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精英教育四:中国是精英教育的鼻祖:帝王之学

合集下载

听了中国精英教育的培训心得体会

听了中国精英教育的培训心得体会

听了中国精英教育的培训心得体会八月的天空,骄阳似火,期待已久的暑期培训已悄然进行了两天。

在这两天的学习中,专家们那丰富的案例、精深的理论,让我深深地叹服;而他们在自我专业成长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达到的境界,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的内心。

下面就是带来的听了中国精英教育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听了中国精英教育的培训心得体会1努力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储备知识,摸索教学方法,尤其要加强学习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通过网络学习,我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

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一、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从古止今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其道德内涵必然融汇于整个社会公德之中;而教师的特殊职业与地位,则决定着师德必然对整个社会公德产生极大影响。

德高为师,身正是范,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灵魂。

能否成为一个好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精神,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关键在于有一种精神。

二、教师要尊重幼儿,重视幼儿天真的梦想放弃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孩子,让他们尽情表露真性和梦想,然后教师进行观察分析,再是顺导性的教育,同时附上适当的强制和计划,这就是自然的教育。

当孩子们尽情地流露他们的本性,真的,善的,美的,于是,我们让他们互融这种本性,这是一种巨大的能量,他能化解个别孩子的不良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防御孩子们感染社会恶习。

让幼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幼儿教育是起步,起步是最关键的。

三、教师要会宽容孩子如果说,尊重、理解幼儿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素养的话,宽容幼儿则需要勇气和更大的投入,这是针对幼儿认识的不稳定而言。

允许幼儿的认识反复的过程,需要我们有更大的耐性。

帝王之学

帝王之学

帝王之学——中国古代培养领袖和公民的教育及书目推荐。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早,也最完善的领袖和公民教育的精英教育体系。

国际上公认中国创造了世界上最完善的文官管理制度,而这个制度的基础,就是几千年来的一整套教育模式;可惜,这个传统都已经被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给丢光了。

我们现在回忆一下历史:孔子之前的学校,是不对老百姓开放的;那个时侯是“刑不上大夫,学不下民间”,教育是统治者维持自己特权的工具。

孔子最大的价值,不是他的学问有多么好,而是他打破了这种垄断,让百姓们也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有了提升的机会。

不过,这种教育并非是百姓们自己所需,而是为了让他们也有机会通过教育的提升,而进入“上流社会”,为统治者服务。

所以,孔子的私立学堂,显然是培养当时的政府领导和管理人才的地方。

你看他的培养目标是“君子”,也就是品德,知识,智慧,自我管理能力都超越普罗大众(孔子称这些人为“小人”,就是普通平民,小人物的意思)的优秀人物。

而且孔子很有系统地这样做了。

所以,孔子的学堂,显然是致力于为鲁国和其他国家培养管理人才的教育机构,事实上他的学生的确有不少去担任各级管理干部的。

孔子的学堂,为原来无法走入高层的下层民众,提供了一个接受精英教育并挤入上流社会的机会,同时也为国家提供了一个更广泛地吸收人才的机会。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孔子的教育目标。

当年就有一个叫做樊迟的年轻学生特别死心眼,讲究“专业对口”,读书就是要找工作。

不懂孔子学堂的性质是培养未来鲁国和列国的领袖和管理者,而不是打工一族,所以就很冒失地跟孔子说:他想学一点实用专业技术知识,好毕业后混碗饭吃。

由于当时是农业经济时代,没有工厂,也没指望学学汽车制造,电脑技术之类的专业课。

所以只是希望孔大师开设两门当时最实用,毕业后也最容易找到工作的“种田”和“种菜”,两项实用专业技术课程,准备毕业后去农村做一个承包专业户。

孔子没好气地想:这学生实在太呆了,连基本的帐都算不清楚。

我这培养未来领袖的学堂,全国只有一家,别人想模仿都模仿不来。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教育简史》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5分)1.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2.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礼不下庶人;官师不分;政教合一。

在这种体制下,教育权、受教育权被奴隶主贵族所掌握。

3.文翁兴学——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易俗,推行教化,选派郡吏中聪慧者到长安,就学于博士。

数年后,这些人学成归来,于是文翁在成都立学,招收属县子弟入学,学成者都给予重用,或推荐到朝廷作官。

蜀郡从此学风大盛。

4.苏湖教法——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

学生可以主治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

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

前三种是以识字为主的教材,《千家诗》是诗歌类教材,合称“三、百、千、千”,是社会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蒙学教材。

