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考点梳理巩固背诵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说说这两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穿井得一人》的寓意源自以概括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
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
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
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⑧若屈伸呼吸(你) ⑨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 ⑪只使坠(纵使,即使) ⑫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 ⑬若躇步跐蹈(均为“踩、踏”的意思) ⑭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❸通假字
①身亡所寄(“亡”同“无”) ②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
❶生难字 赫拉(hè) 庇护(bì) 添头(tiān) 较量(jiào) 凯歌(kǎi) 溉汲(ɡài jí) 崩坠(bēnɡ) 中伤(zhònɡ) 躇步跐蹈(chúcǐ)
❷重点词语解释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②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③有闻而传之者(听到) ④国人道之(讲述) ⑤丁氏对曰(应答,回答) ⑥身亡所寄(同“无”,表否定,没有) ⑦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真理。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你还能从中国古代成语中找出一个成语的意思和《穿井得一人》的寓意 相似吗?请把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述给大家并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2.《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翻译背诵资料doc
22.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gài jí),常一人居外。
【之:的。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居:停留】译: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及:等到。
得:得到】译:等到他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闻:听说。
传:传播。
之:代这件事。
得:得到。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闻:使听到。
】译: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4.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使:使唤。
于:在】译:宋君便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闻:消息】译: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杞人忧天》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wú)所寄,废/寝食者。
【崩坠:崩塌坠落。
亡:无,没有。
】译: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坠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晓:告知、开导。
积气:聚积的气体。
耳:罢了。
若:你。
行止:活动,行动。
奈何:为何,为什么】译:另外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是没有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3.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果:如果。
耶:语气词“吗”】译:那个人说:“天如果真是聚积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4.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⑥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⑪奈何..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初一语文早晚读材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初一语文早晚读材料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穿井得一人》一.原文、断句、译文及注释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释词: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汲,从井里取水居:住译文: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2.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释词:及:等到吿:告诉穿:挖掘得:得到译文: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3.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释词:闻:听说传:传播之: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译文: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释词:国:国都道:讲述闻:使知道之:这件事于:被译文: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释词:令:派遣于:向之:这件事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6.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释词:对:回答使:劳力得:得到,挖到,挖得于:在译文: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释词:求:寻求求闻:听取传闻若:像若此:像这样译文: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二.课文理解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是什么意思?意思是他家打井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等。
4.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2)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期末文言文复习三《穿井得一人》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二、重点字词解释:1、溉汲:取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jí:从井里打水。
2、及:等到。
3、国人道之:国都中的人都讲述这件事。
4、道:讲述5、有闻而传之者:有人听了就去传播6、传:传播7、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8、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使:使唤10者:…的人。
三、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穿②国人道之.道③国人道之国四、文白对照: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五、作品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杞人忧天》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作。
列御寇,相传战国时道家。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复习要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
二、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1.穿:挖掘、开凿。
2.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3.及:待,等到。
4.道:讲述。
5.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6.对:应答,回答。
7.若:如,像。
《杞人忧天》1.亡:无,没有。
2.晓:告知,开导。
3.积气:聚积的气体。
4.若:你。
5.行止:行动,活动。
6.奈何:为何,为什么。
7.只使:纵使,即使。
8.中伤:伤害。
9.积块:聚积的土块。
10.四虚:四方。
11.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10.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三、句子翻译(1)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有听了又传播(这件事)的人说:“姓丁的人开凿井得到了一个人”。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3)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与井中也。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听到传闻,不如没有听到。
(5)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担忧他的担忧的人,于是前往告知他。
(6)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整天在天空中活动,为何担忧(天)裂开掉下来呢?(7)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你整天踩踏,整天在地上走和停,为何担心它裂开来呢?三、内容理解1.《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
在故事中丁氏是传言的源头,宋君对于传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的认真思考、质疑的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谣言止于智者,不信谣、不传谣,提高自身素质。
2.《杞人忧天》讽刺了那种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人。
