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与法律制度
隋唐法律制度(1)

⑵首创“例减”制度,对“八议”人员及七品 以上官员的一般性犯罪,照例依法减刑一等处置。 但犯有“十恶”重罪者,不在“例减”之列。
15
3.高宗时期的永徽制疏 唐高宗即位后,以 “遵贞观故事,务在恤刑”的法律思想与法 制原则为指导,于永徽元年(650年)敕令 太尉长孙无忌等十余人“共撰定律令格式” , 并于第二年下诏“颁新定律、令、格、式于 天下” 。这次立法活动,主要是将“旧制不 便者,皆随删改” 。其中“新定”的《永徽 律》,完全是按照《贞观律》修订而成,不 仅篇目体例结构没有改变,而且具体内容方 面也改动很小,因而基本是《贞观律》的翻 版。
10
三、 司法制度 随着隋朝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及其 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其统一的司法机关体 系与诉讼审判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 ㈠司法机关体系 隋朝中央常设司法机关,主要包括大理寺、 刑部、御史台三大法司机构。
11
㈡诉讼审判制度 除强调严格遵守司法诉讼程序外,还明确
规定了逐级上诉和直诉申诉制度。各地“有 枉屈县不理者,令以次经郡及州,至省仍不 理,乃诣阙申诉。有所未惬,听挝登闻鼓, 有司录状奏之” 。对经县、郡、州及大理寺 仍不能审理平决的重大冤屈案件,允许击登 闻鼓直诉朝廷奏闻皇帝。 隋文帝尤其重视对死刑终审权的控制,多次 强调死刑案件必须及时上报复审,并向皇帝 奏裁核准。
20
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下诏大规模整理修订法律 时,针对律、令、格、式数量日益增多,上述问 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一方面,精简删除其中 “一千三百二十四条于事非要”者,仍旧分类编 成《开元律》十二卷、《开元律疏》三十卷、 《开元令》三十卷、《开元新格》十卷、《开元 式》二十卷;另一方面,又组织编撰了“《格式 律令事类》四十卷,以类相从,便于省览” 。后 者是根据法律关系或法律内容,将某些“事类” 相同的格式律令,“以类相从”即分门别类地汇 纂在一起,因而“便于省览”和查找使用。这是 一种新的立法形式,对此后法典的制定与法律的 汇编产生了很大影响。
隋唐国家管理制度创新

隋唐国家管理制度创新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变革的关键时期。
在隋唐时期,国家管理制度得到了大幅度的创新和完善,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围绕隋唐国家管理制度创新展开论述,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的创新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隋朝,隋文帝杨坚开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对地方政权进行了权力整合,并设立了大将军府和左、右相府等中央机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唐太宗在位时更是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设立了门下省、尚书省和中书省等中央机构,加强了皇帝的集权。
2.推行科举制度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度,取士方式趋于公平、公正。
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实现人才的公正选拔和晋升,使人才得以充分利用。
科举考试主要分为进士科、明经科和明法科等,考试内容涵盖文学、经史、法律等多个领域,广泛选拔人才。
3.设立州县制度隋唐时期建立了统一的州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数十州,每州下设若干县,实现了地方政权的统一管理。
在每个州和县设立了州官和县官,实施了巡视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监督。
4.设立军事制度隋唐时期建立了完善的军事制度,主要分为募兵制、屯田制和屯马制等。
唐朝初期实行募兵制,通过军功赏赐来激励军人,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
隋唐时期还实行了军营制度,将士兵编为军营,统一管理,加强了军队的组织运作。
二、经济制度的创新1.推行均田制隋唐时期推行了均田制,使土地合理分配,增加了农田的利用率,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均田制对农民来说,能够稳定土地所有权,鼓励他们多种植粮食,增加农业产量,提高了农民的财产权。
2.发展货币经济隋唐时期,兴起了货币经济,建立了完善的货币制度,推动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
唐朝建立了金币和银币的货币制度,促进了交易活动的繁荣,提高了商品的价值。
3.推行市场经济隋唐时期推行了市场经济,兴建了许多市集,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隋唐政治制度的创新

隋唐政治制度的创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辉煌的时期,其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对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政府在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完善,建立了许多新制度,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政治制度的创新在隋唐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治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创新。
在隋朝时期,随着王朝的发展和统一,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创新。
唐朝时期,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吸收了西域、中亚等外来的政治文化和制度,并进行了融合,构成了唐朝的政治制度体系。
1.科举制随着唐朝的建立,科举制逐渐取代了唐代前期的官吏选拔方式。
通过科举制,人才得以胜任官职,也为社会低层次的人民提供了进入仕途的途径。
至唐太宗时期,科举制已经成为了观念的通行制度。
自此,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享誉全球的科举制,奠定了发扬国家人才选拔优良传统的基础。
