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被称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学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现在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只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的课堂现象已不多见,这给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带来了新挑战,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通过教学设计则可以实现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效运用。由此可见,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可促使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利用教学设计优化学习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谋求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在设计、试行过程不断地反思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思维习惯得以有效的培养,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此外,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可用于其他相似的问题情境和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人员从中领会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他将从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三、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因此,教学设计是一门将教育技术理论和思想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新学问,它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使教育技术理论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升华与完善,从而促进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但是,可以从各种理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如: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如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

(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各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设计教学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教学设计的要点

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型规范了我们必须准备的内容,但是,仅仅有着内容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设计特别是实施出一节课好课,优秀教师关于教学的许多深入思考往往未必能够体现在教学设计文本中,但是却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

这里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给老师们以建议。

(一)整体把握数学课程

所谓整体把握数学课程,就是我们的教学要有大目标意识,也就是随时随地想到我们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是服务于数学课程目标,而数学课程目标又是服务于教育目标的,有了大目标意识,我们在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处理起来会更有高度、更从容。

大目标意识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表现:

1、用上位概念统领下位概念,整体把握课程内容

把每个知识点放在全局(至少是初中这一学段)内看,用上位概念统领下位概念,这是整体把握数学课程内容的典型特点,比如,方程概念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上位概念,如果我们站在方程的高度看待一元二次方程单元的内容,学生解决问题可能会有更自由:

在学期末测试中,关于方程的数学问题正确率达到了95%,列方程的正确率为83%,这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普通农村中学来说,成绩是非常令人瞩目的。

其中一道列方程的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面积为5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cm,另一边剪短2cm,恰好是一个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我的学生给出了多种解法,不但有人用一元二次方程,还有人选择了初中数学根本不讲的二元二次方程组和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解法一:设长方形的一边长为xcm,另一边长为ycm。

解法二:设长方形的一边长为xcm,另一边长为 cm。

x-5= -2

令我欣喜的是,在列出这种并未学过的方程或者方程组后,同学竟然能够将它们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这表明,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换位思考,我不断将自己的思维状态调整到学生的学习起点上,确实帮助学生养成了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面对新问题的积极态度,也促进了学生知识的习得与思维、态度的同步发展,师生收获都很大。

2、整体把握学生的发展

所谓整体把握学生的发展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完整的人而非单纯的数学学习者的身份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仅关注学生是否学会了、会学了,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个性、社会化过程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关注学生敏感的心,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调动学生,不断给予鼓励等等

二是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由于其认知结构与老师不同,面对一些问题他们的理解和表达与我们不同是正常的,比如,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中,学生不能用教科书的方式概括法则,但是当他们说“象“-7+(+5)那样的怎样做”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把把握本质了,所以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和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活动

选择合理的教学活动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把目标作为选择的根本依据;

到底用不用信息技术?到底选择哪个情境?到底要不要小组合作?在与老师们交流时,经常发现这些问题经常困扰着大家,产生这种困扰的原因就是未能把握教学设计的根本,若干个精彩的活动未必构成一节精彩的课,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不断决定、选择的过程,其依据就是教学目标。

第二,关注学生的个性与认知特点,不高估,更不低估:

同一个老师设计的同一个活动,在不同的班经常也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原因在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个性特点不同,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现实基础,现实基础不好的看成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希望产生的东西之所以没产生原因在于学生需要教师指导的内容多些。

第三,考虑教师的个人特点,切忌东施效颦:

不要忘了,教师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一员,因此,合理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还要考虑教师个人的特点,借鉴甚至借用他人的资源多时明智的,但是千万不要随意移植他人的活动,殊不知,别人设计的活动是凝聚了别人的智慧与情感,体现了个人对问题的理解,而且经常具有高度的情境性,直接引用未必能够取得好的效果,比如,有的老师照搬了别的老师的引入的阶段用的笑话,可是自身是一位不会讲笑话的人,讲完后,学生莫名其妙,教师也值得讪讪收场。教师中,有人风趣幽默,有人严谨内敛,有人经验老到,有人青春稚嫩,各自的特点是财富,要善于把自己的特点看成是优点,走出自己的道路。

