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超全版)
中国农谷·屈家岭
中国农谷·屈家岭荆门市屈家岭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 (1)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代码 (4)第四章用地规划 (4)第五章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6)第六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7)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9)第八章绿地规划与城市设计要点 (11)第九章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规定 (12)第十章规划实施管理 (14)第十一章附则 (14)附录一: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 (15)附录二:地块规划控制指标一览表 (16)附录三:现状保留用地指标一览表 (1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屈家岭管理区的建设和发展,协调与控制管理区土地综合开发和管理活动,保证规划区的建设合理有序地进行,特编制《屈家岭管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原则1、优化用地结构,合理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和开发强度;2、保障公共利益,合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3、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4、确保公共安全,完善公共安全设施;5、刚性与弹性结合;6、体现地方特色。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年)5、《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年)6、《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年)7、《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年)8、《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9、《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编制办法》(2010年)10、《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11、《湖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2005年)12、《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2008修改)》13、《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14、《屈家岭管理区(五三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2009-2020)》15、《荆门市屈家岭旅游区总体规划(2012-2025)》16、《屈家岭“中国农谷”核心区建设情况汇报》(2011年)17、《中国农谷屈家岭建设初步规划》(2012年)18、《易家岭办事处“十二五”规划》19、《荆门市屈家岭城区总体规划(2012-2030)》20、《屈家岭管理区城区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1、《屈家岭管理区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2、《屈家岭管理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2011-2020)》23、《屈家岭管理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文化体育事业)24、《屈家办事处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5、《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年4月)26、《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2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9、《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30、《荆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1、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法规、规范。
中国农谷的“前世今生”——来自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的报告
谷 战 略构 想发 源 地 、农 谷建 设 的前 哨
和 核 心 区 .荆 门 市 屈 家 岭 管 理 区 承 领
统” , 遂命 名 “ 屈家 岭文 化” 。 4 6 0 0年前 某个 秋 日, 阳光 明媚 , 低 山连绵 下 的屈 家 岭村 人 头攒 动 ,青 木 河流水潺潺 , 旷野开阔 , 景色怡人 , 满 怀 丰 收喜悦 的先 民们 一 片忙 碌 ,有 的 在 制作 蛋壳 彩 陶 , 有 的整理 稻 谷 , 有 的
栽 种 的粳稻 品种 最
1 5
世 纪行 2 0 1 3年第 1 O期
地方政 协 ・ 荆 门篇
地 方政协 ・ 荆f - I 篇
[ D i F a n g z h e n g x i e J i n g M e n P i a n ]
中国农谷的“ 前世今生"
来 自中国农 谷 核 心 区屈 家岭 的报 告
口曹平斌
“ 中 国 农 谷 , 省 级 战 略 , 荆 门 实 施。 ” 十二 个字 , 字 字千 钧 。 作 为 中 国农
转 动着 纺 轮 . 用 细纤 维 纺纱 , 劳 作 的 小 曲 和 纱 轮 的 奏 鸣 在 村 庄 里 交 织 流 淌
植 水 稻 的历 史提 早 至 4 6 0 0多 年前 。 把 水 稻原 产 期 向前 推进 了近 千年 。这 一 发 现 .使 我 国水稻 源 于 外 国的 说法 不 攻 自破 。 我 国是世 界水 稻原 产地之 一 。
1 9 5 6年 , 在 屈 家 岭 遗 址 的 发 掘 中 .发 现 了 大 量 的
稻谷和水稻茎秆 。
经 鉴 定 .这 些 稻 谷 属 于 粳 稻 . 与 今 天
五 三农场— — 拓荒 者 的青春 之歌
中国农谷 屈家岭概况
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现辖罗汉寺、长滩、何集、屈家岭、易家岭5个办事处,中心镇区在易家岭镇城区,集镇5个,中心村9个,基层村21个,居委会4个。总人口7.2万人。
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即五三农场,是湖北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国营农场,由李先念同志在湖北工作期间亲自破土奠基,于1952年开始垦建,1953年正式命名,原属于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2001年11月属地管理,成立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
