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教学教材
高二政治课件-第八课第一节第一框实践及其特征 精品
由客观条件决定 体现 唯物主义观点 (唯物论)
A、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 是客观的、物质的,所以实践活动具 有客观的物质性的基本特征。
B、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也就是在实 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蜜蜂建造蜂房的技术令世界上最 伟大的建筑师惊叹,但最蹩脚的建筑 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就是在 建之前早已在头脑中将楼房盖好。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实践活动的历史性指的是什么?
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范围和水平, 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 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961年人类首次升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入太空(前苏联) (美国)
2003年勇气号登 陆火星
农业生产中工具和耕作方法的变化:
实践对象
教师讲课 农民播种
实践主体
实践手段
体力
人
智力
客观条件
实践主体是客观的
一、实践的含义
对象
人们
能 动 性 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 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 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
改造客观世界
引 起 变 化
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
一切活动
表 现
实践不同于人的 纯主观思维活动
形式多样
最基本:生 产实践
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
一、含义: 主体(人类) 手段 客体(自然、社会) 1、区别动物活动:人类特有的活动 (1)、表现 实践活动:有意识、目的、计划 动物活动:本能地适应自然 (2)、原因:主观能动性 认识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实践
相互渗透 相互结合 (统一)
实践是
见之于
的活动
第三、实践是 社会性历史性 的活动
高二政治 哲学常识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教学案 旧人教版讲解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知识脉络整合】含义特征实践基本形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群众的观点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利益而奋斗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知识导学]⒈实践及其特征(1)实践的含义及基本形式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而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实践的三个特征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等三个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②实践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
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2.实践和认识(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的对象由实践的需要确定,认识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
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的课题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认识的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
④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是否同客观实践相符合,只能由实践的客观效果来检验。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人的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推动实践活动顺利开展,错误的认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如果把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的逻辑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的理论。
真理、科学理论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才能提高人的自觉性,使实践活动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3)要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学习书本知识与在实践中成才的关系一个人的知识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构成。
高二政治-2018年济南地区政治科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资料[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4、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 标准 ②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 、 人 民 群 众
1、含义
二 、 人 民 群 众
1、含义
二 、 人 民 群 众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 对社会历史起推动 作用的人们。其主 要的稳定的部分是 劳动群众。
1、含义
二 、 人 民 群 众
2、地位: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含义
二 、 3、作用: 人 民 群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众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地位: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含义
二 、 人 民 群 众
2、地位: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6、如何坚持群众路线。
1、含义
①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性的活动 ③ 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2、基本特征 ②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
一 、 实 践
3、 基本形式
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作用
②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含义
①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性的活动 ③ 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2、基本特征 ②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
一 、 实 践
3、 基本形式
一 、 实 践
3、 基本形式
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作用
1、含义
①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性的活动 ③ 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2、基本特征 ②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
一 、 实 践
3、 基本形式
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A、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起着决定性作用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 4、作用 史的变迁和进步 C、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作用-胜利第一中学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辉煌的五十年
工业的比较
125000 16100 原煤 产量 万吨
11559 原油 产量 万吨
钢产量 万吨 15.8 1949 1998
320 12 1949 1998 1949 1998
辉煌的五十年
农业的比较
450
49000 粮食 产量
棉花 产量
11318
44.4
1949
1998
1949
1998
返回
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杠杆,其作用 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 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 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两种基本方式
建立科学理论
获得应用型成果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1990年,杂交水稻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10%,而产量 却占世界总量的20%。1976—1994期间,我国累计增产水 稻一千多亿千克。 返回
生产实 践
处理社会 关系的实 践
科学实验
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和发展 第二,生产实践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 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 教育、科学、 艺术等实践活动的 基础
答案:D
4、我们应树立劳动观念,应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最根本的原因是: A.生产实践是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
B.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生产实践能够代替其它一切活动
D.生产实践是人类认识的主要来源
答案:B
不定项选择题:
5、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是: A.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科学实验 D.教育、艺术活动
高三政治课件-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精品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考点剖析
一、实践及其作用
1.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略) 2.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不仅对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而且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 用。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 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 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 认识的发展;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 的发展。再次,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最终目 的则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最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 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 其规律相对照,看二者是否相符合。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 革着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这样,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 观事物相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可 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2.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略)
3.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 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所谓改造思想,主要是指改造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人的其他精神要素都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 响,并在它们的支配下形成特定的精神活动的指向性。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会自发形成,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 主义才能形成。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是主观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08.第八单元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第八单元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一、考纲要求说明本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有:实践的含义和特征,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根本作用和认识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知识青年必须与群众实践相结合,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
