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会诊管理规定及流程

合集下载

医院内部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内部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内部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1. 简介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内部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以确保会诊过程的高效和质量。

2. 定义和目的会诊是指医疗团队之间就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讨论、协商和决策的一种方式。

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会诊的流程和责任,提高会诊的效率和准确性。

3. 流程3.1. 提交会诊申请患者的主治医生可以向医院内部会诊管理部门提交会诊申请,申请中需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当前病情描述和需要咨询的问题。

3.2. 分配会诊专家会诊管理部门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会诊专家进行会诊。

会诊专家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3.3. 约定会诊时间和地点会诊管理部门会协调主治医生和会诊专家之间的时间和地点,确保会诊能够按时进行。

3.4. 进行会诊讨论会诊开始时,主治医生和会诊专家将就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和剖析,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讨论过程中,应尊重各方意见,并达成共识。

3.5. 撰写会诊报告会诊讨论结束后,会诊专家应按照医院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会诊报告。

会诊报告应包括对患者病情的分析和诊断结论,以及治疗建议和注意事项。

3.6. 会诊结果通知会诊管理部门将会诊报告发送给主治医生,并通知患者和其家属。

主治医生应向患者解释会诊结果,并根据会诊报告制定后续治疗计划。

4. 责任和监督医院内部会诊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本制度,监督会诊流程的实施。

主治医生负责提交会诊申请并解释会诊结果。

会诊专家负责认真参与会诊讨论并撰写准确的会诊报告。

5. 附则本制度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内部规章制度。

会诊讨论应保护患者隐私,严格保密,禁止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以上是关于医院内部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的简要介绍,具体的细节和要求可参考医院内部的相关规定和指引。

院内会诊制度及流程

院内会诊制度及流程
18.2会诊过程中遇到的特殊病例和典型病例,应整理成教学案例,用于临床教学和培训。
18.3医院应支持会诊专家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引进先进的会诊理念和技术。
十九、会诊信息的保护与利用
19.1医院应加强对会诊信息的管理,确保会诊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19.2会诊信息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进行使用,不得用于非法目的。
(2)会诊专家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赴申请科室参与会诊。
(3)会诊流程同常规会诊。
2.3特殊会诊流程
(1)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申请科室向医务科提出特殊会诊申请。
(2)医务科负责组织相关科室及专家,制定会诊方案。
(3)会诊流程同常规会诊。
三、会诊质量管理
3.1医务科负责对院内会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定期评估会诊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2.1医院应设立监督机构,对会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2.2各科室应积极配合监督机构的工作,主动接受监督,严格遵守会诊制度。
22.3对于违反会诊制度的行为,医院应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十三、会诊资源的拓展与优化
23.1医院应积极拓展会诊资源,与国内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
九、会诊培训与考核
9.1医院应定期组织会诊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会诊能力,确保会诊质量。
9.2医务科应对会诊专家进行业务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与会诊工作。
9.3会诊专家应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十、会诊信息管理系统
10.1医院应建立健全会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会诊申请、安排、记录、反馈等环节的信息化。
院内会诊制度及流程
一、会诊制度
1.1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院内会诊制度旨在加强各科室间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诊断和治疗。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一、会诊管理制度会诊管理制度是医院内部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医疗团队合作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旨在确保会诊过程的高效、准确和科学性。

1.会诊申请与安排制度:医院会诊系统应建立规范的会诊申请与安排制度,确保会诊的及时性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会诊申请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摘要、会诊目的等内容。

会诊安排应根据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和会诊专科的负荷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2.会诊专家选择制度:医院应建立会诊专家库,定期评估专家的临床水平和学术能力。

在会诊时,根据患者病情和会诊目的选择合适的专家参与会诊,确保专业性和权威性。

3.会诊报告制度:会诊过程应详细记录和检查治愈患者的病情、会诊资料和会诊结论,并形成会诊报告。

会诊报告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摘要、会诊目的、会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以供主治医生参考和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4.会诊讨论制度:在会诊过程中,应采用多学科讨论的方式,形成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医院应建立会诊讨论制度,明确会诊的召开时机、对象和程序,保障会诊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5.会诊费用管理制度:会诊费用应根据医院的定价标准进行管理。

