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医院护理工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医院护理工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医院护理工作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为更好的加快我院护理事业的发展,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2020-2025年护理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精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临终关怀一体化的护理服务模式,使护理事业发展适应医学科学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继续推进优质护理向纵深开展,使我院护理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院护理事业发展达到以下目标:1.优质护理服务纵深开展。
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不断拓展护理专业内涵,丰富住院患者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2.护理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健全完善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和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开展绩效考核和岗位、岗前培训,严格执行执业规则,进一步调动护士积极性。
3.老年护理服务不断拓展。
大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规范老年护理服务行为。
推动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
积极推进医养结合,促进护理产业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十四五”期间市三院护理工作具体目标(实际参考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目标):1.继续保证护士持证上岗率100%。
2.基础护理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危重症护理合格率≥90%(合格分90分)3.健康教育覆盖率100%4.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100%(合格分90分)5.急救物品、药品完好率100%6.护理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0.5%7.无菌物品合格率100%8.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合格率≥95%(合格分90分),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考试合格率≥95%(合格分80分)9.新护士岗前培训率100%10.逐步增加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
护理工作五年规划(2021至2025年)
护理工作五年规划(2021至2025年)一、加强护理管理,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加强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体系。
2、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评价办法和持续改进方案,建立质量可追溯的机制。
3、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4、开展“护理品管圈”活动,促进质量改进。
5、继续开展出院患者回访,延续护理服务。
6、发展社区、老年及康复护理,拓展护理服务范畴,增强长期护理服务能力。
二、完善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达卫生部配比标准,满足完成临床护理工作需求。
2、进一步完善优先临床的激励机制。
确保高技术含金量、高风险和高工作量的岗位获得高报酬,提高护士的夜班劳务费,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
3、进一步完善护士的排班模式,增加高峰工作段、薄弱时间段、夜班的护士人力。
4、改革临床护士工作模式。
实行每位护士独立分管病人的床位包干责任制,原则上每个护士每班管理病人(床)数不超过8人。
5、继续实行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
根据工作时间、职称、工作能力将护士划分为N1到N5五个层次,做到分层次管理和使用。
6、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7、加强护士长队伍的管理,实施任期目标考核,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加强护理管理队伍的培训,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护理管理队伍,护士长护理管理岗位培训率达60%以上。
8、规范和完善护理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专科化培训。
选派护士参加专科护士培训,提高护士队伍专科化专业化水平。
9、建立规范的护理专业人员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薪酬分配制度。
三、护理教学、科研工作1、加快临床护理教研室建设,推进护理教学发展:2、加强临床带教,提高临床教学水平3、做好护理科研课题的组织申报工作。
力争5年内护理科研立项2项,护理论文发表≥30篇/年。
4、大力发展肿瘤专业护理,建设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的变化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护理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推进护理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旨在促进护理人员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多元化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综合管理,推动护理事业健康发展。
一、护理人员规范化发展护理事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临床技术和护理操作。
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实现职业化的关键。
因此,“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构建护理人员规范化发展机制,推动护理人员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和技能水平,实现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发展和升级。
二、护理人员职业化发展在推动护理人员规范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护理人员职业化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之一。
职业化发展是指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加强自我管理和职业规划,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进而实现从业人员的职业升级和转型。
三、护理服务专业化发展护理服务专业化是指在护理服务的各个领域中,通过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这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和进修,加强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提高护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护理服务多元化发展护理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是指护理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形成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
在未来的发展中,护理服务将会逐渐扩展到各个领域和不同的服务对象中,需要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服务能力。
五、加强综合管理,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加强对护理事业的综合管理,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这需要各级卫生部门加强对护理事业的统筹规划和管理,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事业的建设,推动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总之,护理事业是一个重要的公益事业,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 ~ 2025年)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促进省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健康湖南建设,根据"十四五"时期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2021 ~ 2025年)》、《"十四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等,特制定本规划。
一、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十三五〃护理事业发展情况随着卫生计生事业进步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本市老年医疗护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并重原则下,不断优化区域卫生资源布局,加大护理床位设置力度, 积极推行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力度,强化了老年医疗护理资源布局的均衡性,提升了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能力与水平。
1、加大老年护理床位设置力度。
鼓励和支持兴办老年护理机构, 对部分公立二级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治疗床位转型为护理床位。
目前,本市老年护理床位绝大多数分布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7% ),部分分布于独立建制老年护理院(40.1% ),少量设置在二级综合性医院中(10.2% )。
2、老年健康管理服务逐步推广。
积极倡导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理念与方式,截至2020年,全市共成立2万多个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覆盖全市所有居(村)委。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积极参与,指导各小组开展活动,成为向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传播健康知识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开展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师资项目培训I、社区骨质疏松规范化防治工作,逐步推进本市老年人群预防保健服务。
3、安宁疗护工作长足发展。
着力推进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工作。
2012年和2014年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推进安宁疗护(临终关怀)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市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76家医疗机构共开设居家和机构安宁疗护床位1700余张(其中机构床位890张),为各类临终患者提供居家和机构相结合的安宁疗护(临终关怀)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和城市文明水平,获得"2014年度上海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之首。
