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基因、禾本科

合集下载

《禾本科牧草》课件

《禾本科牧草》课件

技术创新与突破
品种改良
01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培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禾本科牧
草品种,提高饲草品质和产量。
高效种植技术
02
研究推广禾本科牧草的高效种植技术,包括播种、施肥、灌溉
、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提高饲草的种植效益。
加工储存技术
03
改进禾本科牧草的加工储存技术,提高饲草的利用率和储存效
果,保证饲草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分子标记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如SSR、SNP等,进行基因定位和遗传图谱构建,有助于解 析禾本科牧草的遗传基础和育种机制。
禾本科牧草的品种选育
抗逆性选育
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育抗旱、耐盐、抗病等抗逆性强的禾本科牧 草品种,提高其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和生产能力。
品质改良
通过品种选育,改良禾本科牧草的营养成分、适口性和产量等品质特性,满足不 同养殖需求。
03
灌溉
在干旱季节,要及时进行灌溉 ,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禾本 科牧草的生长。
04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禾本科牧草的生长情 况,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防 治措施,防止病虫害扩散。
03
禾本科牧草的应用
饲草供应
饲草种类
禾本科牧草是重要的饲草来源, 其种类繁多,包括多年生和一年 生,如草地早熟禾、黑麦草等。
禾本科牧草的种子容易发芽,生 长速度快,且管理相对简单,适 合大规模种植和畜牧业应用。
01
高产
禾本科牧草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 量,能够为畜牧业提供大量的饲 料。
02
03
营养价值高
禾本科牧草富含蛋白质、矿物质 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动物生 长和繁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04

禾本科植物PPT课件

禾本科植物PPT课件

加工利用
干燥处理:将收割后的禾本科植物进 行干燥处理,以便长期保存和运输。
加工利用:禾本科植物可以用于饲料、 纸张、纤维等产品的生产,也可以作 为食品和药材的原料。
06
禾本科植物的未来发展 与展望
遗传改良与新品种培育
遗传资源保护
传统育种与现代育种结合
建立禾本科植物种质资源库,保护珍 稀、濒危物种,防止遗传资源流失。
施肥与追肥
根据植物生长需求,适时 施肥和追肥,提供充足的 养分。
病虫害防治与生物防治
要点一
预防为主
通过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要点二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病虫害防治与生物防治
•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使用化学农药,但需注意安 全和环保。
病虫害防治与生物防治
02
禾本科植物的形态特征
根、茎、叶的形态特征

禾本科植物的根通常为须根系,由种子萌发时形成的初生根和次生根组成。初生根包括胚 根和胚轴,次生根包括次生胚根和不定根。这些须根系有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禾本科植物的茎通常为草质或木质,形状多样。茎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 关重要,它支持叶片和花朵,传输养分和水,并具有贮藏功能。
生长习性
禾本科植物的生长习性因种类而异,包括一年生、两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它们 通常在温暖或温带气候下生长良好,对土壤和水分的要求因种类而异。
繁殖方式
禾本科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通过种子进行,无 性繁殖则通过分株、分蘖或匍匐茎等进行。一些禾本科植物还具有克隆繁殖的 能力,可以通过块根或块茎进行无性繁殖。
节水灌溉技术

植物学通报2007年第24卷总目次

植物学通报2007年第24卷总目次

陈亚军 ,陈军 文,蔡志全
维普资讯
第 3期 (0 7年 5月) 20
2 3 2 0 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5 0 6
4 4 S 2 2 0调节蚕 豆保卫细 胞 中 S 4 B 0 1 9 A诱导 H O2 2
产生
种康 ,瞿 礼嘉 ,袁 明, 王 小 菁,杨 维 才 ,王 台 许 亦农 ,蒋高 明,孔宏 智
伤 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谭何 新,文铁 桥 ,张大 兵
3 0 花粉管细 胞结构 与生长 机制研 究进展 4
邱 念伟 , 樱 邓
4 0 整体透明技术在植物生物学中的应用实例及其剖析 9
王 晓华 ,郝怀庆 ,王钦 丽,郑茂 钟,林金 星
3 5 被子植物受精作用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机制 5
郝建华 ,强胜
3 1 花 同源 异 型 MADS. x基 因在 被 子 植物 中 bO 的功能保守性和 多样性
尹永华, 郭道森, 赵博光, 杜希华, 赵遵 田, 荣贵 李
1 4 N CI a 胁迫对 盐芥和 拟南芥光合作 用的影 响 5
崔 荣峰 , 孟征
4 2 花 、 基 因 、 禾 本 科

张辉 , 文开 , 新,龚路路 , 学 宝 汤 谭 李
1 4 绿 色荧 光 蛋 白及 其 在 GMOs 态 监 测 中 的应 3 生

马剑 敏,靳 萍, 振斌 吴
2 0 木质藤本及其在热带森林 中的生 态学功 能 4
沈宝成 , 李梅 , 纪成,张木 清 , 湘成,魏伟 石 米
1 1 串珠 藻 目分 子 系统 学 研 究 进 展 4
2 2 序——植物生殖生物 学的来龙去脉 7

