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六章测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选题1.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判断B.概念C.推理D.比较2.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叫做()。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命题学习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称为()。
A.比较B.概括C.变式D.抽象5.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学习6.儿童经过教师传授,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7.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了让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是()。
A.注意B.感觉登记C.复述D.组块8.对“圆是一动点绕一定点等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9.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鸡、鸭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运用了()。
A.正例B.反例C.提供变式D.科学地进行比较10.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学习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属于()。
A.上位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命题学习和概括学习B.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D.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12.“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属于()。
A.感性知识B. 理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操作性知识13."1/3+2/5“属于()。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感知14.小学生在学习“白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这属于()。
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练习题一、判断题。
1、并列结合学习比较困难,必须认真比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掌握。
()2、对大多数学习而言,集中学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
()3、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是下位学习。
()4、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的效果优于单纯的重复阅读。
()5、学生对真实性的问题不理解时,可以给以间接指导。
()6、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有效地增强记忆。
()7、中小学生掌握概念时,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到命题学习水平。
()8、实物直观一般比模象直观教学效果好。
()9、对于不成熟的学习者,通过锥形顶端的“言语符号”进行阅读学习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10、加涅认为复述不仅能有利于保持信息以便进行编码,也能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
()11、惩罚与负强化是相同的。
()12、在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变式是从方法方面促进概念理解,比较则是从材料方面促进概念理解。
13、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
所以说,过度学习越多,保持效果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
14、为了突出学习材料的本质特征,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变式”来呈现学习材料。
()15、学习活动的过程是个体经验的获得过程。
()16、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17、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只能是感性概括。
()18、干扰说认为,前摄抑制是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会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后摄抑制是前面学习的材料对知识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19、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20、上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二、选择题。
1、多项选择题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
A、归属学习B、符号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概念学习E、命题学习2、多项选择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是有规律的,一般是()。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D.方式方法知识、普通原理知识2.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D.以上都正确3.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0.25~2秒B.0.2~25秒C.2秒到1分钟D.5秒到2分钟4.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6±2B.6±1C.7±1D.7±2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序,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命题学习C.原理学习D.推理学习6.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A.关于企鹅的定义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C.名人的自传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7.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A.改造性B.累积性C.矛盾性D.对立性8.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9.研究说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10.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2.可以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C.感觉记忆D.短时记忆13.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的抑制作用叫〔〕。
《普通心理学》第六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记忆一、选择题1.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感觉记忆的储存时间大约是()。
A.0.25秒—4秒B.5.25秒—10秒C.10.25秒—15秒D.15.25秒—20秒2. 记忆的过程包括以下哪几个基本环节()。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C.保持、再认或回忆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3. 开卷考试时,学生的主要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4.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5 B.5-7 C.7-9 D.5-95.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以()为主。
A.视觉形式B.听觉形式C.语义形式D.表象形式6.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是()。
A.反响回路B.长时作用C.突触结构D.细胞集合7.视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被称为()。