2.三省六部制度唐朝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国家行政机构也随之改革。
在唐朝初期,中央行政机构为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相府省。
六部制则在中央行政架构基础上进行了区分。
六部包括官员,刑法,民生,兵器、礼仪和文学。
这一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基础。
3.州县制度唐朝时期,设立了州、县和乡三级行政机构。
州县制度中,西域军防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
州官是唐朝时期行政系统的基础,县官则管辖各县。
唐朝时期,州县行政制度逐渐完善,实现了较为中央集权的局面。
4.宰相制度唐朝时期,宰相作为最高领导机构的头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宰相有权力制定国家大政方针,全面负责国家的各种事务。
同时,宰相还担任皇帝补助的咨询者。
宰相制度的建立,不仅推动了唐朝政治制度的发展,也展示了唐朝权力机构对宰相角色的重视和信任。
二、政治制度的完善唐朝时期,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唐朝政治制度也不断完善。
这些完善的制度,为唐朝历史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民族的团结和统一等大局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

历史隋唐时期知识点总结一、隋朝(581-618)1.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统一了全国,创立了隋朝。
他还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将南北朝时期的诸侯割据统一起来。
2. 隋炀帝杨广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修建了大运河,加强了中央集权。
然而,他的暴政和奢侈的生活方式导致了社会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3. 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实行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在之后的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
此外,隋朝还建立了州县制度和均田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二、唐朝(618-907)1. 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君主。
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府兵制、均田制、和田制等,这些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国家的繁荣。
2. 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是唐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设立国子监、加强科举制度等,这些政策大大推动了国家的文化繁荣。
唐玄宗还推崇儒家思想,推行了“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被后人称为“开元盛世”。
3. 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实行了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在之后的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千余年。
唐朝还建立了州县制度和均田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此外,唐朝还建立了长安城,使得长安成为了丝绸之路的交通中心。
4. 唐朝的经济繁荣唐朝时期,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的联系。
此外,唐朝还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了对外贸易,这一时期的经济蓬勃发展。
5. 唐朝的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化人物,包括杜甫、李白、王维等。
唐代的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唐朝的科技进步唐朝是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发明包括了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瓷器制作技术等。
此外,唐代还推行了农田水利、养蚕、制盐、炼铁等农业和工业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隋唐时期

二、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1.科举制的性质和创立的原因, 隋唐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2. 阅读教材并结合前面对创立原因的分析,概括隋 唐科举制创立和完善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①打击了门阀制度,将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中央, 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
意 ②大批庶族地主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扩大了 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义
(3).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作用和地位
特 点 作 用
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 三省分工又合作, 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 互相牵制监督。 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相权一分为三,三 省长官品级较低。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地位和影响: 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大变革,历朝基 本沿袭三省六部制度。
