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模板5篇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5篇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5篇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5篇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精选篇1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水、玻璃棒、激光笔、白纸、尺子。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激光笔射向白纸,让学生观察光线传播路径。

2. 提问:如果将激光笔放入水中,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15分钟)1. 分组实验:让学生将激光笔放入水中,观察光线传播路径的变化。

2. 讨论: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折射定律。

三、讲解折射定律(15分钟)1. 讲解折射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2. 举例说明折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让学生回答折射定律的应用实例。

2. 进行随堂测验,检查学生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讨论:光的折射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2. 强调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物理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完整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完整初中物理教案模板

完整初中物理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学会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让学生认识到力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

(2)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教学难点:(1)力如何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

2. 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实验一:拉伸弹簧实验目的:让学生观察力如何改变物体的形状。

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弹簧在不同拉力下的形变情况。

(2)实验二:踢足球实验目的:让学生观察力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方法:学生在操场上踢足球,观察足球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变化。

3. 讨论与总结:(1)学生分组讨论力的作用效果,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教师引导学生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力的概念进行解释。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2)强调力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力的作用效果,掌握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巩固。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物理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物理

教案模板范文初中物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光的传播速度以及影响光传播速度的因素。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原理2. 光的传播速度及其影响因素3. 光的传播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传播速度的计算。

2. 难点:光的传播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传播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光的传播原理: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特点。

3. 光的传播速度:介绍光的传播速度及其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光速的计算方法。

4. 光的传播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因素,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传播速度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光具、测量工具等。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现象。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传播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初中物理教案【6篇】

初中物理教案【6篇】

初中物理教案【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案【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物理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设计通过自主学习,课外调查,估测,实际测量等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2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知道测量有误差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课前导学1 提供学生自学提纲,让学生了解长度、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通过调查市场上出售的服装和鞋子尺码的国家标准,搞清如何根据人体尺寸应购买哪种规格的衣服和鞋子,把知识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3 通过上网查阅有关长度单位的资料,了解“米”的定义的历史变迁。

4 上网查阅钟的发展史。

教学重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2 学会使用机械秒表测时间。

教学难点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厘米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米尺(30)机械秒表{30}、电子秒表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实验多媒体教学物理教案模板篇二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全新)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全新)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全新)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教法建议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课题】长度的测量误差【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4,新授课:误差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2、内容的祥实程度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篇2《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教案一、导课。

初中教案模板5篇

初中教案模板5篇

初中教案模板5篇初中教案模板篇1教学要求:1知道浮力的概念.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3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4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2)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教学模式:实验、设问、讲解、练习教学时间:1课时.实物及实验器材:(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2)演示弹簧秤一把.(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5)边长为5cm的立方体红砖一块.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教师演示课本图8—27实验,回答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二、讲授新课1.什么叫浮力?(板书)(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3)最后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2、用实验引动学生第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相同的规则的铁块,不规则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认识出发,逐个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纠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第二、通过演示规则铁块和不规则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认识.第三、通过观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这一本质联系,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关”的错误认识.第四、通过观察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弹簧秤的示数为零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第五、在以上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p144“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表面在液体下面h1米处,如图正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再加上“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多少?”的计算分析,初步认识浮力等于“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只有物质在液体中上浮时才有浮力的错误认识.第六、通过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上述计算所得到的浮力:f浮=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pg(h1+l)l2-pgh1l2=pgl3=pgv=p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v排=v).从实验和推导两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本质联系,摒弃了那种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模糊认识.由于气体具有同液体相同的性质,而气体的密度很小,气体对于体积不大的物体作用的浮力,通常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但热气球能载几吨重的物体上天,说明气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把上述由个别现象所得出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就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在物理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时,必须有意识地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这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初中教案模板篇2教材分析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物理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物理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

物理说课稿模板集锦五篇物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

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优秀5篇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课件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借鉴。