A.感觉登记B.视觉记忆C.图像记忆D.感受记忆8.感觉记忆与短时记忆的一个区别是A.感觉记忆不使用声音编码B.感觉记忆存贮的信息完全不受新信息的干扰C.短时记忆不易消退D.以上都不对9.乔治·斯伯林用()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A.整体报告法 B.重学法 C.部分报告法 D.节省法10.斯伯林(G.Sperling)的研究表明,图象记忆能够保持()。
A.一次约4或5个项目B.约7.2个项目C.黑白信息D.呈现的所有视觉信息11.对事实类信息,如词汇、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的记忆是( )。
A.程序性记忆B.陈述性记忆C.长时记忆D.技能记忆12.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中的。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1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
A.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B.形象编码和逻辑编码C.语义编码和听觉编码D.听觉编码和表象编码14.保持信息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是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15.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

第六章感觉一.单选1.感觉信息的加工不包括(D)A.刺激过程B.信息传入过程C.皮质加工过程D.信息输出过程2.触压觉属于(体表感觉)3.公式S=KlogR+C是(费希纳定律)4.哪种感觉难以产生感觉适应(痛觉)5.不是颜色混合定律的是(B)A.互补律B.同一律C.间色律D.代替律6.以下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C)A.振幅—响度B.频率—音高C.纯色—明度D.波长—色调7.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饱和度)8.视觉感受野位于(视网膜)9.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适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500Hz以下)10.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这种现象称为(颜色对比)11.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A.味觉B.机体觉C.平衡觉D.运动觉12.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13.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A)A.色调—光的强度B.明度—光的强度C.色调—光的波长D.饱和度—光波的成份14人类的听觉特征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是由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B)A.音响—声波的强度B.音调—声波成份C.音色—声波的波形D.音调—声波的频率15.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16.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感受性在不断地(提高)17.统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18.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外部感觉的是(C)A.视觉B.听觉C.机体觉D.味觉19.费希纳定律发展了韦伯定律的一个理论观点是(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20.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视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运动后效)21.“戴着眼镜找眼镜”,这种心理现象可以用_____来解释(感觉适应)22._____的现象不属于感觉对比现象(C)A.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B.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23.刺激过程的实质是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转化为____的过程(神经冲动)24.差别感觉阈限越小表明差别感受性越(高)25.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种现象不属于(C)A.感觉后像B.视觉的后像C.负后像D.正后像26.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____毫微米的电磁振荡(380~780)27.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的是(后像)28.下列波长与颜色对应错误的是(C)A.700毫微米为红色B.580毫微米为黄色C.500毫微米为绿色D.420毫微米为紫色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视杆细胞含有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30.视网膜有___层神经元(3)31.视网膜上的各个不同的点,在视觉传入通路和皮质视区是按____对应原则投射的(空间)32.绿叶衬红花使花更红是(视觉对比现象)33.明适应产生的原理是(由于感光物质被大量分解,对强光的感受性迅速降低)34.人的感受性额大小是用___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35.常用测量视敏度的视标是(C,E)36.感受敏感的那种能量刺激叫做(适宜刺激)37.三色说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最先提出的(T.Young)38.感觉器官的____是感觉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之一(主动探索活动)39.红色光与黄色光混合产生____光(橙色)40.请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味觉、视觉、皮肤感觉对应的适宜刺激分别为(化学能、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41.下列关于编码的说法错误的是(D)A.编码是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为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身上的刺激的过程B.编码包含着把一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一套法则C.感觉信息可以用几种方式的全或无的动作电位来编码D.在传入通路中,感觉信息的加工可以有电编码,但不可以有化学编码42.如果一个刺激的出现或消失不能改变某细胞的放电频率,说明这个刺激(在该细胞的感受野之外)43.下列感觉结构与其它选项不属于同一个感觉系统的是(C)A.视网膜B.视锥细胞C.基底膜D.神经节细胞44.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45.内脏感觉的特点(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差)46.当刺激温度超过____时,就会产生热甚至烫的感觉(45℃)47.基于对新鲜尸体的耳蜗进行直接观察,____提出了行波说(贝克西)48.地点说和频率说的是用来解释与____感觉有关的过程的(声音的音高)49.对行波说理解错误的是(C)A.声音频率不同,最大振幅位置也不同B.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C.声音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底D.一个人听到什么音调,部分取决于基底膜的哪个部分收到了最多的刺激50.味觉不包括(辣)51.视觉、听觉、嗅觉、痛觉、肤觉、内脏觉所有这些感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以神经信号的形式传入大脑的)52.舌根对____最敏感(苦)53.不同位置的a b两条线相继呈现,当时间间隔低于0.08秒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出现)54.多张连续的静态图像在眼前连续播放,就能使图片中的人物货物体运动,这便是动画的原理。
教育心理学第6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些作业形式问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 C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式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这种学习属于【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3、学生在学习“哺乳动物”这一概念之后,很方便就掌握了“鲸”这个概念。
这是【 B 】P86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4、儿童在知道“苹果”、“梨子”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概念,这种学习是【 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5、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丁180。
