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新
职工劳动纠纷处理办法
职工劳动纠纷处理办法职工劳动纠纷是在职场中常见的问题,为了保障职工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每个企业都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职工劳动纠纷处理办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职工劳动纠纷处理办法:纠纷处理途径、纠纷处理程序和纠纷处理原则。
一、纠纷处理途径1. 内部沟通协商首先,双方当事人应本着友好的原则进行内部沟通协商,通过互相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意见,寻求解决办法。
此时,双方可以选择面对面交流、书面函件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沟通。
2. 劳动仲裁如果内部协商无法解决争议,双方可以选择劳动仲裁途径。
劳动仲裁委员会作为公正第三方,将听取双方陈述和提供的证据,进行调解或裁决。
根据《劳动合同法》,双方因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的,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 劳动争议诉讼如果仲裁裁决对一方当事人不公平,该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将依法审理争议,判决后各方需履行。
二、纠纷处理程序1. 登记申诉当事人可将纠纷问题书面申请并提交至公司人力资源部门。
申请中应包括纠纷的事实经过、要求和相关证据材料。
2. 调查核实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对纠纷事实进行核实调查。
核实过程应客观、公正,并尽量听取多方证词和了解相关证据。
3. 协商解决或劳动仲裁核实完成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应与当事人进行协商,并寻求解决办法。
如果协商无果,双方可以依照纠纷处理途径选择是否进行劳动仲裁。
4. 判决执行或诉讼根据劳动仲裁裁决结果,双方应按照仲裁结果进行判决执行。
如任何一方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三、纠纷处理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在整个纠纷处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本着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进行调查和决策,并且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2. 快速解决原则针对职工劳动纠纷,各方应积极协商,尽可能快速解决。
避免纠纷拖延过长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积极性。
3. 互利共赢原则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应注重双方的权益,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法。
2024年关于劳动合同争议最新处理办法
2024年关于劳动合同争议最新处理办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不断扩大,劳动合同争议的案件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2024年采取了一系列最新的处理办法。
下面就是关于2024年劳动合同争议的最新处理办法的详细介绍。
一、加强调解和调解机构建设为了更好地解决劳动合同争议,2024年加强了调解机构的建设和调解工作的实施。
各地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立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调解团队,提供高效、便捷的调解服务。
通过加强调解工作的力度,可以避免许多争议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减轻法院的工作负担,缩短争议解决的时间,提高解决劳动合同争议的效率。
二、推动智能化调解系统应用为了提高调解工作效率和质量,2024年推动智能化调解系统的应用。
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对劳动合同争议案件的快速处理和准确判定。
智能化调解系统可以根据各个案件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并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为调解员提供参考意见,提高调解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加强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24年加强了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的提供。
在争议发生前,可以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劳动者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
在争议发生后,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劳动者,可以提供法律援助,为其提供法律服务和代理。
通过加强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的提供,可以保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争议中的权益。
四、加大处罚力度和违约成本为了减少劳动合同争议的发生,2024年加大了处罚力度和违约成本。
对于恶意违约的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或者经济赔偿。
对于一些恶意欠薪、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可以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以维护劳动合同的正常执行和公正法治的原则。
五、建立劳动合同争议快速仲裁制度为了更好地解决劳动合同争议,2024年建立了劳动合同争议快速仲裁制度。
该制度通过设立专门的劳动合同争议仲裁机构,进行仲裁程序,快速解决劳动合同争议。
劳动纠纷处理流程
劳动纠纷处理流程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或纠纷。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各国都制定了一套劳动纠纷处理流程。
下面是一个通常的劳动纠纷处理流程的简要介绍。
一、调解阶段1.接受申请:当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时,双方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机构递交申请书,申请调解解决劳动纠纷。
2.调解受理:调解机构在接受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确认是否符合调解条件,并决定是否受理。
3.调解准备:调解机构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参加调解,并提前了解双方纠纷的情况,为调解做好准备。
4.调解进行:调解员会主持调解会议,双方当事人可以就纠纷的事实、理由和解决办法进行阐述和交流,调解员会协助双方寻找解决办法。
5.调解结果:如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员会将协议书交给双方签字,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
如果双方未能达成一致,调解员会终止调解,并出具调解终结书。
二、仲裁阶段1.仲裁申请:如果调解未能解决纠纷或一方当事人不满意调解结果,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递交仲裁申请书。
2.仲裁受理:仲裁机构在接受申请后,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
3.仲裁庭组建:仲裁机构会组建仲裁庭,由仲裁员组成,负责审理纠纷案件。
4.仲裁过程:仲裁庭会组织双方当事人出庭陈述、提供证据,并进行辩论。
仲裁员会根据法律法规和事实依据,做出裁决。
5.仲裁裁决:仲裁庭会将裁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
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接受裁决。
三、诉讼阶段1.提起诉讼:如果一方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劳动争议审判机构提起诉讼。
2.立案受理:劳动争议审判机构会对诉讼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
3.开庭审理:劳动争议审判机构会组织庭审,双方当事人可以提供证据、陈述意见,并进行辩论。
4.判决结果:劳动争议审判机构会根据法律和事实依据作出判决,并将判决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判决书具有法律效力。
5.上诉程序:如果一方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满意,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办法
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办法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规范案件处理程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劳动、人事争议的处理。
