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推荐阅读]第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相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关系,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3.能够熟练解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表弟和表姐周末都想到对方家去玩,结果在路上相遇了。
2、板书:相向相遇二、探究新知:1、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
淘气和笑笑相约出去游玩。
(出示课本71页的情境图)2、引导学生找出有关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师:你从图上搜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速度、同时出发、最后相遇)板书:同时相遇解决第一个问题时,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个问题: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 a小组交流,探索方法要求:① 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② 说清楚算式里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③ 记住用手指指着你列的式子说。
b汇报:注意让学生说清楚① 你是怎样列式的,② 算式里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师: 为了方便观察,我们把这条路线拉直,把信息表示在上面。
你觉得他们相遇的位置会偏向谁? 师:你能找出哪段是淘气走的路,哪段是笑笑走的路程?(学生台前指一指)师: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和全程有什么关系?师:从这幅线段图中,我们提炼出了一个重要的等量关系式,学生齐答。
板书: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师:原来他们需要的条件都是一样的,都差个时间,怎么办?你想到了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生:用方程,设出发x分钟后,两人相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教案:相遇问题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相遇问题。
我们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遇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遇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辆公交车从起点站出发,沿途经过几个站点,到达终点站。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辆公交车在沿途各站点之间的行驶时间。
2. 例题讲解:出示具体的相遇问题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甲乙两人从相距1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分钟8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钟5米。
问他们多久后相遇?解:我们需要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即两个人或者物体在某个时间点同时出发,然后相向而行,最终在某个时间点相遇。
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他们的相对速度和相遇的时间。
在这个问题中,甲和乙的相对速度是8+5=13米/分钟。
他们相距100米,所以相遇的时间是100/13≈7.69分钟。
所以,他们大约在7.69分钟后相遇。
3.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类似的相遇问题,让学生们独立解决,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析。
4.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下相遇问题的公式和解决步骤,以及关键的解题技巧。
5. 作业设计题目1:小明和小华从相距2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的速度是每分钟6米,小华的速度是每分钟8米。
问他们多久后相遇?答案:我们需要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即两个人或者物体在某个时间点同时出发,然后相向而行,最终在某个时间点相遇。
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他们的相对速度和相遇的时间。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相遇问题》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相遇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相遇问题”的基本知识,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相遇问题”思想解决具体问题。
2.培养计算能力和道理辨析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多方位培养。
教学内容1.相遇问题的概念和相关应用。
2.相遇问题中的几何图形解法,以及对多种图形解法的创新思考和比较分析。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问学生几个日常的相遇问题,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公路上车辆的相遇问题”、“两船相遇问题”等等。
引导学生思考相遇问题背后的规律和解题思路。
第二步:学习概念和基本逻辑1.通过多个维度介绍相遇问题的概念,绘制一些相遇问题图形,引导学生从图形中去理解相遇问题。
2.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逻辑。
第三步:几何图形解法1.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创造性的练习题,练习几何图形解法的掌握情况。
2.展示几种不同几何图形解法,并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寻找优劣势。
3.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常见场景下使用不同解法的效果。
第四步:专项强化训练安排学生在课下进行相遇问题的专项强化训练,教师可布置单独的作业,或借助学校教育平台的相关练习题。
第五步:思维与课外拓展1.分组协作,设计新的相遇问题场景,并尝试使用不同的解法来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在课外更加广泛地关注相遇问题的相关知识。
例如阅读相关的数学故事、查找相关的历史实例等等。
教学成果1.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逻辑。
2.掌握相遇问题在不同场景下的常见解法,并能够创造性思考解决问题。
3.在相遇问题解题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2.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解法及其应用;3.能够灵活应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概念及其基本解法;2.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相遇问题的概念(1)引入通过老师提问、课本引言等方式引入相遇问题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相遇问题是什么。
(2)解释在引入的基础上,通过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和相关术语,让学生更加完整地了解相遇问题。
2. 相遇问题的基本解法(1)交会法通过讲解交会法的基本步骤以及例题,让学生掌握交会法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步骤。
(2)追及问题通过例题讲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能够熟练解决追及问题。
3. 相遇问题的应用(1)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相遇问题的应用,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更好地理解相遇问题的应用。
(2)例题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例题,掌握规律,熟练运用相遇问题的解法。
4. 练习和巩固通过课堂互动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也会在练习和巩固环节中得到深入的巩固。
5. 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在本节课的结束处,通过课堂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手段1.板书;2.多媒体;3.互动练习;4.讨论。
五、教学评估通过实际的考试、课堂互动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优秀的教学水平。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相遇问题,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3. 学具:纸、铅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如:小明和小红分别从两个地方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向对方走去,他们几点相遇?请思考并回答。
Step 2:引入(10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示意图,解释相遇问题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相遇问题。
Step 3: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教学PPT或者板书的形式,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Step 4:示范(10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相遇问题示范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解题过程,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5:练习(15分钟)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遇问题的练习,可以通过课堂练习题、小组合作解题等形式进行。
