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后,常见
《医学微生物学》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1)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生理作用;菌群失调及产生原因。
(2)感染、传染、LD50、ID50的概念。
(3)细菌致病性、毒力、微菌落、生物膜的概念;细菌致病性的各种因素及其特点。
(4)内毒素和外毒素的概念、作用特点及二者的主要区别。
(5)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以及带菌者的概念。
(6)抗菌免疫机制。
(7)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2.熟悉:(1)超抗原的概念、基本特征及所致疾病。
(2)感染的来源、方式与途径、类型。
(3)抗菌感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机制。
(4)医院感染及医院感染的分类、预防、控制。
3.了解:(1)细菌的数量、侵入门户及其与致病的关系。
(2)微生态平衡与微生态失调的防治【课程内容】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一、正常菌群二、机会致病菌三、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第二节细菌的致病作用一、细菌的毒力(一)侵袭力(二)毒素(三)超抗原与疾病二、细菌侵入的数量三、细菌侵入的途径第三节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一、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一)屏障结构(二)吞噬细胞(三)体液因素二、特异性免疫(一)体液免疫(二)细胞免疫(三)黏膜免疫三、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一)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二)抗胞内菌感染的免疫第四节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感染的来源与传播二、感染的类型三、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第五节医院感染一、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二、医院感染的微生态特征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四、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ID50(半数感染量)2.LD50(半数致死量)3.毒血症4.脓毒血症5.内毒素血症6.败血症7.菌血症8.感染(infection)9.致病微生物10.毒力因子11.侵入12.外毒素13.内毒素14.隐性感染15.显性感染16.特异性免疫17.血脑屏障18.自然杀伤细胞19.胞外菌20.完全吞噬21.溶菌酶 22.调理吞噬作用23.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24.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25.正常菌群(normalflora)26.二重感染27.医院感染28.内源性医院感染29.外源性医院感染30.微生态平衡31.微生态失衡二、填空题1.病原菌毒力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和_______。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1、脓毒血症:2、衣原体:3、抗原漂移:4、医院感染:5、机会致病寄生虫:6、菌血症:7、巴氏消毒法:8、抗原转换:、立克次体:10、保虫宿主:11、菌群失调:12、灭菌:13、干扰素:14、性传播细菌:15、带虫免疫:二、填空题1、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合成性代谢产物有、、。
2、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操作。
3、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与病原菌本身的毒力、侵入的和密切相关。
4、寄生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除了经口和皮肤外,还有:、、和自身感染。
5、细菌的毒力由和组成。
6、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必须在内生存,对抗生素。
7、真菌所致疾病主要有、、、和几种形式。
8、能诱导干扰素产生的物质主要是和。
9、对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以最为常见,泌尿道感染多数与的使用有关。
10、链球菌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是;与葡萄球菌感染易于局限化有关物质是。
11、革兰染色步骤包括:、、、四个步骤。
12、细菌毒素分为与两大类。
其中外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强,有性。
13、HBV抗原抗体检测“小三阳”的三个阳性指标是、和。
14、、、。
15、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等。
16、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必须在内生存,以方式增殖、对不敏感,可抑制其增殖。
17、皮肤癣菌主要侵犯角化组织,如、和,引起癣病。
18、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膜炎则属于感染。
19、泌尿道感染多数与的使用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是。
20、用TAT特异治疗破伤风患者,应做到、。
21、革兰染色过程:初染所用染料是、媒染所用染料是、脱色所用试剂是、复染所用染料是四种。
22、绝大多数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称为,但在特定条件下如条件下,可导致疾病的产生,这类微生物称为。
微免问答资料
1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影响免疫原性的应素应素继而影响免疫应答(1)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化学性质免疫原性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②分子量大小一般分子量大于10KD免疫原性较强,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③结构的复杂性,苯环氨基酸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应④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BCR易接近的抗原决定基免疫原性强⑤物理状态免疫原性聚合状态>单体状态颗粒性>可溶性环状结构>直链结构(2)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3)免疫方法①免疫抗原的剂量要适中,太低和太高则诱导免疫耐受②免疫途径以皮内免疫最佳,皮下免疫次之,腹腔注射和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诱导耐受③注射间隔时间要适当次数不要太频④选择适当的免疫佐剂2简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生物学功能(1)Ig的基本结构, Ig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或轻链近N端的1/4或1/5区域内氨基酸多变,称为可变区(V区)其余部分称为恒定区(C区)Ig的生物学功能包括①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在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免疫效应,在体外可出现抗原抗体反应②激活补体,人体IgG1~3和IgM类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聚合的IgA IgE和IgG4可经旁路途径激活补体③与Fc受体结合Ig经Fc段与各种细胞表面的Fc 受体结合,发挥条理吞噬,粘附介导细胞毒及超敏反应等④穿过胎盘和黏膜IgG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SIg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是粘膜局部免疫的最主要因素⑤免疫调节抗体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3简述肿瘤细胞本身的免疫逃逸机制(1)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2)肿瘤细胞的漏逸3)肿瘤细胞MHC1类分子表达低下4)肿瘤细胞导致的免疫抑制5)肿瘤细胞缺乏协同刺激信号6)肿瘤细胞抗凋亡4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机制包括哪些?体液免疫应答抗肿瘤的机制①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②通过ADCC效应是肿瘤细胞分解③抗体的调理作用④抗体封闭了肿瘤细胞上的某些受体,如转铁蛋白受体⑤抗体使肿瘤细胞的粘附特定改变或丧失,从而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转移5非特异性免疫应答①NK细胞可直接杀伤或通过分泌细胞毒性因子杀伤肿瘤,其余伤作用无肿瘤特异性和MHC的局限性,处于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②γδT细胞主要分布于全身上皮组织,不受MHC限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③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与肿瘤细胞结合后通过释放溶酶体酶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2处理和提呈肿瘤抗原,激活T细胞,以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3ADCC 作用杀死肿瘤细胞4分泌TNF,NO等细胞毒性因子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致病菌