6.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源于宋代,通称制艺,是一种严格注重内容和形式的文体。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8分)1.学校教育是怎样产生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哪些?参考答案:学校教育的产生:其一,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一部分人逐渐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其二,教育事务逐渐复杂,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需要建立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同时也为教育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内容。

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学校类型有两种:第一种是“成均”;第二种是“庠”。

2.简述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内容。

海外移民悲剧的真正原因是中国的所谓精英教育

海外移民悲剧的真正原因是中国的所谓精英教育

那麽, 让我们从珍惜生命做起。珍惜今天的每一分钟,珍惜亲人的每一份爱, 珍惜朋友的每一份情,珍惜Mother Nature的每一草一木,珍惜劳动挣来的每一个铜板, 最重要的,尊重生命!
听到过不少移民都抱怨过西方的中小学教育不及中国好。其实如果深度地比较一下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差异,我们就不难发现,西方学校教育的前提是承认和强调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 在幼儿园或学前班 你都会看到一句话" I AM SPECIAL。",西方教育强调上天给予每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天赋。因此, 每一个人的个性和尊严都应平等的受到尊重和保护。
中国古时候, 有修身齐家治国之说, 所谓修身, 依我的理解就是学做人。那时的修身之道, 是根源于孔孟之道。,是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和孟子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当时士大夫们崇尚的是达则兼济下,穷则独善其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虽然孔孟之道的道德守则曾支撑中国几千年之久。然而, 当今大陆, 这些中国文化中的精髓已离我们远去,汹涌如潮的西方文化却又只被模仿,复制了些糟粕。当国人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道德, 如善良, 如正直, 如真诚, 如仁爱,如守信全部消解在无尽的物欲,人欲,权欲中时, 我们给学生,孩子们的当然就只剩下物欲横流,见钱眼开, 欺诈为荣,自私,冷血,对不公的麻木,对人性的抛弃,对生命的漠视。 一旦达不到个人的期望或目的, 不是找他人垫背,就是自暴自弃。自杀是放弃生命的极端例子。 中国各地的大学生,海外大、小留学生中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就是眼前的沾满鲜血的残酷事实。
写到这里, 我想起了早前游玩英国牛津大学时看到的两句话: 一句是: The more I study,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know, the more I forget. The more I forget, the less I know. So why study?

体育是精英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课程

体育是精英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课程

解读精英教育18:体育是精英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课程!作者今日学堂校长张健柏我这样说,可能会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大跌眼镜!因为这完全违背中国几百年来的“常识”。

虽然我这种说法,才最符合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和真正教育精神。

简单地温习历史,古代的皇家教育机构一直称为“保傅”机构:“保”就是“保其身体”,“傅”就是“傅其德义”。

显然,古代皇家的精英教育理念,是认为皇子们的身体训练和体育教育,才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育。

因此“太子太保”,也就是“皇家体育教师”的地位,排在“太子太傅”----这位“皇家文化教员”的前面。

作为皇帝及其周围的高参,他们非常深刻地知道:对于治理国家和人生成长来说,很多必须的重要素质,是无法通过读书和上政治课,文化课来学习并拥有的,只有通过体育课才能学到!如果理论化一点,文雅一点,复杂一点来说:古代的中国文化,一向坚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国曾经是一个各方面都极为进取和积极向上的民族,而且还是一个极为务实的民族。

当然,这已经是“过去时”了。

中国古代读书人追求的人生三大成就,分别是“立功,立德,立言”,翻译成现在语言,就是做事第一,人品行为第二,会读书写文章第三。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一生中要对社会和国家有所贡献(立功),干出一点成绩,才是很了不起的真本事;比会做人(立德),比著作等身(立言),都要重要得多,才没有枉活一生。

可见古人没把会读书当成多了不起的事情。

古人说“行有余力,而后学文”,只有当一个人会做人,会做事后,还有剩余的资源和精力,这时候才需要“学文”读书,提高文化素养。

如果只会读书,说大话的呆子,是会被笑话的。

古代说这种人是“酸儒”“腐儒”,就是说他们像变质了的酒,或者腐败了的食物一样,是需要丢弃的人类垃圾品。

汉唐时代的读书人,上马可以杀敌立功,下马可以写诗赋文,其胸襟气概,绝非明清以后只会夸夸其谈的酸秀才们所能比的。

现在的人,早就不记得这些真正宝贵的传统了。

0464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

0464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

0464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1.“成均”: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庠”这种教育机‎构。