植物组织培养第五章 花药和花粉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第五章 花药和花粉培养

草莓花药再生植株
2、植株的分化再生 (1)愈伤组织-植株,降低生长素与蔗糖浓度, 提高细胞分裂素。
(2)胚状体-植株,降低无机盐浓度,蔗糖浓 度。高的是单核期或单核中晚期。
草莓花药植株
二、花粉培养
花粉培养比花药培养优越:从较少的花药得到大 量的花粉植株;便于生理生化研究。
(一)花药预培养 适合的花蕾—浸有滤纸的培养皿中—5℃几天— 灭菌—取出花药—接种于培养基中数天—将花粉分 离—悬浮培养。
蔗糖改为9%蔗糖+2%麦芽糖。
⑥前期产生的愈伤组织分化能力较强,后期产生
的愈伤组织分化能力降低,白苗率相对较高,
所以出愈后应提早进行转分化培养。
五、影响雄核发育和花粉花药培养的因素
(一)基因型
植物基因型是影响离体诱导单倍体成功的最重要 因素之一。
三、花粉植株形态发生方式
如果不考虑小孢子核的早期分裂行为,花 粉植株的形态发生有两种途径,即胚状体发 育途径(直接发生途径)和愈伤组织发育途 径(间接发生途径)。
三、花粉植株形态发生方式
(一)胚状体发育途径 小孢子的行为与合子的一样,经历了如同 活体条件下诱导胚发生的各个阶段。 (二)愈伤组织发育途径 与胚状体发育途径相比,小孢子没有经历 胚发生阶段,而是分裂数次形成愈伤组织, 从花药壁上冒出来。
正常结实的品系。一般作杂交母本。
雄性不育同型保持系—自身雌雄蕊正常,能自 交繁殖,用它的花粉给不育系授粉,使不育系结实, 并保持雄性不育系的后代仍是不育的品系。 雄性不育恢复系—自身雌雄蕊正常,能自交繁
殖,它的花粉给不育系授粉,能使不育系当代结实
并在F1代恢复育性正常的品系。是杂交种子的父本。
不育系(母本)×同型保持系(父本) ↓ 不育系(母本)×恢复系(父本) ↓

禾本科植物腋生分枝发生的分子与激素调控

禾本科植物腋生分枝发生的分子与激素调控

则 称 为 次级 分 枝 。禾 本 科 的小 穗 分 生 组 织 首 先 分 化 出呈 12互 生 叶 序 的不 育 颖 片 ,对 向包 裹 着 具 / 有 内稃 、 稃 和 各 种 花 器 的 小 花 , 是 缺 少 与 双 子 外 但 叶植 物 的萼 片相 对 应 的器 官 ,并 且 与 花 瓣 相 对 应 的浆 片也 只有 两 片 ,尽 管 单 子 叶 植 物 花 器 官 的基 数 是 3” t。
物有 着 较 大差 异 ,其 花 序 被 看 作 是 由大 量 小 穗 集 合 而成 的穗 。 每个 小 穗 都 含 有 几 朵 小 花 , 因而 被 看 成 是 微 小花 序 或 次 级 花 序 ,并 且 在 许 多 禾 本 科 植 物 中 , 穗 形 成 于 侧 向分 枝 上 , 并 不 是 直 接 位 于 小 而 主轴 f。该 主轴 名 为 花 序 轴 , 接依 附在 花 序 轴 上 1 1 直
中 图 分 类 号 :5 ¥1 文 献标识 码 : A D I 码 :03 6 / i n10 - 5 02 1 .30 4 O 编 1 .9 9j s .0 6 6 0 . 20 .0 .s 0
M o e u a n o m o a g a i n o h rg n o i a y Br n h s o a n o s P a t l c l r a d H r n lRe u t n t e O i i fAx l r a c e fGr mi e u l n s l o l
序 结 构 主 要 依 赖 于 小 穗 的分 布 情 况 而 不 是 花 的 分布。 禾 本 科 中常 见 的 粮 食 作 物 包 括 玉 米 、水 稻 和
于叶片腋部的腋生分生组织 ,尽管雌穗不像雄穗 样 产生较长的侧向分枝 ,却会生成和雄穗相似

植物学笔记(三)

植物学笔记(三)
号及数字表示花的各部分排列、组成和位置,叫花公式(花程式)。 用图解表示一朵花各部分的横切面,说明花的排列、组成和位置,叫花图解(花图式)。
花序 花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花技上,叫花序。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每类中又包含着各种花序。
3.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3.胚囊的形成
胚囊的形成,始于胚珠珠心中的孢原细胞,由孢原细胞形成胚囊的过程,可以用主教材后面的图表说明。
对胚囊的形成过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胚珠的珠心中只有1个孢原细胞,孢原细胞只产生1个造孢细胞,后者又只产生1 个胚囊母细胞,最后形成1个8细胞的胚囊。
3.葫芦藓的分纲
苔藓植物分为苔纲和藓纲。
二、本章重点内容
1.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没有维管束和真正的根;世代交替中配子体发达,孢子体退化;出现多细胞结构的精子器和颈卵器;出现胚。
2.葫芦藓属和地钱属的区别与特征
地钱属配子体为没有茎叶分化的叶状体。其生活史与葫芦藓基本相同。
果实的构造和类型 果实外为果皮,内含种子。果皮分为三层: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 皮。果实分为干果和肉果两大类型。每个大类型中,又各分为着干小类型。
被子植物生活史
将在第二篇中介绍,本章从略。
二、 本章重点内容
1.花和果实的形态类型
植物分类主要是根据花和果实的形态进行,因此,在学匀“花”与“种子和果实”两部分内容时,要了解和掌握多种花果形态类型的区别,具体地说,要将以下各种形态类型准确地掌握:1.花冠类型 2.雄蕊类型 3.子房位置 4.胎座类型 5.胚珠类型6.花序类型 7.果实类型。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采集标本,进行观察和比较。
真菌四纲的特征是重点,它们主要特征可参考教材。

禾本科植物的主要特征

禾本科植物的主要特征

禾本科植物是一类植物科,也被称为“禾草科”或“禾叶植物科”,包括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如大米、小麦、玉米和稻草等。

禾本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包括:
1. 叶片形态:禾本科植物的叶片通常是狭长而线状,被称为“禾叶”。

禾叶叶片通常呈平行排列,叶缘一般是锯齿状或具有细齿。

2. 茎秆结构:禾本科植物的茎是圆柱形的,被称为“秆”。

秆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质,能够支撑植物的生长。

3. 花序:禾本科植物的花序通常是复花序,即由花序轴上的多个小花序组成。

花序形态多样,有穗状花序、聚伞花序、头状花序等。

4. 花部特征:禾本科植物的花具有两性花或单性花。

花被通常由两片鳞片状的苞片和两片颖片组成,颖片长度不一,上部颖片较短,下部颖片较长。

5. 果实形态:禾本科植物的果实通常是谷粒状或果穗状。

谷粒状果实是种子包裹在一个果壳内,如稻谷和小麦。

果穗状果实是种子直接附着在茎上形成的,如玉米。

这些特征是禾本科植物的共有特征,但在不同的禾本科植物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变异和差异。