会诊申请医生应向患者明示会诊费用,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医院应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会诊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二、会诊流程1.会诊申请:患者或主治医生向医院提交会诊申请,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摘要和会诊目的等。

2.会诊安排:医院会诊科根据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和会诊专科的负荷情况进行会诊安排,同时通知患者和会诊专家。

3.会诊讨论:会诊专家根据会诊目的和会诊资料进行讨论,形成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会诊报告:会诊专家各自撰写会诊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史摘要、会诊目的、会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等内容。

5.会诊结果反馈:主治医生收到会诊报告后,根据会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并将方案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给予及时的反馈。

6.会诊费用结算:会诊费用按照医院的定价标准进行结算。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5篇)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5篇)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一)院内科间会诊1、会诊的提出:会诊由病房主治医师决定,住院医师填写会诊单,须详细填写申请单的申请会诊项目,简要重点描述病人的病情及诊疗状况、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申请时间具体到日,经主治医师审核并签宇。

申请科室负责将申请单送达邀请会诊科室。

特殊病人经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同意并签宇,能够特邀会诊医师。

2、会诊时间要求:一般会诊____小时内完成,如需特殊检查的轻病人,可预约时间到专科检查。

院区内急会诊务必在____分钟内到位,(院址分散的酌情适当放宽时限)抢救须随请随到,危重病人能够电话邀请,被邀请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会诊,严禁会诊医师不亲自查看病人进行电话会诊。

3、会诊医师的资格认定:由有执业资质的总住院医师(二线)或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承担院内会诊工作。

如被邀请科室的会诊医师因故不能及时到场,须请该科其他同级医师或上级医师代为会诊。

对特殊或疑难重症病人需要专家或科主任会诊者,须由申请会诊科室的科室主任(或主任医师)同意并签字。

院内急会诊如二线医师正在手术或抢救病人,由三线医师或上级医师及时完成会诊。

4、会诊医师职责:详细阅读病历,了解病人的病情,亲自诊察病人,会诊后须书写会诊记录。

会诊记录包括会诊意见和推荐,会诊医师的科室、会诊时间及会诊医师签名,会诊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对疑难病例、诊断不清或处理有困难时,须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助会诊。

会诊时须有甲请科室医师陪同、介绍病情。

5、会诊后确认需转科的病例,由会诊医师签署转科意见,自签署时起,病人的诊疗职责由转入科室负贡。

因各种原因暂时不能转入时,转入科室须确保病人不发生诊疗延误。

抢救及危重病人须及时转入,确有困难时须上报医疗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二)院际间会诊制度1、疑难病例或特殊病例需请院际间会诊时,经病房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同意,写好病人的病历摘要和会诊目的,确定请求会诊医院的相关专业(或会诊医师),报医务处,由医务处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时需有科主任或受委托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陪同,主管医师要详细介绍病情,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工作,并做好会诊记录。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机构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疑难疾病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诊疗,这就需要有一个有效的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来保证会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会诊管理制度1. 会诊委员会的设置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会诊的效果,医院应设立会诊委员会,由相关专家组成。

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牵头,并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来负责具体的会诊管理工作。

2. 会诊权限设置为了确保会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应明确相关权限的设置。

不同级别的医生可以参与不同层次的会诊,确保会诊人员的专业背景和经验。

3. 会诊申请流程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应明确会诊的申请流程,包括会诊申请的形式、内容和提交的要求。

医院可以设立统一的会诊申请表,申请人必须填写完整的患者信息、病情描述和所需会诊科室等内容。

4. 会诊评估和答复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应规定会诊评估和答复的流程。

根据会诊的紧急程度和复杂程度,设立相应的评估机制,确保会诊答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会诊流程1. 会诊接收一旦收到会诊申请,医院应及时进行会诊接收。

