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文言文测试卷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文阅读。

人生小幼①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②,长成已③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④,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⑤,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注释)①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题目为编者自拟。

②专利:专注集中。

③已:同“以”。

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

④《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

⑤坎壈:困顿,不得志。

[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

(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____)A.坚固的 B.一定C.坚决地 D.同“故”,因此(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____)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

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

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1)七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十岁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

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

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

2. 文言文阅读。

墨鱼①自蔽②海有虫,拳然③而生者,谓之墨鱼。

(完整版)五年级文言文测试卷

(完整版)五年级文言文测试卷

五年级文言文测试卷姓名:得分:一、连线题。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倒装句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被动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判断句二、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郑人买履()宁信度()度其足()忘持度()柘木()蒙袂()中伤()廪食()窥探()何遽()游酢()张僧繇()三、解释划线的字词。

吾忘持度()及反,市罢()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物莫能陷也()或曰()两者不肯相舍()颦其里()坚闭门不出()挈妻子而去之走()比期年()楚人有涉江者()求剑若此()兔走触株()欲负而走()鸦本不善鸣()为火所燃()何不早说()子无敢食我也()兽见之皆走()终亡其酒()潜心经史()中夜闻鸡鸣()而疑邻人之父()此独以跛之故()资给以书()引弓虚发()五色无主()一寸之萌耳()使人吹竽()羽尝为流矢所中()四、填空。

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八字成语:()。

2、《指鹿为马》里“赵高欲为乱”中的“欲”是“想要”的意思,请你用这一意思写两个含有“欲”的成语:(、)。

3、《晏子使楚》中“反取病焉”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4、《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赞扬了儿时的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5、“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的性格特点。

6、《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当中,是指()把()视为知音。

7、请写出2个带“履”字的成语:(、)。

8、从《矛与盾》这个故事里卖矛与盾的人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提炼一个成语:()。

9、“鹬蚌相争”这个成语的后半句是()。

10、“挈妻子而去之走”中,“妻子”的古义是()。

11、《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中,百兽看见狐狸都四处逃散的真正原因是:()。

12、请你写出2个以“画”字开头的成语:()。

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人教版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人教版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

人教版2024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盲者。

”时众盲各以手触。

大王唤众盲问之:“汝见象类何物?”触其牙者言象形如莱菔根;触其耳者言如箕;触其脚者言如臼;触其背者言如床;触其腹者言如瓮;触其尾者言如绳。

(注释)①告:告诉、说给。

②时:当时、此时。

③触:触及、摸到。

④类:好似、好像。

⑤莱(lái)菔(fú):萝卜。

⑥箕:簸箕。

⑦臼:舂米的石臼。

(1)短文写的是________的故事。

文中“时众盲各以手触”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文中共有_____位盲人摸象,他们在摸象后说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是他们最终谁也没说准象是何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这段话中,孟子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2.在文中“”里加上标点。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句话中,“二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得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4.舍弃鱼而要熊掌,是因为熊掌更贵重、更稀有,而孟子为什么要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违背道义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

五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课内阅读(13分)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

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他们以为这一下晏子可丢尽脸了。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让大夫取笑了。

”①这是齐王第三次侮辱晏子,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不多于10个字)②在这场外交斗争中,晏子的表现很出色。

他把“淮南”比作了______________,把“淮北”比作________________;把“橘”比作______________,把“枳”比作________________。

言下之意是说________________。

③晏子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官”。

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不少于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略2.《滥竽充数》是一篇,讲了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的道理。

我们学过的成语故事还有、。

【答案】寓言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的队伍里充数那些弄虚作假的人虽能蒙混一时,但是无法蒙混一世,他们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刻舟求剑狐假虎威【解析】略3.根据课文《杨氏之子》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3%)梁国杨氏子(),甚()。

孔君平(),父不在,()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吾盾之坚。

(________)(2)吾矛之利。

(________)(3)或曰(________)(4)弗能应也。

(_______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理解。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停顿正确的一句是()A.则眼不/看仔细B.却只漫/浪诵读C.记/亦不能久也D.眼口岂不/到乎3. 古文阅读。

①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②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③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④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⑤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A.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完整版)五年级文言文测试卷.docx

(完整版)五年级文言文测试卷.docx

五年级文言文测试卷姓名:得分:一、连线题。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二、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郑人买履()宁信度()度其足()忘持度()柘木()蒙袂()中伤()廪食()窥探()何遽()游酢()张僧繇()三、解释划线的字词。