各类基因组大小

各类基因组大小

中文名拉丁名发表时间刊物科、属基因组大小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Nature十字花科、鼠耳芥属125M水稻Oryza sativa. ssp. indica Science禾本科、稻属466M水稻Oryza sativa. ssp. japonica Science禾本科、稻属466M杨树Populus trichocarpa Science杨柳科、杨属480M葡萄Vitis vinifera Nature葡萄科、葡萄属490M衣藻ChlamydomonasreinhardtiiScience衣藻科、衣藻属130 M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tens Science葫芦藓科、小立碗藓属480M 番木瓜Carica papaya Nature番木瓜科、番木瓜属370M 百脉根Lotus japonicus DNA Res.豆科472 Mb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Nature褐指藻属高粱Sorghum bicolor Nature禾本科、高粱属730M 玉米Zea mays ssp. mays Science禾本科、玉米属2300M 黄瓜Cucumis sativus Nature Genetics葫芦科、黄瓜属350M 大豆Glycine max Nature豆科、大豆属1100M 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 Nature禾本科、短柄草属260M 褐藻Ectocarpus Nature水云属196M 团藻Volvox carteri Science团藻属138M蓖麻Ricinus communis NatureBiotechnology大戟科、蓖麻属350M小球藻Chlorella variabilis Plant Cell小球藻科46M苹果Malus × domestica Nature Genetics蔷薇科、苹果属742M 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 Nature Genetics蔷薇科、草莓属240M 可可树Theobroma cacao Nature Genetics梧桐科、可可属430-Mb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PNAS豆科、大豆属Mb褐潮藻类AureococcusanophagefferensPNAS57M麻风树Jatropha curcas DNA Res.大戟科、麻风树属410M 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fii Science卷柏属212M 枣椰树Phoenix dactylifera Nature 棕榈科685M琴叶拟南芥Arabidopsis lyrata Nature Genetics十字花科、鼠耳芥属Mb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Nature茄目、茄科、茄属844M 条叶蓝芥Thellugiella parvula Nature Genetics盐芥属140M 白菜Brassica rapa Nature Genetics十字花科、芸薹属485M 印度大麻Cannabis sativa Genome biology大麻属534M木豆Cajanus cajan Naturebiotechnology豆科、木豆属833M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Nature豆科苜蓿属500M 蓝载藻Cyanophora paradoxa Science灰胞藻门70M谷子Setaria italica Naturebiotechnology禾本科、狗尾草属490M谷子Setaria italica Naturebiotechnology禾本科、狗尾草属预估510M,组装出400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Nature茄科、茄属900Mb 甜瓜Cucumis melo PNAS葫芦科、甜瓜属450Mb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Plant Journal亚麻科、亚麻属373Mb 盐芥Thellungiella salsuginea PNAS十字花科、盐芥属260Mb 香蕉Musa acuminata Nature芭蕉科、芭蕉属523Mb 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 Nature Genetics锦葵科、棉属大麦Hordeum vulgare Nature禾本科、大麦属梨Pyrus bretschneideri Genome Research蔷薇科、梨属527Mb 西瓜Citrullus lanatus Nature Genetics葫芦科、西瓜属425 Mb 甜橙Citrus sinensis Nature Genetics芸香科、柑橘属367 Mb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Nature禾本科、小麦属17Gb两种小型藻Bigelowiella natans,Guillardia thetaNature95Mb 87Mb棉花(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 Nature锦葵科、棉属梅花Prunus mume NatureCommunications蔷薇科、梨属280M鹰嘴豆Cicer arietinum Nature 豆科、鹰嘴豆属738Mb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BMC Genomics大戟科、橡胶树属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Nature Genetics竹科、钢竹属Gb短花药野生稻Oryza brachyanthaNatureCommunications禾本科稻属342Mb-362Mb小麦A Triticum urartu Nature禾本科、小麦属Gb小麦D grassAegilops tauschii Nature禾本科、小麦属桃树Prunus persica Nature Genetics蔷薇科、梨属265 Mb 丝叶狸藻Utricularia gibba Nature狸藻科、狸藻属82Mb 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Genome biology睡莲科、莲属929 Mb 挪威云杉Picea abies Nature松科、云杉属海洋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 Nature定鞭藻纲虫黄藻Symbiodinium minutum Current Biology甲藻门油棕榈Elaeis guineensis Nature棕榈科、油棕榈属枣椰树Phoenix dactylifera NatureCommunications棕榈科、刺葵属671 Mb醉蝶花Tarenaya hassleriana Plant Cell醉蝶花科、醉蝶花属290 Mb 莲Nelumbo nucifera Plant Journal睡莲科、莲属879 Mb桑树Morus notabilis NatureCommunications桑科、桑属357 Mb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NatureCommunications猕猴桃属Mb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NatureCommunications杨属Mb八倍体草莓 F. x ananassaDNA Research 草莓属698 Mb康乃馨Dianthus caryophyllus L.DNA Research石竹属622 Mb 甜菜Beta vulgaris ssp. vulgaris Nature藜科甜菜属 Mb无油樟(互叶梅)Amborella trichopoda Science无油樟属748 Mb辣椒Capsicum annuum(Criolode Morelos 334)Nature Genetics辣椒属芝麻Sesamum indicum Genome Biology 胡麻科胡麻属274 Mb辣椒Capsicum annuum(Zunla-1)PNAS辣椒属火炬松Pinus taeda(Loblolly pine)Genome Biology松属棉花(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Nature Genetics锦葵科、棉属1694Mb萝卜Raphanus sativus L. DNA Research十字花科、萝卜属402Mb甘蓝Brassica oleraceaNaturecommunications 十字花科、芸薹属630Mb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 Nature Genetics 豆科,菜豆属587Mb野生大豆Glycine sojaNaturecommunications 豆科、大豆属868 Mb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Science 禾本科17Gb野生西红柿Solanum pennellii Nature Genetics茄科942 Mb非洲野生稻Oryza glaberrima Nature Genetics 禾本科316 Mb油菜Brassica napus Science 十字花科630 Mb中果咖啡Coffea canephora Science 茜草科,咖啡属710 Mb茄子Solanum melongena DNA Research茄科、茄属1093 Mb多个野生大豆Glycine sojaNaturebiotechnology豆科、大豆属~1, Mb绿豆Vigna radiata Naturecommunications豆科、豇豆属543 Mb啤酒花Humulus lupulus Plant and CellPhysiology大麻科、葎草属Gb蝴蝶兰Phalaenopsis equestri Nature Genetics 兰科、蝴蝶兰属Gb。