一、山县雁门口镇,西接京山县永隆镇和钟祥市旧口镇,南抵天门市渔薪镇,北界钟祥市长滩镇和京山县石龙镇。管理区自东南向西北,呈一斜长地带,南北斜长55公里,东西横宽10公里左右。
二、自然条件
屈家岭管理区背靠大洪山麓,面向江汉平原,有山、有水、有丘陵、有平原。全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半边丘岗起伏,蜿蜒连绵,海拔高程一般在100米左右;西南半边沃野百里,一展平川,海拔高程一般在32-37米之间。
三、历史沿革
屈家岭管理区原名为五三农场。据《读史方舆纪要》考证,管理区所在地区古属荆州(古九州之一)领域。春秋战国时属楚郧子国。《左传》记载“吴败楚师子于雍滏”,即管理区中部地区的司马河。西汉末年绿林起义,东汉光武帝刘秀联合绿林军,曾在这一带与王莽作战。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雁门口,蜀将关羽曾征战于此。唐朝尉迟敬德元帅在管理区所在地区西端寨木山上亲自监造罗汉禅寺,为唐代全国有名的大寺。南宋末年,京西马步军副总管马荣,曾与元兵战于雁门口大脊山。太平天国时期,一支太平军曾驻扎在汉宜公路南侧的何家山仙人洞。第二次国内革命战国时期,这一带是贺龙将军领导的湘鄂西苏区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将军领导的豫鄂边区人民,在这一带与敌人展开了英勇斗争。1935年7月8日,钟祥罗汉寺南面水口潭处汉江遥堤溃口成灾,这里一个个村庄被冲为废墟,形成大型沙岭、洪沟和湖沼泽地。1952年10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这片百里荒原上开办国营农场。1952年11月7日筹备建场时的原名是“国营沙洋机械农场”。1953年2月20日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李先念举行农场奠基礼。1953年10月22日以当年建场年号正式命名为“国营五三机械农场”。1956年定名为“国营五三农场”,其后,一直为省属大型国有农场。2001年10月,根据鄂发【2001】22号文,五三农场交由荆门市管辖,设立屈家岭管理区,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管理原五三农场区域内的经济社会事务。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1. 引言1.1 屈家岭·中国农谷介绍屈家岭·中国农谷位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屈家岭村,是一处集农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屈家岭·中国农谷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屈家岭·中国农谷以其独特的“田野音乐”文化而闻名,这里的音乐资源丰富多样,融合了传统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元素,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景区还注重对音乐资源的保护与传承,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促进传统音乐的传统传承。
屈家岭·中国农谷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座文化瑰宝。
在未来的发展中,屈家岭·中国农谷将继续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创新,将更多优秀的音乐资源推广出去,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作出贡献。
1.2 文化内涵概述文化内涵是屈家岭·中国农谷的灵魂所在,是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的宝贵财富。
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传统乡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元素,展现着中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屈家岭·中国农谷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耕文化是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传承着丰富的农耕传统,农民们世代相传的种植技艺、农作风俗、农事节庆等元素贯穿体现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
传统乡土文化在屈家岭·中国农谷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村落里的传统建筑、手工艺品、民俗表演等内容都展现出这里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让游客们感受到乡土生活的真实和丰富。
岭南文化在屈家岭·中国农谷中也有着独特的表现。
这里的民歌、舞蹈、戏曲等文化形式承载着岭南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屈家岭·中国农谷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展现出了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魄力。
这种文化内涵不仅是这片土地的精神支柱,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魅力所在。
屈家岭
屈家岭“中国农谷”策划方案屈家岭简介:屈家岭位于湖北荆门市,以长江中游农耕文明遗址闻名,为农祖圣地,是国有五三农场所在地,湖北最大的国有农场,也是湖北省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全区面积220万平方公里,人口6.4万人,职工3万人.屈家岭拥有水旱耕地14.5万亩,林地10万亩,果园3万亩,水域面积1.5万亩,有平原、山地、丘陵、河流多种地形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屈家岭东距武汉168公里,西至宜昌220公里,至荆州120公里,西北区90公里可抵荆门火车站.一.资源开发现状分析(1)优势:①:本区有多种地形,气候适宜,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②:是屈家岭文化遗址所在地,闻名于全国.③:对自然生态保持良好,污染较少.④:本区有丰富的资源,适于水产养殖和开展水上远动等项目.⑤:现拥有全国最大的梅花鹿单体养殖基地和白鹿春景区.⑥:是湖北最大的黄桃种植基地和湖北最大的活猪出口基地.⑦:中国首次正式提出“中国农谷”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2)劣势:①:本区位置相对较偏,远离核心客源市场.②:配套设施几近空白(住宿、饮食、娱乐等设施匮乏)③:景区运营机制未制定二. 策划方案:1、策划者:荆门市旅游局及屈家岭旅游管理处2、策划对象:屈家岭管理区3、策划理念:中国农谷,浓浓的乡情,让人类与自然更和谐4、公关目标:(1)短期:立足屈家岭现有的旅游资源,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打造荆门及周边地区的旅游首选地。
(2)打造中国第一农谷,建设成为“湖北著名、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区。
