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融合教育成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融合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而是将不同学科、不同技能和不同教育资源融合在一起,开展跨学科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质。

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资源的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教育资源融合在一起,打破时空限制,实现全球教育资源的共享。

2. 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以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的融合: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融合在一起,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 实践教育的融合:将教育和行业、社会资源融合在一起,打造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多种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它的实现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教育机构、教育管理部门、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 1 -。

近30_年中国融合教育发展研究——脉络、热点及发展趋向

近30_年中国融合教育发展研究——脉络、热点及发展趋向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第39卷第2期圆园24年2月Vol.39熏No.2Feb .熏2024DOI:10.16069/ki.51-1610/g4.2024.02.018学报图1年份发表文献统计验,丰富完善我国随班就读理论。

许天威等[1]较早介绍西方融合教育理念。

通过对文献发表时间、发表数量和发表趋势分布图的检索、绘制和分析,可以比较直观剖析融合教育领域研究的历程与变化趋向。

(见图1)。

从1994—2023年融合教育研究调查情况来看,年度发文量和阶段研究热度均不一致。

融合教育研究脉络从年度发文量和研究热度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2004年,理念交融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学者结合我国随班就读情况,对融合教育思想理念展开学习借鉴研究。

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以下方面:一是对国外融合教育理念借鉴研究。

如:许天威[1]对加拿大特殊教育改革动向进行研究,介绍加拿大融合教育理念;曹婕琼等[2]研究比较中国、日本和美国在融合教育的师资培养和培训、教学准备、模式与对象以及其他方面的异同点;钱小龙等[3]从丹麦的特殊师范教育、特殊教育和国家教育三个方面阐述丹麦融合教育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张瑛[4]介绍并引入德国融合教育理念;卢乃桂[5]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融合教育的基本观念及实践问题深入剖析。

二是部分学者开始结合我国随班就读思考融合教育安置,如张宁生等[6]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提出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的主要安置形式。

这一阶段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本土化研究缺失,大量的西方融合教育理念被借鉴和吸纳;二是相关研究文献数量较少,1996、1998、1999和2001年文献数为0,其余年份均为12篇以内,融合教育研究处于理念交融时期。

第二阶段:2005—2017年,理念融通阶段。

这一阶段显著特征为研究发文量迅速增加。

我国对西方融合教育研究成果借鉴数量增多,速度加快,出现许多聚焦国外融合教育的研究者。

新时期我国融合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新时期我国融合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新时期我国融合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多元化和包容性教育成为了当代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融合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旨在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无论他们是否有身体、智力、情感、社交或学习上的差异。

在新时期的中国,融合教育正逐渐引起教育决策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效和发展趋势。

首先,目前我国的融合教育现状尚不完善,但呈现着积极的发展态势。

我国通过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和实施来强调融合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特殊教育学校和资源教育中心的建设与投入,提供更多的特殊教育服务;另一方面,鼓励普通学校接纳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推行融合教育。

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我国融合教育得以向前迈进,发展趋势逐渐显现。

其次,新时期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为推动学校教育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教育是融合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融合教育中,学校应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育环境,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新时期的融合教育呼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将课堂纳入学生的视角,积极运用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手段,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全面的教育服务。

此外,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还表现为强调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共建。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支持系统,其合作对于教育的成功非常关键。

在新时期,强调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和协同工作,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家庭要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并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学校也应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和活动,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要。

同时,新时期我国融合教育发展趋势还需要加强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

教师是融合教育的关键力量,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对于融合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使其能够适应融合教育的需求。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探索适合融合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新趋势,它将不同学科、不同知识领域的教育资源、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与下面几个方面密切相关:
1. 多元化教育资源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越来越多元化、丰富化,而融合教育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学生需求的教育内容。

2. 学科交叉的强化。

融合教育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融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的学生。

尤其是在STEM 教育方面,融合教育的模式更是得到了广泛应用。

3. 个性化学习的推广。

融合教育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4. 教学方式的革新。

融合教育强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尤其是在教学技术的应用方面,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有望为教育带来更加深远的变革。