禾本科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禾本科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9,17(增刊):39~44J ourna l of W uhan B otan ica l R esea rch禾本科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Ξ黄群策(福建农业大学 福州 350002)PROGRESS OF APOM IX IS IN POACEAEH uang Q unce(F uj ian A g ricu ltu ra l U n iversity Fuzhou 350002)关键词 无融合生殖,种质,多倍性Key words A pom ixis,Ger mp las m,Po lyp lo idy利用水稻、玉米和麦类等主要农作物的杂种优势来挖掘其增产潜力的生产实践已从一个侧面充分地证实了生物杂种优势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通过无融合生殖途径来固定其杂种优势,进而改良现有农作物的育种战略已经引起了一大批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以致于对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生长点〔1~5〕。

人类对生物无融合生殖方式的认识虽然可以追溯到Bonnet于1745年首先在蚜虫中发现周期性孤雌生殖现象,W ink ler(1908)将在有性生殖生物中其生殖并不伴随着受精过程而产生的个体定义为无融合生殖体(apom ictic)〔6〕。

但目前对这种特殊的生殖方式在分类、遗传进化、胚胎发育、形态发生、生理生化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世纪性难题。

对禾本科植物中的无融合生殖现象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将有助于利用这种特殊的生殖方式来造福人类,由此将掀起另一次伟大的绿色革命。

1 禾本科植物中的无融合生殖种质资源已知禾本科(Poaceae)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科之一,其中包括700属,10000种植物。

我国约有230属, 1500种,其中有15个属54个种为我国特有属种〔7〕。

据Caem an(1995)统计,在被子植物的29目35科406个物种中发现了无融合生殖现象,其中禾本科植物中有36属146个物种具有无孢子生殖或二倍体孢子生殖特性〔8〕。

禾本科植物花药培养中的白化现象

禾本科植物花药培养中的白化现象
3 3 3. 2. 93 23. 5
() 2
50 0 . 1. 54 40 0 .
() 1
1 00 . 0. 1 9 02 .5
() 2
0. 7 4 0. 0 5
() 3
0. 5 2 0 0
CJ F
Pci6 i c t 2
01 .7
注: 1. 和 () () () 3 分别指接种后第 2, 0 5 天转移的花粉愈伤组织。 2 8 3-4 和 6 8 po l I
别0
( 三)去分化启动的诱导条件 花粉愈伤组织的分化潜力在去分化培养基上即已 基本决定,分化培养基的成份及分化培养条件对花粉 白苗的比例无明显影响。去分化启动的诱导条件则有 着明显的分化后效应。
1低温 预处理 。
在大麦仁 , 勺和水稻‘1 去分化启动均可在低温 ’ 中, , 预处理过程中完成。低温预处理结束时,有些小抱子 已发育成具3 个以上细胞核的多细胞花粉。在大麦
()花粉在去分化培养基上停留的时间:花粉植 5 株中白苗比例因花粉愈伤组织转移的早晚而异。在大 麦中,接种花药2 天转移的愈伤组织的再生植株中, 1 白苗比例在往低于接种4 2天转移的愈伤组织。小麦 中也有类似的趋势‘,随着花粉愈伤组织转移时间的 ” 推迟, 花粉植株甲白苗比例明显增高 ( 2。一般在 表 ) 花粉愈伤组织直径达 。5- 。。时, .^1 将其转移到分化 培养基上, 也就是说, 愈伤组织转移的早晚取决于其出 现的早晚,现有的去分化培养条件可能有促进白苗形 成的作用。在黑麦幼穗培养中,继代培养明显提高再 生植株中白苗的比例E1 1。造成上述现象的另一原 因 9 可能是小抱子或多细胞花粉的异质性。大麦花药接种 7 天后,存活的多细胞花粉主要有两种类型:()是 1 几十个或更多胞质浓密细胞的多细胞花粉;()是少 2 量(士 液泡化大细胞的多细胞花粉。后一类多细胞 4) 花粉中胞质稀少, 线粒体数目少且结构简单, 前质体即 使存在亦难以与线拉体区分。假定液泡化多细胞花粉 或其中一部分有发育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它们的发育 会落后于胞质浓密的多细胞花粉,而液泡化多细胞花 粉由于前质体的缺少及发育不全,有可能是白苗的主

树木学-单子叶植物禾本科

树木学-单子叶植物禾本科

生长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词
禾本科植物通常适应于各种不同的生长环境,包括草原、森林、沙漠和山地等。
详细描述
禾本科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生长。例如,一些禾本 科植物可以在草原上生长,而另一些则可以在森林、沙漠或山地等环境中生长。 它们通常具有发达的根系和抗旱、抗寒等特性,能够适应各种极端环境。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禾本 科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以及 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机制和进化趋势。
未来展望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我们将能够更加深入 地了解禾本科植物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揭示其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
同时,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禾本科植物的分布和生态 习性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长期监测和生态学研究,以便 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禾本科植物资源。
自然保护区建设
为了保护单子叶植物禾本科的物种,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 了自然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为这些植物提供良好的生 长环境。
繁育技术
01
有性繁殖
通过种子繁殖是单子叶植物禾本科最常用的繁育方式,但有些物种的种
子繁殖率较低,需要采用人工授粉等方法提高繁殖成功率。
02
无性繁殖
一些单子叶植物禾本科的物种可以通过分株、扦插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02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的分类与分布
分类
分类依据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的分类主要依据植 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殖方式 以及基因序列等。
主要分类
最新分类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对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的分类有了更深入 的了解,一些新的分类和命名法也逐 渐被接受和应用。