(三)为学生留出位置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教学设计前要调查、了解学生,设计的教学活动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另外,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有随时调整的准备,我们充分对教学进行了设计,但是不要被设计束缚。

案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在“二元一次方程组”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时中,教科书提供了一个实际问题:

在新年联欢会上同学们组织了猜谜活动,并采取积分方法记分,每答对一题要得分,每答错一题要扣分。在猜谜活动中,王强答对了7道题,答错了3道题,共

获得50分,李翔答对了8道题,答错了1道题,共获得62分,问答对1道题得多少分,答错1道题扣多少分。”

这道题的目的只是引出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的定义,并不要求解二元一次方程。

在张老师的教学实践中,发生了这样的一幕:

在给出问题后,学生经分析很快列出了两个方程:设答对一题得x分,答错一题得y分,则得到方程:

7x-3y=50,8x-y=62

接下来就有学生问:“这两个方程能像不等式组那样也列成方程组吗?”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顺势得出。

然而没想到学生接着提问:“二元一次方程组怎么解呀?”

近乎一半的学生异口同声地问:“这个方程组怎么解呀?”

这并不是本节课计划教授的内容,但是面对学生的这种提问,老师及时进行了调整,说:“我们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大家试一试,观察一下方程的结构,能否找到解法?我期待着同学们的发现!”

接下来同学们就开始了对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探究。

让老师没有想到的是,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竟然总结出了七种解法。

然后,老师感慨道:“这么多解法真好,我也学到了一些新方法,我真佩服同学们。这节课,同学们是我的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这么多解法,能否归类?怎么归类?试着说说原因。”

经过讨论,同学们最后达成共识:

按照基本思路,可以将七种方法归为两大类,其中六种属于带入消元法,一种可利用减法消元方法。此时老师及时给出了每类方法的名字: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

此时,一名学生可能受到加减消元法名称的启发后说:我能用加法消元解决这个题目,比减法消元法还要简单。

老师请他给大家展示后,又问道:?°通过他的解法,大家体会到如何选择消元方法了吗?学生们争先恐后答道:当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时,用减法消元;当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时,用加法消元。

老师追问:选择方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学生形成的共识是:以计算简便为依据。

由于这节课出现了原教学计划若干节课的内容,所以,张老师随即调整了教学计划:

这一案例中,当教师需要在自己的预设和学生下需求中做出抉择时,她选择了学生需求。教科书中,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识基础,需要在解二元一次方程前讲;然而,知识的产生过程也许与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加类似,解方程组与人们的现实有着更密切联系,伴随着解方程组问题的解决,方程组的解的概念自然会产生;经过这种调整,学生学到的内容显然变得更加丰富了,既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能,还有化归思想、求简的思想、分类思想等,实践表明,这样的学习事半功倍。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被称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学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现在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只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的课堂现象已不多见,这给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带来了新挑战,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通过教学设计则可以实现新理论、新方法的有效运用。由此可见,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可促使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利用教学设计优化学习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谋求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在设计、试行过程不断地反思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思维习惯得以有效的培养,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此外,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可用于其他相似的问题情境和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人员从中领会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他将从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三、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因此,教学设计是一门将教育技术理论和思想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新学问,它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使教育技术理论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升华与完善,从而促进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 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但是,可以从各种理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如: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如图所示。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理论与实践

