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管理制度
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一)1、目的:为了预防、控制、消防职业痛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
2、范围。
全体员工。
3、责任者。
安全部、制造部、中央研究所、工程部、采购销售部、行政保卫科。
4、程序:4.1总则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职责卫生管理部门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负责。
4.2机构与管理公司健康安全科在安全部领导下,负责职业卫生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
制定计划,研究工作,布置任务,通报企业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劳动防护检查考核、职业卫生隐患检查及治理等情况。
4.3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应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审批程序,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参加建设项目的设计____。
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和落实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有关建议和措施,应同时建立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等档案。
发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中毒事故时,应及时报告集团公司和地方主管部门,准确提供有关情况,并配合做好救援救护及调查工作。
企业应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
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亦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4.4劳动用工及职业健康检查管理违反此规定,职工有权拒签劳动合同,企业不得解除终止原劳动合同。
档案内容应包括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安排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和照顾女工的生理特点,不得安排女工从事特别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机能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婴儿一周岁内)女工从事对本人、胎儿或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生育期女工从事有可能引起不孕症或妇女生殖机能障碍的有毒作业。
4.5作业场所管理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向员工公布。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职业病卫生防治管理制度范例(4篇)

职业病卫生防治管理制度范例一、总则1.1 目的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制定本职业病卫生防治管理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用人单位,包括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等。
1.3 法律依据本制度的制定遵循国家相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职业病卫生防治管理责任2.1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用人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承担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对危害职业病的因素进行评估,制定并执行职业病防治措施。
2.2 职业病防治责任部门用人单位应设立职业病防治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合理分配资源,开展职业病卫生宣传教育。
2.3 职工职业病防治责任职工要遵守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制度,积极参与职业病卫生培训和健康检查,主动报告职业病症状。
三、职业病危害评价与防护3.1 职业病危害评价用人单位应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3.2 技术控制防护措施用人单位应采取技术控制措施,改变工艺、设备和操作环境,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暴露。
3.3 个体防护措施在无法完全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提供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的个体防护装备,并提供使用培训和指导。
四、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职业病病人诊断4.1 职业病危害监测用人单位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监测,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和工作环境的变化。
4.2 职业病病人诊断职业病病人诊断应由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用人单位应配备职业病病人诊断的设备和人员。
五、职业病卫生宣教与培训5.1 职业病卫生宣教用人单位应定期组织职业病卫生宣教,向职工传达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5.2 职业病卫生培训用人单位应根据职工的工种和工作内容,组织必要的职业病卫生培训,确保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护知识和技能。
六、职业病卫生监督6.1 职业病卫生监控用人单位应进行职业病卫生监控,追踪职业病的发生和职业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一、职业病防治目标和原则1.目标:以预防为主、早期发现和治疗为重点,减少职业病发病率,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2.原则:(1)科学性原则:依据职工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2)合理性原则: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合理配置资源。
(3)全员参与原则: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企业全员参与的范畴,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共同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
(4)预防为主原则:以控制源头、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为重点,坚决采取预防措施。
(5)综合治理原则:采取综合控制方法,综合治理职业病问题,确保职工的整体健康。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1.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通过对企业的现场调查、职工健康监测、危害因素测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工作岗位上存在的危害因素。
2.危害因素评价:重点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程度、危害程度、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1.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合理配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防护屏障等。
2.个体防护用品供应:为职工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品,如防护面具、防护手套、耳塞等。
四、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估1.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体系: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时掌握职工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病早期表现。
2.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对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进行评估,确保职业病发生的风险可控。
五、职业病体检与健康监测1.职业病体检:根据相关规定,定期为职工开展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或潜在职业病。
2.职业病健康监测:建立职业病健康监测档案,对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跟踪和监测。
3.健康教育和指导:通过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健康宣传活动,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知识水平。
六、职业病案例报告与信息统计1.职业病案例报告:对发现的职业病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分析病因,总结经验,制定防治措施。
职业病管理制度

职业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权益,预防职业病发生,加强职业病防控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包括在编、合同制和临时员工,以及个体劳动者。
第三条本单位应当成立职业病管理委员会,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协调和监督。
第四条本单位要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机制,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病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章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估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制定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的内容、频率和检测方法。
第八条确认本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后,应当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减少员工的暴露量。
第九条本单位应当定期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暴露量进行评估,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
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档案,妥善保存监测结果和评估报告。
第三章职业健康监护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为员工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当为员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健康意识。
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病病史和检查结果。
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
第四章职业危害因素控制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暴露量。
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当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第十七条本单位应当定期对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第十八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工作环境的改善,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
第五章职业卫生宣传教育第十九条本单位应当定期组织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
第二十条本单位应当制定职业卫生宣传教育计划,明确宣传的内容和方式。
第二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水平。
第二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档案,记录员工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
职业病防治与管理制度(5篇)