这部分是实践论的内容,近5年高考涉及的知识有:实践的意义、特点和基本形式,实践对社会发展和认识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主要采用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重在对有关知识的再认再现和高考有关能力的考查。
实践论既是全书的总结,又是哲学常识教学的归宿,无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是人生价值的实现都以实践为基础,不能离开实践。
实践既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范畴,它与认识论密切相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动力和惟一标准,实践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范围,实践不仅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而且对社会发展也起决定作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突出体现了主客观的统一,无论是在对客观的反映,还是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都是在实践中进行的,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完成。
二、考点概要分析(一)实践1 实践的定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2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说实践能把主客观联系起来,并且能把主观的东西"显现"为客观的东西,实践是主观和客观之间的桥梁。
正是实践的这一特征,才使它能充当起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3 实践的三个特征:第一,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这是因为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物质的。
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这是因为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显示出它的能动性。
哲学第八课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复习课件
• (2009· 北京东城质检一)2008年是改革开放 30周年。30年前,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当时中国掀起了真 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场讨论把中国推上了改 革开放之路。之所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是因为 A.实践具有客观性 • B.实践具有能动性 • C.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 2.(2009· 江苏,33)在我国农村改革中, 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 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 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 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 ) •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 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2009· 福建,34)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 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 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 程。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 “分田到户 ”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 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 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 面貌。这说明 ( ) •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 (2008· 广东文基18)我国政府加快建立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 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障制度, 强化防灾减灾工作等。这体现了 ( ) • A.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C.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 D.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 (2008· 全国Ⅰ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 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 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 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 材料二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 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 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 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 足。 • 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 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第二节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一、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复习
1.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什么?实践的主体是什么?
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通常意思:历史上未留姓名和明显印记的人们
量上:绝大多数人(非个人)
1.人民群众
定义界定 质上:一切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 人们(主体是劳动群众)
历史范畴: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
人民群众的涵义:
A:全体公民 B:人民群众 C:劳动群众 D C B A D:脑力劳动者 (知识分子)
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实例说明、为什么能、怎样能)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 会的全面发展
A、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
了物质前提(课文举什么例子来说明?) B、人民群众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来源(有那些实例来说明?) C、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请举例说明)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 革中起主体作用(制度更替和改革开放的决定量)
是实践的主体
尊重客观规律
创造社会精神财富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推动社会变革 正确处理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的关系
是历史的创造者
发挥主观能动性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与群众实践相结合
第一组题
1.列举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事例;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 会的发展
3.人民群众是怎样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
2019-2020年高二政治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教学设计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二政治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总体设计(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1.本课是全书的落脚点《前言》第一句首先指出:“人类诞生数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着两项基本的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有关认识世界的理论即:人对外部世界现象、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包括:个人与他人关系的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等等,都已通过教材一至七课的分析,做出了较系统、较全面的阐述。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而“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所以,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恰恰就是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阐述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应该怎样去实践,意在说明:如何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又如何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以便达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有机统一。
这样,前言与结束课首尾呼应,衔接一致,体现了全书结构的完整性,是全书的落脚点。
2.本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归宿点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实际”包括个人的思想实际、行为实际、社会实际、客观一切实际。
“联系实际”包括对实际的分析、理解、运用、解决、改造等等。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如果有了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因此,第八课有关实践的论述都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是这一教学原则的最终归宿点。
3.本课是“三观”统一的基础点高二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一门课,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书的一至五课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学说;第六课重点论述价值观的知识;第七课讲述了一些人生观的基本原理。
但无论是正确的世界观,还是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都要通过实践来体现,树立“三观”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改造社会、改造自身,即: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八课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教学设计一、总体设计(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1.本课是全书的落脚点《前言》第一句首先指出:“人类诞生数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着两项基本的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有关认识世界的理论即:人对外部世界现象、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包括:个人与他人关系的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等等,都已通过教材一至七课的分析,做出了较系统、较全面的阐述。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而“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所以,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恰恰就是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阐述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应该怎样去实践,意在说明:如何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又如何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以便达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有机统一。
