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饲料的投喂及水质的强化调节(精)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要点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要点

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要点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合理的水质管理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水质管理要点。

一、监测水质1.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是评估水质状况的重要依据。

养殖场应定期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检测。

2. 调整水质参数:如发现水质指标偏离正常范围,可以通过调整下水道的位置、增加水量和增加水流动性等方式来调整水质。

二、控制饲料投喂1. 合理配比饲料:根据不同水生生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避免使用过高蛋白质或过高脂肪的饲料。

2. 控制投喂量:要根据水生生物的生长情况和饲料利用率来控制投喂量,避免出现过度投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三、保持水体清洁1. 定期清理底泥:底泥中积累的有机物会影响水质,应定期清理,防止底泥的过度富集。

2. 定期更换水体:水体中长期沉积的废弃物会导致水质恶化,应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体清洁。

四、防止污染源进入水域1. 控制养殖区周边的污染源:如村庄、工业区等对养殖区的周边进行管理,防止废水、废弃物等对水质造成污染。

2. 控制养殖区内的污染源:养殖过程中要完善污染物的处理设施,避免饲料残留、粪便等物质直接进入水体。

五、维护水生物的健康1. 定期检查养殖生物的健康状况: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水生生物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2. 合理使用药物:在发生疾病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治疗,但要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定,避免滥用药物。

六、增氧设备的应用1. 合理选择增氧设备:根据养殖区域和水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增氧设备,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增氧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水体缺氧。

七、合理养殖密度1. 避免过高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高密度导致养殖环境过度拥挤,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健康。

2. 根据养殖环境选择适宜密度:根据养殖环境和水体条件,选择适宜的养殖密度,确保养殖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密度调控与饵料投喂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密度调控与饵料投喂

鱼类养殖中的养殖密度调控与饵料投喂鱼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和优质产量,养殖密度的调控和科学合理的饵料投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鱼类养殖中养殖密度调控和饵料投喂的原则与方法,以期提高鱼类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一、养殖密度调控1. 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鱼类养殖密度是指养殖场所单位面积内所养鱼类的数量。

适度的养殖密度可以促进鱼类生长发育,提高生产效益,但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鱼类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科学合理的养殖密度调控是保证鱼类养殖成功的关键。

2. 养殖密度调控的原则(1)生态环境适应性原则根据鱼类的生态习性和不同物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养殖环境和养殖方式,使其与鱼类的生态需求相匹配。

比如水质、氧气含量、温度等因素需要符合鱼类的生长要求,调整养殖密度以适应这些环境。

(2)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利用养殖场所的空间、水源等资源,科学合理进行鱼类养殖,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负荷过大。

(3)标本兼治原则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速度和行为特点,根据其所需的空间和资源量进行合理的分级养殖。

同时,饲养管理要善于观察和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养殖密度调控的方法(1)经验法根据养殖经验和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经验丰富的养殖者和分析之后的数据支持下。

(2)实验法通过鱼类养殖实验,对不同养殖密度下的生长情况和生产效益进行观察和比较。

通过实验数据,调整密度以获得最佳的养殖效果。

二、饵料投喂管理1. 饵料投喂与鱼类生长饵料是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饵料投喂管理可以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不同鱼类对饵料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选择适宜的饵料种类和投喂方式尤为重要。

2. 饵料投喂的原则(1)科学合理原则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饵料种类和规格。

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投喂的饵料成分应根据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在水体中养殖各类水生生物,如鱼类、虾类等,以满足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

然而,水质是水产养殖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养殖水质调控方法,旨在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1. 水质监测与评估了解水质状况是进行养殖水质调控的前提。

因此,养殖场应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定期检测养殖水体的溶解氧、pH值、温度、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物等指标。

通过对水质指标的评估,可以及时掌握水体的问题,并对其进行针对性调控。

2.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养殖密度是指在单位水域面积内放养的养殖生物数量。

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增加养殖动物的疾病传播风险。

因此,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是调控水质的关键措施之一。

根据养殖生物的种类和大小,结合水质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殖密度,以保证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发展。

