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饲料投喂量与体重控制
小猪料的饲养标准

小猪料的饲养标准
对于小猪的饲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标准:
1. 饲料选择:根据小猪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
一般来说,小猪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来支持其快速生长。
同时,还需要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保证小猪的健康。
2. 饲喂量:根据小猪的体重和生长阶段确定饲喂量。
一般来说,小猪的饲喂量应该根据其体重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在断奶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饲喂3-4次,每次的饲喂量不宜过多,以免小猪消化不良。
3. 饮水:小猪需要充足的饮水。
在饲养过程中,要保证水源的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饮用水,以保证小猪的健康。
4. 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小猪的生长。
一般来说,每个猪圈饲养10-20头小猪比较适宜。
同时,还要保证猪圈的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新鲜。
5. 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猪圈,保持猪圈的卫生。
每天至少清理一次猪圈,将粪便和残余饲料清理干净,以防细菌滋生。
6. 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疫情和兽医的建议,定期给小猪接种疫苗,以保证其健康。
总之,小猪的饲养需要注意饲料选择、饲喂量、饮水、饲养密度、卫生管理和疫苗接种等方面。
只有做到这些标准,才能保证小猪的健康生长。
正大母猪料饲喂标准

正大母猪料饲喂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正大母猪料是一种专门为母猪设计的营养全面,科学合理的饲料。
合理的饲喂标准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性能,还可以减少生猪养殖中的浪费,降低疾病发生率,从而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正大母猪料的饲喂标准。
一、合理的饲料配方1.能量含量:母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消耗量很大,饲料中需要有足够的能量来支持母猪的生长和生产。
正大母猪料中含有适量的能量,可以满足母猪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2.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母猪生长和繁殖的关键营养素,正大母猪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
3.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正大母猪料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满足母猪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间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保证母猪和猪崽的健康生长。
二、合理的喂养量和次数1.妊娠期:正大母猪料在妊娠期的饲喂量应根据母猪的体重和妊娠阶段进行调整,一般建议每头母猪每天的喂食量为2-3%。
2.哺乳期:在哺乳期,母猪的饲喂量会逐渐增加,一般建议每头母猪每天的喂食量为5-6%,分2-3次喂食,保证母猪有足够的能量维持哺乳期的生产。
三、遵循科学的饲喂原则1.量多饲喂:母猪在妊娠和哺乳期间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素来支持生长和繁殖,保证母猪每天摄入足够的饲料是保证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关键。
2.间歇性饲喂:母猪在哺乳期要求比较频繁的饲料,一般每天分2-3次喂食,避免长时间饿得过久对母猪和猪崽的生长有不利影响。
3.逐步调整饲喂量:随着母猪生长和生产的不同阶段,需要逐步调整饲喂量和配方,保证母猪生长和生产的需求。
四、注意饲料的保存和卫生1.饲料的保存:正大母猪料在存放时应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防止发霉和变质。
存放时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饲料的卫生:在饲喂母猪时,应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和新鲜,及时清理残留饲料和粪便,避免饲料受到污染。
要定期清洁和消毒饲料槽和饮水器,保持母猪的生产环境清洁卫生。
猪采食量体重比例计算公式

猪采食量体重比例计算公式猪的采食量与体重之间的比例关系一直是养猪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控制猪的采食量,可以有效地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从而提升养猪业的效益。
本文将介绍猪的采食量与体重之间的比例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猪的采食量与体重之间的比例计算公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采食量(kg/d)= a ×体重(kg)^ b。
其中,a和b是常数,代表了猪的采食量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可以确定出适合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a和b的数值。
一般来说,随着猪的体重增加,其采食量也会增加,但增长速度会逐渐减缓。
在养猪业中,猪的采食量与体重之间的比例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养猪户合理安排饲料投喂,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降低饲料成本,从而提升养猪业的效益。
通过根据猪的体重和生长阶段,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猪的合理采食量,可以有效地避免过度或不足的饲料投喂,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
此外,猪的采食量与体重之间的比例计算公式还可以帮助养猪户及时发现猪的生长异常情况。
通过监测猪的采食量和体重,可以及时发现猪的生长速度是否符合预期,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保证猪的健康生长。
在实际应用中,养猪户可以通过定期测量猪的体重和监测猪的采食量,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出猪的合理采食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还可以结合猪的生长曲线和饲料的营养成分,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满足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
总之,猪的采食量与体重之间的比例计算公式是养猪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可以帮助养猪户合理安排饲料投喂,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降低饲料成本,从而提升养猪业的效益。
通过合理计算和控制猪的采食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养猪户有所帮助,为养猪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樱桃谷父母代种鸭的饲料量与体重控制_1

樱桃谷父母代种鸭的饲料量与体重控制樱桃谷父母代种鸭整个育雏、育成阶段的体重控制,对父母代种鸭产蛋的各项生产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六和祖代种鸭场在樱桃谷SM3品系育种工作的进展,目前在樱桃谷SM3品系父母代种鸭的体重控制方面与前几年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技术人员要根据自己的养殖实践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各项生产指标的良好表现。
1雏鸭到来雏鸭到来的安置、开食,对种鸭育雏期的成活率、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的发挥是非常关键的,必须在技术、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1.1育雏温度管理视季节、设施条件在雏鸭到来前24-48小时,使育雏舍的温度达到育雏要求(不低于32°C)。
随体重的增长,以后每周降低3-4°C,至25°C时维持。
要随时观察雏鸭的分布情况和精神状态,确认温度是否合适,不要只看温度计的温度显示。
1.2先饮水,后喂料在雏鸭到来前2小时,将温度适宜、加有多维电解质和抗生素的饮水(最好是冷开水)放入饮水系统中。
不管是采用哪种供水方式和供水器具,必须保证每只鸭子都能方便地饮到水;必须保证每只鸭子有3-4小时的充足饮水后方可给料。
特别是在夏天高温季节以及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鸭更要特别重视这一点。
育雏的前3天,必须尽最大的可能,确保每只鸭子方便得到足够的饮水和适量的饲料,这对雏鸭各脏器的早期发育至关重要。
如果前期饮水不足,会严重影响后续的生长以及产蛋期的生产指标。
2 0-28日龄的喂料0-28日龄的喂料量原则上以手册推荐的标准为依据,同时根据体重情况灵活掌握。
0-3日龄的料量适当高些,让鸭子接近自由采食,以便让每只鸭子都能得到所需要的饲料。
一般情况下,公鸭高于标准3g、母鸭高于标准2g就可达到上述采食状态。
由于此时雏鸭的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相对较弱,切记不可让雏鸭采食得过饱,应采用多餐少食的方式。
前3天的饲喂次数最好不要少于8次/日,1周后逐步减少饲喂次数;可以参照2周龄6次/日、3周龄4次/日、4周龄2次/日的速度逐步减少,最后过渡到一次给料。
肉鸡养殖如何调整饲料喂量 肉鸡体重的控制方法