课堂教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孔祥发 课堂教案设计工作在教案理论和教案实践工作中,是偏重于教案实践的一项课堂教案的准备工作,是从课堂教案理论向课堂教案实践过渡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课堂教案设计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属性。从其理论性的属性讲,课堂教案设计具有自己的一套指导课堂教案的基础理论;从其实践性的属性讲,课堂教案设计要接受教案理论的具体指导,以使教案设计更符合自己的课堂教案实践,使课堂教案收到更优秀的教案效果。 任何学科的理论都具有十分相像的作用。理论具有规范行为的作用,理论是一种合乎规律的思维的框架。在规范行为的范畴内,课堂教案设计理论时常提醒教案设计者,课堂教案设计过程中哪些行为是可取的,是必要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是不必要的或者是必不可要的。理论作为一种框架,主要作用是为课堂教案设计者限定了一个思维空间。使教案设计者在课堂教案设计过程中时常想一个对于课堂教案来讲十分具体的问题,即如何设计是合乎理论的,如何设计是不合理的;如何设计是合乎教育教案规律的,如何设计是与教育教案规律不相符合的。 理论具有很强的迁移性。成型的理论可以整合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理论。比如,课堂教案设计的理论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才被人们接受的。课堂教案设计的理论是在学习理论、教案理论、传播理论以及心理学理论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课堂教案设计的理论正是利用了上述理论,经过上述理论的整合产生了课堂教案设计的新理论。具体地说,就是上述领域所涉及的理论解释了课堂教案设计中的某些做法的和理性,否定了课堂教案设计中某些不合理的做法。归根结蒂,理论的作用对于还没有付诸于实践的行为,具有一种方向的指示作用,告诫课堂教案设计者如何设计更符合教育教案规律;对于已经付诸于实践的行为,课堂教案设计的理论在于判断设计中行为的和理性,肯定和理成分,否定不合理的成分,使今后的课堂教案设计更趋于合理。系统论是课堂教案设计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之一。系统论是一种在特定的环境中处理所涉及问题的一系列的方法体系。我们所涉及的一切教案单元环境,都可以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案系统。初中一年级的课堂教案设计必然不同于高中一年级的课堂教案设计,原因就是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教案系统;自学辅导式的教案设计不同于计算机辅助教案的教案设计,原因也是自学辅导与计算机辅助教案分属于不同的两个教案系统。不同的教案系统其组成教案系统的要素自然不同,不同的要素组成自然会涉及不同变量的变化。系统中不同的组成要素,不同变量,以及不同变量的不同变化,必然产生调控各种变化保持在系统内有序变化的机制。课堂教案设计也是一样,其本身就属于一个设计系统,各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必须要保持在系统内以动态的、有序的、规律性的方法体系进行。 控制论也是课堂教案设计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之一。课堂教案设计属于一个开放的设计系统,一个开放的系统如何保障向着越来越有序的方向发展,属于控制论所研究的理论范畴。比如,对于系统内诸影响因素的分析调控,对于自变量、他变量、无关变量、相关变量、干扰变量的分析调控,对于各种变化不超越系统的保障,对于反馈信息的及时收集、分析、处理,对于及时矫正、修正、调整教师的自身行为,对于教案系统中多种因素可能对教案系统产生作用而使教案系统发生变化的预测与调控,以保障课堂教案设计与课堂教案实践的相对吻合,使课堂教案收到接近预期的效果。 学习理论是课堂教案设计的指导理论,因为课堂教案设计的初衷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得. 更好,使学生在学习中收到理想的学习效率。学习理论对于课堂教案设计的具体指导渗透于教案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课堂教案设计者对于课堂教案过程中的学习者、学习者需要接受的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确定并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教学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之后加以实施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学—教的具体境脉中、在互动中发展演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方法论学科,是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a)系统科学理论 b)学习理论 c)教学理论 d)教育传播理论 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1、分析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 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一)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 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二)教学资源的设计 1、电视教材 2、多媒体(网络)课件 3、专题学习网站 4、网络课程 5、专业资源库 二、学习者特征与教学目标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涵是什么?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 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 一、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二、起点能力分析 三、学习风格分析 四、学习动机分析 五、学习自我效能感分析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 2、动作技能领域 3、情感领域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三)国内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 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 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要求有明确的学习者,他们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 B即Behavior,意为“行为”,要求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 C即Conditions,意为“条件”,要求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 D即Degree,意为“程度”,要求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 三、学习环境设计 1、学习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场所说 /工具说 /条件说 广义的学习环境,是指一切影响学习的环境条件和各种因素。 狭义的学习环境,是指在正规课程中影响课堂学习的各种情况和条件。(专指课堂学习环境) 全面认识学习环境概念,需要结合学习环境的空间和时间两个存在形式来考察,学习环境既是一种静态的系统结构,也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3、试述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 ——真实情境 ——问题情境 ——模拟真实情境 四、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教学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一直处于引进的状态,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研究,加之理论构建中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拟从反思的角度对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五个转变”,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教学设计;解决策略;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自动化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设计作为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它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领域,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作为知识形态要素的核心成分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教育技术自80年代“移植”到我国以来,通过借鉴——协同——融合——创新,无论是理论还是开发、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学设计二正作者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工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然而,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协同发展,理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近二十年来,由于我国的教学设计总体上处于引进的状态,这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从教学设计者的角度看,程序化的操作性模式只提供了教学设计流程,但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却缺乏更具体的教学策略 所谓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要,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对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由此可见,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计划形式,它依赖理论的指导,针对教学实践,对其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最终都是为了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然而,我们以往的研究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缺乏具体的教学策略。七八十年代,国外一些有影响的教学模式不断涌人我国,肯普(J.E.Kemp)模式,史密斯—雷根(P.L.Smith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最新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最新答案 一、填空题 1、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 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 作的过程 2、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四个维度。 4、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5、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席地式、双翼式:半圆式、秧田式、小组合作式等。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7、教学模式指的是?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范的实践方式。 &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 9、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0、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展。 11、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12、教学方法是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3、练习法是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14、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 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15、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 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16、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