劳动、人事争议范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的原则,着重调解,及时裁决,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和仲裁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协调和考核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集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地方总工会等相关单位职责分工。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工商、税务、司法等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和调处工作。
第六条地方总工会会同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共同推动用人单位建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依法指导、督促基层工会开展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处工作,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支持和帮助职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应当指导、帮助企事业单位预防、调处劳动人事争议。
企业代表组织在调解仲裁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支持和帮助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七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推动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和产业系统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第八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建立调解仲裁专家库。
调解仲裁专家库的专家可以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提供咨询意见或者建议。
第二章劳动人事争议预防与调解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与职工的沟通协商机制,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回应职工诉求。
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完整版)(50页)
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完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劳动合同管理,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管理,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五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劳动合同除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第八条劳动合同期限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九条劳动者从事涉及国家秘密的工作,应当签订保密协议,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第十一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十三条劳动合同履行期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
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十四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
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 双方自行协商解决。
这是当事人应首先争取解决争议的途径,但协商解决是以双方自愿为基础的,不愿协商或者经过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选择调解程序或仲裁程序。
2. 调解程序。
当事人可以向本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只有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才能受理该案件。
当事人也可以不经过调解而直接申请仲裁。
3. 仲裁程序。
若经过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4. 法院审判程序。
当事人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庭负责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以上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四种主要方法,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解决。
2023劳动合同法最新规定全文
2023劳动合同法最新规定全文2023劳动合同法最新规定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促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平等协商和依法订立合同,依法履行合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第二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以平等自愿的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平等享有劳动保护权和利益,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第三条: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和终止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第四条: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的合法权益为目的订立、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五条: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载明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等主要内容。
第六条:劳动合同可以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实习合同等形式。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岗位要求、工作需要以及劳动者的意愿,确定劳动合同中的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等。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岗位培训,并免费提供与工作相关的工具和设备。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第九条: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遵循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十条: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采取提前通知、支付经济补偿等方式,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
第十一条:劳动合同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解除或终止: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双方协商一致、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破产等法定情形。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履行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后的义务,包括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等。
第四章:劳动保护和争议处理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并采取措施防止劳动者的职业危害。
第十四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工会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十五条:劳动争议应当通过协商、调解等和平手段解决,不能解决的可以向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2024年关于劳动合同争议最新处理办法
2024年关于劳动合同争议最新处理办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劳动合同争议不可避免地会出现。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办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在2024年,关于劳动合同争议的最新处理办法如下:一、建立更加公正高效的仲裁机构和解决机制为了加强对劳动合同争议的处理,国家将进一步建立更加公正高效的仲裁机构和解决机制。
这些机构和机制将充分考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通过专业化的仲裁员和法官进行公正的裁决,及时解决劳动合同争议。
同时,政府将加大对相关仲裁机构和解决机制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其办案水平和效率。
