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学概论ppt4
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讲-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之二
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这一特性导致了国际政治生活 具有显著的相似性(结构)。
权力斗争是国际体系(结构)的产物,而非人性 的结果,所以威胁与潜在威胁处处可见。
要面对和应对威胁的考虑和行为决定了国际关系 中的相互关系就是一种紧张状态,敌视是常态。
所以,每个单元(国家)都会尽全力保障自己的 安全,从而导致结盟与军备竞赛。
第一,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而不是人性。 无政府性才是国际关系的客观存在,才是社会事实。国际和国内 两种不同政治环境的根本分水岭就是无政府性。
第二,无政府条件下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考虑。摩根索认为政 治家的目的是积累权力,而沃尔兹认为国家所最终关心的不是权 力,而是安全。
第三,国际体系结构决定着国家的行为。摩根索认为因果关系是 单向的,即主要从处于相互作用的个人或国家那里寻找原因。沃 尔兹认为因果关系是双向互动的。某些国际后果的原因存在于相 互作用的单位层次上,但是还有某些原因存在于结构层次上。
主学、要加试州图大解学伯释克体利系分层校任次教上,的曾国担任际美行国为模式,如为什么会 发对外生政战策争委、员国会委家员为,什美么国会政治去学制会衡会强长大等的国家等大问题。
1职99。4年退休之后,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荣誉教授。主要著作《人、国家与战
争》(1959),《对外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理论》(1979)。 《国际政治理论》是国际关系学界影响最大,引用率最高的著作。2013年去世。
国际政治学概论最新版课件第4章
成部分,是其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在国际政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原 因。
5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版)
11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国家利益及其内涵
4.国家利益的构成 根据国家利益的不同组成部分的重要程度,可将其分为主要利益和次要利益; 根据国家利益的时效性,可将其分为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 根据国家利益的适用程度,可将其分为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从国家的安全、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四个方面来界定。 (1)安全利益。安全利益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国最核心的利益。 (2)经济利益。经济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力量。国家的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基本内容,也是维
1.国家利益的抽象性与具体性 (1)国家利益的抽象性。从国家利益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家利益并不是指单个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
也不是这些单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利益的相加,而是一个国家、民族内各种阶级、阶层和集团利益的综合, 是各种利益中的共同利益,是这些共同利益的抽象。国家利益是民族国家内部各种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要 素的综合或抽象。
2.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推动了国际政治的发展 国际行为体的互动对于国际政治的发展的作用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际行为体的互动推动了现代国际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国际行为体的互动决定了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 第三,国际行为体的互动形式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
3.国际行为体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利益和权力的互动 国际行为体在国际政治中的互动行为是以利益目标为根本出发点的。国际政治中的互动行为,实质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大纲)
导论: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国际政治学概念二、国际政治学研究对象三、国际政治学研究方法一、国际政治学概念1.什么是国际政治?汉斯·J·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
昆西·赖特:国际政治是“一门艺术,它影响、操纵或控制世界上的一些重要团体。
促进某些团体的目的的实现,反对其他团体的相反目的的实现”。
梁守德:“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间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的关系的统称。
”周敏凯:国际政治“是由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多种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与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各种联系”。
王逸舟:“国际政治”是相对于“国内政治”而言的,但理解上又有多义:一种是指国家之间的政治,英文里叫“politics among nations”,通常是指代表不同民族的政府之间的政治,如外交、国家贸易、势力均衡、相互宣战等;另一种是指存在于国际社会并且作用于这个特殊社会的各个国家的政治,英文为“international politics”,这种政治的参与者较多,不止有国家、民族、政府,更有众多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生态组织、恐怖组织等,它的重点不在国家(政府)层面,而在世界共同体(国际社会)。
我们不妨将前一种称作狭义的国际政治(又叫“国家间政治”),后一种则为广义的国际政治(也可叫“世界政治”)。
2.什么是国际政治学?周敏凯: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主权国家及其他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相互作用与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独立学科。
教材观点: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章 国际体系 PPT
第四章 国际体系
第一节 什么是“国际体系”?
