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此处指群众的利益。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高大的样子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C.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

D.未尝及文章尝:曾经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D.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4)甲文中作者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5)根据甲乙语段,说一说欧阳修的为官之道有哪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是日更定矣 ________

②上下一白 ________

③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张岱旅居杭州,正值此地多日大雪,在万籁俱寂的夜色中乘船至湖心享观赏雪景。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同时起了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

D.本文浓墨重彩地渲染雪景之美,使西湖奇景与游者雅趣相互映照。

3.阅读《醉翁亭记》,回答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谓:________ ②时: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乐亦无穷也”中的“乐”指何而言?“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太守又为何而乐呢?4.文言文阅读。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贽曰:孝文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身衣弋绨①,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凌,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南越尉佗自立为帝,召贵佗兄弟,以德怀之,佗遂称臣。与匈奴结和亲,后而背约入盗,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恐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赐以几杖。群臣袁盎等谏说虽切,常假借纳用焉。张武等受贿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

(节选自《汉书·文帝纪》)(注释)①弋绨:黑色粗厚的丝织物。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据《古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文中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因其山,不起坟。()

A.沿袭

B.原因

C.根据

D.于是

(3)翻译下列画波浪线句子。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张武等受贿金钱,觉,更加赏赐,以愧其心。

(4)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文帝的形象。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是日更定矣________ ②拥毳衣炉火________ ③客此________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的“痴”表现在“痴行”“痴景”“痴情三方面,在文末通过舟子口中道出“痴”字,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

B.本文写景奇绝,巧妙使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按照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次序将景物特点勾勒出来。

C.作者夜游湖心亭,实有舟子相伴,却说“独往”,这不是前后矛盾,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他独立不羁精神的表现。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金陵客人与作者共同的心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相互映衬。

6.对比阅读

(甲)夏日闲居

高攀龙

长夏此静坐,终日无一言。

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闲。

细雨渔舟归,儿童喧树间。

北风忽南来,落日在远山。

顾此有好怀,酌酒遂陶然。

池中鸥飞去,两两复来还。

(乙)可楼记

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选自《国学基本丛书》(1)参考提示,解释下面划线字词。

①可以负日之暄提示:久负盛名负:

②是名之曰“可楼”提示:名之者谁名:

③观览所及提示: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及:

④生于有所不足提示:心满意足足: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说诗晬语》曾评价高攀龙“得陶公意趣。”陶渊明诗云“心远地自偏”,而高攀龙诗云“”,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甲)诗中绘“渔舟”“儿童”之姿、“北风”“落日”之态,令人沉醉其中。(乙)文中,诗人为寻“”,游遍五岳名山未得,终登“可楼”而望之,感受到(结合画线句分析)。

(4)古代园林中亭台楼阁最讲究起名,请结合以上材料和《醉翁亭记》,谈谈名字中的意趣。

参考材料:

醉翁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7.课外阅读

郭淮①遣妻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②。淮妻,太尉王凌③之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征摄④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⑤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世语》曰:“淮妻当从坐,侍御史往收。督将及羌胡胡渠帅数千人叩头,请淮上表留妻,淮不从。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淮五子叩头流血请淮,淮不忍视乃命追之,于是数千骑往追还。淮以书白司马宣王曰:‘五子哀母,不惜其身。若无其母,是无五子,五子若亡,亦无淮也。今辄追还,若于法未通,当

受罪于主者。’书至,宣王乃表原之。”

(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著,刘孝标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注释)①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魏朝时任森州刺史,迁征西将军。在关中三十多年,功绩显著。②战庸:战功。③王凌:历任司空、太尉,密谋废立,司马莺当时为魏朝大将军(后追尊为宣帝),亲自领兵讨伐他,便自杀。④征摄:收捕。⑤身首:性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坐凌事当并诛________ ②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________

③淮不许 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

(3)用现代文写出句子意思

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4)记叙同一件事,《世说新语》与《世语》的表述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简要说明理由。

①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世说新语》)

②淮不忍视,乃命追之,于是数千骑往追还。(《世语》)