综上所述,融合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出更加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 1 -。

我国的融合教育政策发展历程

我国的融合教育政策发展历程

我国的融合教育政策发展历程我国融合教育政策的演进标志着一个不断深化与完善的进程,其核心宗旨在于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一位儿童均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以下部分将分阶段阐述我国融合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并深入探讨每个阶段的社会背景、政策目标以及取得的成效。

一、初始阶段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融合教育概念尚未得到广泛认同。

随着社会对特殊教育需求的增长,政府开始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并初步探索融合教育的实施可能性。

在此阶段,政府的重点关注特殊儿童的义务教育,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确保特殊儿童的教育权利得到保障。

二、政策框架构建阶段进入21世纪,我国融合教育政策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政府开始重视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步构建起融合教育的政策框架。

明确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要形式,以特殊教育学校为支撑,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

同时,政府增加了对融合教育的投入,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师及普通学校教师的待遇,激励更多教师参与到融合教育工作中。

三、全面推进阶段近年来,我国融合教育政策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政府不仅在政策层面加大了对融合教育的支持,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推动了融合教育的深入发展。

政府鼓励普通学校积极接纳特殊儿童,推动融合教育的普及化;同时,加强了对融合教育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了教师和家长对融合教育的认识和参与度。

此外,政府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转型升级,将其建设成为融合教育的示范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

在这一阶段,我国融合教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就。

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能够进入普通学校就读,与普通学生共同接受教育;同时,融合教育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深化发展与完善阶段目前,我国融合教育政策正处于深化发展与完善的阶段。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融合教育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融合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方面,政府将加强对融合教育的统筹规划和整体部署,确保融合教育在各地的均衡发展。

新时期我国融合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新时期我国融合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针对新时期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建议,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融合教育的投入力度,制定更加细化和 具体的政策措施,推动融合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同时,应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 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2、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引进和培养更多的特殊教育 专业人才。通过专业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融合教育素质和能力, 为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在实践过程中,该资源教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为特殊儿童提供了适合 他们需求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中。其次,通过 与普通学校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学习和经验分享,提高了教师的 融合教育素质和能力。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虽然资源教室为特殊儿童提供了支持和 服务,但数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所有特殊儿童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教师 缺乏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学习。此外,社 会对融合教育的认识和认同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3、加强家长和社会对融合教育的认识。通过宣传和教育,增强家长和社会人 士对融合教育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他们对特殊儿童的支持和度。同时,鼓励更 多的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参与到融合教育中来,共同为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贡 献力量。
三、典型案例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融合教育的实践情况,我们选取了某地区的特殊教育资源教 室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该资源教室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起来,为当地的特 殊儿童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在案例中,我们通过分析资源教室的教 学活动、学生表现和教师反馈等方面,展现了融合教育的实践成果和不足之处。
新时期我国融合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录
01 一、融合教育现状
03 三、典型案例分析

融合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融合教育是指将不同学科、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教学方式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融合教育正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探讨融合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教育系统、学校和学生的影响。

一、多元化课程设置在融合教育的未来发展中,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将是一个重要的趋势。

传统的学科边界将逐渐模糊,各学科之间的互补与融合将得到更大的重视。

学校将致力于培养学生广泛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开设“科学与艺术创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养。

二、智慧教育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教育技术在融合教育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智慧教育技术,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学习体验。

例如,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教育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智能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教育技术来进行在线教学、互动评价和学生跟踪,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跨界合作与社区参与融合教育的未来发展还将强调跨界合作与社区参与。

学校将与企业、社区和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共同设计和实施教育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社会参与的平台。

这种跨界合作和社区参与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四、个性化学习路径和评价方法融合教育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路径和评价方法的应用。

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学校将通过个性化学习平台和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评价方法也将从传统的考试和成绩评价转变为更加综合和多元化的方式。