植物学-名词解释--形态解剖部分

植物学-名词解释--形态解剖部分

植物学常用术语解释(形态解剖部分)二体雄蕊一朵花中的雄蕊 , 九个花丝联合 , 一个单生 , 呈两束。

如蝶形花亚科植物。

十字形花冠十字花科植物花冠由 4 片花瓣组成,排列成十字形,称为十字形花冠,如白菜、萝卜等。

上升(向)覆瓦状排列 (ascending imbricate arrangement) 苏木科的假蝶形花冠。

最上方的一枚花瓣最小,处于最内方,依次被包于2枚侧生的花瓣和最下方的1对花瓣最小,处于最内方,依次被包于2枚侧生的花瓣和最下方的1对花瓣中。

个体发育植物种类的每一个体都有发生、生长、发育以至成热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个体发育。

子房子房是被子植物花中的雌蕊的主要组成部分,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

当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

孑遗植物 (relict plant) 在某个较老的地质历史时期,曾经非常发达,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晚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有一二种孤立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植物,称为孑遗植物,如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

小坚果 (nutlet) 一种小坚果状的干果,由合生心皮的上位或下位子房形成,在果实形成过程中,子房分离而形成一颗种子的坚硬小果,如唇形科、马鞭草科大部分种类的果实。

小花(floret) 组成禾本科小穗中的一个单位,典型的小花包括外稃、内稃、浆片、雄蕊和雌蕊。

小孢子 (microspore) 又称雄孢子。

在某些蕨类植物中,减数分裂产生一种较小的减数孢子,叫小孢子。

种子植物单核细胞的花粉粒,也称小孢子。

小孢子发育后形成雄配子体。

小孢子叶 (microsprophyll) 具有小孢子囊的叶状器官。

小型叶蕨类植物的小型叶为原始类型,只有 1 个单一的不分枝的叶脉,无叶隙和叶柄,是由茎的表皮突出形成的。

如松叶蕨、石松等拟蕨类植物的叶子。

小核果(drupelet) 在一朵花中具有多数雌蕊,以后每个雌蕊形成一个小果实,它们全由单心皮组成,通常仅含一粒种子,因形状很小,故称小核果。

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

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
2 ABC 模型对单子叶植物花器官发育的调 控
单子叶植物花和花序的发育与双子叶植物差 别很大, 特别对于禾本科植物, 许多种类的花上带 有高度衍生的结构. 虽然它们的生殖器官( 心皮和 雄蕊) 是保守的, 但它们的不育花器官( 外稃、内稃 和浆片) 与双子叶植物花上的萼片 和花瓣明显不 同. ABC 模型 能控制这些高度衍生的花器官的发 育过程 吗? Bossinger 等认为, 浆片代表 内轮的花 被, 相当于双子叶植物的花瓣, 而通常外稃和内稃
云南 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2001, 23 ( 植物学专辑) : 102~ 105
CN 53- 1045/ N ISSN 0258- 7971
花器官发育的 ABC 模型
张伟媚, 陈善娜
( 云南大学 生物系, 云南 昆明 650091)
基因
表 1 ABC 功能基因的主要功能及其突变体的表型性状 T ab. 1 Functions of ABC genes and pheno type of their mutants
主要功 能
突变体的表型
突变体的遗传变化
决定花分生组织
强烈突变体第 轮器官不发育或仅 形
强烈 突变导致器官原基不发
AP1
their g enes specify flower org ans
收稿日期: 2001- 05- 22 作者简介: 张伟媚( 1972- ) , 女, 广东人, 硕士生, 主要从事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
植物学专辑
张伟媚等: 花器官发育的 ABC 模型
1 03
1 ABC 模型对双子叶植物花器官发育的调 控

PI

花、基因、禾本科

花、基因、禾本科
李贵生 陈明生 ,
中 国科学 院遗 传与发育生物 学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11
摘要 进化 发育 生物学的一个 重要 任务就是揭示形态多样性 的分子基础 , 该领域 的研究包含 形态 、形态发育相关基 因和形态 所 属类群等三个要素。花, 花序是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首要对象, 系统发育重建和个体发育剖析的结合将促进认知花 的形态进化。 发育相关基因的进化表现为等位 基因遗传 或表 观遗传 的突变 , 基因家族生与死的进化, 同基因组拥有 独特的基因 。运用形态学 不 或序列分析方法很大程度揭示了禾本 科植 物花进化 过程 中的基因进化 。试 从学 科问题、思路方法 以及具体例子介绍植物进化发
Me e o t, 9 : y rwi 1 1 马月萍等 , 0 5 。所 以, z 9 20) 在进化 发 育生物 学领域 花是首要 的研究对 象 ( r d n e 1 F i ma t . e a,
2 0 ) 0 4。 在被子植 物 由低 等 向高等 的线形 进化 中, 的形态 花 发生 了以下 一些规律性变化 : 出现萼 片和花瓣 的分化 以
以上任何 一种进化模式 中, 都会 产生关键创新性 状(e ky
in v t n, n o ai ) 即那些在较 大的类群 分支 (ld ) o c e 中稳定 的 a 新性状 , 如被子植 物花的心皮及其后 天性 闭合和 四室 的
收稿 日期 : 0 6 0 ・ 7 接受 日期 : 0 6 1 - 7 2 0 ・90 ; 2 0 ・ 11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 ( o 3 2 5 2 和 3 6 0 3 ) N . 02 0 1 0 0 0 4 通讯作者 。 E malg ih n I e eisa .n ・ i us e g i : @g n t .cc c