肉鸡养殖如何调整饲料喂量肉鸡体重的控制方法肉鸡应在育雏和育成这两个关键时期管理好鸡群的体重和均匀度。
控制好体重的前提是掌握好料量、及时纠正体重偏差、保证生长曲线平滑等。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肉鸡体重的控制方法。
一、适时调整饲料喂量实际生产中,饲料喂量调整后,鸡群体重不会马上发生变化,一般在两周之后才表现出来,应避免过快和幅度过大的饲喂调整,使生长曲线尽可能地平滑。
在5~10周,饲料采食量有少许变化,就会对鸡群体重产生很大的影响;在11~15周,相对而言此期鸡只对料量的变化不敏感。
在16~22周,每周增加料量5~7克,能刺激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在23~24周,加光后要控制加料速度,每周加2~4克,否则27~28周时会出现超重、脱肛现象。
二、及时纠正体重偏差对连续3~5周的体重资料应进行1次统计分析,在出现偏差时应复称,杜绝“之”字形曲线发生。
如果前期体重出现偏差,在12周应回归到标准体重曲线上来,以后按标准曲线平滑增长。
体重出现偏差时的纠正措施要及时、平稳:每偏差40克体重,用1克饲料来调整。
若5~14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或低100克,应调整周增重比标准少或多20克,在10~20周达到标准体重。
若15~20周体重比标准体重超100克,应保持标准周增重不变,在24周时保持比标准体重超100克。
若15周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0克,应调整周增重比标准多20克,在20周时达标。
若20周体重比标准体重低100克,保持标准周增重不变,在24周时保持比标准体重低100克,这时应晚一周增加光照刺激。
三、确保生长曲线平滑育雏和育成期的主要目标是在完成一个平滑的生长曲线下使体重达标。
第一周雏鸡自由采食,根据鸡群状况、运输条件、接雏时间等决定开始限饲的时间,但不应太迟,以免雏鸡早期饲喂过度。
一般母鸡每日采食量达到32克时开始限饲,公鸡每日采食量最好不超过69克就开始限饲。
12周后理想的体重增长曲线应与标准曲线重合或平行于标准曲线,以免影响性器官的发育。
喂鱼饲料计算公式

喂鱼饲料计算公式在养鱼过程中,正确的喂食量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喂食量可以确保鱼类获得足够的营养,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同时也可以避免过度喂食导致水质恶化。
因此,喂鱼饲料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鱼类的食物需求量是根据其体重来计算的。
一般来说,每天鱼类需要摄取自身体重的1%-3%的食物。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食物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计算喂食量时需要考虑到鱼类的种类和体重。
喂鱼饲料的计算公式如下:喂食量(克/天)= 鱼类体重(克)× 1%-3%。
例如,如果有一条体重为100克的鱼,那么它每天需要摄取1克至3克的食物。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鱼类的体重来计算出合理的喂食量。
除了考虑到鱼类的体重,我们还需要考虑到饲料的营养成分。
不同种类的饲料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因此在选择饲料时需要根据鱼类的需要来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饲料的包装上都会标注出适用的鱼类和营养成分的含量,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选择合适的饲料。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鱼类的生长阶段。
不同阶段的鱼类对营养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幼鱼对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求量较大,而成鱼对脂肪和矿物质的需求量较大。
因此,在喂食时需要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来选择合适的饲料。
除了考虑到鱼类的体重、营养成分和生长阶段,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水质和环境因素。
水质的好坏会影响到鱼类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因此在喂食时需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同时,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等也会影响到鱼类的食物摄取量,因此需要根据环境因素来调整喂食量。
在喂食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饲料的浪费问题。
过量的喂食会导致饲料的浪费,同时也会导致水质的恶化。
因此,在喂食时需要控制好喂食量,避免过度喂食。
总之,喂鱼饲料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选择,可以确保鱼类获得足够的营养,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同时也可以避免过度喂食导致水质恶化。
因此,在养鱼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鱼类的体重、营养成分、生长阶段和环境因素来计算喂食量,确保鱼类获得合理的食物摄取量。
肉鸡采食量和体重标准

肉鸡采食量和体重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肉鸡作为我国重要的家禽之一,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肉鸡的养殖过程中,采食量和体重是两个非常关键的指标,直接影响着肉鸡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合理控制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是肉鸡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们要了解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肉鸡的采食量越大,体重也会随之增加。
在肉鸡养殖过程中,要根据肉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种类特点来确定合理的采食量和体重标准,以实现最大化的养殖效益。
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标准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饲料的质量和种类、环境条件、养殖管理水平等都会对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肉鸡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对这些因素进行科学的调控,以确保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能够达到最佳状态。
对于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标准,一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定和控制:1. 饲料配比:要根据肉鸡的生长发育需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来确定合理的饲料配比,保证肉鸡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2. 饲料量控制:要根据肉鸡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来确定合理的饲料量,避免因为过度喂养导致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超出正常范围。
3. 环境管理:要确保肉鸡的养殖环境干净、通风良好,避免因为环境问题导致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受到影响。
4. 养殖管理:要做好肉鸡的日常养殖管理工作,保证肉鸡获得良好的生长条件,避免因为管理不当导致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异常。
要合理控制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需要全面考虑肉鸡的生长发育需求和养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只有做到科学养殖、精细管理,才能够使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实现最大化的养殖效益。
【字数已超过2000字】。
第二篇示例:肉鸡是指专门用于屠宰加工的家禽,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采食量和体重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标准对养殖户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达到一定的采食量和体重,肉鸡才能达到出栏的标准,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仔猪日龄、采食量、体重、料肉比对照表