5、宣传口号:走进农祖圣地,体验农家风情或(农祖圣地,生态之园)6、旅游形象定位:农家休闲度假基地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园7、屈家岭总体开发规划原则:坚持保护生态、倡导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坚持传统特色与现代理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追求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8、策划内容:第一阶段:①在景区内统一规划、评定若干农家乐、星级酒店;②对主要旅游景区线路进行改造和新建,设置相应的公交线路;③完善原有景区内主要设施,增加医疗点及生态环保厕所若干间;④在原有和新建景区内建设好邮电、通讯、水电等设施:⑤建设特色小吃一条街;⑥建立屈家岭博物馆和农谷大广场;⑦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主要是农家乐、住农家店、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等);⑧建设一个大型汽车站,与周围县市交通保持畅通无阻。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摘要】屈家岭·中国农谷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渊源的文化景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音乐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本文详细探讨了屈家岭·中国农谷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分析了音乐资源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包括丰富多样的音乐类型和保护传承工作。
文章指出屈家岭·中国农谷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音乐资源在推动其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音乐资源将继续对屈家岭·中国农谷的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推动该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音乐资源,历史渊源,丰富种类,保护与传承,重要作用,发展意义1. 引言1.1 介绍屈家岭·中国农谷屈家岭·中国农谷坐落在中国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是一处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景区。
屈家岭·中国农谷以其丰富的农业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这里山清水秀,田园风光如画,是人们了解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理想去处。
屈家岭·中国农谷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种植、收割、加工等农耕生产的乐趣。
“农耕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屈家岭·中国农谷正是这一文明的生动写照。
1.2 探讨文化内涵屈家岭·中国农谷是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其独特的历史和传统使其成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
在屈家岭·中国农谷,人们可以感受到千年农耕文化的魅力,体验到传统农民生活的情感和哲理。
这里的文化内涵包括了丰富的农耕文化、民间传统、古老的祭祀习俗等元素,这些都构成了屈家岭·中国农谷独特的文化底蕴。
屈家岭·中国农谷的文化内涵是多元的、丰富的,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人文精神,是一座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深入探讨其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这一文化瑰宝,传承发扬其精神内涵,促进文化的再创造和发展。
中国农谷·湖北屈家岭现代农业示范园
和 加 快 国有 农 场 发 展 的 机 遇 ,打 好 农 场 的 牌 子 ,争
取 更 多 的 项 目资 金 支 持 和 政 策 便 利 , 以 加 快 促 进 管
理 区发 展 。
态 旅 游 的 良好 条 件 。 同 时 ,旅 游 资 源 组 合 分 布 优 势
“ 理 区” 管 明 显 ,附 近 太 子 山 和 屈 家 岭 在 区 位 上 紧 密 相 连 ,构
农 场 ,是 新 中 国成 立 后 湖 北 省 创 办 最 早 、规 模 最
大 、人 口最 多 的 大 型 国 有 农 场 , 由原 国 家 主 席 李 先 念 同 志 在 湖 北 工 作 期 间 亲 自破 _ - L奠 基 , 1 5 9 3年 命
屈家 岭 区域 的核 心 旅游 资 源是 屈 家岭 古 人类 文 化 遗 址 、 中南 梅 花 鹿 养 殖 基 地 和 万 亩 果 园各 具 特
态 体 验 为 一 体 的 综 合 休 闲 地 ,满 足 城 市 居 民 不 同 层 次 的 需 求 ,具 有 较 明 显 的 优 势 。
正 在规 划 中 。
宣 传 推 介 力 度 , 加 强 与 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县 市 重 点 景 区 的 合 作 与
屈家岭旅游风光简介
屈家岭旅游风光简介
屈家岭管理区是屈家岭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山川、河流风光秀丽,为华中自然风光旅游带。
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家岭遗址,中外闻名,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处文化遗产,距今4600余年,为长江流域古文化的代表之一;还有雁门口古战场、天子寨、绿林关、白龙观风景区、六大禅寺遗址、梁庄王墓等著名古墓群、古战场遗址、古文化遗址、古寺庙遗址;有著名的现代革命纪念地黎家集苏维埃政府旧址、革命烈士就义旧址、黄家冲修械所旧址、下洋港迫降旧址、王家咀遇难旧址、枣树岭烈士墓等;还有独具特色的中南地区最大规模的梅花鹿养殖基地。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屈家岭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是国家级农村综合体试点建设项目,也是一处拥有丰富文化内涵和音乐资源的特色景区。
一、文化内涵屈家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屈家岭,我们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艺术品和传统文化元素,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1.传统艺术品:屈家岭内有许多珍贵的传统艺术品,如古建筑、文物、书画等。
屈家岭内的“古城遗址”、“古赵大将军广场”、“明孝陵” 等景区,皆有古建筑遗址可供参观。
此外,屈家岭内还收藏有来自各地的文物、书画等艺术品,也是各文化爱好者的朝圣之地。
2.传统文化元素:屈家岭内的传统文化元素主要包括传统节日、传统歌曲、传统乐器等等。