花朵对称的奥秘

花朵对称的奥秘

花朵对称的奥秘作者:杨秀娟来源:《百科知识》2013年第02期花朵是植物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在承担着繁衍重任的同时,还给人类带来丰富的感官享受和无穷的艺术灵感。

除了赏心悦目的外表,对称均衡的美感也是花朵为人所喜爱的重要因素。

多数被子植物的花朵都是由好几轮器官组合而成的,由外至内分别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由单个或多个心皮构成)。

这些花器官总是沿着某种对称方式生长排布,可谓巧夺天工。

怪物的故事不过,花朵的对称性也给植物学家们带来过不小的麻烦。

事情还要从1742年夏天说起,一位文艺科学青年(后来成了一名首席法官)在回故乡位于瑞典东海岸的罗斯拉根群岛度假期间收集了一些植物样本。

其中有一株外观非常像柳穿鱼(Linaria vulgaris)的植物,但是通常柳穿鱼的花朵是两侧对称的(只有一个对称轴),而这株植物的花朵是辐射对称的(有多个对称轴),花冠变成圆形,还戴上了一颗五芒星(图1-2)。

后来这个标本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一位植物学教授送到了大植物学家林奈手里。

林奈最初以为这是愚弄人的一个恶作剧,有人把柳穿鱼的茎叶和另一种植物的花用胶水黏在一起来戏弄他,后来他亲自去这个标本的生长地做了一番考察,发现它真的生长在自然界中。

林奈被这个奇怪的植物迷住了,一开始他认为这个奇特的植物可能是远缘杂交的后代,但他很快就放弃了这种观点。

后来他认为这种新植物由自身种子繁殖,因而是一个新物种,最后又发现这种植物不能产生性状稳定的后代。

林奈无奈地把它命名为Peloria.,拉丁文意为“怪物”,并且认为“这是一个植物学中独特的例子,没有人可以通过花的特征将其鉴别出来”。

基因的秘密这个怪物的秘密一直到1999年才被揭穿。

现在我们知道,植物长成什么样子是由基因决定的。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有正确的遗传物质,也就是DNA序列,这是植物正常发育的基础,如果控制长高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大树可能会变成灌木;其次这些正确的基因要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表达,如果小芽刚露头就开花,或者果实上长出了枝条,对植物来说都是不小的灾难。

关于禾本科的一些误解——植物学教材质疑(八)

关于禾本科的一些误解——植物学教材质疑(八)

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是被子植物大科之一,世界广布。

禾本科植物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还有重大的生态价值。

因此,在植物形态解剖学和分类学教学中,禾本科占据十分突出的位置。

然而,植物学教材关于禾本科的介绍普遍存在几个明显的问题,有的在学术界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不良影响。

1英文单词grass 的广泛误译英文单词grass 误译的问题是笔者首先在一本中学生物教材[1]上发现的。

该书指出,“与木本植物相比,草本植物的茎没有形成层,因此,草本植物的茎一般不能像木本植物的茎那样逐年加粗[1]。

”双子叶植物区别于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前者具有形成层,而后者没有。

无论是按传统的双子叶植物还是真双子叶植物的概念,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是草本植物。

除睡莲目、金鱼藻科、莲科和川苔草科(河苔草科)等极少数类群外,绝大多数双子叶草本植物都有形成层,也有不同程度的次生生长。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为豆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具有明显的次生生长[2]。

所以,“草本植物的茎没有形成层”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DOI:10.16605/ki.1007-7847.2021.11.0220关于禾本科的一些误解———植物学教材质疑(八)收稿日期:2021-11-03;修回日期:2022-03-10;网络首发日期:2022-04-2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370265)作者简介:黎维平(1959—),男,湖北荆州人,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菊科紫菀族系统分类研究,E-mail:lwp@hun 。

黎维平(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湖南长沙410081)摘要:禾本科植物具有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其形态解剖结构和系统分类是植物学教材的重点内容。

在学术和科普领域,grass 一词的误译和哑铃形保卫细胞的误解十分流行;植物学教材对这些问题负有一定责任。

此外,关于禾本科植物,植物学教材还普遍存在一些值得质疑的内容,如:将禾本科植物茎中的原生木质部腔隙说成气腔,而实际上它应是水腔;维管束鞘的归属未明确界定;禾本科植物花序和小穗结构的描述较为混乱。

郁金香花色的遗传规律

郁金香花色的遗传规律

郁金香花色的遗传规律荷兰是世界上最闻名的郁金香种植国之一。

郁金香(Tulipa)是禾本科郁金香属的花卉植物,不仅受人们欣赏,也广泛用于庭院美化和鲜花贸易。

郁金香花色多样,涵盖了红、黄、绿、紫等各种颜色。

这些颜色是遗传规律的结果,本文将介绍郁金香花色遗传规律的基本原理。

杂交和遗传基因郁金香的花色是由多种颜色基因共同决定的。

在植物繁殖中,基因的组合是通过杂交来实现的。

郁金香的花色杂交繁殖的基本原理是“父母遗传”,也就是说,后代的外形特征取决于父母的外形特征。

每个郁金香品种都有其特定的花色组合,花色特征来源于其基因型。

从遗传基因的角度看,郁金香花色遗传规律可以总结为三个基本原理: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和共显性基因。

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般来说,白色的郁金香和黄色的郁金香都是由一对显性白色基因和一对显性的黄色基因控制的,而红色的郁金香则是由两个显性红色基因控制的。

所谓的显性基因是指在一个个体中表现出其特征的基因。

比如在两个杂交品种的基因型中,红色基因属于显性基因,黄色基因则是隐性基因。

如果两个基因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组成的,则显性基因会掩盖隐性基因表现出来的特征。