3. 改善水体通气条件鱼类等水生生物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因此改善水体通气条件是调控水质不可或缺的方法。

可以采用增氧装置,如喷雾增氧、曝气增氧、溶氧增氧等方式,提高水体溶解氧浓度。

此外,及时清除水体中的杂质和污泥,保持水体的通畅,促进气体交换,也有助于改善水体通气条件。

4. 控制养殖废水排放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养分,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繁殖,造成水质恶化。

因此,控制养殖废水的排放是水质调控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滤池等方式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减少养分的输入,保护周边水体生态环境。

5. 使用生物调理剂生物调理剂是一种利用某些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对养殖水体进行调理的方法。

可以通过投喂益生菌、生物酶和微藻等,促进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生长,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改善水质。

选择合适的生物调理剂,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投放,可以有效地调控水质,提高养殖效益。

6. 建立生态养殖系统生态养殖是一种注重生态平衡和循环利用的养殖方式。

养殖技术的水质管理与饲料配制技巧

养殖技术的水质管理与饲料配制技巧

养殖技术的水质管理与饲料配制技巧在养殖业中,水质管理和饲料配制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水质管理和科学的饲料配制,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避免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下面将从水质管理和饲料配制两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讨论。

一、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养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合理的水质管理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

以下是一些水质管理的技巧。

1. 定期监测水质定期监测水质是水质管理的基础。

通过监测水体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指标,可以了解水体的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例如,当水体pH值过高时,可适量添加海藻酸等酸性物质进行调节。

2. 增氧设备的使用增氧设备的使用可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增加养殖动物的氧供应。

在高温季节或高密度养殖时,增氧设备的使用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预防水体缺氧引发的问题。

3. 维护水质稳定保持水质的稳定是提高养殖效益和预防疾病的关键。

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清洁水缸等行为,以免破坏水体的稳定性。

此外,适量添加益生菌和藻类等生物制剂,可以帮助维护水体的微生物平衡,预防水质恶化。

二、饲料配制技巧科学合理的饲料配制可以提供养殖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其良好的生长发育。

下面是一些饲料配制的技巧。

1. 根据动物需求确定配方不同阶段的养殖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因此在配制饲料时应根据动物的需求进行确定。

通过了解养殖动物的生长规律和营养需求,可以合理调整饲料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比例,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 细致选择原料饲料的原料选择是饲料配制的核心环节。

应选择高质量、营养丰富的原料,同时要保证原料的安全性。

尽量选择本地的资源,减少长途运输和储存损失。

3. 合理添加添加剂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提高饲料的稳定性和营养价值。

如抗生素可以预防饲料中的细菌污染,酶制剂可以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

然而,添加剂的使用也要谨慎,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总之,养殖技术的水质管理与饲料配制技巧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养殖黄鳝的水质调控与饲料配方要点

养殖黄鳝的水质调控与饲料配方要点

养殖黄鳝的水质调控与饲料配方要点黄鳝养殖作为一项重要的水产养殖业,其水质的调控与饲料配方对于黄鳝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效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黄鳝养殖中水质调控与饲料配方的要点进行探讨。

一、水质调控要点1. 水质检测与监测:定期检测水质,了解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温度、pH值以及氨氮、亚硝酸盐等含量,以及水体中的浊度和有机物质的含量等指标。

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2. 水质调理:根据黄鳝的生长需求,调整水质中的各项指标。

首先,保持水体中的适宜溶解氧含量,可以通过增氧设备进行增氧。

其次,控制水体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水温会影响黄鳝的正常生长。

此外,调节水体的pH值,黄鳝对pH值比较敏感,一般保持在6.5-8.5之间。

另外,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可以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植物生物量或者添加一定量的盐类来降低水质中的氮含量。

此外,加强水体的过滤,保持水质的清洁。

3. 避免水体富营养化:黄鳝养殖过程中,水体容易呈现富营养化现象,主要是因为饲料残渣、粪便以及无效投喂所产生的有机物聚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质恶化。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要注意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尽量减少饲料残留,定期清理沉积物,并严格控制养殖密度,以及适当地添加水生植物来吸收水体中的养分。