例如,通过学习清单、任务评价和项目作品展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

五、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融合教育的未来发展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随班就读——教育走向融合之路

随班就读——教育走向融合之路

随班就读——教育走向融合之路【内容提要】教育走向融合是必然趋势,我国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的主要形式是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不仅有益于残疾学生的成长发展,对正常学生的成长发展也多有裨益可以实现多赢,重要的可以很好地解决普及特殊教育的问题。

随班就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师资,保障支持体系的完善很重要,还要向管理要质量。

【关键词】随班就读教育融合【正文】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人(个体)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每个个体都有参与社会、融入其中的强烈愿望,也能在其中学习和掌握与周遭人等交往的技能技巧,大家在其中相互交融、相互适应,推动者社会文明不断进步。

“你爱我,我爱你,让世界充满爱”,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梦想,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所在。

教育作为未来社会生活的准备,各类受教育者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中接受同样的教育,各自寻求适宜的发展和成长,学习准备将来社会生活的规则和交往技能。

人为的按照某种条件将受教育者分类,甚至隔离,阻断受教育者之间的正常交往,是对教育意义及其规律的强行撕裂,是一种霸凌。

教育走向融合是必然趋势。

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有三点要求——普及、实惠、高质量,即惠及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教育实惠,发展是高质量的。

将特殊教育隔离于普通教育体系之外发展是很难完成这样的使命的。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明了一些实现途径,如:增加学位,拓展学段,加强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质量管理,办好特殊教育学校,强化普特融合、职特融合与医康科教融合等等,“加速发展随班就读,提高随班就读质量”是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石,是实现教育均衡、公平的主要途径。

所谓随班就读就是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有形式,普通教育机构(学校、班级)要给予特殊儿童需要的教育,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

那些人虽在普通学校(班级),却没有特殊教育措施,没有个别化的学习学业指导和考核的,就不是“随班就读”,而是“随班混读”。

融合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融合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收稿日期:2019—08—20基金项目: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信息化视角下听障大学生融合教育支撑体系构建研究”研究成果(2019SJA0541)作者简介:范绕(1981-),男,江苏灌云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

第3期(总第116期)2019年09月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Shanxi radio &TV UniversityNo.3Sep.2019融合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范绕(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南京210038)摘要:融合教育理念是当前特殊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得到广泛倡导和实践。

我国在融合教育方面以随班就读的模式开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分析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展望融合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群体;随班就读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350(2019)03—0063—03为特殊群体创造公平的教育环境,让特殊群体通过教育享受生活,实现自身的价值,既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志。

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融合教育理念,更深层次彰显教育公平、民主思想,获得各界大力支持和响应。

特殊群体享有更多机会融入主流社会,教育的公平和权益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融合教育内涵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又译全纳教育)是全新的特殊教育理念,以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发表为标志。

方俊明教授认为“它是一种用来描述障碍学生融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的专业术语,基本含义是不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环境之内,主张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1]。

换言之,普通学校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殊性,因材施教,通过创设无差异的教学场景、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多样化教育方式等手段,实现无差别的接纳,保障特殊学生接受最少限制的适合教育,达到有教无类。

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实践

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实践

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实践在中国,融合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的代表,旨在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包括智力残疾、身体残疾、学习障碍和行为问题等。

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一个包容性、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论述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实践,并从多个层面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为促进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1.法律法规的完善随着中国政府对融合教育的重视,相应的法律法规在逐步完善。

例如,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2017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泛开展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等,为融合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中国教育观念正在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学校和教育机构越来越意识到,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是教育公平的基础。

多元化的教育观念有利于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

3.基础设施的改善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基础设施。

此外,还建立了课程资源库、辅助技术设施等支持融合教育的系统。

二、融合教育的实践1.研究与培训针对融合教育的实施,中国大学和教育研究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融合教育政策、融合教育师资培训等。

同时,教育部门也组织了相关培训,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2.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融合教育的中坚力量,中国政府将教师培训作为融合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他们对于特殊教育需求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关怀能力、教学技能和教育观念上的创新,提高教师的融合教育实践水平。

