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高一政治上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1)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高一政治上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7a17821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0.png)
2.简述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等事件的历史意义。
3.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创新和实践中取得的成果。
4.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发展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
作业完成后,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以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将对学பைடு நூலகம்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的点点滴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结合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与趋势,提高学生的时代意识。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信仰,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PPT,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发展历程、重要事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要求:不少于15页,图文并茂,简洁明了。
4.阅读拓展:推荐阅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经典著作,深入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5.观看纪录片《辉煌中国》,从实际出发,感受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感。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案】(统编版必修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
![【教案】(统编版必修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9e502149649b6649d74708.png)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发展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后,人类终将经过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
回望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将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再到遭遇挫折的的历史轨迹,并探究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从而认同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教学目标】1、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形成影响。
2、识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两大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成就对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3、运用《共产党宣言》的相关知识4、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强化“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知,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精神: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能狗合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公共参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曲折,深刻的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成果的来之不易。
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高一政治上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一)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高一政治上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aa8964d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0.png)
3.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旨在检验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程度。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讲解,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4.在价值观方面,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5.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论,特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等概念的理解。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3.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其中的创新与发展。
4.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分析社会现象,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避免过于简单,也要避免过于复杂,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1ceb67b269eae009591becd8.png)
内容问题化设计问题思维化导学思维活动化措施估时
年月日第周第课时
章节第一课课题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阐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明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阐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价值。
教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以及诞生标志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十月革命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未来
教学
难点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
媒体
PPT课件和传统的教具。
学法
指导
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之以师生的探究活动。
相互交流,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内容问题化设计问题思维化导学思维活动化措施
估
时导入新课:
图片: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
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科
学理论的指导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三大
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
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
学理论的指导。
学生课前预习。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政治(新教材)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一政治(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cce170e960590c69fc37692.png)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条件和两大理论基石。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发表的意义。
【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分析科学主义社会演变规律的能力。
【核心价值】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历程的意识。
2.树立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科学社会主义取代的意识。
二、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学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科学精神】相信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取代,弘扬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条件和两大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发表的意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历程的意识;树立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取代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小组合作2、情景设置+问题探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导入:《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思考:社会主义为什么要经历由空想到科学的过程?预习教材: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历史前提是什么?2.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什么?4.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5.人类社会不可改变的趋势是什么?你说我说:呈现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文字材料思考:①结合你学的历史知识,说说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时期?②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同古代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圣西门、欧文、傅立叶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为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教师小结: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他们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83f725453610661ed9f4a8.png)
1.2 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1.2.1 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哲学 教育学 经济学 社会学 社会主义学 历史学 政治学 文化学 军事学 人类学 法学 我们应当全面和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切忌断 章取义,片面和零碎地搬弄马克思的片言只语
4.乌托邦阶段的主要特点: (1)它们基本上是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反映,是近 代无产阶级的先驱者反对早期资本主义的最初呐喊。 (2)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并改造了古希腊柏拉图的思 想、早期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以及当时正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人 文主义思想。 (3)它们在历史 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理想, 开辟了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新时代。 (4)它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理想制度的主张都较为粗疏,缺 乏严密的理论论证。 (5)它们的理想社会都是建立在手工业和小农业生产基础 上的,带有明显的小生产者思想的烙印。 (6)它们普遍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而把资本主 义与封建制度及一切私有制度一起仅仅看成是一种罪恶的制度。
3.《太阳城》与《乌托邦》的比较: (1)共同之处 : 第一、私有制已被彻底废除,生产资料公有,社会组织 生产,共同劳动。 第二、取消商品交换和货币,共同享有劳动成果。 第三、法律严明,人人平等。 (2)《太阳城》比《乌托邦》进步之处: 第一、乌托邦以家庭为生产和分配的基本单位,由家长 指挥,是比较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太阳城则以生产小组为 生产的基层组织,由经验丰富技能出色的人领导,完全突破 了血缘关系,这是一个进步。 第二、重视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 第三、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光荣的思想。 第四、太阳城没有奴隶和仆人,乌托邦还采用奴隶劳动, 这是和共产主义原则不相容的。 第五、十分重视理想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