一、定义: 行为体参与各种不同的国际互动,
作为一种基于目的和有意义的行为, 总是要解决一定的问题。作为体系的 界定性标志,“问题”构成了一个体 系不同于其他体系的主要区别。行为 体进行互动所围绕的问题是会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欧洲一体化的进 程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5
第四章 国际体系 第二节、权力政治与世界格局
三、权力的影响因素:
领土与地缘因素。大国通常拥有 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军事上的 回旋余地。地理位置对于一些国 家来说是永久性的有利条件。
16
绪论:世界体系的形成和演变
---
领土:
七俄世 百罗界 多斯上 万,最 平面大 方积的 公一国 里千家 。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0.44平方公里
华尔兹认为权力可以提供四个方面的利益:(1) 保持自主;(2)增大行动自由:(3)获得更大 的安全回旋空间;(4)在国际社会中得到更大影 响力。
12
第四章 国际体系 第二节、权力政治与世界格局
一、权力的概念:
3.与权力相关的几个概念:影响,权威,暴力 影响是指一个行为体改变其他行为体的行为的能力。 权威是最重要的一种非强制方式,是指行为体在不使用 强制或者威胁使用强制的情况下,权力是其他行为体自 愿接受其命令的一种能力。 暴力是强制其他行为体接收其影响的能力,是行为体实 施其影响的最暴烈的方式。
14
第四章 国际体系 第二节、权力政治与世界格局
二、权力的分类:
潜在权力:是指一个国家基于其有形或无形资源 而具有的决定事态结果的可以预测的能力。 现实权力:是指一个国家实际运用其有形与无形 资源决定其他行为体行为的能力。 有形权力:通常指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如领土、 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军事力量等。 无形权力:指触及不到的东西,主要指制度上和 心理上的东西,如政治制度、智力因素、意志、 士气等。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章:国际体系
-0.20%
1.54%
-249,766
1,550,738
347
343
364,571
298,192
70,000
-140,000
1.70%
1.38%
13
14
Ethiopia
Viet Nam
101,853,268
94,444,200
2.48%
1.07%
2,462,518
996,599
102
305
999,541
2
第四章 国际体系 第一节 什么是“国际体系”?
一、定义: 行为体参与各种不同的国际互动, 作为一种基于目的和有意义的行为, 总是要解决一定的问题。作为体系的 界定性标志,“问题”构成了一个体 系不同于其他体系的主要区别。行为 体进行互动所围绕的问题是会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欧洲一体化的进 程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12
第四章 国际体系 第二节、权力政治与世界格局
二、权力的分类:
软权力:是指影响或说服其他行为体的能力。软 权力表现出的是一种说服与合作的国际关系。如 通过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来实现对其他国家 的领导。 硬权力:运用强制或暴力手段强迫其他国家接受 某种领导。硬权力的实施实际上是行为体把自己 的意志强加给其他行为体,目的是迫使其做原本 不会做的事。例如实施军事打击或者经济制裁, 或两种手段结合。
二战前:松散型结构: 为欧洲为中心的伞状结构、不平等性、 强权政治、主要内容为战争与革命 二战后:完整型结构 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立体网状结构、竞争共处、 民主政治趋势、主要内容为和平与发展
10
第四章 国际体系 第二节、权力政治与世界格局
一、权力的概念:
1.国际关系中权力,其最一般的意义,就是指国际 关系行为体对其他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
(中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PPT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新)
三大思想传统,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1.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传统
1.2.1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的政治经济思想既带有现代民族国家刚刚形成 的时代特征,又打着早期殖民主义对外扩张的印记。在 政治哲学上,重商主义者信奉的是修昔底德、马基雅弗 利、霍布斯等人的“自然状态”学说和霸权理论,即认 为国际社会处于一种彼此争夺权力与财富的无政府状态, 国家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一方之所失必为另一方之所 得”的零和博弈 。
2.1.1霸权稳定理论的逻辑基础
➢ 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 (Charles Kindleberger)率 先将奥尔森的逻辑应用到国际经济领域,以此解释国际经 济中的稳定与动荡。
➢ 公共物品的分析也适用于国际经济。私人物品就可以理解 为国家的收益。公共物品就可以理解为保持世界经济。世 界遭受公共物品不足之苦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贪婪的利益 和支配或剥削,而在于“搭便车”的原则。正是在这一理 论逻辑的运用中,霸权稳定理论提出了关于国际权力结构 与国际经济机制相关性的两个重要命题:其一,霸权国的存 在将会导致自由贸易这样的稳定国际机制的提供。其二, 虽然霸权国从这一局势中受益,但小国将得到更多的收益 。尽管小国没有承担成本,却能分享其收益。
1.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
1.3.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实需求与智识积累的基础上,“开放经济 政治学”(open economy politics,OEP)作为新兴的学术领域出现 了,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其中, 经济利益、国内制度与国际议价构成了开放经济政治学的三个必要 组成部分
1.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一讲国际政治行为体本讲主要内容一、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二、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三、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国际政治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民族国家非国家行为体:[1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建国际组织[2宗教组织[3个人[4政党[5政治运动[6跨国公司1.