会诊小组负责对申请材料的审核和初步评估,确定是否需要会诊,以及会诊的紧急程度和所需科室。

2. 会诊安排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应规定会诊安排的流程。

根据会诊的紧急程度和复杂程度,会诊小组应根据专家的日程安排会诊时间,确保会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会诊讨论会诊讨论是会诊流程中的核心环节。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应规定会诊讨论的形式和要求。

会诊小组要有明确的议题和目标,并提前将相关资料提供给参会医生,确保会诊讨论的高效和专业。

4. 会诊报告会诊管理制度应规定会诊报告的撰写和发送流程。

会诊小组负责撰写详细的会诊报告,报告中包括会诊结论和意见,以及所需的后续治疗方案等。

报告应及时发送给申请医生和病人,确保信息的快速传递。

四、会诊结果和效果评估医院会诊管理制度应规定会诊结果的评估和效果的监测。

会诊结果可以通过病程观察、疗效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会诊管理制度和流程,提升会诊的质量和效果。

院内会诊管理规定

院内会诊管理规定

院内会诊管理规定院内会诊管理规定会诊是解决疑难、复杂病例问题的一种重要诊疗方式,通过会诊可以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多学科的整体优势,集思广益解决诊疗难题。

为维护我院正常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会诊质量,特制定院内会诊管理制度。

一、会诊分类:按范围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和全院大会诊。

按急缓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

急会诊要求10分钟之内到位,普通会诊不超过48小时完成。

二、会诊人员资质:急会诊和普通会诊一般由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参加,全院大会诊一般由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参加。

三、会诊流程(一)科内会诊对三天未确诊、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病例,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或其指定人员主持召集科内有关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以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诊疗意见。

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情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并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二)科间会诊(普通会诊,包括南北院区会诊)由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主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同意签名。

应邀医师应在48小时内完成会诊,并写好会诊记录。

1、门诊会诊:根据病情,若需要他科会诊或转专科门诊者,需经本门诊年资较高的医师审签,并在门诊病历中注明所需会诊或转诊的科室,由病人持门诊病历,直接前往被邀科室会诊。

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同时签署全名;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病人可回转给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

2、病房会诊: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检、必要的辅助检查所见,以及初步诊断、会诊目的与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主治医师签字后,送往会诊科室。

被邀请科室按申请科室的要求,派主治医师或指定医师根据病情48小时内完成会诊。

会诊时经治医师应陪同进行。

会诊医师应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病历上。

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做出诊疗方案,提出具体意见,供邀请科室参考。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会诊质量,特制订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如下:一、会诊管理制度1、会诊的必要性:凡疑难病例,均应及时申请相关科室会诊。

通过会诊,可以使患者得到专科性诊疗建议,再经过床位医师综合性分析,可以得出最佳的诊疗方案。

2、会诊人员资质及责任:正常上班时间,要求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非正常上班时间可由总住院医师或值班医师先行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请示上级医师指导或由上级医师随后到达现场处理。

会诊后,会诊医师负责提出本科检查、诊断意见及治疗措施,供床位医师参考。

3、会诊分类及时限:按范围分:会诊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按急缓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急会诊要求10分钟之内到位,普通会诊应在24小时内(节假日在48小时内)完成。

4、会诊文书书写要求:所在会诊均要在提出会诊当日在临时医嘱上书写会诊医嘱,小会诊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会诊申请单,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单下方会诊意见栏书写会诊意见,并签名。

书府会诊的日期、时间、经治医师要把会诊意见在会诊完成后的当日或次日的病程记录中记录;大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书写在疑难病历讨论记录本中,经治医师要在会诊当日或次日把会诊总结性意见作为会诊病程记录单独一段书写,该次病程记录的标题要写会诊记录。

