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高级机能
【公共】神经生物学 第三章 解剖生理学-神经系统
2.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1)骨骼肌收缩的肌丝滑行学说 (2)兴奋收缩偶联
生物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相伴随的事件。
3. 骨骼肌的机械收缩
(1).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2).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肌肉单收缩呈现等级性,但单条肌纤维收 缩符合“全或无”,收缩无等级性。
完全强直收缩和不完全强直收缩
人的随意活动是由不同程度强直收缩所构成的。
多巴胺循环通路经常和5-羟色胺通路在一些点上出现 交叉和融合,这两种通路可能会同时对某些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多巴胺与探索、外向、追求愉悦的行为有关,而5羟色胺则与抑制有关。这两个系统在某种意义上互相平衡。 一些药物可以作用于5-羟色胺系统,包括三环类抗抑 郁药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抑制剂。这些药物被用于治疗 很多心理障碍,尤其是焦虑心境和饮食障碍。
四、骨骼肌的收缩
1. 骨骼肌的功能解剖和超微结构
粗肌丝和细肌丝构成肌原纤维 粗肌丝由肌球蛋白组成;细肌丝含有肌 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
骨骼肌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
1、肌原纤维: 粗肌丝和细肌丝
2、肌膜:肌细胞膜
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又称T小管可将 肌膜的兴奋迅速同步地传导至肌纤维内部. 3、肌质网 ★结构:是肌纤维内高度发达的滑面内质网,形成 纵小管(longitudinal tubule),又称L小管; 终池 (terminal cisternae);三联体(triad )
5-羟色胺(5-HT)
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脑 内5-HT具有广泛的功能,参与情绪调节、饮食、觉醒-睡 眠周期、痛觉、体温、性行为、梦和下丘脑-垂体的神经 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5-羟色胺系统的功能之一是缓和调节我们的反应。适 当的5-羟色胺的水平可以使饮食行为、性行为和攻击行为 等处于很好的控制之下。 如果大脑中的5-羟色胺循环通路受到损伤,会发现自 己对脑子里的每个念头和冲动都会付之于行动,使机体表 现得过分活跃:情绪不稳定、好冲动以及对环境过度反应 常常和5-羟色胺的活性极度降低联系在一起,攻击性行为、 自杀、过度饮食和活性降低有联系。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什么是学习与记忆
LOGO
学习和记忆是大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高级神 经功能之一,是高等动物和人类认知的基础, 经功能之一,是高等动物和人类认知的基础,同时 也是动物赖以生存和进化发展的关键。 也是动物赖以生存和进化发展的关键。 学习是指我们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过程; 学习是指我们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过程;记 是指我们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过程 则是将这种知识和技能编码, 忆则是将这种知识和技能编码,储存以及随后读出 的过程。 的过程。 我们能够学习是因为经历使大脑产生了变化。 我们能够学习是因为经历使大脑产生了变化。 而我们能够记忆是因为大脑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这 种变化。 种变化。
颞叶眶部皮质- 前额皮质- 杏仁核- 颞叶眶部皮质- 前额皮质- 杏仁核- 丘 脑背内侧核- 额叶眶部皮质。 脑背内侧核- 额叶眶部皮质。 该通路主要参与感情记忆的储存。 该通路主要参与感情记忆的储存。 感情记忆的储存
学习记忆与中枢神经的突触可塑性
LOGO
在神经系统中,突触可塑性是指神经细 在神经系统中,突触可塑性是指神经细 胞间的连接, 突触, 胞间的连接,即突触,其连接强度可调节的 特性。突触可塑性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例如: 特性。突触可塑性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例如: 突触中释放的神经传递体数量的变化, 突触中释放的神经传递体数量的变化,细胞 对神经传递体的反应效率。 对神经传递体的反应效率。突触可塑性被认 为是构成记忆和学习的基本神经机制 基本神经机制。 为是构成记忆和学习的基本神经机制。
学习与记忆的分类
一、学习的分类
LOGO