国家行为体(一)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概念(二)国家的分类(三)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特征一、国家行为体概说1,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角的并不是任意的国家,而是民族国家,或者说是主权国家早期的国家现代的国家2,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欧洲,它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有关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和延续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传统的观点:居民、领土、政权组织、主权现代的观点:认同、忠诚4,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自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制度因素 5,国家的基本政治职能维持秩序分配资源作为认同的核心国家的类型1,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经济上的差异军事上的差异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民族构成上的差异2,国家分类的多样性能力标准:强国与弱国意识形态标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宗教标准: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佛教文化标准:亨廷顿的观点民主标准:民主与专制其他标准三、国家主权1,主权概念的提出布丹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2,主权概念的二重性主权与国家内部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力相关主权与其他国家的权力相关3,主权的两个组成部分对内主权对外主权所谓国家主权(sovereignty)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国家主权的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内的最高管辖权。
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
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
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
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一讲国际政治行为体本讲主要内容一、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二、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三、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国际政治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民族国家非国家行为体:1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建国际组织2宗教组织3个人4政党5政治运动6跨国公司1.国家行为体一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概念二国家的分类三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特征一、国家行为体概说1,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角的并不是任意的国家,而是民族国家,或者说是主权国家早期的国家现代的国家2,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欧洲,它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有关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和延续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传统的观点:居民、领土、政权组织、主权现代的观点:认同、忠诚4,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自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制度因素5,国家的基本政治职能维持秩序分配资源作为认同的核心国家的类型1,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经济上的差异军事上的差异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民族构成上的差异2,国家分类的多样性能力标准:强国与弱国意识形态标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宗教标准: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佛教文化标准:亨廷顿的观点民主标准:民主与专制其他标准三、国家主权1,主权概念的提出布丹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2,主权概念的二重性主权与国家内部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力相关主权与其他国家的权力相关3,主权的两个组成部分对内主权对外主权所谓国家主权sovereignty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的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内的最高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各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自主的对外行为,各国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权力地位一律平等;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利;自卫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之一,也是国家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和保障国际法实施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四、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1,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主权始终受到国际互动网络的影响2,国际互动的表现形式、性质表现形式:合作、结盟、竞争、对抗、战争性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国家主观愿望的产物3,在当代,全球性的国际互动对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源:全球化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缩小、约束、削弱与限制“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影响:1、影响国内行为体的政策偏好以及随后造成的国内政治联盟;2、引发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3、削弱政府的自主性及其政策的有效性;4、挑战对主权国家安全;5、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主权的挑战;2.非国家行为体一、非国家行为体概说1,国家关系中存在非国家行为体2,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3,非国家行为体的基本类型一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间组织:针对特定利益的事件私人次国家及全球性行为体国际政府间组织;由国家派出代表组成的组织,讨论相互间利益和共同更新的问题政府间组织的定义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的政府经过一定的协议而创立的机构,其成员构成仅限于主权国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成员国的合作谋求实现单靠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 ;政府间组织的构成要素:合作的政治意愿·一定的结构或形式·一定的运作机制国际非政府组织1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国际非政府间组织是非官方的社会团体或个人以一定的民间协议或条约的形式设立的民间机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一般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体育与卫生等各个领域;如:国际恐怖组织如库尔德游击队等,国际经济组织如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宗教组织如世界基督教协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奥委会等,国际卫生组织如国际红十字会等;2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缘起及演化●起源于19世纪●早期活动集中于人道主义和宗教●现代非政府组织数量惊人,活动领域广泛3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间接性●功能性4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相互协商与合作,并逐步实现机制化第二讲国际体系☐国际体系概述☐现实主义的国际体系观☐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体系观☐温和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观第一节国际社会与国际体系一.