职业病防治与管理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种类,根据国家《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规定》划分。
第三条职业病确诊程序:首先由本厂职工医院对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阳性体征者,要结合职工自我感觉症状,以及年龄、工龄,工作环境等,做出初步诊断,然后,由职工医院介绍至“潍坊市职业病鉴定委员会”进一步检查,由该委员会确定为职业病。
第四条职业病及职业中毒及职业中毒的预防和管理,由公司职工医院安全管理部门、公司工会各尽其职,密切配合,共同负责。
疑难重大问题报公司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
第五条查体(一)凡从事粉尘、有毒作业的员工,上岗前应严格进行查体,禁止不适宜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流入该区。
(二)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自查体时开始建立基础档案,作为后期健康查体的参考资料和诊断依据。
(三)为了及时掌握接触粉尘作业和其它有害作业员工的健康状况,便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按照国家规定,在“潍坊市职业病鉴定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公司职工医院会同安全管理部门、公司工会,组织从事有害作业的员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四)严格控制查体对象和查体范围,凡符合查体条件和查体范围的员工,要动员其参加健康查体,及时掌握其健康状况。
(五)对所有从事有害作业的员工,都要建立健康档案和卡片。
(六)凡大批量集体查体,其结果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意见。
第六条职业病患者管理(一)认真做好各种职业病患者的管理工作,使患者安心工作和治疗。
(二)对已经确诊的职业病患者要定期组织复查,积极防止并发症。
(三)按规定做好各类职业病患者的安置工作。
凡己确诊的职业病患者,由职工医院提出书面建议,综合管理部负责将其调离原岗位,适当调整工种,对劳动能力有轻度减退的患者,可酌情使其从事适当的轻体力工作;对劳动能力显著减退者,可安置在劳动条件较好的环境,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并作康复医疗活动。
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范文职业病是一种与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以及工作强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建立健全的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的范本展开阐述,对其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
一、制度目的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职业活动的员工。
三、责任主体1. 公司管理层应负责制定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相关部门、岗位应负责具体的职业病防护工作,落实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
四、职业病防护措施1. 检查与评估(1)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确保工作场所的卫生状况符合相关标准。
(2)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健康体检,确保其适宜从事相应的工作岗位。
2. 宣传与培训(1)开展职业病防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
(2)组织职业病防护培训,确保员工了解相关防护知识和技能。
3. 防护设施与装备(1)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耳塞、防护手套等。
(2)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设施良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
4. 监测与报告(1)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体系,定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2)对发生的职业病案例进行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管理与评估1. 职业病卫生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规范职业病防护工作。
2. 定期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确保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3. 持续改进职业病防护工作,加强对危害因素的管控,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
六、处罚与奖惩1. 对违反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的员工,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2. 对在职业病防护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表彰。
七、附则本制度的修订和变更应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并通知全体员工。
职业病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应与其他相关制度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职业病防护体系。
八、制度执行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执行期间由公司职业病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检查和评估,报告给公司管理层。
职业病管理制度

