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二章 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ppt课件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征,了解城市 化的意义。 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重点) 3.掌握城市化的特点、发展中国家与发 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及其原因。(重、 难)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 点
一、城市化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三、城市化特点
思考? 1. 什么是城市化?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2. 城市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合作探究—— 团结协作 展示风采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 (1)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 成熟 的发展阶段,
城市化水平大多在75%以上。 (2)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 衰落 的现象。 (3)城市边缘地带发展 较快 。 (5)出现高水平的 大都市连绵带 带。 (6)注重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社 会
农业发展
(第一产业)
农业劳动 生产率提高
剩余 劳动力
经
工业发展
济
发
(第二产业)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展 服务业发展
(第三产业)
经
济
高 ; 反 之 就 越 低
越 发 达 , 城 市 化 水
平
越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 这张图说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 如何? 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差 异?
1990年用地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324万
1990年人口
1990年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上海人口就业结构
2000年
29.3%
12.3%
42.7%
11.5%
思考
58.4%
45.8%
2019-2020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第2章 第3节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
1.判断下列事物是否属于文化的范畴,在属于文化的事物 下画“√”。
汽车站
农田
教堂
冰川
极光
汽车站
农田
教堂
√
√
√
关键是区分是否由人类创造的。
冰川
极光
2.在我国一般是女人带孩子,而云贵高原地区却是“娃娃 出门男人带”,为什么?
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由 于云贵高原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带孩子需要 较多的体力,所以一般由男人带孩子。
2.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之一就是围墙,而美国建筑一般没 有围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 性,用围墙把建筑物包围起来;而西方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对外性, 一般没有围墙。
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市中心多是高层 美国发展历史短,早期
的摩天大楼,离开 移民大量来自欧洲,美
知识点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地域文化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在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__地_域__文_化____ 的烙印,有的城市形成有别于其他城市的__独_特___文化,这种文化 往往是城市的_标__志___。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方面:__城_市__建_筑____、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 居民心理、习俗等。
牧,种植业比例很小; 主食,喝奶茶,住蒙
西部 人口少, 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 古包(或帐篷),游牧式
畜牧区 密度小 较好的地方发展了人 生活方式,现在定居
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 点逐渐增多
建了农畜产品加工厂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
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
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知识概述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战略。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不同,包括城镇化发展速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和功能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和阶段;2.掌握中国各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和原因;3.分析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3.1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和阶段3.1.1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城镇化历史悠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经济比较发达,城市规模大,城市功能齐全。
同时,东部地区的城镇化还面临着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短缺、环保压力大等问题。
3.1.2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城镇化相对滞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低,但城镇化加速发展。
其中,崛起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涉及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等多种因素。
3.1.3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城镇人口占比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
其中,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3.2 中国各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和原因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存在巨大差异,主要原因包括: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2.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不同;3.投资、政策等因素的作用。
其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以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3 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包括:1.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2.促进城市经济和产业升级;3.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和城市规划。
同时,城镇化进程也面临城市扩张、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在城市规划和环保等方面注重平衡和协调。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由教师对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进行详细讲解,介绍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和原因。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各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及原因,以及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学案第二章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01、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夯实基础一、城镇化的概念1.概念:城镇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01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域转化为□02城镇地域、03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农业活动转化为□2.表现(1)人口的集中过程。
(2)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程。
(3)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3.世界城镇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阶段二、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特点发达国家1950年后先快后慢,现在速度放缓、已经进入成熟期发展中国家1950年后先慢后快,现在快速发展2.部分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特点欧美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初步实现了城镇化,现在城镇人口比重已□01很高;目前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已逐渐□02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03逆城市化”日本20世纪50~60年代,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目前城镇化率已超过□0490%,空间上高度集中在□05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非洲长期处于较□06低的经济水平;部分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镇人口膨胀,就业岗位□07不足、导致贫民集聚亚洲东南部城镇化基本特点是人口□08急剧膨胀,但在经济、社会和制度等多方面还是有□09乡村的特点。
部分国家普遍存在就业岗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匮乏和生活环境□10恶化等问题突出中国目前城镇化□11快速发展,城镇数量和规模还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12依然很大1.判断正误。
(1)城镇化过程中,乡村人口必然减少。
(×)(2)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逐渐发生变化。
(√)(3)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
(×)(4)大城镇发展迅速和中小城镇发展缓慢是当今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
(√) 2.下列国家中,处于城镇化后期阶段的是()A.中国B.印度C.美国D.埃及答案 C解析美国为发达国家,处于城镇化后期阶段;中国、印度和埃及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与特点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第二章第3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与特点年级高一教材:新教材中图版地理必修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拟落实的课程标准是: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本节内容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