国际体系及国际体系结构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就是指“国家的外部环境”,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互动构成的一个整体;国际体系既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结果,又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舞台和环境国际体系结构是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二.理解和解释国际体系的两种视角第二节现实主义的国际体系观一、权力的概念●国际关系中的权力是国际行为体对其他行为体施加影响的能力●权力的实质——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反映的是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权力的实现——权力的实现归根结底要看权力关系的结果二、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1,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的多样性、差异性对国家权力进行量化极为困难2,考察国家权力必须从综合角度入手三、国际权力结构1.国际权力结构的概念国际权力结构是世界上主要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状况2.什么是“权力分配”所谓“权力分配”,是指国家之间的权力大小“差序相关”,即彼此相比较有权力差距,这种权力的差距或高低顺序对各国行为选择有重要影响;3.国际权力结构的形态极就是全力中心或者大国讨论国家权力结构的形态的另一种思路权力均衡/均势: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其他国家,从而实现共存;霸权体系: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最大限度地集中于一个或两个国家,从而使得这些国家拥有支配国际体系的垄断性权力;4,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具有必然性●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一般由大国或大国集团发起●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一般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但在实践中往往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的最终结果既取决于发起变革的大国的行为,也决定于其他大国的反应5,国际权力结构的合法性问题●国际体系的合法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有国际体系中的所有大国均接受现存的权力结构,那么,该权力结构才具有合法性●合法的国际权力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国际冲突的发生,或限制国际冲突的范围第三节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体系观1,自由制度主义对国际体系的基本看法2,国际合作的概念●在国际政治中,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体在互动中自愿调整其政策的行为,目的是协调各方的不同点,已达到一种共同得益的结果;3,国际合作存在的意义●国际合作是国际秩序的基本要素●没有国际合作就没有国际社会4,国际合作产生的原因行为体之间存在互动行为体之间存在共同利益以及彼此对这种利益的感知行为体依理性原则行事5,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国际合作:参与者自愿,参与者对共同目标的认同与承诺·结果对参与者有利6,国际合作的基础●制度化和规范化:形式条约、协定等; 特点稳定●默契:产生的原因; 特点不稳定;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互动;7,国际合作形成的手段谈判或讨价还价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与合作的条件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对国际行为体的影响作用与限度1,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构成国际行为体参与国际互动的背景与条件●便利与限制2,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具有脆弱性●与无政府状态有关第四节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1,建构主义对国际关系、国际体系的基本理解●国际关系不仅是国际行为体在物质层面互动的结果,也是其在观念层面互动的结果;●国际体系最终由国际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决定;而这种共有知识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结果,因此,国际体系具有“主体间”的属性;2,观念互动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在观念互动中,共有观念产生,并对行为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体系文化—国家身份和利益—国家行为3,观念因素影响国际关系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不像权力和制度因素那样明显和直接●一般会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文化——社会共有知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场景中通过互动产生的共有观念,是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国际体系文化就是国际社会中这些共有观念的分配,或者说是国际体系中的观念结构;国际社会中最典型的结构特征是无政府文化;温特明确指出,无政府性实际上是国际社会成员-国家-造就的;国际体系文化有多种形式,温特提出了三种可能的国际体系结构: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物质结构的意义取决于这些文化的意义根据温特的理论,文化才是国际体系结构的根本特征;第四讲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第一节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安全研究的发展一. “安全”概念的界定人们对“安全”概念的界定产生分歧的原因:客观原因:安全主体面对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与安全有关的问题复杂、多样;主观原因:不同安全主体具有不同的安全利益追求,因此对安全的理解和界定存在明显不同;◆“安全”是可界定的;它涉