Step 6:巩固(1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Step 7: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遇问题的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教案:相遇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七章“时间与速度”中的相遇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图示和公式来求解相遇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能够识别并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和公式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相遇问题的定义及其解决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图示和公式求解相遇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彩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相遇场景,引发学生对相遇问题的思考。
2. 基本概念:介绍相遇问题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是一种运动问题。
3. 图示方法:讲解如何用图示来表示相遇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画出相遇问题的图示。
4. 公式方法:讲解相遇问题的解决公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5.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几个典型的相遇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几个相遇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相遇问题1. 定义:运动问题2. 图示方法3. 公式方法4. 例题讲解5.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相距1000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每人每分钟走50米,几分钟相遇?答案:两人相遇的时间为4分钟。
2. 题目: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B地行驶,另一辆汽车从B地出发,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A地行驶,两车每小时相遇多少次?答案:两车每小时相遇2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场景的引入,使学生对相遇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完整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相遇?授课方案授课目的:1.会解析简单实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责问题。
2.经历解决实责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亲近关系,提高收集信息,办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3.能够熟练解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授课重点: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授课难点:找出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授课过程:一、创立情境师:行程、速度、时间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师:他答复得真不错,我们掌声激励。
老师也鼓掌〔不碰上〕问:怎么没声音呀?师边作手势边表达:两手碰在一起在数学中称为“相遇〞。
师:两个掌心怎样放着?〔当面〕师:“当面〞在数学上称为“相对〞或“相向〞。
〔板书:相对〔向〕〕师:两只手掌是怎样运动的?〔从两个地方同时相对而行〕〔板书:两地、同时〕师:两只手掌同时相对而行,相遇就发出响声。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相遇的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师:我们再慢慢鼓掌领悟一下。
两只手掌相遇这种现象我们在平常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
二、研究新知出示路线图: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资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
原址公园距天桥 50 千米。
王阿姨的面包车每小时走 40 千米 ,张叔叔的小轿车每小时走 60 千米。
活动一:估计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 ,张叔叔、王阿姨是怎样走的 ?结果会怎样 ?媒体演示:屏幕显示张叔叔所在的天桥和王阿姨所在的原址公园媒体不断地闪烁 ,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后 , 张叔叔、王阿姨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 ,经过 0.5 小时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 ,张叔叔走的行程用蓝色表示 , 王阿姨走过程的行程用红色表示 ,屏幕底色是浅黄色 , 色彩清楚明媚。
师:几个人共同走完满程?。
师:出发时间怎样 ?从哪里出发 ?出发前面向怎样 ?结果怎样 ? 〔时间:同时;地点:两地;方向:相向 (相对 );结果:相遇。
〕师:谁来说一说他们会在哪个地方相遇?并说出你的依照。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教案:相遇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图形与几何》中的相遇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的图示、相遇问题的解法以及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相遇问题的解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量角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甲、乙两地相距100公里,甲地出发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乙地行驶,乙地出发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甲地行驶。
问这两辆车多久后会在路上相遇?2. 讲解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在某一时刻或某一地点相遇的问题。
3. 图示相遇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遇问题的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遇问题。
4. 讲解相遇问题的解法:相遇问题的解法主要包括公式法和解图法。
公式法是指利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解图法是指利用图示直观地找出两物体相遇的时间或地点。
5. 例题讲解:以实践情景为例,引导学生运用公式法和解图法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置一些类似的相遇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7. 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相遇问题的变形——追及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的解法(公式法、解图法)以及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甲地出发的车辆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乙地行驶,乙地出发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甲地行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相遇问题》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相遇遇问题》(71、72页)
《相遇问题》
一、教学目标
1.提高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做法
解释方程。
2.小结。
(三)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请你举出生活中的其他情境,也可以用类似的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决。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7.2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7.2相遇问题》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7.2相遇问题》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遇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应用题,它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时间从不同地点出发,相向而行,最后在某一点相遇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相遇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相遇问题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知道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相遇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遇问题的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遇问题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遇问题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课堂道具:准备一些道具,如小车、绳子等,用于模拟相遇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入相遇问题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相遇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相遇问题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相遇问题的解题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相遇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然后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面积的计算、分数的运算等知识后,进一步学习直线、射线、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通过解决相遇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直线、射线、角的概念及运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问题的应用,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分数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射线、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此外,学生已经熟悉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相遇问题,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描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射线、角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射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描述相遇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直线、射线、角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射线、角模型、PPT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直线、射线、角模型,以及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两辆火车从相距500公里的两个城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问他们多少小时后相遇?