(教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高中政治新版必修一
![(教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高中政治新版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715e393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c.png)
(8)开展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准确精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核心知识点。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4)撰写论文: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论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5)创建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创建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学术水平。
(6)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论坛、学术数据库等,进行自主学习和学术研究。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出以下改进:
首先,我将在课堂呈现环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其次,我将在课堂互动环节给予每个学生更多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视频资料:推荐一些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纪录片、讲座视频等,如《马克思的故事》、《社会主义五百年》等。
(3)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了解当前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动态,如中国日报、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的相关报道。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ea76d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e.png)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所授科目高中思想政治课题名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主讲教师xxx授课对象高一课的类型授新课课时分配45分钟授课地点xxx授课时间xxx教材分析1.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2.本课承接第一框,以“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核心内容,探究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最终得出结论:科学社会主义永不过时。
第一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围绕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揭示了科学社会足以思想来源以及历史前提;第二目“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主要围绕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进一步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以及诞生标;第三目“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通过介绍社会主义的实践运动,明晰科学社会主义永不过时,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学情分析1.学习基础:高一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虽有一定的积累,但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环节要结合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过程要有可操作性,加深学生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
2.能力水平:学生已基本具备知识迁移、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但解释与论证的深度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尚不能将科学社会主义与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关联,对其相互关系的认知还较为模糊,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实施启发、引导和点拨。
3.心理特征:高一学生刚刚迈入高中,对大部分事物怀有好奇心理。
大部分学生勤奋、好学,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与心理;个别学生较为好动,但可在上课时及时抛出问题或开展活动多加引导。
教学目标政治认同: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更加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坚定“四个自信”。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8d0adf4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c.png)
课时教案科目_政治__ 第 1 单元第 3 课时年8月25 日教师_________课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看视频等活动,获得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等知识,提升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2.通过议题探究活动,获得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等知识,提升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重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难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学生可能遇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问题:学生可能对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理解不深入,包括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如何创立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地讲解。
学情分析及学习方法设计学生刚刚踏入高中的校门,对这些理论知之甚少,尤其是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部分,了解较少。
虽然有少数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高,但绝大部分学生对课本非常生疏,基础知识薄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差。
新教材使用,对教师和学生要求更高,要多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资本主义一定会被社会主义取代的意识。
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设计)1.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2.通过视频与案例设计,引领学生思考,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
教法小组讨论教具视频教学内容与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看英国宪章运动视频并且结合课本11页内容,思考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与发展的?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通过看视频,议题探究,小组活动,增强学生分析探究思考的积通过播放视频、史料展示、议题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明确科学社会主义产教学过程(1)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组织学生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在不同阶段的异同,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进步性局限性: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主张阶级调和,及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i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58908ad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07.png)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案学习目标重难点1. 理解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掌握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 理解《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3. 明确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讨论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4. 认同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坚定道路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重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
难点:《共产党宣言》的科学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一、自主预习——在书中找到以下内容并标出来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3、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和意义4、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过程和意义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及主要内容6、归纳总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二、互动学习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为何科学?“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桃花源记》里面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思想?议题一:在突破空想中奠定历史条件【探究活动一】思考:如果你身处过去,分别成为有识之士和工人,见到如此景象,你会怎么做?(1)如果你是有识之士,你会......(请结合书本写下你的想法)【探究活动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与实践:圣西门,“实业制度”说服未能实现;傅立叶“和谐制度”富翁出资没人支持;欧文,“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新村,无法持续下去。
恩格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相适应的。
”《共产党宣言》:“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
”“在他们心目中无产阶级是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思考】他们的努力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2)如果你是工人,你会...... (请结合书本写下你的想法)议题二:在追求真理中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探究活动三】阅读教材P13-14探究与分享【思考】马、恩为何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最后形成的科学体系批判吸收了哪些理论?有何意义?【探究活动四】有了思想来源,有了历史前提,又有了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结合教材p15探究与分享,思考:此处的“东风”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东风”发表的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https://img.taocdn.com/s3/m/5e8322e8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4.png)
教学设计课题第一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框包含三目。
第一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阐述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从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主张和主要缺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会注意产生的历史前提;第二目“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主要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三目“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主要阐述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曲折,但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进而坚信社会主义终将替代资本主义。