学习可分为非联合型学习与联合型学习。 学习可分为非联合型学习与联合型学习。非联 非联合型学习 合型学习包括习惯化和敏感化。 合型学习包括习惯化和敏感化。 习惯化 我们能够在事件之间形成联系, 我们能够在事件之间形成联系,这种学习称为 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通常分为经典条件反射、 联合型学习。联合型学习通常分为经典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式条件反射( 回避性条件反射、压杆条件反射、 操作式条件反射( 回避性条件反射、压杆条件反射、 辨别性学习、延迟反应) 厌恶学习、复合学习(印刻、 辨别性学习、延迟反应)、厌恶学习、复合学习(印刻、 潜在学习、观察学习) 潜在学习、观察学习)。
神经系统
时,大趾背屈,其它四肢展开如扇形。
(2) 节间反射(搔爬反射)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脑干结构:腹面、背面
(一)脑干部位下行系统 1、下行易化系统:网状—脊髓通路(5);前庭—脊髓通路(6) 易化区: 分布于脑干中央区域,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 脑 桥的被盖,中脑的中央灰质和被盖,前庭,小脑前叶两侧。 2、下行抑制系统:皮质—延髓—网状通路(1);尾核—脊髓 通路(2);小脑—网状通路(3);网状—脊髓通路(4) 抑制区: 位于延髓网状结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本章概述:
一、神经系统如何接受感觉信息(感觉机能); 二、神经系统如何支配躯体骨骼肌的运动及内 脏肌肉的运动(运动机能); 三、神经系统有哪些高级机能及其特征(高级 机能)。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NC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 结构和功能单位,故称为神经 元(Neuron)。 按照生理机能,一般可将 神经元分为三类 (1)感觉(传入神经元) (2)运动(传出神经元) (3)中间(联合神经元)
三、 反射的分类
按反射形成的特点 将所有的反射区分为非条件反射
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条件反射不是先天就具有的,是动物个体后天通过学 习和训练所获得的。
四、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 2、聚合
3、链锁状与环状联系
五、 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 1、单向传布 在中枢内兴奋传布只能由传入向传出 的方向进行,而不能逆向传布。 2、中枢延搁 从刺激感受器起至效应器开始出现反 射活动为止,所需的全部时间称为反射时。兴奋通过 中枢部分较慢。 3、总和 如果由同一传入纤维先后连续传入多个冲 动,或许多条传入纤维同时传入冲动至同一神经中枢 ,则阈下兴奋可以总和。当达到一定水平就能发放冲 动,引起反射活动。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四五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回 沟
7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8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
2.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1)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 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
第一运动区中央前回
刺激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 下肢 运 动。刺激中央前回的 下部 ,引起头部器 官的运动。皮层代表区置与躯体各部分的 位置是 倒置 的。
14
脑的高级功能使人类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
语言功能是我们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如果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 功能障碍。而这个发现却是源于一个医生对一个病人产生兴趣开始的。人们正是透过疾病或外伤 等不幸的个案造成脑部某区域损伤,而渐渐了解大脑的功能分布位置。
15
16
(3)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就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1)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
20
1.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2.开心、兴奋、对生活充满信心;失落、沮丧、对事物失去兴趣。是情绪的 两种相反的表现,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 3.当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疾病、死亡等情况时,常会产生消极的情 绪。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抑郁通常是短期的,可以通 过自我调适、身边人的支持以及心理咨询好转。当抑郁持续下去而得不到缓 解时,就可能形成抑郁症。如果持续两周以上,则应咨询精神心理科医生以确 定是否患有抑郁症。 4.积极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适量运动和调节压力都可以帮助我们减 少和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20世纪初,巴甫洛夫针对狗的“心理性分泌”用客观的方法进行研究,这是他对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研究的开始。