吾忘持度()及反,市罢()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物莫能陷也()或曰()两者不肯相舍()颦其里()坚闭门不出()挈妻子而去之走()比期年()楚人有涉江者()求剑若此()兔走触株()欲负而走()鸦本不善鸣()为火所燃()何不早说()子无敢食我也()兽见之皆走()终亡其酒()潜心经史()中夜闻鸡鸣()而疑邻人之父()此独以跛之故()资给以书()引弓虚发()五色无主()一寸之萌耳()使人吹竽()羽尝为流矢所中()四、填空。

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八字成语:()。

2、《指鹿为马》里“赵高欲为乱”中的“欲”是“想要”的意思,请你用这一意思写两个含有“欲”的成语:(、)。

3、《晏子使楚》中“反取病焉”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4、《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赞扬了儿时的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5、“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的性格特点。

6、《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当中,是指()把()视为知音。

7、请写出 2 个带“履”字的成语:(、)。

8、从《矛与盾》这个故事里卖矛与盾的人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提炼一个成语:()。

9、“鹬蚌相争”这个成语的后半句是()。

10、“挈妻子而去之走”中,“妻子”的古义是()。

11、《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中,百兽看见狐狸都四处逃散的真正原因是:()。

12、请你写出 2 个以“画”字开头的成语:()。

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专项卷 有答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专项卷 有答案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专项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弈(yì)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1)文中用________的方法叙述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2)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两个人学下棋时的不同表现。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写出它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4)解释画线字的意思,并用“/”画出画横线句子的阅读节奏停顿。

①一人虽听之②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2. 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1)解释下划线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________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________(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修辞,请变成陈述句。

(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5)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3、刮骨疗伤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②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③。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④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羽尝.为流矢所中( ) 然后此患乃.除耳( )2.根据理解,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3.在文中用“”画出最能表现关羽英雄气概的句子。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试卷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试卷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与理解。

围魏救赵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①/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军,而/孙子②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③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④于魏也。

”田忌/从之。

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⑤。

①刑余之人:受过肉刑,身体不完整的人,孙膑曾受膑刑。

②孙子:这里指孙膑。

③罢:同“疲”,疲劳,疲乏。

④收弊:坐收挫败的结果。

⑤梁:魏定都大梁,故亦称“梁”。

[1]田忌想要直接带兵去援救赵国,孙膑给了他什么样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一下“围魏救赵”这个成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那年,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词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通古人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惟读书是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期末试卷语文文言文

五年级期末试卷语文文言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B. 青出于蓝(qīng chū yú lán)C. 青蛙跳井(qīng wā tiào jǐng)D. 风驰电掣(fēng chí diàn chè)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有误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高兴)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勿:不要)C.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达:到达)D.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复习旧知识)3.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美好)B.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灼灼:明亮)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得意:自豪)D.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早晨)4.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把酒:举杯)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再次)C.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等闲:随便)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5.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见:看到)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漫漫:漫长)C. 满招损,谦受益。

(满:骄傲)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至:到达)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______乎?”这句话表达了什么道理?7. 《离骚》中,“__________,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8. 《诗经》中,“________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句话描绘了怎样的画面?9. 《孟子》中,“__________,是谓是德;__________,是谓是仁。

”这句话阐述了什么观点?10. 《庄子》中,“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试卷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试卷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与理解。

徐孺子赏月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尝:曾经。

②瞳子:瞳仁。

[1]联系句子,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月下戏(____) A.戏弄 B.演戏 C.玩耍,游戏(2)不然(____) A.不错 B.不对 C.不像[2]面对别人的提问,徐孺子是怎么回答的呢?请你用现代的话写一写。

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会更明亮呢?”徐孺子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杨氏子一样,徐孺子也显示出了超人的智慧,那么他的回答智慧在哪里呢?请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本文出自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余尝谓____________ (2)心不在此___________(3)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____ (4)心到最急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是:心到,眼、口才能到。

B.文段阐述了怎么读书的问题,其中心到最重要。

C.文段告诉我们读书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快阅读速度,还能提高阅读质量。

3.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五年级文言文课外练习题

五年级文言文课外练习题

五年级文言文课外练习题五年级的同学们,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的思想和生活。

以下是一些课外练习题,帮助你们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1. 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请解释这段话的意思,并谈谈你的理解。

2. 文言文翻译题:- 将以下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 文言文填空题:- 请在括号中填入适当的字或词,使句子通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4. 文言文造句题:- 使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造一个句子,并解释其含义。

5. 文言文理解题:- 阅读《岳阳楼记》中的一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请描述这段话所描绘的景象,并分析作者的情感。

6. 文言文词汇题:- 解释以下文言文词汇的含义:仁、义、礼、智、信。

7. 文言文选择题:- 以下哪句文言文表达了“朋友相聚”的意境?- 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B.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文言文写作题:- 根据你对《桃花源记》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描述你想象中的桃花源。