护理服务十四五时期五年发展规划
护理服务十四五时期五年发展规划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护理服务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的五年发展规划,以实现我国护理服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的目标。
目标1. 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通过加强护士队伍培训和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
2. 推进护理人才发展:加强护理人才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护理工作。
3. 加强护理服务管理:加强对护理服务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护理服务质量评估和监督体系,提高护理服务的管理水平。
4. 促进护理科研和创新:加强护理科研机构建设,推动护理学科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护理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护理服务交流与合作,研究借鉴其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护理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策略1. 制定护理服务标准:制定和完善护理服务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加大对护理专业的培养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3. 拓宽护理服务领域:发展家庭护理、社区护理等多种形式的护理服务,并配备相应的护理设施和设备。
4. 鼓励护理科研和创新:加大对护理科研和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
5. 强化护理服务管理:加强对护理服务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估和质量监督机制。
6.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护理组织和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护理服务交流与合作。
实施措施1. 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护理服务的财政投入,提供资金支持和奖励措施。
2. 完善政策法规:加强护理服务的法规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保障护理服务的顺利实施。
3. 加强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护理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培养体系、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等方面。
4. 推动护理科研和创新:加强护理科研和创新平台的建设,提供资金和支持,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工作。
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10•【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2024年9月10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请审议。
发展养老服务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多次研究部署、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深刻指明了养老服务工作的形势趋势、目标任务、重要意义,为新时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李强总理多次作出部署,要求重点解决好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急难愁盼问题。
谌贻琴国务委员多次研究、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关心养老服务工作,通过立法修法、执法检查、重点督办建议、听取审议报告、专题调研等方式,持续给予养老服务工作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
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不断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从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向服务全体老年人转变,从机构养老为主向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转变,从政府供给为主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供给转变,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一)制度体系更加完备。
全国人大常委会一次修订、三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养老服务法已列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规划》以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二类“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项目。
2016-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发布时间:2016-11-24国卫医发〔2016〕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我委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11月18日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
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
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
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51.3%提高到62.5%,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14.6%。
各省(区、市)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
通过实施护理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9—2020年):发展目标
——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初步建立,根据护士临床服务水平,结合职称等,对护士实行分层管理。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和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对护士人力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和执业规则等实行科学管理,护士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9—2020年):发展目标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发展目标
详情查看: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到2020年,我国护理事业发பைடு நூலகம்达到以下目标:
——护士队伍的数量、素质、水平基本能够适合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新入职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基本建立,有计划的培养一批专科护士,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得到大力增强,老年护理服务行为更加规范。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持续发展,进一步促动医养结合、安宁疗护以及护理服务业发展,持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十三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结合当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我委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11月18日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护理工作是卫生计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进一步加快护理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会议精神,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程中,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事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取得显著成效。
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
截至2015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24.1万,与2010年相比,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1.52人提高到2.36人。
全国医护比从1:0.85提高到1:1.07。
医院医护比从1:1.16提高到1:1.42。
长期以来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
护士队伍的学历结构不断改善,大专及以上护士占比从51.3%提高到62.5%,其中本科及以上护士占比为14.6%。
各省(区、市)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了不同程度护士岗位培训和专科护士培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护理服务不断改善,更加贴近社会和群众需求。
通过实施护理专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加强护理学科建设,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护理服务面貌持续改善。
截至2015年底,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有1022所三级甲等医院实现全院覆盖,占全国三级甲等医院总数的87.0%;有4858所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全国二级医院总数的82.6%。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护理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在未来五年内全面推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首先,实施社会化护理服务制度,完善护理服务内容和内容,加强护理和保健政策。
通过改革和完善护理政策,促进社会和民众对护理事业的关注和关注,促进护理事业的持续发展。
其次,发展机构性护理服务。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建立护理服务机构,通过社会化护理服务,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此外,全面推广护理技术和新技术。
通过开展研究,改进护理思想和护理技术,开发针对不同疾病的个性化护理诊疗的技术,及时帮助患者康复,改善护理效率。
最后,完善护理护士培训机制。
强化护理技能培训和学习,增加护理护士的专业水平,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提高护理事业的服务质量。