例如,在春节期间,屈家岭将举办传统的庙会活动,会有多种表演形式,如舞狮、舞龙、杂耍、杂技等。
此外,屈家岭的民间歌曲,也是深受游客欢迎的文化元素之一。
传统乐器方面,以古琴、古筝为代表,也是屈家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音乐资源屈家岭是一处充满音乐氛围的景区,这得益于景区内大量的音乐元素和资源。
在屈家岭,我们可以听到不同类型的音乐,如民乐、流行音乐、传统音乐等等。
1.中华传统音乐:中华传统音乐是屈家岭最为代表性的音乐之一。
为了推广和传承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屈家岭内设有中华音乐厅,每周会举办中华音乐会。
届时,会有多位著名古琴、古筝演奏家为游客演奏传统古乐,让游客深入感受中华传统音乐的魅力。
2.儿童歌曲:屈家岭重视儿童教育,设有儿童音乐厅,会定期演唱适合孩子们唱的歌曲,并组织孩子们进行集体唱歌和音乐活动。
3.流行音乐:屈家岭每年都会邀请著名的流行歌手、乐团到景区开拓市场和推广音乐文化,让屈家岭成为一处集现代音乐和传统音乐于一体的音乐聚集地。
综上所述,屈家岭是一处拥有丰富文化内涵和音乐资源的特色景区。
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感受中华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可以欣赏到现代的流行音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屈家岭·中国农谷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之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题的综合性旅游区。
该景区以其独特的农谷文化内涵和丰富的音乐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
屈家岭·中国农谷的农谷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文化传承:屈家岭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该地区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和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
在屈家岭·中国农谷中,游客可以参观农耕展区,了解传统农耕工具和农业生产方式,感受到农业文化的魅力。
2. 绿色农业体验:屈家岭·中国农谷注重绿色农业的发展,倡导生态农业理念,提供农业体验项目。
游客可以参与农场体验活动,亲自动手种植蔬菜、采摘水果,感受自然与农业的融合,了解绿色农业的重要性。
3. 农村文化展示:屈家岭·中国农谷致力于展示中国农村文化的魅力。
景区中有农民画展览馆,展示了农民画的独特艺术风格;还有农民艺术团体表演,展示了农民群众的才艺和艺术创作。
通过这些展示,游客可以感受到农村文化的博大精深。
1. 音乐演出:屈家岭·中国农谷定期举办各类音乐演出,包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
演出场所多样,有室内音乐厅、露天舞台等,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音乐节:屈家岭·中国农谷每年都会举办音乐节活动。
音乐节以农村主题为特色,融合了当地民俗文化和现代音乐元素。
游客可以在音乐节中欣赏高水平的音乐演出,感受音乐的魅力。
3. 音乐教育:屈家岭·中国农谷注重音乐教育,提供各种音乐培训课程。
景区中有音乐学校和音乐培训机构,提供声乐、器乐等专业课程,帮助感兴趣的人发展音乐才能。
通过农谷文化和丰富的音乐资源,屈家岭·中国农谷成功地将农业和旅游结合起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这也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农村旅游的发展。
屈家岭·中国农谷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湖北屈家岭千亩稻田综合种养示范点抗旱增收
力争总体实现亩均纯收入 5 0 0 0 元以上的 屈家岭水产部门表示 , 今后将其作为
发挥优 势抓 “ 三农 ” 的有力之举 , 因地制 宜、 突出重点, 加大总结推广力度, 强化统
边3 0 0 亩稻田提供抗旱水源, 这得益 于稻 目标。
了今年的千亩 稻田科学耐旱 种养 新模式
机声轰鸣、 群情振奋。 朱圣凯 书记兴
( 来源: 潜江市水产局)
漓紫致 富指南 2 0 1 6 - 2 2
— 7一
采访中, 花园村一组正在制作钢塑棚
的村 民徐明贵说 :“ 政府土地按户连片种
搭建田间守夜棚呢! ”
奋地说: “ 现在全村Biblioteka 6 9 户投资5 O 余万元,
把2 0 0 0 亩耕地全部改造成了 ‘ 虾稻共作’
元。 ”
养的政策很好 。 你看我们组家家户户都在 模式 , 预计2 0 1 7 年亩平 至少可增收3 0 0 0
新技术。 去冬今 春, 我投入3 5 万元进行了
筹规划, 加强技术指导 , 办好更多新模式 新技术示范点, 在提高稻田综合种养效益 的同时, 确保全区4 万 亩稻 渔综合种养产 业持续增产, 农 民持续增收。
( 来源: 中国渔业报 )
稻 田综合种养 基地基 础设施 大改造 , 对 稻田周边养殖沟进行了加宽加深 , 增加了 蓄水量, 达到沟深1 . 8 m, 沟面宽l O m、 底宽
湖北屈家岭千亩稻田 综合种养示范点抗旱增收
入夏 以来 , 湖北屈家岭管理区长滩办 7 m, 做 到了四分之三是稻田, 四分之 一是 姜畈队稻 田综 合种养大户周天新每天都 养殖水面; 同时还在基地四周新打 了四眼 以备干旱时抽水抗 旱用。 ” 稻 田综 做同样 的事 , 推开四眼机 井的电闸, 向千 机 井,
“中国农谷”核心区推动农产品品牌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建议
“中国农谷”核心区推动农产品品牌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建议屈家岭作为“中国农谷”核心区,推动农产品品牌集群发展,是加快“三区三中心”建设、打造x区域性增长极的重要手段。
近日,我们组织对屈家岭核心区推动农产品品牌集群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查。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省、市两级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给予“中国农谷”重视与支持,推动屈家岭品牌建设取得了质的突破。
一是对外造势宣传。
两届“中国农谷论坛”和庆祝建场X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成功举办,抢占了现代农业发展理论高地,进一步扩大了农谷品牌的影响力。
二是项目资金争取。
以中国农谷品牌为载体,彰显农谷品牌的独特优势,平均每年向上争取项目资金3.5亿元。
三是重大政策机遇。
市委市政府在投资政策、财政政策、金融保险政策、土地政策、生态补偿政策、招商引资政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优惠待遇,为屈家岭农产品品牌建设带来利好。
截止目前,屈家岭共有注册商标245件,拥有省著名商标4件,其中涉农商标3件;市知名商标15件,其中涉农商标13件;拥有省名牌产品4个,全部为涉农产品。
已获无公害认证的生产单位15家,认证产品数量18个;已获绿色食品认证的生产单位2家,认证产品数量2个;已获有机食品认证生产单位有2家,认证产品数量2个。
此外,1件驰名商标、2个地理标志商标(屈家岭鲜桃、屈家岭梅花鹿)、3个省著名商标、13个市知名商标、1个绿色产品和14个无公害产品正在申报中。