3.课程与教学策略的改进为了更好地满足特殊学生的需求,教育机构和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上进行了很多改进。

将课程和教学策略个性化、差异化,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合适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三、发展融合教育的建议1.推广宣传政府应当加强宣传工作,提高融合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

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实践

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实践

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实践融合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所有学生平等参与教育、满足他们多样化需求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不同能力、不同背景和不同需求的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旨在建立一个多元化、包容性和公正的教育体系。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融合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实践措施。

一、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的加强随着中国国家教育改革和“让教育公平更有质量”倡导的推进,政府在促进融合教育方面的政策支持逐渐加强。

例如,2017年颁布了《全国义务教育融合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等。

政策支持的加强为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基础。

2.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随着人们对多元化教育的认识的提高,家长和社会对融合教育的接受度也在增加。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融合教育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而不仅仅局限在特殊教育设施中。

同时,社会各界也开始支持融合教育,提倡包容性教育,促进多元化社会发展。

3.教育理念的转变中国的教育理念也在逐渐发生转变。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一致性和标准化,往往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

而融合教育强调了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注重个体的需要和发展。

随着中国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了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开始积极践行融合教育。

二、实践措施1.体制机制改革融合教育的实践需要改革教育的体制机制。

需要建立适应融合教育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评估体系,确保融合教育的有效实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融合教育的能力。

教育资源的平衡配置也是重要的一环,包括建设无障碍环境、提供辅助设施等。

2.多元化教育提供融合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育机构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方案,包括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学材料和教育环境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个体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育方案。

融合教育发展的趋势

融合教育发展的趋势

融合教育发展的趋势
1. 跨学科教育:越来越多的专业开始涉及到跨学科知识和技能,需要实现学科间的整合。

2. 技术教育:随着科技发展,技术教育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技术知识,还需要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3. 社会责任教育:教育将更加关注社会责任教育,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4. 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是教育的一大趋势。

5. 个性化教育:教育将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发展。

6. 全球化教育:在全球化的环境下,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7. 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将越来越普及,教育资源将更加丰富多样,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8.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业技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

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实践

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实践

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实践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实践摘要:融合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模式,旨在满足特殊需求学生的教育需求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讨论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实践,包括政策支持、专业发展、家庭参与等方面,以期提供有关融合教育的全面了解。

1.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教育体系出现了巨大的变革。

与此同时,特殊教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融合教育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融合教育的目标是为特殊需求学生提供与普通学生一样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并发挥潜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实践,并对融合教育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2.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对融合教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和政策被出台,旨在提高特殊需求学生的教育机会和质量。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教育法》确立了推广融合教育的目标,并提出了建立包容性教育的框架。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融合教育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为推动融合教育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3.专业发展融合教育的实践需要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来支持。

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融合教育发展的关键。

中国政府和教育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首先,大学和教育学院开设了特殊教育相关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培养了一大批特殊教育专业人才。

其次,政府举办了大量的培训班、研讨会和学术会议,提供了专业知识和经验交流的平台。

此外,一些非政府组织(NGO)也在融合教育领域开展了专业发展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4.家庭参与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融合教育的重要支持者。

中国的融合教育实践中,家长参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些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与教师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此外,一些机构还提供家长培训课程,让家长更好地了解融合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并提供支持。

5.发展趋势未来,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介绍如下:
融合教育是指将传统教育和现代技术相结合,以创造更有效、更个性化的学习经验。

在未来,融合教育将继续发展,并成为教育领域的主要趋势之一。

以下是一些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1.移动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来学习,随时随地获取教
育资源。

2.在线学习: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在线学习变得更加普遍。

在线学习可以提供更加灵活
和便捷的学习体验。

3.社交学习: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可以提供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机会。

学生可以分享经
验、交流想法、互相学习。

4.个性化学习:通过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估和跟踪,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包括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个性化的反馈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5.游戏化学习:将游戏化元素引入到学习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游戏
化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