以上是关于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的简要介绍。
未来的五年将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实现护理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为社会提供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中长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中长期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为贯彻落实《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健康城市2030”规划纲要》和《城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等要求,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促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四五”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期间护理事业发展概况“十三五”期间,以来,在省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在贯彻落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持续深化医改进程中,护理事业迅速发展,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完成了《市护理事业2016-2020年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是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
2020年底,注册护士总数20.5万人,较2015年增长45.5%。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从2015年的2.5人提高到3.8人,医护比由2015年的1:1.1提高到1:2.5,医护比差距问题进一步扭转。
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比48.5%,护士学历逐步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层次发展。
护士学历结构不断优化,护士队伍已经从以中专学历为主体转向以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为主体方向发展。
二是护理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多数医院建立了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的垂直管理体系,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率。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市护理质控中心,对市护理工作规范化管理、护理队伍群体质量意识提升、基础质量和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发挥关键作用。
三是专科护士培养日益规范。
建立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60个,累计招收学员18500人;建立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基地70个,设置老年、康复、肿瘤等25个培训专业,累计培训专业护士25000人。
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三级医疗机构覆盖门(急)诊、手术部(室)、血液净化中心(室)、内镜室等非住院部门,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2024年护理部工作计划1
2024年护理部工作计划2024年护理部将围绕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十四五规划(2021—2025)》《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计划(2023-2025年)》《XX省“十四五”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医院发布的《XXX医院十四五建设与发展规划(2021—2025)》及医院总体工作目标,进一步贯彻落实护理工作。
现将2024年护理工作计划制定如下:一、工作目标1、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2、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
3、实施护士层级管理、绩效管理。
4、加强护士长、护士工作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切实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5、加强对护士的专业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6、完善信息化建设,实现闭环管理。
7、促进护教研融合发展。
二、具体措施(一)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善护理服务品质,确保护理安全1.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
护理部、各科室将对照各项质量考核标准,遵循PDCA循环模式认真进行考核、分析、评价,整改、追踪、再评价,体现持续改进,实行目标管理。
护理部:每月专项检查、每季度全面检查1次;护理单元:每周专项检查、每月全面检查1次;各科室对所检查的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追踪评价整改效果,适时修订护理质量标准,完善制度、规范,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部门(ICU、手术室、急诊医学科、消毒供应室)的护理质量管理。
加强对护理人员环节监控:对新上岗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带领、重点监督,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隐患。
加强对护理实习生的环节监控:加强实习生的岗位培训工作,对刚进入医院的实习护士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和能力,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士资格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护理差错发生。
加强对ICU、手术室、急诊医学科、消毒供应室的监管,保证危重患者、手术患者的安全。
对国护未来发展的期望以及计划
对国护未来发展的期望以及计划发展目标到2025年,护理事业发展达到以下总体目标:一、护士队伍的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和分布基本能够满足我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建立并完善新入职护士培训和专科护士培训制度,加大临床急需专科护理领域骨干人员培养力度,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全覆盖,并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基层护理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推行、有效落实,护理专业内涵更加丰富,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
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
护士岗位管理不断深化,适合护理工作特点的职称体系初步建立。
护士执业管理制度和医院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护士人力配置、绩效考核、岗位培训、执业规则等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护士积极性得到进一步调动,内在活力进一步激发。
二、老年护理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老年护理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得到大力加强,老年护理服务行为更加规范。
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不断发展,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安宁疗护以及护理服务业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主要任务(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1.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强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法定职责,在保证人力配置、提升薪酬州待遇、防控和减少护理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
建立健全评选表彰优秀护士的长效机制,设立护理学会优秀护士奖,积极争取以人民政府的名义设置表彰优秀护士的专门奖项,大力宣传和表彰在护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护士。
依法严惩伤害护士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护士人身安全。
2增加注册护士总量,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增加注册护士数量,满足临床工作需求。
充实基层医疗机构护士数量。
开展贫困地区护士本土化人才培养工作,十四五期间免费为片区培养500名具有普通中等专业学历水平、适应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护理专业人员,逐步缓解我省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缺乏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4.29•【文号】国卫医发〔2022〕15号•【施行日期】2022.04.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护理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22〕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推进“十四五”时期我国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要求,我委制定了《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4月29日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一)“十三五”时期护理事业进展情况。
“十三五”时期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持续深化医改进程中,护理事业快速发展,成效显著。
护士队伍持续发展壮大。
2020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470余万人,较2015年增幅达45%。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34人,全国医护比提高到1:1.15,医护比倒置问题进一步扭转。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70%,护士队伍学历素质进一步提高。
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护士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高,中医护理特色更加突出,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各地基本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部分医疗机构已覆盖门(急)诊、血液净化中心(室)、手术(部)室、导管室等非住院部门,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通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老年护理服务发展工程,积极推进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护理服务模式得到创新发展,护理服务领域不断延伸拓展,覆盖医疗机构、社区和居家以及全人群。
