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案)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图形旋转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三)——旋转》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2年5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推理等过程,使学生能够理解旋转的性质和特点,学会用旋转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空间想象和几何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位置: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
- 形状:图形的形状不变
- 大小:图形的大小不变
4. 旋转的度量方法
- 度数:旋转的角度
- 方向:旋转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
5. 旋转的应用
- 实例:设计图案、制作模型等
- 解题: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几何问题
6. 小组合作与交流
- 合作: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
- 交流: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7.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自信: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通过图形、符号和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板书设计要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重点内容,或者添加一些有趣的图形和符号,使得板书既实用又具有吸引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案
第1课时旋转(1)教学内容教科书P83~84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5“练习二十一”中第1~3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其特征及性质。
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的含义,初步感悟旋转的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认识旋转要素1.课件出示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现象吗?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见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看见风车在旋转,时钟转动起来等等。
师:看一看这些物体的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的运动。
【学情预设】学生对图形的旋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比较准确地感知生活中简单的旋转现象,并能对其进行判断。
仅有少数学生能够判断“道闸挡车杆的运动”和“秋千运动”是旋转现象,说明学生对旋转角度不是360°及比较复杂的旋转现象还不能做出正确判断。
师: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称为旋转运动。
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
师:我也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大家一起来看看。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说说它是怎样旋转的。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学生在回答“旋转”时,最好让学生对着具体的物体比画一下是怎样旋转。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动态旋转现象。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学生简单描述后,教师板书课题:旋转(1)。
【设计意图】由于在第一阶段学习时,具体实例多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整圆周运动,所以部分学生形成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所以本节课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荡秋千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
新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旋转(三)》示范教学设计方案
《旋转(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例4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运用平移或旋转的方式拼拼图,加深学生对已学过的平移和旋转等知识的理解。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通过平移或旋转简单图形形成稍复杂图案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未知问题的好奇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感受并体会平移和旋转在图形拼组、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加深对已学过的平移和旋转等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拼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下面右边的图案是左边的4张卡片通过平移或旋转拼成的,说一说每张卡片的运动过程。
二、探究新知(一)阅读与理解师:仔细阅读题目,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预设1:右边的图案是左边的4张卡片通过平移或旋转拼成的。
预设2:问题是要在右图中找到与左图对应的卡片,并标上序号。
(问题1)预设3:还要仔细观察,说一说每张卡片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问题2)(二)分析与解答1.解决问题1——在右图中标序号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典型案例。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预设:拼摆法。
先用左边的卡片拼成右边的图案,然后再对照左图中的序号进行标号。
教师可展示几个学生的错例,通过讨论错例,引导学生体会认真观察、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2.解决问题2——确定每张卡片的运动轨迹师:刚刚我们完成了拼图,你能说一说在拼图的过程中每张卡片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吗?出示【学习任务二】。
小组合作,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①号卡片和②号卡片分别是怎样通过平移或旋转从左图到右图的。
师:先来看①号卡片是怎样从左图到右图的?预设1:①号卡片要先绕右下角的顶点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2格,最后向下平移1格。
预设2:①号卡片要先绕右下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270°,再向下平移1格,最后向右平移2格。
预设3:①号卡片要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1格,最后绕右下角的顶点顺时针旋转90°。
新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案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1、借助钟面指针,认识旋转三要素。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都是什么运动现象吗?抢答到的同学说一说。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深入的学习旋转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旋转)师:那就从与我们生活紧密联系的钟表开始研究吧!问题:仔细观察钟面上指针的运动,想一想指针是怎样旋转的?说一说你的发现。
课件演示指针顺时针运动。
师:点O就是旋转中心,它是固定不动的。
(板书:点O)师:你理解的顺时针是怎样的方向?用手比划比划。
师:跟钟面上指针转动方向一出示动画,指针从6到12。
师:现在指针又是怎样运动的呢?师:我们把刚才几次旋转的过程归纳一下。
师:描述这些现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师:找到旋转中心。
(板书:旋转中心)师:明确旋转的方向。
(板书:旋转方向)师:确定旋转角度。
(板书:旋转角度)小结:所以在描述旋转时,我们要清楚地描述出旋转的中心、方向和角度。
它们三个叫作旋转三要素,缺一不可。
2、借助车杆、深化理解。
师:左侧有车通过,车杆应该做怎样的运动呢?师:右侧有车通过,车杆应该做怎样的运动呢?(向全班学生发送互动,让学生连线后提交。
)(结束作答后,通过大屏向学生展示大数据分析后的班级学生答题情况。
)3、理解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师:如图,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像这样在方格纸上每次顺时针方向旋转90°,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
师:试一试,旋转一下吧。