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不存威胁现实的威胁和潜在的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安全研究要解决基本问题:行为体在互动中如何免受威胁的现状和心理状态第二节安全关系与安全研究的不同观念一、安全关系的概念国际政治中的安全是在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或国际行为体与国际体系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因此,它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安全关系;二、各种不同的安全观现实主义1,古典现实主义◆国家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这一状况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国家之间天然具有不相容性,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二是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呈现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国家普遍存在不安全感;因此,国家参与国际互动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和加强自身的安全;◆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最终取决于国家所拥有的权力power;而权力的最重要内容就是军事能力;因此,军备竞赛是国际体系中的常态;新现实主义◆虽然国际体系呈现无政府状态,但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并不总是无休止的冲突与战争,国家之间存在着受制于安全竞争逻辑的有限合作;◆存在于国际体系中的国家最终关心的是安全而不是权力;◆国家在安全问题上存在两难选择,即存在“安全困境”◆克服“安全困境”的基本途径是以合作求安全;当合作制度化以后,可以形成“安全共同体”或“安全体制”;新自由制度主义依存安全:跨国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程度的增强,使得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安全合作日益成为可能;◆制度安全:基于互惠基础上的国际制度的运行,可以调节无政府状态下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增进行为体之间的互信,从而降低行为体因误解、恐惧、疑虑而产生的不安全感;◆民主安全:民主国家之间无战争,在全球推广民主制度能够维护国际安全;建构主义行为体之间的观念互动,既可能产生“安全困境”,也可以形成“安全共同体”1、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建构对国家行为和国家安全的影响2、安全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建构;3、安全困境也是国际社会建构的结果;4、国家间可以通过建构形成安全共同体第三节安全战略一、战略与安全战略1,“战略”与“安全战略”的概念◆战略是指行为体调动一切资源与力量实现目标的科学与艺术◆安全战略是指国家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维护自身安全的科学与艺术;2,安全战略研究的内容◆涉及的行为体:主要是主权国家◆涉及的内容:国家维护安全的出发点、国家面对的主要安全问题、国家维护安全的途径与手段二、国家维护安全的出发点1,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和实施安全战略的出发点,也是判断国家是否安全的主要标准2,国家利益的概念国家利益通常是指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基本的需求need 和欲求want;3,国家利益的产生◆国家利益产生的两种解释:整体主义的解释两个基本假定;产生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实证主义的解释两个假定;产生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各国国家利益的形成大都是“上”、“下”互动的产物三、国家面对的安全问题1,传统安全问题◆传统安全问题涉及的安全关系主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不同政治经济体之间的关系;这实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统安全的主要内容是政治安全内部、外部和军事安全问题2,非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涉及安全关系既包括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国家内部不同政治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内容与分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属性1非传统安全不是国家行为体之间对抗性的政治军事关系的产物,但它仍然涉及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2非传统安全所涉及的是国际安全问题;3非传统安全也涉及政治军事冲突,但这种冲突是指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问题;4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国际合作;四、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1,实力政治理论基础:权力政治观,不认同相互依存;◆基本做法:谋求霸权含义、谋求均势含义;◆特点:倾向于采取单边行动,但在面临威胁时也可能选择暂时的合作;◆实质:通过减损他国的实力来增大自身的安全2,合作安全形成背景:运用实力政治维护国家安全的逻辑困境;运用实力政治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困境;理论基础:”共同安全“概念的提出,认同相互依存基本做法:建立和维护基于平等、互惠原则的安全合作特点:倾向于采取双边或多边的行动,但具有脆弱性实质:以所有相关国家的安全作为实现自身安全的条件第 5 讲国际冲突与战争第一节冲突与战争的界定1.“冲突”与“国际冲突”的界定◆冲突是行为体之间对抗的状态与行为;涉及的主体:个人、小团体、国家、国家集团;涉及的内容:物质或非物质;采取的形式:暴力或非暴力;烈度:低烈度到高烈度;◆国际冲突是行为体跨越国界的对抗状态与行为;2.“战争”与“国际战争”的界定◆战争是有组织的群体其中至少有一方是政府使用暴力的冲突;◆国际战争一般是指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使用暴力的冲突;3.战争的基本特征◆使用暴力◆参与者是有组织的集团,其中至少一方是政府◆目的是获取一定的利益5.冲突与战争的特点◆经常性;冲突和战争是人类互动的一种方式;◆复杂性;涉及主体的复杂性,引发冲突和战争的原因的复杂性,卷入冲突与战争的主体采取的战略和策略的复杂性,冲突与战争的烈度的复杂性◆动态性;影响冲突与战争的因素发生变化,冲突的结构和烈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第二节战争的起因1.探讨战争起因的目的◆找到消除战争、化解冲突或降低冲突烈度的途径和方法;2.探讨战争起因的基本方法◆层次分析法;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个人,国家,国家体系3.引发战争的个人层次的原因◆人类天性说;核心观点:人类天生具有敌意和侵略本能;主要分支:心理驱使说;生物本能说;道德堕落说;◆决策者因素;个人好恶价值取向;误判形势夸大或低估对手的能力,夸大或低估对手的意愿,对第三方作出错误判断,对战争收益的预期;3.引发战争的国家层次的原因◆国内政治和社会生活不稳定,执政者试图以对外战争来化解国内矛盾或转移国内焦点◆国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民主和平论”4.引发战争的国际体系层次的原因◆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均衡被打破◆霸权体系被打破霸权稳定论◆国际权力发生转移权力转移理论◆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理论,长周期理论第三节冲突解决与秩序建立1.