共显性基因除了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还有一种基因是共显性的。

共显性基因是指两种基因共同作用于一个个体,而这个个体会表现出两种基因的特征。

比如白色和黄色共存的郁金香,它的花瓣上不仅会有黄色区域,还会有白色区域,两种颜色共同存在,呈现出了独特的花色效果。

这一点对于品种的繁殖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它可以帮助繁殖者获得更加丰富的花色组合。

花色遗传规律的实际应用通过对郁金香花色遗传规律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其繁殖和选育。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杂交的花色来获得特定的品种组合。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获得红色或白色的郁金香,我们可以选择基因组合中红色或白色基因的品种作为亲本,从而使后代呈现出相应的颜色,而不是其他颜色。

其次,我们可以根据花色遗传规律来实现对郁金香品种性状的选择和定向繁殖,制定适合特定需求的繁殖计划。

禾本科识别特征

禾本科识别特征

禾本科识别特征禾本科识别特征禾本科(Poaceae)是植物界中最为重要的种类之一,包括了大多数的草本植物,如稻谷、小麦、玉米、大麦等。

禾本科的植物具有一些独特的识别特征,下面将对这些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外部形态特征禾本科的植物通常为直立或匍匐生长,茎呈圆柱形或扁平状。

叶子通常为线形或披针形,有时也呈羽状复叶或纸片状。

叶缘有细小锯齿或光滑。

花序通常为穗状花序,由许多小花组成。

每个小花都由一个颖壳包裹着,颖壳上还有一对颖片。

雄蕊和雌蕊分别位于颖片下方和上方。

内部解剖学特征禾本科的植物在内部解剖学上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例如,它们的根系通常为纤细而深入地下,并且可以在干旱条件下存活较长时间。

茎内部结构呈环状,由许多细胞组成。

叶子内部有许多细小的气孔,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花部的内部结构也比较特殊,例如颖片上有许多细小的毛发,可以帮助花粉和雌蕊结合。

生态学特征禾本科的植物在生态学上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它们通常适应于开放、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禾本科植物对水分需求较高,但也能够适应干旱条件下生长。

它们通常是重要的食品来源,例如稻谷、小麦、玉米等都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

分子遗传学特征禾本科植物在分子遗传学上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例如,在其基因组中含有大量的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这些转座子可以在基因组中移动或复制,并且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此外,禾本科植物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家族(gene families),例如编码赖氨酸合成酶(lysine synthase)的基因家族,这些基因在植物中起到重要的代谢作用。

总结禾本科植物具有独特的外部形态、内部解剖学、生态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其识别和分类。