二、存在的问题(一)品牌意识尚未增强。
屈家岭农产品生产者大多属于分散经营且规模较小,缺乏规模化、企业化的经营主体,缺乏现代生产营销思维的品牌建设观念。
对屈家岭100余户农产品经营户的调查显示,X%以上的经营户对“品牌即资产”认知模糊,对品牌的价值和财富缺乏充分认识。
(二)品牌合力还未形成。
政府没有牵头对辖区资源进行引导和整合,导致企业对品牌的建设、投资、管理和维护各自为阵,不能集中打响农谷品牌。
“中国农谷”一词2014年底在申请注册商标时,因不符合《商标法》规定被驳回,无法打造成品牌集群发展的“母品牌”,未能像浙江“丽水山耕”品牌那样,形成“母带子、齐发展”的品牌效应。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屈家岭·中国农谷”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岳阳镇,是一座集农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园区。
该农谷以传承中华农耕文化为主题,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和音乐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一次全方位的农耕文化体验。
首先,屈家岭·中国农谷注重挖掘和传承中华农耕文化的精髓。
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
农谷通过建设多个展馆,展示了种植、养殖、加工等农耕技艺,并通过现场教学和体验活动,传授给游客。
同时,农谷还通过举办各种农耕文化活动,如农时节气传统习俗展示、民俗表演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农耕文化。
其次,屈家岭·中国农谷拥有丰富的音乐资源,以音乐为媒介,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农耕文化体验。
农谷内设有音乐剧场和音乐餐厅,常年举行各种音乐演出和音乐餐馆活动。
在音乐剧场,游客可以欣赏到具有浓郁农耕文化特色的音乐剧表演,如《农民梦》、《稻草人的歌声》等。
音乐餐厅则提供美食和音乐的双重享受,游客可以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聆听民乐、京剧等各种音乐表演。
此外,屈家岭·中国农谷还注重与当地音乐资源的融合。
绍兴是中国著名的乐器制作和音乐发展之地,具有悠久的音乐历史和丰富的音乐传统。
农谷与当地的民乐团体和音乐学院合作,定期举办音乐交流活动,为游客呈现丰富多样的民乐表演和音乐教学。
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传统的二胡、笛子、琵琶等民乐表演,还可以亲自参与音乐教学,学习演奏技巧。
总之,“屈家岭·中国农谷”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农耕文化的精髓,以及丰富多样的音乐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一次全方位的农耕文化体验。
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农耕的魅力,了解传统农业的知识,欣赏具有浓郁农耕文化特色的音乐表演,同时也可以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农民的生活和劳作,感受到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位于浙江省临安市,是一个集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农业科技、绿
色生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
该景区以农耕文化和休闲度假为主题,以发展现
代农业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是浙江省特色农业旅游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园区。
文化内涵
屈家岭·中国农谷以文化体验为主题,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
多种文化元素。
景区内设有“神龙山清水观”、“中国农耕文化博览馆”、“民俗文化村”等众多文化景点,使游客能够深刻领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承发展。
其中,“神龙山
清水观”是景区的核心景点之一,被誉为“江南第一奇观”,因其景致优美、历史悠久而
享有盛名。
“中国农耕文化博览馆”则是一个介绍中国农耕文化和乡村礼仪文化的场所,游客可以在此学习到中国古代的农业知识和乡村文化。
另外,景区的“民俗文化村”则是
一个集合了中国各地方民俗文化的场所,游客可以了解到中国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特
色。
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音乐资源为游客们提供了一次领略中国文化
的机会,并且以其特色的产业模式为浙江省的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这里将会有更多的文化元素和音乐资源传递给更多的游客。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屈家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其地形地貌和人文风光均与中国农业文明紧密相连。
屈家岭·中国农谷是一个集历史人文、农村生活、现代农业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音乐资源。
以下将结合屈家岭·中国农谷的文化特色和音乐资源,从多个角度分析其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一、文化内涵1. 历史人文屈家岭作为中国鄂西南派山系的一个重要节点,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密切相关。
这里曾是汉代“巫峡郡”(今巴东县)所在之地,屈原(《离骚》诗人)的家族在此繁衍生息。
文化名人苗人凤等也曾在此留下卓越的文化遗产。
这些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屈家岭·中国农谷不可或缺的文化内涵之一。
2. 农村生活农业文明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屈家岭·中国农谷则成为了一个完美的展示农村生活之美的场所。
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各种农村生活,感受不同地域的农业文化和生活方式,品尝各种有机农产品等等。
这些生活方式,是屈家岭·中国农谷不可取代的文化内涵之一。
3. 现代农业屈家岭·中国农谷不仅仅是农村生活场景的再现,更是一个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
这里引入了现代化管理方式,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这些现代化理念是屈家岭·中国农谷独特的文化内涵之一。
二、音乐资源1. 屈家岭音乐屈家岭从古至今都有传承的音乐,如屈家岭独弦、竹笛、云雾山歌等,这些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更是一个文化符号,蕴含着屈家岭地区的历史、人文和生活方式。
如今,这些音乐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已经成为了屈家岭·中国农谷的重要文化内涵。