”,这种知识属于【 C 】A.策略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6、个体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 D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7、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现场参观访问等属于【D 】A.迁移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8、观察和显示各种图片、图表、规模、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属于【 D 】A.迁移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模像直观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A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lO、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 】P85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1l、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规律是【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平均下降 D.无规则变化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P99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匀速下降 D.不平衡13、根据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倒U型! D.加速器14、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是【反例】(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住要属性和关键特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的例子是)【 B 】A.正例 B.反例 C.直观材料 D.高级概念)15、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D 】A.判断 13.推理 C.概念 D.比较16、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
心理学第06讲-学习动机-题库

第六章学习动机的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2、任务开始之前设定奖赏的方法最好用于以下那种情境()。
A、创造性任务B、常规性任务C、偶发性任务D、艺术性任务3、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高级学习动机4、有关学生动机的培养,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学生选择的榜样越优秀越好B、给学生的建议不应太具体,越抽象越好C、可以帮助学生把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迁移到另一学科上D、告诉学生失败都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7、下列能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描述是()。
A.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学习计划B.老师告诉学生必须按计划学习C.学生为超越同桌的成绩而发愤图强D.学生认为自己这次考试失误是因为能力欠缺8、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A.认识动机 B.赞许动机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9、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10、惩罚的消极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时,惩罚“奖励”了学生B.惩罚可以完全杜绝不良行为C.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瓦解学生的不良行为D.惩罚相对于奖励,更具有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优势1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六章思维一、名词解释1.思维、言语、想象思维: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言语: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个体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个人思想,从而实现与他人沟通的目标的过程。
想象: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2.概念、博弈性聚焦和保守性聚焦、推理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
博弈性聚焦和保守性聚焦:这种策略将首次获得的肯定例证中的部分属性作为初始假设,然后经过验证剔除无关的属性,逐步聚焦到关键属性。
若每次验证仅选一种属性,则称为保守性聚焦;若每次验证选两种或以上属性,则称为博弈性聚焦。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结论的过程,它是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3.问题表征、迁移、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问题表征:就是对问题信息的搜索、提取和理解、内化的过程,是对觉察到的问题的各种条件和规则的解释。
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或经验而造成的一种预先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常见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上。
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启发。
4.手段—目的分析、逆向工作法手段——目的分析法:就是将问题的目标状态分解为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目标状态。
逆向工作法:是指从目标状态出发,然后返回起始状态,进而解决问题。
二、填空题1.表象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桥梁。
2.概括性、间接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
3.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助物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三类;根据思维时是否具有明确的逻辑规则,思维又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根据思维的指向性不同,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问题解决的四个阶段是问题表征,选择算子,应用算子,评价当前状态。
心理咨询师——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习题

B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C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问题进行矫治
D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分心心理问题
正确答案:B
13、“向求助者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是( )关于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的核心内容。
A罗杰斯
B威廉森
C实用主义的观点
D中立性的态度
正确答案:C
16、( )不属于心理咨询中普遍联系观点的具体含义。
A心身一体的观点
B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
C整体性的观点
D唯物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D
17、心理问题既可以一果多因,也可以一因多果的说法,属于( )的主要内容。
A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观点
B时间限制
C感情限制
D费用限制
正确答案:D
20、( )属于时间限制的内地限定
C咨询时间应灵活地掌握
D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
正确答案:D
21、( )属于咨询师感情限制的内涵。
A彼此沟通限制在工作范围
B咨询师应该尽量地关心求助者
正确答案:C
50、关于感性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感性反应是一种情绪化应对