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 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设计是科学地解决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为了解决好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和应用教学客观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理论。 ⒈以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基于华生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人们探讨了教学的过程和手段,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等教学模式和方法,这里主要介绍有代表性的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斯金纳在操作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预期。所有的教学都应该具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以教学目标的确定为开始,以教学目标的完成而结束。教学目标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学目标越精细越好。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与行为主义的假设保持了一致,这种目标分类学具有两个特征:第一,以学生的外显行为来陈述目标;第二,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基于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的特点: 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在许多技能性训练和操练中具有很好的效果;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学习效果的客观行为,以及重视反馈强化的观点,至今依然在教学设计领域广泛应用。这种教学设计的缺点也是明显的:缺乏系统性;工作量较大;设计一个好的程序课本的时间较长;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迁移性较差;难以解决复杂的思维训练问题等等。 ⒉以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基于对学习的理解,认为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教学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众多,例如布鲁纳和加涅的教学理论。基于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的特点:基于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促进了教学设计的发展,使教学设计变得更加有效。因为认知主义心理学加强了内部的思维研究,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对教育目标上,强调以内在的学生认知发展为依据;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展开教学,并强调发现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基于认知主义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好的效果:重视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作为教学起点;重视学习内容分析,充分考虑学科内容的知识机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协调性,保证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学设计还关注了教学策略的制定、媒体选择以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 ⒊以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设计 人本主义心理学揭示以往的学习心理学忽视了人的情感因素,主张要探讨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分解成行为、认知等从属方面。罗杰斯探讨了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理论,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促进了教学理论的发展。 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的特点: 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教学以及学习成功的重要影响,扩展了教学设计的研究领域。在教学目的上,强调培养完整的人;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强调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发展。基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设计可以应用到很多研究领域。强调情感因素,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但是过度的强调情感,那么会减弱教师对教学的控制能力,最终将导致教学失败. 二、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辅导材料一堂课讲授的成功在于灵动、互动、洋溢着美感。种下一颗种子——绿化一片心灵。 “老师!看,天空在动。”一个孩子惊呼,所有的孩子都抬头看天。“噢!”大家不约而同地齐声赞叹。大地坚实、肥沃,是我们生命得以生存的基础,而蓝天苍穹呢,大概就是我们心灵的家园,广阔、无垠、简单、和谐、清爽、朴素……纯净如孩童,调皮如孩童。 “天在动呢。”我躺下喃喃自语,感觉像一叶舟载我漂泊于海上。 “不!是风在动。”另一个孩子纠正。 “你们说呢?”我把问题撒向每个孩子,看他们闪烁的眼神,我知道将会有更多的点子跳出来。 “天是不动的,天也不会塌下来。对不对?” “我知道,是风在吹。” “这个云是会飞的呀!像飞机啊。”“像白雪吧。”“我说像天鹅。” …… 孩子们不经意的发现,使自己神游于漫无边际的想象中。 孩子特别能感觉美好的东西,只要你感动了他,他的心灵就会变得高尚起来。这就是爱的交互。爱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可以互换。 我们的教育、教育者要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有了种子就会长成树,就会有一片树木,就会形成绿化带,就会绿化整个地球,直至——绿化所有的心灵。 这是在课程改革后出现在课堂上的一幕,整个课堂充满了灵动的气息,洋溢着一种浓浓的美感,让人几乎怀疑这是否在授课。然而,这就是新课程下的一节探究课。 课程改革自2001年在全国17个实验区开展,到2005年全国进入,新课程教学以其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这三大核心理念深深地吸引着广大教师,改造着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推动着教育工作者去思考新课程下应该如何教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技巧存在。为此,教师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因而出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节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好课。 那么新课程下的新理念都包括哪些内容,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呢?在本章中,我们将展开论述。 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而其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新课程下的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这里突出了两个新字:新课程和新理念。一是教育目标的新设定——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造就新四有新人,二是教学宗旨的新规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一、倡导全人教育 什么是全人教育?怎样认识和理解全人教育? 强调课程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和技能训练的倾向。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潮,后来传播到亚洲、大洋洲等地区,对各级种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初中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上 一、导言(更新观念) 问题: 1.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 案例: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掌握……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要使学生得到终身发展。