2. 农民音乐农民音乐是中国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屈家岭·中国农谷不可分割的部分。
这里的农民音乐丰富多样,如竹笛、葫芦丝、唢呐等,流传千年,传承至今,并且融入了当代元素,展现了中国乡村音乐的多姿多彩。
荆门屈家岭金色农谷研学作文
荆门屈家岭金色农谷研学作文哟,小伙伴们!我是小文,这次我要给你们讲述一个令人难忘的研学之旅。
还记得暑假的时候,我们全班一起去了荆门市的屈家岭金色农谷吗?那可真是一段宝贵的体验呐!一走进农谷,就被那金黄色的麦浪给迷住了。
成片的麦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远远望去就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在翻腾。
我们兴奋地跑进麦田里,麦穗在风中微微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亲切地向我们招手。
嘿,你们猜怎么着?我们居然还在麦田里玩起了捉迷藏呢!藏在麦穗丛中,太阳稍稍一晒就热乎乎的,感觉就像躲在一个小小的秘密基地里。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割麦子的技能。
虽说现在有收割机可以轻松搞定,但是亲自动手割麦还是很有意思的体验。
老师先给我们示范了一遍,然后就由我们自己上手操作了。
你别小看这个,其实割麦子可不容易哟!我们纷纷半蹲下来,小心翼翼地用镰刀割下一捆捆金黄的麦穗。
割得好的,捆得紧实漂亮;割得不好的,麦穗就东歪西倒、凌乱不堪。
不过没关系,大家都是新手,笑着开开心心地互相取笑就好啦!割完麦后,我们还亲手做了手工面条呢!农村阿姨现场教我们如何把面团揉圆、拉细、压扁、切条,简直就是一位非遗大师。
做出来的面条个个都不太一样,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就像我们这些小朋友一样,各有特色。
最后我们还体验了农家院落生活,包括劈柴、舂米、做农家小吃等等。
劈柴时,我们小小年纪就已经一身大汗,真是难为农村伯伯们平日里的操劳呐!舂米虽然累,但是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米粒从舂锤下滚落而出时,我们的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
至于农家小吃,哼哼,那可是我们最爱的环节了!亲手捏的糖馍、烙的窝窝头可香啦!我们狼吞虎咽地把它们吃得干干净净,美味无比!这次研学之旅,让我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更领会到了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不易。
小伙伴们,你们以后可得珍惜米粮哦,那可是农民伯伯付出汗水换来的呢!希望大家能从这次研学中学到东西,增长阅历,祝福你们都能像金色的麦浪一样,在阳光下灿烂绽放!。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屈家岭·中国农谷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是一个融合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和音乐资源的综合性文化项目。
这里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一个尤为适合音乐发展和创作的场所。
屈家岭·中国农谷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湖湘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国传统乡村生活的韵味。
农谷中建有仿古民居和古朴的村落,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的农耕时代。
这里还有丰富的文化展览和体验项目,例如民俗展览、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精华。
屈家岭·中国农谷拥有丰富的音乐资源。
这里建有专门的音乐演艺剧场,每天都会有音乐表演和演出,包括民族音乐、传统音乐、现代音乐等各种类型。
农谷内还有音乐教室和练习室,提供给音乐爱好者学习和创作的场所。
这里还定期举办音乐比赛和音乐活动,为音乐人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屈家岭·中国农谷的音乐资源与文化内涵相互融合,互为补充。
在这里,音乐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音乐可以更好地传递和表达传统文化的精髓。
音乐在农谷中成为了连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纽带,成为了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屈家岭·中国农谷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音乐资源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项目。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渴望和追求,还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创作和发展的平台。
屈家岭·中国农谷通过音乐的力量,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文化内涵与音乐资源屈家岭·中国农谷是位于浙江省淳安县的一处综合性旅游区,以农业文化为主体,集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作为中国传统农文化的代表,屈家岭·中国农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拥有丰富的音乐资源。
屈家岭·中国农谷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屈家岭·中国农谷弘扬农耕文化。
农谷以农业为主题,展示着中国农民的智慧和勤劳。
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农事活动,体验种植、收割等环节,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感受农耕文化的内涵。
屈家岭·中国农谷传承农村传统技艺。
在农谷中,有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展示和制作过程,例如剪纸、刺绣、编织等。
这些手工艺品代表了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和工艺技艺,游客可以近距离观摩制作过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屈家岭·中国农谷展示了传统农耕生活的乡村景观。
游客可以在农谷中欣赏到传统农村风貌,包括古色古香的农舍、田园风光、农民穿着传统服饰等。
这些景观向游客展现了中国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屈家岭·中国农谷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谷中还设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区,展示了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包括民间舞蹈、曲艺、传统音乐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农谷内常常有民间音乐演出。