仔猪日龄、采食量、体重、料肉比对照表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是影响其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
这也是养猪技术人员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也有不少养殖朋友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给仔猪断乳,仔猪饲料的用量是多少?该如何喂?”这些问题其实都简单,对于刚出生的仔猪来说,由于其发育还不完善,所以在断奶之后如果没有很好地照顾好自己,仔猪会出现各种疾病。
由于母猪不能及时提供所需营养物质给仔猪吃就可能会造成一些不适应现象。
所以一定要做好母猪管理工作。
那么小一个圈里面到底需要多少饲料呢?我们都知道一个好断奶的猪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长高长肉的而且这段时间也是非常关键的。
所以现在很多猪场养殖朋友对于这个问题都非常重视,但是有的养殖户为了追求饲养数量而忽视了最重要的方面——猪仔该如何管理。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考虑:一要选对母猪;二看它是否有足够数量的母猪可以做产房;三是仔猪日龄;四或者是料肉比等等这些指标应该要如何来决定母猪是否在断奶时补料呢?我知道大家都了解仔猪如果采食量不够或者其他情况就会出现生长速度过慢,料肉比过高等一系列情况;对于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料肉比吧。
我们都知道养猪成本很高。
目前大部分猪场在养母猪的时候都会将育肥环节计算在内其实对于一些母猪来说也是一种成本控制方式。
一般母猪在进行仔猪断奶时候,通常是按照体重、日龄以及采食食物来计算出料量的。
那么下面我们就以一个典型母猪和仔猪来做个对比。
首先介绍一下日龄:采食量:这是反映养猪生产中实际的饲养水平以及出栏时间一个重要指标(主要还是根据猪场内猪群生长需求和供给来定)仔猪日龄不同时候所吃到饲料的多少;日龄日喂多少,料肉比(肉量一、从我们上面所讲仔猪采食及料肉比对比,不难发现,母猪一天的饲料喂量只有100 g,而仔猪一天的饲料需要150 g体重来看,仔猪(公猪)一天的投喂量为150 g (以出生7天为计算单位),2、从采食量来看,从出生7天到出栏时间为3个月;从这张表我们可以看出母猪每天需要给仔猪饲喂的饲料量为150 g (3个月以内),如果是3个月以上的仔猪每天可以控制在150 g (3个月以上)了,从上述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母猪每天可以给8-12 kg的小猪喂2-3次饲料。
保育猪控料方法

保育猪控料方法
保育猪的饲料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保育猪控料方法:
1. 定时定量喂食:根据猪只的年龄和体重,设定每天喂食的次数和每次喂食的量。
例如,对于刚断奶的保育猪,可能需要每天喂食4-5次,随着猪只的成长,逐渐减少到每天3次。
2. 自由采食:设置自动喂食器,让猪只随时可以进食。
这种方法适用于猪只已经适应了饲料,并且能够自我调节食量的情况。
3. 限制喂食:通过限制每天的饲料总量来控制猪只的体重增长,防止过度肥胖。
这种方法需要精确计算每头猪的日粮需求。
4. 分阶段喂食:根据猪只的生长发育阶段,调整饲料配方和喂食量。
例如,生长初期可能需要高蛋白饲料,而接近出栏时则可以适当减少蛋白含量。
5. 保持饲料新鲜:确保饲料没有发霉变质,避免猪只因食用变质饲料而生病。
6. 合理搭配饲料:根据猪只的营养需求,合理搭配能量、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7. 饮水管理:保证猪只有充足、清洁的饮用水,有助于饲料的消化吸收。
8. 环境控制:保持猪舍的适宜温度和湿度,减少猪只因环境不适而导致的食欲下降。
9. 健康监测: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疾病及时治疗,避免疾病影响猪只的食欲和饲料转化率。
10. 记录管理:详细记录每头猪的饲料消耗量和生长情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喂食策略。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保育猪的饲料摄入,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也能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蛋鸡育成期的饲喂及体重控制

量 探 讨[J].安 徽 农 业 科 学 ,2009,37(24):11826-11828.
[11] 王 丰.绿 色 化 学 理 念 应 用 于 教 学 实 践 的 方 法 探 究[J].畜 牧
与 饲 料 科 学 ,2009,30(2):72-74.
□
□□□□□□□□□□□□□□□□□□□□□□□□□□□□□□□□□□□□□□□□□□□□□□□
启下的中心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化学与人
类、社会、科学和技术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相关学科如
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生命科学等的相互渗透也
越来越强烈。 化学应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正越来越深
入。 因此,开设化学课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增加一些化学基础
知识 ,更 是 为 了 提 高 学 生 在 未 来 发 展 中 所 需 要 的 科 学 素 养 。
收 稿 日 期 :2010-04-09 作 者 简 介 :黄 卫 怡 (1979—),女 ,助 理 畜 牧 师 ,主 要 从 事 畜 牧
技术推广工作。
龄开始至 18 周龄结束。 限制饲养的方法有:限时、限量、限 质等不同的方法,生产上常用的是限量和限质法。 2.2.1 限量法:日喂料量按自由采食时日采食量的 90%喂给。 2.2.2 限时法:按照自由采食时的日采食量投料,但在连续 喂饲 3 d 后第 4 d 停 1 d,即 4 d 中连续喂料 3 d,停料 1 d,如 此循环不已。也可在 7 d 中连续喂料 6 d,停料 1 d,但该方法 较少采用。 2.2.3 限质法:配制日粮时,适当限制某种营养成分的添加 量,造成日粮营养成分的不足。 例如低能量日粮、低蛋白质 日粮、低赖氨酸日粮等,使鸡的生长速度下降,减少脂肪沉 积, 通常是把能量水平降低至 9 205 kJ/kg。 粗蛋白质降至 10%~11%,并提高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使之达到 7%~8%。 2.3 限制饲喂的注意事项
蛋鸡育成期限制饲喂的目的和方法