资料链接: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皇帝 2、职能 中书省 (草拟) 门下省 (审核) 尚书省 “中 书 取 旨 , (执行) 门下封驳, 吏 尚书奉而行 户 礼 兵 刑 工 之”
材 料:
唐初,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二人), 门下省长官侍中(二人),尚书省长官 左、右仆射都是宰相。 皇帝往往指定年纪较轻品级较低的 官员担任职务,这些品级较低的官员要 例加“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 等名号。尚书省长官地位最高,权最重, 常遭皇帝猜忌,有时甚至虚设。
试题演练
3.隋唐以来历代君主都重视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 B 是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得到了不断完善 4.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C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 C.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 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卿
宗正Leabharlann 治粟内史 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需要。 少府
隋唐法律制度

《唐律疏议》的篇章体例
12篇,500条。 12篇分别为:名例;卫禁;职 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 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 狱
• 名例律(1-6,共六卷):“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
• 卫禁律(7-8,共两卷):“卫者,言警卫之法;禁者,以关禁为名”。即 关于宫廷警卫和边防、关卡、城镇的保卫规定。
• 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令臣下对《贞观律》作慎重修改, 颁布《永徽律》。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长孙无忌等大臣历 时一年,完成“律文”的疏议工作,作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 并附律后。在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颁行天下,称为《永徽律 疏》,是中国封建社会代表性法典,即现在所称之《唐律疏议》。
• 断狱律(29-30,共二卷):“是关于审讯、判决、执行和监狱管理方面的法 律
《唐律疏议》的立法成就
• 唐律12篇,500条,是古代中国在成文法典制定上的集大成作品。文字上的言 简意赅,既反映了此时期中国在法律概念和条文之间逻辑组织能力的高水平, 也体现出古代文言文作为一种法律语言自身的特性。
• 此外,律典从本质上还是属于刑法,官方及民间对法律排斥的心态也是需要考 虑的因素。而自两汉开始的儒家注律活动,恰好能够让律典披上一件儒家的外 衣。
《开皇律》的地位
• 《开皇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总结了魏晋以来的立法经验,兼收南北朝各政权法律之精华,使 封建法典趋于定型,对唐律的制订具有直接的影响。
• 同时,《开皇律》对隋初的经济发展,政权的巩固,社会秩序的安 定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大业律》
《大业律》是隋炀帝于大业三年修成颁行的,共十八篇,五百条。 《大业律》与《开皇律》相比,有如下变化:
• 职制律(9-11,共三卷):“言职事法制”。即关于官吏责任、机构设置、 行政程序、公文递送等法律规定。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的变革和创新,而文化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成就。
一、政治制度的变革1. 隋代政治制度在隋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呈现出集权制度的特点。
隋朝建都的长安,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约百万人口。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实行一级地方政府和三级县县制。
隋代推行科举制度,考试制度变得非常重要,这导致在隋代文化高度繁荣的同时,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腐败和浪费。
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矛盾,最终使隋朝在公元618年发生了灭亡。
这时候,唐朝诞生了。
2. 唐代政治制度唐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许多变化和创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朝实行的考试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文学和哲学开始在社会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唐朝的官僚制度比隋朝得到了巨大的改革,产生了一份名为《唐六典》的举世闻名的官制著作,从官制、官职、官品等方面规范了唐朝官员的选拔和管理。
唐朝期间,通过税收制度的改革和铜契马法的制定,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地方的关系。
3. 五代政治制度五代时期,降低了官品的等级,实行了多次的政治改革。
特别是后梁在梁太祖朱全忠的领导下推行了一个新的政治制度,包括对文化的支持和藩镇削弱等,这一政治制度的改革标志着唐朝和五代的完结和新政治的诞生。
最终,北宋的建立,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极为重大的变革和创新。
二、文化繁荣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的文化繁荣程度前所未有。
唐代是中华文明的高峰期之一,理学、诗歌、书法、绘画等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在唐朝时期,诗歌盛行,成为了当时最流行的文学形式。