二、饲料配方要点1. 蛋白质含量:黄鳝作为肉食性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

饲料中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满足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求。

一般来说,黄鳝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28%-35%之间。

2. 脂肪含量:适量的脂肪对于黄鳝的生长和生殖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脂肪饲料可以提高黄鳝的摄食量和生长速度。

但过高的脂肪含量会导致饲料稳定性差,易变质。

因此,在配制饲料时,应根据黄鳝的生长阶段和养殖目的确定脂肪含量,一般控制在8%-12%之间。

3.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黄鳝养殖过程中,合理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黄鳝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可以提高黄鳝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管理技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管理技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质调控与管理技巧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水质的调控与管理技巧至关重要。

合适的水质能够提高养殖生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并且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从水质调控与管理的原则、常用的技巧以及优化水质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质调控与管理的原则在养殖水质调控与管理过程中,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守:1. 保持水质稳定:水质稳定对于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过大的水质波动会造成生物的适应性下降,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

因此,保持水质稳定是调控与管理的首要原则。

2. 适宜的水质参数:不同的水产养殖物种对水质参数的要求有所不同。

合理控制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和水质浑浊度等指标,能够更好地满足养殖生物的需要。

3. 合理的饲料投喂: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投喂是导致水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量的饲料投喂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质恶化。

因此,根据养殖生物的需要和饲料的品质,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十分重要。

二、水质调控与管理的技巧为了实现水质的调控与管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常用的技巧:1. 定期监测水质:通过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可以及时了解水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常见的水质参数监测包括溶解氧、温度、pH值、氨氮和水质浑浊度等。

2. 运用生物过滤技术:生物过滤技术是一种有效改善养殖水质的方法。

通过在水体中引入一定数量的有益微生物,利用其降解有机物质和氨氮等,以净化水质。

常见的生物过滤技术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袋等。

3. 循环水系统的应用:循环水系统是一种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方法。

通过建立循环水系统,可以降低水质对环境的污染,并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水耗。

4. 控制饲料投喂量: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是保持水质稳定的关键。

根据养殖生物的需要和饲料的营养成分,科学计算饲料投喂量,避免过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三、优化水质的方法除了常规的水质调控与管理技巧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优化水质,提高养殖效果和增加产量:1. 水质处理:通过使用适当的水质处理方法,如活性炭吸附、生物处理等,可以有效净化水质,去除有害物质和重金属,提高水质的稳定性。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饵料投喂和饲料管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饵料投喂和饲料管理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鱼类的饵料投喂和饲料管理鱼类养殖是当前水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确的饵料投喂和饲料管理对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饵料选择、投喂方法和饲料管理等方面入手,介绍水产养殖中养殖鱼类的饵料投喂和饲料管理的相关知识。

1. 饵料选择在水产养殖中,饵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品质。

一般来说,饵料可以分为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两大类。

天然饵料包括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小型甲壳动物等,这些饵料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能够提供养殖鱼类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然而,天然饵料的数量和质量受到季节、环境和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往往需要辅以人工饵料。

人工饵料是通过人工加工而成,主要包括饲料粉、颗粒饲料和挂浮饵料等。

选择人工饵料时,需要考虑饲料的成分和营养配比,确保养殖鱼类能够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鱼类的口径特点选择不同规格的饵料,以确保鱼类能够正常进食和消化。

2. 饲料投喂方法养殖鱼类的饲料投喂方法有多种,根据实际情况和鱼类种类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的投喂方式。

常见的饲料投喂方法包括集中投喂、分散投喂和人工投喂。

集中投喂主要适用于养殖密度较大的场所,通过投喂器等设备将饲料集中投到特定位置,确保鱼类平均进食。

分散投喂适用于养殖密度较小的场所,可以将饲料均匀地投放在养殖区域,让鱼类自由觅食。

人工投喂是指人工手动将饲料投喂到鱼类的养殖场所,相对于机械投喂更加灵活和精准。

在进行饵料投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投喂量:根据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投喂量控制,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浪费和水体污染。