2.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差别 备课是以教材为依据,侧重于解读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依据,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习。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在理念上的差异 教学大纲立足于教师的教学。明确教师实施教学的目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在知识、技能及综合素质方面达到的目标。教学大纲以教师及教学为主体。规定教师怎么教?教什么? 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角度和需要出发。规定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差异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 教科书←教师学生→教科书

↘↖ 学生教师 二、教学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1、根据所教学生的现状,确定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且随学习的进程,形成梯度目标,循序推进。 2、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兼顾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立足于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3、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熟悉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4、强调理解,不鼓励死记硬背,不限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向。鼓励学生参与和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5、在教学中,对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及活动,应及时作出信息反馈。 6、应规划学生除教科书之外的学习领域和范围,并向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料。 三、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主要教学设计理论

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 一、教学理论 1、国外著名教学理论介绍之一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纳() 产生的主要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的教育改革受到影响。 理论要点: 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基本”指获得广泛新知的基础; “结构”指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联系。 学习有两种迁移:特殊迁移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用简化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可使记忆具有“再生性”特征。 2.提倡早期学习。 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理智的方法,有效的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学生。以困难为理由,把重要的教学往后推迟,往往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3.教学原理方面的四个原则: a 动机原则满足社会需求愿望的外来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能起长效作用。 学习的好奇心、胜任感、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 在实施方面要做好三点: (1)激活工作:设计“具有最适合的不确定性”的学习课题。模棱两可的情况最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维持工作:探索活动被激发出来,就要维持,这取决于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要使学生相信,成功的可能要超过失败,要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做出决定与行动的能力。 (3)方向性工作:把注意力引向完成学习项目的主要方面。 b 结构原则将知识组织起来的最理想方式是建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再现形式有三种: (1)表演式:一组动作; (2)肖像式:简化的图解、知识树、系统图; (3)象征性:符号。 以上分别体现出结构的再现性、经济性与有效性。 c 程序原则学生学习知识所遇到的材料的序列,就是教学的序列。 处理好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智慧发展二者关系,以确定最有效的序列。 决定学习序列的因素:学习速度(要考虑认知的紧张度)、抵制遗忘的作用、旧知识迁移到新情况的可能性、知识再现的形式、有利于经济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d 反馈强化原则没有反馈就没有教学。 基本要求为: (1)时间及时:过早则增加记忆负担,过晚则无指导作用; (2)具有不在思维定势和焦虑状态的条件:先退出状态,方可进行矫正,否则矫正性信息无效; (3)处理方式:矫正不超出学习者的能力范围。 4.发现学习。其教学模式为: (1)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实; (2)建立假设; (3)形成抽象概念:组织讨论和求证,以形成结论, 提炼一般性原理或规律;