二、倡导和推广劳动合同争议在线解决平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劳动合同争议在线解决平台逐渐兴起。
政府将积极倡导和推广这种平台,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在线咨询、争议解决、调解和裁决等服务。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平台提交申请、提供证据、进行辩论,专业人员会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进行裁决。
这种在线解决平台既方便快捷,又节省成本,可以更好地解决劳动合同争议。
三、完善劳动合同争议调解机制除了仲裁和裁决外,调解也是解决劳动合同争议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推动劳动合同争议的调解工作,政府将进一步完善调解机构和调解人员的培训机制,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解决能力。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劳动合同争议调解的宣传力度,鼓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调解解决争议,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四、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惩处力度为了有效遏制劳动合同争议的发生,政府将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惩处力度。
政府将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信用制度,对违法用工、拖欠工资、违反劳动合同等行为进行严厉制裁。
政府还将加大对劳动合同争议问题的巡查和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五、提升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劳动者是劳动合同争议的一方,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对于解决争议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将加强对劳动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为劳动者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和知识普及。
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8篇
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8篇篇1一、争议处理原则本合同是甲乙双方为解决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而制定的处理办法。
双方应本着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原则,以协商、调解为主要方式,解决劳动合同争议。
二、争议范围本合同所指的劳动合同争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过程中的争议;2. 工资、福利、奖金、津贴、补贴等劳动报酬方面的争议;3. 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争议;4. 培训、保密、竞业限制等协议内容的争议;5. 其他与劳动合同有关的争议。
三、争议处理途径1. 协商解决: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争议。
协商过程中,双方应充分沟通,积极寻求共识,达成和解。
2. 调解:如协商无果,双方可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调解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遵守。
3. 仲裁:若调解仍无法解决争议,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结果为终局裁决,具有法律约束力。
4. 诉讼:若仲裁结果无法执行或双方对仲裁结果有异议,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协商与调解1. 双方应在发生争议后15日内进行友好协商。
协商期间,双方应尊重对方权益,不得采取过激行为。
2. 若协商无果,可在争议发生后30日内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过程中,双方应积极参与,配合调解工作。
五、仲裁与诉讼1. 申请仲裁前,双方需提供相关证据材料,确保仲裁结果的公正性。
仲裁过程中,双方应遵守仲裁规则,尊重仲裁结果。
2. 若对仲裁结果有异议,应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逾期未提起诉讼的,仲裁结果即为终局裁决。
六、法律责任1. 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合同的各项约定,违反约定的,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若因一方违约导致争议,该方应承担解决争议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仲裁费、诉讼费等。
七、其他约定1.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补充。
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销售人员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
一、前言为保障销售人员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销售人员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
二、争议处理原则1. 合法、公正、公平、公开原则;2. 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原则;3. 依法调解、依法仲裁、依法诉讼原则。
三、争议处理程序1. 调解程序(1)销售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后,应首先向单位提出书面调解申请,单位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进行调解。
(2)调解过程中,双方应保持诚信,如实陈述事实,不得隐瞒、歪曲事实。
(3)调解结果应形成书面协议,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2. 仲裁程序(1)调解不成的,销售人员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仲裁申请应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出。
(3)仲裁委员会应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作出裁决。
3. 诉讼程序(1)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销售人员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诉讼期间,原仲裁裁决中止执行。
四、争议处理方式1. 责任认定(1)根据争议事实,确定双方责任。
(2)责任认定应以法律法规、合同约定、实际发生情况为依据。
2. 赔偿或补偿(1)根据责任认定,对销售人员给予相应的赔偿或补偿。
(2)赔偿或补偿金额应根据实际情况、法律法规、合同约定等因素确定。
3. 其他处理方式(1)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
(2)变更劳动合同内容。
(3)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理方式。
五、附则1. 本办法适用于销售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争议处理。
2. 本办法未尽事宜,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执行。
3. 本办法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
4.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劳动合同纠纷处理方法
劳动合同纠纷处理方法因劳动合同引起的劳动纠纷有多种,其中包括因订立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因变更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因终止劳动合同而引起劳动纠纷,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等。
处理因不同原因引起的劳动纠纷,有各自不同的具体要求。
(1)因订立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纠纷的处理①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劳动合同而发生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当弄清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因,在分清当事人责任的基础上,要求有过错的一方向受损失的一方提供一定的补偿,并督促双方依法补签劳动合同,若双方无意继续合作,则解除劳动合同。
②对于由他人代签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查明代签的原因,并审查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
对内容合法的,责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重签劳动合同;对内容不合法的,应宣布合同无效。
③对于劳动者隐瞒真实情况,导致用人单位误解而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对用人单位查明事实真相后,对不符合用工条件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应当予以维持。