八年级上册物理密度的运用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由已做实验引入新课1、请学生交流做“热牛奶与冷牛奶哪个先结冻”的实验经过与结果。

2、师:有一个叫“姆潘巴”的男孩也做了同样的实验,但他所得出的结果却一次次遭到否定与讥讽,在这样的情况下,姆潘巴是怎样做的呢?3、引出课题,齐读二、阅读感受(一)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思考:姆潘巴是个怎样的学生?2、全班交流对姆潘巴的看法。

(二)朗读感受自由读课文,思考: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了几个他意想不到的问题?交流(根据学生的讨论,随机组织教学):1、热牛奶比冷牛奶先结冰,让他惊愕不已1)朗读体会,姆潘巴为什么“惊愕不已”?(从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这一反常的现象)2)齐读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善于发现)2、初中、高中的老师对这一问题的否定和讥讽,让他想不通1)默读想象:当老师相继否定和讥讽他的发现时,姆潘巴的表现如何?2)交流3、大学教授虽然回答不出这个问题,但肯定了他的提问,并以实验证实了姆潘巴问题的确存在。

1)朗读,理解什么是“鼓足勇气”?姆潘巴为什么“鼓足勇气”?他在博士提问时会想些什么?2)当证明姆潘巴的现象属实时,他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3)交流师:从一次意想不到的.实验中看出姆潘巴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又从他的问题一次次遭到否定和讥讽时,你又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学生?(勇于提问努力探索)4、最后,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姆潘巴问题”还真是个世界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复述课文根据姆潘巴在整个事件中碰到的出乎意料的问题,请同学们进行创造性复述。

(四)质疑问难小组选择方式读课文,还有哪些问题你想提出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三、拓展延伸1、谈谈生活中“我的发现”和“我知道”2、颁发“小博士”奖章3、学生推荐有关方面的书籍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扩大识字,并复习巩固已识的生字。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要很用心的去写教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

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

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

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

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初中物理备课教案模板(精选8篇)由好文档网本店铺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物理备课教案大全”。

初中物理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物理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光的反射》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反射定律,能正确描述光的反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1. 光的反射现象;2. 反射定律。

四、教学难点:1. 反射定律的应用;2. 光的反射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反射现象,如镜子的反射、水面反射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解1. 光的反射现象(1)展示实验:利用平面镜、光源、屏幕等,进行光的反射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光的反射过程。

(3)讲解光的反射现象: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部分光线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2. 反射定律(1)介绍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展示实验:验证反射定律。

(3)引导学生理解反射定律的意义,并能运用反射定律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反射现象和反射定律。

2. 强调光的反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光的反射现象。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的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的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特点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3. 实验:手影游戏、日食和月食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特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 难点: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手影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光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光在空气、水、真空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总结光的传播特点。

3.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4. 应用实例:讨论日食和月食现象,让学生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的传播特点和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光的传播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的培养,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全面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模板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l 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l 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实验: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2.交流总结;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初中物理的教案模板(通用8篇)

初中物理的教案模板(通用8篇)

初中物理的教案模板(通用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的教案模板(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单位以及换算;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大水泥钉、小水泥钉各一枚,订书针一锭,天平。

教学过程引导讨论:(1) 一根大水泥钉与一根小水泥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钢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钢的量不同)(2) 一根订书针和一锭订书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相同材料构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3) 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1.质量的概念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2.质量的单位(1) 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补充:生活中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及小资料的讲解。

一只苹果的质量、你身体的质量、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初中物理的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优秀教案模板(优秀5篇)

优秀教案模板(优秀5篇)