(2)投喂频次:根据鱼类的进食习惯和代谢需求确定投喂频次,保证鱼类能够均匀、定时地进食。

(3)投喂时间:鱼类的进食活动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在早晨和傍晚较为活跃,因此选择这两个时间段进行投喂效果更好。

3. 饲料管理养殖鱼类的饲料管理对于养殖效益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水产养殖规范

水产养殖规范

水产养殖规范一、引言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是满足人们对鱼类、虾类等水产品需求的重要手段。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水质污染、疾病防控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规范水产养殖行业,提高水产品质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水产养殖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二、养殖环境规范1. 水质管理:水质是水产养殖的基础,要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控制各项指标在合理范围内。

养殖场应定期检测水质,合理调节水质中的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良好的生态环境。

2. 养殖场布局:养殖场应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场地和水资源。

根据水产生长周期和生态要求,合理安排养殖区域,确保每个养殖区的生态系统平衡。

3. 养殖设备:养殖设备的选择要科学合理,养殖网箱、养殖池等容器应具备良好的排水、通风和耐久性能,以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

三、种苗选育规范1. 健康种苗:选择具备健康证明并经过检疫合格的种苗进行养殖,确保种苗的健康状态。

2. 种苗培育:采用科学的种苗培育技术,合理控制投喂、水质和环境温度等因素,提高种苗的成活率和生长性能。

四、饲料投喂规范1. 饲料质量:选择质量可靠的饲料供应商,保证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成分的均衡。

2. 饲料投喂量:根据不同种类的水产品和生长阶段的需求,科学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频次,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浪费和水质污染。

五、疾病防控规范1. 病害监测:养殖场应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个体,防止疾病蔓延。

2. 预防接种:针对水产品易感病害,采用必要的疫苗预防接种,增强水产品的抗病能力。

3. 防治措施:对已经发生的疾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如药物治疗、环境调控等。

六、养殖管理规范1. 清洁消毒:养殖场要定期进行设备和场地的清洁消毒,避免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2. 负氧离子管理:通过负氧离子技术,提高养殖水体中氧气浓度,促进水产品的生长和健康。

3. 定期检测:养殖场应定期对水质、生物群落等指标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水产饲料精准投喂技术要点

水产饲料精准投喂技术要点

养殖与饲料2018年第12期摘要在水产养殖中,饲料精准投喂技术非常重要,拥有精准喂养技术有助于水产生物健康成长,从而使养殖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从投饲计划、日投喂次数、投饲时间、饲料调控4个角度简述了水产饲料精准投喂的技术要点,以确保水产生物健康养殖。

关键词水产饲料;水产品;精准投喂;健康养殖水产饲料精准投喂技术要点杨学军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产局,山东菏泽274700对于任何一种水产饲料而言,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把握正确的投喂方法,就很可能使得饲料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从而无法使其营养转化最大化。

因此,做到精准投喂,不断提高饲料使用效率,对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精准投喂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根据养殖对象成长的习性,客观合理地调控投喂方式和投喂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提高饲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投饲过量而造成的污染,确保水产养殖对象健康成长,从而使养殖户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1]。

1投饲计划投饲计划一般包含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和每日计划。

年度计划可以根据水产的数量以及预期的产量来进行确认,计算公式为:年产量减去年投放量,两者相减的数量乘以饲养系数,得到年投饲量。

月投饲量应当合理,根据每个月水温、养殖环境、养殖数量等元素来确认,月投饲量应与该月每日投饲量的累计相一致。

一般而言,每月的投饲量会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不断上升,也会随着养殖对象体格的增大而不断增加。