护士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更加多样化,在疾病预防、治疗、护理、康复和安宁疗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面实行护士电子化注册,护士执业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医疗机构逐步建立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实施基于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置、培训、考核等,逐步实现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护士队伍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护理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护理服务内涵领域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护理领域相关体制机制仍需健全完善等。
(二)“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部署,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护理事业需要紧紧围绕人民健康需求,构建全面全程、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护理事业发展提出了新任务。
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护理服务特别是老年护理服务提出迫切需求,需要有效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护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护理领域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的护理服务需求与供给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需要进一步从护理体系、服务、技术、管理、人才等多维度统筹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提高护理同质化水平。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护理事业创造了新条件。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卫生健康领域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推动护理服务模式创新,提高护理服务效率,引领我国护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十四五”时期护理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与外延,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全方位全周期的护理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护理工作服务于人民健康,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护理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完善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优质高效护理服务体系。
2.坚持高质量发展。
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核心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的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实现护理高质量发展。
3.坚持补短板强弱项。
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护理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加快补齐护理领域短板弱项,增加妇儿、老年、康复、中医等领域护理服务供给,发展社区和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提高护理服务的可及性。
4.坚持改革创新发展。
顺应护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聚焦护理领域人民群众新期待,把握护理工作特点,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着力推动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
加大护理领域改革创新力度,破除制约护理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护理发展动力。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达到以下目标:全国护士总数达到55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护士队伍数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素质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
责任制整体护理有效落实,护理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和社会需求。
护理内涵外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老年、中医、社区和居家护理服务供给显著增加。
护理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调动护士队伍积极性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
备注:相关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包括:老年护理、儿科护理、重症监护、传染病护理、急诊急救、康复护理、中医护理专业护士。
四、主要任务(一)完善护理服务体系。
1.优化护理资源布局。
结合人口结构变化、疾病谱特点及群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健全覆盖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的护理服务体系。
切实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当地综合实力强、护理学科水平高的三级医院,通过组建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等形式,健全完善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定位明确、分工协作的护理服务体系。
不同医疗机构结合功能定位按需分类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
三级医院主要提供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护理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主要提供老年护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
2.增加护理服务供给。
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盘活资源,将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护理中心等。
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的护理院(站)、护理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增加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护理、安宁疗护等服务的床位数量,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家庭病床、居家护理服务,有效扩大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供给。
(二)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3.持续增加护士数量。
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护士队伍数量,特别是从事老年护理、儿科护理、中医护理、社区护理、传染病护理和安宁疗护工作的护士以及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护士数量。
医疗机构要根据功能定位、服务半径、床位规模、临床护理工作量和技术要素等科学合理配备护士人力,满足临床护理服务需求。
4.加强护士培养培训。
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培训制度。
加强临床护士“三基三严”培训,坚持立足岗位、分类施策,切实提升护士临床护理服务能力。
结合群众护理需求和护理学科发展,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儿科、传染病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的培训。
加强新入职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培训。
科学合理安排护士培训,减少重复性、负担性安排,缓解护士工学矛盾。
5.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关于关心关爱医护人员的要求,在护士执业环境、薪酬待遇、培养培训、专业发展等方面创造好的条件。
医疗机构为护士提供必要的卫生防护和医疗保健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士在职业环境中可能受到的危害,切实维护和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6.调动护士积极性。
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按照要求在护士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护士统筹考虑,实现护士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
健全完善护士队伍激励机制,实施科学的护士评聘考核和绩效考核,强化临床导向,引导护士立足护理岗位,深耕临床护理实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岗位聘用、绩效分配、奖励评优等挂钩,向临床一线护士和基层护士倾斜,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三)推动护理高质量发展。
7.持续深化优质护理。
持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其他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例显著提高。
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夯实基础护理质量,强化护理人文关怀,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扩面提质,有效提升患者获得感。
8.创新护理服务模式。
结合分级诊疗要求和群众实际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创新发展多元化的护理服务。
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覆盖面,支持医疗机构积极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延续护理、上门护理等,将机构内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居家,为出院患者、生命终末期患者或行动不便、高龄体弱、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
9.加强护理学科建设。
以满足重大疾病、重点人群的临床护理需求为导向,加强护理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带动护理人才培养和护理服务能力提升。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着力构建基于循证基础和临床需求的护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切实提高地区间、机构间护理同质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