本节内容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城镇化的概念;2.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的特点。
3.城镇化的利弊。
城镇化概念是基础,城镇化的特点有助于加深对城镇化内涵的理解,在解决城镇化弊病方面,有不同措施。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理解城镇化过程,明确城镇化概念。
(区域认知)2.通过对比分析,说出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综合思维)3.运用观察分析城镇等相关人文地理数据等,培养学生对地理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4.依据城镇化过程,采访家人并结合亲身体验,综合分析城镇化利弊,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点:运用资料,说出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资料,说明城镇化的利弊。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案例分析:深圳的变化】1980年8月深圳建立经济特区时,建成区面积仅为3.8平方千米,城市人口1万人,农村人口30万人,城区5层楼为最高建筑:到2000年前后,深圳建成区面积130多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00多万人;2017年深圳建成区面积9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00多万人。
1978年的深圳2000年的深圳分析图片,并说明依据。
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认真思考,引导学生快速熟悉学习内容。
【思考】深圳多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和同学们讨论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
城镇化【提问】从地域的用地性质来看,深圳近几十年来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讲解】1.城镇的建设用地拓展,农业用地发展成为城市用地;2.城镇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3.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大量建筑物出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教学课件PPT(完美版)
60
城 市 50
人 口
40
比 重
30
( %
20
)
10
0
农业革命
工业革命
6 54 321012
公元前(千年)
公元(千年)
二、城市化的的进程和特点
读图,回2答.(发1)达~(国2)题家:(和导与发练P展23)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四、改善和治理城市环境
世界城镇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我国甲、乙两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统计图”,回答(1)~(2)题:(导与练P27)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知识结构
城市化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城市化的影响
✓ 人口集中过程 ✓ 地域转化过程 ✓ 经济结构变化
✓ 进程加快 ✓ 城市化差异 ✓ 特大城市发展 ✓ 出现城市群
✓ 城市环境问题 ✓ 城市交通问题 ✓ 城市住宅问题 ✓ 城市社会问题
深圳的变化——1982
世界城镇人口增长示意图
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
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
(1)图中信息表明广州市( )
市中心植被面积减少最多的时间段是1990年~1995年
① 东北部(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
(2)从植被覆盖率变化来看,与1990年相比,2005年广州市区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治理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
深圳的变化——1985
深圳的变化——
璧山的变化——大东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3城市化教学课件 (共17张PPT)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世界
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因
发
起步早
工业化早
达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国
城市化水平高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家
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带动城市化进程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环境质量变差,人们对环境质 量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发 起步晚,发展快 展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速度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ABC(国ABC......1名2)①①①)③②①组.英英日图.国国合国下国国本中正目目城列②序②②确前前市关巴号日英的城城化于西代本国是市市起表四③(③③化的化步印)印国巴D国处处度早度西城家于于,④④④市为日加巴后印水化印本西度速期平的度阶阶高、叙段段日,述本,,今正、今今后确巴后后发的西发发展是和展展速英(速速国度B)。度度快图很趋序快缓与
2.3 城市化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城市化的含义、最重要的标志。 2、根据有关资料,能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学会运用数据资料进行绘图,培养图形转化能 力和动手能力。
看图说话 这些照片反映了城市化中土地用途的转化
是: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
改革开放前的西安大雁塔
看图说话
下图是东莞市1978年和2007年三大产业扇形结构图, 它和上图一样,反映了在城市化中经济结构的转化:
(1)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主要 标志
(2)地域城市化:__乡__村_地_ 域 转变为城市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经济城市化:_第__一__产_ 业 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课件(共20张PPT)
郊区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中心城 区 城市郊 区 乡村 或小 城镇
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是与人口增长同步的,多数工业 化滞后于城市化,与其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相脱节的原因有 “推力”和“反推力”。
推力
农村人口增长过快而农村经济增长慢
大量农村劳动力失业 推动农民进城
2.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
世 )界
城 市 化 水 平 (
100 80 60 • 40
•
20 •
• •
•
• • •
• 发达国家 •世 界 • 发展中国家
1960 1980
2000
2020 年份
①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行的,与其社会 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郊区城市 化和逆城市化的现象。
继续增大
常见的问题
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 能区分异不明确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 住房紧张等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 逆城市化等
) 城 50 市 人 40 口 ( 30 亿
20
10 •
• •
1960
• • •
1980
•世 界
•发展中国家 •
•
•发达国家
•
年份 2000 2020
思考
世界城市人口增长加快
从上图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更多 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更快
展
中
城市化水平低
国
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 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 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新教材)2020高中地理中图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二章 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提升运用能力 读下表,完成 1~2 题。
地区 甲 乙 丙 丁
城镇人口/万人 165 264 512 385
乡村人口/万人 347 396 173 41
1.表格中的四个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解析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地区总人 口为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之和。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可知,丁地区的城镇化水 平最高。
1.城镇化的意义
项目 促进区域 经济增长 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改善城乡 居住环境
增强区域 社会和谐
意义 推动区域工业和_□0_1服__务__业__的发展,改善_□0_2_产__业_结__构___;拉动内需,
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
集中,可提高_□0_3_土_地____、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对污染物进行_□0_4_集_中________,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
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
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主;并伴随着城镇文明向乡村地
产业转变
区扩散
3.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从人口迁移来看,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_□0_7推__力__和拉力。推力是指那 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拉力是指那些_□0_8_吸__引___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下图所示:
4.城镇化进程 (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1.城镇化的标志
2.城镇化过程的表现
人口的集中过程
人口不断向_□0_3_城_镇__集 城镇化水平上升;城镇_□0_4_规__模_扩
中
大
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 程
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 化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3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教案设计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教学目标】
1.利用提供的材料理解城镇化的内涵,调查所生活地区城镇化的表现及发展,提升区域认知素养。
2.收集图片以及相关资料,说明不同区域城镇化过程的差异,分析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从而提升综合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调査、上网搜集信息等方式,从多方面分析所在地区城镇化带来的影响,从景观特征到理论基础,理性地看待城镇化的利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的特点,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利弊分析。
【教学难点】