职业病管理制度1.制度目的1.1为了维护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职业病管理流程,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
3.职业病定义3.1职业病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暴露于特定职业危害因素下,导致身体健康受损的疾病。
4.职业病管理流程4.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4.1.1由公司安全环保部门负责对各部门工作环境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
4.2员工职业病健康档案建立4.2.1入职时,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建立员工职业病健康档案,记录员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
4.3职业病体检4.3.1每年一次,由公司委托的专业医疗机构对员工进行职业病体检,重点关注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
4.4职业病诊断与报告4.4.1员工在体检中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公司提供诊断报告。
4.4.2公司医务室应对职业病病例进行统计,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4.5职业病防治措施4.5.1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各部门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向员工进行培训。
4.5.2对于职业病高危岗位,公司应采取更加严格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
4.6职业病康复与复查4.6.1对于确诊为职业病的员工,公司应提供相应的康复服务,确保员工能够早日康复。
4.6.2康复期满后,员工需要接受职业病复查,确认康复情况。
5.职业病管理责任5.1公司5.1.1公司负有建立、实施和维护职业病管理制度的责任。
5.1.2公司安全环保部门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评估和控制。
5.2人力资源部门5.2.1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建立和管理员工职业病健康档案。
5.2.2人力资源部门协助安排员工职业病体检。
5.3医务室5.3.1公司医务室负责职业病诊断与报告,提供相应的康复服务。
5.3.2医务室协助各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
5.4部门5.4.1各部门负责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向员工进行培训。
5.4.2部门负责对职业病高危岗位的员工进行更加严格的职业病防护管理。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三篇)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是指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的体系。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各国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包括制定职业病防治法、法规和标准,明确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的责任和义务。
2. 职业病防治目标与指标: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指标,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朝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向发展。
3. 职业病危害评估与控制措施:对各类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改善、工艺工程控制、个体防护用品及设备的使用等。
4. 职业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定期对各类职业病进行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职业病的发生和流行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 职业病诊断与治疗制度:建立职业病的诊断与治疗体系,包括职业病的诊断标准、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
6.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职业病防治的管理体系,包括职业病防治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和绩效评估等。
7. 职业病宣传与教育制度:开展职业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员工的职业健康和职业安全。
通过建立完善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二)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长期作用于工人身体而引起的疾病。
随着工业的发展,职业病的发生也逐渐增多,严重威胁着工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工人的职业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本文将从我国的角度,对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一、职业病的危害和防治意义职业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职业病。
职业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严重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职业病会导致工人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比如肺癌、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肝病等。
职业病管理制度

职业病管理制度职业病管理制度1. 职业病管理制度概述本职业病管理制度是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维护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建立的。
通过全面、科学、系统的管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职业病管理的目标- 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降低职业病发生率;- 促进职业病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水平;- 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
3. 职业病管理的职责和权限3.1 职业病防治机构设立职业病防治机构,负责组织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定并完善职业病防治方案,提出职业病防治建议,协助企业制定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3.2 职权分配- 生产单位负责制定并执行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方案,维护职业病防治组织的正常运行;- 职业病防治机构负责监督和指导生产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协助处理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问题;- 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负责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并向生产单位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4.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4.1 监护对象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监护对象主要包括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
4.2 监护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估;- 职业病的筛查和诊断;- 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4.3 监护方法- 职工定期接受职业健康体检,监测相关指标;- 根据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特点,定期进行职业病筛查;- 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5. 职业病防治方案5.1 目标和原则制定职业病防治方案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制定方案的原则包括综合预防、科学控制、分级管理、全员参与。
5.2 主要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估;- 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定和执行;- 职业病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职业病防治设备和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6. 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6.1 宣传教育目标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能力,促进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4篇)

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引言:职业病是指因为劳动过程中接触、吸入、摄入或者接触到的职业性有害物质或者工作环境因素,导致工人患有的以各种类型的损害器官健康为主要特征,经过一定时间滞后性出现的疾病。
职业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环境的质量,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显得非常必要。
一、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目的和基本原则:1. 目的: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环境的质量。
2. 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管理。
- 科学合理,规范操作。
- 依法管理,责任明确。
- 公开透明,参与共享。
二、职业病危害管理制度的内容:1. 职业病危害评估和监测管理:-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分析和评估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级管理,确定监测和控制的重点。
2. 职业病危害防控管理:- 设立专门的职业健康监管机构,明确职责和权力,加强对职业病危害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管理制度,包括防护用具、排风设备、通风系统等;- 制定职业病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的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加强职业病预防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3. 职业病危害诊断和职业病的防治:- 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的职业健康检查和体检;- 制定职业病的诊断和防治规范,确保及时诊断和治疗职业病;- 加强职业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控制和阻断职业病的传播和扩散。
4. 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提高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演习,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 加强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事后处理和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
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文(3篇)

职业病及疑似职业病报告管理制度范文一、报告责任主体1、用人单位;2、接诊急性职业病的综合医疗卫生机构;3、承担职业病诊断和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
二、职业病报告管理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内的职业病报告监督管理工作,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负责报表的汇总统计上报工作。
2、职业病报告实行属地管理为了保证职业病报告不重报、不漏报,职业病报告实行属地管理,即不论隶属于____各部门,还是地方企业、事业和个体经济____,一律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负责统一汇总上报。
职业病报告由用人单位、承担职业病诊断和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直接报告。
对于确诊职业病人,用人单位还应当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3、法定报告人责任法定职业病报告责任人未按规定报告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三、职业病报告类别及时限职业病报告分为急性职业病报告、非急性职业病报告、疑似职业病报告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
①任何医疗卫生机构接诊的疑似急性职业病均应立即向当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电话报告;②凡有死亡或同时发生三名以上急性职业中毒以及发生一名以上职业性____,初诊医疗机构应当立即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③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用人单位也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以上职业病报告在实施紧急报告后,应由确诊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在____小时内填报《职业病报告卡》。
2、非急性职业病报告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的职业病病人(死亡的职业病病人),应在____日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报告。
3、疑似职业病报告职业病诊断机构发现或接诊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在____日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报告单位报告;职业病体检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及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到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
4、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按照《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规定执行。
职业病管理制度