在几十年内积累了许多资料,逐步形成了巴甫洛夫关于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狗吃食物时大量分泌唾液,即使没有吃到食物,但看到(或嗅到)食物时也分泌唾液,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做心理性分泌。
巴甫洛夫观察了这类现象,认为看到或嗅到食物引起唾液分泌也是一种反射。
不过,吃食引起唾液分泌是固定的、无条件的反射,而看到或嗅到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一种暂时的,起伏变化的,依靠许多条件的反射。
因此,巴甫洛夫把吃食引起唾液分泌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把看到食物或嗅到食物的气味引起唾液分泌这类新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在非条件反射中,起刺激作用的是食物的化学成分、坚硬和干燥的程度等;在条件反射中,起刺激作用的是食物的那些与唾液分泌没有直接关系的特性,如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实际上是食物的那些主要特性的信号。
又如将有颜色的酸液注入狗的口中,引起大量的唾液分泌,后来当狗看到这种颜色的酸液但尚未注入口中时就引起了唾液分泌。
这些条件反射有重要的适应意义,使动物能更精确地适应外部环境(见图)这种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呢?巴甫洛夫认为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例如,铃声原来与食物无关,并不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是与食物刺激无关的刺激。
在铃声单独作用几秒钟后给狗食物,这叫做强化。
重复若干次以后,铃声单独作用即可引起狗的唾液分泌,这是铃声引起的条件反射,原来与食物无关的铃声变成了食物的信号。
这种能引起条件反射的铃声叫做条件刺激。
能引起非条件反射的食物叫做非条件刺激。
在建立条件反射的时候,由非条件刺激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强烈的兴奋灶会把由条件刺激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较弱的兴奋灶吸引过来,也就是说,非条件反射为条件刺激开辟了一条通到非条件反射中枢的暂时通路。
06-1,3,4神经系统 生理学
19:46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也称电突触,是两个神经元 紧密接触的部位。
特点:
a.两神经元之间的间隙仅 为2-4nm; b.不存在突触小泡,但膜 上有沟通两细胞的通道,允许 带电离子和小分子通过; c.信息传递不以递质作为 中介,而是依靠电传递; d.传递为双向性; e.电阻低,传递速度快, 无潜伏期;
条件反射形成的基本条件: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 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reinforcement)。 初建立的条件反射一般尚不巩固,容易消退,经过多次强 化后,就可以巩固下来。
19:46
操作式条件反射
斯金纳(B.F.Skinner)
特点:动物必须通过自己完成某种运动 或操作后才能得到强化。
19:46
反射的基本过程 感受器(接受刺激 ) 传入N 中枢 (分析、整合)
传出N
内分泌腺 特点:慢、广、久
效应器 特点:快、短、准
19:46
(一)反射的类型
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是 与生俱来的,其反射弧和反射活动 较为固定,数量有限,是一种初级 的神经活动,多与维持生命的本能 活动有关。
逆向轴浆运输:轴浆由轴突末梢向胞体流动。
神经生长因子、某些病毒可能借逆向轴浆运输向中枢 转运。
19:46
(四)神经的营养作用 ①功能性作用:
N元通过传导AP→递质释放→调控所支配组
织的功能活动;
②营养性作用:
N元合成、轴浆运输、末梢经常性释放某些营 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
例如,临床上出现的周围神经损伤,肌肉发生明显萎缩,就是由
条件刺激,不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会逐
神经系统—大脑的高级功能(正常人体机能课件)
2.皮质诱发电位
皮质诱发电位: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在皮层某一局限区域引 导出的形式较为固 定的电位变化。
皮质诱发电位的成分
(1)主反应:为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 (2)后发放:为一系列正相的周期性电位波动。
觉醒与睡眠
01
觉醒状态 的维持
02
睡眠的时相
觉醒与睡眠