6.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学习: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创造出更加真实和
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融合教育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未来教育领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摘要:随着融合教育在世界各国的兴起,我国的融合教育也在随之发展着,在我国具体体现为随班就读。

融合教育如今在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日趋升高,众多专家和教授也在研究我国融合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就各专家教授关于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观点总结归纳,并结合我国融合教育近三十年来的发展状况来谈谈自己对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的相关看法。

关键词: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发展趋势前言:融合教育者认为特殊儿童有权在普通教室接收高质量的、适合他们自己特点的、平等的教育;普通学校应该为社区内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适合儿童不同学习特点的、没有歧视的教育。

尽管融合教育的效果没有为实证研究所证明,它却成功地导致了对传统的隔离式特殊教育体系的完全否定,并顺理成章地占领了特殊教育领域的理论与伦理的制高点,成为全球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融合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对我国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逐步产生深刻的影响。

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具体形式为随班就读,这种模式是融合教育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产生的。

本文结合各个专家的理论进行分析我国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正文:关于融合教育的起源和概念,李拉教授表示过,教育时期,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分别居于不同的安置方式,泾渭分明,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并行的双轨,极少存在互通。

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公平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得传统的隔离教育逐渐受到质疑,普通教育与社会开始向特殊儿童开放,融合教育的理念遂逐渐产生和形成。

对融合教育作历史考察,我们需要回溯到整个特殊教育发展历程之中。

我们知道,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由隔离走向融合。

“回归主流”和“一体化”运动形成的一些理念和思想,如“最少受限制环境”、“个别教学计划”、“资源教室”等,极大地推动了融合教育的实践和发展。

从概念起源上来看,融合教育的概念来源于特殊教育领域。

融合教育概念及理念的提出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特殊教育发展到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残疾人实施公平教育的应然选择。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其中,融合教育成为了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融合教育指的是将不同的教育方法、理念和资源进行整合和融合,以实现更全面、更多元化的教育目标。

在融合教育中,传统的学科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知识和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的跨界融合。

融合教育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和
技能整合起来,使之更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例如,STEM教育将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了解这些学科之间的关系,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教育的个性化定制。

融合教育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资源。

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

3.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融合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可以
让教学变得更加灵活、互动性更强,也更加便捷、高效。

例如,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便利性。

总之,融合教育是一种更加全面、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未来,融合教育将会成为教育的主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融合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融合教育是指将不同特殊需求的学生与一般学生一起接受教育,促进他们在同一教室内共同学习和成长的一种教育形式。

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融合教育的政策支持不断增强。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意识到融合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融合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促进了融合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发展。

融合教育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集中式的教学,而融合教育则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融合教育也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和包容互容,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

融合教育的教育资源逐渐丰富。

为了促进融合教育的发展,学校和教育机构纷纷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这包括配备更多的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提供专业的辅导和支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工具,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建设无障碍的教育环境,提供便利的学习设施和辅助工具等。

这些举措使得融合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融合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

融合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模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们积极开展研究和实践。

他们不断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出相应的教育理论和模式。

通过研究和实践,融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为融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表现在政策支持的增强、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资源的丰富以及研究和实践的深入。

融合教育旨在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服务,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实现个人潜能。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融合教育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育技术融合

教育技术融合

教育技术融合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教育技术融合,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教育技术融合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教育技术融合的现状当前,教育技术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丰富: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电子书籍、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

2. 教学平台的多样化: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层出不穷,如Coursera、edX等,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3. 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逐渐普及。

4. 评价体系的完善: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可被记录和分析,有助于构建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二、教育技术融合的挑战尽管教育技术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1.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虽然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但在不同地区、学校之间仍存在明显的资源差距。

2. 教师技能的提升: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而部分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尚需提高。

3.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三、教育技术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教育技术融合将呈现以下趋势:1.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智能辅导、个性化学习等。

2.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融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3. 大数据与学习分析的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学习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精准教学。