人体各部位常见的致病菌人体就像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个部位都可能受到致病菌的侵袭。
了解这些常见的致病菌,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我们先从头部说起。
在鼻腔和鼻窦中,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这些细菌可能会引发鼻窦炎,导致鼻塞、流涕、头痛等不适症状。
在耳部,中耳炎较为常见,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当这些细菌侵入中耳,会引起耳部疼痛、听力下降等问题。
接着是口腔。
口腔中的致病菌种类繁多,其中变形链球菌是导致龋齿的主要“元凶”之一。
这种细菌能分解食物中的糖分产酸,破坏牙齿的珐琅质。
另外,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牙周炎密切相关,它会引发牙龈炎症、出血,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牙齿松动。
再往下看,到了咽喉部位。
链球菌属中的化脓性链球菌是引发咽炎和扁桃体炎的常见致病菌。
患者往往会出现咽喉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胸部的肺部也是致病菌容易“捣乱”的地方。
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都可能导致肺炎。
这些致病菌会引起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谈到腹部,肠道中的致病菌也不少。
大肠杆菌是肠道中的“常客”,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会引发肠道感染,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
沙门氏菌也是常见的肠道致病菌之一,常常通过不洁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在泌尿系统,大肠杆菌同样是导致尿路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
尤其是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特点,更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的侵袭,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也容易受到致病菌的侵害。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皮肤致病菌之一,它可能导致疖、痈、脓疱疮等感染性皮肤病。
另外,链球菌也可能引起丹毒、蜂窝织炎等疾病。
生殖系统也不能“幸免”。
女性的阴道中,正常情况下存在一些菌群保持平衡。
但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例如念珠菌过度繁殖,就可能引发阴道炎,出现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等症状。
男性的生殖系统中,淋病奈瑟菌是导致淋病的主要致病菌,会引起尿道炎等症状。
全身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全身性感染病人的护理全身性感染是指致病菌侵入人体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生长繁殖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严重的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主要包括脓毒症和菌血症。
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神志有明显的改变。
细菌侵入血液循环,血培养检出病原菌,称为菌血症。
一、病因导致全身性感染的原因包括致病菌数量多、毒力强和(或)机体免疫力低下。
它常继发于严重创伤后的感染和各种化脓性感染,如大面积烧伤创面感染、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绞窄性肠梗阻等。
常见致病菌包括:①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等;②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等;③厌氧菌,如拟杆菌,梭状杆菌、厌氧葡萄球菌和厌氧链球菌等;④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新型隐球菌等。
导致脓毒症的危险因素:①机体抵抗力低下者,如老年人、婴幼儿及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尿毒症、长期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癌药者;②长期中心静脉置管引起的静脉导管感染;③危重病人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或衰竭时,肠内病原菌和内毒素经肠道移位而导致的肠源性感染;④局部病灶处理不当,脓肿未及时引流,清创不彻底,伤口存有异物、死腔、引流不畅等;⑤使用广谱抗生素改变了原有共生菌状态,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转为致病菌引发感染。
二、临床表现不同病原菌引发的全身性感染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其共性表现如下:①骤起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高达40~41℃,老年人及衰弱病人可出现体温不升(低于36℃);②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神志淡漠、谵妄甚至昏迷;③心率加快、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或困难;④肝脾可肿大,严重者出现黄疸或皮下出血瘀斑等。
如病情进一步发展,病人出现意识模糊、体温不升、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冰凉、血压降低、白细胞计数增高,常提示为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
感染如未能控制,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乃至衰竭。
病原论述(1)
1.试述病毒的复制周期分几步,各步特点?复制周期分 5 步 (1)吸附:是病毒表面结构和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性的结合 (2)吸入:无包膜病毒多以吞饮的方式穿入,有包膜病毒多以融合方式穿入, 少数无包膜病毒可直接穿过细胞膜 (3)脱壳:多数病毒穿入后由宿主细胞溶酶体作用,脱去蛋白质衣壳,释放出核酸;痘类病毒特殊,先由溶酶体作用脱去外衣壳,再由病毒编码的脱壳酶脱去内衣壳; (4)生物合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酶类合成病毒的核酸和结构蛋白; (5)组装成熟与释放:DNA 病毒在细胞核内组装,RNA 病毒在细胞质内组装成熟; 组装完成后,裸病毒随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包膜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
2.试述病毒的结构及其功能?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核心和衣壳二者统称为核衣壳,有些并的核衣壳外还有包膜。
(1)病毒核心:是病毒的中心结构,病毒的核心主要是核算,构成病毒基因组。
(2)病毒衣壳:包围在核算外面的蛋白外壳称衣壳,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核心内的核算免受破坏,并能介导病毒核算进入宿主细胞 (3)包膜:是包绕在病毒核衣壳外面的双层膜。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糖及脂类包膜的主要功能:①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②具有与宿主细胞膜亲和及融合的性能;③有病毒抗原的特异性; (4)其他辅助功能:触须样纤维,亦称纤维刺突或纤突,能凝集某些动物红细胞并破坏宿主细胞。
3.试述病毒感染引起宿主细胞的变化?杀细胞效应: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成熟后,在短时间内一次释放大量子代病毒,导致细胞裂解死亡。
