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诊断:
1、低效型呼吸型态:与胸膜腔内积气压迫肺脏导致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
2、疼痛:胸痛,与脏层胸膜破裂,引流管置入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预防气胸复发的知识。
4、焦虑:与呼吸困难、胸痛,胸腔闭式引流术有关。
二、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呼吸的频率和节律。
2、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水柱波动情况。
3、观察有无并发症的护理。
三、护理措施:
1、按呼吸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一般护理
①卧床休息,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
②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
3、症状处理:
①疼痛时遵医嘱给予镇痛剂。
②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协助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
③妥善固定引流管,备两把血管钳于床旁。
4、心理护理:给予心理疏导。
四、健康教育 :
1、坚持肺部基础疾病的治疗。
2、避免气胸的诱发因素,避免抬举重物,剧烈咳嗽,屏气,用力排便,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快。
3、吸烟者应指导戒烟。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痰及伤疼痛等情况。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液,有无皮下气肿。
4、观察长管内水柱波动,正常为4-6厘米,咳嗽时有无气泡溢出。
二、护理措施1、保持管道密闭:①保持引流装置无菌,每天定时更换引流管及水封瓶1次,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②引流瓶应低于患者胸壁引流装置各连接处是否密封、牢固,以免发生漏气或滑脱。
一旦发生,应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①保持引流装置无菌,每天定时更换引流管及水封瓶1次,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②引流瓶应低于患者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厘米,依靠重力引流,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3、观察引流,保持通畅:①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受压、扭曲和阻塞。
引流液多或有血块则按需正确挤压,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引流瓶中液体倒吸。
②密切观察水封瓶内长玻璃管中水柱波动的情况,以判断引流管是否通畅。
若引流不畅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捏挤引流管、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变换体位等方式,促使其通畅;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气促、胸闷、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③根据病情尽可能采取半坐卧位,鼓励患者咳嗽和深呼吸,以利于胸腔内液体和气体的排出,促进肺复张;经常改变体位,有助于引流。
4、拔管指征:一般引流管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引流瓶中无气体溢出且引流颜色明显变浅、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胸部X线摄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或气促,即可考虑拔管。
5、拔管后24小时内,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概念】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指在胸腔内插入引流管,引流管置于密闭式水封瓶的下面,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到体外,以重建胸膜腔负压的一种方法。
【目的】1.引流胸腔内的积气、积血、积液,重建胸膜腔内负压。
2.保持纵膈的正常位置。
3.促使术侧肺膨胀,防止感染。
【护理措施】1.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1.1引流管应安管正确,衔接紧密。
1.2水封瓶长管置于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位。
1.3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引流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水封瓶或引流装置。
1.4若引流管从胸腔脱落,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2.1保持引流装置无菌,定时更换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
2.2引流瓶位置低于胸腔60cm,防止引流液逆流。
2.3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
2.4每48小时更换水封瓶。
3.保持引流通畅3.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
3.2由近及远挤压引流管,防止导管堵塞。
3.3为患儿更换体位或搬动患儿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勿脱出、打折,必要时双钳夹闭引流管后,再行更换体位。
4.观察和记录4.1水柱波动:正常情况下,水柱波动范围大约4-6cm。
4.2引流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
5.拔管5.1指征:胸膜腔引流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小时内引流量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无气体排出,患儿无呼吸困难,经X线检查证实肺膨胀良好,可拔管。
5.2方法:拔管后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引流口,随后做好局部包扎与固定。