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国际关系现实证明了这一点2.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代表性合法性;国际组织的建立体现和维护成员国的利益,反映成员国的共同愿望;●相对独立性;得到相关国家的赋权,具有一定的权力和能力;●规范性;国际组织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一定的制度和规范,这些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二、集体安全1. 集体安全的概念●一批国家构成安全共同体具体表现为建立联盟、条约组织或国际组织等,并承诺采取共同行动,援助受到侵犯的成员国,对破坏和平的国家实施惩罚;2. 集体安全的性质●是一种介于世界政府和均势之间的一种安全模式;它所具有的压倒性优势使得惩罚侵略者成为可能,这使其与世界政府相似;但因没有中央权力机构,这又使其与世界政府不同;3.集体安全运作的条件●权力来源广泛,以对任何可能采取侵略行为的国家形成足够的威慑;●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必须对维持现状作出强有力的承诺,以确立义务,形成约束;●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必须对侵略达成一致的意见,以确立采取集体行动的依据;●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愿意使用自己的资源,参与对实施侵略行为的国家的惩罚;三、第三方介入1. 第三方介入的概念●国际组织作为第三方介入有关国家之间的冲突,通常采用判决、斡旋、调解、仲裁等方式,澄清事实,提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以消除紧张气氛,促进冲突各方的对话与沟通,为最终解决冲突创造条件;2. 第三方介入解决国际争端的两种方式●法律的方式;国际法律机构如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法院、欧洲法庭等接受争端当事国的请求,通过判决方式化解冲突;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常见;●政治的方式;国际组织通过善意的斡旋、调解、仲裁等方式,试图化解有关国家之间的冲突;较为常见;第四节联合国与国际和平一、联合国概况1,联合国的性质、功能◆最具普遍性◆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但维护和平是其最重要的功能2,成立联合国的根本原因◆就是要解决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国际冲突和战争问题3,成立联合国的基本过程★4,联合国的基本特征:大国统治★5,联合国发挥作用的基础:大国一致二、联合国实现和平的方式1.和平手段◆和平解决争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职能;该职能在联合国宪章中有明确的规定◆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实践:成功的案例:解决印度尼西亚独立问题;失败的案例:斡旋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在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时,秘书长常常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前提:冲突各方都有解决争端的意愿;客观上存在解决争端的条件2.强制行动◆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的条件:和平解决争端的努力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根本不起作用;安理会确认存在对国际和平存在威胁、侵略和破坏的事实◆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的形式:促进各成员国实施制裁以及除武力之外的其他措施;决定使用武力◆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解决国际冲突的案例:成功与失败◆对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解决国际冲突的评价:始终伴随争议3.维和行动预防性外交战略◆维和行动的性质:介于和平与强制之间◆维和行动的产生:联合国宪章中没有相关规定,是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冲突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填补了和平手段和强制手段之间的空白;◆维和行动必须遵守的原则哈马舍尔德三原则:中立、同意和自卫◆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特点:◆维和行动的任务:制止或遏制冲突行为,为和平解决冲突创造条件;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取得成功的前提:当事国愿意;大国支持◆如何评价维和行动:见ppt第六讲经济发展与国际安全一、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1.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经济安全的两大基本因素;后面的三组因素实际上都属于社会因素的范畴◆自然界的异常变化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果属于“纯自然”的,一般没有可控性;如果是人的活动造成的,一般具有可控性;◆影响经济安全的社会因素是人的意志和行为的产物,包含复杂的因素,具有可控性;2.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影响经济安全的经济因素: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就业率、通货膨胀率、金融机构的运作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债务负担等;◆影响经济安全的非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如国内政治稳定状况,政治体制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军事因素,如是否面临外部的军事封锁、军事入侵等;◆在经济安全领域,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3.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
国际政治理论PPT
主讲人:李京 专业:政治学
作者简介
肯尼思· 华尔兹 名字又被翻译做沃尔兹 1924年6月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 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分别获得政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校任教。曾担任美国对 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等职,并荣获"詹姆斯· 麦迪逊 政治科学杰出学术贡献奖"。 1994年退休,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终身荣誉教授。其主要 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对外政策和民主政治》(1967) 《国际政治理论》(1979)。其中《国际政治理论》一书自出版以来便 被誉为"当代经典",迄今为止是国际关系学界影响最大、引用率最高 的著作。
谢谢观看!
第二章还原主义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还原主义理论”:集中讨论了几个采用不同研究方法的理论,来思
索不同类型理论的可能性与局限性。
2 还原主义理论认为:国家内部力量产生外部后果,国际系统也只不过
被视为一种后果而已。
3 还原方法:为了解释某一集团的行为,从而对其组成成员的心理进行
研究的方法,其实质是通过研究各组成部分来理解整体。
内容要点
1.
2.
3. 4. 5.
6.
7. 8. 9.