稳定状态感染:某些病毒进入细胞后能够复制,却不引起细胞裂解死亡,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其过程缓慢。
包涵体形成:指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圆形、椭圆或不规则的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
细胞凋亡:病毒感染可启动宿主细胞的凋亡基因,导致细胞发生凋亡。
细胞增生与细胞转化:少数病毒感染细胞后,不但不抑制细胞的 DNA 复制, 反而促进细胞的 DNA 合成,从而促进细胞的增生。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致病菌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致病菌一、人体中的常见的致病菌:1、葡萄球菌:属革兰氏阳性球菌。
是人体皮肤上寄居最多的致病菌,也见于鼻咽等处。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主要产生溶血素、杀白细胞素和血浆凝固酶等,造成许多种感染,如疖、痈、脓肿和伤口感染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点是局限性组织坏死,脓液稠厚、黄色、不臭。
也能引起全身性感染。
2、链球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
存在于口、鼻、咽和肠腔内。
链球菌的种类很多,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和粪链球菌是常见的致病菌。
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溶血素和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溶解破坏细胞间质中的透明质酸、纤维蛋白和其他蛋白质,使炎症易扩散而缺乏局限化的倾向。
脓液特点是比较稀薄,淡红色,量较多。
典型的感染是急性蜂窝织炎、淋巴管炎等。
绿色链球菌是一些胆道感染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
粪链球菌属厌氧菌,常和大肠杆菌一同引起混合感染。
3、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寄居于肠道内。
对维生素K的合成有重要作用。
它的单独致病力不大,若和其他致病菌在一起时,可造成严重的混合感染,如大面积烧伤感染、阑尾脓肿、急性胆囊炎等,产生的脓液稠厚,有粪臭。
4、绿脓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常寄居于肠道和皮肤上,它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故成为继发感染中的重要致病菌,特别是大面积烧伤感染时,可引起难以控制的绿脓杆菌败血症。
绿脓杆菌感染的伤口常不易愈合,其脓液呈淡绿色,有腥臭味。
5、变形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存在于肠道和前尿道,为尿路感染、急性腹膜炎和大面积烧伤感染的致病菌之一。
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耐药性。
脓液具有特殊的恶臭。
6、无芽胞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的专性厌氧菌。
在一般外科感染中,此类细菌为重要的病原体之一。
具有临床意义的有脆弱类杆菌、核梭形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多种。
这些无芽胞厌氧菌寄生在人体内的腔道,特别是胃肠道(结肠内的数量最多)、口腔、阴道等处。
它们与需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
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相对平衡,对人体无害。
微生物简答题
1、正常菌群的作用a.生物拮抗b.营养作用c.免疫作用d.抗衰老作用2、简述肺炎链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区别方法胆汁溶菌试验、荚膜肿胀试验、动物毒力实验、Optochin敏感实验3.简述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a.形态结构:中等大小的G-菌,大多有菌毛、鞭毛,少数有荚膜,没有芽胞。
b.培养:兼性厌氧或无氧,营养要求不高。
c.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志贺菌、沙门菌等致病菌和大部分非致病肠道杆菌,前二者不发酵乳糖。
d.抗原结构⑴O抗原: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最外层,具有属特异性。
⑵H抗原:菌体失去鞭毛后发生H-O变异医学`⑶荚膜抗原:具有型特异性。
e.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f.变异:最常见耐药性变异4、简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病变作用①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1)杀细胞效应.(2)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融合,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3)包涵体形成.(4)细胞凋亡.(5) 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②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作用.(3)免疫抑制作用.5.列举5种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轮状病毒、甲型乙肝病毒、戊型乙肝病毒6.从病原菌方面简述细菌感染的致病机制a.细菌的毒力b.侵入细菌的数量c.细菌侵入门户与部位7.简述破伤风的防治原则a.正确处理伤口;清创并对伤口用过氧化氢溶液(H2O2)冲洗创面以消除厌氧环境。
b.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如大剂量使用青霉素,防止伤口局部细菌的生长繁殖。
c.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中和游离的破伤风外毒素,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和对症治疗。
d.应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中国计划免疫规程中规定使用白百破(DPT)三联疫苗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另对军人和易受外伤的高危人群,可提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
8.简述病毒的特点a.形体微小,具有比较原始的生命形态和生命特征,缺乏细胞结构;b.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c. 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DNA或RNA含有复制、装配子代病毒所必需的遗传信息d..缺乏完整的酶和能量系统9.构成细菌毒力作用的物质基础①侵袭力:荚膜、微荚膜,菌毛(粘附素),侵袭性酶(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②毒素: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为蛋白质,由细胞毒、神经毒素和肠毒素组成。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16套)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1.抗生素 2.L型细菌 3.鞭毛 4.质粒 5.单克隆抗体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D.淋巴结 E.脾2.B细胞主要位于外周淋巴组织中的( )A.淋巴小结 B.脾小结 C.红髓D.白髓 E.中央动脉周围弥漫淋巴组织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 A.IgG B.IgM C IgA D.IgD E lgE4.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 A.C123456789 B.C124536789 C.C142356789 D.C124356789 E.C3567895.半抗原( )A. 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B.是大分子物质 C. 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原性E.仅能刺激B淋巴细胞6.与Tc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A.MHC类分子轻链 B.MHC-Ⅱ类分子0191功能区 C.MHC-Ⅱ类分子e2p2功能区D.MHC-I类分子重链ala2功能区E.MHC-I类分子重链3功能区7.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A.外耳道 B.小肠 C.胆囊D.眼结膜 E.尿道口8.关于淋球菌A.女性感染者比男性更严重B.G+肾形双球菌 C.空气传播D.无垂直传染E.人是惟一宿主9.青霉素、头孢霉素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粘肽的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D.