B感性反应是一种儿童式应对
C如果一个成人不论场合,一律采取情感式的反应,我们便会觉得这个人很幼稚,甚至心里有问题
D可以随时随地采用感性反应
正确答案:D
51、关于理性反应的概念,错误的理解是( )
A理性反应是以事物之间的客观逻辑去反应外部事物
正确答案:D
30、( )是概括精神分析学说五个观点的精神分析学家。
心理学题库第6章

第六章学习动机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
A、能力B、努力C、任务D、运气2、任务开始之前设定奖赏的方法最好用于以下那种情境( B)。
A、创造性任务B、常规性任务C、偶发性任务D、艺术性任务3、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C )。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高级学习动机4、有关学生动机的培养,说法正确的是( C )A、为学生选择的榜样越优秀越好B、给学生的建议不应太具体,越抽象越好C、可以帮助学生把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迁移到另一学科上D、告诉学生失败都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C)。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7、下列能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描述是( A)。
A.学生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学习计划B.老师告诉学生必须按计划学习C.学生为超越同桌的成绩而发愤图强D.学生认为自己这次考试失误是因为能力欠缺8、个体执行任务时追求成功的内在驱动力称为( C )。
A.认识动机 B.赞许动机C.成就动机 D.交往动机9、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10、惩罚的消极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
A.有时,惩罚“奖励”了学生B.惩罚可以完全杜绝不良行为C.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瓦解学生的不良行为D.惩罚相对于奖励,更具有达到教育学生目的的优势11、下列不属于内部归因的描述是(C )。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测试题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
A.道德认识B.道德信念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3.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
A.道德情感B.道德信念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7.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
A.6岁B.7岁C.8岁D.9岁8.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9.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
A.依从B.认同C.内化D.坚定10.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 )。
A.伦理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直觉的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有( )。
A.义务感B.责任感C.事业感D.自尊感E.集体主义2.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
A.说服B.角色扮演C.榜样学习D.奖励与惩罚3.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将态度的水平分为( )。
A.接受B.注意C.评价D.组织E.性格化4.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包括(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相对功利水平E.普通伦理取向水平5.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 )。
A.自我中心阶段B.相对功利阶段C.权威阶段9.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哪些特点( )。
A.盲目性B.被动性C.不稳定D.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10.下列哪些家庭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
A.权威B.民主C.放纵D.信任E.容忍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力量和人们内心信念支持的_________和准则的总和。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六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重点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2.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迁移B.动机C.策略D.技巧3.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A.教师指导B.学习材料特性C.媒体D.认知结构4.根据迁移内容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负迁移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D.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同组迁移8.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A.迁移B.变式C.定势D.原型启发9.“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纵向迁移B.侧向迁移C.特殊迁移D.学会学习1O.由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11.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 )。
A.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识注意B.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C.熟练的基本技能可以自动迁移D.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12.在现代迁移理论中,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是()。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安德森13.哈洛用恒河猴作学习定势实验.猴子通过训练与学习,迁移表现是()。
A.通过多次尝试,学会了辨别目的物B.通过尝试学会了解决辨别问题C.在后继学习中,解决相似问题速度提高D.通过经验积累,解决新的不同类型问题的时间大大缩短D.定势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
16.桑代克在迁移研究中的最大贡献是( ).A.发现了迁移的心理机制B.最早进行迁移实验研究C.否定了普遍迁移的说法D.用实验事实否定了形式训练说17.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到一定逻辑抽象水平以后,这种思维形式适用于任何具体领域.从迁移的理论来看,这种观念与( )接近.A.形式训练说B.关系转换说C.产生式理论D.学习定势说18.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
学前心理学第六章历年试题

学前心理学第六章历年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幼儿在听老师讲《小红帽》的故事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红帽和大灰狼的生动形象。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创造想像B.无意想像C.再造想像 D.幻想2.幼儿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是以下哪方面的具体表现()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有意想象3.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像属于()A.无意想像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D.幻想4.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当“包糖果”的“工人”,这说明幼儿()A.以想像过程为满足B.想像内容零散,无系统C.想像的主题不稳定D.想像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5.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A.以想像过程为满足B.想像的内容零散 C.想像受情绪影响D.想像具有夸张性6.幼儿最初的想像都属于()A. 有意想像B. 创造想像C. 幻想D. 再造想像7.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A.1岁半~2岁B.1岁~1岁半C.2岁~2岁半D.2岁半~3岁8.学前儿童想像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B.有意想象占主要地位C.创造想象占主要地位D.理想占主要地位9.儿童后学习的英文字母对先前学习的汉语拼音会产生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A.超限抑制B.倒摄抑制C.外抑制D.前摄抑制10.小班幼儿绘画时常常是画了“气球”,又画“小鱼”,再画“小船”,最后还画了一把“牙刷”。