职业病管理制度职业病管理制度是一种组织机构内部用于保护员工免受职业病危害的制度。
它的目标是通过预防、控制和管理职业病风险,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一、制度背景和目的职业病管理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它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减少职业病的风险。
二、制度适用范围职业病管理制度适用于本组织内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兼职和临时员工。
三、职业病管理责任1. 组织领导层应制定职业病管理制度,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2. 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并执行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3. 员工应遵守职业病管理制度,并积极参与职业病防护工作。
四、职业病风险评估1. 组织应对工作岗位进行职业病风险评估,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
2. 职业病风险评估应包括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因素。
五、职业病防护措施1. 组织应采取合理的工程控制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时间。
2. 组织应提供个体防护用具,如呼吸器、防护服等,以减少职业病的风险。
3. 组织应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护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六、职业病监测和报告1. 组织应建立职业病监测系统,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病检查和监测。
2. 职业病发病病例应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防控。
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1. 组织应根据职业病风险评估结果,采取控制措施,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暴露时间。
2. 组织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八、职业病事故的应急处置1. 组织应建立职业病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和处置措施。
2. 职业病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九、职业病管理的监督和评估1. 组织应定期对职业病管理制度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 相关部门应对职业病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其有效实施。
职业病卫生规范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等方面。
第三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确保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职责与分工第四条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五条职业病防治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 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2. 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3. 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置和维护;4. 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调查和处理;5. 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6. 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六条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1.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确保本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实到位;2. 各岗位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做好本职工作中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第七条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制度,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
第八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包括: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2.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3. 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评估。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结果应及时上报,并根据监测和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四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第十条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设置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包括:1. 防护设备;2. 防护用品;3. 防护措施;4. 防护设施。
第十二条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五章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第十三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事故危害。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范文(3篇)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白银集团股份公司生产作业现场安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办法》,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第三条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分管安全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四条各工程公司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必须依法对员工健康承担法律责任,保障劳动者享有的健康权益。
第五条安全管理部是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部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政策、法规、标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对公司职业病防治实行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
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监督检查贯彻执行情况;(二)制定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参与编制公司职业病防治规划,并监督实施;(三)参加审查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中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审查及竣工验收;(四)组织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等。
第六条员工依法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四)要求公司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12个职业病管理制度

12个职业病管理制度1. 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记录和分析,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以及健康检查结果等内容,并建立档案资料保密制度,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保障员工的隐私权,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
2. 全员健康体检制度全员健康体检制度是一项对职工进行定期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和评估的制度。
定期对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本人,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进行干预,保护员工身体健康。
3.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估制度建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估制度,通过监测和评估出现在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职业危害因素的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职业病危害告知管理制度在工作场所张贴职业病危害告知标识,并制定职业病危害告知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在员工入职、转岗等过程中向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的告知,加强员工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5. 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管理制度,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特点,合理配置防护设施和物品,提高防护设备的使用率和防护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病危害。
6.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建立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增强职工对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意识。
7. 职业病危害项目作业管理制度对职业病危害项目作业颁布相应的作业操作规程,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作业管理制度,明确作业流程及作业操作规范,规范作业操作行为,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
8. 相关岗位岗位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制度建立相关岗位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制度,对从事高风险职业的员工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干预,确保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
9.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对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的处置流程和应急措施进行规范,及时进行事故处置和善后工作,保证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最小化。
职业病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劳动者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及管理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确保劳动者职业健康。
二、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价第四条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价制度,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识别和评价。
第五条识别与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来源;(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途径和暴露时间;(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潜在危害程度。
第六条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价,并形成书面报告。
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第七条单位应根据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第八条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包括:(一)工程技术措施:如通风、排毒、密闭、隔离等;(二)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三)职业健康检查: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四)职业卫生培训: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业病危害防范意识。
第九条单位应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定期对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
四、职业健康监护第十条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
第十一条职业健康监护内容包括:(一)职业健康检查: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标准;(三)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对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进行调查处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十二条单位应将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告知劳动者,并对劳动者进行健康指导。
五、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处理第十三条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单位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职业病管理制度