干扰核糖体抑制菌体蛋白合成E.抑制粘肽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的联结10.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A.链球菌B.大肠杆菌C.破伤风杆菌D.葡萄球菌E.结核杆菌11.质粒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B.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C.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D.可与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有关 E.可以丢失12.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分解代谢产物D.侵袭力和毒素 E.侵入机体的部位13.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病毒血症1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伤寒杆菌 B.霍乱杆菌C肉毒杆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脑膜炎球菌15.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来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C.生来就有 D对侵入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E.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16.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 )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B.使苗体蛋白变形凝固C.破坏DNA结构 D.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17.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A.抗生索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破伤风菌苗18.卡介苗是(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B.保持抗原性的人型结核杆菌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D.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E.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人型结核杆菌19.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 )A.保护病毒核酸 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 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D.本身具有传染性 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20.下列病毒病哪种易发生潜伏感染( )A.乙型脑炎 B.乙型肝炎C.流感D.水痘 E.脊髓灰质炎21.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CD3 B.CD2 C. CD4 D.TCR E.CD822.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E受体 B.PHA受体 C C3b受体D抗原受体Smlg E.抗原受体TCR23.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是前者( )A.无细胞壁 B.多形态性C.可通过细菌滤器D.依靠顶端结构吸附细胞E.对抗生素不敏感24.B细胞表面标志中不包括( )A.EB病毒受体B.MHC-n类分子C.MHC-I类分子D.CRE.CD3分子25.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A.朗罕细胞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D.并指状细胞E.中性粒细胞26.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不包括( )A.金黄色葡萄球菌B.肉毒杆菌 C.沙门菌 D.白喉杆菌 E.产气荚膜杆菌27.毒性作用最强的外毒素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白喉外毒素 C.霍乱肠毒素 D.肉毒毒素E.金葡菌肠毒素2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共有的毒素是( )A.溶血毒素B.致热外毒素C.剥脱性毒素D.杀白细胞素 E肠毒素29.可高度传染乙型肝炎的血液中含( )A.HBsAg、HBcAg、HBeAgB.HBsAg、抗HBe、抗HBeC.HBsAg、抗HBs、HBeAgD.HBsAg、抗HBc、HbeAgE.HBeAg、抗HBs、抗Hbo 30.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 )A.森林脑炎病毒B.风疹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汉坦病毒E.狂犬病毒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病原论述(1)(1)(1)
1.试述病毒的复制周期分几步,各步特点?复制周期分 5 步 (1)吸附:是病毒表面结构和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性的结合 (2)吸入:无包膜病毒多以吞饮的方式穿入,有包膜病毒多以融合方式穿入, 少数无包膜病毒可直接穿过细胞膜 (3)脱壳:多数病毒穿入后由宿主细胞溶酶体作用,脱去蛋白质衣壳,释放出核酸;痘类病毒特殊,先由溶酶体作用脱去外衣壳,再由病毒编码的脱壳酶脱去内衣壳; (4)生物合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和酶类合成病毒的核酸和结构蛋白; (5)组装成熟与释放:DNA 病毒在细胞核内组装,RNA 病毒在细胞质内组装成熟; 组装完成后,裸病毒随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包膜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
2.试述病毒的结构及其功能?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核心和衣壳二者统称为核衣壳,有些并的核衣壳外还有包膜。
(1)病毒核心:是病毒的中心结构,病毒的核心主要是核算,构成病毒基因组。
(2)病毒衣壳:包围在核算外面的蛋白外壳称衣壳,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核心内的核算免受破坏,并能介导病毒核算进入宿主细胞 (3)包膜:是包绕在病毒核衣壳外面的双层膜。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糖及脂类包膜的主要功能:①维护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②具有与宿主细胞膜亲和及融合的性能;③有病毒抗原的特异性; (4)其他辅助功能:触须样纤维,亦称纤维刺突或纤突,能凝集某些动物红细胞并破坏宿主细胞。
3.试述病毒感染引起宿主细胞的变化?杀细胞效应: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成熟后,在短时间内一次释放大量子代病毒,导致细胞裂解死亡。
稳定状态感染:某些病毒进入细胞后能够复制,却不引起细胞裂解死亡,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其过程缓慢。
包涵体形成:指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大小和数量不同的圆形、椭圆或不规则的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
细胞凋亡:病毒感染可启动宿主细胞的凋亡基因,导致细胞发生凋亡。
细胞增生与细胞转化:少数病毒感染细胞后,不但不抑制细胞的 DNA 复制, 反而促进细胞的 DNA 合成,从而促进细胞的增生。
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后,常见
临床微生物检验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后,常见的几种类型?答:①毒血症②菌血症③败血症④内毒素血症⑤脓毒血症试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根底。
答:①荚膜②黏附素③侵袭性物质简述病原菌感染机体后,机体如何发挥抗菌免疫功能?答:首先遇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与粘膜构成的屏障构造,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及吞噬细胞对细菌的非特异性的吞噬和体液中杀菌抑菌物质对细菌的攻击。