唐诗对中国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唐代以文人墨客为代表的诗人们,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唐代书法的代表人物是王羲之,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书法家之一。
隋唐法律制度

第六篇《擅兴》
24条,主要是关于兵士征集、军队调动及 兴造方面的规定。 第七篇《贼盗》 54条,是关于保护封建政权、地主阶级的政 治利益及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 第八篇《斗讼》 60条,是关于斗殴伤人和控告、申诉等方 面的规定。 第九篇《诈伪》 27条,是关于欺诈伪造方面的规定。
第十篇《杂律》
• 1、律:是各种法律形式中具有权威性、 稳定性最强、适用性最广的法律规范。 • 2、令:(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 家之制度也!)关于国家体制和基本制 度的行政管理法规,如官品、选举、考 课、田令、赋役等。
• 3、格:(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 事)皇帝针对某一国家机关或某一具 体事项临时发布的、经过分类整理汇 编后颁行天下的各种单行敕令。也称 为敕格。主要有武德格、贞观格、开 元格等。 • 4、式:国家机关的办事细则和公文程 式。 • 5、相互关系:P131 • (四)唐律的篇章结构:12篇
五个儿子的皇帝还是天下百姓的皇帝?照你们的说法,为什么不另外制 定皇帝儿子遵守的法律?周公那样伟大的人物还杀了造反的兄弟,我比 周公差远了,怎么能够破坏法律呢?”BACK
二、唐代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唐律的制定
• (一)指导思想
– 1、德主刑辅,礼法并用 – 2、宽言适中,简约易知 – 3、注重法律的稳定性 – 4、执法严明,一断以律
6、再犯、累犯加重 7、数罪并发以重者论 8、疑罪以赎论 9、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同类相犯、 异类相犯 10、类推原则:出罪——“举重明 轻”;入罪——“举轻明重 11、区分故意与过失
二、分则各篇的主要内容
第二篇《卫禁》
33条,主要是警卫宫廷和守卫关津要塞方面的规 定。 第三篇《职制》 59条,主要是惩治官吏违法失职的规定。 第四篇《户婚》 46条,主要是户籍、田宅、赋役和婚姻家庭方面 的规定。 第五篇《厩库》 28条,是关于牲畜、库藏管理方面的规定。
隋唐政治制度

隋唐政治制度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有相当大的不同,在
古代中国,它们被认为是重要的政策转换点,也是政治上又一次社会
变革的客观影响。
首先,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强调的是藩镇制度,即一些封建诸侯
的名义统治一片土地,这种制度不仅增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也增加
了诸侯们之间的竞争,从而带来经济的妥善发展。
此外,它还强调政教合一的思想,将法律与宗教结合起来,使其
成为宗教改革的重要原则。
朝廷为了抵御外敌的侵略,对财政体制也
进行了改革,使财政资源更好地用于外交和军事活动,从而推动了中
央集权的进程。
根据这些政策改革,隋唐王朝不仅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可观的发展,而且在政府机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至此,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建立。
隋朝采取了“博士制”管理,包括任命百官的“百官朝廷”,以
及依靠立法机关的“大议论朝廷”。
而唐朝则以审定监督国家文书的“司法朝廷”,实行“元朝礼制”的“文明朝廷”以及中央政府的
“宰院礼朝廷”等组成了政府机构。
总之,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藩镇制度、政教合一、财政改革
和政府机构改革,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大的影响,形成了隋唐文化及其独特的政治体系。
浅谈隋唐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浅谈隋唐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摘要】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相对完善,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思想教育方面,隋唐时期强调儒家思想的传承,并注重实践与治学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尚品德和才华的人才。
也兼收并蓄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学术氛围。
在政治教育方面,隋唐时期重视礼制教化,注重培养官员的廉洁忠诚和能力素质,使得政治得以长期稳定发展。
隋唐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思想多元、教化深厚、政治稳定的特点,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和政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隋唐时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特点、综合特点、背景介绍、隋唐时期思想教育的特点、隋唐时期政治教育的特点、隋唐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特点。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跨越了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
隋唐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隋唐时期,思想教育注重儒家经典的传承和发扬,同时也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教育体系。
政治教育方面,隋唐时期注重培养忠诚、勇敢和正直的政治人才,重视实践能力和治国理政的知识。
隋唐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正文2.1 隋唐时期思想教育的特点一、重视儒家经典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全盛时期,儒家经典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皇帝、官员、士人都要通过对儒家经典的学习来获取政治知识和道德修养。