4. 跨界合作的深化:教育技术企业、学校、政府等多方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教育技术融合

教育技术融合

教育技术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教育技术融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它通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育技术融合的现状、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融合的现状目前,教育技术融合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引入智能教室、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新型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在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教育信息化发展,如“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等,旨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教育技术融合的挑战尽管教育技术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难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此外,网络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保障学生个人信息安全和网络环境的健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技术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面对当前的挑战,教育技术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呈现出以下特点:1. 个性化学习: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需求和能力的精准评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2. 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

3. 智慧校园建设: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构建智慧校园,实现校园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

4. 跨学科融合发展: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间的教育技术合作与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全球教育质量。

总之,教育技术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为教育带来了无限的可能。

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克服挑战,不断推进教育技术融合的深入发展,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贡献力量。

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作者:郭树月杨燕萍来源:《小学科学》2024年第19期〔摘要〕为了更客观和直观地展示国内小学阶段跨学科融合教育的科研热点,并掌握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变化趋势,通过SPSS26软件和BICOMB2软件,利用科学的可视化数据分析了CNKI中关于国内小学阶段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的近350篇有效文章,构建了中国小学阶段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知识图谱,以反映其研究的覆盖面和趋势。

由此可以发现,当前国内学校整合教育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各学科整合教育、核心素质、整合策略等方面。

我国小学阶段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热点呈现四大发展趋势:小学科学的跨学科学习已经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日益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融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小学数学学科融合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音乐、美术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受到重视。

〔关键词〕小学科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研究热点;知识图谱〔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9 085-087社会不断进步,对具备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对这类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教育机构更致力于打破现有学科体系和边界,寻求培养学生完整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因而,小学学科的融合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本文运用科学可视化手段即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利用SPSS26软件和BICOMB2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并构建相应的知识图谱,以此表示小学融合教学的覆盖范围和发展趋势。

一、资料来源与研究工具(一)资料的来源第一步是查找相关文献。

首先在中国知网的高级搜索界面中使用“小学”和“融合教学”等可能的关键词搜索,如“小学阶段”“跨学科学习”等。

这些文献涵盖了小学阶段融合教学及学科整合的多个方面。

在进行文献检索时,使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搜索功能,不设任何限制条件,专注于查找与“小学”和“融合教学”相关的文献,同时也考虑了可能的主题词如“小学阶段”和“跨学科学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摘要:随着融合教育在世界各国的兴起,我国的融合教育也在随之发展着,在我国具体体现为随班就读。

融合教育如今在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日趋升高,众多专家和教授也在研究我国融合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就各专家教授关于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观点总结归纳,并结合我国融合教育近三十年来的发展状况来谈谈自己对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的相关看法。

关键词:融合教育随班就读发展趋势前言:融合教育者认为特殊儿童有权在普通教室接收高质量的、适合他们自己特点的、平等的教育;普通学校应该为社区内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适合儿童不同学习特点的、没有歧视的教育。

尽管融合教育的效果没有为实证研究所证明,它却成功地导致了对传统的隔离式特殊教育体系的完全否定,并顺理成章地占领了特殊教育领域的理论与伦理的制高点,成为全球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融合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特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对我国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逐步产生深刻的影响。

融合教育在我国的具体形式为随班就读,这种模式是融合教育理论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产生的。

本文结合各个专家的理论进行分析我国融合教育发展趋势。

正文:关于融合教育的起源和概念,李拉教授表示过,教育时期,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分别居于不同的安置方式,泾渭分明,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并行的双轨,极少存在互通。

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公平理念的深入人心,使得传统的隔离教育逐渐受到质疑,普通教育与社会开始向特殊儿童开放,融合教育的理念遂逐渐产生和形成。

对融合教育作历史考察,我们需要回溯到整个特殊教育发展历程之中。

我们知道,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由隔离走向融合。

“回归主流”和“一体化”运动形成的一些理念和思想,如“最少受限制环境”、“个别教学计划”、“资源教室”等,极大地推动了融合教育的实践和发展。

从概念起源上来看,融合教育的概念来源于特殊教育领域。

融合教育概念及理念的提出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特殊教育发展到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残疾人实施公平教育的应然选择。