“庠”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3.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

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

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

4.学在官府P‎17: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这种体制‎下,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也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教师。

5.六艺P19‎:西周教育内‎容,以“六艺”为纲。

即礼、乐、射、御、书、数。

又有“大艺”、“小艺”之分。

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书、数作为小艺‎,是小学的课‎程。

6.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7.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8.五礼P21‎: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9.孔子P3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创‎始人。

生平主要是‎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

弟子多达3‎000人,著名的有7‎2人。

10.《论语》:有20篇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载了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11.有教无类P‎36:由孔子提出‎的,教育没有类‎的差别,所有人不论‎等级、种族、国别,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一视同仁。

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

是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的。

同样,为人子女者,也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

就连男权时代的李清照都会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试问,人生在世,谁人的内心里不想要那么一点点的荣誉感?谁不想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都成为人中龙凤,成为社会中的有用之才呢?我认为,通过某些特定的途径,我们都可以成就自己的理想,我们都可以成为社会中的精英人才,那就精英教育。

何谓精英教育?就是根据个体特点,因势利导,扬长避短,用合适的教育方式、教育资源,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发展。

精英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尊重个体发展!实际上,世人都明白:在这世界上,无论是哪方面的人才、还是事物,它们的品质几乎都是呈一个倒立的菱形结构,高品质的比例很低,普通品质的占大多数,低品质的比例不高。

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理想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学有所成,成就一番事业。

虽然,数千年的人类历史证明,绝大数的人们只能在平凡和无奈中消亡。

但是,所有人的心中仍然存在那么一点点的希冀,希望自己此生没有白来!通过精英教育,可以将很多不可能的变为可能!传统教育与精英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粗放型操作,一个是精细化操作。

通过精英教育,能最大范围的照顾到每一个个体,并使每一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最优的发展,从而挖掘出受教育者最大的潜能。

这样,社会中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各方面的天才、精英人才及怪才!也许,这样并没有让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但却可以成就最好的自己!善待每一个受教育者,并让其成为良才。

这是每一个人的、社会的、国家的共同的愿望和责任,是吗?精英教育要做的就是善待每一个受教育者!在此,我真诚的希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受到教育的每一个人都尽可能健康地成长、并得到最优的发展!“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清朝的陈澹然说得真好啊!也许,精英教育就是那更好的教育模式!《三字经》云:“玉不琢,不成器。

国学与管理智慧教育宣传

国学与管理智慧教育宣传

( 北 宋 张 载 )
为 万 世 开 太 平 。
为 往 圣 继 绝 学 ,
为 生 民 立 命 ,
为 天 地 立 心 ,
事 事 关 心 ” ,
国 事 、 天 下 事 ,
入 耳 ; 家 事 、
读 书 声 , 声 声
“ 风 声 、 雨 声 、
人 顾 宪 宗 提 出 :
明 代 东 林 党
之 , 笃 行 之 。 ”
04 打破西方学科体制的一统天下,使国学教育
与西学教育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国学资 源转化为人才培养的成果。这是实现文化多 元化,建立和谐世界的重要标志。
国学倡导的人生价值观和人格境界论,可以 02
为我们重建社会主义八荣八耻与诚信价值体 系,构铸人生理想,提供学术深层的滋养。
国学的意义思考
05 振兴国学,将使中华文明崛起于东方之林,
加强与世界文明的交流,有助于打破西方话 语的垄断,使世界文明趋于多元化。
国学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精神,可以帮
助人们热爱与认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树立 03
民族自尊心,培育民族精神。
国学所体现出来的开放精神,会通中西的包
06 容精神,可以为中华文化的融入世界,互相
交流,提供学术典范。
“国学”的来龙去脉
章太炎在《民报》1907年第十 五期上有一篇《中华民国解》
章太炎在辛亥革命前提出
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之国名, 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 族名。故《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 鲁卫,异姓之齐宋,非种之楚越,中 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 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有亲疏之别。 其后经数千年,混杂数千百人种,而 称中华如故。以此言之,华之所以为
国学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更是 中华文明的承载者,推动者,新的世 纪,国学的价值正走向回归,我国文 化史确有研究价值,即一代而已见其 概… …可以学先辈之人格,可以知学 问之价值,在善疑、在求真、在创获。

含英咀华,培根铸魂

含英咀华,培根铸魂

含英咀华,培根铸魂作者:代保明来源:《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21年第08期《学记》不仅是中国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收入《礼记》,系儒家经典之一。