儒家经典被视为国家统治的基石,全社会普遍信奉儒家价值观。
二、注重仪礼教育在隋唐时期,仪礼教育被视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们通过学习礼仪规范和仪式礼节来培养自身的品德和修养,强调家族和社会的和谐。
仪礼教育不仅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三、强调道德修养隋唐时期的思想教育还注重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
通过学习经典、言论和行为规范,人们被教导要做一个有仁爱、孝顺、忠诚等品质的人。
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与政治制度

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与政治制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几千年来,中国发生了多个朝代的更迭。
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统治思想和政治制度,这不仅为中国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先秦时期,中国的统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之间的较量中。
儒家认为,统治者应该以仁爱、德行来治理国家,强调君子道德的培养和人伦关系的维护。
而法家则主张依靠法律的制约和刑罚的威慑来维护社会秩序。
两种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存在着碰撞和交融,对于中国王朝的统治思想和政治制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以法家思想为依据,实行集权统治。
他废除了分封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县,设立郡县官,维护中央政权的稳定。
秦朝还制定了严苛的法律,以加强统治者对人民的控制。
这套统治制度的核心是强力中央集权,虽然给人民带来了繁重的负担,但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统一。
随着秦朝的灭亡,汉朝建立起来。
汉朝的统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上。
刘邦在位时,采取了和亲政策,联姻各国,达到了联盟各国的目的,确保王朝的稳定。
刘邦遵循儒家思想,尊重民众,推行恩泽政策,给人民带来了繁荣与安定。
随后,汉武帝采取了封禅制度,推行了世袭制度,确保了政权的相对稳定。
汉朝的思想与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奠定了中国为封建主义社会的基本格局。
隋唐时期,中国进入了相对开明的时代。
唐朝在政治制度上延续了汉朝的基本制度,同时吸收了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
tang唐朝强调仁爱,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水平和人才的选拔标准。
统治者鼓励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使得唐朝成为东亚地区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王朝。
创立了科举制度。
官员选拔制度的实行有效地选拔了一大批人才,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能。
此外,宋朝还注重教育和文化的发展,在科技和经济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然而,宋朝的政治制度存在腐败和内忧外患的问题,最终导致了金国的入侵和南宋的灭亡。
最新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1ppt

府兵制与募兵制比较表:
区别 士兵 性质
府兵制 兵农合一 士兵自备 兵将分离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募兵制 职业士兵 国家供给 隶属关系 易形成将拥兵自重局面
器粮 来源
兵将 关系 影响
四、租庸调制
1、含义:
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 的谷物; 庸: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纳 绢或布代役。
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
曲辕犁模型
古代灌溉工具
筒车模型
筒车应用
2.手工业 A.制瓷:
① 隋唐时期,陶瓷工业臻于成熟,已形成南青北 白两大制瓷体系。 ②至迟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远达欧、非, 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陶瓷之路。 B.丝织业: 丝织技术高,以轻盈著称,并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 图案风格。 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C.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制度,官 营手工业规模相当大;民间手工业也发达,朝廷赋 税户调的布、绢、锦等来自农夫织妇之手。
政 治
经 济
文 化
①“三教合一”潮流 ①曲辕犁发明、筒车出 弥漫到社会生活各领 ①中央实行三省 现、均田制一度盛行, 域; 六部制:三省互 使农业经济繁荣; ②雕版印刷术、火药 相牵制,分工明 ②江南进一步开发,经 发明和以僧一行为代 确,既提高了办 济重心开始南移。缂丝 表的天文成就,使唐 事效率,又加强 技术推动了丝织业发展; 代科技进入新阶段; 了皇权,中央集 ③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 ③书法艺术达到新高 权制度逐步完善。 产部门,瓷器成为必备 峰:狂放不羁的草书、 ②但安史之乱后 生活用品并远销欧洲。 注重法度的楷书;绘 出现藩镇割据局 ④商业繁荣,交通便利, 画艺术:以吴道子为 面,中央集权遭 城市兴起并有专门的交 代表创制法度,展现 削弱。 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 易场“市”; ③采用科举制 ⑤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象; ④唐诗进入黄金时期; 的封建选官制度。 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 ⑤通俗文学体裁—— 动。 “传奇”出现。