(5)郭淮的妻子“坐凌事当并诛”,郭准先是“遣妻”,后来又为妻子“求情”。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为什么?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迷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朝晖夕阴,气象万千________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③山间之四时也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野芳发而幽香。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9.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②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开篇从精神修养过渡到讨论物质需求,运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舍生而取义”的观点,说理深刻。

B.作者举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C.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

D.本文选取了“鱼”与“熊掌”,“生”与“义”,“生”与“死”,“所欲”与“所恶”等两两相对的事物或心态对比说明,正反论述,逐步深入。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意思。

①子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

②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

③薄暮冥冥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主要运用了记叙手法阐述作此文的背景及缘由,为下文写景、抒情、议论作铺垫

B.第2段先是总说岳阳楼的景色,然后从时间、空间的角度来具体描写这里的山与水的壮观景色,最后指出迁客骚人到此所产生的感慨。

C.第3、4段景物描写一明一暗,一喜一悲进行了对比,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所表现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D.诗人在文章最后抒发“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1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欲穷其林

B. 若既不出户/木兰当户织

C. 虽有子羔之贤/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D. 夫以孔子之圣/禽鸟知山林之乐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本文所谈的是为学之道,身为学生的你从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12.古文阅读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耶?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疑问代词,何。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①微斯人②必先富民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3)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文言文

1.A

解析:(1)A

(2)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3)D

(4)太守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围绕这两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5)与民同乐、为官勤勉、不求声誉(淡泊声誉)、待民宽简而不扰

2.D

解析:(1)这;全、都;客居

(2)①大雪接连下三(多)天,湖中行人、飞鸟等声音都消失了。

②不要说相公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3)D

3.(1)称作,命名;季,季节。

(2)①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青山绿水的美景。②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清澈美酒芳香。

(3)欣赏山间(四季)美景的乐趣;太守为自己能与民同乐而乐。

4.C

解析:(1)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C

(3)①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

②张武的人收受几金钱贿赂,文帝发觉后,再增加(对他们的)赏赐,来使他们内心感到惭愧。

(4)甲文中文帝“按辔徐行”“改容式车”,在“皆惊”的群臣面前贬斥玩忽职守的霸上及棘门军的统帅,称赞周亚夫,体现出文帝的贤明、识大体。乙文重“宫室、园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因价格高昂而放弃修建露台,皆以瓦器修建霸凌体现出文帝崇尚节俭;“有不

便,辄弛以利民”,修建霸凌“因其山,不起坟”,不主动发兵体现文帝体恤百姓;巧妙化解南越尉佗自立,吴王诈病不朝,袁盎进谏,张武受贿等问题都体现了他的宽容、仁德。5.B

解析:(1)代词,这;裹、围;客居

(2)①大雪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B

6.(1)享有、拥有;命名、起名;到、达到;满足、满意

(2)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

(3)无事心自闲;桃花源;可楼可以享受清风的爽快,可以得到冬日的温暖,可以迎接皓月的来临,诗人于是心满意足,自觉悠游自在。

(4)古代的亭台楼阁之名往往寄寓了起名者的情感志趣。醉翁亭虽名为醉翁,可是意不在酒,而是在于山水之趣。欧阳修将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文中所描写的这座可楼,只有一丈见方,但主人登临其间,四望山水,满足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意,所以取名为“可楼”。高攀龙这里借他的小楼之名,表明他自己的“适中长乐”的处世之道,也是对世人的一个忠告。

7.(1)因为;发动;同意、答应

(2)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

(3)派来逮捕她的官吏要人要得很急,郭淮让妻子准备好行装,限定日子就要上路。(4)示例一:喜欢《世说新语》的表述。《世说新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士卒追回郭淮妻的急切情态。示例二:喜欢《世语》的表述。《世语》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出士卒追还郭淮妻的事情。

(5)示例:我认为郭准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机智和深明大义。郭准的妻子“坐凌事当并诛”,他先是“遣妻”,这表现了他忠君忠义的思想和精神;但他后来又为妻子“求情”的行为,是出于作为丈夫对自己妻子的爱护,以及一个严父对孩子的爱。

8.(1)日光;景象;季节

(2)①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而乐亦无穷也

(4)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②甲写了朝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9.A

解析:(1)胜过、超过;祸患,灾难;同“向”,先前,从前

(2)①(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②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3)A

10.B

解析:(1)胜:美好;或:有时;薄:迫近。

(2)①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指责的心情,满眼萧条凄凉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十分悲伤.