根据体重调整饲料摄入量
根据鸡只的体重情况,合理调整饲料摄入量,可以确保其获得适宜的营养,避免出现过瘦或过肥的情况。
03
防止饲料浪费
按产蛋率限量还可以有效地防止饲料浪费,降低养殖成本。
01
根据产蛋率调整饲料摄入量
通过监测鸡只的产蛋率,合理调整饲料摄入量,可以确保其获得适宜的营养,避免影响其生产性能。
通过限制饲喂,可以控制蛋鸡的性成熟,使它们在适当的年龄段开始产蛋。这有助于提高产蛋的数量和质量。
促进性成熟
防止体重增长过快
调整饲料配方
限制饲喂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喂食,而是要调整饲料配方,使其更符合蛋鸡的营养需求。这样可以确保蛋鸡在育成期获得足够的营养,为未来的产蛋做好准备。
增加运动量
限制饲喂可以促使蛋鸡增加运动量,这有助于提高她们的身体素质和产蛋能力。运动也有助于消耗多余的能量,减少脂肪肝等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预防脂肪肝
限制饲喂可以减少蛋鸡脂肪肝的发生。脂肪肝是一种营养代谢病,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影响产蛋性能。通过限制饲喂,可以控制脂肪的积累,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保持健康体重
限制饲喂可以帮助蛋鸡保持健康的体重。过重的体重会增加器官负担和代谢负担,导致健康问题。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02
CHAPTER
限制饲喂的方法
通过控制日粮的摄入量,可以避免鸡只过度生长和发育不良,从而确保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确保鸡只正常发育
过多的饲料摄入会导致脂肪沉积,影响鸡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按日龄限量可以有效地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防止脂肪沉积
通过按日龄限量,可以确保每只鸡获得均衡的营养,避免出现个体差异,从而促进整体生产性能的提高。
肉鸡采食量和体重标准

肉鸡采食量和体重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肉鸡是人们常见的家禽之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在养殖肉鸡时,了解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标准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鸡群,提高养殖效益。
肉鸡的采食量主要受到饲料的质量、饲料的种类、环境条件和鸡的生长阶段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肉鸡的采食量可以用每只鸡每天消耗的饲料重量来评估。
根据科学调查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不同生长阶段的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标准也有一定的区别。
在养殖期初的1-3周龄,肉鸡的采食量较小,主要以高蛋白质的饲料为主,每只鸡每天的采食量一般在30-40克左右。
此时,主要目标是加快肉鸡的生长速度,促进肉鸡的骨骼和肌肉发育,为后期的生长奠定基础。
在生长期的10-12周龄,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会达到最高峰,每只鸡每天的采食量一般在180-200克左右。
此时,应注意控制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供给,避免肉鸡发生肠道疾病和生长受阻的情况。
了解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标准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养殖户科学合理地管理鸡群,提高养殖效益。
希望本文能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帮助,祝愿肉鸡养殖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丰收的好成绩。
第二篇示例:肉鸡采食量和体重是养殖行业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养殖户们经常关注和调控的重点。
合理的肉鸡采食量和体重标准不仅可以保障肉鸡的生长和发育,还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本文将从肉鸡的采食量和体重标准入手,详细介绍相关知识,并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实用的管理建议。
1. 肉鸡采食量标准让我们了解一下肉鸡的采食量标准。
肉鸡的采食量是指每只鸡一天内摄食的饲料量。
肉鸡的采食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饲料的种类和质量、饲养环境的条件、肉鸡的品种和生长阶段等。
一般来说,肉鸡的采食量会随着生长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在肉鸡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在肉鸡快速生长的前期和中期,肉鸡的采食量会比较大。
在这个阶段,为了满足肉鸡的生长需求和提高生长速度,养殖户需要提供足够的高质量饲料,保证肉鸡充足的营养供给。
猪群体重控制较好的经验

猪群体重控制较好的经验猪的体重控制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发育和肉质品质。
合理控制猪的体重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能减少猪的疾病发生率。
下面将介绍一些猪群体重控制较好的经验。
1. 合理饲喂合理的饲喂是控制猪群体重的关键。
要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生长速度,科学配制饲料。
在猪的初期,可以采用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促使猪快速生长。
随着猪的生长,饲料的配方也需要适当调整,以维持猪的适宜体重。
2. 定期测量体重定期测量猪的体重可以及时掌握猪的生长情况,为饲喂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测量体重,可以了解猪的生长速度是否正常,是否需要调整饲喂量。
同时,也可以发现猪是否存在生长问题或者疾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 控制饲喂量适当控制饲喂量是控制猪群体重的关键。
过多的饲喂会导致猪的肥胖,影响猪的生长和健康。
过少的饲喂则会导致猪的生长迟缓,影响猪的养殖效益。
因此,要根据猪的生长情况和饲料的营养价值,合理控制饲喂量,确保猪的体重在适宜范围内。
4. 管理猪舍环境猪舍环境的管理对猪的体重控制也有重要影响。
要保持猪舍的温度适宜,空气流通良好,避免猪受到过高或过低温度的影响。
同时,也要注意猪舍的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内的污物,保持猪舍干净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5. 疫病防控疫病是影响猪群体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做好疫病的防控工作,定期给猪群注射疫苗,加强猪的免疫力。
同时,要定期检查猪群的健康状况,发现疾病早期症状及时处理,避免疾病对猪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总结起来,合理饲喂、定期测量体重、控制饲喂量、管理猪舍环境和疫病防控是控制猪群体重的关键。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下,才能使猪的体重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提高养殖效益,保证猪的健康生长。
养殖户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科学知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以确保猪群体重控制的较好效果。
养殖技术中的科学投喂方法