④对于不符合合法有条件的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当宣布劳动合同无效,然后视违法程度责成责任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⑤对于订立方式不合法的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分别情况作出处理。
内容合法,只是订立方式不合法后般应认定合同有效,并督促双方补签劳动合;内容和订立方式均不合法的,应认定该合同无效,并按无效合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2)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发行的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①对于不履行劳动合同引起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搞清不履行劳动合同的原因,对用人单位无过错的,督促劳动者依照有关规定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对用人单位有过错的,在要求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的同时,可以裁定用人单位赔偿劳动者由此而造成的全部损失。
②对于履行劳动合同中一方违约引起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对不履行俣同的劳动者首先应说服教育,督促其履行劳动合同,对仍拒不履行劳动俣同的劳动者,应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对不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劳动争议仲裁机关应当依法裁定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中国劳动合同法2022新规定
中国劳动合同法2022新规定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以下新规定:1、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用人单位如果不给员工缴纳社保,将处以应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相关责任人处以500元以上,以及3000元以下的罚款;3、如果单位使用了威胁欺诈等手法,强逼劳动者辞工的,可以申请仲裁。
除此之外,对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如下: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
适当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2、平等保护。
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各类劳动者的平等保护,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保护;3、全面保护。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的缔结前、缔结后或是终结后都应纳入保护范围之内;4、基本保护。
对劳动者的最低限度保护,也就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
二、申请劳动仲裁流程如下:1、提交申请书。
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2、仲裁受理。
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3、开庭审理。
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4、仲裁调解仲。
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5、仲裁裁决。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总之用人单位经过合法程序辞退员工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决定与员工不续签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被辞退员工补偿金。
员工不能胜任原来以及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需要提前30日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作为补偿。
员工没有通过试用期的或者严重影响本单位的工作任务的等情况,用人单位可以不经通知即解除劳动。
劳动法2022年新规定自我保护如下按《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
202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全文)正规范本(通用版)
劳动合同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劳动合同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劳动合同法(简称本法)适用于境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变更、终止劳动合同,以及与劳务派遣单位和劳动互换关系。
第三条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变更第四条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需要采用口头形式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自劳动合同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由劳动合同的一方向对方提出书面要求。
对方在收到要求后即应当书面确认劳动合同的内容。
第五条劳动合同应当载明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等事项。
第六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固定期限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合同两种。
无固定期限合同是指劳动合同没有约定期限或者约定期限不明确的合同。
第三章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第七条劳动合同的履行应当遵守劳动合同的约定。
第八条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经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双方签订书面合同进行确认。
第九条劳动合同的变更,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第十条劳动合同解除,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行使解除权利或者经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协商一致。
第十一条劳动合同解除的一方,应当提前三十日通知对方。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非因劳动者原因解除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
第五章劳动争议的处理第十三条劳动争议与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理和劳动仲裁机构的仲裁不以劳动者的意见为唯一依据。
第十四条对劳动争议的申诉和仲裁,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十五条双方当事人对劳动争议处理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六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及其他福利待遇。
第十八条劳动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应当受到保护。
劳务纠纷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劳务纠纷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劳务纠纷的处理方法有哪些劳动纠纷主要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围绕劳动而产生的一系列纠纷,实践中对劳动纠纷的处理是比较麻烦的。
无论是作为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应该了解处理劳动纠纷的方法有哪些。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劳务纠纷的处理方法有哪些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劳务纠纷的处理方法有哪些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选择以下处理方式:(一)双方当事人自行或委托工会、律师等他人进行协商解决。
(二)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地区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外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应当向所在区县的外地劳动力劳务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三)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在仲裁阶段,提起仲裁的一方当事人可申请撤诉,也可以与对方达成和解。