中国法制史--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演变

论述题:1.论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演变中国自夏朝至明清法律指导思想的演变,主要是围绕礼与法的关系的演变.夏朝的法制指导思想是基于氏族社会的天地鬼神观念而形成的“奉天罚罪”的天讨、天罚思想。
商朝法制指导思想是夏朝法制指导思想的继续发展,主要有“天命观”和“君权神授”思想。
西周继承了夏商的神权法并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理论,通过礼来规范不平等但是有规范的社会格局。
秦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完成的统一,实现了社会由封建向中央集权的转变,提出了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严刑重罚的法制指导思想。
汉代礼再次被推崇,并且与法结合起来。
法制指导思想以“与民休息,宽省刑法”,“礼法并用,德主刑辅”为主。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引礼入律的深化中,突出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正统法律思想又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规律。
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封建政治、经济得到全面发展,法律制度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隋朝法律指导思想包括“德本刑用”,“宽简、稳定、划一”。
而唐代以隋为鉴,不但要求立法宽简,而且力求保持法律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除此之外还包括“宽严适中”,“简约易明”,“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法律不避权贵,黜陟不分亲疏”等内容。
到了两宋时期,其法制指导思想开始强化中央集权,崇文抑武。
强调慎法,大度兼容,儒道兼用。
并且重视经济立法,义利并用。
元朝作为少数民族统治政权,其法律指导思想强调“祖述变通,附会汉法”、“因俗而治,蒙汉异制”以保障其政权的稳固。
明朝则以“明刑弼教”、“重典治国”、“明礼导民”、“定律以绳顽”为其法制指导思想内容。
清朝则以“祥译明律,参以国制”、“推行‘首崇满制’基础上的‘满汉一家’政策”、“以刑弼教”为法制指导思想内容。
2.论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刑罚制度的发展变化夏朝确立了墨、剕、劓、宫、大辟五刑,且规定昏、墨、贼都要被处死。
商朝,继承和发展了夏朝的“奉天罚罪”的神权法思想。
在刑罚上保留了夏朝的五刑墨、劓、宫刑和大辟,改剕刑为刖刑,另外还创立了炮烙、醢、脯、劓殄、剖心等酷刑。
隋唐文化知识点总结

隋唐文化知识点总结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其文化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化发展达到了巅峰,形成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知识体系和思想。
以下是隋唐文化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隋唐的政治与社会1.隋唐的统一隋朝由隋炀帝发动了大规模的立法政令和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和文化,施行“摄政丧世之后不敢有心”的政策,形成了“大权不变,小权不受”、“吏苦民富”、“宽冤剳严”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使得隋朝政治更加稳固。
唐朝建立后,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一系列制度,使得统一局面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2.宪制政治唐朝在政治体制上实行了“宪制”政治,即按照宪法和法律来管理国家事务,实行封建制度,设立中央官职,实行选官制度,职权科级以及官职职权之间呈等级化观念。
在政体上明确规范了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规定了权力的行使方式,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3.科举制度唐代推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制度日渐完善,也揭开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演变的大幕。
科举制度实质上是封建国家的“官本位思想”在招贤纳士上的体现,它是国家通过实施选拔人才的具体政策,推高科举以及将其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同时又由于内外因素的制约而必须依而立之的一种政治选拔制度。
4.社会文化发展隋唐时期,中国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农副业生产的兴旺,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发展。
在隋唐时期,中国的商业和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农业生产工具在不断改进,隋唐时期的耕作工具已有犁耙作为耕作工具,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虽然还保留了一些原始特征,但已经差不多是一种半机械化水平了。
5.宗教信仰在隋唐时期,宗教信仰发展迅速,佛教、道教和儒教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佛教成为了隋唐时期的国教,并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寺庙塔院也相继兴建。
道教在隋唐时期也逐渐走向繁荣,隋炀帝对道教的信仰十分钦佩,一度受到隋炀帝的保护。
第二章:隋唐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隋朝的《开皇律》隋朝存在于581—618年,共计39年,历经文、炀二帝,主要法律制度为《开皇律》。
一、隋初的立法思想(一)以德为主,德刑并用1、隋文帝颁发诏令宣称:“朕君临区宇,深思治术,欲使生人从化,以德代刑。
”文帝将德治作为自己统治国家的基本方针,希望通过仁德之治来改变当时“君无君德、臣失臣道,夫有不慈,子有不孝,兄弟之情或薄,夫妇之义或违,长幼失序,尊卑错乱”(隋书·刑法志)的局面,建立儒家思想所倡导的的伦理有序的法律秩序。