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一起杀灭病原菌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答:①钝化酶的产生②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③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形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原来只占很少比例的耐药菌株被保存下来,并不断扩大。
举例说明细菌命名的原那么。
答:细菌的命名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文双命名法。
一个细菌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在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两者均用斜体字。
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如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属名亦可不将全文写出,只用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如M. tuberculosis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别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别离培养鉴定。
②别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假设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7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
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过夜,可形成直径约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
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
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SPA检测。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SPA检测有A蛋白的存在。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抗体按其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IgG、IgM、IgA、IgD和IgE。
2.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不需要T细胞辅助,指能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3.抗原决定基: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基。
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4.人工被动免疫:指直接给机体注射抗体类物质(如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或其他免疫效应分子使机体迅速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5.毒血症:细菌在入侵局部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进入血流播散,到达特定靶器官或靶细胞引起损害。
可产生毒血症的细菌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
6.败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
可引起败血症的常见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绿脓杆菌等。
7.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
8.核衣壳:由核酸构成的病毒核心和包在核心外面的蛋白质衣壳构成。
9.侵袭性酶: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一种或数种可帮助细菌在体内扩散或抵抗吞噬作用的酶。
10.侵袭力: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物质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
11.超敏反应:指已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后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表现为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特征的免疫应答。
12.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2微生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2016.11.1
2微⽣物感染与免疫带答案2016.11.1第⼆章微⽣物感染与免疫⼀、单5选11.细菌的致病性是指:A.病原菌侵⼊机体的能⼒ B.病原菌在体内破坏组织引起病理变化的能⼒C.病原菌在体内⽣长繁殖的能⼒ D. 病原菌在体内扩散的能⼒E.以上均是2.与病原菌的毒⼒⽆关的是:A.荚膜B.毒素C.⼲扰素D.侵袭性酶类E.菌⽑3.细菌的毒⼒取决于细菌的: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侵袭⼒和毒素D.分解代谢产物E.侵⼊机体的途径4.使伤⼝局限脓汁黄⽽粘稠的细菌成份是:A.荚膜B.菌⽑C.⾎浆凝固酶D.芽胞E.透明质酸酶5.具有黏附作⽤的细菌表⾯结构是:A.质粒B.普通菌⽑C.性菌⽑D.芽胞E.透明质酸酶6.具有抗吞噬作⽤的细菌表⾯结构是:A.荚膜B.普通菌⽑C.性菌⽑D.芽胞E.透明质酸酶7.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A.荚膜B.菌⽑C.⾎浆凝固酶D.M蛋⽩E.透明质酸酶8.可以保护菌体不被吞噬细胞吞噬和免受体液中抗菌物质作⽤的是:A.荚膜B.菌⽑C.⾎浆凝固酶D.鞭⽑E.透明质酸酶9. 关于外毒素,下述错误的是:A.多由⾰兰阳性菌产⽣ B.化学成分是蛋⽩质 C.耐热,使⽤⾼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D.可制备成类毒素E.可刺激机体产⽣抗毒素10. 关于外毒素的特点正确的是:A.多由⾰兰阴性菌产⽣ B.多为细菌裂解后产⽣ C.化学成分是脂多糖D.可制成类毒素 E.耐热11.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破伤风痉挛毒素B.⾦黄⾊葡萄球菌肠毒素C.⽩喉外毒素D.霍乱肠毒素E.⾁毒毒素12.类毒素是:A.抗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的物质B.细菌素经过甲醛处理后的物质C.外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保持抗原性的物质D.内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保持抗原性的物质E.外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13.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伤寒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毒梭菌D.产⽓荚膜梭菌 E.脑膜炎奈瑟菌14.不能引起⾷物中毒的细菌是:A.⾦黄⾊葡萄球菌 B.破伤风梭菌 C.⾁毒梭菌D.产⽓荚膜梭菌 E.沙门菌15.关于内毒素,下述错误的是:A.主要来源于⾰兰阴性菌 B.能⽤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16.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A.肽聚糖B.蛋⽩质C.鞭⽑D.核酸E.脂多糖17.内毒素不具有的毒性作⽤是:A.发热B.休克C.DICD.⽩细胞反应E.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18.感染来⾃于患者或带菌者称为: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带菌状态19.感染来⾃于⾃⾝的正常菌群称: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带菌状态20.细菌仅仅是⼀时性或间断性侵⼈⾎流,但未在⾎中繁殖者称为:A.菌⾎症 B.毒⾎症 C. 败⾎症 D. 脓毒⾎症 E.病毒⾎症21.细菌侵⼈⾎液中⼤量⽣长繁殖引起严重的全⾝中毒症状称为:A.病毒⾎症B.毒⾎症C.败⾎症D.菌⾎症E.坏⾎症22.化脓性细菌侵⼊⾎流后在其中⼤量繁殖,⼜到其他脏器引起化脓性病灶称为:A.毒⾎症B.脓毒⾎症C.病毒⾎症D.菌⾎症E.败⾎症23.细菌不侵⼊⾎流,只有毒素侵⼊⾎流引起全⾝症状,称为:A.菌⾎症 B. 毒⾎症 C. 败⾎症 D. 脓毒⾎症 E. 病毒⾎症24.细菌外毒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A.蛋⽩质B.肽聚糖C.核酸D.脂多糖 E脂蛋⽩25.下列选项中属于细胞毒素的是:A.⽩喉毒素 B痉挛毒素 C.⾁毒毒素D.霍乱肠毒素E.溶⾎毒素26.下列选项属于神经毒素的是:A.⽩喉毒素B.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C.⾁毒毒素D.霍乱肠毒素E.表⽪剥脱毒素27.类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在于:A.