(四)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五)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生效的调解书或裁决书,一方不履行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六)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且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提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有权通过12333电话、劳动保障服务网或直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将依法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
劳动者可以就用人单位侵害其劳动权利的以下行为,选择申请仲裁或劳动监察处理:1、对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2、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3、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4、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根据有关规定,劳动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且已经依法进入劳动保障监察程序,劳动者就相同请求事项又向劳动争议处理机构提出处理申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不再重复处理;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规定进入仲裁或者诉讼程序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予受理。
劳资纠纷处理办法
劳资纠纷处理办法一、和解: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二、调解: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的,可以向调解组提出书面申请。
三、仲裁: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四、诉讼: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为了妥善处理企业劳动争议,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本文整理了条例全文,请阅读下面的文章进行详细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企业调解第三章仲裁第四章罚则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妥善处理企业劳动争议,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三)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三条企业与职工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第四条处理劳动争议,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着重调解,及时处理;(二)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三)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的职工一方在三人以上,并有共同理由的,应当推举代表参加调解或者仲裁活动。
第六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当事人不得有激化矛盾的行为。
▲第二章企业调解第七条企业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
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
调解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一)职工代表;(二)企业代表;(三)企业工会代表。
2022年最新劳动合同法
2022年最新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全文最新规定有哪些1、《劳动合同法》第57条: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3、《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
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1、劳动合同签订的时间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即可。
否则用人单位须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双方已经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的期限劳动合同的期限有三种: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所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根据双方的需求来协商确定劳动合同的期限。
同时,如果有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是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的,若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并且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该情形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2022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第三条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的通知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全国总工会•【公布日期】2023.12.28•【文号】总工发〔2023〕23号•【施行日期】2023.12.28•【效力等级】团体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会正文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的通知总工发〔2023〕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各全国产业工会,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全总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办法》已经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八届书记处第4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全国总工会2023年12月28日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更好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基本职责,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中国工会章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职工为本,坚持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坚持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将劳动争议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三条县级以上总工会应当将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纳入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健全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保障机制,促进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全国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并组织实施本地区工会参与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各级工会加强与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公安、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律师协会等部门的沟通,推动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协作联动机制,协力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
最新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最新劳动合同管理办法一、简介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达成的双方约定的一种法律文书,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的管理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稳定、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和管理,确保公平合理,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国家最新制定了《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二、劳动合同的签订根据《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劳动合同的签订应符合条件:1.双方当事人应当平等自愿地达成劳动合同关系;2.劳动合同应当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和劳动报酬等关键条款;3.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各持一份,双方自愿保留一份存档。
