展历程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发展历程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发展历程
蒙台梭利教育法诞生于20世纪初,由意大利医生玛丽亚·蒙台梭利创立。

她在研究儿童行为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原则,如儿童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等。

这些原则成为她的教育法的核心。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法中,教育者是一个引导者和观察者,而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

教育者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提供有益的材料和环境,让儿童自由地学习和探索,而不是被强迫地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法最初应用于普通学校和幼儿园,但很快就被应用到了特殊儿童教育中。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成功引起了许多教育家的注意,他们开始在世界各地推广这种教育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台梭利教育法逐渐演变和改进。

一些蒙台梭利学校开始采取更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技术、游戏化教学和社交媒体等。

这些改进使得蒙台梭利教育法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和改进。

它始终保持着对儿童自由、尊重和个性化的关注,成为了一种受到世界各地教育家和家长认可的教育方法。

- 1 -。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总结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点总结第一讲依法执教——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1、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2、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①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只能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施教育的教师的执教活动,必须依照教育法律进行并受教育法律调整和规范;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集权利处义务为一体,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3、当代教育为什么必须依法执教?(或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答:当代教师依法执教是因为:①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②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③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④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⑤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4、简述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哪几部?答: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①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⑤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⑦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与教育有关法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5、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颁布实施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

6、“依法执教”和“以法执教”区别:依法执教是指依据法律来进行执教活动,其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

以法执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执教活动,它侧重于法律形式的应用。

第二讲教育法律基本知识(上)1、狭义的教育法,是特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订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在我国它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最高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教育法的发展与变革

教育法的发展与变革

教育法的发展与变革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法则是保障教育公平、公正、有序发展的重要制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法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革,本文将就教育法的发展与变革进行探讨。

一、教育法的起源与发展教育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教育主要是以家庭和社区为单位,教育方式也比较简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逐渐走向了学校化,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法也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

最初的现代教育法主要是为了规范教育机构的行为,保障受教育者的权益,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有序发展。

二、教育法的变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法也在不断地变革。

这种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体系的完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法的立法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教育法》为核心,包括《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教育立法体系。

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教育公平的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教育法也在不断地追求教育公平,包括保障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减少教育差距、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等方面。

例如,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农村教育的水平,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3.教育现代化的推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现代化。

教育法的变革也要适应这种变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

例如,近年来我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包括建设数字化校园、推广在线教育、加强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的现代化。

三、未来展望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法也将不断地发展与变革。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法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保障教育的公平、公正、有序发展。

其次,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教育法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中华人民教育法背景和意义

中华人民教育法背景和意义

中华人民教育法背景和意义
中华人民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之一,于1995年颁布实施,旨在规范和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背景:
1. 文化大革命的混乱: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系统受到严重冲击,学校关闭,教师受迫害,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

2. 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教育的改革和提升成为保证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

3. 维护公民权益:为了保障公民享受平等、全面、终身的教育权利,需要制定法律来规范教育事业和维护教育权益。

意义:
1. 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中华人民教育法确立了公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明确了教育应当面向全体人民,不分种族、地区和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

2. 确立教育发展的原则和目标:中华人民教育法明确了教育的宗旨是发展全面人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为教育发展提供指导和方向。

3. 规范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华人民教育法规定了教育的管理机构、教育经费的保障、学校和教职工的权利义务等内容,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规范。

4.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中华人民教育法强调了培养全面发展
的人才和创新能力,推动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

总之,中华人民教育法在保障公民教育权益、规范教育事业和提升教育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意义。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历史发展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历史发展

经费问题。
三、 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的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
之后,针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又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如1991 年针对当时 学前班教育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发布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1995 年针对我国企业办园存 在的问题,国家教委、全国妇联等单位联合发出《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2003年,教育部、国 家计委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现实中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及措施等等。
教质量。第四,切实加强幼儿师资队伍建设。第五,拓宽
《 全 国 幼 儿 教 育 事 业 “ 九 五 ”幼儿 教 育 经费 , 加 大投 入 力度 。 明 确提 出 :幼 儿 教 育属 于
1997
发展目标实施意见》
非义务教育,应坚持政府拨款、主办单位和个人投入、幼
儿家长缴费、社会广泛捐助和幼儿园自筹等多种渠道解决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历史
• 一、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孕育期(1903-1978)
• (一)清末
• 1903年,由张之洞策划、端方督办的湖北幼稚园正式开办,聘请日本人户野美知惠为园长,拟定 《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招收5—6周岁幼儿入园,保育科目设有行仪、训话、幼稚园语、日语、手 技、唱歌、游戏7项。该园为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园,《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政策与法规草创的标志。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公布实施的第一个学制。该学制将幼儿教育列入学制体系的 第一部分,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为幼儿园,招收3~7岁的幼儿,幼儿教育成 为小学教育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法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法国外最早产生(或最先)奴隶社会。

2、德国就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令的国家。

3、奠定英国教育发展基础就是:1944年的《巴特勒法案》,它确立英国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一直到继续教育的公共教育体系。

4、法国:1883年《基佐法案》。

5、日本:明治维新。

6、国外现代教育法四个特点:①教育观的法治化;②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义务教育法;③教育法律关系的形成与逐步完善;④教育发达国家竞相进行新的教育立法。

7、1982年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8、判断就是哪一个国家时间:20世纪80—90①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②1989年法国《教育指导法》;③日本1990年《终生学习振兴法》;④1992年俄罗斯《教育法》;⑤1994年美国《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

9、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钦定学堂章程》——就是近代中国的第一个教育法规,但未实施。