教学设计包括那些环节

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学设计的理论比较抽象、宏观,缺乏可操作性的实际环节。既使教学专家都很难把握其实质,更别说新手了。我们可以看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型,其中前期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过程都只是宏观的描述,根本未提供容易掌握的研究方法和操作工具,教师只能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来揣摩模型所提供的教学设计过程,这样,优秀的教学设计就成为个别教员的专利,远远没有发挥教学设计的教学应用性,实现规模效益。认为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评价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过程的一切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 探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 虽然因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学习活动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是总的来说,探究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动要素。 确定问题探究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的属性,根据问题的属性,进而可以确定采用哪一种程度的探究活动,有没有必要展开深入的研究,是进行完全的探究还是不完全的探究,还是以调查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评价为主。在解决问题之前,不仅要将问题界定清楚,还需要确定问题所处的情境,也就是描述清楚问题空间。 形成探究思路确定问题以后,需要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有些时候,可以考虑与学生一起讨论决定问题,这样,问题对学生来说更是“自己的”,也更能够将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调动起来,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材料,形成解决的思路和策略。另外,问题的属性不同,所采取的解决策略也有很大差别,不同的解决策略需要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实施探究开展探究是整个活动的核心过程,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根据所确定的探究思路,进行调查、实验、资料收集、访问、考察等各种探究活动,最终将问题予以解决,并得出探究结果的过程。所开展的活动类型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来探究的程度选择相适应的活动类型。 结果展示/交流经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以后,将形成不同形式的探究结果,可以是实验报告、访谈结果、调查报告、作品等。探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实际上也是探究过程的一种活动方式,可以将其看作是探究过程的结束活动。

(教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3.掌握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或图表,帮助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分析说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教学重点】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 【教学难点】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3.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童年,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巨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科学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二、讲授新课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教师讲授:首先,我们来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 探究与分享一: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结论一: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开始摆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教师讲授: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 探究与分享二: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为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摘要: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学习机制的解释各有不同,它们对教学设计也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关键字: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论在近20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教学设计模式更加多样,其基础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其中学习理论就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那么,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习理论有对教学设计有怎样的影响呢? 1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相关定义 1.1教学设计 在我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中,由乌美娜主编的《教学设计》一书将教学设计定义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还有学者提出,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1]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其工作对象是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构成的教学系统;强调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可操作的桥梁。 1.2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智的心理学理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也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描述或说明人类和动物学习的类型、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条件。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1.2.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什么是教学设计-总结完整版

《什么是教学设计》 总结精选(1): 什么是教学设计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资料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取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资料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取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资料包括学习资料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2、教学资料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 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6、开发和选取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 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 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 教学设计的本质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性的教学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桥梁科学即为教学设计的原意。80年代初,由邬美娜、刘茂森等人引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但那时的教学设计只是 原封不动的将教学设计从国外拿来,介绍给大家的观点和理论也是零星的、支离破碎的,根本谈不上体系,实践几乎没有。经过这些专家20年的努力,此刻教学设计在我国已经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个别成功的实践应用。 但是纵观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看到的多数还是国外教学设计的印迹,由此导致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我国的教学实践不适应,表现为:理论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教学