9. 文言文连线题:- 将下列古代诗人与他们的作品连线:- 李白《静夜思》- 杜甫《将进酒》- 王维《登高》10. 文言文文化题:- 请简述“礼”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练习题,希望你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言文,同时也能够培养你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记得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多查阅资料,多思考,多交流,这样你们的文言文学习会更加扎实和有趣。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试卷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试卷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试卷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理解。

徐孺子赏月(一)徐孺子年九岁,尝①月下戏②,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③?”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①尝:曾经。

②戏:玩耍。

③邪:文言疑问词,有时也作“耶”。

④瞳子:瞳仁。

(二)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呢?”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

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

”鉴赏感悟:本文描写了徐孺子的机智风趣,把一个问题巧妙地回答到极致: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他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

文章语言简练,叙事清楚,把徐孺子的特点描写的淋漓尽致。

[1]文段(一)是文言文,对照文段(二)读懂它的意思。

[2]根据文言文注释,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尝:②戏:③邪:④瞳子:[3]与文段(一)中“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在文段(二)中用“”画出。

[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人语之曰”,“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此必不明”,“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他与杨氏之子,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大家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文言文阅读题五年级

文言文阅读题五年级

文言文阅读题五年级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甚聪惠(惠:同“慧”,智慧)- 孔君平诣其父(诣:拜访)- 乃呼儿出(乃:就,于是)-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没有听说过)解析:在文言文中,一些字词有其特定的含义。

“惠”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慧”,表示智慧;“诣”常见的意思就是拜访;“乃”在句中起承接作用,可译为“就、于是”;“未闻”是没有听说过的意思。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翻译: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家,于是就叫杨氏子出来。

解析:“诣”翻译为“拜访”,“乃”翻译为“于是”,按照文言文翻译的原则,逐字逐句进行翻译。

3. 孔君平为什么说“此是君家果”?因为孩子姓杨,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看到杨梅,就故意逗孩子说杨梅是他家的果子。

解析:这是一种幽默的调侃,利用姓氏与事物名称的巧合来打趣。

4. 杨氏之子是如何回答的?他的回答妙在哪里?杨氏之子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他的回答妙在:一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既表现出礼貌,又没有生硬地直接反驳;二是他也仿照孔君平的思路,以姓氏与事物名称的联系来回应,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

解析:从礼貌和回应的巧妙性两方面进行分析,杨氏之子的回答既委婉又机智。

5. 你从杨氏之子身上学到了什么?从杨氏之子身上学到了要思维敏捷,在面对他人的调侃时能够巧妙应对,同时也要有礼貌。

解析:这是从故事中人物的表现得出的启示,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和礼貌是值得学习的品质。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 解释下列词语。

五年级上册文言文测试卷附答案-WPS Office

五年级上册文言文测试卷附答案-WPS Office

五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测试卷一、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20 分)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______ 耻:______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______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______ 厌:______ 诲:______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尝:______ 寝:______二、翻译下列句子。

(20 分)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4.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三、选择题(20 分)1.下列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理解正确的是()A.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快乐的人。

B.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C.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下列不是出自文言文的成语是()A. 不耻下问B. 手不释卷C. 画蛇添足D. 别出心裁四、阅读理解(4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0 分)(1)邻舍有烛而不逮逮:______(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偿: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0 分)(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2)主人怪问衡。

3.匡衡为什么“与其佣作而不求偿”?(10 分)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10 分)参考答案一、1.敏:聪明。

耻:以……为耻。

2.知:同“智”,智慧。

3.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4.尝:曾经。

寝:睡觉。

二、1.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2.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yù)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战国策》)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蚌方出曝( )A.bào B.pù(2)强秦之为渔夫也( )A.wéi B.wèi(3)两者不肯相舍( )A.shěB.shè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句中的“雨”作动词用,是下雨的意思。

( )(2)“渔者得而并禽之”句中的“禽”同“擒”,是捕捉、抓住的意思。

( )(3)“以弊大众”中的“弊”意思是问题、毛病。

( )(4)“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句中的“恐”意思为害怕、恐慌。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1)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短文内容,仿句填写。

例:鹬蚌相争,渔翁并擒。

_______相_______,________并________。

5.苏代对赵惠王讲“鹬蚌相争”的故事,目的是什么?这样讲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语文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语文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

语文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甚:______________未:______________夫子:______________[2]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他有礼貌,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

[3]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如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汽车后“别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

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提示语?请选择一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内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yù yì)也。

二者不可得兼(jiān qiān),__________。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2]把画横线的地方按原文填空。