2.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备了理性看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知识基础,对于世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历史背景有了更好的了解。
但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发展过程还缺乏理性认识。
学生初中学习过关于“苏联剧变、东欧解体”的历史知识,更好的为理解本科的内容奠定的知识基础。
3.学习目标确定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内容要求2.1编写。
内容要求:“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b00b22daef5ef7ba0d3cf1.png)
②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然性。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实现之而奋斗。
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2.空想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同时也是一种缺乏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方法的理论设想或空想的学说。
积极意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揭露,同时表达对未来社会的诉求。
局限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设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①《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打开了通向未来的大门,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议题分析:
这三大工人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教师引导: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议题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教师总结:
1.大学时期早年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远大志向。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展视野。
3.积极参加工人运动,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07cb83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e.png)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课型新课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对象高一上学期学生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的第二框的内容,共有三目的内容:第一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第二目“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等内容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第三目“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介绍了从苏联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再到所经历的曲折,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阐明了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强。
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社会主义方面相关的知识,并且通过前一框题的学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有了一定的把握。
但是相关理论知识具有碎片化,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学生能够积极拥护党的领导,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四个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3、公共参与: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
教学重难点重点: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新课导入人类历史长河曾孕育出了无数星光熠熠的思想家,他们用无与伦比的智慧,点燃了人类文明的思想火把,照耀着人类前行的蹒跚步履。
其中有这么一位思想家,在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先后发起的〝千年思想家〞评选中,两次当选第一,他就是马克思。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aefbc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c.png)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
前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基础,是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理论。
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为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设计提供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学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认识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以下是具体教学设计思路:
1. 点题导入
可以通过邀请专家、播放视频或者展示图片等多种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个现实问题,并思考如何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解决。
2. 理论分析
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应当运用具体而实际的案例,提示学生使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如在讨论创新创业问题时,可以使用私有制、生产关系、生产力等基本概念,提出资本主义制度对创业的经济基础,而社会主义制度则提供了创新创业的良好制度环境等。
3. 课堂互动
尽量采用小组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
讨论结束后,可对不同观点进行梳理和整理,促进思想碰撞和思维深度。
1。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698bc55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e.png)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在课程正式开始前,让我们下线来看一段视频,感受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力量和光芒。
播放视频:《马克思是对的》主题曲——《你的名字,我的力量》补充资料: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理论局等联合制作了5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
该节目主题曲是《你的名字,我的力量》,歌词为:你探究人生的眼睛,是年少时梦里的星星,告诉我为何出发,找到的是远行的意义。
你洞悉世界的眼睛,是黑夜里耀眼的星星,光辉的思想温暖胸膛,种下的是不变的信仰。
你预言未来的思想,如同照彻前行路上的太阳,真理的光芒多么明亮,伴我们穿过惊涛骇浪。
你的名字我的力量,历史的奔腾,沿着你昭示的方向,人类的进步,见证者你的光荣。
你的名字我的力量,伟大的梦想在世界的东方绽放,复兴的中华,向着美好未来启航。
教师:这是一首关于青春记忆、信仰坚守以及真理歌颂的歌曲。
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有着洞悉世界的眼睛和解放全世界的胸怀。
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让我们在激扬的旋律中,沿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轨迹,感悟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探究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二、新课讲授分议题1: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从空想走向科学?环节1:憧憬呐喊——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教师:请同学们首先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①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如何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各有什么样的特点?②为什么他们的美好理想却化为了泡影?③如何看待空想社会主义?材料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突出代表托马斯·莫尔的故事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鼻祖。
他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天资聪颖,阅读了大量人文主义著作和古典作家的作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他最喜欢读的书。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42f59da202768e9950e738cf.png)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教学内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一框题容量之大、内容之多、说理之难,9页纸的内容要在45分钟之内上完,真的很难。
作为高一的教学,如果按照《课程标准》里的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的话,应该指向水平2。
因此,在教学教学设计时,不能把理论的内容讲的过深,但又必须在课堂中要有所呈现,这是对这节课内容把握、处理深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1.通过通读教材,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和尝试填写《国际歌》第一段歌词,归纳出社会主义为什么能从空想走向科学,科学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在比较中提升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初步形成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同。
2.通过朗读《共产党宣言》节选和尝试填写《国际歌》第二段歌词,并回答提问组的问题,欣赏《共产党宣言》的表达之美,感悟《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之真,认同《共产党宣言》的信仰之善,阐述出科学社会主义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用实践来证明理论的真理性,调动学习者读经典、明真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归纳与解释的能力,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同。
3.通过“科学社会主义已经过时了”的驳斥,明确科学社会主义在西方仍具有生命力,论证科学社会主义应该在坚持中发展,在当今依然有生命力,提升辨析与论证的能力;通过《国际歌》第三段歌词的填写,鼓舞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信心,提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紧扣教材内容,围绕着议题“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从“社会主义为什么能从空想走向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应该在坚持中发展”三个活动来进行探讨。
备课时需要结合初中课程内容,了解新高一学生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
网上寻找西方发达国家民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视频,用视频直观的展示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有一些人承认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用事实说话,打破一些学生的固有成见。
统编教材政治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
![统编教材政治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50246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c.png)
教师总结: 1 .大学时期早年树立了为人类幸福 而工作的远大志向。
2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展视 野。
3 .积极参加工人运动,理论与实践 的充分结合,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4 .善于总结工人运动的教训和经 验,探索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思考科学社会主义创立 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的产生及其意义。
知识链接:剩余价值学说 议题情境二:观看视频《真理的味道—— 《共产党宣言》》 议题活动: 1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有哪些? 2 .有什么社会意义? 议题分析: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人类 社会发展规律。
②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系 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 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 政党的必然性。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 目标,激励着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为 实现之而奋斗。