规律与理论 还原主义理论 系统方法与理论 还原方法与系统方法 政治结构 无政府秩序与均势 结构性原因与经济效果 结构性原因与军事效果 国际事务管理
第一章规律与理论
理论定义:
一,它被视为关于某一特定行为或现象的规律的集合或系列。但理论并非 只是规律的集合,而是对规律的解释,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规律指出 恒定不变的或可能存在的因果联系,而理论则解释这种联系为何存在。 二,即理论解释规律,规律有别于理论,区别之一就在于规律可以被发现, 而理论只能被构建。如果假设得到确认,便被称之为规律。而理论只能通过 简化来建立,简化使发挥作用的基本要素得到彰显,并揭示出必然的因果联 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政治国际关系概论课件
1、国家利益决定(juédìng)
关系:国国际家利关益系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
_必__要__条_件__,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 推行对外政策的___依__据__,是对外活动的 __目__的___。
基础
国 共同的利益
合作
国
家
际
(g
(g
uó 利益的相悖
冲突
u
jiā) 利
根源
第十六页,共38页。
A、 ①②④
C、 ①②③
B、 ①③④ D、 ②③④
第二十七页,共38页。
本课小结
(xiǎojié)
主权国家
构成
当
国际(guójì)组织
代
国际(guójì)关系的含义
国 际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的内容
社
国际关系的形式 共同
会 概
利益
国家利益
况 国际关系的 保 基 目
决定因素
障 础的
利益 相悖
合作 冲突
(重点)
A 美国和朝鲜的国家性质不同 B 美国和朝鲜之间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 C 美国和朝鲜的政权组织(zǔzhī)形式不同 D 美国和朝鲜之间存在国家利益相悖之处。
第二十六页,共38页。
在国际关系中,第三世界国家历来是中 国团结(tuánjié)与合作的对象,因为( )
①第三世界是国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②团结第三世界符合中国国家的利益 ③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fāzhǎn)的必由之路 ④第三世界国家在南北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国 总
部
国际组织是主权
国家或社会团体
(tuántǐ)在某
种共同利益基础上结 第五页,共38页。
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政治学课件【向】第四章
• 杰出历史人物的主要作用表现在:第一,历史 杰出历史人物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第一 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第一, 人物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 人物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 划者和指挥者, 划者和指挥者,因而能对历史事件产生直接 和深刻的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第二, 和深刻的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第二,杰 出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第三, 出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第三,历史人 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第五节 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 一、个人是国际政治中的特殊行为者 • 1·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个人按其对历史影响的大小可以分为普通 个人按其对历史影响的大小可以分为普通 的个人和杰出的人物;而杰出的人物按其对 的个人和杰出的人物 而杰出的人物按其对 历史影响的性质又分为进步的正面人物和 反动的反面人物。 反动的反面人物。
国际政治学概论最新版课件导论
8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国际政治学的思想理论渊源
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但是它的思想理论渊源可以追溯至近代,甚至是古代。在 古代中国思想家的著述中,孔子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孟子的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以及古人 “止戈为武”“和为贵”“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等思想至今对我们仍 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9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四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编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国际政治学形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是“20世纪风云的产儿” 自形成至今,国际政治学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 国际政治学的初创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政治学主要处于初创阶段。 首先是组织机构的大发展,即各种类型的国际研究机构纷纷建立。 其次是各国大学、学院中的国际政治教学研究机构大量涌现,国际政治学的课程有了明显的发展。 最后是开始出版了一些国际政治的教科书和理论著作。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系统论的方法,这在目前已经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 和采用,它包括: (1)整体性原则,即要求把研究的对象纳入它所属的整体,从整体来认识和对待; (2)相互联系性原则,即强调整体内的各部分、各要素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 (3)有序性原则,即整体内部各部分、各要素的联系是有一定的结构和规律的; (4)动态性原则,即整体、部分、要素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绝非静止不变的; (5)定量化原则,即它们的运动变化都可以用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第一节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
一、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国际行为主体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具体由四个特征: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
2、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3、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4、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
二、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类型
关于国际行为主体的三种观点
1、一元主体论(国家)
2、二元主体论(国家和非国家)
3、多元主体论(国家、集团、国际组织、国内组织、个人等)
国际行为主体内涵的扩大与认知
首先,传统的国际关系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充,国际政治越来越多地被世界政治所取代,主权国家不再是国际社会的唯一角色;
其次,对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认识进一步扩大,不仅是政府间国际组织,而且包括一些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第三,由于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传统的经济实体也日益被视为国际政治行为的主体。
第四,强调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个人也日益被视为重要的国际政治行为者。
三、国际行为主体的形成与发展
1、国家间政治与国家行为主体
封建社会的君主城邦国家之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社会。
因此,当时的国家并不能称之为国际行为主体。
1648年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公会后,以主权国家为单位的国际关系体系逐步确立,国家已经成为国际行为主体。
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乃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社会的基础建立在国家间政治的基础之上,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行为主体。
2、跨国政治与跨国行为主体