5、被会诊患者所在科室的经治医师要在该患者治疗转归(转院、出院)后将会诊的及时性、有效性及病人的病情诊治情况告知相关科室或相关医师,由医务科组织的大会诊要将书面反馈意见报医务科,医务科每季度对各科室会诊的反馈意见汇总后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二、会诊工作流程1、科内会诊:由患者的经治医师所在的医疗小组提出,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组长签字,报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签字,由科室主任(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组织,少于三个人员(不包括三个)参加的会诊,按单人会诊书写会诊意见,三个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形式书写会诊意见。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会诊质量,特制订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如下:
一、会诊分类:按范围分:会诊分为科间会诊、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按急缓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急会诊要求10分钟之内到位,普通会诊不超过48小时完成。

二、会诊人员资质:普通会诊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急会诊及非正常上班时间值班医师会诊,遇有特殊情况及时向二线医师汇报。

三、会诊工作流程
1、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科室主任签字后送达被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或被申请会诊人,由被申请科室主任安排合适的人员(或被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诊任务。

2、院内大会诊:院内大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科主任(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签字后送医务科,医务科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会诊。

3、院外会诊:院外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经科主任签字后与相关医院联系后再确定会诊时间,完成会诊任务。

同时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批准备案,填写相关手续。

四、会诊文书书写要求:
科间会诊均要在提出会诊当日在临时医嘱上书写会诊医嘱,
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会诊申请单,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单下方会诊意见栏书写会诊意见,并签名。

经治医师要把会诊意见在会诊完成后的当日或次日的病程记录中记录,该次病程记录的标题要写会诊记录。

大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书写在疑难病历讨论记录本中,经治医师要在会诊当日或次日把会诊总结性意见作为会诊病程记录单独一段书写。

五、医务科每季度对各科室会诊的反馈意见汇总后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院内会诊流程图。

会诊管理制度优秀5篇

会诊管理制度优秀5篇

会诊管理制度优秀5篇医院会诊管理制度篇一一、凡遇到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并签字后,填写会诊单。

应邀医师在两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

如需专科会诊的病人,可到专科检查,由提出会诊科室填写会诊单,被请科室接到会诊单后,应填写会诊人、时间、并将附联交给申请会诊科室。

三、急诊会诊:被邀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四、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五、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律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六、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

应邀医院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

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给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七、科内、院内、院外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医院会诊管理制度篇二(一)、凡遇到需会诊的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急诊会诊:如遇危、急、重症病人需要紧急会诊的,应及时申请会诊或电话通知紧急会诊;被邀请的。

人员必须随叫随到,接到会诊通知后,必须及时(10分钟之内)到达会诊地点。

(三)、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会诊。

(四)、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送至被邀科室,,主管医师应陪同会诊医师检诊病人,并做简要病史介绍;应邀医师一般要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会诊,并写出书面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让病员自己或经治医师陪同到专科检查会诊。

(五)、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或业务院长主持,医务科派人参加。

(六)、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经患者本人或家属申请,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上级医院联系,确定会诊专家和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也可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传发有关单位,进行远程会诊。

医院会诊管理规定与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规定与流程

医院会诊管理规定与流程医院会诊是指多个专科医生共同讨论病情、制定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综合的诊疗意见的一种医疗方式。

医院会诊的管理规定与流程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会诊的管理规定与流程。

一、医院会诊管理规定1.会诊组织架构(1)设置会诊管理部门,负责会诊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设立会诊委员会,由医院高层管理人员领导,参与会诊工作的专家、学术带头人等组成,负责会诊工作的决策和指导。

2.会诊申请和安排(1)会诊由主治医师或经相关科室评估后认为有需要的医生发起。

(2)会诊申请包括病情摘要、影像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3)会诊申请提交会诊管理部门,由该部门根据临床需要和会诊专家的科室安排会诊时间和地点。

3.会诊专家选择(1)会诊专家由会诊管理部门根据相关专业领域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轮岗制度选派。