如果水温在20~25℃时,每天可以投喂3次,在08:00、11:00、18:00这3个时间点左右各投饲1次。

如果水温在25~30℃时,每天可以投喂4次,一般在08:00、11:00、15:00、18:00这4个时间点左右各投饲1次。

每日的投饲量主要是根据喂养对象的总重量乘以投饵率来确定。

为了更好地确定每日投饲量,可以对喂养对象当前的成长状况进行测算,从而精准地计算出当前所喂养对象的总重量。

2日投喂次数在一定生长环境之下,水产生物对饲料的消化速度是非常稳定的,如果日投喂次数过多、投饲量过大常常会超出喂养对象的消化速度,使得饲料消化率会显著降低,从而影响养殖对象的成长效果。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配方与水质管理要点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配方与水质管理要点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配方与水质管理要点在水产养殖业中,正确的饲料配方和水质管理是保证水生生物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配方与水质管理的要点,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饲料配方1.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水生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必需营养物质。

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同,因此,在制定饲料配方时,应根据目标养殖的水生生物种类和生长阶段来确定蛋白质含量。

一般而言,鱼类需要较高含量的蛋白质,而虾类则需要较低蛋白质含量。

2. 脂肪含量:脂肪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合理的脂肪含量能够提高饲料的能量密度,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

饲料中脂肪含量的确定应根据目标养殖的水生生物种类、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3. 矿物质和维生素:饲料中适当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满足水生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需求。

矿物质包括钙、磷、铁等,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

根据不同的水生生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确定合理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添加量,以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

4. 添加剂的应用:添加剂在饲料中的使用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稳定性,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

常见的添加剂包括氨基酸、酶制剂、抗生素等。

然而,在使用添加剂时需要谨慎,遵守相关法规,并避免添加剂残留对水质和水生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二、水质管理1. 水质监测:水质是水生生物生长的基础,因此对水质的监测非常重要。

常规监测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监测水质可以帮助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调整,以确保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

2. 水质调控:根据不同的水域和养殖对象,采取适当的措施调控水质。

如通过增氧设备维持水体溶解氧含量、调整饲料投喂量以减少氮排放、控制养殖密度等。

合理的水质管理可以降低疾病爆发的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3. 水体循环利用:在水产养殖中,水体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或者建立湿地过滤系统等技术可以有效净化和回收废水,减少水质污染。

水产养殖中的投饲管理技巧

水产养殖中的投饲管理技巧

水产养殖中的投饲管理技巧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投饲管理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投饲管理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饲料的浪费。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投饲管理技巧,帮助养殖者们提高养殖效益。

一、了解鱼类的需求量在进行投饲管理之前,了解鱼类的需求量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饲料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因此养殖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投饲量。

一般来说,适量的投饲可以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过量的投饲则容易导致饲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二、饲料的选择与配比选择合适的饲料对于水产养殖来说至关重要。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饲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养殖者需要选择适合的饲料。

在选择饲料时,需要考虑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维生素含量等指标,以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

此外,饲料的配比也是投饲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鱼类的需求量和营养需求,合理进行饲料的配比,既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又能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

三、投饲时间和频率投饲时间和频率的合理安排也是投饲管理的关键。

一般来说,鱼类的投饲时间和频率需要与其生理特点相匹配。

在水产养殖中,一般采用定时定量投饲的方式,以保证饲料的充分利用和鱼类的正常生长。

根据具体情况,养殖者可以参考鱼类的生理指标和饲料消化速度,合理确定投饲时间和频率。

在投饲过程中,需要注意饲料的充分搅拌和均匀分布,以及充足的饲料供给量,避免鱼类之间争食和营养不均衡现象的发生。

四、饵料的保存和处理饵料的保存和处理也是投饲管理的一部分。

合理保存和处理饵料既可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又能保证饵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在保存饵料时,养殖者需要注意防潮防晒,避免饵料发霉和变质。

在处理饵料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如研磨、颗粒化等,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和消化率。

五、监测和调整投饲管理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监测和调整投饲管理也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定期检测鱼类的生长速度、饲料的利用率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根据监测结果,养殖者可以适当调整投饲量和投饲频率,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益。