觉醒和睡眠的昼夜周期性交替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生理过程。 机体只有在觉醒状态下,才能进行各种活动。通过睡眠又可以 使机体的体力和精力得到恢复。
1.觉醒状态的维持
各种传入冲动,经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传 导,使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
觉醒
1.脑电觉醒:脑电波呈快波表现 2.行为觉醒:清醒状态下的各种行为表现
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01
第一信号 系统
02
第二信号 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现实的具体信号。如光、声、嗅、味、触等。 2.第一信号系统:能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3.特点:第一信号系统是人类和动物所共有。
2.第二信号系统
1.第二信号:虚拟、抽象的信号。如语言、文字图画等。 2.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 3.特点:该系统为人类所特有。人类可以借助语词表达思想,进行抽象思维。
优势半球与语言中枢
01
优势半球
02
语言中枢
03
语言功能 障碍
1.优势半球
指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向一侧半球集中的现象 优势半球: 一侧优势
右利者:优势半球在左侧
左利者:优势半球在右侧
2.语言中枢
第五节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一)自发脑电活动
1. 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正常脑电图的基本波形
δ波: 0.5-3 Hz,20-200μV θ波: 4-7 Hz,100-150 μV α波: 8-13 Hz,20-100 μV β波: 14-30Hz 5-20μV
书写中枢---- W • 额中回后部(接近手部代表区) • 受损:失写症(agraphia),失写性失语症 • 临床表现:听懂、看懂、会讲话、不会书写文字,但其 手部的其他运动并不受影响。
听(感觉)性语言中枢----H
• 颞上回后部(22区、40区) • 受损:感觉失语症(sensory aphasia)
特征: 肌张力近乎完全丧失; 深部体温降低; 心率、呼 吸加速但不规则;脑电呈现快速低幅的波动; 做梦的睡眠。
3. 睡眠时相的转换 反复转化约4-5次,愈向后REM时间愈长。
生理意义 • non-REM:生长素分泌比觉醒明显升高,促进生长
与体力恢复 • REM:缺乏时出现易激动等心理活动扰乱(如动
海兔(Aplysia californica)
专栏
海兔的缩鳃反射
海兔缩鳃反射的习惯化:
短时程习惯化(short-term habituation) 钙离子内流受阻 长时程习惯化( long-term habituation) 突触末梢结构变化
细胞水平的习惯化
反复电刺激感觉神经元,导致突触后运动神经元 EPSP逐渐减小
② 蓝斑上部NE系统:维持持续紧张性脑电,破坏此束→脑电 快波明显减少,Ach能调制NE系统的脑电觉醒 作用。
③ 黑质多巴胺系统→维持行为觉醒,单纯破坏中脑黑质多巴 胺系统:对新异刺激不能表现探究行为,行为 不能觉醒,但脑电仍有快波。
教育的生理学基础神经系统(3) (22)
(二)大脑皮质的电活动
自发脑电 诱发电位 快波;慢波 问题: 何处能记录到这种波形? 什么状态下出现? 脑电波的特点?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自发脑电: 自发脑电: 大脑皮质经常具有持续的、 大脑皮质经常具有持续的、节律性的电位变 无任何明显刺激时所发生的电位变化) 化(无任何明显刺激时所发生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 当感受器和传入系统受刺激时, 当感受器和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大脑皮层一 定部位记录的电位变化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脑电图: 脑电图: 在头皮上安置引导电极, 在头皮上安置引导电极,便可以通过脑电图 仪记录到皮质自发脑电活动,称为脑电图。 仪记录到皮质自发脑电活动,称为脑电图。 皮质电图: 皮质电图: 在皮质表面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 在皮质表面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称为皮 质电图。 质电图。
(四)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一)条件反射学说
形成 反射弧 中枢 数量
条件反射
后天获得
不固定Βιβλιοθήκη 高位无限非条件反射 先天形成
2008
固定
低位
人体解剖生理学
有限
1、条件反射的建立 、
食物性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食物 唾液腺 唾液分泌
灯光 食物 灯光 2008
唾液腺 非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中性刺激)
唾液分泌
条件刺激
强化
人体解剖生理学
2、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 、
暂时联系接通学说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2008