换句话说,特殊教育是融合教育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融合教育发端于特殊教育领域,是专指将特殊儿童融入到普通教育与社会中的教育方式,因而从研究领域与范围上来看,融合教育主要关注的是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是特殊儿童。

换句话说,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特殊教育领域内的核心与专有词汇。

这就使得,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的随班就读这种将特殊儿童融入到普通学校就读的安置方式,以及其它的“所有试图将特殊儿童全部或部分融入到主流社会中”的教育方式,都是融合教育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这也是我国融合教育发展方向。

综观我国近年来对于融合教育的研究,外国名词与理论介绍多,本土化的理论探索与生成少;游说与动员式的论述多,深入的反思与批判少;结合各地特有文化特点的分析也不多见。

在这种情况下,对融合教育的本质特征进行理的批判性的分析尤为重要。

观察邓猛教授从九十年代开始对融合教育的研究可看出,在一九九九年发表的从隔离到全纳的论文通过研究和借鉴美国特殊教育变革来总结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方向。

之后在二零零一年提出在普通班使用合作教学教育模式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

在二零零三年邓猛教授又提出融合教育相关思想及启示,表明了我国的随班就读模式并不是所有特殊儿童都在普通班级的完全全纳教育,而是只是提供给特殊儿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的融合教育。

这是我国结合国情提出的,丰富了融合教育的理论。

邓猛教授在二零零四年接连发表了三篇论文,论述了融合教育课程改革思考,随班就读教师对随班就读行为的态度以及双流向多层次教育安置模式的看法。

该文分析了美国“双流向多层次教育安置模式”的特点,并在对这一模式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之上阐述了融合教育的基本观点以及西方特殊教育发展模式的主要变迁。

然后,作者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进行了思考,认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应调整为“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资源中心,大量的随班就读结合资源教室或巡回辅导教师制为主体”的基本格局。

他在二零零八年发表了关于融合教育方面的哲学基础方面的看法,分析了融合教育发展的哲学理论基础,认为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交织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融合教育理论体现了建构对实证、人文对科学的批判与颠覆。

融合教育及其所秉持的理想主义与后现代式的激进教育观点只是特殊教育发展理论范式众多选择中的一种,它的存在不应以取消、禁止其他理论范式为基础。

在西方融合教育者宣称:融合教育超越任何经验或实证研究的时候,我国特殊教育研究需要克服研究方法中个体经验式和纯哲学思辨式的两种流弊,加强实证研究的规范与传统,使特殊教育学科体系建立在科学经验研究的基础上。

二零零九年发表关于特殊教育范式的变迁与分析,分析了特殊教育范式的变迁,同时说明了后现代主义哲学视野和融合教育思想之间的联系,我国特殊教育范式的生成与发展应扎根于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上,探索适合我国的融合教育。

此外,邓猛教授在发表的融合教育和随班就读,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比较的论文在回顾西方融合教育和中国随班就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随班就读的概念及其与西方融合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随班就读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随班就读属于全球范围内的融合教育运动范畴,是西方融合教育的形式与我国特殊教育实际的结合,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融合教育模式。

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不同点: 随班就读参照了西方融合教育的做法,例如,也是将特殊儿童置于普通教室,逐渐重视学生的潜能的鉴定与开发;另一方面,它也保留了某些前苏联的影响,例如,重视对学生的缺陷进行补偿与矫正,这些缺陷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特殊教育领域受到重视,其效果也为实践所证明。

融合教育以西方的自由、平等、多元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为基础,而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生长于传统儒家教育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上,并体现社会主义的政治与教育理念。

随班就读处于起步阶段,还比较简单、粗糙,并不像融合教育那样是一个理想的教育哲学或完备的教育目标、方法体系;随班就读只是解决我国残疾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