跨国政治作为国际政治的组成部分,是在国家间政治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随着国际政治的不断变化而逐步发展。
以跨国组织形式出现的非国家行为主体或跨国行为主体也随之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跨国政治行为只是局部地或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并发挥作用,而且基本上是在国家的控制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跨国政治快速发展。
不仅跨国行为主体的数量迅速增多,而且其职能作用也不断加强,从而使跨国政治成为当今国际政治中的一个新的内容。
3、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跨国政治是由各种跨国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总和。
它既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跨国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跨国政治作为国际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间关系的补充和延伸,但同时也是一个独立于国家间政治的范畴。
国家间政治+跨国政治=国际政治(世界政治或全球政治)
第二节国家行为主体
一、国家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1、拥有固定的领土和居民;
2、拥有一定的政权管理机构;
3、拥有国家主权。
二、国家主权及其发展
1、国家主权(sovereignty)的概念
国家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
近代以来的政治思想家对主权的内涵作过集中的论述。
●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J. Bodin)
主权是一个国家不可分割的权力
●荷兰政治思想家格劳修斯(H. Grotius)
主权行为不受另外一个权力的限制
2、国家主权的基本内涵
●对内的最高统治权。
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
最高的统治权。
●对外的独立平等权。
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
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
●防范侵略的自卫权。
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
防卫的权利。
3、国家主权的发展
①维护主权和限制主权的两种趋势。
20世纪以来,在对待国家主权在国际法和国际政治中的地位问题上一直存在着限制主权与维护主权两种对立的趋势。
②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限制。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国内政治经济国际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和国家主权观正受到强烈的冲击。
③国家主权与国际法。
尽管全球化的发展对当今国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主权国家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体。
三、国家行为主体的类型
1、国家行为主体的分类标准和依据
国家实力的大小及其在国际事务中行为能力的强弱。
国家实力,也称之为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或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
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
综合国力是包括各种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一种综合。
2、国家实力及其评估
克莱因国力方程:Pp=(C+E+M)×(S+W)
●Pp被确认的权力(Perceived Power)
●C基本实体(Critical Mass) 人口50+领土50
●E经济能力(Economic Capabilities) 200
●M军事能力(Military Capabilities) 200
●S战略意图(Strategy) 0.5
●W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Will to Pursue National Strategy) 0.5
3、国家的行为能力
国家的行为能力实际上是国家以实力为基础对其它行为主体的发挥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测定一国行为能力的尺度主要有五个方面:
●在主要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
●对其他行为主体对外决策的影响
●自身对外影响的范围和领域
●对外影响的途径和手段
4、国家行为主体的分类
●超级大国Super Power,全球性大国
●大国Power,地区性大国
●中等国家Middling Power,一般影响周边
●弱小国家Puny Power,影响微弱的袖珍国家
第三节非国家行为主体
一、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形成
1、非国家行为主体与跨国行为主体
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跨国行为主体即由两个以上国家的成员组成的、通过自己的对外行为来影响国际政治发展进程的国际行为主体。
跨国行为主体是指那些符合国际行为主体基本特征的跨国组织。
因此,跨国组织的外延大于跨国行为主体。
2、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形成
●17世纪中叶以后出现的国际会议是跨国组织的最早雏形。
●19世纪中期出现的国际政党组织和国际教会组织是世界最早出现的跨国组织。
●19世纪后期形成的跨国公司则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经济垄断组织。
●20世纪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出现标志着跨国行为主体的形成。
●二战后跨国行为主体的发展
二、跨国行为主体的基本类型
1、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和民众个人,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而设立的机构。
国际组织的基本类型
●从成员性质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NGO)
两大类
●从目的和职能来看,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业技术性组织两大类。
●从成员构成的地域范围来看,国际组织又可分为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两大类
广义的国际组织还包括:
●世界政党
●国际宗教组织
●世界运动
●国际恐怖主义等
2、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指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的国际垄断组织。
跨国公司的分类
●按其资本构成的国度,跨国公司可以分为由几国资本共同形成的多国公司和由一国
资本形成的跨国公司。
●按其资本所有者的性质又可分为私有、国有和国私共有等。
●按其资本所属国的经济社会性质,跨国公司也可分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
社会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行为方式的特殊性:
●第一,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对国际政治体系产生影响;
●第二,跨国公司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影响母国与东道国的关系;
●第三,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特殊地位形成相对独立的行为能力。
三、跨国行为主体的特点
1、跨国行为主体与国家行为主体的区别
●没有固定的领土和居民;
●一般不拥有集中统一的强制机构和暴力工具;
●一般不代表特定的国家利益,可能具有超国家的共同利益。
2、跨国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①行为影响的跨国性;
②参与方式的间接性;
③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④措施和手段缺乏强制性。
第四节国际舞台上的个人
一、个人是国际政治中的特殊行为者
1、个人的历史作用
2、个人在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二、国际政治中的个人因素分类
1、必然的、可确定的部分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其他最高决策的直接参与者,以及重要国际组织和跨国机构的首脑与最高决策者。
2、偶然的、不确定的部分
某些突发性的重大国际事件的决策人和当事人。
三、个人对国家对外行为的影响
1、领袖人物的素质影响着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2、领袖人物直接影响着国家对外决策的性质与内容
四、个人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制约
1、领袖人物是国家利益和本国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者。
2、特殊个人在协调国家间相互关系起着独特的作用。
3、历史人物改变重大历史事件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