人体解剖生理学
3、人类条件反射的特征 、
第一信号系统 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是 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 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功能系统。 ۞ 人类特有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六章神经系统(功能)
(2)去大脑僵直 ★产生机制:中脑水平切断脑干后,中断 指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 通过去大脑僵直可了解脑干对肌紧张的 面上将麻醉动物脑干切断,动物立即出现 了皮层、纹状体等对网状结构抑制区的功 调节作用。 的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 能联系,结果抑制区的活动减弱、易化区 现象。 活动相对占优势所致。
(1)牵张反射 指骨骼肌受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 块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它有相位(动态) 牵张反射和紧张性(静态)牵张反射两种 类型。
★相位牵张反射: 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兴奋了Ⅰα类纤维而发 生的牵张反射。如:膝反射。 作用:对抗肌肉的拉长。 特点:是单突触反射,时程较短; 许多肌纤维同步收缩,产生的肌 张力较大; 发生一次相性收缩。
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刺激强度通过单一神经纤维 (一)概述 上冲动的频率高低以及参与 该刺激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 1.感觉的生物学意义与感觉的分类 的数量多少来编码。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各类感受器具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阈值 对于特定感受器而 3)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言,敏感性最高的 4)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刺激称为适宜刺激。 5)感受器的适应 指长时间的连续刺激使感觉 6)感受器的反馈调节和信息的相互作用 减弱、消失,出现抑制过程
4)大脑皮质对内脏机能的调节 大脑皮质是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①新皮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②边缘系统的功能
隔区(胼胝体下回、终板旁回)、扣带回、海马 旁回、钩、海马、齿状回等构成边缘叶。由边缘 叶与其附近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边缘系统。
※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产生动机、调节行为和情绪 ※参与学习记忆过程
5.基底核的功能 基底核是从大脑皮质出发,经过丘脑又回到大 脑皮质这样一个复杂神经环路的中继站。
解剖生理学 第五章 脑的高级机能(1)
2)长期记忆形成的机制 神经元的结构变化 原有突触的改变 长时程突触增强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化学研究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抑制系统 中缝核上部5-HT递质系统 蓝斑核下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系统 低位脑干被盖部乙酰胆碱递质系统 ③一些体液因素也与睡眠有关
3)睡眠的年龄特征 老年人:5-7小时 成年人:7-9小时 中小学生:9小时 7岁儿童:11小时 3岁儿童:14小时左右 1岁婴儿:16小时 新生儿:18-20小时
试述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从胆碱能神经末梢的信息传递过程,分别解释 当有机磷中毒时出现瞳孔缩小,流涎,出汗, 肌肉和支气管痉挛及胃肠道运动增强等现象。
试比较神经纤维传导和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点。
肌紧张是如何产生的?
何为中枢递质?如何认定中枢递质?请列举6 种目前比较肯定的中枢递质。
叙述古小脑,旧小脑,新小脑在解剖上各包括 小脑皮质的哪几部分?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二、问答
试比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异同点。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和作用是什么? 中枢兴奋过程的特征是什么? 简要说明反射活动协调的六种表现方式。 脊休克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试述去大脑僵直现象及产生机制。
运动区和和感觉区对躯体控制的特点表现在哪 几方面?