师:观察图形的旋转过程,你还有什么发现吗?(出示动画)师:其他图形的旋转是否也具有这样的图形呢?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向学生屏幕推送数学探究活动)4、展开想象,激活思维。
师:用另一把三角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想象一下,是什么样子?出示动画。
师:观察不同图形的旋转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小结:不管怎样旋转,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有位置变了。
(板书:性质: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1、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成的?(把练习推送给学生端平板)(借助平板操控大屏,展示部分学生提交的作业。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运动(三) 旋转》公开课教案_26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一、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理解旋转含义,掌握图形旋转的三要素,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理解旋转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动手操作,通过创设情境,游戏,语言描述,合作探究等形式发展空间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活动内容:例1和例2的教学。
三、活动重难点:1、掌握图形旋转的三要素和图形旋转的性质。
2、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四、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让学生观察实例画面,感受并揭示课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抓住孩子爱玩的天性,激发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
并且通过观察感悟孩子们自己能提出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内容,一定会感到自己很棒,老师适时鼓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思维进入课题,给他们自由发言的机会,使学生放松心情。
)3、通过欣赏观察,总结旋转的含义。
物体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实行转动,就是旋转现象。
(生齐读)师:其实我们自身也能够做旋转运动,孩子们能够试一试。
集体做体育课上的转姿(设计意图:通过亲自体验进一步加深旋转的含义,也能调动孩子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感受体验旋转,探究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1、播放视频探究旋转的三要素:a、旋转中心:用字母o来表示;b、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让孩子们举起胳膊转动感受c、旋转的角度。
2、学生齐读三要素。
知道了旋转的三要素我们在叙述物体旋转时,就非常准确了。
(师:找两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旋转,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理解由于没有具体的旋转要求,所以两位同学旋转的不一样。
再找两名学生在旋转要求一致的情况下旋转,进一步强调叙述物体旋转时三要素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1、对钟表的旋转实行描述(小组讨论后,一起回答)2、通过实际操作,创设情境,掌握道闸的旋转运动。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第1课时 旋转(1)》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1课时旋转(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是学生对图形运动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本节课《旋转(1)》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旋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平移和轴对称的知识,对图形运动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旋转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不深,对旋转的描述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具体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旋转。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知道旋转的特点。
2.让学生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概念和特点。
2.用语言准确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旋转的特点。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旋转的例子和操作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学生实际操作。
3.教学工具:准备好幻灯片播放器和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一个简单的旋转例子,如正方形沿某一直线旋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旋转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旋转的特点,如位置、大小、形状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旋转过程中的变化,并用语言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第1课时 旋转(1)》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1课时旋转(1)》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1课时旋转(1)》,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旋转的定义、性质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旋转的概念,会判断图形是否发生旋转,能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轴对称等图形运动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旋转的理解和判断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操作实践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的性质,能判断图形是否发生旋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判断图形是否发生旋转。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旋转概念。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旋转的性质。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4.利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实物等。
2.准备旋转的操作实践活动材料。
3.布置教室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旋转的定义。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发生了旋转。
学生独立判断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判断依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旋转的性质。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旋转操作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旋转,并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组题目,让学生判断图形是否发生旋转。
新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旋转(二)》示范教学设计方案
《旋转(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方法,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旋转90°后的简单图形的画法,把图形的旋转分解为顶点与旋转中心连线的旋转。
教学准备直角三角尺、方格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课件动态演示:三角尺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师:观察下面的三角尺,说一说它是怎样旋转的?预设:三角尺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旋转的三要素。
课件动态演示:三角尺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师:再来看这个三角尺,它又是怎样进行旋转的呢?预设:三角尺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教师再次指名学生说一说旋转的三要素。