养殖技术中的科学投喂方法养殖业是农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经济收入。
在养殖过程中,科学投喂方法被视为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养殖动物健康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科学投喂方法,帮助养殖业者在养殖过程中实现高效、有序的饲养。
首先,了解养殖动物的生理特点是科学投喂的基础。
不同种类的养殖动物拥有不同的食性和饲养要求。
养殖业者应了解动物的消化系统、代谢特点和所需营养物质,以便制定科学的饲养计划。
例如,草食动物如牛、羊等需要高纤维、低能量的饲料,而猪、鸡等肉食动物需要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饲料。
了解动物的饲养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饲料,以确保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
其次,养殖业者应合理配制饲料。
饲料的配制应根据动物的需求和饲养目标进行。
常见的饲料成分包括粗粮、蛋白质源(如豆粕、鱼粉等)、油料、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合理的配制饲料可以提供养殖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并避免盲目的饲喂导致的浪费和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此外,农户可以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阶段调整饲料的配方,以满足其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
科学投喂还包括合理的投喂量和投喂数量。
养殖业者应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体重状况,确定合适的投喂量。
过量的投喂可能导致养殖动物的摄食能力下降、消化不良等问题,影响养殖效益。
而投喂过少则会导致动物的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延长等问题。
根据动物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调整投喂量,可以确保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投喂的次数也需要根据动物的需求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小动物需要频繁的投喂,而大动物则可以进行较为集中的饲喂。
在科学投喂中,饲喂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合理的饲喂环境可以促进动物的食欲和消化吸收。
对于圈养动物来说,饲养密度、饲喂时间和饲喂工具的设置都会影响动物的饲料摄入量和养殖效益。
饲养密度过高时,动物之间的竞争会导致摄食量的下降。
因此,养殖业者应根据动物的体型和品种,合理划分饲养区域,确保每个动物都能获得足够的饲料和空间。
常规鱼类池塘养殖配合饲料投喂技术

常规鱼类池塘养殖配合饲料投喂技术随着我国水产饲料行业的发展,传统吃食鱼类(如草鱼、鲤鱼、鲫鱼、鲂鱼等)的养殖,发生了养殖方式的大转变,相当一部分的养殖模式改用投喂配合饲料养殖。
但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有些养殖户养殖效果比较好,经济效益可观;有些养殖户则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亏损现象。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种因素,其一是养殖户的管理水平和市场价格的波动;其二就是饲料。
本文就池塘养殖如何投喂配合饲料,作了技术小结,仅供参考。
一、坚持”四定”原则坚持用质量稳定的配合饲料,注意日投喂次数、投喂时间和日投喂量的安排。
1.日投喂次数取决于鱼类的摄食习性和消化特征,与水温和鱼体规格大小有关。
水温低时,每日1~2次;水温高时,每日3~4次。
鱼体规格小时,投喂次数多;规格大时投喂次数少,如:鱼苗阶段每天投喂4~5次,鱼种阶段每天3、4次,成鱼阶段每天2~3次。
2,投喂时间应掌握每天日出后两小时至日落两小时之间投喂的原则,夜间不宜投喂。
每两次投喂时间间隔控制在3~4小时之间。
如:8∶00、11∶00、14∶00、17∶00(每日4次);8∶00、12∶00、16∶00(每日3次);10∶00、15∶00(每日2次)。
3.投喂数量坚持”两头少,中间多”的原则。
喂第一餐时,水温相对较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水中溶氧量相对较少,不宜多喂;最后一餐喂完后,太阳即将落山,水中溶氧量逐渐减少,鱼吃得越多,消化时耗氧越多,易造成浮头,甚至泛池现象,不宜多喂。
中间1~2餐,水中溶氧量高,可适当多喂。
二、驯化投喂即让鱼形成摄食条件反射,这样能大大减少饲料浪费。
方法:每次投喂之前,先用口哨吹响一会儿或用其他东西敲响一会儿,再喂鱼。
一段时间后,鱼儿听到响声就会集聚摄食。
三、掌握科学的投喂技巧投喂方法得当是获得好效益的重要因素。
1.限量投喂,让鱼吃7~8成饱很多养殖户在喂鱼时,担心鱼吃不饱,不仅喂到食场没有了鱼才停止,甚至有的晚上还加喂一餐,这是很不科学的,也是很不经济的。
渔业养殖中的饲料投放量计算方法