2、在德刑关系上,“刑可助化,不可专行”,也就是说法律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德治思想为指导和目的。
3、在法律内容上,“以轻代重,化死为生”,以“宽简”为原则。
在“宽”的方面,删除死刑81条,流罪154条,徒杖等罪1000余条。
在“简”的方面,最终《开皇律》的法律条文共有500条。
这样,不使刑罚过重,不使百姓动辄便可能触犯刑法。
(二)在法律执行上,严格执行,依法办事,不徇私情。
开皇律修成后,文帝下令各地司法审判必须根据法律进行。
583年由在大理寺设立律博士,尚书刑部设明法曹,州县设律生,作为解释法律、辅助司法审判的专门人员。
585年因一县律生陷害无辜,上述官职便全部撤销。
同时,文帝规定官吏断案,除了必须依据法律外,还要将所依据的条文明确写出。
并于586年规定各地官员都要学习法律,并定期近京考核。
(法治的法律思维与政治思维:赵绰,法律与皇权)二、《开皇律》的内容:(一)以《新律》(颁行于开皇元年)为基础加以修订:583年,隋文帝杨坚命苏威、牛弘等人,修订《新律》,形成《开皇律》。
(二)确定法典篇目体例1、12篇:“名例”;“卫禁”,在北齐律中被称为“禁卫”;“职制”,在北齐律中被称为“职制”;“户婚”,在北齐律中被称为“婚户”;“厩库”,在北齐律中被称为“厩牧”;“擅兴”;“盗贼”;“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删除了北齐律中的“毁损”,把“捕断”分为“捕亡”和“断狱”,置于后篇,使程序和实体有所区别。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37
Part1
所谓仁存乎内,义见乎行,心和行的统一才是“道”的全部。 韩愈的道统论旨在维系儒学价值体系,强调和彰明儒学的真理性, 以与佛教抗衡。道统描述了一个“圣圣相传” 的系列,提升了先秦 儒学的权威性。
王通倡导三教可一,又力倡儒学,对于恢复和振兴儒学, 延续和传 播两汉以来的儒家政治思想有重要作用。
18
Part1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祖籍陇西狄 道,一说陇西成纪人,唐高祖李渊次子。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而继承君位, 年号“贞观”( 627—649 )。李世民贞观 统治集团吸取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励精 图治,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 取得了明显的政治效果。李世民在位23 年 间,大唐帝国政治修明、经济繁荣、文化 发达,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及其统 治集团的政治思想主要记录在唐神龙年间 由史官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一书中。
13
Part1
一、“三教可一”论
所谓“三教”,即儒、佛、道。隋朝统一天下后,大一统政治局面渐 至恢复,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有所缓和,反映到意识形态上,即表现为 儒、佛、道三教并立与调和的倾向。王通“三教可一”论就是在这一 政治与文化背景下提出来的。
14
Part1
在王通看来,对待三教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将三者融合为一,让它们 互相融通、吸收,取长补短。王通的政治思想即以儒为主,兼及佛、 道。他坚持周孔之道,又援佛、道入儒。如他以“元气”释天,以 “元识”释人,认为“天者,统元气焉”,“人者,统元识焉”。 此外,王通明确提出,“五常,一也”。他认为,仁义为政教之本, 徒有仁义而无礼,则“不可行也”。 以周孔之道为主干,兼容佛道,形成通变、无弊的统治思想,是王 通政治思想的主旨。
中国历代君主的政策与执政思想

中国历代君主的政策与执政思想中国历史悠久,君主制度更是源远流长。
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君主们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们特有的政策和执政思想,也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
下面,我们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历代君主的政策与执政思想。
一、经济政策经济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基石,君主们为了大力发展经济,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政策。
在唐朝时期,唐太宗采取的是放权扶商的政策。
他鼓励民间的创业和商业活动,并且大力开展了海外贸易。
这一政策不仅提升了唐朝的国际地位,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而到了宋朝时期,宋神宗则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在他的治理下,废除了过度的税收和官员的赋役,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大力发展农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此后,明朝时期朱元璋也实行类似的政策,他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方针,使得普通百姓可以更好地享有土地的使用权,从而达到增加国家财富的效果。
二、文化政策在君主治理下,发展文化同样是重要的一项任务。
唐朝时期,贞观十四年开始,李世民在位,开始推广佛教。
他在长安城建了长安大明寺,又曾下诏令人广开佛寺。
唐朝政府对佛教的支持,使得佛教在唐朝期间快速发展,而佛教也在唐朝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而隋炀帝时期则提出了“博学多才,弘扬文化”的口号,他将经典文化融入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大力推广文化,提升了全国的文化素质。
三、政治制度中国君主治理具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君权天授”的思想。
这些授予权力的天命被看作是君王获得权力的重要来源。
汉朝时期,刘邦出台了“三公”制度,这一制度规定了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三大公卿,他们各自负责监察各个部门的政策实施。