对于这些植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也为我们利用它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6-09-07; 接受日期: 2006-11-1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0225021 和 30600034) * 通讯作者。E-mail: guishen3
花粉囊, 真双子叶植物鲜艳的花瓣和合生心皮, 菊类植物 的合生花冠及花冠筒以及薄珠心和单珠被 (Endress, 2001)。
1 花的进化
被子植物起源于0.9-1.3亿年以前, 随后成为陆地上的 优势类群。被子植物的进化深刻地影响了昆虫、人类 等其它生物的发展, 在这里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它的特有 结构——花, 因此一直以来花的进化是一个研究焦点 (Takhtajan, 1991; Endress, 1994)。另一方面, 花的 发育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Coen and
以系统发育关系为指导分析形态的特征状态 (character state)可发现形态进化规律。不过, 形态的 特征状态往往非常复杂以至于难以处理, 这时就得分析 相关的发育事件。发育事件改变的机制一般有发育添 加(additions)、发育省略(abbreviations)和发育变向 (deviations)。发育添加是将新的发育事件加入到原来 的发育过程之中; 发育省略是指不经过或不发生原有的 发育阶段; 发育变向则指通过另一条路径完成发育 (Takhtajan, 1991)。这些改变也就是后裔的某一发育事 件的起始时间和状态、速率、终止时间和状态与祖先 的不同之处 (Hall, 1998)。发育上的变化直观地体现为 分生组织和(或)器官原基的特征、位置、大小、数目 和极性的不同, 并且进一步暗示了形态进化相关基因 (Running and Hake, 2001; Blazquez et al., 2006)。
植物学通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07, 24 (1): 42-48,
.综述.
花、基因、禾本科
李贵生 *, 陈明生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摘要 进化发育生物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揭示形态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该领域的研究包含形态、形态发育相关基因和形态所 属类群等三个要素。花/花序是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首要对象, 系统发育重建和个体发育剖析的结合将促进认知花的形态进化。 发育相关基因的进化表现为等位基因遗传或表观遗传的突变, 基因家族生与死的进化, 不同基因组拥有独特的基因。运用形态学 或序列分析方法很大程度揭示了禾本科植物花进化过程中的基因进化。试从学科问题、思路方法以及具体例子介绍植物进化发 育生物学。
冬酰胺; 该变化降低了蛋白质产物的稳定性, 而颖片的硬 化以及节间的内陷受阻使颖片的似叶特征及节间的硬化 变强, 最终包被内坚硬的玉米粒裸露出来 (Wang et al., 2005)。在十字花科中 LEAFY(LFY)基因的调控区和编 码区的突变则影响了单生花的起源 (Yoon and Baum, 2004; Sliwinski et al., 2006)。Linnaeus 描绘了柳穿 鱼(Linaria vulgaris)的一种自然变异, 它的花为辐射对称, 而野生型的花为两侧对称; 突变发生在花对称性相关基 因 CYCLOIDEA (CYC)上, 即该基因发生了甲基化 (methylation)从而不转录, 这是表观遗传因素引起形态 多样化的著名例子 (Cubas et al., 1999; Kalisz and Purugganan, 2004)。
遗传的或表观遗传的(epigenetic)突变会改变等位基 因的表达模式、表达水平以及蛋白质产物的生理生化 特性, 从而引起形态多样化。Teosinte(Zea mays ssp. parviglumis)是玉米的祖先, 在人工培育中它的 TEOSINTE GLUME ARCHITECTURE(TGA1)基因编码区 的一个核苷酸发生了突变, 结果该位置的赖氨酸变为天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黍亚科刚毛分支(bristle clade: Panicoideae)是一个单系类群(monophyly)。该分支植 物的花序的多样性丰富, 主要表现为花序主轴以及二级
需要指出的是, 以上3种机制分别强调了不同的变 化, 但是它们之间并不彼此排斥; 另外, 不同的突变也许 存在于同一个调控单元(regulatory module) (Mabee, 2006), 但只造成同一个形态改变。
3 禾本科植物花形态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grass family)隶属于单子 叶植物, 是被子植物 4 个特大科之一。禾本科植物起源 于5.5-7.0千万年前(或更早些的恐龙时代)的南美洲和 非洲, 经历了一早一晚两次辐射进化, 分别产生了BEP 和 PACC 分支(可以分为 12 个亚科)(图 1) (Kellogg, 1998; GPWG, 2001; Kellogg, 2001; Wu et al., 2003; Linder and Rudall, 2005; Prasad et al., 2005; Stromberg, 2005)。禾本科植物的繁殖器官拥有小穗 (spikelet)和小花(floret)等独特的结构, 这些结构不断进 化从而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图1) (Clifford, 1986; Kellogg, 2000, 2001; GPWG, 2001; Rudall et al., 2005); 人工 培育和改良使得一些禾本科作物的小穗和小花与众不同 (Doebley, 2004)。小穗和小花的进化相当复杂, 往往 涉及平行进化(parallelism)、异时性(heterochrony)、 异位性(heterotopy)和摹选(co-option, 也叫recruitment) (Ganfornina and Sanchez, 1999)等现象 (Stebbins, 1986; Kellogg, 2000; Kellogg, 2001; Rudall et al., 2005)。运用从花的形态或相关基因的序列出发的策 略, 人们正在努力揭示禾本科植物花的形态多样性的分 子基础。
Meyerowitz, 1991; 马月萍等, 2005)。所以, 在进化发 育生物学领域花是首要的研究对象 (Friedman et al., 2004)。
在被子植物由低等向高等的线形进化中, 花的形态 发生了以下一些规律性变化: 出现萼片和花瓣的分化以 及柱头和花柱的分化, 花序形成并且从聚伞花序最终分 化出头状花序, 从双珠被分化出单珠被或无珠被, 药隔逐 渐退化, 花器官发生从离生到合生、从螺旋状排列到轮 状排列、从数目不定到确定等, 从小型花过渡到大型花, 从两性花到单性花, 从厚珠心到薄珠心、从线形珠心到 曲形珠心, 从上位子房到下位子房 (Takhtajan, 1991; Endress, 1994)。另外, 在被子植物的适应性辐射进化 (adaptive radiation)中, 花的形态会剧烈分化。例如, 夏 威夷 silversword 群(菊科)向日葵族的 Madiinae 亚族的 3 个属(Argyroxiphium、Dubautia 和 Milkesia)共 30 个 特有种, 其花的大小和数目、花盘的数目及花梗的排布 有很大差异 (Barrier et al., 2001)。值得注意的是, 在 以上任何一种进化模式中, 都会产生关键创新性状(key innovation), 即那些在较大的类群分支(clade)中稳定的 新性状, 如被子植物花的心皮及其后天性闭合和四室的
导致形态多样化的第2条途径是基因家族生与死的 进化(birth-and-death evolution) (Nei and Rooney, 2005)。基因重复是其根本原因。基因重复后不同拷 贝的功能会发生分化: (1)两个拷贝执行相同的功能; (2) 其中一个失去功能而变为假基因, 另一个保持原有功能; (3)其中一个获得新功能(neofunctionalization); (4)两个 拷贝分别执行部分的原有功能(subfunctionalization) (Zhang, 2003)。显然, 有的拷贝将在基因组中生存下 来, 并可能发生新一轮重复, 此所谓 “生 ”; 而有的拷贝 将从基因组中消失, 此所谓 “死 ”。在植物的发育中 MADS-box基因家族起着重要作用, 它遵循生与死的进 化模式; 因此在分化之初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 物拥有同样数目的MADS-box基因, 但是最后生与死的 进化使得这些类群植物具有大小和功能均不同的 MADS-box家族, 从而赋予不同的繁殖器官 (Nam et al., 2003, 2004; Hileman et al., 2006)。在真双子叶植物 起源之时, 花器官特征基因 APETALA1(AP1)类、 APETALA3(AP3)类和AGAMOUS(AG)类基因都发生了 一次复制, 该事件可能与该类群植物的花的起源有关 (Kramer and Hall, 2005)。
关键词 进化发育生物学, 形态多样性, 花, 禾本科 李贵生, 陈明生 (2007). 花、基因、禾本科. 植物学通报 24, 42-48.
如果说进化是在改变中传承( des c en t wit h modification), 发育是生物个体的产生, 那么进化发育生 物学(缩写为evo-devo, 又叫evodevotics)的主要研究内 容就是在分子水平阐明个体发育上的差异性与形态进化 上的多样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Hall, 1998)。简而言之, 进化发育生物学重点研究形态多样性的分子基础。在 这一领域我们曾作过探讨和研究 (Li et al., 2003; Li et al., 2005), 结合已有的资料我们认为该类研究包含形 态、形态发育相关基因和形态所属类群等三个要素。 从这个认识出发, 本文将介绍花/花序的进化和基因的进 化, 以及概述禾本科植物的主要研究进展。
44 植物学通报 24(1) 2007
特的基因 (Long et al., 2003)。从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中分离了40 000多个基因, 通过与拟南芥 和水稻基因组的比较发现, 其中 2/3 代表单子叶植物和 真双子叶植物共有的基因, 另外 1/3 为单子叶植物特有 的基因, 而这其中的一半只存在于甘蔗中 (Vincentz et al., 2004)。实际上,有许多物种或类群特有的基因或家 族(Vandepoele and van de Peer, 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