《学记》中所包含的教育哲学思想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教育智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学记》有对教育重要价值的阐释,认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指出了教育的重要地位,“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著名论断,以及古代的学制和每个学年段的具体教学目标,强调了基本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学校教育的基本操作步骤。

《学记》指出了基础知识对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观点。

该书指出了“满堂灌”的危害,要求教育要诚心诚意帮助学生成长;指出了最好的4种教育方法、教育衰败的6个方面以及教育的4种失误,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认识大有裨益。

有关做教师的基本条件、教师的地位、教师的进德修业、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学的基本方法等,该书均有深刻论述。

《学记》全文1200余字,文章短小,文字精练,多用譬喻,说理透彻,观点明白。

教师在阅读时,如果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够用现实案例来分析书中的典训,收获会大不一样。

已届不惑之年的我,能够经常翻看的书没几本,但《学记》是个例外。

这本薄薄的书被我翻得有些破烂,不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书,而是因为它像洪钟大吕,时时警醒我在教育教学的路上要迷途知返。

岁月匆匆,我在教师岗位已“虚度”了36年。

为职称、为荣誉、为分数,被应试教育的大潮裹挟。

夜深人静时,偶尔翻翻书桌旁的《学记》,会惊出一身冷汗,吓得我彻夜难眠。

这篇写于战国晚期的文章,哪怕两千多年过去了,可其中一些教育思想仍旧是教育的理想。

我们经常说,教学要研究学情,要逆向设计,要实施循证教学。

《学记》中也说:“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0464中外教育简史 名词解释

0464中外教育简史 名词解释

0464中外教育简史——名词解释1.“成均”: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成均”,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活动。

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庠”这种教育机构。

“庠”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3.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

后来逐渐演变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

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

4.学在官府P17: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这种体制下,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也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学校的教师。

5.六艺P19:西周教育内容,以“六艺”为纲。

即礼、乐、射、御、书、数。

又有“大艺”、“小艺”之分。

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书、数作为小艺,是小学的课程。

6.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预政治。

7.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

8.五礼P21: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9.孔子P3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创始人。

生平主要是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

弟子多达3000人,著名的有72人。

10.《论语》:有20篇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载了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11.有教无类P36:由孔子提出的,教育没有类的差别,所有人不论等级、种族、国别,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一视同仁。

12.学而优则仕P38: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重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

怎样理解精英教育,论教育改革

怎样理解精英教育,论教育改革

怎样理解精英教育,论教育改革【编辑按】精英教育作为理念,强调重视对天赋人才的…为您整理了《怎样理解精英教育论教育改革》,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精英教育作为理念,强调重视对天赋人才的培养;精英教育作为阶段,则是指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历程;精英教育作为模式,是指对优秀学生的教育方式与途径。

正确而全面地理解精英教育的意涵,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是能够应对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的人才,合理布局教育,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教育理论界对精英教育的理解存在着分歧,出现了许多误读与误解现象。

概念是思想与行动的工具,凝结了人们认识的智慧,概念不明确或不严谨,往往导致实践的混乱与困惑。

了解来龙去脉,从而正确理解精英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育理念的精英教育,是指重视英才教育的观念精英是一个日常用语,并非专业名词或教育学中的专门术语。

精英一般指最宝贵的人才。

其英文为“elite”,可作名词与形容词使用,可作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理解或使用。

褒义强调精英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群人或社会集团;中性表示社会中客观存在着的一群教育文化程度高素质高,从事社会管理技术工作的人群;贬义则是一种反讽,暗指一些脱离群众的特权阶层。

作为教育学中的专门术语,精英教育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精英开展的教育,二是培养精英的教育。

前者是从选拔方式来讲的,强调通过一系列学术筛选,挑出“最好的”“最有潜质”的学生,使他们有机会接受精英教育。

后者是从培养目标而言的,即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杰出人才。

精英教育也有褒义贬义之别。

褒义的精英教育,是指对少数天才英才的重视与培养。

贬义的精英教育,则意指只关注少数学生,是一种“特权教育”。

与之对应的是民主大众教育与平民教育,认为教育不仅是发展那些聪明学生的潜力,而且要发展每一个新一代成员的潜力。

从历史上看,精英教育是伴随教育发展过程而出现的一个概念,其含义逐步丰富拓展,并发生微妙变化。

黄冈教育溯源

黄冈教育溯源

《黄冈教育溯源》教育史上别具一格的“黄冈教育现象”到底如何形成的?日前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黄冈教育溯源》,记述了黄冈近三千年教育发展历程,填补了黄冈教育发展系统论述的空白。