有免疫原性,但⽆毒性B.⽆免疫原性,但有毒性C.⽆免疫原性也⽆毒性D.有免疫原性,也有毒性E.仅有半抗原性,但⽆毒性28.关于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的区别,正确的是:A.隐性感染有传染性,⽽显性感染⽆传染性B.隐性感染有免疫⼒产⽣,⽽显性感染则⽆免疫⼒产⽣C.隐性感染对有机体的是损害较重,⽽显性感染对有机体损害轻D.隐性感染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显性感染并出现⼀系列临床症状E.隐性感染⼈数较少,显性感染⼈数较多29.显现或隐形感染后,细菌在体内继续存留并不断或间隙排菌称为:A.溶原状态 B.带毒状态 C.带菌状态D.延迟状态 E.以上都不是30.有关热原质叙述错误的是:A.是多数G-菌少数G+菌合成代谢产物 B.是G-菌细胞壁中脂多糖C.注⼊⼈、动物体可引起发热 D.可被121℃20分钟处理破坏 E.可经吸附剂、⽯棉滤板除掉31. 破伤风痉挛毒素的致病机理是:A.阻断易感细胞的蛋⽩质合成B.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介质的传递,导致肌⾁痉挛C.抑制神经末梢释放⼄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弛缓型⿇痹D.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E.破坏细胞膜使细胞裂解32. ⾁毒毒素的致病机理是:A.阻断易感细胞的蛋⽩质合成B.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介质的传递,导致肌⾁痉挛C.抑制神经末梢释放⼄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弛缓型⿇痹D.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E.破坏细胞膜使细胞裂解33. 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理是:A.阻断易感细胞的蛋⽩质合成B.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介质的传递,导致肌⾁痉挛C.抑制神经末梢释放⼄酰胆碱,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弛缓型⿇痹D.激活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使肠粘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E.破坏细胞膜使细胞裂解34.带菌者是指:A.体内带有正常菌群者B.病原菌潜伏在体内,不向体外排菌者C.体内带有条件致病菌者D.体内病原菌未被彻底清除,经常或间歇排出病原菌,成为重要传染源E.感染后,临床症状明显,并可传染他⼈者35. 化验室的空⽓中细菌菌落数卫⽣学标准为多少(CFU/cm3)A.≤500B.≤200C.≤15D.≤10E.≤536. 化验室的物体表⾯细菌菌落数卫⽣学标准为多少(CFU/cm3)A.≤500B.≤200C.≤15D.≤10E.≤537. 普通⼿术室、婴⼉室医护⼈员⼿的细菌菌落数卫⽣学标准为多少(CFU/cm3)A.≤500B.≤200C.≤15D.≤10E.≤538.37岁,男性,因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
微生物大题
1、微生物可分为哪三大类?各有何特点?1、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值。
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
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分化程度低,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
以二分裂法繁殖。
细菌的种类多,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
繁殖方式多样。
真菌属此类。
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哪些?有何实际意义?1.形态结构的变异:如细胞壁缺陷型(L型)变异。
在某些因素如青霉素,溶菌酶等影响下,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受抑制而形成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
2.菌落变异:从标本中新分离菌株的菌落通常为光滑型菌落,但经人工培养基多次传代后,可变为粗糙型菌落。
3. 毒力变异:可表现为细菌毒力的增强或减弱,如将有毒的牛型结核杆菌放在含有胆汁、马铃薯、甘油的培养基上,经13年230代培养,得到毒力减弱而免疫原性完整的变异株,即卡介苗(BCG),用于预防结核病。
4. 耐药性变异:原来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可以发生变异而成为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菌株等。
5.抗原性变异6.酶活性变异细菌的变异现象意义:1.在诊断方面:应注意细菌的变异株,以免误诊,漏诊。
2.在治疗方面:为提高抗菌药物疗效,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与扩散,在治疗前应先做药敏实验。
3.在预防方面:用人工方法使病原出产生变异,减低毒力,保存免疫原性,制备减霉活疫苗,预防传染病。
试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1)毒素和侵袭性酶是细菌重要的致病因素。
(2)热原质是细菌重要的致病因素。
3)色素有助于细菌的鉴别。
(4)抗生素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
(5)细菌素在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6)维生素可供人体利用。
正常菌群的概念和生理作用概念:正常寄居在人体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对人无害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
大学精品课件:全身感染类型
全身感染( systemic infection ):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通过血被播散而引起全身急性症状。
临床上常见类型有:
①毒血症( toxemia ):致病菌侵入宿主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并经血液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如白喉、破伤风等。
②内毒素血症( endotoxemia ):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死亡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也可由感染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
在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时,可出现内毒素体克、DIC 等症状,甚至死亡,如小儿急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③菌血症( bacteremia ):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液,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如伤寒、波浪热(布鲁菌病)等。
④败血症( septicemia ):致病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性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黏膜淤血、肝脾肿大等,如鼠疫、炭疽、气性坏疽等。
⑤脓毒血症( pyemia ):化脓性致病菌从感染部位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通过血液扩散至宿主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皮下脓肿和肺脓肿等。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16套)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16套)6.正常菌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条件下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7.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____________。
9.肝炎病毒中,经由粪一口途径传播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2.简述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
3.简述致病菌引起的常见的四种全身感染,并各举出一种引起此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1.抗生素:某些微生物(1分)在代谢过程中产生(1分)的能抑制或杀灭(1分)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1分)。
2.L型细菌:失去细胞壁(1分)在高渗低脂条件下存活(2分)而呈现多形性的细菌(1分)。