这样,前言与结束课首尾呼应,衔接一致,体现了全书结构的完整性,是全书的落脚点。
2.本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归宿点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实际”包括个人的思想实际、行为实际、社会实际、客观一切实际。
“联系实际”包括对实际的分析、理解、运用、解决、改造等等。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如果有了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因此,第八课有关实践的论述都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是这一教学原则的最终归宿点。
3.本课是“三观”统一的基础点高二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一门课,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书的一至五课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学说;第六课重点论述价值观的知识;第七课讲述了一些人生观的基本原理。
但无论是正确的世界观,还是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都要通过实践来体现,树立“三观”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改造社会、改造自身,即: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
【政治课件】自觉投身社会实践PPT 人教版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2000春)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治病救人,说明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 (2)为救人而输血,并探寻输血失败的原因,直到发现人的血型 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3)从输羊血到输人血、到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根本动力。 (4)从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的病人的死亡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 又一次输血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至终因发现血型系统最终使输血 问题得以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
5、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
“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
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说明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正确与
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感性认识应该上升到理性认识
A、 B、 C、 D、
和 认
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识 辩
(2)方法论意义 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
证 关
实践相结合。
系
原 理 (3)反对的错误倾向
九年级政治 教学设计 第八课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八课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内容与分析(一)内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灿烂的文明之花(二)分析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知道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2.“灿烂的文明之花”在帮助学生了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做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的基础上,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激励学生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行动。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一)目标1.识记(1)先进文化的含义;(2)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3)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理解(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2)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精神文明创建行动的形式和重要性。
(二)分析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先进文化建设无论对于个人、单位还是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从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2.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及其对我国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等方面,牢牢感悟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实意义。
辨识并自觉抵制各种落后、腐朽文华;3.从良好的思想道德对于个人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以及道德失范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消极作用两个方面分析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告别各种不文明行为,做一个文明的现代公民;4.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体会“发展教育科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自觉做“四有”公民;5.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关系到你我他,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高一政治哲学常识教案 第八课 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哲学常识教案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理论第一课时通过学习第七课,我们已经懂得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要变成现实,特别需要艰辛奋斗。
复习提问1.什么是理想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怎样才能转化为现实(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复习,引出新课学习的内容)(学生答复后,教师归纳)理想是关于将来的蓝图和设想。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是现实的开展方向。
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妙的目的。
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但不是今天的现实,而是明天的现实。
要把社会理想或者者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特别需要艰辛奋斗。
需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
导入新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理论。
什么是理论为什么要投身社会理论怎样才能更好地投身社会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八课。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理论(板书)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
从总体上大致理解一下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学生阅读后,教师用投影仪或者者幻灯出示第八课知识框架构造。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框的内容。
第一节理论及其作用(板书)一、理论的特征(板书)引言中农大的师生们为什么要开展走“太行山道路〞的活动,这个活动从哲学的角度概括地说叫什么活动(学生答复后,教师归纳)知识分子与理论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有所作为。
这个活动从哲学角度概括地说叫理论。
(紧接着提问并板书)1.什么是理论(板书)对理论的观点历史上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不同(1)历史上唯物主义者关于理论含义的观点(板书)小资料,如何理解(学生答复)历史上许多唯物主义者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还提出了理论或者者与理论相近的概念。
如行、行动、行为、力行、活动、生活、践履等。
但始终没有对理论作出科学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理论含义的理解(板书)(学生答复,教师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对理论作出了科学的说明,认为理论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021-2022年高二政治第八课 第一节 第一框人教版知识精讲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第一框:实践的特征二. 重点、难点:1. 重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1)从全框的两个内容来说。
全框的内容有两个:一个是实践的含义,一个是实践的特征。
关于实践含义的叙述,教材只是给出定义,略做了解释,学生仅靠此,还不能完全把握实践的内容。
只有进一步理解实践的几个特征,反过来才会深刻理解实践的含义。
(2)从三个特征与实践的相关性来说实践的第一个特征是客观物质性。
这个特征是与人的意识,认识相对而言的,但它是自然界、社会、规律运动等普遍具有的特征,不是实践单独具有的。
当然,实践的这一特征有它的具体内容,即构成实践的要素包括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因而才说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特征是实践的社会性、历史性。
从抽象意义上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东西也很多,不是实践所独有的,如人具有社会性,认识具有历史性等。
可见,第一、三个特征都还不能充分体现实践的根本特征。
(3)实践的第二个特征是最能表现实践本质的特征。
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它受意识能动性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终要引起客观世界的改变,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物质关系。
意识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这就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他什么东西绝不会具有的,只有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
所以说,实践的第二个特征是教学重点。
2. 难点: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与第二个特征的关系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强调客观性、物质性,第二个特征强调有意识,有目的的主观性,在学习中容易形成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用一个特征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
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三. 具体内容:(一)学习目标:1. 在知识方面,要理解一个概念,即实践概念的两层含义。
掌握一个基本观点,即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并能用具体实例给予阐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第I 卷(选择题,共75 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 分,共48 分。
1.千里铁道线上有2 万多名青年志愿者燃起了“冬天里的一团火” ,开展学雷锋综合包户活动。
“中国青年志愿者‘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就是一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或一名青年志愿者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提供定时定内容的经常性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医疗保健生活服务、家教服务、科技服务科研成果整理等。
在活动中,青年志愿者坚定了群众观念,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志愿者的活动是A .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 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C. 改造自然界和社会的活动D.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2.在古希腊的神话里,有一个英雄名叫安泰,是海神与地神的儿子。