劳动合同的签订要注意几点:1.当事人自愿达成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基于劳动者自愿的原则,用人单位不得强制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双方应当平等协商,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达成一致。
2.关键条款明确约定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约定,需要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和劳动报酬等关键条款,以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3.采用书面形式并保留存档劳动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各持一份,双方自愿保留一份存档。
这样可以确保合同内容的准确传达,避免后续纠纷的发生。
三、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管理办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包括几种情况:1.劳动合同期满;2.劳动者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3.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4.用人单位依法解散或者破产;5.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6.劳动合同有其他终止条件的约定。
劳动合同的终止应注意几点:1.根据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期满是一种正常的终止方式,在合同期满之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可以商议是否续签合同。
2.根据法定终止条件劳动合同的终止还可以基于劳动者的死亡、达到退休年龄等法定终止条件。
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劳动关系进行处理。
3.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解除事宜,并制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方案。
关于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5篇
关于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5篇篇1第一条合同目的与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明确劳动合同争议处理机制,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双方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特制定本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与员工之间因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等所产生的争议处理。
第三条争议处理原则一、遵循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二、坚持公正、公平、及时、高效处理争议;三、倡导双方通过协商、调解解决争议,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
第四条争议处理机制一、协商1. 劳动合同争议发生后,双方应首先进行友好协商,寻求解决争议的途径;2. 协商过程中,双方应充分沟通,尊重对方的合法权益,共同寻求解决方案。
二、调解1. 经协商无法解决争议时,可提交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2. 调解过程中,调解委员会应听取双方意见,查明事实,依法进行调解;3. 调解结果应当制作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三、仲裁与诉讼1. 若争议无法通过协商和调解解决,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条证据与程序一、双方应提供与争议有关的证据材料,包括书面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邮件、通讯记录等;二、证据应当真实、合法、有效,不得提供虚假证据;三、处理争议时,应遵守法律程序,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第六条处罚与追责一、对于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行为,公司将依法追究违约责任;二、若因一方违法行为导致争议,该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对于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司将严肃处理,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条劳动合同管理一、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劳动合同合法、合规;二、员工应遵守公司的劳动合同管理规定,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三、对于劳动合同变更、解除或终止,应依法进行,并妥善办理相关手续。
劳动法2023年新规定完整版一览
劳动法2023年新规定完整版一览劳动法2023最新修正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促进就业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五章工资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第八章职业培训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第十章劳动争议第十一章监督检查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第二章促进就业第十条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编号:合同协议模板甲方:乙方:2020年12月28日签合同前必读:合同模板并不一定适合您现实所需,所以要结合您实际情况修改,请在签订正式合同时注意以下几点!!!签订合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如果对方是个人的,必须要保存对方的身份证复印件,如果对方是公司的,必须保存对方营业执照复印件。
2、注意授权,合同应当由有授权的人员签署,并加盖公司印章。
3、明确合同价格是否含税。
如果合同价格没有约定是否含税,通常理解是含税价。
因此合同价格必须约定是否含税。
4、指定收货人。
如果我方是要送货给对方的,最好在合同中约定对方有权收货的人员。
因为在交易过程中,在发生争议时,对方往往有可能否认收到货物,这时送货的一方必须证明货物已经送达,如果对方否认签收货物人的身份,送货人将陷于被动。
如果在合同中约定了指定的收货人,这一问题就可以避免。
5、在合同中约定尽量多的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等。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联络过程往往通过电子邮件来传输,电子邮箱是虚拟的地址,要证明电子邮件的真实出处有很大难度。
因此在合同中对双方的电子邮箱进行约定,对证明双方的真实意思联络很有帮助。
6、指定收款账户。
有时收款账户可能与公司的账户不一致,这时在合同中约定收款账户,可以避免转账付款的争议。
7、约定对方违约时的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对方违约时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如果某项违约情况较复杂时,违约责任条款可以详细约定损失的计算方法及标准。
8、约定诉讼管辖法院。
诉讼管辖法院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应当向哪个法院起诉。
原则上,要到对方(被告)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这对起诉方而言不是特别有利。
合同可以选择“合同的任何一方所在地法院、合同履行地法院、合同签订地法院”等与合同有着相应联系的法院作为诉讼管辖法院。
如果能够将诉讼管辖法院约定为自己所在地法院可以减轻自己诉讼过程中的压力。
但是管辖法院的约定必须明确具体,不能违背法律的规定,否则无效如有侵权联系删除劳动合同争议处理办法新劳动合同纠纷时常出现在我们身边,那你又是否知道最好的劳动纠纷处理方法是啥小编这有五种劳动纠纷处理方法介绍给大家,劳动合同简介:劳动合同的作用1、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
以劳动合同作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势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这是由于劳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也是千变万化的,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合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各不相同,国家法律法规只能对共性问题做出规定,不可能对当事人的具体权利义务做出规定,这就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
2、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深感经营或工作需要确定录用劳动者的条件和方式数量,并且通过签订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发挥劳动者的特长合理使用劳动力。