秋末鱼塘投喂管理及水质调节

秋末鱼塘投喂管理及水质调节
4 0 2 0 1 7 年 第2 0 期 细化畜禽饲养工作, 创新饲养管理方法。
编辑: 邓婧 ( d e n g j i n g—n j z f @l 3 9 . c o m)
3 . 稳 定透 明度 和 p H 值
稳 定 等 ) , 用量 2 0 0克 /卤 ・ 米, 以分 解
2 . 草 食 性 鱼 类 的投 喂
发 酵 好 的 有 机 粪 肥( 发 酵 时 加 入 纳 米 级 离 子 增 氧 剂 、 缓释助溶剂、 1 %~ 2 %生 石 灰 作 消 毒 处 理 ) , 施 稳 定剂 、 增 效剂 ) 的应 急措施 , 用 量 肥量 4 0 0~ 5 0 0千 克 /亩 , 每半 个 5 0克 /亩 ・ 米, 防 止浮 头或 泛塘 。
防疫 无小事 , 关键在 落 实
: 瓠 歹 又 酋 41

江苏省金 湖县 渔政 监督 大 队 ( 2 1 1 6 O 0 ) 李 广军 金 湖县 水产技 术推 广站 唐 玉华
厘米 为 宜。 若池水的 p H值 偏 低 , 全池泼 洒生石 灰, 用量 l 0千 克 / 亩 ・米 , 将池水 p H值 控 制 在 7 . 0 以 上 ;若 池 水 的 p H值 偏 高 , 全
率2 %~ 3 % , 可持 续到 1 1月 中旬 。 开机 2~ 3小 时 , 保 持池 水 溶氧 在 3 .肥 水 性 鱼 类 的投 喂 主 养 5 毫 克 /升 以上 , 让池鱼 在 享受“ 氧 肥 水 性 鱼 类 的 池 塘 以施 肥 为 主 , 调” 的 条 件 下快 速 生 长 。 当增 氧 机 以培 育 浮 游 生物 , 满足鲢、 鳙 等 肥 发 生故 障不 能 及 时使用 时 , 可采 取 水鱼 生 长 的营养 需 要 。1 0月投 入 全 池 泼洒 安 进 巨能氧 ( 主要 成 分 :

水产水质调控

水产水质调控

消毒
3、做好塘水排灌。 检查和维修进排水沟,保持通畅 进水时应将流水平级地引入塘内,避免塘水混浊 暴雨季节,要严加检查,防止水满鱼逃 严防农药入塘 4、常打扫,保水质。

正确施肥和投饵 对水色较浓的鱼塘,应经常注人新水,保持水质“肥、活、嫩、爽”的状态。 早上或中午,尤以中午加水效果最好。 若遇闷热阴雨天气、鱼类泛塘时.要立即注入新水。 鱼塘中的水生植物须经常清除,还要常打扫食台,清除塘中的污秽杂物。
有机肥---------改造池塘,做水
化肥--------生长季节
有机肥如粪肥,施用前要发酵,避 免耗氧及毒鱼事件发生。 化肥通常要注意营养元素的比例协 调,避免某种元素过高引起的问题 和浪费。
施肥注意事项
1、中小型养殖水体一般不刻意施肥 2、施肥要注意时间,做水要提前两周施肥,平时



夏季管理措施
1、勤巡塘,细观察。
每天要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 早晨巡塘在日出前,观察鱼塘周围有无浮头及浮头的程度。 中午巡塘,主要检查鱼的吃食和察看水色,判断投饵与施肥量是否适当。 晚巡塘可在近黄昏时进行,重点是检查有无剩残饲料和有无浮头预兆,有无 病鱼出现。

2、投喂饲料
对青饲料用4ppm一6ppm的漂白粉浸泡20分钟一30分钟后投人 鱼塘,投人的粪肥要先发酵腐熟,以免造成水中缺氧。另外,食场每天要清 除干净,在鱼病流行盛发期,每隔3天左右用漂白粉对食场消毒一次。 严格做好“四定” 定时、定量、定质、定位。一般晴天多投饲料,雨 天少投饲料,投饲料总量为全部鱼体重的3%~5%,同时保证饲料质量。 避免投饲料过量,既造成饲料浪费又会败坏水质。