5.3拔管后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
检查切口敷料情况,是否继续渗液,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1、保持管道的密闭(1)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水封瓶长玻璃管插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
(2)用凡士林纱布严密包盖胸腔引流管周围。
(3)搬动患者或更换引流瓶时,需用2把血管钳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
(4)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用2把血管钳相向夹闭胸壁引流管,并更换引流装置。
(5)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防止逆行感染(1)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
(2)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3)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4)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保持引流管通畅:(1)患者取半坐卧位。
(2)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
(3)鼓励患者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4、观察和记录:(1)注意观察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波动。
一般情况下水柱波动上下约4~6cm。
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表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挤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5、拔管:一般置引流管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少于50ml,脓液少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护士协助医生拔管,在拔管时嘱咐患者先深吸一口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
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常规的课件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常规的
9
二、护理评估
❖ 1、病史:询问病人引起气胸(血胸、脓胸) 的原因或胸部手术的病史,一般常发生于 创伤、自发感染、胸部手术等,了解询问 患者的生活习惯及嗜好等。
❖ 2、评估病人的疼痛:疼痛的部位、性质、 强度、有无伴随胸闷、发热等。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常规的
10
二、护理评估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常规的
8
(六)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 流程
❖ 4、在插管部位作一长2cm的小切口插入胸 膜腔引流管,切开分离皮肤,皮下组织、 肌内、经胸壁切口向后下方将引流管迅速 插入胸膜腔内,至引流管的标记深度为止。 用皮肤缝线缚扎固定引流管,其远端与胸 腔闭式引流装置上的引流管一端连接、固 定。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常规的
5
(五)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插管部位: 根据病情决定插管部位
❖ 1、气胸:一般选择在患侧第2—3肋间锁 骨中线处。
❖ 2、血胸、液胸、脓胸和开胸术后,一般选 择在患侧第6—8肋间的腋中线和腋后线之 间。
❖ 3、包裹性脓胸、液胸、根据X线检查、CT
检查和超声定位,选择在相应的病变部位。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常规的
2
(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目的
❖ 胸腔手术或胸部外伤后,胸膜腔负压改变, 并有积血或积液,手术后常规应用胸腔闭 式引流术,以排除渗液及积血、积气,恢 复和保持胸膜腔内的负压,使肺恢复膨胀 状态,消除残腔。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常规的
3
(三)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适应症
❖ 1、气胸、血胸、液胸或脓胸需要排气、排 血、排液或排脓者。
❖ 3、按病情取坐位,半卧位,用2%利多卡固5—
10cm作局部浸润麻醉。
三瓶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护理常规
三瓶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护理常规【护理评估】要点1、术前评估:生命体征,气胸症状及体征。
2、术后评估:生命体征,引流情况,有效负压,出血及皮下气肿,心理状况。
【常见护理问题】1、有引流管效能减低可能与胸腔闭式引流管等受压、阻塞及负压消失等有关。
2、疼痛与手术切口、胸管刺激有关。
3、潜在并发症:出血、皮下气肿。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简要说明安置三瓶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负压吸引的目的,意义,简要过程及配合事项,以取得患者理解及配合。
2、指导患者练习行置管体位,告知患者置管时配合事项:不要随意活动,不要咳嗽及深呼吸等,以免术中损伤胸膜或肺组织。
3、配合医生准备好行胸腔引流术的物品,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完好、有无漏气及有效期。
长、短接管分别紧密连接于 A、B 瓶的瓶盖上,长接管上的二通接头紧密连接胸腔引流管。
4、三腔胸腔引流瓶用漏斗加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分别入 B 瓶(8cm)、C 瓶(12cm),并用帽盖旋紧 B 瓶加水口,备好负压吸引装置,检查吸引器压力表是否灵敏完好,调节好负压至 C 瓶长管末端微微冒泡,一般设置为-0.5^1kpa。
术后护理1、保持管道密闭性,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胸腔引流瓶每周更换 1 次。
2、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和性质,保持胸壁引流口敷料清洁干燥。