据介绍,该书由黄冈市教育局干部雷中怀历经十年资料收集,历时三年撰写而成。

全书35万字,分7个章节,全面梳理了从西周至今黄冈教育在学校、名师、高徒、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特色,深入探究了黄冈教育内涵。

该书提出的黄冈古代教育发展轮廓是:始于春秋,蛰伏于隋唐,宋、明、清及清末分别为四个发展高峰期。

书中提出,黄冈教育历史上是以学塾、官学、书院为主要支撑的多元化教育,是以名师执教为主的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相并存的教育。

“黄冈教育现象”是历代重视支持的结果,是稳固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的结果,也是黄冈学子崇尚知识的结果。

书中披露,黄冈历史上共建有书院75所,在1300年的科举中,累计走出进士944名。

新中国成立后,黄冈先后走出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书院黄冈自古文昌教盛,人才辈出。

早在科举考试之前就设有家塾、乡校,隋唐科举后,重教兴学之风日渐兴起。

在唐代就建有荆楚最早的儒学宫——兰溪学宫,在北宋就建有最早的书院——雪堂书院。

明清时期,黄冈书院林立,讲学成风。

黄州河东书院,倡导新学,推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成就了一大批教育大家。

清代大儒陈诗,主讲江汉书院20年,其学生陈沆、陈銮分别中状元、探花。

历史上,黄冈一直科甲鼎盛,科举及第为荆楚之首,由此赢得了“唯楚有才,鄂东为最”的美誉。

黄冈名师辈出,不胜枚举。

《湖北人物志》所载历史名人中,黄冈籍占1/3。

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明代医药学家、《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语言文字学家黄侃,文学评论家胡风,文学翻译家叶君健,作家废名、秦兆阳,经济学家、《资本论》翻译者王亚南,哲学家熊十力等,在中华民族文化、科技、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精英教育的必要性辩论辩题

精英教育的必要性辩论辩题

精英教育的必要性辩论辩题正方观点,精英教育是必要的。

精英教育是指为了培养社会精英而进行的教育,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精英教育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只有通过精英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通过精英教育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精英教育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通过精英教育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才能使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一个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它的人才”,只有通过精英教育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才能使国家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

最后,精英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在现代社会中,只有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通过精英教育的培养,可以使个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从而在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所说,“学而优则仕”,只有通过精英教育的培养,才能使个人在社会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精英教育是必要的。

它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精英教育,为其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反方观点,精英教育并非必要的。

精英教育的必要性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虽然精英教育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精英教育容易导致社会的不公平。

在精英教育的体制下,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大多数人则只能接受到普通教育。

这样就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加剧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精英教育容易导致人才浪费。

在精英教育的体制下,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而大多数人则被边缘化。

这样就会导致人才的浪费,使社会无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精英教育容易导致教育的功利化。

在精英教育的体制下,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思考讲解学习

我国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思考讲解学习

我国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思考我国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思考一般来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沧50% 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而在2004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超过了15%,这标志着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教育的阶段。

另外网上流传着一条中国教育部网站在2007年10月15日前后发布的消息一―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该消息也间接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逐步增强。

我国进入大众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扩大,是现代社会必然发展的结果。

由于国力的逐渐增强,我国加大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过去几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其焦点是外延规模的扩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们的视神经,先是在教育产业化为主的观点支撑下,普通高等教育规模按每年30%勺增速扩大,大多数高等学校在过去几年时间中,学生规模增加了一倍甚至更多;接着是各类在国人看来新鲜的教育项目,诸如MPA工程硕士、EMB A接踵面市。

当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仅局限于我国。

在2004年世界的大学毛入学率平均水平为17.8%,发达国家为61.1%。

国家的发展,势必会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反,高等教育如果一直停滞不前,其必然会阻碍国家的发展。

因此,我国高等教育的众化是历史所趋。

但是,我国如今的大众教育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对于07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已经达到在校生规模2500万,适龄入学率22%,显然更加“大众化”。

对于短短数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其他国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这种对数据化成绩、跃进式发展的追求只完成了大众教育的数量指标,却没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同时,由于过程和方式并不合理,反而没能较好实现预期的目标,并且遗留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大学的升学扩招实际以降低分数,放低要乞降尺度为代价,使扩招的普通高校学生均匀素质降低。