引导学生思考相遇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相遇问题的相关数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间、相遇地点等。
2. 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图示法、方程法、比例法等。
3. 相遇问题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相遇问题的相关数据。
2.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灵活运用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相遇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内涵。
3. 解决方法:讲解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间、相遇地点等。
2. 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图示法、方程法、比例法等。
3. 相遇问题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相遇问题的基本数据,如相遇时间、相遇地点等。
2. 提高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3. 拓展题:研究相遇问题的变式,如不同速度、不同时间等情况下的相遇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整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公开课授课方案《相遇问题》五年级数学下册Xx小学Xx2015年 12 月相遇问题授课方案授课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 71~72 页相遇问题。
教材解析:教材创立了“送资料”的情境,经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表现了速度、行程等信息,尔后要修业生依照这些信息去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依照两辆车的速度的信息进行估计,因为轿车的速度快,因此轿车行的行程必定高出一半,相遇地点离公园近一些,估计相遇地点在李村周边。
第二个问题,主若是要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重点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因为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行程,求时间需要逆思虑,因此要引导学生领悟用方程解决问题比较方便。
第三个问题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相遇地点离公园有多远”,本质上就是求面包车行驶的行程。
相遇问题是传统的授课内容 , 但北师大版相遇问题的授课较前有所不相同,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是相同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相同 , 过去是用算术的方法,在北师大教材是用方程的方法解答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这部分知识。
利用基本的数量顺向思想列出方程。
学情解析: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行程问题,掌握了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感觉过相遇问题这类生活场景,对相遇问题不难理解,但对相遇问题的主要特点: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加深和理解。
并在本质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授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会解析简单实责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责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掌握运动中的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依照此数量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的实责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办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3、感神态度价值观:经过说明数学在平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授课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依照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第七单元《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含义;2.熟练使用速度的概念;3.发现和解决相遇问题;4.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思想;2.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3.相遇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时数4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场景引入相遇问题,并提出问题:如何才能避免相遇?2.讲授:1)引入速度的概念,让学生明确速度的含义。
2)引入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思想,例如两个人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两人的速度不同时,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怎么确定。
3)讲解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通过设变量、列方程、解方程来求解。
3.练习:结合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计算。
4.总结:对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并强调速度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导入:通过航行问题的情境引入相遇问题,并提出问题:船要如何避免相遇?2.讲授: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相遇问题,并介绍相遇问题的应用,例如互相追逐的比赛等。
2)介绍船的行驶问题,让学生掌握不同速度划船的基本技巧。
3.练习:继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实践。
4.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不同速度航行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强调细节对成功航行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1.导入:通过自行车问题引入相遇问题,让学生理解速度相对的概念。
2.讲授:1)介绍相对速度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速度是相对的。
2)通过自行车问题的情境讲解相对速度的应用。
3.练习:让学生在自行车问题中运用相对速度的知识进行实践。
4.总结:强调相对速度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相对速度计算。
第四课时1.导入:通过躲避问题引入相遇问题,并引导学生探讨如何避免相遇。
2.讲授:1)介绍避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如何避免相遇。
2)教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避碰方向。
3.练习:进行避碰问题的实际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方法。
4.总结:总结学生所学的避碰方法,并强调安全第一。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两人同时从家出发。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我理解到的相遇问题特点有:学生活动2:估一估。
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请在图中标出相遇的位置。
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1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全班交流“相遇”的意思,让学生在讲台上演示。
引导出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
(时间:同时;地点:两地;方向:相向(相对);结果:相遇。
)3.为了方便大家观察和学习,还可以把淘气和笑笑之间的路线拉直,变成一条线段。
你能不能在线段图上标出他们大概会在什么地方相遇呢?4.引导学生说清:标完之后,哪一段是淘气走的,哪一段是笑笑走的。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操作演示体会相遇问题的特点,有利于把感性认识向抽象思维过渡,深化了对相遇问题的理解。
(把淘气和笑笑之间的路线拉直,变成一条线段,方便后面的线段图演示和观察。
)环节二:找等量关系并表示。