职业病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职业病是一种由于长期从事特定工作而引起的慢性疾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促进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各国纷纷建立了职业病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职业病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职业病预防与控制1.1 职业病危害辨识与评估: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危害辨识和评估,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1.2 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根据危害辨识和评估结果,建立相应的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防护屏障等,以减少劳动者接触危害物质的机会。
1.3 职业病防护措施宣传与培训: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知识宣传与培训,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二、职业病诊断与监测2.1 职业病诊断标准:制定科学准确的职业病诊断标准,明确职业病的病因与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患者。
2.2 职业病监测体系:建立职业病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3 职业病病例报告与登记:要求医疗机构对职业病病例进行报告与登记,形成职业病病例数据库,为职业病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三、职业病诊疗与康复3.1 职业病诊疗机构建设:建立专业的职业病诊疗机构,配备专业医疗设备和技术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职业病诊疗服务。
3.2 职业病康复与职业重返:对职业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职业重返指导,帮助他们恢复工作能力,重新融入社会。
3.3 职业病诊疗费用保障:建立职业病诊疗费用保障机制,确保职业病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诊疗服务,减轻其经济负担。
四、职业病监督与执法4.1 职业病监督机构建立:设立专门的职业病监督机构,负责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2 职业病执法与处罚:制定职业病防控的法律法规,明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护责任,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4.3 职业病事故调查与处理:对职业病事故进行调查与处理,追究责任,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职业病人管理制度(三篇)

职业病人管理制度职业病是指由于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导致的特定病变,包括由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引起的各种职业性疾病和职业性危害性致病因素所导致的非职业疾病。
职业病的预防和管理是保护员工健康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建立职业病人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职业病管理制度的定义、目的、内容和落实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职业病管理制度的定义职业病管理制度是一套规范和规定,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员工健康提供指导和操作方法的组织体系和文件。
二、职业病管理制度的目的职业病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员工职业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传播,从而提高员工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病管理制度的内容1. 职业病防护责任制度明确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职业病防护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将职业病防护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体系中。
包括职业卫生工作责任制度、职业病防护措施落实责任制度等。
2. 职业病危害评估和监测制度建立职业病危害评估和监测体系,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进行评估,并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同时,要建立职业病诊断和报告制度,对疑似职业病病例进行及时诊断和报告。
3. 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供应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类职业病防护措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供应和管理要求,包括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设备的设置、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配备和更换等。
4. 职业病教育和宣传制度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职业病防护的认识和意识,加强职业健康知识的普及。
此外,还要建立职业病防护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5. 职业病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建立职业病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对员工进行规定周期的健康检查和监护,及时发现和诊断职业病病变,采取相应的防护和防治措施。
四、职业病管理制度的落实1. 设立职业病防护管理机构在企业内部成立职业病防护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和职权,负责职业病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和评定工作。
用人单位职业病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1. 我单位是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主体,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2. 各部门、各车间负责人对本部门、本车间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负总责。
3. 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有义务参与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发现职业病危害隐患及时报告。
三、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1. 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岗位,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2. 对新入职的职工,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3. 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病危害教育和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意识。
四、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1. 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2. 对申报的职业病危害项目进行动态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五、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1. 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
2. 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职工,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治培训计划。
六、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1. 定期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对损坏、失效的防护设施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
七、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1. 根据职工工作需要,免费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
2. 职工应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并妥善保管。
八、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1. 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其符合国家规定。
2. 对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九、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1. 在建设项目中,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
2. 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预评价、审查认可、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和验收认可。
十、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1. 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及本办法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本办法所称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卫生部发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第三条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主要内容是:
(一)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
(三)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四)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五)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六)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第四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当有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
(二)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三)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职业病预防管理制度
一、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二、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各单位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温、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三、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四、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单位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行业施工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
建筑物的拆除,均可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
狭窄。
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使用内燃机和燃烧器,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机溶剂的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
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躁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躁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躁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躁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五、防护措施:
(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警示标志。
3、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行之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4、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5、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二)个人防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
并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3、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
4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5进行躁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躁声作业的时间。
6、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带好防护用品。
7、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单位应将检查结果告之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六、安全检查措施:
1、企业对生产中的安全工作,除进行经常的检查外,每年还应该定期地进行二至四次群众性的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2、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企业领导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3、安全生产检查应该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定出计划,按期解决,必须做到条条有着落,件件有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