视情况一月左右施用一次。要在晴天,风平浪静, 水体清澈时施用 3、注意避免施肥种类不合适导致的施肥失败 4、水体酸度高,碱度低,水较软,应先用石灰调 节PH 5、水过硬时,磷肥用量加倍,因为会形成磷灰石 沉淀 6、水中杂草较多时,先清理水中杂草

水产饲料的投喂及水质调节

水产饲料的投喂及水质调节

水产饲料的投喂及水质调节
白红敏
【期刊名称】《养殖技术顾问》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在水产养殖中,配合饲料得到广泛的应用,占到养殖成本的50%-70%,饲料的合理选用及其高效投饲技术成了养殖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如何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天然生物饵料,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生态养殖增产增收,是提高养殖技术和效益的热点课题。

【总页数】1页(P33)
【作者】白红敏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饲草饲料站,05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水产养殖中饲料的投喂及水质的强化调节 [J], 王玉军
2.秋末鱼塘投喂管理及水质调节 [J], 李广军;唐玉华;;
3.水产饲料投喂新技术--兼质疑“定量”投喂及“把鱼喂到七八分饱” [J], 丁振

4.提高水产饲料投喂科学性,提升养殖户经济效益 [J], 胡京;徐宏毅
5.水产饲料精准营养及投喂技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饲料投喂与水质管理

饲料投喂与水质管理

4 饲料投喂技术之三:饲料的投喂次数和时间
4.1 饲料的投喂次数 a. 不同品种鱼类的饲料投喂次数有差异; b. 鱼体不同生长阶段的投喂次数有差异; c. 成鱼的饲料投喂次数增多并不一定会提高经济效益。
4.2 饲料的投喂时间 按照水体溶氧含量变化的实际情况,最好在日出后
两小时——日落前两小时之间进行定时投喂。
保持水体最适溶解氧含量的措施
对溶解氧的管理就是促进溶解氧增加
的主要因子,并减少溶解氧的所有生物的 呼吸消耗。常见的措施包括: 控制投饲水平和放养密度; 降低水中耗氧的速率和数量; 物理或化学方法增氧; 必要时进行换水或排水改良水质等。
2.2 pH值和水的碱度或硬度
长期时引起鱼类生长
水中pH的作用: 影响鱼类代谢;影响
饲料投喂技术

养殖水质管理


1. 水产养殖生产越来越依 靠人工投喂的饲料; 2. 与鱼类营养和饲料加工 技术的发展相比,饲料 的投喂技术亟待提高;
3. 饲料投喂与水质管理技 术的提高对养殖产量的 提高有重要意义。
一、饲料投喂与水质管理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地 位 1、 一般养殖模式下的养殖生产原理
的确定 根据水温或不同种鱼类确定饲料投
饲率
表 1 上海市鼎山湖养殖公司对主养草鱼和团头鲂池塘的投饲率
水温(℃) 日投饲率(%) 草鱼 团头鲂
20℃以下 20-22 22-25 25-28 28-32
0.5 0.5-1 1-2 2-3 3-5
0.5 0.5-1 1-2 2-3 3-5
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鱼体的大小等因子确定投饲率
池塘中碱度与硬度不一致时,可通过施
用硫酸铝钾(KAl(SO4)3· 2O)或硫酸钙 7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中饲料的投喂及水质的强化调节
在水产养殖中,配合饲料得到广泛的应用,占到养殖成本的50%-70%,饲料的合理选用及其高效投饲技术成了养殖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如何充分利用水体中的天然生物饵料,提高配合饲料的利用率,生态养殖增产增收,是提高养殖技术和效益的热点课题。

饲料的投喂技术,包括鱼儿授食面、授食时间及授食量等因素。

传统的人工投饲方法由于费时费力,受人为的情绪影响较大,已逐渐被机械投饲所替代。

生产实践得知,机械投饲时授食面广、授食均匀,在通常情况下所饲养的个体均匀,生长速度也较快,鱼儿的生长成绩也较人工投饲有好的表现。

1 投喂方法
投饲要遵循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原则,在生产之初,就应驯化鱼儿形成有规律性的摄食习惯。