试比较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结构功能特点。
婴幼儿中较常见
4、脑电波的形成原理
脑电波是大脑皮质许多神经元活动所产生的电 场的总和。
当这些神经元的电活动趋于步调一致时,就出 现低频率、高幅度的波形,这种现象称为同步 化(synchronization)。如大脑皮质处于安静 状态(α波)或睡眠状态(θ波和δ波)。
神经系统查体要点
神经系统查体要点神经系统查体要点一、高级神经精神活动的检查目的是了解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的机能是否正常。
内容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理解力的检查,有无情感障碍如焦虑、恐惧、抑郁、欣快等。
意识状态:清醒、嗜睡、昏迷、谵妄等。
语言:自发谈话的语量、语调、韵律、流畅度、短语长短,有无找词困难、错语等。
复述、口语理解及命名能力。
二、检查颅神经(12 对脑神经)(一)检查嗅神经(Olfactory nerve)让患者闭目并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检查者将香皂、松节油及茶叶等置于鼻孔下,要求其分辨各物体的气味。
检查时须两侧鼻孔分开测试。
注意事项:λ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如醋酸、酒精及薄荷等,以免刺激三叉神经λ两侧鼻孔必须分开检查,通常先左后右λ感冒、鼻腔炎症或阻塞时,该检查意义不大(二)检查视神经(Optic nerve)除反射功能外,主要包括视力、视野和眼底 1、检查视力(Vission) 可分远视力和近视力。
检查时须两眼分别测定。
远距离视力表检查(略)。
近视力检查时,让患者眼睛距离视力表30cm 处辩认字体。
对视力严重减退者,嘱其在一定距离辨认手指数目、物体的移动或是否有光感。
2、检查视野(Visual field)手试法:让患者身背光源,距检查者 60-100cm 相对而坐。
测试左眼时,让患者固定头部,用右手遮盖右眼,左眼注视检查者的右眼。
检查者持棉签或手指放在两人中间,由视野周围逐渐向中心移动,至患者见到试标的移动为止。
3、眼底(略)注意事项:λ以上检查须两眼分别测定,通常是先左后右λ视野检查时,应避免用余光注视试标λ手试视野的判定结果是检查者与患者比较(三)检查第III(occulomotor nerve)、第IV(trachlear nerve)、第VI对颅神经(abduct nerve)III、IV、VI同司眼球的运动,通常同时受累,故应同时检查。
包括眼裂、瞳孔、眼球各方向运动情况及反射。
第八单元 第39课时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39课时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课标要求1.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简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考情分析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023·全国甲·T32023·山东·T92022·山东·T72021·山东·T72.人脑的高级功能2022·山东·T72022·湖南·T42022·辽宁·T52021·重庆·T15考点一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2)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的关系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
(3)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1)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
(2)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①低级中枢的调控: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②高级中枢的调控: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3)其他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脊髓是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脑干中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这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判断正误(1)大脑皮层复杂的沟回大大增加了表面积(√)(2)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都是倒置的(×)提示除头面部肌肉代表区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都是倒置的。
(3)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无关(×)提示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神经元反应敏感性降低
缩鳃反射出第23现页/共习62惯页 化
第24页/共62页
第25页/共62页
第26页/共62页
第27页/共62页
海兔缩腮反射 敏感化的突触 前易化机制
第28页/共62页
第29页/共62页
中间神经元释放5-HT
感觉神经元终末质膜上的5-HT受体
终末内的cAMP升高
激活PKA
2.Cajal认为学习过程可能产生持续性的神经细胞间连接的形态 学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记忆的神经基础。
3.Hebb提出突触传递改变理论:他设想在学习过程中有关的突 触发生了某种变化,导致突触连接的增强和传递效能的提高;重 复持续的活动可导致神经细胞间连接的长时程变化,并可以固定 下来。
4.近年来认为,学习和记忆是突触发生形态和功能改变的结果。
意义: 1. 研究皮质功能空间定位; 2. 检查脑功能,
如临床用于对 癫痫病人的检 查和诊断。
第6页/共62页
(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非条件反射
1.在种族进化过程种形成 的先天的反射
条件反射
1.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建立 的获得性反射
2.主要是脑干和脊髓的反射
2.大脑的反射
3.永久的固定的神经联系 3.暂时的易变的神经联系
Alpha Block: Replacement of the alpha rhythm by an asynchronous, low-voltage beta rhythm when opening the eyes.