课件出示:师:刚才的两种旋转方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相同点:都是绕点O旋转,点O的位置不变;三角尺的大小、形状不变。
不同点:旋转方向不同。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图形的旋转。
二、探究新知(一)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课件出示:画出线段OA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师: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OA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吗?试一试吧!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典型案例。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画的?教师展示学生作品。
师:这是几位同学的作品,哪一幅作品是正确的呢?教师指名学生依次分析作品:作品1:旋转中心点O的位置错误。
作品2:旋转方向错误。
作品3:线段长度错误。
作品4:正确。
教师结合分析作品的过程,引导学生明确:在画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旋转中心不变,旋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旋转角度是90°,线段长度不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第1课时 旋转(1)》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1课时旋转(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旋转(1)。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旋转的概念,学会用旋转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变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旋转的性质,理解旋转对图形的影响,并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运动相关知识,对平移和轴对称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感受旋转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学会用旋转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变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旋转的概念和性质,旋转图形的变换。
2.难点:旋转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直观演示,让学生感受旋转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旋转图形的变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学生的动手操作。
3.教学视频: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车轮旋转、风扇旋转等,用于导入新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的特点。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旋转。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图形的运动(三)《旋转》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数学-5图形的运动(三)《旋转》》人教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理解旋转的定义,掌握图形旋转的基本特征;
2.学会描述旋转变换,能准确地识别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3.能够运用旋转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4.掌握旋转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旋转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在方格纸上将一个三角形绕某点进行90°旋转,这个操作将演示旋转的基本原理。
2.学生的参与度: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学生们表现出很高的参与度。他们积极思考、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3.难点内容的处理:在讲解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时,我发现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我通过多次举例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第2课时 旋转(2)》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2课时旋转(2)》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2课时旋转(2)》,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运动相关知识,对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旋转的性质和特点理解不透彻,对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旋转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对旋转现象的深入理解,以及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例引导、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物和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实例,如图片、卡片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形,引导学生回顾旋转的定义和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旋转门、风车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旋转现象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旋转,观察和记录旋转前后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
3. 素质层面: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这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旋转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表达交流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有利于课堂上的讨论和分享。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体验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理解的问题提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平移、对称等图形变换,对图形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图形的运动三——旋转》将帮助学生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旋转对图形进行变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旋转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旋转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视频,供学生深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旋转知识。
-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3)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旋转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运动(三) 旋转》公开课教案_30
旋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加强空间观点。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实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加强空间观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课件情境图FLASH)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现象呢?生:它们都在转动,这是旋转2、师:真棒,旋转也是物体运动的一种现象。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图形的运动—旋转板书课题:旋转二,探索新知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呢?学生举例。
生活中这样的旋转现象非常多,老师也找了一些。
瞧,这是电风扇在旋转,旋转木马绕着中间的轴在旋转、摩天轮在旋转……(课件依次出示电风扇、旋转木马、地球、摩天轮、旋转门)2,师:像这样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现象就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数学知识——旋转。