(2)会诊专家应具备相关领域的丰富经验和较高的学术地位。

(3)会诊专家应当熟悉会诊操作规程,能够准确评估病情并提供科学、可行的诊疗建议。

4.会诊报告撰写和反馈(1)会诊结束后,会诊专家应及时撰写会诊报告,包括对病情的评估、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等。

(2)会诊报告由会诊管理部门审核并上报相关科室和医生。

(3)会诊报告应当在指定时限内反馈给会诊申请者,确保诊疗能够进行。

5.会诊效果评估(1)会诊结束后,应对会诊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会诊的实际效益。

(2)会诊效果评估内容包括病情的变化、治疗方案的执行等。

6.会诊管理部门的职责(1)负责会诊工作的组织、监督和评估,确保会诊能够按照规定流程进行。

(2)收集会诊申请和报告,进行整理和归档。

(3)对涉及会诊工作的医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会诊工作的质量。

(4)协助医院领导层进行会诊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二、医院会诊流程1.会诊申请患者主治医师认为需要会诊时,向会诊管理部门提交会诊申请,会诊申请中需包含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影像资料等。

院内会诊制度(五篇)

院内会诊制度(五篇)

院内会诊制度会诊是临床医疗工作中集思广益,发扬学术民主,共同解决病人诊疗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十八项核心制度之一,充分体现科室间的合作能力。

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会诊质量,特修订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

一、科内会诊。

本病区或本科内的会诊。

流程。

由患者的管床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会诊时,管床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提出会诊要求,并做好会诊记录。

会诊医师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查体,并结合有关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主持人要进行小结。

对会诊意见认真组织实施。

会诊医师职称: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高及副高以上时限:发出会诊后当日(最好立即完成)记录。

少于三个人员(不包括三个)参加的会诊,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书写会诊意见;三个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诊按疑难讨论会进行,会诊结束后____小时内完成会诊记录(病程),____小时内完成疑难病例讨论。

二、科间会诊:在本专科领域内对病人的诊治有困难或特殊身份患者,需要相关学科协助的,可提出科间会诊。

(一)、急会诊:1.住院病人的急会诊流程。

由管床医师提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经二线医师同意后(中午、夜间及节假日由值班医师直接邀请),可直接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后补填写会诊邀请单,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按规定格式记录在会诊单上。

会诊医师职称:值班医师时限:发出会诊申请后____分钟内到达记录。

会诊结束后____小时内完成会诊记录(病程)。

2.急救中心病人的急会诊流程。

由急诊值班医师提出,可直接电话联系被邀请科室,后补填写会诊邀请单。

会诊结束后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按规定格式记录在病历本上。

如不能确定病人会诊去向时,向医务科汇报(中午、夜间及节假日向医疗总值班汇报),进一步讨论后,指定科室收治。

会诊医师职称:值班医师时限:发出会诊申请后____分钟内到达记录:在门诊病历上书写。

(二)、普通会诊1.住院病人的普通会诊流程:由管床医师提出,经主治医师同意后,由管床医师填写会诊邀请单。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会诊质量,特制订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如下:一、会诊分类:按范围分:会诊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按急缓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急会诊要求10分钟之内到位,普通会诊不超过48小时完成。

二、会诊人员资质:正常上班时间,急会诊要求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普通会诊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非正常上班时间均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

三、会诊工作流程1、科内会诊:由患者的经治医师所在的医疗小组提出,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组长签字,报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签字,由科室主任(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组织,少于三个人员(不包括三个)参加的会诊,按单人会诊书写会诊意见,三个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形式书写会诊意见。

2、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治疗小组长及科室主任签字后送达被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或被申请会诊人,由被申请科室主任安排合适的人员(或被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诊任务。

3、院内大会诊:院内普通大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经治疗小组组长和科主任(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签字后送医务科,医务科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会诊。

4、院外会诊:院外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经治疗小组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与相关医院联系后再确定会诊时间,完成会诊任务。

四、会诊文书书写要求:所在会诊均要在提出会诊当日在临时医嘱上书写会诊医嘱,小会诊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会诊申请单,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单下方会诊意见栏书写会诊意见,并签名。