(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3: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1.独立思考:我找到的等量关系(可用文字、图示等多种形式表示)教师活动21.引导同学们观察图上信息,他俩各自走的路线和总路程有没有关系呢?P72:1、2、3、4、5题7.板书设计第七单元《相遇问题》导学案学习内容相遇问题(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我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白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
(2)我可以通过画图表示相向的行程,找出等量关系并表示,进一步列方程解决问题,并会解决相关变式练习。
(3)学完本课我知道“相遇问题”形式多样,在今后的学习中会仔细辨认并迁移运用。
学习过程任务一:解读问题活动1:估一估。
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请在图中标出相遇的位置。
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我发现淘气和笑笑相遇时,所用的()一样。
任务二:解决问题活动2: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独立思考:我找到的等量关系(可用文字、图示等多种形式表示)2.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3.列方程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五下7.2《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
-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和计算机。
- 白板和记号笔。
- 学生使用的计算器。
- 纸张和铅笔,供学生画图和记录笔记。
2. 课程平台:
- 学校的学习管理系统(LMS),用于发布教学材料和作业。
- 数学学习网站或应用程序,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和练习题。
介绍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相遇问题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求解方法。
过程:
讲解相遇问题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相遇时间和相遇地点。
详细介绍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如画图法和列式法,使用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定义,即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地点相遇的问题。这是解决相遇问题的基础。
(2)掌握求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重点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画图、列式等方式解决相遇问题,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据分析、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相遇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相遇问题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相遇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相遇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相遇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源泉。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同时,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难点是梳理数量关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运用学具动手演示相遇的过程,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初步理解相遇问题;根据实际的路线图,抽象出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建构数学模型,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2、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四、教具准备:课件、移动平台。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淘气要到笑笑家去玩,这是他们的电话录音。
淘气:喂,是笑笑吗?我今天想到你家去玩,路不熟,你能接我一段吗?笑笑:好的,我去接你,咱们8点同时出发,不见不散。
淘气:好的,一会儿见。
师:谁能说一说淘气和笑笑在电话里说的是什么事?预设生:淘气要到笑笑家去玩,笑笑要去接他。
(二)、课件出示教材71页情境图。
1.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交流获得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材第71、72页)教学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3、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中的什么?,再根据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二、探索新知1、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的情境图。
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生2: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第二个问题: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第三个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的路程表示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50x米。
则方程为70x+50x=840学生独立解答。
3、在这个相遇问题中,除了用方程来解答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试一试。
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列出算式840(70+50)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1、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请写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 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2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二、教材分析:教材创设了“送材料”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的信息进行估计,因为小轿车的速度快,所以小轿车行的路程肯定超过一半,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近一些,估计相遇地点在李村附近。
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因为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求时间需要逆思考,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比较方便。
第三个问题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有多远”,实际上就是求面包车行驶的路程。
相遇问题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但北师大版相遇问题的教学较前有所不同,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是相同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往是用算术的方法,在北师大第九册教材是用方程的方法解答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这部分知识。
利用基本的数量顺向思维列出方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掌握运动中的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会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列方程解答。
五、教学难点:掌握相遇问题的出发时间、出发地点、运动方向、运动结果的知识要点及相互关系。
六、新课教学:(一)课前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全班同时拍拍手。
同桌相对点点头。
同桌相背跺跺脚。
同桌相向握握手。
(二)复习铺垫:笑笑从学校走到家要10分钟,每分钟走60米,笑笑家到学校一共有多少米?(三)新课教学出示例题: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设未知数,列方程。
(2)全班交流,讨论解疑。
(3)教师点拨 ;列方程的根据,70x表示什么?50x表示什么?70x+50x表示什么?
(4)解方程
(5)归纳总结:相遇问题有什么特点?怎样分析?怎样解决?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
1、如果把两人的速度改为80和60,列方程解决。
2、举例说说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3、基本练习。
4、拓展练习。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840米
70x 50x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70x米。笑笑走了50x米。
70x+50x=840
120x=840
X=840÷120
X=7
答:出发后7分钟相遇。
作业与练习设计
1、解方程
x+4x=20 6m-3m=27 2y+y=105 2y+4y=15 9x-4x=6.5 8n-n=14
合水镇小学公开课教案
五(2)班科目:数学授课教师池丽芳2017年5月10日
课题
相遇问题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二、列方程解决问题
1、小王和小张两人合作打一份文件,共6000字,小王每分钟能打80字,小张每分钟能打40字,他们几分钟后能打完?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分别向相反方向开出,甲车每时行65千米,乙车每时行55千米,两车几时后相距360千米?
教学反思
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
2、像这样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A.同时出发、 B.相对而行、 c.相遇
3、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组内互助。
1、观察情景主题图,理解题意。
2、估计两人在哪个地方相遇?
3、小组合作,画出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
4、小组交流:该怎样列方程,设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