在游客参观农谷的过程中,会有民间艺人表演红色经典歌曲、民谣等。
这些音乐表演以农村为背景,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给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
农谷中有专门的农耕音乐节目。
农谷会定期举办一些农耕主题的音乐活动,邀请著名音乐人演出,例如农民乐团演奏农耕音乐等。
这些音乐节目通过音乐的形式传达农耕文化,弘扬乡土精神。
农谷中还有一些传统音乐器乐的演奏和传承工作。
农谷设有音乐学习班,传授农村传统音乐器乐的演奏技巧。
学习班会定期举办音乐表演,展示学员们的成果,推广传统音乐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工委宣传部一、农耕篇1、屈家岭遗址的发现和命名1954年冬,五三农场为了治理水患,开始了石龙水库的建设。
当石龙干渠修至屈家岭队西古柏树附近时,挖出了大量红烧土、陶器和石器。
1955年2月,由湖北省石龙水库指挥部文物工作队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试掘,发现遗址的文化遗存属新石器时代新的文化系统。
1956年6月至1957年2月,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进行了第二次发掘。
这次发掘共挖探方197个,发掘面积858平方米。
这次发掘材料经整理后发表了屈家岭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因发现的文化遗存与其它文化相比具备特有的文化特征,属于一个新的文化系统,将它命名为“屈家岭文化”。
1989年7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博物馆联合,在该遗址的北部又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掘面积87.5平方米,这次发掘新发现了屈家岭遗址早期文化。
屈家岭遗址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地处大洪山南麓与江汉平原的交接地带,北倚连绵起伏的太子山,西南是地势平坦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
核心遗址是海拔40-50米的或聚或散的小丘陵,东面是古老的青木档河,西面是其支流青木河,两条河流自遗址北部从东、西两面环绕而南,总面积约60公顷。
核心遗址附近还有许多小型遗址,它们共同组成庞大的屈家岭遗址群。
2、屈家岭遗址的历史年代根据三次考古发掘的资料,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距今5900年--5500年前后,此时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屈家岭遗址的先民开始在此世代长期定居,是当时“母系家庭”的定居遗址。
陶器主要是夹炭红陶,其次是泥质黑陶和灰陶。
早期:距今5500--5000年前后,从这时期墓葬出土情况看,遗址上的先民处于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母系家庭”已开始分化瓦解为若干个不同的“父系家庭”。
陶器制作最突出的是黑陶逐渐占主导地位,灰陶增多,红陶减少。
晚期:距今5000--4600年前后,从第二次发掘的晚期遗存看,当时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此时期为“典型屈家岭文化”时期。
这时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居首,泥质黑陶次之,石器以石镰最多,还有一部分小型锛、斧类工具。
这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进入发达期,代表了同时期长江中游农耕文明的最高水平。
3、屈家岭遗址先民的族属关系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三苗是距今约5000年前后生活在以江汉为中心的南方地区的远古部落,三苗又称“有苗”、“南蛮”等,所以三苗集团又称“苗蛮集团”,夏商时期被称为“荆”、“荆蛮”、“荆楚”的,都是三苗的遗部。
屈家岭遗址地区古属荆地,春秋入楚,至秦汉归荆襄。
从时代和地域上考证,屈家岭遗址地区的先民属于三苗的氏族部落,而且此遗址可能是三苗氏的中心聚落地。
另据文献记载,古史传说中的神农氏又称烈山氏,其出生和主要活动在汉水中游,因此,屈家岭遗址地区的先民应与神农氏有着密切的关联。
4、屈家岭文化的分布范围屈家岭文化是一种分布范围很广的考古学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屈家岭文化诸部落以江汉平原为中心,活跃在东起大别山南麓,西至三峡地区,北到河南西南部,南抵湖南北部辽阔大地上。
这个部落集团以种植水稻为主,兼营渔猎,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推动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发展的主体。
5、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稻作农业屈家岭遗址发现的稻作遗存,是长江中游第一次发现史前稻作遗存。
1956年第二次发掘时,仅发掘800余平方米,新发现面积约500平方米、体积约200立方米的烧土遗迹含有大量稻作遗存。
经武汉大学生物系化验测定,这些谷粒属于粳稻,与今天栽培的粳型品种相近。
屈家岭文化时期,粮食有了剩余。
屈家岭遗址出土了大量小陶杯,其数量比例远远超过任何一种陶器,许多学者都认为这种小陶杯是一种酒器,如果没有多余的粮食,普遍酿酒是不可能的。
在屈家岭文化层中还发现了大量家猪的牙齿,这也说明当时饲养业较发达,粮食确已有剩余。
考古发掘表明,屈家岭遗址地区当时已普遍种植水稻,这里是长江中游水稻的起源地。
6、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制陶工艺屈家岭文化时期,已出现专门的陶工,这些陶工们一辈子都在创作、制陶、烧陶,并创造了神秘的陶器文化。
屈家岭文化制陶工艺的最大成就是快轮普遍使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轮盘(陶车)快速旋转所产生的惯性力,将置于轮盘中央的泥料提拉成所需形状的坯体。
用这种方法成型,在陶器的内底和器壁上往往残留螺旋式的拉坯指印,在底外留有用绳子切割形成的偏心涡纹。
屈家岭文化的陶器一般以灰色为主,黑色其次,红色是第三位。
屈家岭文化的灰陶大多数是浅灰色,颜色比较纯正一致,说明当时的窑工能准确控制窑温和窑焰的变化。
屈家岭遗址出土的蛋壳彩陶杯(碗)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7、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纺织手工业纺织的出现是史前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屈家岭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制纺轮,其中以彩陶纺轮最具特色,这证明当时的屈家岭已经出现了相对成熟的纺织技术。
当时人们用于纺织的原料是麻,将撕开后的麻纤维系在捻杆上,用手指捻动捻杆带动纺轮旋转,因纺轮自身的重量、手指给予它的旋转力量,使其可以连续地旋转一定的时间,从而将麻纤维纺成纱。
屈家岭遗址纺轮的数量很多,且大小不一。
纺轮的重量、体积的大小,是纺纱精细与否的关键,是出于实践中纺织操作技术的需要,也是纺织技术进步的表现。
纺织手工业的发展,也表明当时社会分工已是“男耕女织”。