书府会诊的日期、时间、经治医师要把会诊意见在会诊完成后的当日或次日的病程记录中记录;大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书写在疑难病历讨论记录本中,经治医师要在会诊当日或次日把会诊总结性意见作为会诊病程记录单独一段书写,该次病程记录的标题要写会诊记录。

五、被会诊患者所在科室的经治医师要在该患者治疗转归(转院、出院)后将会诊的及时性、有效性及病人的病情诊治情况告知相关科室或相关医师,由医务科组织的大会诊要将书面反馈意见报医务科,医务科每季度对各科室会诊的反馈意见汇总后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院内会诊制度与流程

院内会诊制度与流程
(2)申请人应在会诊结束后及时整理会诊资料,确保资料完整、准确;
(3)会诊资料作为病历的一部分,应按照病历管理规定进行归档。
5.2会诊资料的保密与使用
(1)会诊资料属于医疗机密,相关人员需严格保密;
(2)会诊资料仅限于医疗活动、教学、科研等合法用途;
(3)未经允许,不得将患者会诊资料对外公开或泄露给无关人员。
(3)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会诊工作,提升个人业务水平。
12.2会诊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1)探索多学科联合诊疗、远程会诊等新型会诊模式;
(2)结合我院实际,不断优化会诊流程,提升会诊质量;
(3)紧跟医疗行业发展趋势,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十三、会诊资源的配置与优化
13.1会诊专家库的建立
(1)建立院内会诊专家库,收录各专业领域的专家信息,便于会诊时快速匹配;
(4)重大手术、高风险操作前的患者;
(5)其他需会诊的患者。
二、会诊流程
2.1申请人发起会诊
(1)申请人填写《院内会诊申请表》,列明患者基本信息、会诊目的、拟会诊科室等;
(2)申请人将《院内会诊申请表》提交至所在科室主任审核;
(3)科室主任审核同意后,签字并加盖科室公章。
2.2会诊安排
(1)申请人持《院内会诊申请表》至会诊科室,与对方科室沟通会诊时间、地点等;
(3)加强会诊与其他医疗服务间的信息共享,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6.2会诊与远程医疗的结合
(1)利用远程医疗技术,拓展会诊范围,提高会诊效率;
(2)探索远程会诊与院内会诊的有效结合,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3)加强远程会诊的质量管理,确保远程会诊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十七、会诊与教学、科研工作的融合

会诊管理规定与流程

会诊管理规定与流程

会诊管理规定与流程一、会诊管理规定:1.会诊发起:-主治医生或其他专科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发起会诊,并向患者解释会诊的必要性和意义。

-发起会诊的医生需提供详细的患者病情资料,包括病史、检查结果、以往诊断等。

2.会诊对象:-会诊对象应为相关专业领域的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会诊对象可以是本院其他科室的医生,也可以是外院专家。

3.会诊方式:-对于复杂疑难病例,可以邀请多位专家进行集体讨论。

4.会诊报告:-会诊结束后,会诊医生需及时撰写会诊报告,包括对病情的解析、诊断意见、治疗建议等,并发送给发起会诊的医生。

5.会诊讨论与记录:-对于复杂病例,可以组织会诊讨论会,邀请多名专家参与讨论,并记录会诊意见和处理方案。

-会诊讨论记录需保存在医疗机构内部档案,供后续参考。

二、会诊管理流程:1.会诊申请:-患者就诊于其中一科室后,该科室医生发现需要会诊时,填写会诊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和病情描述,并向会诊科室递交。

-会诊科室接收到会诊申请单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判断是否需要会诊。

-如果需要会诊,会诊科室将会诊申请单转交给相关专科。

3.会诊派遣:-相关专科接收到会诊申请单后,安排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医生进行会诊。