3.鞭毛:是位于某些细菌表面(1分)的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2分),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分)。
4.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1分),由双股环状DNA构成(1分),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1分)。
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1分)。
5.单克隆抗体:通常指一株B淋巴细胞杂交瘤增生而形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1分) 的一种高度均一(1分)、高度专一性(1分)的抗体(1分).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A 2.E 3.C 4.C 5.D 6.E 7.C 8.E 9.E 10.E 11.D 12.D 13.C14.C 15.E 16.C 17.B 18.D 19.D 20.D21.C 22.D 23.D 24.E 25.E 26.D 27.D 28.A 29.D 30.C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APC 树突状细胞朗罕细胞2.MHC—Ⅱ MHC—13.G+ G-4.紫外线消毒5.核心衣壳核衣壳6.机体抵抗力降低苗群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7.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8.金黄色葡萄球菌9.甲型(HAV) 戊性(HEV)四、简答题:(每题l0分,共30分)1.(一)溶菌和溶细胞: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造成细菌溶解(2分)。
《临床检验病原生物学》试题汇编
《临床检验病原生物学》试题汇编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答案】微生物是一群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真菌和病毒等。
二、填空题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只有原始的核物质(DNA),无、等核结构,具有两类核酸,缺乏细胞器(除外无其他细胞器),以非有丝分裂的方式行繁殖。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高度分化的核,有、和,具有细胞器,行有丝分裂的低等生物。
包括、藻类和。
【答案】1.核仁,核膜,核糖体,二分裂。
2.核膜,核仁,染色体,真菌,原虫。
三、单选题1.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细菌 B支原体 C立克次体 D衣原体 E真菌【答案】 B四、问答题1.试述微生物按其结构和组成的分类【答案】(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只(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3)非细胞型微生物第一章细菌系统分类学概述二、填空题1.系统学就是给活的生物进行分类的科学,故而又称作系统分类学,它包括三个方面:、和。
2.细菌命名法规分为、、和【答案】1.分类,命名,鉴定。
2.总则,原则,规则,辅则。
第二章人体常住微生物及致病微生物一、名词解释1.隐性感染【答案]】当宿主的抗感染的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为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感染。
2.潜伏感染【答案]】当宿主与病原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时,病原菌潜伏在病灶内或某特殊组织中,一般不出现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中,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之病原菌大量繁殖而发病,如结核分枝杆菌有潜伏感染。
侵袭力【答案]】是指细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细菌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
3.毒血症【答案]】是指病原菌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 , 不侵入血流 , 只是其毒素入血 , 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答案]】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检验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后,常见的几种类型?答:①毒血症②菌血症③败血症④内毒素血症⑤脓毒血症试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答:①荚膜②黏附素③侵袭性物质简述病原菌感染机体后,机体如何发挥抗菌免疫功能?答:首先遇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与粘膜构成的屏障结构,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及吞噬细胞对细菌的非特异性的吞噬和体液中杀菌抑菌物质对细菌的攻击。
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一起杀灭病原菌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答:①钝化酶的产生②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③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形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原来只占很少比例的耐药菌株被保留下来,并不断扩大。
举例说明细菌命名的原则。
答:细菌的命名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文双命名法。
一个细菌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在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两者均用斜体字。
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
如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
属名亦可不将全文写出,只用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如M. tuberculosis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分离培养鉴定。
②分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若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7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
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过夜,可形成直径约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
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
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SPA检测。
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SPA检测有A蛋白的存在。
什么是不耐热肠毒素(LT)?它的物理性质、基本结构、致病机理及与霍乱毒素(CT)的关系如何。
答:LT是肠产毒型大肠杆菌产生的致病物质,因对热不稳定,故称为不耐热肠毒素。
其65℃30min可被破坏。
LT分为LT-Ⅰ和LT-Ⅱ,LT-Ⅱ与人类疾病无关,LT-Ⅰ是引起人来胃肠炎的致病物质。
其结构包括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其中A亚单位是毒素的活性部分。
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A亚单位穿越细胞膜与腺苷环化酶作用,令胞内ATP转变为cAMP。
胞质内cAMP水平增高后,导致肠粘膜细胞内的水、氯和碳酸氢钾等过度分泌到肠腔,同时钠的吸收减少,导致可持续几天的腹泻。
LT-Ⅰ与霍乱肠毒素两者间的氨基酸的同源性达75%,他们的抗原高度交叉。
什么是O157:H7大肠杆菌?其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是什么?答:O157:H7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个血清型,为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体。
其致病物质是其表达的志贺毒素。