总之,他们往往想到什么就画什么……这表明幼儿想像的一个特点是A.想像受情绪影响B.想像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C.想像的内容零散无系统D.以想像结果为满足11.儿童想像最为活跃的时期是A.婴儿期B.先幼儿期 C.幼儿期D.学龄期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12.创造想像13.再造想象14.想象三、简答题15.幼儿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发展的特点及表现。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题目

Chapter6Conformity and Obedience3#409名词解释1、Conformity:2、Obedience:3、Autokinetic phenomenon4、Informational influence答案:1conformity:a change in behavior or belief as the result of real or imagined grop pressure.2obedience:acting in accord with a direct order or command.3aotokinetic phenomenon:the apparent movement of a sationary point of light in the dark.4informational influence:conformaity occurring when people accept evidence about reality provided by other people.填空题1、()is acting in according with a direct order or commend.Answer:Obedience2、()is conformity that involves both acting and believing in accord withsocial pressure.Answer:acceptance3、()is conformity that involves publicly acting in accord with animplied or explicit request while privately disagreeing.Answer:compliance4、()experiment refers to autokinetic phenomenon.Answer:Sherif’s studies of norm formation5、()occurs when people accept evidence about reality provided by otherpeople.Answer:informational influence.单选题1.“Acting in accord with a direct order or command”is(C)A.ConformityplianceC.ObedienceD.Acceptance2.What is conformity?(B)A.Conformity that involves publicly acting in accord with an implied or explicit request while privately disagreeing.B.A change in behavior or belief as the result of real imagined group pressure.C.Acting in accord with a direct order or command.D.Conformity that involves both acting and believing in accord with social pressure.3.Who had taken advantage of the actokinetic phenonmenon?(A)A.SherifB.AschC.Williangram4.What is involved in Asch’s Study of Group Pressure?(B)A.SuggestibilityparisonC.The chameleon effectD.Obedience5.What don’t breed obedience?(D)A.The victim’s distanceB.Closeness and legitimacy of the authorityC.Institutional C.Norm formation6.Why conform?(D)A.Bystander effectB.Emotional contaglonC.The effect of unanimityD.Normative influence and informational influence7.What can’t predicts conformity?(D)A.Group sizeB.CohesionC.Public responseD.Prior commitment8.How many people will have a largest effect in conformity?(B)A.1-3B.3-5C.5-7D.7-99.How to reject conformity?(A)A,Asserting uniqueness B.Role reversal C.Conformity personality D.Don’t reactance10.How many experiments are involved the conformity?(C)A.1B.2C.3D.4多选题1.In the Milgram’s experiments about the ethics,the“teachers”did experienceagony.They(A B E)A.SweatedB.TrembledC.RelaxedD.ExcitedE.Stuttered2.From Ervin Staub’s study of human genocide across the world,Staub(2003)shows(A B)A.Where gradually increasing aggression can leadB.Where gradually increasing invasion can leadC.Where gradually increasing aberration can leadpliance bred acceptanceE.Criticism produces contempt3.Conformity is affected by(B E)A.Where people actB.How people actC.Other people actD.When people actE.What people act4.Who is more likely to resist the pressure to conformity(A B C)A.People who is humaneB.People who is democraticC.People who is individualisticD.People who is patrioticE.People who is selfish5.Why do the results of these classic experiments so often startle people?(C E)A.Because we expect people to act in accord with their dispositionB.Because the situation they areC.Because 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D.Because the obedienceE.Because the6.Four factors were the victim’s emotional distance.They are(C D E)A.The authority’s supportB.The critics he received from authorityC.The authority’s closeness and legitimacyD.Whether or not the authority was part of respected institutionE.The liberating effects of a disobedient fellow participant7.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conformity is wrong(A C E)A.Conformity did grow if the judgments were difficultB.Conformity did decline if the participants felt incompetentC.The more insecure about our judgments,the more influenced we by othersD.Conformity is highest when the group has three or less people and isunanimous,cohesive,and in statusE.Conformity is highest when the response is public and made without priorcommitment8.Why prompted this conformity?Why had I not clapped even while the othersrapped?Why did Polonius so readily echo Hamlet’s words?