“杞人”担心天崩地裂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或不善于学习思考和探究。
给人们的启示是不要为生活中不必要的烦恼扰乱情绪,而生活在胡思乱想中,要学会豁达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翻译、简答、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重点句子翻译: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2、吾家穿井得一人。
翻译: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4、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6、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7、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翻译:又有个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的人,就去开导他,8、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翻译: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9、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翻译: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10、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第22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梳理+对比阅读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寓言四则(二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梳理1、通假字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身亡所寄:“亡”通“无”,没有。
2、一词多义若:(1)若屈伸呼吸:你(2)不若无闻也:及,比得上奈何:(1)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2)奈地坏何:拿……怎么办闻:(1)有闻而传之者:动词,听见(2)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3)求闻之若此:名词,消息。
(4)不若无闻也:动词,知道。
其:(1)及其家穿井:代词,指“丁氏”(2)奈何忧其坏:代词,指“大地”(3)其人曰:代词,那之:(1)宋之丁氏/亦积气之中有光耀者:助词,的(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3)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4)因往晓之:代词,他于:(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向(2)闻之于宋君: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3)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在日:(1)日月星宿:名词,太阳(2)终日在地上行止:名词,每天3、词类活用因往晓.之:使动用法,使……明白。
闻.之于宋君:使动用法,使……听到。
4、古今异义(1)因.往晓之古义:于是,就今义:原因(2)因往晓.之古义:告知,开导今义:知道(3)若.屈伸呼吸古义:你今义:如果(4)亦不能有所中伤..古义:伤害今义:诬蔑别人使受损害5、特殊句式倒装句奈地坏何?(地坏奈何)地如果崩塌了怎么办呢?其中“奈何”是固定搭配,为何,为什么,拿……怎么办。
二、寓言四则(二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甲】《穿井得一人》【乙】三人成虎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上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学习笔记(含答案)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学习笔记穿井得一人学习准备:1.读准字音,准确诵读溉(gài)汲(jí)2.作品链接《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吕氏春秋》又称《吕贤》,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一、重点词语1.古今异义(1)及其家穿.井古义: _______今义:_________(2)国人..道之古义: 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2.一词多义闻:有闻.而传之者 _________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3.其他重点词语(1)家无井而出溉汲..溉: ___________汲: ___________(2)及.其家穿井及: ___________(3)国人道.之道: ___________(4)丁氏对.曰对: ___________4.虚词意义及用法(1)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__________得一人之.使 ___________(2)于: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_______ 二、特殊句式1.有闻而传之者。
( )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3.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三、重点句子翻译1.家无井而出溉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章中心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杞人忧天学习准备:1.杞(qǐ) 坠(zhuì)躇步(chú)跐蹈(cǐ)中伤(zhònɡ)2.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下注释(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下注释(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下注释(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1、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穿,挖掘、开凿。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吕不韦(?一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2、【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10、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杞,周朝诸侯国。
初在今河南杞县,后迁至今山东安丘东北。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注释、文言现象、选择、翻译、阅读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4课】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穿井得一人》3、【溉汲】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4、【及】待,等到。
5、【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5、【道】讲述。
6、【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7、【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11、【亡】无,没有。
13、【晓】告知,开导。
14、【积气】聚积的气体。
15、【若】你。
16、【行止】行动,活动。
17、【奈何】为何,为什么。
18、【只使】纵使,即使。
19、【中伤】伤害。
20、【积块】聚积的土块。
21、【四虚】四方。
22、【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23、【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舍】,同“释”,解除、消除。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身亡.所寄/亡.处亡.气:通假字,通“无”,无,没有。
②其人舍.然大喜: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
③及.其家穿井:古今异义,古义:待,等到;今义:连词,和。
④丁氏对.曰:古今异义,古义:应答,回答;义:正确。
⑤穿.井得一人:古今异义,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⑨国人道.之:古今异义,古义:讲述;今义:道理。
⑩闻.之于宋君: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这里使知道。
⑪奈何..忧其坏?:固定用法,为何,为什么。
..忧崩坠乎?奈何⑫奈.地坏何.?:固定用法,奈……何:固定用法,对……怎么样,怎么办。
2、一词多义:之:①有闻而传之曰:代词,代这件事。
②国人道之:代词,代这件事。
③闻之于宋君:代词,代这件事。
④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代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又有忧彼之所忧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⑧因往晓之:代词,代杞国人。
⑨晓之者:代词,代杞国人。
⑩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的。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复习要点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复习要点一、《穿井得一人》1.故事内容:地旱情严重,人们纷纷挖井寻水。
有一个人挖了七十九米深的井,终于找到了一口水井。
他以为这样已经很好了,不再挖了。
然而,另一个人经过这个井口,觉得井不够深,继续挖下去,并且挖到了一口更深的井。
两个人的表现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和争论。
2.主要寓意:这个故事通过对两个人态度和行动的描述,告诉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努力探索,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果,要追求更好的结果。
3.反映的现实问题:故事中的两个人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方式。
第一个人停止挖井,他满足于找到一口水井,不再继续努力。