渔业养殖中的饲料投放量计算方法渔业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饲料的投放量对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
合理计算和控制饲料投放量是提高渔业养殖生产力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渔业养殖中的饲料投放量计算方法,以帮助渔业养殖从业者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一、根据鱼类种类和生长阶段确定基础投喂量针对不同的鱼类种类和不同的生长阶段,基础投喂量的计算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鱼类的生长阶段可以分为种苗期、育苗期和成长期。
在种苗期和育苗期,由于鱼苗的体型相对较小,投喂量较少,以应对其消化能力的限制。
而在成长期,鱼类需要大量饲料以支持其生长和发育。
因此,确定基础投喂量时应同时考虑鱼类种类和生长阶段的特点。
二、鱼类体重与饲料投放量之间的关系鱼类的体重和饲料投放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测量鱼类的平均体重,可以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出相应的饲料投放量。
其中,常用的计算公式之一是“体重乘系数法”,即鱼类体重乘以一个系数得到饲料投放量。
但需要强调的是,该系数的选取需要根据具体养殖环境和鱼类品种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投喂量。
三、温度和季节对饲料投放量的影响温度和季节也是确定饲料投放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温度较低时,鱼类的代谢率较低,消化能力减弱,因此需要减少饲料投放量。
相反,温度较高时,鱼类的代谢率增加,消化能力增强,需要适量增加饲料投放量。
此外,不同季节对饲料投放量也有影响,例如在冬季,由于鱼类的进食欲望相对较低,投放量可以适当减少,而在春夏季鱼类的进食活动增加,投放量则可以适当增加。
四、定期监测与调整饲料投放量为了确保渔业养殖的健康发展,养殖从业者应定期监测养殖水体中的水质参数、鱼类的生长状况和饲料的利用率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饲料投放量。
如果发现鱼类生长过缓或异常,可能是饲料投放量不足,应适当增加投放量。
反之,如果发现水质恶化或饲料浪费现象,可能是饲料投放量过多,应适当减少投放量。
不断监测和调整饲料投放量,可以实现最佳养殖效益。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喂养方法与频率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喂养方法与频率猪是一种常见的畜牧动物,其饲养和管理需要特定的方法和频率。
正确的喂养方法和适当的喂养频率对于猪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喂养方法与频率。
一、喂养方法1. 饲料配制:猪的饲料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饲料可以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配制,确保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2. 定时供应:猪在成长期需要定时供应饲料。
一般情况下,成年猪每天喂食两次,早晨和下午各一次。
幼仔猪需要更频繁地喂食,每天可能需要喂食3-4次,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3. 自由饮水:猪需要随时饮水,因此饮水设施应保持畅通并提供清洁的水源。
水的质量和供水的温度也需注意,以确保猪的正常饮水量和健康。
4. 合理饮食量:猪的饲料量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体重进行合理控制。
饲养者可以根据猪的活动情况、食欲和体态等来评估其饥饱程度,并适量调整饲料供应量。
二、喂养频率1. 成年猪:成年猪一般每天喂食两次,早晨和下午各一次。
喂食时间应固定,以便让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食。
每次喂食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一般为8-12小时。
2. 幼仔猪:幼仔猪较为活跃,生长迅速,因此需要更频繁地喂食。
幼仔猪每天喂食3-4次,每次喂食的时间间隔约为4-6小时。
幼仔猪的饲料需保持柔软易消化,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3. 其他特殊情况:对于怀孕的母猪和育肥猪,饲养者需要根据其生理状态和体重进行特殊的饲养安排。
母猪在怀孕期需要适当增加饲料供应量,以满足胎儿的生长需要;而育肥猪需要控制饲料供应量,以防止其过度肥胖。
总结:在猪的饲养与管理中,喂养方法和频率是至关重要的。
适当的喂养方法和合理的喂养频率可以确保猪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其正常生长和健康发育。
饲养者应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和特殊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喂养计划,以提供个性化的饲养与管理。
通过科学的喂养方法和正确的喂养频率,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蛋鸡育成期的饲喂及体重控制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顺 序编号 :6 2 5 9 (0 00 — 0 9 0 1 7 — 102 1)4 0 6 — 1
根据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 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关键 : ①
促 进育 成鸡 体成 熟 的进度 , 育成 鸡有 一个 健壮 的体 质 。 使 ② 控 制性成 熟 的速度 , 免 出现体 没成 熟性 早 熟现象 。 防 止 避 ③
31 鸡 群 调 整 .
育 成 鸡 在 生 长过 程 中 由于 某 些原 因会 出
现 大小 、 强弱 不均 的现象 。强 大 的鸡 在采 食 时抢 在前 面 , 吃 得快。 吃得 多 , 息时 占据 舒适 的场 所 。 栖 弱小 的鸡 则相 反 。 长 此 下去 ,强 弱大 小 的差 异会 越来 越 大 ,所 以要 经常 检查 鸡
摘要 : 强蛋 鸡 育成期 的 管理是 提 高蛋鸡 饲 养经 济效 益 的关键 。 绍 了蛋 鸡育 成期 的饲 养 管理 及体 重控 制措 施 。 加 介 以期 为 广 大养 殖户提 供参 考 。
关 键 词 : 鸡 ; 养 管 理 ; 重 控 制 蛋 饲 体
中图分类号 :8 1 ¥3. 4
Hale Waihona Puke 21 限制 饲 养 育 成 鸡 采 用 限 制 饲 喂 的方 法 来 提 高 育 成 .
鸡 的质 量 。限制饲 养 的 目的是 防 止青 年鸡 吃料 过 多 而增 加 脂 肪的积 蓄 , 从而保 证鸡 的正 常生 长发育 和形成 蛋鸡 对营 养
物质 的合理需要 。限制饲养是 指对 育成鸡限制其饲料采食量 。 合 理降低 营养 物质 .主要 是能 量 和粗 蛋 白质摄 人 量 的饲养 方 法 。其 目的是使 生长 略受 抑 制 , 制青 年鸡 的体重 , 控 减少
精准的养殖动物定量喂养技术