今天就从与我们关系密切的钟表开始研究旋转现象吧。
(出示课件:钟表和水车)3、钟面上有什么?指针和中心点O有什么关系?(绕着点O 旋转)(旋转过程中,像钟面上指针这样运动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与顺时针相反的方向叫做逆时针方向。
(拿出你智慧的手指,用手跟着箭头比划。
)如果钟面上指针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圈是多少度?逆时针方向呢?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钟面上指针的变化过程。
(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你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指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你怎么知道旋转了30°呢?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板书:指针从“12”到“1”,绕点O 顺时针旋转了30°】5、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现在指针又是怎样运动的?指针从“1”到“3”,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60°。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旋转》示范课优秀教学设计(经典、精品、完美)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例1、例2。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三)——旋转”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在五年级下册,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能从对称、平移和旋转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从教材的整体编排上看,整个小学阶段都只是初步认识图形的运动,上面这些具体目标可概括为:积累感性认识,形成初步表象,其外显的表现就是“能识别”“会画图”,离定性的认识、定量的研究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结合实例,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如折纸、画图等活动来进行。
而且还规定了画图的行为条件“在方格纸上”,为学生提供了参照系,自然也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图形的运动贯彻了小学数学的各个学习阶段,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六年级学习的圆柱和圆锥)作好铺垫,也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旋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思维导图化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归纳、交流等探索过程。
”本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原则,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体验图形旋转的构建过程。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探索出旋转的三要素和特征,通过“指球游戏”,“拿球游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游戏中逐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在教学策略上,本节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旋转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借助个人平板电脑,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多次演示旋转的过程,化抽象为直观。
【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抓准教学起点,了解学生对旋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我对班上52名学生做了学情前测。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学情前测1.列举生活中属于旋转现象的实例(2-3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优质课公
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感知平移、对称和旋转等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本单元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合本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征,教学时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探究。
2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会运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o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的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
4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出示动态课件)
同学们,你记得这是什么现象?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
(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我们该研究那些内容?
(整理概括并有目的的板书学生的问题)
1、怎样旋转?中心、角度、方向
2、旋转的特征
3、旋转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唤醒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初步感受到旋转是由方向、角度的。
结合课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活动2【讲授】展开探索,认识旋转特征及性质
1、借助钟面,明确旋转三要素。
(1)动态出示指针从“12”旋转到“1”、从“2”旋转到“6”。
提问: A和B两个钟面上的指针旋转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相同?(相机板书: 方向角度中心)
(借助学生的回答认识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及旋转的角度)
讨论:怎样用语言描述指针从“12”旋转到“1”的过程?
让几位学生回答,逐步完善后板书:
指针从“12”绕0点顺时针旋转30o到“1”。
你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钟面B的旋转过程吗?
(2)小结:通过描述,总结旋转的三要素:中心、方向、角度。
(3)建立表象,加深理解。
逐个出示钟面旋转,让学生叙述旋转过程。
(4)解释道闸、秋千运动。
课本第83页做一做(一生用动作表演道闸的旋转,学生语言描述)
(5)开门、关门是旋转现象吗?
(设计意图:根据旋转的要素让学生判别旋转现象,加深对旋转含义的理解)
活动3【活动】感悟旋转的性质
(1)动手操作,感受三角形旋转的过程。
先想象旋转过程,在用三角板动手操作。
师动态演示课件对照。
提问:通过三角形的旋转,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旋转后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位置变了。
预设2:它的一条直角边旋转前和旋转后成900。
另一条边呢?
这是你想到了图形的运动的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三角形旋转前后的图选对照,引导学生感悟旋转的性质。
该过程首先让学生想象三角形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后到方格的什么位置。
其次利用三角形学具实物操作、对刚才的想象进行验证,最后再和课件演示对照。
将想象与操作结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接着通过新知联想到原来学习的图形的运动中的平移、轴对称,同时把今天学习的图形的旋转纳入图形的运动中,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
(2)线段的旋转
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画的?对照交流。
你能画出线段AO绕O点逆时针旋转900后的图形吗?
(设计意图: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线段的旋转既承载了对旋转要素的深化理解的作用,又为后续学习图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活动4【讲授】感受旋转的作用
1、感受旋转设计小花的过程。
(课件动态出示)
2、感受图形旋转的应用。
(播放课件欣赏)
(设计意图: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在感受旋转的应用阶段,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一些基本图形旋转后形成的美丽图案,让学生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变换之后,形成了一个漂亮的图形,体验体验图形旋转的美妙,感
受其中蕴含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后面利用图形变换自己设计、制作图案作了孕伏。
)
5【测试】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