优秀教案模板(优秀5篇)《雨中》优秀教案篇一欧姆定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的产生原因和条件.2、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定义式,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电阻的定义式,掌握欧姆定律并能熟练地用来解决有关的电路问题.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二)能力目标1、通过电流与水流的类比,培养学生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2、掌握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方法,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电流产生的历史材料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知识规律的形成要经过漫长曲折的过程,培养他们学习上持之以恒的思想品质.二、重点、难点分析1、电流强度的概念、欧姆定律是教学重点.2、电流强度概念、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三、教具学生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四、主要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促使电荷移动,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静电场中的导体在达到静电平衡状态之前,其中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也有电荷定向移动.由于电流与我们生活很密切,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认识它,这节课我们将在初中的基础上对电流作进一步了解.(二)教学过程众所周知,人们对电路知识和规律的认识与研究,也如对其他科技知识的认识与研究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曲折的过程.18世纪末,意大利著名医生伽伐尼受偶然发现的启迪,经进一步研究后,已能利用两种不同的金属与青蛙腿相接触而引起肌肉痉挛,于是伽伐尼电池诞生了.但他对此并不理解,认为这是青蛙体内产生了“动物电”.伽伐尼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经过一番研究,伏打于1792年将不同的金属板浸入一种电解液中,组成了第一个直流电源――伏打电池.后来,他利用几个容器盛了盐水,把插在盐水里的铜板、锌板连接起来,电流就产生了.1、电流(1)什么是电流?大量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电流形成的条件:例如:静电场中导体达到静电平衡之前有电荷定向移动;电容器充放电,用导体与电源两极相接.①导体,有自由移动电荷,可以定向移动.同时导体也提供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路”.导体包括金属、电解液等,自由电荷有电子、离子等.②导体内有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电场,或者说导体两端有电势差,从而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③持续电流形成条件:要形成持续电流,导体中场强不能为零,要保持下去,导体两端保持电势差(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电流.导体中电流有强有弱,用一个物理量描述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从而描述电流的强弱.(3)电流强度(I)①定义: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的比值.这样可以通过电荷定向移动的快慢来描述电流强弱,这个比值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用表示②表达式:I=q/t③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④性质:电流强度是标量.初中学过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但电流是有方向的.(有方向的量不一定是矢量,是否矢量关键看满不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⑤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平面镜成像特点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7、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组讨论:做教材第77页探究实验(如图)、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教师点拨: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如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非平面镜,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替代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2、由于不容易确定蜡烛经过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实验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与原蜡烛等大的蜡烛替代像,从而来研究物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的知识、跟踪训练:1、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3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学习指导二:平面镜成虚像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小组讨论: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没有(填“有”或“没有”)灼痛感、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3、点燃蜡烛,提问:为什么能看到燃烧的烛焰?再由此进行分析为什么觉得平面镜后有虚像?解:烛焰有光进入人眼;烛焰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觉得有虚像、教师点拨:1、人看到物体和看到像都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着进入人眼的光线觉得观察到了物体(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镜反射成虚像的原因、2、对比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可知: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跟踪训练: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学习指导三:平面镜的应用自主预习:请举出四例说明平面镜的应用:(1)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2)潜望镜;(3)太阳能电站;(4)照镜子、小组讨论:请对上述平面镜的四种应用进行分类、教师点拨:平面镜的应用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而加以利用的、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物理课教案模板(共6篇)

物理课教案模板(共6篇)

物理课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物理课教案物理课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重点:理解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课前准备:学生弹簧秤勾码教者:洋思中学唐月华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目标: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做几个实验。

〔学生演示〕甲:把一小球直接丢开乙:把小球水平方向扔出丙:把小球水平方向斜向上抛丁:把小球竖直向上抛师:有没有发现最终出现什么现象?生:最终都落到地上师:为什么呢?好,学了本节课内容,大家就明白了。

今天我们学习>。

〔板书〕学习目标是〔投影〕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3、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二、指导自学1、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请认真自学P122—123本节内宾,边看边要求做好实验,在表中填数据,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答复以下思考题。

思考:〔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你是怎样确定重力大小的?它跟物体质量有什么关系?2、学生看书、实验。

师巡视,适时指出实验中的问题。

如实验前弹簧秤调零,实验时弹簧秤的拿法。

3、检测点评:〈指名答复思考题〉第1题:生答后板书。

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追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第2题:指名演示测重力的方法。