精准的养殖动物定量喂养技术在养殖业中,如何科学准确地进行动物定量喂养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之一。
精准的养殖动物定量喂养技术可以帮助养殖户将饲料投喂量精确到每只动物的需求,有效地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浪费,从而改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定量喂养技术的意义精准的养殖动物定量喂养技术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高饲料利用率: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饲料的供给量,可以确保每只动物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效率,降低饲料转化率。
2. 降低饲料浪费:定量喂养技术可以根据养殖动物的需求量确定合理的饲喂量,避免过量投喂造成的饲料浪费,减少生产成本。
3. 保护环境:合理的饲料供给可以减少粪便的排泄量,降低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降低氨气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污染的减少有积极作用。
二、精准定量喂养技术的应用1. 体重控制法:通过测量养殖动物的体重,建立体重与饲料供给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动物的体重和生长阶段,精确地确定每只动物的饲喂量。
通过定期测量体重的变化,并及时调整饲喂量,可以确保动物获得足够的养分,促进良好的生长。
2. 饲料消耗量监测法:通过监测饲料槽上方的传感器,实时记录养殖动物的食用量和食用时间,从而了解每只动物的饥饿程度和饲喂行为,进一步调整饲喂计划,实现精准定量喂养。
3. 足迹密度法: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确定每只动物的合理占地面积,避免净空过大造成饲料浪费,或者净空过小导致动物之间争夺食物,进而降低养殖效益。
4. 计算饲喂量的公式法:通过建立养殖动物的能量消耗模型和饲料的能量密度,计算出每只动物需要的饲喂量,并根据实际养殖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每只动物得到适量的营养。
三、精准定量喂养技术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 提高养殖效益:科学精准的定量喂养技术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效率,降低饲料转化率,最大程度地发挥饲料的营养价值。
- 减少饲料浪费:通过合理控制饲料供给量,避免过量投喂,降低饲料浪费,节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饲料投喂量与体重控制赛鸽作为空中飞行运动的鸟类,必须依靠双翼的上抬与下扑的动作来抬升身体并向前运动。
而自身体重的数值大小直接影响它的飞行速度和持续飞行时间的长短。
我们根据五百公里空距竞翔的飞行速度和持续飞行时间的关系来看,在赛鸽的飞行速度达到一千米的分速时完成500公里的竞翔仍然需要八小时以上的时间,因此,赛鸽饲料的喂量与体重控制必须适应速度与耐力飞行运动的需要。
有关赛鸽饲料投喂量与体重的控制,一直是爱好者关心的问题,由于不同饲料的营养价值的差异,加上鸽子消化吸收功能的特殊性,每日鸽子投喂量多少的掌握一直困扰着众多爱好者。
特别是处于饥饿状态的鸽群表现出来的求取食物的欲望及其行为,很容易让鸽友出于怜悯多喂一些饲料,甚至有的饲养者将饲料整日放在鸽舍,任鸽子自由在取。
或许正是这种饲喂方式导致赛鸽体重的过量增加,使得那些具有优良遗传素质的赛鸽在五百公里的决赛中丢失或者延期归巢。
本文就是根据对饲喂量与体重控制存在的认识问题,从科学理论的角度和实际运用的具体方法,与爱好者共同控讨。
一、关于投喂量的认识问题我有两次亲耳所闻的经历,一次是本地区一位赛鸽高手,饲养了一百五十多羽鸽子,他参加本年度三百公里至五百公里级别的竞翔,绝大多数的冠军及高位名次都与他饲养的赛鸽有关。
当他听见另一位鸽友诉说饲料费每个月消耗的数目时很是吃惊,他说:你养的鸽子数量还不及我的一半,为什么每月需要消耗几百元的饲料费呢?我作为多年的研究者在一旁即刻得出结论,过量饲喂的结果导致饲料费用的增长。
另一次是在某省某市一次众多鸽友的交流中,涉及鸽子日喂量的问题,每位鸽友的看法都不相同,甚至出现了看见鸽群饥饿求食的状态,鸽主根本无法控制喂量。
从我们现在饲养赛鸽的科学性来看,能够根据不同饲料的营养价值合理搭配,并且依据赛鸽每日的能量消耗多少来控制饲喂量的鸽友是少之又少。
绝大多数爱好者对饲料喂量与体重控制处于模糊认识的程度。
虽然我们都知道赛鸽的自身素质的重要作用。
但就是有两位鸽友在同一位鸽友家里,同一时间引进了同一种系的鸽子,其结果完全相反,其中一位真正弄懂了饲喂量与体重控制的关系,经过近十年的培育,它培育和饲养的鸽子不获冠军的概率很小。
而另一位鸽友同一品种的鸽子则不同。
多少次放飞训练或竞翔比赛之前上手体验,感觉鸽体的重量较沉。
这位鸽友就属于那种典型的不能自我控制饲料喂量行为的人,他也知道多喂的不良后果,但每次见到鸽群表现出来的求食状态,还是不忍心地多喂了许多饲料。
在现实的饲养过程中,我相信有更多的爱好者属于这种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特征。
因此,赛鸽每日饲喂量与体重控制,即是对科学饲养管理的认识问题,也是调整和控制自身心理活动的问题。
只有让赛鸽在竞翔比赛活动中不断获得优异的赛绩,控制饲喂量的心理才能得到巩固。
关于赛鸽控制饲料投喂量的标准,国外相关资料给我们提供了参考学习的经验标准。
如欧洲许多国家的赛鸽高手的成功经验是当赛鸽进入训练和竞翔比赛阶段,有的饲主每日喂食量的控制在每羽15克至20克之间。
还有的控制在每日每羽20至30克之间。
2010年日本优秀鸽舍获奖者座谈会中,主持人根据“赛季中维持鸽子状态需要供给多少满足质和量的饲料”问题时,吉田鸽友的回答是:“量比质更为可控,每日大概是35克”。
八田鸽友的回答是:“我会视飞行方式决定饲料量(如家飞训练,放飞训练或竞翔比赛的方式)。
”新井鸽友的日喂食量控制在15-16克,加藤控制食料量是13克,大概的喂量控制在15克左右。
从他们提供的日喂量标准来看,控制在13克至30克之间的饲喂量,即是赛鸽获得优异竞翔成绩和高位名次的需要量,也是科学饲喂量控制的结果。
试想一下,我国众多赛鸽运动爱好者中有多少人能按这样的标准来控制喂量呢?二、体重对飞行能力的影响赛鸽在空中飞行运动时,身体重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它们的飞行运动能力。
鸟类科学家的研究证明,赛鸽身体较重在空中持续飞行的时间较短。
根据运动科学研究发现,赛鸽双翼肌肉收缩运动带动双翅羽毛的上抬与下扑动作,肌肉的收缩运动需要消耗体内大量的能量物质,其中包括糖类、脂肪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体内转化为能量供给赛鸽飞行活动时,双翼肌肉收缩运动的力量大小及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机体内无氧代谢供能和有氧代谢供能的比率。
身体较重的赛鸽在飞行运动时,双翼肌肉收缩的承载力较大、肌肉收缩的速度也相对较快。
因此,机体无氧代谢供能的比率增加,而有氧代谢供能的比率下降。