3、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胸闷、气促,检查气管是否居中,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等。
特别是负压吸引最初阶段,若病人气促等症状改善,紫绀减轻,呼吸音恢复,提示是负压吸引有效。
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咳嗽等,提示可能发生复张性肺水肿,应暂停负压吸引,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4、鼓励患者行肺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吹气球等,促进肺复张。
5、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不能随意中断吸引,直至 B 瓶无气泡溢出及无水柱波动,且病人症状改善,多为肺组织已复张,可停止负压吸引,观察 24-48 小时未有胸闷不适,经 X 线检查证实肺复张,方可停止拔出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1.保持管道密封,预防空气进入胸膜腔。
2.保持引流通畅:(1)半卧位利于引流和呼吸。
(2)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利于气体和液体排除,促使肺复张(3)防止引流管扭曲和受压。
(4)间断挤压引流管,观察水柱波动情况,(玻璃管内水柱波动良好,表明引流通常)。
3.妥善固定,用血管钳将引流管固定在床单上,引留管有固定长度,以免翻身时脱出,搬动病人活动时,将引流管钳闭,以防漏气及引流液倒流,引起气胸或感染。
4.观察引流物的性质、量:(1)若为血胸,一般术后3小时内不超过100ml,术后第一天量在500ml 左右,若每小时在250ml以上,持续三小时未见减少,经止血输血治疗后贫血症状未见改善或出现休克症状者,剖胸探查止血,若24小时的引流量引流量少于50ml,即可拔管。
(2)若为气胸,在安放引流管并进行负压吸引后1~2周内仍有气体排出,表明有支气管胸膜瘘,亦应开胸探查。
(3)若为脓胸,一般在1~2周后随脓腔的缩小,可将闭式引流管改为开放引流,逐日将开放引流管向外拔。
5.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一次底水(无菌生理盐水500ml),一周更换一次引流瓶,倾倒引流液时,要先用钳子暂时夹住引流管,以预防空气从引流管进入胸腔而造成气胸。
6. 如有支气管断裂或肺泡广泛破裂时,应考虑使用双瓶持续负压引流装置。
7. 拔管:安防48~72小时后,如拍胸片示肺已复张,引流液减少且颜色变淡,24小时低于50ml,浓液少于1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管时嘱病人先深吸气后屏气再拔管,迅速用厚凡士林纱布覆盖,第二天后每天更换敷料。
8. 拔管后观察有无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渗液,异常时及时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胸腔积液或气胸等疾病的方法。
在这种引流方式中,医生会通过手术或穿刺将导管插入胸腔,以便将积液或气体引流出来。
为了确保引流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对胸腔闭式引流进行常规护理。
1.安全检查:在每次护理开始之前,必须先检查引流系统的仪器是否完好,并确认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如引流通畅、导管是否损坏或导管与连接器是否松动等。
2.引流设备的摆放:引流设备应放置在距离患者床边最近的地方,以确保护理人员方便观察和操作。
保持设备的整洁,并按照要求每天更换一次引流瓶。
3.引流管的固定:为了避免误拔或移位,必须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体表上。
固定方法可以使用透明胶带或者专用的固定带进行固定,切勿用力拉扯引流管。
4.引流管的检查: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完全通畅,无套囊或阻塞。
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是否有渗漏,如渗血、渗液等情况。
5.引流瓶的管理:必须时刻注意引流瓶液位的变化,并及时更换引流瓶。
在更换引流瓶时要尽量避免气体进入胸腔,以免引起气胸。
6.引流瓶和引流管的一体化操作:在更换引流瓶时应快速操作,需要将新瓶倒置并迅速插入到供液橡皮塞中。
确保新瓶和引流管之间的连接平滑,无气体泄漏。
7.引流液的观察:护理人员应每天至少观察引流液的量和质,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和浑浊程度,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
8.引流液的采样:如果需要对引流液进行实验室检查,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采样,并确保采样容器清洁无菌。
9.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每天观察患者的感觉、呼吸状况和心率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10.患者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胸腔闭式引流的方法和目的,并告知他们需要注意的注意事项,如引流管的固定和疼痛处理等。
总之,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临床护理知识和技术,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做好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出现的问题,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引流效果。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术是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其目的是引流胸膜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
若护理不当,极易造成致命的危险。
1、向病人说明闭式引流的目的、意义、过程及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
2、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由胸腔引流管和引流瓶两部分组成。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在有效期内,引流瓶有无裂缝、漏气,是否密封等。
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双钳双向夹管,若有齿钳子的齿端必须用纱布包裹,防夹管时引流管破裂,漏气,但临床用时我们一般用钳子末端,防止管子夹破。