让学生畅所欲结合教材, 寻找答案, 做好笔记让学生明白 成功的秘 诀:主观努 力+客观机 遇,主要是 自身的努 力。
运用大量史 实,让学生 发自内心的 认可接受马 克思主义知识点总结:、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1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2.民族振兴2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3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4 .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1 .巴黎公社工人运动2 .俄国十月革命3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情感升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逐步实现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目标,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了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时机。
我们作为有责任的青年人,要抓住这个 重要历史机遇期,积极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奉献自己的青 春。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2 .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兴起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 .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 .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2 .俄国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3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课后小结板书设计。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案(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733795728e9951e79b89274d.png)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概念的问世:1832年圣西门派,“我们不愿意为社会主义
而牺牲个人,也不愿意为个人而牺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笼统地指“不满意资本主义 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朦胧地向往新社会制度中的集体主义”。 ——个人与集体
(3)在资本主义的边缘区域,20世纪中叶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 “模仿的”社会主义。
这样世界上主要形成了三大社会主义潮流并立的格局,但是, 在其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共产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两大运动。
(一)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1、分类:共产主义运动与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左派 2、欧洲共产主义:
(1)是对发达国家内如何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主要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葛兰西,他说,“在东方,国家就是一切,市民社会 还处于原始的混沌状态;在西方,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有一个调整的相互关系。 国家一有风吹草动,市民社会的坚固结构就挺身而出。”“无产阶级不可能一举 夺得国家政权。” (2)主要理论观点: 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发展道路:以暴力为后盾的议会和平道路;通过民主来改造国家机器 社会主义模式:工人阶级和劳动者领导的政权;多党制,共产党领导但不 垄断国家政权;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模式 (3)党派及在国内的政治地位 西共;意共;法共 二战结束后国内政治地位高;20世纪80年代状况堪忧;向社会民主党靠拢。 意共,1977,181万党员;80万 西共,1977,24——8 英共,1977,1.2-5000
2、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解释
热爱社会主义的人: (1)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基础上的一种新社会的概念。 (2)社会主义是经济上的明智、政治上的拯救、宗教的实践。 (3)社会主义是与艺术结合的科学。 (4)社会主义是常识的胜利。 (5)“1981年的社会主义,物质丰富、文化优美……全市的交通工具都已电气化, 有害的企业都移到国外……我们在月亮上,我们在繁花树丛中行走……”。 反对社会主义的人: (1)社会主义是宗教的伤感、勤劳、疯狂和暧昧的道德的混合物。 (2)社会主义是不适者生存。 (3)整个社会主义就是奴役。 (4)社会主义就是通往奴役之路。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示范教案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94a81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1.png)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第一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第二目“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第三目“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从苏联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再到所经历的曲折,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阐明了社会主义终将替代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创立过程;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2.能够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发展进程。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坚定“四个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创立过程教学难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播放视频:“网红”马克思(上图片是视频资料“【课程引入】‘网红’马克思”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马克思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的“网红”?因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和具体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掌握《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3.掌握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利用资料或图表,帮助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分析说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
【教学难点】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3.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童年,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巨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科学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二、讲授新课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教师讲授:首先,我们来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
探究与分享一: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
结论一: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开始摆脱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纯粹虚构的幻想,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教师讲授: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他们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
探究与分享二: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为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
结论二:
圣西门认为他的“实业制度”的实现关键在于采取说服的办法;傅立叶把他的“和谐制度”理想的实现寄希望于富翁出资;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是建立在人们的良好道德的基础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实验无法持续下去,也失败了。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
他们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也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建设美好社会的努力失败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越来越迫切了。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另一个历史前提。
无产阶级
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教师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谁呢?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
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
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
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
人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
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探究与分享三: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谈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结论三: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发表,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党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教师讲授:《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共产党宣言》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战斗力的先进部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有组织地进行斗争,团结绝大多数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使全体社会成员全面发展,从而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
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论述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的揭示。
正是这一理想目标所蕴含的强大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探究与分享四: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列宁在《欧仁·鲍狄埃(为纪念他逝世25周年而作)》的文章中,热切地写道:“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样感到自己是易邦人,言语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国际歌》的熟悉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听唱《国际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结论四:
这句话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体现了无产阶级有着共同的理想。
《国际歌》是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歌,鼓舞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彻底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而斗争。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1.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如何看待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4.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版”。
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