西方“瀑布式体系”较系统、供选择的层次较多,而我国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发展格局较简单、层次较少。

融合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在普通教室为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随班就读的服务对象目前来说还是以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为主,许多中重度残疾、综合残疾儿童以及其他残疾类型的儿童还没有进入普通学校,还没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机会。

邓猛教授在二零一二年发表的《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嫁接与再生成: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分析》上分析出西方融合教育理论的生成与发展是建立在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之上的,是西方特有的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特殊教育发展规律的自然体现。

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是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的产物,并体现了从文化的移植与到嫁接的转变。

我国的随班就读模式是西方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嫁接,是西方融合教育的形式与我国特殊教育实际的结合。

儒家文化是融合教育在中国本土再生成的文化土壤,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融合教育的本土化提供了社会基础,新课程改革为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教育背景,这些都促进了嫁接来的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再生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特殊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都相继规定或确认:要发展以“特殊学校为骨干,以大量设置在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和吸收能够跟班学习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格局。

这个格局与美国20世纪70年代回归主流思想以及相对应的“瀑布式特殊教育服务体系”相似。

虽然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格局中可选择的安置形式较少,却也遵循了从隔离逐渐走向融合的原则。

从本质上来看,我国80年代以来实施的随班就读是在西方回归主流以及后来的融合教育思想影响下,由我国特殊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国情探索出的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

它改变了我国百余年以建特殊学校为唯一发展特殊教育途径的做法,以较经济、较快的速度使特殊儿童就近进入邻近的普通小学接受义务教育,是实现我国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九九三年初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的亚太地区的特殊教育研讨会上,inclusion一词被翻译成“全纳”介绍到中国。

之后,在国内掀起了介绍与研究融合教育的热潮,主要是通过国际会议、学术交流、翻译西方文献等方式介绍西方融合教育的理念,并从融合视角探讨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等。

因此,我国随班就读模式摆脱了对西方理论的直接移植的做法,是西方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嫁接。

一方面,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同样追求教育公平、全民教育等目标与理想,其理念深受融合教育思想的影响,遵循从隔离逐渐走向融合的原则。

另一方面,正如朴永馨指出的,随班就读“与西方的一体化、回归主流在形式上有某些共同之处,但在出发点、指导思想、实施办法等方面有中国的特色”。

随班就读考虑了我国的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等实际的条件,具有我们自己的民族性,是中国人自己总结和探索出来的。

随班就读模式和融合教育在西方的生成演化过程不同。

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缺少其生成的文化土壤,它是从西方嫁接到我国的一个文化概念。

随班就读正是西方融合教育的形式与我国特殊教育实际的结合,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融合教育模式。

朱兴南教授在发表的《弱智儿童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提出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效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譬如老师的教学方法等。

随班就读的产生来源于中西方文化碰撞。

西方融合教育在价值观上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价值以及现有的社会主义体制与精神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甚至是冲突。

从本质上讲,我国并没有如西方那样的融合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土壤,融合教育背后的平等、个性自由、多元等西方哲学观念在我国没有或很少得到强调。

融合教育在我国缺失其生成的文化和哲学基础,这也是目前国内学者对融合的理解存在着各种争论的重要原因。

从随班就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历史传统与西方教育观念的冲突。

这种状况也部分反映了我们将吸收西方文化价值观念融入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中所遇到的窘境。

融合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它反对传统的牺牲大多数能力一般或较差学生的发展需求、只注重极少数优秀学生发展的精英主义教育模式。

融合教育与近现代以来西方追求教育的大众化的教育价值取向保持一致,它以儿童一般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不仅注重儿童学业领域的发展,还强调儿童人格、社会交往、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要求,以追求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公正为终极目标。

融合教育需要一个平等的、具有包容性的环境,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适合自身的教育。

就我国目前随班就读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来看,还是以传统的面向升学考试的以“拔尖”、“培优”为目的,离融合教育的目标还很远,这也是我国随班就读常常流于形式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