②不因外物的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3)B

11.A

解析:(1)A

(2)人之为学/不曰进则曰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3)①为学不进则退,②要认真钻研独立思考,③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意对即可)

12.(1)如果没有;使……富裕

(2)①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3)甲、乙两文在内容上都表明了治理国家要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即以人为本的思想。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此处指群众的利益。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高大的样子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C.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 D.未尝及文章尝:曾经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D.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 C.日星隐曜曜:光芒 D.把酒临风把:持、执 (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阴风怒号 B.去国怀乡 C.锦鳞游泳 D.然则何时而乐耶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伯中益自刻苦。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 ②去任之日________ (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披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篋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滩,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级公御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B.寓逆旅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以中有足乐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日侍坐备顾问前人之述备矣 (2)把“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 B.选文第二段中的“立侍”“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表明作者求学时的诚恳、执着、机智。 C.因为作者的内心充实,意志坚强,专注于学习,所以忘记了生活的艰苦,即使吃穿不如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 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②钞:同“抄”,抄写。③一过:一遍。④管:笔管。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此处指群众的利益。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高大的样子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 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 C.日星隐曜曜:光芒 D.把酒临风把:持、执 (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阴风怒号 B.去国怀乡 C.锦鳞游泳 D.然则何时而乐耶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李学士世衡喜藏书,有一晋人墨迹,在其子绪处。长安石从事尝从李君借去窃摹一本以献潞公,以为真迹,一日,潞公会宴,出书画,而李在坐,一见此贴,惊曰:“此贴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归取,验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为石君所传,具以白潞公。而坐客墙进,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迹,而以李所收为摹本。李乃叹曰:“彼众我寡。岂复可伸?今日乃知身孤寒。”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附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王经少贫苦,仕至二千石,母语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 经不能用,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涕泣辞母曰:“不从母敕,以至今日!”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世说新语·贤媛》(材料二) 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蒲松龄《聊斋志异》(1)给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 王经少 ________贫苦某益窘 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则文言小故事。 材料一: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 (3)解释下面画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母语之曰语:________ ②鸭乃某甲所盗乃:________ ③翁乃骂乃: ________ ④卒不骂卒: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不从母教,以至今日。 ②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5)请结合下面内容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①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②母都无戚容,语之曰:“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孝有忠,何负吾邪!”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 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 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 D.右备容臭乳臭未干 (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 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 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 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辄以水沃面________ ②或夜昏怠________ (2)宋濂和范仲淹的求学经历有何相似之处?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迪?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洛阳大市 [北魏]杨衒之 阳大市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讴歌,天下妙伎出焉。 有田僧超者,善吹笳,能为《壮士歌》《项羽吟》,征西将军崔延伯甚爱之。正光①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能赏识人才的人(贤君)比作伯乐,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无知、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B.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D.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阅读《醉翁亭记》,回答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答案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已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辄以水沃面________ ②或夜昏怠________ (2)宋濂和范仲淹的求学经历有何相似之处?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迪? 2.阅读选文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选自《世说新语》)(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坐凌事当并诛/坐以待毙 B.淮不许/安陵君其许寡人 C.淮与宣帝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特原淮妻/原形毕露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3)结合选文,说说宣帝为什么“特原淮妻”。 3.文言文阅读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提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谓轲曰/此之谓失其本心 B.轲既取图奉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②伛偻提携________ ③名之者谁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2.课内阅读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①,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尝推其奉②以良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③仲淹晏如④也……帝方锐意太平,数⑤问当世事,仲淹……上十事。……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⑥,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注释】①允僭:多余而不称职的官吏。②奉:俸禄。③易衣而出:指家里衣服少,呆在家里的人要将衣服脱下,给要出门的人穿。④宴如:平静的样子。⑤数:多次。⑥重肉:两种以上的肉食。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________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信念。