据说,安泰对他的生身母亲——大地,有一种特殊的依恋之情,当他与敌人搏斗时,只要往母亲身上一靠,就可以获得新的力量,谁也不能战胜他。
斯大林用安泰和大地的关系,比喻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他认为,任何英雄豪杰都是从群众中产生的,离开了群众,他就一事无成。
这说明A. 任何杰出个人的力量都来自于人民群众并服务于人民群众B. 人民群众主要的部分是劳动群众C. 任何杰出人物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D. 人民群众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3 .2003 年10 月ll 日至14 日举行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实践证明,现行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实践之所以能够证明宪法是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是因为A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 实践是主观能动活动C.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 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我们党向来高度重视理论工作,目的就是要通过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使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A.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 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C. 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D. 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5 .十多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的不懈奋斗,我们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这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这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B. 科学理论对实践发展起决定性作用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6. 2003 年10 月1 日至14 日举行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要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因为A. 主观能动性是改造世界取得成功的关键B.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阶级C.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D. 人民群众在历史变革中起领导作用7.《人民日报》载文强调:“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之所以要以实践来检验一切,是因为A. 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活动B. 实践是变革客观对象的活动C. 实践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D. 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8.依据上题材料,我们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因为A.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B. 理论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 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D. 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沈阳市委提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信、真懂、真用。
真信,就是真正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真懂,就是完整准确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正确把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真用,就是真正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作、指导实践。
据此回答19-21题。
9.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信,这是因为A. 科学理论和信念能够成为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和支柱B .一切理论都来源于现实C .在一定条件下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10.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做到真用,这主要是因为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11.吉林省农科院课题组经过20 年的不懈努力,培育出世界首个大豆杂交种,并于2003 年3 月通过国家和吉林省有关部门的鉴定。
实验结果表明,大豆杂交种比目前当地的主栽品种增产20%--22% 。
同时,制种技术取得突破,利用切叶蜂传粉,结实率达70%以上,每公顷种子产量可达1000 公斤。
由此可见,科学实验A. 是科学工作者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B .能提高物质生产的水平,使社会获得进步C. 能提高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D .既包括改造自然的实验,也包括改造社会关系的实验12. 2003 年7 月1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就要做到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
这主要是因为A .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是同一个过程B. 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实践C. 学习理论的根本任务就是为了指导实践D. 科学理论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13.2004 年暑假,四川各级团委和高校纷纷组织大中专学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其哲学依据是A. 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惟一途径B.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14.依据上题材料,青年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表现在①有助于全面认识自己,克服自身的弱点②有助于完善、拓展、深化自己的知识结构③是各地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④有助于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更好地为人民服务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5.2004 年8 月16 日出版的《求是》发表文章指出,当前,要引导青年学习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在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掌握蕴涵其中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紧密结合起来。
青年学生必须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因为①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②改造客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③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能够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④这样才能实现促进客观世界发展和人自身不断完善的双重目的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求真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突出地强调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回答16— 1 7 题。
16、我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关系,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这句话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认识对象不会“自言其明”③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④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7、强调求真务实,就必须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意味着A、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否听从上级指示B书本知识对于认识事物没有价值C不必强调理论创新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8、2004年11月10日,瓦努阿图政府发表声明,宣布瓦努阿图部长会议作出决议,撤销11月3日在台北签署的所谓瓦台“建交公报”,重申瓦努阿图政府遵守联大2 7 5 8号决议,坚定奉行在1 9 8 2年瓦中建交公报中承诺的一个中国政策,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事实再次证明,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图谋是不得人心的,也是没有前途的。
这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9、宋代的庄绰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
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
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脬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俟蚊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
”老百姓利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①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③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A、①② B 、①③C、②④ D 、③④20、1831 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生磁,磁生电”科学原理,创立了电磁感应定律。
1866 年,发明家西门子根据这个原理,采用了电磁铁技术,制造了发电机。
1876 年,发明家贝尔发明了电话。
1879 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1889 年,发明家威斯丁豪斯又发明了交流电,使得电能能够达到远距离输送。
从而使人类进入到了一个伟大的电气时代。
这表明A、实践具有社会性 B 、认识是无限发展的C实践决定认识 D 、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局部” “有时”“零星”等词汇将逐渐被请出气象预报业务,天气预报将加强在时间精度、空间精度和量级精度上的准确性。
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目前北京市已经能够做到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天气。
据此回答21~22 题:21、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表明人们A. 对天气变化的规律认识越来越准确B .已经能控制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C.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D. 只要认识了规律就能预测事物的未来22、天气预报之所以要更加准确,除了2008 年奥运会每个场馆需要具体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细。
这表明A. 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发展D.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3、北京一名大学生,用浓硫酸验证黑熊的嗅觉是否像书本上说的那样灵敏,而使北京动物园的5 只黑熊惨遭伤害。
面对这一发人深醒的行为,专家指出,新形势下的生态教育已不容回避。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的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展开的,忽略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容,应该将环境教育纳入德育的内容中。
提议将环境教育纳入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中,表明A、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尊重客观规律B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C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D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24、“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