城镇化的内涵。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探究二 分析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9年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 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七。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历 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2018年末,我国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达到59.58%,比1949年末提高48.9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71个百分 点。
镇文明向乡村地区扩散。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微思考] 根据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请说出以下国家分别处于城镇化发 展的哪个阶段?中国、英国、日本、埃及。 提示:中国、埃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英国和日本处于成熟阶段。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二、世界不同地区城镇化特点 1.城镇化开始的时间:发展中国家 晚 于发达国家。 2.城镇化水平: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 高 ,已进入成熟阶段。发展中国家 城镇化水平 低 ,速度加快。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1)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产业
影响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村人 第一产业 口向城市大量转移
第二产业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从事 加工制造、建筑等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 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问题探究] 问题1 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处于哪一阶段? 提示: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问题2 我国的城镇化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有何差异? 提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但速度快,且 城市发展不合理。 问题3 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反映了我国城镇化的何种特点? 提示: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反映了我国城镇化发 展的地区间不平衡的特点。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表现 (1)人口的集中过程 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其结果是城镇化水平 上升 ;城镇规模 扩大 。
(2)乡村向城镇的转化过程 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 城镇建设 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 土地景观 发生较大变化。
(3)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经济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 三 产业转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城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1)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伴随工业化 同步发展。目前这些国家城市人口比重 的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 稳定 ,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迁移的
现象,即“ 逆城市化 ”。
(2)日本:显著特点是高度 集中 ,即日本的人口、产业和城镇高度集中在 东京 、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日本高度集中的城镇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是“
过密—过”疏,即大城市出现人口过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而
在农村却出现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缺乏产业支撑等。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4.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非洲:城镇化水平很 低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农民流入 城镇 ,造成 城镇人口的膨胀。由于这些城镇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导致城镇里的大量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目前 速度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快慢
慢
快
城镇化已发展到后期成熟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
原因
段
经济迅速发展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问题探究] 问题1 近年来,促进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问题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有哪些优势可以对农 村人口产生迁移吸引力? 提示:城市的交通便捷、文化设施齐全、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就业机会多、 生活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例,2016年与2004年相比,城区的西北部居住用地占比增
加明显。B对。读图可知,乙河以西、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占比基本没变。A错。读
图可知,乙河以东地区中,南部工业用地增加最明显,说明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
区南部。C错。读图可知,乙河以东地区中,居住用地占比普遍增加,沿河地区并不
原因 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019·高考江苏卷)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 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下图为“某市 人口与支柱产业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阶段性问题 (1)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大气 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人口问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 就业 压力加大,失业人数上升,导致部分 低收入者陷入贫困。 (3)住房问题。城镇面积有限,过多的人口造成住房 紧张 ,出现贫民窟和棚户 区。 (4)交通问题。随着车辆数量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不能与之适应时,交通 拥堵 就 容易发生,停车困难也逐渐出现。
集中。D错。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从2004年到2016年,主城区的居住用地和工
业用地比重普遍上升,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比重必然下降,工厂和人口的骤增必然导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强基础 自主诊断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析疑难 合作探究
提能力 通关集训
刷习题 巩固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二)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一、城镇化的概念 1.概念:是农业人口转化为 非农业 人口、乡村地域转化为 城镇 地域、 农业活动转化为 非农业 活动的过程。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3.城镇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1)共同的解决措施:控制城镇 规模 、合理规划城镇 空间 、加强城镇管理、
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等。 (2)我国:需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即推进以 人 为核心的城镇化, 其关键是提升城镇化发展 质量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坚持生态文明、优化城乡
(1)该城市收缩的主要原因有( )
A.环境恶化
B.交通拥堵
C.资源枯竭
D.产业萎缩
(2)面对城市收缩,该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
A.优化产业结构
B.加快工业化进程
C.建设新城区吸引农村人口
D.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向城区集中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2000~2010年木材产量居高不下,但在2010 年后开始快速下降并直至为零,说明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导致森林资源枯竭, 进而相关产业萎缩,城镇人口减少。选CD。第(2)题,由图可知,该区产业以 重工业为主,且城镇人口大幅减少。因此,为防止城镇进一步收缩,要优化 产业结构,增加一些新兴产业或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产业,将人口和公共资 源向城区集中。选AD。 答案:(1)CD (2)AD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2)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 A.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城市住宅 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 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 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 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 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 建设卫星城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1.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环境质量 下降
城市交通 问题
表现形式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 染、辐射污染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 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第三产业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 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 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工业化扩大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工矿业城市; 工业化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人口增加; 工业化促进了城市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了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工 业化是近代城市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城镇化通常指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城 镇化。
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等。
必修第二册·中图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