(A B)A.Normative influencermational influenceC.International influenceprehension influenceE.Impression influence9.Why are we act in ways that preserve our sense of uniqueness andindividuality?(B E)A.We are used to be uniqueB.We are used to be individualC.We are not comfortable being too similar with a groupD.We are not comfortable being too different from a groupE.We don’t want to appear the same as everyone else10.Do you own something.Question authority.If it feels good,do it.Follow yourbliss.Don’t conform.In which countries we will be more likely to hear these words?(B C E)A.ChinaB.New ZealandC.The United StatesD.JapanE.Canada判断题1.Reactance,Unanimity let us be different.(错)2.One person coughs,laughs,or yawns,and others are soon doing the same.it’sMood linkage.(对)3.Conformity meas a change in behavior or belief as the result of real or imaginedgroup pressure.(对)4.Asch’s studies of Group pressure experiment refers to autokineticphenomenon.(错)5.normtive influence and Reversal lead to conform.(错)简答题1、What factors caused the obedience of Milgram's obedience experiment?(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中什么因素引起了服从?)(1)受害者的情感距离。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_第六章-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
A.机械记忆 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章节测试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章节测试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
*A.学习需要(正确答案)B.学习期待(正确答案)C.学习目标D.学习进步()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学习动机)奥苏伯尔提出的驱动力组成因素为( )。
*A.认知驱动力(正确答案)B.类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驱动力(正确答案)D.附属内驱力(正确答案)成功的学习经验可以增强( ),这种内驱力与内部学习动机关系密切,是课堂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
[单选题] *A.认知驱动力(正确答案)B.类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驱动力D.附属内驱力学校教育中采用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 ),让学生体验到自尊感、荣誉感。
[单选题] *A.认知驱动力B.类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驱动力(正确答案)D.附属内驱力为了获得自己喜欢的科任教师的赞许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属于( )。
[单选题] *A.认知驱动力B.类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驱动力D.附属内驱力(正确答案)以下学习期待与诱因的关系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学习期待和学习诱因可以相互转化B.学习期待与学习诱因无关C.学习期待的作用就是学习诱因(正确答案)D.学习期待包括学习诱因以下( )不是学习动机的功能。
[单选题] *A.唤起功能B.维持学习的功能C.指向功能D.刺激功能(正确答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单选题] *A.近景性动机容易受干扰所以不可取B.远景性动机过于抽象不可取C.远景性动机稳定性持久性强(正确答案)D.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不能结合“为获取新知识而读书”属于( )。
*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正确答案)认知内驱力(正确答案)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因害怕家长责备而读书”属于( )。
*外部学习动机(正确答案)内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正确答案)学习动机强,学习效果一定好。
(完整版)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六章-记忆

第六章-记忆一、单选题1.为了要记住 "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 "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阐述策略D.组织策略2.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记忆叫做 ( )。
A.机械记忆 L B.内隐记忆C.重复记忆D.有意记忆3.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 )。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4.记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 )。
A.再认和回忆B.保持和遗忘C.识记、保持和遗忘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5,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 (她)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 ( )。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6.在记忆乘法、珠算口诀时采用的编码方式是( )。
A.按语义关系编码B.利用语言的音韵和节律编码C.采用主观组织加工材料D.使用字形编码7.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8.使短时记忆信息得到存储的有效方法是 ( )。
A.引起个体注意B.采取有效的编码C.复述D.睡眠9.斯腾伯格对短时记忆的研究发现,对短时记忆项目的提取采用的是 ( )。
A.平行扫描B.完全系列扫描C.自动停止系列扫描D.继时性扫描10.对输入的信息暂时储存和加工,并与长时记忆中已储存信息发生某种意义上联系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内隐记忆D.工作记忆11.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C.视觉编码D.听觉编码12、早期记忆研究的主要的实验材料为?A、无意义音节B、单词C、句子D、德文字母13、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
普通心理学题库-第六章感觉

第六章感觉一.单选1.感觉信息的加工不包括(D)A.刺激过程B.信息传入过程C.皮质加工过程D.信息输出过程2.触压觉属于(体表感觉)3.公式S=KlogR+C是(费希纳定律)4.哪种感觉难以产生感觉适应(痛觉)5.不是颜色混合定律的是(B)A.互补律B.同一律C.间色律D.代替律6.以下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C)A.振幅—响度B.频率—音高C.纯色—明度D.波长—色调7.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色调、明度、饱和度)8.视觉感受野位于(视网膜)9.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适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500Hz以下)10.人们注视黄色背景上的一小块灰色纸片几分钟后,会感觉到灰色的纸片呈蓝色,这种现象称为(颜色对比)11.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A.味觉B.机体觉C.平衡觉D.运动觉12.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13.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A)A.色调—光的强度B.明度—光的强度C.色调—光的波长D.饱和度—光波的成份14人类的听觉特征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是由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B)A.音响—声波的强度B.音调—声波成份C.音色—声波的波形D.音调—声波的频率15.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16.在暗适应过程中,视觉感受性在不断地(提高)17.统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18.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