8、屈家岭文化时期的建筑技术屈家岭遗址中的房屋遗迹,居住面为大量掺和有稻壳和茎秆等物的红烧土构成。
其构建方法是,先于表面垫土筑基,然后挖槽起木骨泥墙,居住面抹泥后,经过烧制而成。
房顶为两面坡形式,以草木搭建,房屋形态有单间、双间和多间之分。
红烧土在新石器时代房屋建筑中,的确是无可替代的精致的建筑材料之一。
它既能用于垫层、散水的铺设,又可以用于墙基、墙体之中,从而使墙体更加坚固,且兼具防水、防潮功能。
这是先民面对温和、湿润的环境长期斗争、久经思索的结果,是一种适应地域和气候的建筑技术。
9、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精神文化一是原始宗教活动。
在屈家岭文化遗存中,发现许多与原始宗教活动有关的遗迹和遗物,如一种奇特的筒管形陶器(也称陶祖),无论是从形态特征上分析,还是从连接配套的方法上考察,都不可能是日常生活用品,它们应是原始宗教活动的遗物。
又如发现的一些完整的猪骨架和狗骨架,它们显然都是因建筑奠基或者祭祀时而被埋入的。
二是装饰文化。
装饰品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屈家岭文化遗存中发现的装饰品,有玉器、石器、骨器、牙器,分为璜、环、镯、坠、珠等,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也是喜爱装饰的,并且有很好的成就。
三是彩绘艺术。
在彩绘方面,最普遍的是用红褐、黑、灰和橙黄等色作为彩绘花纹的色调。
在纹饰结构方面,如彩陶纺轮已采用了四分的对称式和三分的平分式,并应用同心圆、辐射线等作为图案的结构形式。
当时的彩绘已按不同器物加以变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绘画艺术。
10、屈家岭遗址的价值和地位屈家岭遗址文化层堆积深厚,文化内涵丰富,是我们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环境状况的代表性遗址。
其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研究长江文明起源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屈家岭文化的起源,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研究中华民族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是在研究聚落形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屈家岭遗址群中心聚落与周边聚落的关系及中心聚落内部的分化等,对研究当时原始聚落形态具有重要价值。
三是在研究农业生产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在屈家岭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遗存,为研究稻谷的起源,研究当时稻作农业生产水平,提供了重要资料。
四是在研究制陶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屈家岭文化时期,快轮制陶已得到普及,这是手工业领域的一次重要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五是在研究纺织手工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彩陶纺轮大量的出现,不仅是原始文化艺术的反映,而且也是纺织手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屈家岭遗址对于研究我国原始人类聚落的起源与发展,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屈家岭遗址的发现,表明这里是长江中游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也说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列为全国100家大遗址。
二、农垦篇11、五三农场的创建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进入革命建设新时期,党中央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医治多年战争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创伤,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巩固革命成果。
为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奠定经济基础和实施大规模经济建设积累经验,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在农业方面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在全国各地兴办一批国营农场,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东北三江流域国营农场、滇南海南国营胶场等,集中国家力量开垦荒地,建设一批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原料基地,为国家提供粮食和副食品,为工业提供原料,解决当时存在的粮食严重不足和工业原料短缺问题,同时探索农业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
五三农场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创建的。
12、五三农场的创建过程1952年8月,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李先念派周季方同志(1932年参加革命,参加了长征和中原突围,建国初任武汉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为五三农场第一任场长,后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到京山、钟祥、天门、荆门、潜江交界的荒原创办国营农场。
9月,周季方一行在沙洋一带探荒,路经京山杨家丰,从高湖地区钻进芦苇丛中,行走了一里多路,看到一望无边的荒原,沼泽里长满了芦苇,旱地上长满了白茅草,泥土是沙壤土,适合种庄稼。
他们发现在方圆百里内,东面和北面是大片的丘陵和山地,南面和西面是大片的平原荒地,适宜大规模开垦建设农场,于是向省委汇报。
省委决定在此创办国营农场。
1952年11月7日,周季方一行6人乘坐一辆破旧的美式吉普车从汉口出发,第二天才在荒原中心下洋港落脚。
这片荒原野兽成群,血吸虫泛滥,许多当地群众都染上了血吸虫和血丝虫病,到处都是“大肚子”和“粗腿子”,还有解放初期未剿尽的土匪时常出没。
刚进入荒原,没有测绘的资料和地图,探荒队伍就地目测,绘出草图,详细记载荒原、丘陵、山区。
12月,为帮助农场解决困难,李先念同志安排把襄阳和大冶一部分职工连同农机具调给农场,把当时参加荆江分洪和汉宜公路建设的500余名宜昌工人调给农场,还将武汉市内300多名失业工人调给农场,一支千余人的开荒队伍组建了起来,这就是五三农场最早的开拓者。
1953年2月,春节刚过,李先念来五三农场视察。
20日,李先念同志在司马河边潘家台西北(现何集办事处马档桥西南)的荒原上挥锹开荒,举行了农场奠基礼。
随后,省里派勘测队来测绘地图,进行总体规划。
勘测队分派两路人马,用马匹驮着行李、干粮,对荒原、丘陵、山区进行实地观测绘图,历时近一个月,把荒原和山丘分成了长滩埠、何集、高湖、坡子湾、蒋家湖等几个居民点,也就是后来的生产队、作业区、分场的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