4.会诊进行:-如果病情复杂,可以组织会诊讨论会,集体讨论并形成会诊意见。

5.会诊报告:-会诊医生完成会诊后,撰写会诊报告,包括病情概述、诊断意见、治疗建议等,并发送给发起会诊的医生。

6.会诊回复与沟通:-发起会诊的医生收到会诊报告后,根据会诊意见进行调整诊疗方案,并及时与会诊医生进行沟通,以了解会诊细节和处理方式。

7.会诊结果记录:-会诊结果应及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包括会诊报告、处理方案和后续跟进措施。

8.会诊评估与反馈:-医疗机构应对会诊过程进行评估,包括会诊质量、时效性等方面的评估。

-对于会诊不满意的情况,应及时反馈给会诊医生进行改进。

以上就是会诊管理规定与流程的简要介绍。

会诊作为一种医疗服务模式,对于提高诊断和治疗质量,加强专业交流和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院内会诊管理规定

医院院内会诊管理规定

医院院内会诊管理规定为充分发挥多学科的诊疗优势,保证医疗质量,提高各级医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将院内会诊有关要求规定如下:一、对门诊就诊且需会诊的患者,接诊医师应遵循“首诊负责制”的原则,完成患者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等,按规定书写较详细的门诊病历后向其他专科提出会诊,由患者持门诊病历及就诊卡,自行前往相关科室会诊。

会诊医师应将会诊意见详细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同时签署全名。

会诊后属本科疾病由会诊医师处理,不属本科疾病的,可回转给邀请科室或再请其他有关科室会诊。

多学科会诊无果的,由首诊科室医师向门诊部汇报,由门诊部和医务科组织相关科室讨论并确定处理方案。

诊断不清的急危重症患者应由首诊科室医师向门诊部汇报,门诊部负责指挥协调,组织会诊或抢救。

二、住院患者会诊时由经治医师填写会诊申请单并安排专人(严禁患者家属递交)将会诊申请单送往受邀科室。

会诊申请单应当妥善书写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会诊理由和目的。

科室应一切从患者病情出发,从严掌握会诊指征。

若点名由副主任医师或以上人员会诊,应提前约定。

申请科室在会诊前应将有关资料准备齐全。

会诊时,邀请科室应安排医师陪同床边会诊。

会诊医师原则上应为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及以上技术职务,会诊中如遇诊疗难题,会诊医师应负责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落实,及时解决。

受邀科室接到会诊申请单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会诊,会诊后应认真填写会诊意见;需进一步检查后方能提出具体会诊意见的,应待检查结果出来后及时随访。

若患者暂离科室,会诊医师应与邀请科室床位医师重新约定再次会诊时间。

原则上,普通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

急危重症患者会诊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和申请会诊时刻并签字。

特殊情况下,邀请会诊科室可电话联系急会诊并应于会诊结束后及时补写会诊申请单。

受邀科室会诊医师应在接到会诊申请单或电话邀请后,15分钟内到达邀请科室进行会诊。

对疑难病例或病情复杂的住院患者,可由治疗科室向医务科提出全院会诊申请。

医院内部会诊规定

医院内部会诊规定

卫生院内部会诊规定内部会诊是指卫生院内部不同科室之间进行的医学讨论和协作活动,旨在提高诊疗质量、共享医疗资源、提升医生专业技能和经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会诊流程1、申请:医生在遇到疑难病例或需要跨科室协作时,可向会诊中心提出会诊申请。

申请内容包括患者信息、会诊目的及需求等。

2、接待:会诊中心接到申请后,应尽快安排相关科室医生参与会诊。

医生应准时参加,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告知。

3、处理:参与会诊的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提出诊疗建议,并在会诊记录单上签字确认。

如有需要,可协调安排其他科室医生参与会诊。

4、回复:会诊结束后,会诊中心应将结果及时告知申请医生,并跟进后续治疗情况。

三、会诊要求1、医生在参与内部会诊时应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注重仪容仪表,保持专业形象。

2、医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

3、医生在会诊过程中应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尊重同行意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4、医生应遵守会诊流程和时间安排,确保会诊活动顺利进行。