而第二个人却不满足于得到一口水井,坚持挖下去,最终获得了一口更深的井。
这一现象反映了一些人骨子里的懒惰和满足,当他们达到一个目标时,就停止了进一步的努力。
4.心得体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果,要不断探索和进取,追求更好的结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困境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杞人忧天》1.故事内容:杞国有一个人,他时常忧心忡忡,整日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个人砍柴被树上的一个树叶砸中,得知树叶不会伤害人后,他终于放下了担忧。
2.主要寓意:这个故事通过描述杞人的心理变化,告诉人们不要过度担忧和焦虑,事实往往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可怕或困难。
3.反映的现实问题:故事中的杞人代表了一些人的忧虑和焦虑情绪,他们总是担心各种可能的困难和问题,过度担忧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
而事实上,大多数时候,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只有当真正面对时,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心得体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度担忧和焦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困境和挑战。
以上是《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的复习要点,这两个寓言故事都通过具体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向人们传达了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态度和行动方式。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困境和担忧,追求更好的人生。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考点梳理巩固背诵
返回导航 上页下页❻重点句子翻译①吾穿井得一人。
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③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
咽,睡不着觉。
④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
❶生难字 赫拉(hè) 庇护(bì) 添头(tiān) 较量(jiào) 凯歌(kǎi) 溉汲(ɡài jí) 崩坠(bēnɡ) 中伤(zhònɡ) 躇步跐蹈(chúcǐ)
❷重点词语解释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②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③有闻而传之者(听到) ④国人道之(讲述) ⑤丁氏对曰(应答,回答) ⑥身亡所寄(同“无”,表否定,没有) ⑦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说说这两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穿井得一人》的寓意可以概括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
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
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
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⑧若屈伸呼吸(你) ⑨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 奈何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 ⑪只使坠(纵使,即使) ⑫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 ⑬若躇步跐蹈(均为“踩、踏”的意思) ⑭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007《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整理笔记
一、文学常识: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二、重点字词解释:1、溉汲:取水浇田:溉:浇灌,灌溉。
汲jí:从井里打水。
2、及:等到。
3、国人道之:国都中的人都讲述这件事。
4、道:讲述5、有闻而传之者:有人听了就去传播6、传:传播7、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8、对:应答、回答。
9、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使:使唤10者:…的人。
三、古今异义。
①穿井得一人.穿②国人道之.道③国人道之国四、文白对照: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
”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五、作品启示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
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一、文学常识《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作。
列御寇,相传战国时道家。
郑人。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部编七上《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重点词及翻译学生版
穿井得一人重点词:1.《穿井得一人》选自,又称,(朝代)家代表著作。
(朝代)秦相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溉汲:。
溉,。
汲,。
及:。
有闻而传之者闻: 。
国人:。
国,。
道:。
闻之于宋君:。
闻,。
对:。
得一人之使:。
使,。
翻译: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重点词:《杞人忧天》选自,今本篇,内容多为、和。
作者,相传是时的家人物,国人。
亡:。
晓:。
积气:。
若:。
行止:。
奈何:。
只使:。
中伤:。
积块:。
四虚::。
躇步跐蹈:。
舍然:。
舍,。
翻译: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知识点
《穿井得一人》知识点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需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一个人。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讲述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人问这件事,姓丁的人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
问答题:1.为什么会造成“穿井得一人”的谣传?①丁氏对此表述不清。
②“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出去。
③“国人”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
2.探讨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①对待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闻之者角度——造谣者)②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国人角度——传谣者)③说话要表述清楚,防止歧义。
(丁氏角度——当事人)不应该听到任何消息都相信,要亲眼看到才能相信。
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人多口杂就改变自己的想法。
《杞人忧天》的知识点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心而担心,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真的)是积聚的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中会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那个人又说:“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踩踏着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人听了,消除了疑虑,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也很高兴。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字词翻译知识点整理
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字词批注古今对照翻译知识点整理原文译文对照翻译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
”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这个人,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开导这个人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其人曰:“奈地坏何?”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开导这个人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这个人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古代道家学者长卢子也并不赞成这个开导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他认为一切事物既有成,就有毁。
而列子认为,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该以笃守虚静的处世态度,不必在不可知的事物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是值得重视的,它反映了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有光耀者”等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之高,是令人膺服的。
这则寓言故事运用对话刻画人物,人物形象分明。
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读来文气贯通。
这则寓言也成为后世文人常用的典故,如李白有诗曰“杞国有人忧天倾”,即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