下列不属于外部感觉的是(C)A.视觉B.听觉C.机体觉D.味觉19.费希纳定律发展了韦伯定律的一个理论观点是(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20.当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视乎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叫(运动后效)21.“戴着眼镜找眼镜”,这种心理现象可以用_____来解释(感觉适应)22._____的现象不属于感觉对比现象(C)A.吃完苦药后再吃糖觉得糖更甜B.一样亮的灰分别放在白背景和黑背景上看起来明度不一样了C.声音停止后,耳朵里还有这个声音的余音在萦绕D.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23.刺激过程的实质是感受器把刺激的能量转化为____的过程(神经冲动)24.差别感觉阈限越小表明差别感受性越(高)25.电灯灭了,眼睛里还会看到亮着的灯泡的形状,这种现象不属于(C)A.感觉后像B.视觉的后像C.负后像D.正后像26.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____毫微米的电磁振荡(380~780)27.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的是(后像)28.下列波长与颜色对应错误的是(C)A.700毫微米为红色B.580毫微米为黄色C.500毫微米为绿色D.420毫微米为紫色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视杆细胞含有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30.视网膜有___层神经元(3)31.视网膜上的各个不同的点,在视觉传入通路和皮质视区是按____对应原则投射的(空间)32.绿叶衬红花使花更红是(视觉对比现象)33.明适应产生的原理是(由于感光物质被大量分解,对强光的感受性迅速降低)34.人的感受性额大小是用___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35.常用测量视敏度的视标是(C,E)36.感受敏感的那种能量刺激叫做(适宜刺激)37.三色说是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最先提出的(T.Young)38.感觉器官的____是感觉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之一(主动探索活动)39.红色光与黄色光混合产生____光(橙色)40.请根据刺激能量的性质,味觉、视觉、皮肤感觉对应的适宜刺激分别为(化学能、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41.下列关于编码的说法错误的是(D)A.编码是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为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身上的刺激的过程B.编码包含着把一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一套法则C.感觉信息可以用几种方式的全或无的动作电位来编码D.在传入通路中,感觉信息的加工可以有电编码,但不可以有化学编码42.如果一个刺激的出现或消失不能改变某细胞的放电频率,说明这个刺激(在该细胞的感受野之外)43.下列感觉结构与其它选项不属于同一个感觉系统的是(C)A.视网膜B.视锥细胞C.基底膜D.神经节细胞44.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45.内脏感觉的特点(感觉不精确,分辨力差)46.当刺激温度超过____时,就会产生热甚至烫的感觉(45℃)47.基于对新鲜尸体的耳蜗进行直接观察,____提出了行波说(贝克西)48.地点说和频率说的是用来解释与____感觉有关的过程的(声音的音高)49.对行波说理解错误的是(C)A.声音频率不同,最大振幅位置也不同B.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C.声音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底D.一个人听到什么音调,部分取决于基底膜的哪个部分收到了最多的刺激50.味觉不包括(辣)51.视觉、听觉、嗅觉、痛觉、肤觉、内脏觉所有这些感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以神经信号的形式传入大脑的)52.舌根对____最敏感(苦)53.不同位置的a b两条线相继呈现,当时间间隔低于0.08秒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同时出现)54.多张连续的静态图像在眼前连续播放,就能使图片中的人物货物体运动,这便是动画的原理。
教育心理学 第六章练习题

第六章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B.练习律C.动机律D.效果律2.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3.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一反应联结4.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
A.刺激分化B.消退C.刺激泛化D.获得5.坐汽车会晕车的人,在乘船、乘火车也会有类似的反应,这是( )。
A.条件反射的消退B.条件反射的泛化C.条件反射的分化D.条件反射的习得6.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食物是( )。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7.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B.斯金纳C.桑代克D.苛勒8.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把该题重做10遍,这属于( )。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自我强化9.下列对联结学习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介因素(如动机、经验)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B.学习是由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发生的C.强化可以改变行为的结果D.学习的结果受强化物的影响10.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的一些引导性的材料是( )。
A.概念B.认知结构、C.学习定势D.先行组织者11.以下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参考答案】1、D,桑代克的效果律实际上和斯金纳提出的正强化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
它们都是指学生出现某一行为后得到一个愉快的结果,之前的行为就会增强。
国开作业医护心理学-第六章 自测34参考(含答案)

题目: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估计称为()。
选项A:常模
选项B:误差
选项C:信度
选项D:效度
选项E:方差
答案:信度
题目:评估者通过对被评估者的可观察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这种心理评估方法是()。
选项A:实验法
选项B:调查法
选项C:作品分析法
选项D:观察法
选项E:会谈法
答案:观察法
题目:关于心理测验选择原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A:标准化程度高
选项B:适合测验目标人群的特点
选项C:符合测验的目的
选项D:可以直接使用国外的测验工具
选项E:有适宜的难度和区分度
答案:可以直接使用国外的测验工具
题目: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选项A:有严谨的测验指导手册
选项B:有良好的效度
选项C:有良好的信度
选项D:有代表性常模
选项E:测验指导语因人而异
答案:测验指导语因人而异
题目:关于心理测验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A:按测验的功能分成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选项B:按测验形式分成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选项C:按测验材料分成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成就测验和人格测验选项D:按测验目的分成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选项E:按测验方法分成问卷法、投射法和操作法
答案:按测验方法分成问卷法、投射法和操作法
题目:影响心理测验准确性的因素包括()。
选项A:以上都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第六章测试题及答案测试题一:
1. 什么是心理学的实验方法?