四、会诊责任1、医生在内部会诊中应承担对病人负责的责任,确保诊疗活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2、医生应承担对同事负责的责任,尊重同行意见,共同提升诊疗水平。

3、医生应承担对医院负责的责任,积极推广团队协作和跨科室合作的理念,提高卫生院整体诊疗水平。

本规定明确了卫生院内部会诊的定义、流程、要求和责任,旨在提高诊疗质量、共享医疗资源、提升医生专业技能和经验,为患者提供更全面、高效的医疗服务。

通过跨科室的医学讨论和协作活动,医生们可以共同解决疑难病例和推广团队协作与跨科室合作的理念。

在实际应用中,本规定将有助于提高卫生院整体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挥着质量,特制定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如下:一、会诊分类:按范围分:会诊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按急缓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急会诊要求10分钟之内到位,普通会诊不超过48小时完成.二、会诊人员资质:正常上班时间,急会诊要求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普通会诊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非正常上班时间均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

三、会诊工作流程1、科内会诊:由患者的经治医师所在的医疗小组提出,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组长签字,报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签字,由科室主任(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组织,少于三个人员(不包括三个)参加的会诊,按单人会诊书写会诊意见,三个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形式书写会诊意见。

2、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治疗小组长及科室主任签字后送达被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或被申请会诊人,由被申请科室主任安排合适的人员(或被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诊任务。

3、院内大会诊:院内普通大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经治疗小组组长何科主任(或被授权的副主任)签字后送医务科,医务科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会诊.4、院外会诊:院外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经治疗小组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由医务科技相关医院联系后再确定会诊时间,完成会诊任务.四、会诊文书书写要求:所有会诊均要在提出会诊当日在临时医嘱上书写会诊医嘱,小会诊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会诊申请单,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单下方会诊意见栏书写会诊意见,并签名。

书写会诊的日期、时间、经治医师要把会诊意见在会诊完成后的当日或次日的病程记录中记录;大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书写在疑难病历讨论记录本中,经治医师要在会诊当日或次日把会诊总结性意见作为会诊病程记录单独一段书写,该次病程记录的标题要写会诊记录.五、被会诊患者所在科室的经治医师要在该患者治疗转归(转院、出院)后将会真的及时性、有效性及病人的病情诊治情况告知相关科室或相关医师,由医务科组织的大会诊将要书面反馈意见报医务科,医务科每季度对各科室会诊的反馈意见汇总后进行分析、评价、找出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达到持续改进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内会诊管理规定及
流程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院内会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为规范我院院内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效率和会诊质量,特制订会诊制度和会诊流程如下:
一、会诊分类:按范围分:会诊分为科内会诊、科间会诊、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按急缓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急会诊要求20分钟之内到位,普通会诊不超过48小时完成。

二、会诊人员资质:正常上班时间,急会诊要求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参加,普通会诊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非正常上班时间均要求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

三、会诊工作流程
1、科内会诊:由患者的经治医师所在的医疗小组提出,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报科室主任或副主任,由科室主任组织,少于三个人员(不包括三个)参加的会诊,按单人会诊书写会诊意见,三个以上人员参加的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形式书写会诊意见。

2、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治疗小组长及科室主任签字后送达被申请会诊的科室主任或被申请会诊人,由被申请科室主任安排合适的人员(或被申请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会诊任务。

3、院内大会诊:院内普通大会诊由经治医师书写会诊申请单,科主任签字后送医务科,医务科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完成会诊。

四、会诊文书书写要求:所在会诊均要在提出会诊当日在临时医嘱上书写会诊医嘱,小会诊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会诊申请单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单下方会诊意见栏书写会诊意见,并签名。

会诊的日期、时间、经治医师要把会诊意见在会诊完成后的当日或次日的病程记录中记录;大会诊按疑难病历讨论记录书写在疑难病历讨论记录本中,经治医师要在会诊当日或次日把会诊总结性意见作为会诊病程记录单独一段书写,该次病程记录的标题要写会诊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