引流瓶内应装一定量无菌生理盐水做基础,并用胶布做标记,整个操作过程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感染。
3、保持引流通畅(1)术后患者血压平稳,无其他半卧位禁忌证,均采取床头抬高30°~45°半卧位,以利呼吸与引流。
勤检查引流管有无折、扭曲、受压、阻塞、脱出等原因造成引流不畅。
(2)勤挤捏引流管。
术后早期,如出血量多,为避免凝血块阻塞胸管,要随时挤捏,一般每30~60 min挤压引流管。
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捏紧的引流管,防止倒吸引流瓶中液体。
(3)鼓励患者咳嗽及深呼吸运动,促使胸膜腔内气体及液体排出,使肺复张。
对于胸部疼痛不明显时,指导患者吹气球锻炼肺功能,促进气血排出,恢复肺膨胀。
4、观察水柱随呼吸波动的情况水柱波动有两种情况:(1)正常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约4~6 cm,表示引流管通畅。
(2)水柱无波动,患者无出现异常症状,说明肺膨胀,已无残腔;若水柱无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阻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5、液体排出观察观察指标为量、色、性质。
这些指标能反映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
引流早期,如引流管内有少量的新鲜血液,可为经胸壁置管时胸壁创伤所致。
胸腔闭式引流管常规护理课件
胸腔式引流管的
02
理要点
引流管的固定与清 洁
固定方法
使用胶布或胸带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和移位,同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 稳定。
清洁护理
定期清洁引流管周围皮肤,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在更换敷料或清洁时, 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引流液的观察与记录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 色、性质和气味,如 果出现异常应及时报 告医生。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认知情况,进 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 对引流管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心理状况,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 的不适感和焦虑情绪。
提高护理效果的策略与技巧
加强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团 队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引流管的 放置、更换和拔除等操作顺利进
行。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和知识水平, 掌握引流管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操 作技巧,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的
活动与休息指导
总结词
适当的活动与休息对于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患者应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引流管受压或扭曲。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 环和肺部扩张。同时,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疲劳和情绪激动。
心理支持与护理
总结词
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适感,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和护理。
引流管的类型与选择
类型
胸腔闭式引流管有多种类型,包括单腔引流管和双腔引流管 等。不同类型的引流管适用于不同的治疗目的和适应症。
选择
在选择胸腔闭式引流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目 的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单腔引流管适用于单 纯积液或气胸的治疗,而双腔引流管适用于需要分别引流胸 腔两侧液体或气体的治疗。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
胸腔闭式引流(closed drainage of thoracic cavity)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
1、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引流装置是否良好、有无漏气及失效期。
2、水封瓶内盛放500ml生理盐水,长管下段在液面下2-3cm,短管下段距液面5cm以上,水封瓶保持直立。
3、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并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以下60-100cm出。
4、病情稳定后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5、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若引流量超过100ML每小时或术后3h超过500ml,必须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同时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处理。
引流期间鼓励病人深呼吸,并协助咳嗽,排痰、雾化吸入。
6、每日更换引流瓶一次,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严防空气进入胸腔。
7、搬动病人时,应双夹引流管,并防止滑脱。
若病人带管下床活动时,需嘱病人切勿使引流瓶高于引流口水平,以防引流液逆流入胸腔。
8、拔管后注意局部伤口有无渗液,呼吸是否平稳,两肺呼吸音是否清晰,有无气胸或皮下气肿等。
胸腔闭式引流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胸腔闭式引流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指在胸腔内插入引流管,引流管置于水封瓶的液面下,将胸膜腔内的气体和(或)液体引流到体外,以重建胸膜腔负压的一种方法。
【护理常规】1.术前(1)插管位置:排除胸膜腔积气时,插管位置在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引流血胸或胸腔积液时,插管位置在患侧腋中线或腋后线第6~8肋间;脓胸常选择脓液积累的最低位置放置引流管。