如何根据O抗体和H抗体的变化特点判断肥达试验的结果?答:若O、H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值,则肠热症的可能性大,若两者均低,肠热症的可能性小,若O不高H高,可能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若O高H不高,则可能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对肠热症患者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标本采集应注意什么?答: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程取不同的标本。
肠热症第1、2周取外周血,第2、3周取粪便、尿液,全程可取骨髓分离培养细菌。
简述对疑似痢疾患者进行病原学诊断的常规及快速方法。
答:常规鉴定:①初步鉴定②最后鉴别③鉴别试验④血清学鉴定⑤非典型菌株可用传代法及毒力试验进行鉴定。
快速诊断:①直接凝集②免疫荧光菌球法③协同凝集试验④乳胶凝集试验⑤分子生物学方法幽门螺杆菌与空肠弯曲菌的异同?答:1.尿素酶试验 2.产生大量尿素酶 3.婴幼儿腹泻霍乱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剧烈腹泻及严重脱水的症状?答:霍乱弧菌可产生致泻性极强的霍乱肠毒素,该毒素由1个A亚单位和5个相同的B 亚单位组成,B亚单位使毒素分子与真核细胞上的受体结合,A亚单位具有酶活性功能。
A 亚单位进入细胞后,激活腺苷环化酶,令胞内cAMP水平增高,导致肠粘膜细胞内的水、氯和碳酸氢钾等过度分泌到肠腔,同时钠的吸收减少,导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是何菌?其生物学性状有何特点?v答:铜绿假单胞菌是假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
其生物学特性主要有4℃不生长,而42℃生长。
在血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均可形成5种不同形态的菌落,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产生多种色素。
非发酵菌鉴定原则及初步分群试验答:分群依据:①氧化酶试验②葡萄糖氧化发酵③动力④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情况。
假单胞菌的概念及其共同特点答:假单胞菌属为需氧、有鞭毛、无芽胞、无荚膜的革兰阴性菌,氧化酶试验阳性,多为腐生菌,少数为植物和动物寄生菌,大多为条件致病菌。
其共同特点是:革兰阴性、直或微弯、较细长、散在排列、无芽胞、有荚膜,多数有鞭毛,专性需氧,生长温度范围广,最适生长温度35℃,少数能在4℃或42℃生长。
生长中可产生各种水溶性色素。
简述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方法答:①标本的采集:按疾病和检查目的,采取不同的标本。
②标本直接检查:直接显微镜检查;抗原检测;核酸检测。
③分离培养和鉴定。
简述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过程。
答:白喉棒状杆菌存在于白喉患者的喉头气管及鼻腔粘膜,有时皮肤、结膜等部位也可见到。
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细菌多随飞沫或污染的物品传播,感染后白喉棒状杆菌在鼻咽部粘膜处繁殖并产生外毒素,引起局部炎症和全身中毒症状。
白喉杆菌在侵犯局部增殖,产生外毒素致病。
简述白喉杆菌体外毒力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答:①琼脂平板毒力试验。
将含有20%牛血清肉汤琼脂分注与平皿中,每只平皿10ml,50℃冷却,在凝固之前,将浸有白喉抗毒素血清稀释液的滤纸条沉于琼脂内,制成平板(Elek 平板)。
在与滤纸条相垂直的方向将待检菌画直线接种,划线宽度约6-7mm,两端与皿壁连接。
同时,与之相距10mm处平行划线接种一标准产毒菌株,作为阳性对照。
37℃培养24-48小时,若菌苔两侧出现斜向外延伸的乳白色沉淀线,并与其邻近的标准产毒株的沉淀线相吻合,则为产毒株。
②SPA协同凝集试验:将白喉抗毒素IgG先吸附在SPA上,再加入待检菌培养物上清液。
若有白喉外毒素,则与SPA-IgG结合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
③对流电泳:将已知的白喉抗毒素和待检菌培养液分置琼脂板两孔之中,电泳30min后,若两孔之间出现白色沉淀线,表明待检菌为产毒株。
临床上对疑似的炭疽患者怎样鉴定病原。
答:若从标本中检出革兰阳性大杆菌,两端平截、呈竹节状排列,并有明显荚膜,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可产生芽孢,呈卵圆形,小于菌体,位于菌体中央;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扁平、干燥、无光泽的菌落;动力阴性,牛乳凝固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串珠试验和青霉素抑菌试验均为阳性,则可报告:“检出炭疽芽胞杆菌”。
有条件者可应用DNA探针,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其他鉴定试验作为参考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做。
同时应注意与其它芽胞杆菌相鉴别。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结果分析和实际应用。
答:(1)原理:结核菌素试验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用结核菌素试剂作皮肤试验,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者,一般都出现阳性反应。
(2)方法:取5UPPD或OT0.1ml 注射于前臂掌侧皮下,经48—72h检查反应情况。
应特别注意局部有无硬结,不能单独以红晕为标准。
(3)结果分析:①阳性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直径0.5—1.5cm之间。
这表明机体曾感染过结核,出现超敏反应,但不表示正患结核病;②强阳性硬结直径超过1.5cm 以上,表明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应进一步检查;③阴性注射部位有针眼大的红点或稍有红肿,硬结直径小于0.5cm,说明无结核感染,但应考虑下述情况:如受试者处于原发感染的早期,或正患有其他传染病(如荨麻疹等)、霍奇金病、结节病、艾滋病。
(4)应用:①选择BCG接种对象及测定接种效果,结核菌素反应阴性者应接种BCG;②结核菌素试验对婴幼儿可做诊断结核病之用;③可在未接种BCG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④可借用其测定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脂质含量高,这一特点有何意义?答:结核分枝杆菌胞壁含脂质多,与其染色性、抵抗力、生长速度及致病性等特性有密切关系,脂质中的分枝菌酸使其具有抗酸性;细胞壁含大量脂质,可防止菌体内水分的丢失,故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同时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故生长缓慢,且脂质中的磷脂、索状因子、蜡质D、硫酸脑苷脂等毒性成分以不同机制致病。
简述从标本中检验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
答:1.显微镜检查(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是一种临床常用的简易快速的检查方法。
直接涂片法是用接种环取病人痰液中浓厚部分或离心沉淀(3000r/min,20min)的尿沉淀物2—3接种环涂片,涂片要厚。
经自然于燥和火焰固定后进行齐-尼抗酸染色,或作金胺“o”荧光染色。
前法用油镜检查,后法用荧光显微镜高倍镜检查。
镜检时应仔细查遍整个涂片或观察至少100个视野。
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后呈红色,其它细菌和细胞为蓝色。
经荧光染色的结核分枝杆菌,在黑色背景中呈亮黄色。
涂片镜检结果应报告“找到抗酸性杆菌’’或“未找到抗酸性杆菌”,而不能报告“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2)浓缩集菌涂片检查法:如果直接涂片镜检不易检出结核杆菌,应采用浓缩集菌涂片检查法,以提高结核杆菌的检出率。
所谓浓缩集菌涂片即为将采集标本离心,取沉淀涂片,或是采用漂浮集菌法,集菌后标本经反复多次使涂层加厚,一般取3—4个接种环,涂抹面积大约直径在15mm即可,干燥固定后染色镜检。
2.核酸检测用PCR法快速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设计结核分枝杆菌特异rRNA 片段的引物进行扩增,然后用结核分枝杆菌rRNA序列特异的DNA探针与之杂交。
PCR技术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大于95%。
3.抗PPDIgG的检测用ELl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抗PPDIgG,可作为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之一。
肺结核病人的血清阳性率为80%—90%。
简述抗酸染色的步骤及结果,并举出两种抗酸菌。
答:①初染:石炭酸复红加温染5min②脱色:3%的盐酸酒精脱色1min③复染:美兰染1min结果:抗酸菌为红色,非抗酸菌为蓝色。
结核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均为抗酸菌一患者怀疑患有肺结核,如何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包括标本采集至报告结果的全过程,检查方法应有传统方法和快速检查方法。
)答:1)标本采集:根据感染部位不同,采集不同的标本。
2)标本直接检查:①显微镜检查②核酸检测③抗PPDIgG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