其次,扩招导致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管理事物增多。

衡水二中校长秦海地

衡水二中校长秦海地

衡水二中校长秦海地:学校发展的无穷正能量2014-03-10 08:54:02来源:中国教育之声网责任编辑:李悦娟打印字号:T|T 点击:48核心内容:千古圣贤雅士,绝代开明圣君,一个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时代,往往具有强大的气场。

一所高中也要大力营造发展气场,为师生成长、学校发展提供无穷正能量。

秦海地校长管理工作随笔⑥“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身为一名高中校长,“带着镣铐跳舞”近二十载,每每念及学生的前途、老师的成长、学校的发展,自己难免诚惶诚恐,唯恐有辱使命。

由此,一直以来我让自己坚持努力、坚持思考、坚持改进,偶有所得,便“随笔”写下。

现择其一二,冒贻笑大方之虞,与大家交流,权当抛砖引玉,还望批评指正。

千古圣贤雅士,绝代开明圣君,一个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时代,往往具有强大的气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教书育人的基本单位,一所高中也要大力营造发展气场,为师生成长、学校发展提供无穷正能量。

千古圣贤雅士,绝代开明圣君,一个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时代,往往具有强大的气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教书育人的基本单位,一所高中也要大力营造发展气场,为师生成长、学校发展提供无穷正能量。

“气”含有多种意义,有存在于大自然之中、包裹在地球表面的大气;有存在于人体、处于精神状态的神气;有使人生存、接受饮食获得生命的生养之气;有经过修炼、内敛于丹田的元气。

甲骨文中的气写成浪形三横或三竖,取象于人的鼻孔,喻意为呼吸、气息。

象征大自然中物质无形的流动,代表大自然的云气、雾气、露气。

东汉王充提出“天地,含气之自然”,强调元气产生万物。

在此之前,董仲舒也已提出“天地之间有阴阳之气常渐人者,若水之常渐鱼也”,强调气之于人,犹如水之于鱼,不可或缺。

“聚则成形,散则化气”,“气”可以形成强大的“气场”。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飞流急湍,其汹涌之势,可以把巨石冲走。