1903年清政府颁布《秦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

1906年,清政府颁行《强迫教育章程》要求广设幼学所,幼童至7岁须令入学,幼童及7岁不入学者,罪其父母。

这就是我国近代第一个强迫教育法令。

10、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这就是建国后颁布的第一个重要的教育行政法规。

11、影响教育法产生与发展主要原因:①教育与法律两种社会现象职能的交互作用就是推动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前提;②教育权的社会化、国家化就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③科技的发展就是教育法产生与发展的直接动因;④现代教育普及化与大众化,现代国家法治化等也就是影响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教育法与教育政策1、教育政策具体表现形式:①党的政策文件;②国家的政策文件;③党与国家机关联合制订发布的文件。

2、教育政策的特点:①政策性;②可行性;③原则性;④权威性;⑤移定性。

3、简述教育法与教育政策的区别:①两者的制定机关与程序不同;②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③两者调整的范围、实施的方式不同;④两者的稳定程度不同。

4、教育法以教育政策为指导。

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1、我国现行立法体制属于“一元多级”。

2、简述立法的程序:①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②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③教育法律案的通地;④教育法律的公布。

3、享有教育法律议案、提案权的主体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或30名以上全国人大代表等。

4、在我国,法律案通过的法定多数就是全体代表或委员的过半数,宪法的修改则需要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

5、教育执法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具体适用教育法律规范的专门活动。

6、简述教育执法的特点:①从实施方式与活动性质目的地,教育执法就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以国家名义适用教育法律的专门活动。

②从执法主体瞧,教育执法就是国家行政机关适用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

③从执法依据与执法后果瞧,教育执法就是使用教育法律规范并产生特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④从执法要求瞧,教育执法就是教育行政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依据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⑤从执法对象瞧,教育执法就是教育行政机关以教育法律规范使用特定对象的活动。

7、教育执法的基本要求:正确、合法、及时。

8、教育执法的基本原则:①行政合法性原则;②行政合理性原则;③责任行政原则。

9、行政行为有无裁量自为标准:分为羁束性行为与自由裁量性行为。

10、教育执法的形式:①教育行政措施;②教育行政处罚;③教育行政强制执行;④教育行政救济。

11、原国家教委1998年3月6日颁布了《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12、教育司法:在法院内部,专门设立教育司法专门机构有三种:①教育巡回法庭(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②教育法庭(吉林四平、湖南张家界);③涉教案件领导小组(吉林白山市)。

13、所有国家机关、所有政党、所有组织、所有公民都有遵守教育法的义务,而不能仅仅认为教育守法就是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学校、校长、教师与学生的事。

14、构成教育违法行为必须具备四个条件:①教育违法行为的客体;②教育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③教育违法行为的主体;④教育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15、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根据违法作为的性质与危害程度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经济法律责任。

16、根据法律解释的主体与效力不同,可分为有权解释与无权解释。

17、依据法律解释的方法与尺度不同,可分为语法解释、逻辑、历史、系统与字面解释、扩充、限制。

18、简述教育法律监督的种类: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②行政机关的监督;③司法机关的监督;④社会监督;⑤党的监督。

19、权务机关的监督居于主导地位。

教师的法律地位1、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教师就是专业人员。

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教学。

2、教师身份的规定:公务员、雇员、公务员兼雇员三种类型(日本、法国→公立英、美公立教师兼有公务员与雇员双重身份)3、简述我国教师基本权利:①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实验;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③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与学业成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⑤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⑥参加进修或者其她方式的培训。

4、简述教师应当履行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与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与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动,批评与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与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5、教师资格条件:①必须就是中国公民;②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③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④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⑤教师的身体状况也应符合有关规定。

6、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7、教师考核的内容:①政治思想;②业务水平;③工作态度;④工作成绩。

8、教师考核的原则:①客观性原则;②公正性原则;③准确性原则。

教师与其她主要教育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1、教育行政机关法律地位特征:①相对独立性;②专门性;③地域性。

2、教育行政机关属于哪类法人?机关法人(企业、机关、事业、社团共四种法人,法人就是一个社会组织)3、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律关系:①教育行政法律关系;②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4、学校就是指经主管机关批评或登记注册,以实施学制系统内容阶段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

它包括学制系统内以实施学历性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又包括各种实施非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

5、简述学校法律地位的主要特点:①具备相应的法人资格;②依法自主办学;③享有法人财产权;④具有公益性质。

6、社会组织取得法人资格必须具备: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与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7、学校只要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成为法人的四个条件,并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就能取得法人资格,其法人资格也同时得到主管部门的依法确认。

8、简述学校九项权利:①按照章程自主管理;②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③招收学生或其她受教育者;④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⑤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收;⑥聘任教师及其她员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⑦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与经费;⑧拒绝任何组织与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⑨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她权利。

9、简述学校六项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③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她职工的合法权益;④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她有关情况提供便利;⑤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⑥依法接受监督。

10、教师与学校的法律关系到底属于什么关系?有二类:①任命制下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

②聘任制下的教育民事法律关系。

11、教师聘任制的形式:①招聘;②续聘;③解聘;④辞聘。

12、简述我国现行教育基本法学生权利:①参加教育教学安排的与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

③在学业成绩与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

⑤法律、法规规章的其她权利。

13、国家奖学金制度及经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研究复定,自2002年起在全国普遍高校中首次设立的。

14、什么叫学位证书?就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受教育者个人,表明其所达到相应的专业学术水平的一种凭证。

15、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这就是公民的申诉权与诉讼权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

16、列举学生义务;①遵守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的管理制度。

17、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①在履行教师职务过程中与学生形成的管理关系;②在履行教育职务过程中与学生形成的平等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