汇报实验结果,归纳结论:可能有以下表述方法:物体的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相同的。

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追问:谁能用字母式来表达?指名板演。

=g或G=mg其中g=9.8N/kg表示什么? 师述:在地球附近,质量的1kg的物体所受重力平均为9.8N。

粗略计算时用10N。

练习:1、质量为5kg的物体所受重力为 N。

2、重9.8N的物体质量为 kg。

三、指导自学1、出示自学指导〔投影〕请认真看书P124的内容,边看边划出重点词句,2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画出重力示意图。

2、学生自学3、检测出示检测题〔投影〕画出以下物体的重力示意图。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5篇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

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2.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4.教学媒体:图片及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的学法主要有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自学法等。

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

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设计理念本节设计总体思路是从有关压强的生活情景引入压强课题,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感受压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压强概念,并用所学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压强应用。

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突出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六、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硬件和相关课件准备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使教学声图并茂视听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验器材准备:海棉、橡皮泥、肥皂、气球、砖两块、一只削好的铅笔、废旧玻璃输液瓶、水等。

(盆盆罐罐当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让土器材成为实验教学的生力军)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拿出一海绵,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压,提问: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投影展示图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对地面的压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却陷入不多,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回顾:瓶子放在海绵上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观察图片,并引发对此现象的思考。

二、认识压力演示小实验:向下按海绵;将钢尺一端搭在讲桌上,另一端悬空,向下压悬空部分,让学生观察形变,描述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现象,初步理解压力的概念。

总结:例子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压力。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三、认识压强1.探究主题的引入教师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教师的设问积极猜想:可能与施加的压力有关;与接触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等等。

抓住学生猜想中含有科学成分的部分,给予引导,逐步逼近主题。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篇2【设计思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的策略,不在于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

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在知识方面,懂得少许浅显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较简单的物理现象,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方法上,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本节探究课学生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实验探究涉及到的物理名词多,物距(u)、像距(v)、焦距(f)、实像、虚像;还有,要找到各种像应调整什么,如何调整,学生感到盲目;再有,从数据中要得出结论也不易,因此老师必须重视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

【教学准备】学生: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教师:多媒体课件。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篇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2.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关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并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

2.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惯性现象的认识,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三部分内容组成。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研究力与运动关系的重要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猜想是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关键。

运动和力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直到伽利略和牛顿时代,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

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不仅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人类思维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它是整个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基础。

要让学生完成对它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揭示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有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与生活联系紧密,人们有时可以利用惯性,有时应注意防止惯性给人们带来危害。

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难点: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三、教学策略首先以水平方向只受阻力作用逐渐停下来的日常生活实际为基础引出两种对立的观点,进一步用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两个伟人来强化这种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核心,在基本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结论。

通过惯性实验展示运动物体由于惯性而表现出来的现象,以突出惯性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实质。

最后应用所学习的惯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教学资源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惯性演示仪、多媒体、实物投影等。

初中物理教案模板篇4一、教学设计理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

在“探究”中提出物理问题,在“探究”中经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历程,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最终归于生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科学探究的要素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使学生在探究中敢于质疑、勇于辩论,在充分交流中比较、筛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指导作用突显出来,从而使师生互动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实质意义。

这样一堂鲜活的课上完后,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收获了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提高。

因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浸在(漂浮、悬浮、下沉)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知道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浮力并知道浮力的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其方向,会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

四、实验器材演示实验器材:铁架台、重垂线、鸡蛋、食盐水、乒乓球、大烧杯、红毛线、水桶、水盆,准备一组与学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便于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方案)。

学生实验器材:橡皮泥、小石块、小木块、铁钉、乒乓球、烧杯(100ml)、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细线。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课件展示生活中有关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轮船、木块、水鸭子、人,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等。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事例中的轮船、人等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小组合作学习,尝试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现象与浮力有关;不仅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而且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