《孙子•势篇》用“激水漂石”的现象,强调要善于在作战中“造势”,以赢得主动,形成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靠活学活用这两本书,再加上一本儒家的[孝经],就让康熙带捌万满人部属,就轻易地成功控制了四亿多人的汉家天下,可见道家管理思想的高妙,谁用好了都不得了。而且不是你汉人才可以学习的,谁学好,谁受用。
实际上,现在的西方高级知识分子,都很重视【老子】这部书,他们认为:“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是一棵烂掉了根的大树”(李约瑟),目前西方学习中国的【老子】和道家思想已经是一种时尚,怪不得西方的领导和管理人才这么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靠这一套古代的领导学系列课程,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文官管理制度,绵延两千多年而核心价值依然不改,这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即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中国古代的管理模式依然是高效和精炼的,因为它培养的人才不一样:精英善于把复杂的事做简单,庸才善于把简单的事变复杂。古代的县一级干部和管理人员,其编制比现在的乡镇还小得多,可是一切井然有序。现在我们如此庞大的官员体系,仅仅县一级的官员设置的数量,就比古代的一个省级和州府全部官员加起来还多得多,可是真正做起事情来却处处捉襟见手,管理效率的差距可见一斑!因为现在的人与古代的人不一样。今天的很多“管理人员”,其实思想水平只是工人一级的,中国缺乏真正的领导者。这是我们共和国的总理都承认的事实。
不过,中国古代培养顶尖人才的教程并不是[四书],而是[老子道德经]。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本专门写给“候王”这个级别的中央领导阶层看的中国古代高级领导学内部教程。如果说,儒家的经典,教的是管理人员具体的战术教程的话,[老子道德经]就是给制定政策的“战略家”一级的智囊人物学习的尖端培训教材了。康熙入关,他的团队成员,有两本必读的高级领导学内部教程,一本就是[道德经],康熙还不厌其烦地亲自写注解,要求他的管理层必须经常习读,当作做官升官的红宝书。另外一本就是把[道德经]里的道家智慧具体使用到治国和军事方面的实例应用的案例教程,该书收集整理了很多在极为复杂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处理方式的实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这本案例教程就是[三国演义]。
孔子没好气地想:这学生实在太呆了,连基本的帐都算不清楚。我这培养未来领袖的学堂,全国只有一家,别人想模仿都模仿不来。你要学的这种培养打工仔的普通职业技术学校到处都是,这呆子学生辛辛苦苦,花了这么多腊肉做学费入学(我们要知道当年的肉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孔子那个时代是只有贵族和七十岁的老人才能吃的,十条干肉,是一般的工薪阶层绝对拿不出来的一大笔财富),花这么多钱到我这里来读帝王之学,居然只想学点打工谋生的简单技术,实在太浪费资源了。老夫子于是就很有礼貌,很谦虚地说:虽然自己年轻的时候很穷,什么活都干过,打过不少工,因此对很多杂事都很擅长(吾少也贱,多能鄙事!)。不过你想要学的专业技术我虽然也懂一点,但肯定天天在做这份工作的老农民显然比我更有权威;学生要学技术,当然找最好的师傅,而且他们据说还不收学费,给他们当当徒弟,干干活就免收学费了。在我这里花这么多的学费学这种应用技术,性价比太划不来。不知道后来这学生退学转专业的时候,是否把送来的十条腊肉也带走了,书上也没记录。
汉朝以前,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期,有几部水平很高,专供中央级领导干部或者想进入中央领导核心部门的人研习的领导学教程,很有代表性:一部就是[吕氏春秋],另一部更系统一些的,是[淮南子],这两部书,骨子里都是讲的“帝王之学”。都是培养未来的领袖人才的书籍。不过后来的统治者都不说,用而不言,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皇帝们更愿意让大学学习儒家的四书五经,做好管理人员就行了,关于更高的战略思想的问题,不希望太多人去思考。只有少数有心人,研究透了,皇帝们就提拔起来做助手,治理天下。
后来孔子的弟子们继承的儒家传统,把孔子当年为社会培养管理人才的精英教育目标,实施得更加具体化了。比如四书中的“论孟大中”,其中[论语]要培养的是“君子”,当年开过的宰相赵普辅助皇帝,先是靠“半部论语打天下”,再靠“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证明论语不是培养领袖的“精英学堂教材”是什么?孟子要培养的是“养天地之浩然之气”的大丈夫,结果孟子和他的弟子们到各国访问的时候,国君接待他们的礼节就像国王一样(分庭抗礼)。儒家的学生们,后来都是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助手,连关云长这样的武人,也要“夜读春秋”。
解读精英教育四:中国是精英教育的鼻祖:帝王之学——(2009-08-20 10:31:56)转载标签: 精英教育领导学领袖孔子中国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文化 分类: 解读精英教育系列
解读精英教育四:中国是精英教育的鼻祖:帝王之学——中国古代的领袖和公民的教育目标 及书目推荐。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早,也最完善的领袖和公民教育的精英教育体系。国际上公认中国创造了世界上最完善的文官管理制度,而这个制度的基础,就是几千年来的一整套教育模式;可惜,这个传统都已经被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给丢光了。我们现在回忆一下历史:
我特别推荐真正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未来的领袖的家长们,一定要认真地看看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这是一本当年他培养未来皇帝的“绝密家庭内部教材”,也就是他在皇宫里日常教训皇子们的话,其中就反映了他的领袖学精英教育思想。你当然会知道这个人培养了雍正和乾隆两个优秀的领导者,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繁荣盛世,而不是仅仅把皇位传给了后代,他们管理的精髓也同时传递了下来。这部书就是雍正皇帝(当时还是皇子)时候记录的心得笔记。显然他学的最好,所以后来皇位传给了他。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孔子的教育目标。当年就有一个叫做樊迟的年轻学生特别死心眼,讲究“专业对口”,读书就是要找工作。不懂孔子学堂的性质是培养未来鲁国和列国的领袖和管理者,而不是打工一族,所以就很冒失地跟孔子说:他想学一点实用专业技术知识,好毕业后混碗饭吃。由于当时是农业经济时代,没有工厂,也没指望学学汽车制造,电脑技术之类的专业课。所以只是希望孔大师开设两门当时最实用,毕业后也最容易找到工作的“种田”和“种菜”两项实用专业技术课程,准备毕业后去农村做一个承包专业户。
不过,提醒一下各位:中国的这些绝对正宗的领导学教程,学习的方法绝对不是现在学校里教的那一套,也不是把这些文章背诵下来就管用。这套大家都很熟悉的方法,最多只会培养出一批书呆子来,运气不好的,连书呆子都培养不出来。你也别偷懒,把于丹讲论语的录像拿来让孩子看,以为可以培养领袖,错了,只能培养作秀的演员不能培养领袖。中国这些帝王之学的古书,之所以能够培育领导者,关键是“知行合一”的教学手段,最起码,也得像孔子一样,在与学生的交流,对话,探讨中学习。教学方式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迫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进步,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达到所谓的身体力行,才是帝王之学入门的窍门。不懂这一点,这些书学了也白学。
现在的大多数家长都认为自己孩子是小皇帝,希望将来孩子能当上现代皇帝“总统”。可是自己偏偏不成气,这辈子没当过皇帝,根本不知道皇帝是怎样做的,却自以为是地乱搞一套,胡乱培养“未来的总统”,岂不是笑话。有了这部书,家长们就不会傻乎乎地按自己想象的,或者是从电视剧里看来的方法教育孩子当领导了。各位认真看看[庭训格言],就知道大清的江山,绝不是偶然得的。能坐上皇帝的位置,也不是仅仅靠“幸运的精子”。当领导,的确得有一套办法才行。
现在有些读者明白了:怪不得今日学堂的孩子,目前读的全是这种书:学堂学生第一本必背的书,是[道德经]而不是[三字经]也不是[弟子规]。今日学堂的校本教材,内容全是上述的经典。所以学堂声称是为中国人培养未来的领袖和公民的学堂,其实是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原则而已,没有什么稀奇的地方。
目前今日学堂11岁的孩子课堂正式开讲和学习的语文教材,就更像是[帝王之学]了。他们使用的[四书]讲习版本,是张居正的[皇家读本],这是张居正当年给小皇帝当老师的时候写的教案。还有一本是[资治通鉴]的张居正讲解版, 这本书一听名字,就知道是给管理者:当时的皇帝和小皇帝以及辅政大臣们看的书。还有入门级的[帝鉴图说],都是领导学的好东西。这里特别推荐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各位要培养孩子真正的“领袖气质”,只能在家里,别指望学校了。那里只会培养打工仔!
孔子之前的学校,是不对老百姓开放的;那个时侯是“刑不上大夫,学不下民间”,教育是统治者维持自己特权的工具。孔子最大的价值是打破了这种垄断,让百姓们也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不过,这种教育并非是百姓们自己所需,而是为了让他们也有机会通过教育的提升,而进入“上流社会”,为统治者服务。所以,孔子的私立学堂,显然是培养当时各国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的地方。你看他的培养目标是“君子”,也就是品德,知识,智慧,自我管理能力都超越普罗大众(孔子称他们为“小人”,就是普通平民,小人物的意思)的优秀人物,而且孔子很有系统地这样做了。所以,孔子的学堂,显然是致力于为鲁国和其他国家培养管理人才的教育机构。孔子的学堂,为原来无法走入高层的下层民众,提供了一个接受精英教育并挤入上流社会的机会,同时也为国家提供了一个更广泛地吸收人才的机会。
关于具体的教学方法,有兴趣者请参考我博克里的[今日学堂论语课系列]课堂记录版,大家可以看到一种完全不同于现在学校教育模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衷心希望各位家长能够为自己的小家和我们的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管理者和领袖人物。当你能做到这点的时候,教育孩子的过程,也让你真正成为“家长”----家庭里的领袖人物。同时也一定会让你也成为你所在工作单位的“领导人物”,也会让你成为身边亲朋的“意见领袖”,帮大家排忧解难,理清思路。所以,中国的“修齐治平”,真的是很有道理,一气呵成的。
不过象樊迟这样死不开窍的学生并没有死,直到现在还活着。今天的家长们,基本上都是“现代樊迟”。有家长花五六万元一年的学费,把孩子送到今日学堂读书,却最关心今后怎样参加小升初,中考,高考,如何取得高校奖学金,专门来问我。我有些哭笑不得,只好无可奈何地说:根据市场规律,目前参加这些考试表现最好的是政府的各级公办学校,他们每年都培养出大批的各级考试“状元”,目前今日学堂在这方面毫无建树,所以与其听我忽悠,给你们一个未来的“升学保证”,不如您直接去找现在的应试教育“成功者”更可靠。而且上这些学校,理论上还不需要花钱。当然走走门路花点钱也少不了,不过绝对比上今日学堂便宜得多。其实也难怪这些家长,他们这辈子,只知道读书,考试,打工赚钱这一条路,就算花大钱上了“培养未来领袖和公民”的精英学堂,他们也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骨子里想的还是怎样去当打工仔,就像樊迟一样花钱上孔子学堂却成天琢磨怎样种田,真是有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