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试卷

合集下载

语文初一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附解析1

语文初一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附解析1

语文初一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面的划线字。

①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意与日去________(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非淡泊无以明志(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4)文中说“非志无以成学”,联系实际,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②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③不如狐狸。

曹沫④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⑤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⑥首也哉!”孟尝君曰:“ 善。

”乃弗逐之。

【注释】①舍人:门客。

②鲁连:姓鲁名仲连,也称鲁连。

齐人,游侠义士。

③骐骥:千里马。

④曹沫:鲁庄公时的武士。

③铫耨:农具。

⑥用世立教:治理国家,教化百姓。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则不若鱼鳖/未若柳絮因风起B.历险乘危/险躁则不能冶性C.故物舍其所长/两狼之并驱如故D.孟尝君曰:“善!”/择其善者而从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3)说说本文蕴含了一个怎样的道理?3.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文言文初一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初一试题及答案

文言文初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按时)B. 不亦说乎(愉快)C. 人不知而不愠(怨恨)D.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答案:A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温故而知新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B. 吾日三省吾身C. 学而不思则罔D. 传不习乎答案:C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温故而知新A. 学而不思则罔B. 人不知而不愠C. 吾日三省吾身D. 传不习乎答案:B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亦说乎A. 人不知而不愠B. 吾日三省吾身C. 学而不思则罔D. 传不习乎答案:A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亦说乎A. 人不知而不愠B. 吾日三省吾身C. 学而不思则罔D. 传不习乎答案:D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 __________ 的书。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2. 《论语》中“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论语》中“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学习要经常复习。

(温故而知新)4. 《论语》中“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学习要不断反省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5. 《论语》中“__________”一句,强调了学习要持之以恒。

(学而时习之)三、翻译题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了知识之后,能够经常复习它,不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吗?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通过复习旧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传授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了?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原创精华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原创精华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

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与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

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X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

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

②〔纺绩〕织布。

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

④〔夏(jià)楚〕责打。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9.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②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2、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

”[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

②曾:竟然。

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

④因:依靠。

⑤就舍:回到馆舍。

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选自《战国策》)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译文:(2)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译文:3、郭嘉谏曹操击乌桓①曹操将击乌桓。

诸将多惧X表使X备袭许②。

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破击之,可破灭也。

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③生存。

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桓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④之心,成觊觎⑤之计,恐青、冀⑥非已之有也。

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操从之。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测试题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专训王强一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完成题目。

(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二滇游日记明徐霞客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注释】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

1、查阅工具书,给“间得一稍粘者”中的“间”注音。

2、文言文要读出韵味。

请认真阅读原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正确填入文中的(1)、(2)、(3)处(1)(2)(3)3、请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顺口后用三个逗号断句。

4、作者艰险的攀登经历引人深思。

阅读后,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写出你的思考。

字数在40个左右。

三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知识讲解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知识讲解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6分)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三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四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1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2(一)齐人偷金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①被衣冠,往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③而夺之。

吏搏④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⑤不见人,徒⑥见金耳。

” ——《吕氏春秋》[补充] ①清旦——清早。

初一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一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

初一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干②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干:求见。

③沟恤:沟渠。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 ②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③竟不可得________ ④恒独步庭阶________(2)下列加下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惟此六字惟手熟尔B.一老河兵闻之何陋之有C.几为所擒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古人岂欺我哉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3)翻译下列句子①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②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4)(乙)文中刘羽冲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讲学家和刘羽冲失败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2.文言文阅读窃符救赵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之马矢奏春创作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因夺而食之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C.臣食之,而王杀臣D.面山而居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B.(1)wú 不(2)yù 告诉C.(1)wú 不(2)yù 词语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5、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三、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语文初一上册文言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语文初一上册文言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语文初一上册文言文模拟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 ②非志无以成学志________③年与时驰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完整)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完整)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1-3)(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臣闻.之()(4)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译文:(2)子以我为不信译文: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2)妻适.市来()(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答:《郑人买履》测试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③多言有益乎()④时夜而鸣()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1)会有土寇()几为所擒()古人岂欺我哉()惟此六字()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例句:自鲁之齐(到,往。

动词)A、乌封人跪而食之(他,代管仲。

代词)B、如子之言(的,助词)C、我且贤之用(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辍耕之垄上(到,往。

动词))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2、翻译句子。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初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初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

②蹊田:践踏田地。

③策:通“册”。

④恬:心神安适。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已而复如初(________)②冕因去(________)(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长而益精/香远益清B.木兰乃易男装/ 移风易俗C.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愿驰千里足D.数建奇功/ 棹数小舟(2)请用三条“/”给画线句断句。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3)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文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初一下学期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

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

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

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

③针黹(zhǐ):针线活。

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彘也。

三、千金求马
四、以行谏父
五、患难见知交
六、缇萦救父
七、幽王击鼓
八、张齐贤家宴
九、郗超荐贤
十、范式守信
十一、谢万北征
十二、穆公亡马
十三、晋文公守信
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十四、不记人过
十五、老马识途
十六、刘颇偿瓮直
前。

十七
【注】①吴越王钱镠:五代时吴越国的建立者。

十八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子佣①出,独与妪居渡口。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②归。

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

”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③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④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

”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⑤,朝分尚食⑥,张筵列鼎⑦,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

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①佣:受人雇佣。

②童子试:科举中录取秀才的考试。

③甲第:指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