(2)引流装置: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有单瓶、双瓶、三瓶装置三种。
2.术后(1)保持管道的密闭①引流管安装正确,随时检查引流装置及引流管是否衔接紧密,有无脱落。
②水封瓶长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
③搬动患者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
④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按无菌操作原则更换引流装置。
⑤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①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
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
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腔。
④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单腔瓶每日更换0.9%氯化钠溶液,每周更换水封瓶1次。
双腔(三腔)水封瓶每周更换水封瓶1次,引流液满时随时更换。
(3)保持引流管通畅:胸腔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如下。
①患者取半坐卧位。
②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
③鼓励患者做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4)观察和记录①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
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挤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
以重力引流为原理,是开胸术后重建、维持胸腔负压、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促进肺扩张的重要措施。
其目的是为更好地改善胸腔负压,使气、血、液从胸膜腔内排出,并预防其反流,促进肺复张,胸膜腔闭合;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
对脓胸病人,应尽快引流,排除脓液,消灭脓腔,使肺及早复张,恢复肺功能。
1、术后护理常规
1.1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根据引流液情况而定),并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波动,了解肺膨胀的情况。
如引流瓶内有大量泡沫存在影响气体的引流时,可在引流瓶内加入数滴95%的酒精,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消除泡沫,保证引流通畅。
为保持引流管通畅,手术后要经常挤压排液管,一般情况下,每30min挤压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1.2每次换引流瓶时,要盖紧瓶盖,各部衔接要紧密,切勿漏气,连接引流管的管头要在液面下2~4 cm,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
引流管长短要适度,一般为60~70 cm.过长不易引流,过短易滑脱,质地柔韧。
水封瓶内装无菌盐水500ml,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处60~70cm,以防液体倒流进入胸膜腔。
水封瓶及外接管应无菌消毒,有刻度。
1.3经常巡视病房,观察引流情况,如瓶内液面是否有气体逸出或玻璃管内液面是否上下波动,引流管是否扭转、被压等,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出液体时,注意观察液体的性质、量、颜色,并作记录。
由于开胸手术会有气体在胸腔残留,加上肺段切除或肺裂不全行肺叶切除后造成肺段面漏气,术后病人在咳嗽、深呼吸后会有气体自引流管逸出,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均可自行愈合。
对于有严重漏气现象的病人不要鼓励病人咳嗽,以免使肺段面愈合时间延长,不利术后早期拔管。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正常情况下引流量应少于100ml/h,开始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宜凝血。
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
其主要原因为术中局部止血不良,在病人拔除气管插管前因吸痰受刺激剧烈呛咳、麻醉清醒前病人强力挣扎等因素也可以引起术后急性大出血。
若引流量超过100ml/h,持续观察4~6h未见减少,床边胸部X 线显示凝固性血胸阴影,有呼吸循环障碍,脉搏120次/min以上,呼吸30次/min以上,则诊断胸腔内活动性出血需再次开胸止血。
所以如果胸腔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ml,要及时报告医师。
术后并发症除胸腔内出血外,还可能出现乳糜胸,原因是胸导管或其某一主要分支的破裂所致,胸导管的损伤几乎发生于所有胸部外科手术之后,从损伤到临床上出现明显的乳糜胸约有2~10天的潜伏期。
观察胸内负压,随时观察水封管中液面的波动情况是引
流管护理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随着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残腔缩小,手术后48h、72h负压波动范围多为1~3cm水柱,结合胸部X线片,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考虑拔管。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4当发现引流管不通畅时,应积极采取措施,用手挤压引流管或空针抽气或轻轻左右旋动引流管,使之通畅,如仍不通畅,则报告医生并协助再行处理。
1.5搬动病人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以免瓶内液体倒流,导致感染;对有气体逸出的病人,需始终保持引流管通畅,绝不可随意夹管。
1.6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防继发感染。
1.7加强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褥疮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
1.8如患者病情好转,呼吸改善,引流管无气体逸出,报告医生,夹管24小时照片复查,考虑拔管。
拔管指证
①生命体征稳定。
②引流瓶内无气体溢出。
③引流液体很少,24小时内引流量<100ml.