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

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理论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 ①桑代克的“试误说”:美国桑代克是联结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学习在于形成一定的情景 与反应的联结。学习是一种渐进的、试探式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的不断减少,正确反映逐渐增加,形成固定的“刺激——反应”,即形成刺激反映之间的联结。桑代克的理论来源于他的“饿猫打开迷箱”实验,实验中将饿猫关进迷箱内,它若拉开箱内装的开门设施(如一圈金属绳,一个把柄或一个旋钮),便可打开箱门,并吃到箱子附近放置的鱼。此实验的一个关键动作边式碰巧抓到开门设施。 ②斯金纳的“操作条件说”,美国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加斯金纳依据他创立的反射与强化的理 论,提出了“操作条件说”,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有反射构成,学习在于形成条件反射。 他把学习分成两类,即反射学习与操作学习,反射学习是应答性行为,它是有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操作学习是自发性行为,它是由有机体发出的自发的反应。斯金纳的理论根据其“斯金纳箱”的动物实验研究,斯金纳的实验中,将饥饿的白鼠置于附有精密电动装置的“斯金纳箱”中,白鼠的活动中偶然出现压杠的反应,即获得自动机械中送下的食物,经过多次尝试,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而按压杠杆变成取得食物的手段或工具。因此,操作条件作用下的学习,便是操作杠杆与压杆反应之间形成的固定联系。 2、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苛勒;托尔曼;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 ①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刺激与反应不是机械的、直接的,而是 以意识为中介的。认为顿悟的过程就是相应格式塔的组织或形成的主动活动过程,因此他们认为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和有目的的过程,而不是盲目的、被动的过程。 ②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在于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 结,而是在于通过主动发现来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形成“编码系统”或“知识结构”的过程,编码系统的形成主要依赖思维的概念化或类型化。布鲁纳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发现学习,他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和不断发展知能的过程。他论述了四条学习原则:主动原则、结构原则、序列原则、反馈原则。 ③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旨在直接解决学校只是叫学问,其理论内 涵同时设计学习、教学、课程三方面的问题。其理论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意义接受学习使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有意义接受学习必须满足内、外部条件。内部条件指学习者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同时,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发生联系。再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就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如学英语时,把英语符号“book”和已经有意义的汉语“书”联系起来,这就是实质性联系。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是通过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同化”或“类属”来实现的。同化或类属过程有三种类型:其一,下位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一些观念在综合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就成下位关系。如学生学习正方形、三角形是以形成了轴对称概念,在学习“圆”时,“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命题那如火类属与原有轴对称图形概念,新的命题很快获得意义。其二,上位学习。当一支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先要在这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综合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如已知“青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这个包括性概念时,新学习的概念包括了原有的概念,

口译理论与实践教案讲解

教案 系教研室翻译系 课程名称口译理论与实践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首页】 课程类型必修课 院级公共课();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 课(√) 选修课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实践课() 考核 方式 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32 学时分配课堂讲授 32 学时;实践课学时 教材名称《中级口译教程》第四版 出版社及 作者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梅德明编著 指定参考书作者出版社出版 时间 1.《高级汉英口译教程》2.《实战口译》 3. 《汉英口译入门》 4. 《商务口译教材》 5.《新编经贸口译教程》王逢鑫 林超伦 李长栓 梅德明 王学文 外文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4版 2004 2000版 2004版 2004版

课程名称:口译理论与实践章 节 名 称 第一讲口译基础知识授 课方式理论课(1);实践课(1); 实习()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口译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2.了解口译历史发展、定义、特点、标准、过程、类型、模式 3.了解理论研究现状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口译的分类、标准和学习方法 教学 手段 课堂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教学主要内容 时间 分配 一.引言 二.主要内容 1、掌握口译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口译历史发展、定义、特点、标准、 过程、类型、模式、理论研究现状 2、译员的素质和训练(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语言、知识结构、 健康体魄等) 3、口译课程学习要求、自主学习方法讲解以及口译各类考试介绍 4、口译技巧(一)听辨(范例分析与集体实练相结合) 5、自主学习(一)口译小组安排、计划、听辨训练 三.布置作业和思考问题 课时分配: 1、2 约为1.25 课时, 3、4 为0.75 课时,5 为课后1 小时 复习思考题 1. 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口译概论 2. 思考题:衡量口译的标准是什么? 教学后记 本章课堂教学讨论口译的基本概念和做好一名口译员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问、启发、讨论等互动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口译定义、特点及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报告