随着机体无氧代谢产生物——乳酸的堆积,鸽子很快进入疲劳状态。
许多赛鸽受体重过量的影响,在家飞训练活动中也能表现出喜欢飞翔活动的特性,但明显出现间歇性较多的特征。
每次出棚飞翔十几分钟就降落下来,出现张开喉管喘气的现象。
虽然它们能多次地重复这种间歇性起飞与降落的飞翔活动,但始终不能一次性持续一小时以上。
而那些身体重量适中,并且能够适应长时间飞翔特性的赛鸽则不同,许多优秀高位名次的赛鸽握在手中的感觉是身体较轻。
身体中气囊的功能使身体充满了气体的感觉。
依据运动生理科学的研究和实验发现,幼鸽期的气囊功能水平并不是很高,随着它们家飞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持续飞行时间的延长,优秀赛鸽的气囊功能水平才能逐渐地发展和完善,并能适应竞翔运动的需要。
如果幼鸽期身体质量超过了长时间飞翔活动的承受能力,直接影响赛鸽的家飞训练水平的提高。
也制约了幼鸽气囊功能水平的发展。
赛鸽的气囊作为第二呼吸器官,对赛鸽保持高速度的飞行和长时间的耐力运动具有十分特殊的作用。
根据鸟类科学家的研究证明,鸟类的气囊功能越发达、充气量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它们的空中飞翔活动,赛鸽气囊充气量越大,越有利于在空中的浮力作用;并且能够增加赛鸽飞行运动时的吸氧能力,提高机体有氧代谢的呼吸能力的同时,加大机体有氧代谢供能的比率。
我们通过中距离(一般指五百公里左右)高位名次赛鸽归巢时的表现观察。
它们归巢时的精神状态、身体重量、羽毛结构等等。
均显现出适合竞翔比赛的特质。
综上所述,在幼鸽时期控制它们过量体重,能促进家飞运动能力的发展和气囊功能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异地放飞训练和竞翔比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饲料喂量与体重控制饲料喂量直接影响赛鸽的体重。
特别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过多饲喂更容易增加赛鸽的体重。
但是从喂量与控制体重的相互关系来看,“饲料的量比质更为可控”。
事实上由于赛鸽的神经活动类型的差异,它们在拼抢饲料的过程中,每羽赛鸽的取食量出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有的鸽子优先抢食玉米,而有的鸽子最先抢食小麦等小颗粒饲料,因而每羽鸽子获取饲料显出十分明显的个体差异。
另外就是每羽鸽子形态结构的个体差异,有的鸽子体形较大,有的鸽子体形较小,还有的是中等体形。
因此不同形体的鸽子每日饲料的需要量也应该有相应的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关于饲料的日喂量及控制必然涉及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按每羽赛鸽的不同时期(指家飞训练,放飞训练,竞翔比赛及非竞翔换羽毛的休养调整时期等等)确定每日饲喂量的标准。
另一个是根据赛鸽获取饲料颗粒的习惯,按每日饲喂量标准,分开饲料种类和分时间段的饲喂方式,尽可能使每羽赛鸽的取食量相差不大。
首先是按每羽赛鸽体重控制的饲喂量标准。
我们根据国内外最优秀鸽舍饲喂量控制标准和耐力与速度的科学摄食量的相关研究,赛鸽一般饲喂量按体重的3%-5%左右的标准,由于饲料种类中营养成份构成的差别,如糖类、脂肪类、蛋白质的含量不同。
营养价值高的饲料可以适当减少喂量的比例,而对带壳的稻谷饲喂量可适量增加。
换算一羽300克体重的赛鸽每日喂量在9-15克之间,350克体重的赛鸽每日喂量在10.5-17.5克之间。
赛鸽喜欢群体拼抢饲料,由于受形态结构及体形大小的制约每羽赛鸽的日喂量与总羽数相乘,得出并不十分准确的日喂量,这就是每日饲喂量的标准数。
实践中发现,赛鸽每日摄取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的多少,更能增加身体的重量。
科学研究证明,赛鸽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时,在体内消化过程中能化为氨基酸,然后由不同的氨基酸组合成肌肉的蛋白质储存起来。
赛鸽体内除了水分之外,最占体重比例的营养物质就是蛋白质。
因此,在幼鸽正常生长发育阶段适量饲喂蛋白质。
因此,在幼鸽正常生长发育阶段适量饲料喂量,特别是豆类饲料的喂量比例尽可能少喂或者不喂。
赛鸽的生命价值在于高水平的飞行运动,它们每日从饲料中获取的能量物质必须通过飞行运动的消耗来提高自身的飞行运动能力。
如果按上述饲喂量的标准摄食,鸽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家飞训练,仍然不能在家飞活动中表现出长时间、大范围的飞翔运动,那么就应当适当降低现在日喂量的比例,适量减少每日的饲喂量,使原来已经过量的体重通过减少饲料量的方式,慢慢地减下来。
因为每日饲喂量减少的同时,赛鸽需要动用体内的能量储备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
实验性研究表现出赛鸽动用体能储备的迹象,我们将四羽赛鸽关棚六天,每日只供饮水,六日后测量体重分别下降了18%-22%之间,相反,经过六日绝食的赛鸽在竞翔中的飞行运动能力明显提高。
有众多爱好者很害怕赛鸽饿着了,如果有一日未能按时按量饲喂都担心成绩受影响,实际上赛鸽承受饥饿的能力相当高,特别是我国超远程竞翔的优秀赛鸽,它们连续数日或更长时间的飞行运动,动用的能量物质基本上是身体内的能量储备。
由此说明,赛鸽的饲养管理最容易出现问题是过量饱食,而不是饥饿。
其二是喂量标准落实到每羽赛鸽获取饲料重量比的个体差异。
当鸽群表现出强烈的求食欲望时,见到主人将饲料投入食槽的那一刻,几乎所有的鸽子都在拼抢争食。
等鸽群抢食结束,食槽内没有饲料的情况下,我们检查每羽鸽子的嗉囊发现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最先离开食槽去饮水的那几羽鸽子,它们的摄食颗粒主要是玉米,大约不会超过20克,这几羽赛鸽在竞翔中均有好的表现,平时特别喜欢家飞运动,它们飞行活动范围大,持续飞行时间长。
第二种最能从嗉囊的外鼓显现出来,它们获取饲料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喂食的标准量,触摸手感发现,主要是大颗粒的玉米,豆类,身体的重量明显沉了许多。
平时的家飞训练表现出飞行时间短,降落后张着嘴喘气的现象十分明显。
第三种是获取饲量很少,估计只有几克的重量,虽然有一部分大颗粒的玉米,但更多的是小颗粒饲料。
显然这点饲料是不够它消化的。
从上述三种情况不难看出,即使我们控制了饲料投喂的总量,但实际取食过程中出现了十分明显的个体差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有一位非常成功的爱好者采取了有针对性的饲喂措施,即每日少喂多餐和有足够的食槽供鸽取食。
这位爱好者的竞翔名次很少与冠军无缘,前十名中有时占据多羽。
其三是控制喂量的同时应定时开棚家飞训练。
赛鸽对于每日固定取食物的时间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一旦形成了这种条件反射,鸽群整体的心理活动都集中在等待主人提供饲料。
如果不采取关棚禁出的方式,那些不能忍受饥饿的鸽子很可能飞去野外寻找食物,特别是有外出“打野”寻找食物的成年鸽,甚至可能将相当一部分鸽子带出去寻找食物,如果正值粮食成熟的收获季节,鸽群外出获取食物的量很可能导致体重控制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