④听诊余肺呼吸音清晰,胸片示伤侧肺复张良好即可拔管。
冬季拔管要注意给病人保暖,拔管前嘱病人深吸气,然后摒住以免拔管时管端损伤肺脏或疼痛,拔管后立即用无菌纱布按压插管处伤口,以防气体进入胸腔。
为防止气胸复发,拔管前胸腔内注射50%葡萄糖40 ml加四环素0.5g,诱发胸腔内无菌性炎症使胸膜渗出,脏、壁层粘连,此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发热,给予对症处理,同时鼓励病人不断更换体位。
1.9拔管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特殊护理
2.1选择合适的体位,病人的体位以斜坡(床头抬高45-60度,床尾抬高10度)卧位为宜,病人血压平稳后即可取斜坡卧位,以利于胸腔内积液流出,同时也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还起到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
避免引流管受压,经常挤压引流管,以免纤维素性物
质沉着于引流管口内引起堵塞。
如体位不当,部分积液残存于胸腔内时间一长,易造成粘连性胸膜炎,甚至造成包裹性积液而影响呼吸功能。
临床上出现的引流不畅,多与体位不当有关,特别是脓胸病人采取有效的体位是至关重要的。
咳嗽较剧时,给予镇咳剂,痰稠时口服化痰药或雾化吸入及静脉给药。
并嘱患者或陪伴者一定要按住胸壁插管部位,否则引流管易脱落到皮下,导致皮下气肿。
全麻术后完全清醒的病人,术后第1日晨协助病人坐起,摇
高床头,背后垫一薄枕,使病人舒适。
由于坐起活动,病人有时疼痛而不愿合作。
术后早期活动不仅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有利机体康复,而且有利于引流,早期拔管,减轻痛苦。
2.2咳嗽有利引流鼓励病人咳嗽,以尽早排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肺复张有利于胸腔内积气和积液的排出。
对无力咳嗽的病人,护士一手按压切口,另一手的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处,刺激总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痰。
手术和胸腔置管均可使肋间肌和膈肌运动受限,呼吸功能受到影响,使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减弱,肺泡和支气管内易积聚分泌物,并逐渐变粘稠,且不易被咳出。
在术后第1日晨给病人做超声雾化吸入,并要求
每个护士能熟练作肺部听诊,如痰鸣音明显,立即给予雾化、拍背、协助排痰,直至肺部呼吸音清晰。
2.3此法操作损伤大,易感染。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使用适当镇痛剂,预防伤口感染,可每天在伤口周围滴入庆大霉素2次,每周可换药2次,如伤口感染,每天换
药1次。
换管后,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创口,覆盖纱布,保持伤口周围洁净,敷料干燥。
2.4疼痛较甚者,分别应用止痛剂,如去痛片、安定、强痛定,无堵管现象。
若伤口感染化脓,拔管后用甲硝唑换药1周,多数伤口可愈合。
2.5心理护理,如气胸病人多数急诊人院,尤其初患由于疾病的折磨及知识的缺乏,常常是惶恐不安,易加重病情。
因此病人人院时要热情接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适当时机给予必要的解释及对疾病知识的宣教,鼓励病人战胜疾病,并举出类似抢救成功的病例,使病人从紧张状态中安静下来,以利于恢复健康。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