第4页/共62页
(2)β波 频率14~30Hz,波幅5~20uV。于视物、 听声、思考时出现。提示大脑皮层处在兴奋状态。 (在额叶和顶叶比较显著)
第13页/共62页
丰富环境 21天的大鼠分成三组,饲养在不 同的生活环境中 丰富环境 枯燥环境(即隔离环境) 标准饲养条件
枯燥环境
第14页/共62页
结果: 丰富环境下:脑皮层较重较厚,特别在枕区,而且皮层比脑其
它区域增加的重量,按比例计算较重,脑内神经元大,树突分枝 多,脑内乙酰胆碱脂酶和胆碱脂酶的活动水平较高, 标准环境下的大白鼠其特征介于另外两组之间。 在丰富条件下饲养的大鼠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较其它两组 动物为强。
钾离子通道蛋延长
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递第质30页增/共多62页
钙内流增加
2、联合型学习:指人或动物学会 将两个 刺激间或刺激与行为间的联系
(1)经典条件化学习 (2)操作式条件反射
第31页/共62页
操作式条件反射的实验方法
操作式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完成一定的操作所建立起的 条件反射。
(3)θ波 频率4~7Hz,波幅100~150uV。婴幼儿或 成年人困倦时的波形。 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
(4)δ波 频率为0.5~3Hz,波幅20~200uV。深度 睡眠、麻醉状态或极度疲劳时出现。(在枕叶和颞叶 比较显著) 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
第5页/共62页
4、皮质诱发电位
皮质诱发电位:人为刺激感受器,在大脑皮层某一区域 记录到的较局限的电位变化。
第16页/共62页
习惯化
第17页/共62页
海兔缩鳃反射的习惯化 海兔缩鳃反射的敏感化
第18页/共62页
第19页/共62页
第20页/共62页
第21页/共62页
第22页/共62页
A.习惯化:
重复性的无伤害刺激
感觉神经元每次都产生动作电位
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连接的终末处钙内流减少
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连接的终末递质释放减少
消退抑制:条件反射建立后,若反复只给条件 刺激而不给非条件刺激进行强化,条件反射会 逐渐减弱最终到消失,称为~。
第11页/共62页
三、学习和记忆
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获得关于外界信息的
过程。 记忆: 记忆是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储存和读
出的过程。
第12页/共62页
关于学习和记忆的研究简史
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为学习和记忆的研究纳入了实验神经科学 的范畴。
4.适应有很大的限制
4. 适应的范围广大
第7页/共62页
1、条件反射的建立 (1)食物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食物
狗
唾液
(非条件刺激)
铃声 (无关刺激)
狗
唾液
强化 铃声
+
食物
(无关刺激) (非条件刺激)
狗
唾液
铃声 (条件刺激)
第8页/共62页
狗
唾液
2、条件反射——暂时联系的接通
第10页/共62页
3、条件反射的抑制
A.大鼠在实验箱内走动偶尔踩到杠杆 时→即得到食物, 如此重复多次, 动物即学会自动踩杠杆而得食。
B.此基础上训练动物只有当某一特定 信号出现时踩杠杆 才能得到食物的 强化。训练完成后,动物见到特定信号, 才会去踩杠杆而得食。
第32页/共62页
第33页/共62页
斯金纳箱
第15页/共62页
(一)学习的类型 1、非联合型学习(nonassociative learning)是人
或动物受到一次或多次单一刺激后形成的,并 不需要将两个刺激联系起来
(1)习惯化:是指人或动物逐渐降低对某一反复出现的温和 刺激的反应。
(2)敏感化:是指人或动物受到强烈的或伤害性刺激后对 其他刺激的反应性敏感。
(一)大脑皮质的生物电活动
1、自发脑电活动 (spontaneous electric activity of the brain)
概念:在无任何明显刺激的情况下,大脑皮质经常自 发产生的节律性的电位变化(神经元的电活动)。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把引导电极安 置于颅外头皮表面所记录到的皮质自发电位活动。 皮质电图(electrocorticogram, ECoG):电极直接安放在 皮质表明进行直接记录。
第1页/共62页
2、正常脑电图的波形
第2页/共62页
脑电图的波形
(1)α波 频率为8~13Hz,波幅为 20~100uV。 α波是成年人处于安静状 态时的主要脑电波。 α波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即现,波幅 由小逐渐变大,再由大变小,如此反复而 形成梭形形态,每一梭形持续1~2s。
第3页/共62页
α波在枕叶的脑电图记录中最为显著。睁 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α波立即消失 而呈现快波,这一现象称为α波阻断(α -block)。当再次安静闭眼时,则α波又 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