3、劳动合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
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义务,这既是对合同主体双方的保障又是一种约束,有助于提高双方履行合同的自觉性,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
因为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有利于稳定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的类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单项劳动合同”。
一、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原劳动法规定的长期合同。
三、单项劳动合同,即没有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处理劳动合同争议的依据由于劳动合同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条件等等,所以处理劳动合同争议适用的法律规范性文件也很广泛,主要有《劳动法》、《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私营企业劳动管理暂行规定》、《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及《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集体合同规定》、《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等。
劳动合同纠纷的五种处理方法劳动合同纠纷有多种,其中包括因订立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因变更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因终止劳动合同而引起劳动纠纷,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引起的劳动纠纷等。
处理因不同原因引起的劳动纠纷,有各自不同的具体要求。
一、因订立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纠纷的处理①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订立劳动合同而发生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当弄清未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因,在分清当事人责任的基础上,要求有过错的一方向受损失的一方提供一定的补偿,并督促双方依法补签劳动合同,台双方无意继续合作,则解除劳动合同。
②对于由他人代签劳动合同发生的劳动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查明代签的原因,并审查劳动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
对内容合法的,责成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重签劳动合同;对内容不合法的,应宣布合同无效。
③对于芝者隐瞒真实情况,导致用人单位误解而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对用人单位查明事实真相后,对不符合用工条件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应当予以维持。
④对于不符合合法有条件的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当宣布劳动合同无效,然后视违法程度责成任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⑤对于订立方式不合法的劳动合同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分别情况作出处理。
内容合法,只是订立方式不合法后般应认定合同有效,并督促双方补签劳动合;内容和订立方式均不合法的,应认定该合同无效,并按无效合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二、因履行劳动合同而发行的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①对于不履行劳动合同引起劳动合同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搞清不履行劳动合同的原因,对用人单位无过错的,督促劳动者依照有关规定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对用人单位有过错的,在要求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的同时,可以裁定用人单位赔偿劳动者由此而造成的全部损失。
②对于履行劳动合同中一方违约引起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对不履行俣同的劳动者首先应说服教育,督促其履行劳动合同,对仍拒不履行劳动俣同的劳动者,应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对不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劳动争议仲裁机关应当依法裁定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③对于因赔偿问题引起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查明劳动合同中的赔偿条款是否合法,并对合法的内容予以保护。
④对于第三方干预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引起劳动合同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追究有过错的第三方的法律责任。
三、因变更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①对于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规定,单方面要求用人单位变更其劳动岗位、工种或不符合劳动合同约定的上岗条件而要求上岗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驳回劳动者的申诉,维持用人单位对此作出的处理决定。
②对于用人单位擅自决定改变劳动者的劳动岗位、工种的,对于正常的工作调动,应依法确认用人单位的调动有效;对属于非法调动的,要求用人单位改变决定,恢复劳动者的劳动岗位,并补偿劳动者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③对于用人单位违反法定程序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当确认用人单位的变更行为不合法,并促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重新协商具体变更事项。
四、因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劳动合同纠纷的处理①对于用人单位不允许到期劳动合同终止引起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支持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请求,对合同期限内劳动者没有实际履行的,有协议的,按照协议处理,没有协议的,合情合理地处理双方的其他正当要求。
②对于用人单位附加条件,不允许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而引起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查明该附加条件是否双方约定,在法律上是否成立,然后根据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即告终止的法律规定,裁定劳动合同终止。
③对于劳动合同终止后续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纠纷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按照根据生产、工作需要,在双方完全同意的情况下,可以续订合同的规定要求来处理,对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的,依法支持劳动者的请求。
④对于合同到期后既不续订又不终止劳动合同引起劳动纠纷的,因合同双方都有责任,对这种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法律不予保护,所以,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应依法支持终止劳动合同的申请,由此而导致的其他争执,则由其他法律予以调整。
五、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发生合同纠纷的处理劳动争议处理机关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应明确:①解除劳动合同是否为合法有效,适用劳动法规是否得当,认定事实是否有偏差,是否有根据。
②将劳动合同的解除与行政处分区分开来,有些行政处分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有些行政处分则不能解除劳动合同。
③过失违纪一般不应解除劳动合同;违纪事实未查清的不能适用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初次轻微违纪未进行教育的,不适用解除劳动合同规定。
④把握违约与解除劳动合同的界限,解除劳动合同是因为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违约在先引起的,违约在先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
当事人一方违约在先,另一方据此解除劳动合同是合法的。
如果一方故意制造违约条件,并据此解除劳动合同则是非法的。
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