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复习 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简答等 1,教学设计(P3) 答: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2,教学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P1) 答:一句话,它就是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由此而言,教学设计既是为教师服务,更是为学生服务的. 3,教学设计应当树立哪些基本理念(P1-3) 答:一,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而设计;二,使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彰显;三,努力增强学习者的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兴趣;四,有效地提高历史与社会学习的效率. 4,如何理解"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出发点" (P3) 答: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学习者不同特征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它强调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有效进行.它注重学习个别差异,着重考虑的是对个体学习者的指导作用. 5,如何理解"教学设计强调关注对学习问题的有效解决" (P3) 答: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目的的,所以,它是以学习者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为出发点,进而捕捉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换言之,教学设计不是以方法设问题,而应当是以问题设方法. 6,教学设计应具备哪些基本前提(P4) 答:一,对学习需要的分析;二,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三,对学生的分析 7,学习需要(P4) 答:所谓"学习需要"是指学生学业成就的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也可以把它看做学生目前水平与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8,对学习内容的分析(P4) 答:所谓"学习内容"的分析,主要分析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确定应当"教什么"和"学什么";同时,要分析和揭示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确定"如何教"和"如何学".概言之,也就是为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9,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P5-6) 答: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在这种情境支持下,师生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模式. 10,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P5) 答: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一般包括:创设情境00问题生成00主动探究00成果交流00反馈延伸. 11,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和适用(P5) 答:教师可以设计阶梯型,发散型问题情境,让学生自行发现并生成问题,师生通过讨论的形式共同围绕有关问题进行辨析,交流,行动整合,探究反思.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有一定争议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的教学内容. 12,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P6) 答: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将情境和体验两个注重情感的概念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的入情入境,亲历体验,特别强调学生在情境体验的基础上,感悟,内化,交流,研讨学习成果. 13,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P6)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教学设计是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但教学设计更注重实践应用的领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传统教学设计把教学设计过程看作纯粹是个人经验的产物,缺少一定的理论基础。现代教学设计则已经跳出这种传统框架,反映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的状况,重点不再限于描述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而成为连接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之间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学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设计在实践上大致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第一阶段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应用科学。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任何学习的结果都是由一系列预先设置的学习目标所导致,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分解成各种类型的行为目标,根据这些行为目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为教学提供一种可行的教学序列。其倡导者大多是心理学家,如斯金纳、梅格、加涅等。第二阶段倾向于用美学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重视美学形式对学生的影响,强调用美学效果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其倡导者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媒体制造者。这一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教学中学习者情感尤其是兴趣的发展。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主张教学设计不应该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制定机械的教学步骤,因为学习并不都是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描述的那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过程进行。学习应通过学习者自行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进行,因而强调设计的探究、协作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设计过程确立了更为复杂的学习目标,以使学习者成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探究者。第四阶段,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教学设计者和教师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往往是个人的事情,学习是否成功与学习者先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关,而且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范围不断增加和扩展,更新和变化的速度也大大加快。教学设计目的不再是建立一系列学习步骤,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世界。教学设计者和教师分别变成了学习背景的设计者和说明者。 以上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原来的单一的应用科学形式转向了多样性的综合化形式。但不论怎样变化,教学设计过程都必须清楚地解决四个基本问题:一是学习者的特点是什么;二是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三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是什么;四是怎样评价和修改。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处理和展开方式,决定教学设计的具体过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学论专家是教学设计研究的奠基者。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是基于他和他的同事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加涅对教学所下的定义:“教学是一系列精心为学习者设计和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事件用于支持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加涅所描述的九个教学事件就成为教学序列的一般步骤: (1)引起注意; (2)告诉学习者目标; (3)刺激对必备学习的回忆; (4)呈现刺激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