这一制度在隋唐时期时候也得到了运用,这一政治制度对于维护君主权威和国家稳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君主们的政策和执政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置于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去推动国家的发展,为中国各个方面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引言: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政治和制度方面,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农业、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详细探讨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为了更好地教学设计,我们将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一节高中历史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隋朝(1)设立三省六部,分工明确。
(2)北周分封制度。
(3)河南郡县制。
2.唐朝的政治制度创新(1)制定了明确的科举制度。
(2)地方政府制度,建立州县制。
(3)设立了国家机关和官职制度。
二、农业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隋朝农业制度的变化(1)推广均田制,确保耕地稳定性。
(2)实施科学灌溉制度,增加农田灌溉面积。
2.唐朝农业制度的创新(1)推广了棉花与染料植物的种植,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发展了牛耕与马耕。
三、经济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隋唐时期的商路建设(1)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北方与南方的贸易。
(2)发展了聚落经济,增加了城市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2.货币制度的创新(1)发行铜钱,方便了商品的流通与交换。
(2)推广使用纸币,提高了经济交易的效率。
四、文化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科举制度的推行与变革(1)制定了科举考试制度,选拔人才。
(2)隋朝的科举考试在唐朝得到进一步,注重考察文才与政治思想。
2.文字和教育制度的创新(1)完善了文字书写和印刷技术,促进了文化交流。
(2)发展了官办学校,提高了教育水平。
五、法律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隋朝法律制度的变化(1)修订了原有的刑法,建立了新的刑律体系。
(2)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2.唐朝法律制度的创新(1)制定了《唐律疏议》和《唐会要》等法律文献,规范了法律实施。
(2)加强了恢复法和司法审判的权威性。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认识到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与法律制度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政治思想和法律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隋朝和唐朝相继建立,政治理念和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思想和制度对于中国的后世影响深远。
一、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在隋唐时期,政治思想发生了极大变化,随着时代背景的不断变化,不同的思想流派相继兴起并发展,这些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唯实唯功思想
隋朝官员魏徵的代表性思想就是“唯实唯功”。
他认为官员应该以实干为核心,而非等级、血统或地位的优劣。
他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贵族主义,主张选拔人才应以实际表现为重。
这一思想也被唐朝皇帝所接受,成为唐朝政治的重要基石之一。
2、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在隋唐时期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道家认为,政治应
该以自然和人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官僚制度为核心。
隋代官员杨
素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他倡导实行“不言官,不问姓”的理念,
主张用人不看籍贯或等级。
3、儒家思想
隋唐时期的儒家思想不同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其强调的是
实用主义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在唐代,儒家思想成为了政治和
社会制度的核心。
唐代政治家魏征提出的“官以德为先”观念,认
为官员应该重德而不是重权。
另外,唐代儒学界流行的毕升所主
持的“尚贤院”更是唐代官员选拔中十分重要的渠道。
二、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
隋唐时期的法律制度也与政治思想一样历经了多次变化和完善。
在这个时期,中国得到了一批重要的法律和制度。
1、大典
《大典》是隋开皇年间编修的巨型百科全书,包括万历制、大典制、幕府制、黄图、地由图、龙龟图、寻骊图等十八部分。
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古代最为全面的一部法律和制度手册。
2、律令制度
隋唐时期的律令制度是中国法律制度中一次重要的变革,其重要性不亚于汉代的法律制度。
唐代的律令制度主要包括《开皇律》、《唐律疏议》、《唐令》、《儒林义例》等。
3、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也是隋唐时期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经过一系列改革后,在唐代形成了独特的科举制度。
每年国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一批人才进入官场,这一制度也为当时政治环境提供了相对公正的选拔方式。
总之,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其政治思
想和法律制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
个时期,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于中国的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