2. 心理学实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3. 请解释受试者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概念。
4. 请解释心理学中的"控制组"和"实验组"。
5. 什么是随机分组设计?
6. 请解释单盲和双盲实验的区别。
7. 请解释心理学实验中的"伪造效应"。
答案:
1. 心理学的实验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设计,通过人们的行为或心理过程的观察和测量,以提供关于心理现象的信息和解释。
2. 心理学实验方法的优点包括:
- 可以控制变量:实验设计可以控制变量影响,从而提供更可靠的结果。
- 可重复性:其他研究人员可以复制实验,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 提供因果关系:实验设计可以帮助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学实验方法的缺点包括:
- 人类行为的人为性:实验室环境可能与现实生活不同,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
- 道德问题:某些实验可能需要暴露受试者或引发负面情绪,引发道德争议。
- 人类个体差异:实验结果可能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3. 受试者因变量是研究中被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起到被操作和检测的作用。
自变量是由研究者操纵的变量,被认为是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原因。
4. 控制组是实验设计中的一个组,接受与实验组相同的条件,但没有接受自变量的影响。
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影响的组。
5. 随机分组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其中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中,以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
这样做可以确保组之间的相似性,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6. 单盲实验是一种实验设计,其中受试者不知道他们所接受的处理是什么,但研究人员知道。
双盲实验是一种实验设计,研究人员和受试者都不知道受试者所接受的处理是什么。
7. 伪造效应是指受试者在实验中表现出与自己真实感受或信念不符的行为或反应。
这可能是由于社会期望、实验者指示、动机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伪造效应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失真。
测试题二:
1. 什么是非实验研究方法?
2. 非实验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3. 请解释观察法和调查法的区别。
4. 请解释横断面研究和纵向研究的区别。
5. 请解释心理学中的"自然实验"。
6. 请解释心理学中的"相关研究"。
7. 请解释非实验研究中的"回顾性研究"。
答案:
1. 非实验研究方法是一种观察和测量心理现象的方法,但没有直接操纵自变量。
这种方法侧重于描述、解释和理解现象。
2. 非实验研究方法的优点包括:
- 适用于现实情境:非实验方法更接近真实生活中的情境,因此更容易得到真实的行为和经验数据。
- 更具伦理可行性:非实验方法可能涉及私人领域或敏感问题,避免了道德争议。
- 提供深入理解:非实验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定性和定量数据,以洞察心理现象的复杂性。
非实验研究方法的缺点包括:
- 个体差异:非实验方法可能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这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可靠性。
- 因果关系无法确定:由于无法操纵自变量,非实验方法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 潜在偏见:由于无法控制变量,非实验方法可能受到研究者偏见或其他偏向的影响。
3. 观察法是一种非实验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或事件来获得数据。
调查法是一种非实验研究方法,通过询问受试者问题以获取数据。
4. 横断面研究是一种非实验研究方法,它在特定时间点上比较不同人群的特征或行为。
纵向研究是一种非实验研究方法,它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追踪相同人群的特征或行为。
5. 自然实验是一种非实验研究方法,利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自然变化或事件,来观察和测量变量之间的关系。
6. 相关研究是一种非实验研究方法,它用于测量和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而不涉及因果关系。
相关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
7. 回顾性研究是一种非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回顾过去的记录或事件来收集数据。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过去的心理过程或行为,但面临记忆偏差或数据不准确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