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个事例,表现范仲淹的“先忧”或“后乐”行为。请先指出是“先忧”还是“后乐”,再用现代汉语简要概述事例,不超过30字。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死亦我所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C.呼尔而与之/天与云与山与水 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把“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舍鱼而取熊掌,从而引出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要“舍生而取义”的观点。 B.作者从“所欲”“所恶”两个方面进行道理论述:正面阐述面对生与义时,愿舍生取义;反面阐述面对生与死时,不可“失义”。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 ②去任之日________ (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阅读以下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①。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志,而议者谓为非计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以进趋③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注: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攘除奸凶(________)②臣非不自惜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3)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 ①甲文中的有关句子:________ ②乙文中的有关句子:________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辛幼安流寓江南,而豪侠之气未除。一日,陈同甫来访,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同甫怒,拔剑斩马首。徒步而行。幼安适倚楼而见之,大惊异,即遣人询访,而陈已及门,遂与定交。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饮罢,宿同甫斋中。同甫夜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________②弗敢加也________③公将鼓之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中表现了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B.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C.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挥。 D.本文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及对比方法来刻画鲁庄公和曹刿的性格。 2.阅读选文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当并诛。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选自《世说新语》)(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坐凌事当并诛/坐以待毙 B.淮不许/安陵君其许寡人 C.淮与宣帝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特原淮妻/原形毕露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3)结合选文,说说宣帝为什么“特原淮妻”。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走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初,范文正公①眨饶州,朝廷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已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③扶病:抱病,带病。 (节选白《湖水燕谈录》)(1)下列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B.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贵贱)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前) D. 公之赐质厚矣(赏赐)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大臣/责之/日 C. 士大夫/莫/敢往别 D. 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咦项是() A.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啊!如果没有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B. 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D. 然则何时而乐?——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作者假托“古仁人”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及“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 B. 【乙】文主要叙述范仲淹遭贬谪之际,朝廷治理朋党之时,王质与众不同,抱病为范仲淹送行,并为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C. 【甲】文中作者认为“古仁人”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境界,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奉献精神。 D. 【甲】【乙】两文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描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把作者“与民同乐”的主张和忧国优民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5)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皇祐元年,予自广陵得请来颍,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尔来俯仰二十年间,历事三朝,窍位二府,宠荣已至而忧患随之,心志索然而筋骸惫矣。其思颍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综合检测试卷答案 一、文言文 1.古诗文阅读。 (一)黄州安国寺记 (宋)苏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⑥。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注释】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罪垢:指罪孽。 ③染污:烦恼。④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① (宋)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②,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②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求所以自新之方往之汝家,必敬必戒 B.间一、二日辄往遂于外人间隔 C.私窃乐之宴酣之乐 D.具石请记之百废具兴用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3)文中写僧人继连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为苏轼词中画线的句子“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朗读。(可从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 (5)上面两篇古诗文中,苏轼的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品析词中画横线的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 2.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②伛偻提携________ ③名之者谁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④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王子猷(yóu):王羲之第五子。②眠觉:睡醒。③剡(shàn):剡县,今绍兴嵊州市。④经宿:经过一夜。

初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初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注释】①诞僻:怪僻。②搦(nuò):握。③科头:不戴帽子。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好游于酒/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若豪富有势力者索之/旁若无人 C.周其乏/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遂欲自沉于水/自非享午夜分,不见曦月 (2)请用三条“/”给下面句子断句。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裸体谩骂不绝。 (3)从文中可以看出陈章侯是一个怎样的人? 2.阅读《醉翁亭记》,回答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谓:________ ②时: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 ②去任之日________ (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 ①伛偻提携________ ②颓然乎其间者________ ③孟子对曰________ ④乐民之乐者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________。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欧阳修作为滁州的父母官,是如何践行孟子这一主张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