[3]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A.归还B.逃跑C.回家D.归类[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A.没睡好觉B.拔苗累的C.生病D.锄草累的[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A.禾苗要长得快,就得往上拔一下。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阅读检测卷(含答案)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为设果(____________ ) ②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2.给下面句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①孔君平诣其父(____________ )A.拜访B.(学业、技术等)所达到的程度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A.表示____________B.给——看3.根据语境填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如果来的是李先生,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5.对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买)B.其人弗能应也(不)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6.“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7.学习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吾矛之利( )(2)于物无不陷也( )(3)或曰( )9.翻译下列句子。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________10.请你用“自相矛盾”写一个句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小古文阅读。

草书大王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②也。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责骂。

⑥胡:为什么。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好:__________使:__________执: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喜欢派拿着2.(张)丞相仔仔细细地看了很久,自己也不认识。

3.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4.该责怪的人是张丞相。

因为他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他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

文言文阅读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吕氏春秋·察今》)注①遽:急忙,立刻。

②契:用刀刻(记号)。

③惑:愚蠢,糊涂。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________(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3)求剑若此.________6.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A.看风使舵B.见机行事C.随机应变D.墨守成规7.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五年级文言文试题

五年级文言文试题

通过认真阅读《古人谈读书》,我肯定能完成下面的问题。

(共8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2分)A、文中划线的字读音相同。

B、“学如不及”中“及”的意思是及格。

C、“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停顿是正确的。

D、这些句子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言论。

2、我知道“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这个句子的意思是)(2分),从中我想到了一个成语:(1分)。

命题说明:【试题来源]原创【涉及知识点、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古人谈读书》选材浅显易懂,考点紧密围绕课标要求进行考查,既考查了语文训练点,又教育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既训练了能力又进行了育人教育,使得德育智育培养贯穿始终。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我想把上面的“”这句话当做座右铭,因为它告诉我。

(3分)【试题来源]原创【命题意图]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合理有序的表达自己观点,达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考察学生对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

答案1、(2分)D2、我曾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地思考。

(2分)废寝忘食。

(1分)3、灵活掌握。

(3分)例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在学习上态度要诚实,不要不懂装懂。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测试(一)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测试(一)

五年级文言文阅读测试(一)一.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字义。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译文: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分别写出它们的意思。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返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祭祀;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卮——古代饮酒用的器皿;固——本来;安——怎么;亡——失去、得不到。

1.解释字义。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2)我能为.之足(3)蛇固.无足(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2.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四.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文言文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连线题。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倒装句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被动句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判断句
二、给划线的字词注音。

郑人买履()宁信度()度其足()
忘持度()柘木()蒙袂()
中伤()廪食()窥探()
何遽()游酢()张僧繇()
三、解释划线的字词。

吾忘持度()及反,市罢()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
物莫能陷也()或曰()两者不肯相舍()颦其里()坚闭门不出()挈妻子而去之走()比期年()楚人有涉江者()求剑若此()
兔走触株()欲负而走()鸦本不善鸣()
为火所燃()何不早说()子无敢食我也()兽见之皆走()终亡其酒()潜心经史()
中夜闻鸡鸣()而疑邻人之父()此独以跛之故()资给以书()引弓虚发()五色无主()
一寸之萌耳()使人吹竽()羽尝为流矢所中()四、填空。

1、《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让我们想到了一个八字成语:()。

2、《指鹿为马》里“赵高欲为乱”中的“欲”是“想要”的意思,请你用这一意思写两个含有“欲”的成语:(、)。

3、《晏子使楚》中“反取病焉”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4、《司马光砸缸》这篇文章赞扬了儿时的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5、“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的性格特点。

6、《伯牙绝弦》这篇文章当中,是指()把()视为知音。

7、请写出2个带“履”字的成语:(、)。

8、从《矛与盾》这个故事里卖矛与盾的人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提炼一个成语:()。

9、“鹬蚌相争”这个成语的后半句是()。

10、“挈妻子而去之走”中,“妻子”的古义是()。

11、《狐假虎威》这个故事中,百兽看见狐狸都四处逃散的真正原因是:
()。

12、请你写出2个以“画”字开头的成语:
()。

五、阅读理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是
()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
()。

3、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
()。

(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

4、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

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

术令人出橘食之。

绩怀(装到怀里)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送)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1.用/划分下边句子节奏。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2.翻译: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译文:()。

3.请评价陆绩怀橘的行为。

()。

闻鸡起舞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

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①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

后乃博览书记②,该③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④世才具。

(节选自《晋书祖逖列传》)
【注释】①赒:周济,救济。

②书记:泛指书籍。

③该:广博,完备。

④赞:辅佐,帮助。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
22.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停顿处用/隔开。

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23.祖逖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