机械投饲,撒料均匀,鱼类受食面大,既节省饲料又利于个体弱小鱼种的生长,生产效果普遍比人工投饲的效果要好得多。

人工投饲的随意性较大,因此,投喂应注意以下两点。

目前,高密度的池塘养殖往往不设饵料台,池塘面积较小的多数养殖场直接将饲料均匀撤入池塘;池塘面积较大的,又只是沿池塘边投饲,这样饲料直接落入池底淤泥上,既不利于观察鱼类摄食,容易引起投饲过量或投饲不足,也不方便鱼类觅食,残饵还容易造成水质的污染。

因此,应合理设置饲料台,方便观察鱼类摄食,及时清除残饵,调整投饲量。

网箱养殖中,网箱底部和四周的网衣,网目往往大小相同,为了便于网箱中水质交换,网箱的网目随鱼生长而由小到大逐渐更换,投饲时,未被鱼类及时摄取的饲料,就会穿越网箱的底层造成浪费。

为了避免浪费、少投饲料,又不利于鱼类生长;如果使用小网目的网衣做箱底,又容易造成箱底水流不畅,污物沉积,诱发鱼病;如果按“少食多餐“或慢投饲,延长鱼类的摄食时间,又要消耗太多的劳动力。

网箱养殖,可以直接在网箱底部用密眼网纱做底衬,投喂后,及时检查箱底残饵情况,调整投饲量,定期清洗和更换网箱底衬,以减少饲料流失,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避免箱底污染,诱发鱼病。

2 投饲量
首先要确定一个基本投饲量,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

一般来说,水温越高,则投饲率越大;随着鱼体长大,投饲率逐渐减少;草食性的鱼类与肉食性的鱼类相比,草食性鱼类的投饲率较大。

鱼类的摄食量不仅与鱼种类、规格和水温有关,还受配合饲料的基本投饲量所限,应根据鱼类的摄食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

在正常情况下,鱼类活动反应灵敏,抢食激烈,投饲后很快被吃完,饵料台无剩饵,说明投饲量偏少;假如投饲后饵料台尚有较多剩饵,而鱼类已经不再争食,则说明投饲量偏大;假如刚开始投饲,鱼类就不积极摄食,说明上一次投饲过量或两次投饲时间间隔太短。

这时就不能完全按照已设定的投饲量来投饲,而应该适当增加或减少投饲量,根据观察到鱼类摄食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3 强化水质调节
强化机械增氧。

在养殖中要充分利用阳光、水体及廉价肥料,培养生物活
饵与增氧,为鱼体生长创造一个有氧环境,既改善水质又增加产量,以提高健康养殖水平。

然而,在养殖中后期随着池塘载鱼量的增加,会经常出现浮头现象,大量消耗体能,严重影响生长。

在当水体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会出现应激浮头,因此,要求池塘配备增氧机械,强调中午开机增氧时间不少于2小时,为鱼类生长创造充足的有氧环境。

利用机械增氧,可有效消除水体成层及氧债现象,使各层水体得到充分交换,促进有机腐败物质的分解及完全硝化反应,使阳光、营养元素与水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地利用。

在缺氧应急情况下还可使用增氧剂,常用的增氧剂有过氧化钙、过碳酸钠等产品进行辅助助氧。

接种优质藻类、种植优质水草。

在养殖水域还需接种藻类、种植水草如苏丹草等优质植物,增加水体浮游植物群体数量。

它不仅能吸收利用氨氮等有机物质、改善水体,产生氧气,又可为鱼类等养殖品种提供了丰富的生物饵料,形成水体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在精养模式中,由于长期投喂配合饲料,饲料蛋白含量或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天然营养元素缺乏,常常使得鱼类的肝胆综合病症频繁发生。

最好每天适当投喂一些水草或苏丹草等植物性饵料,以补充鱼类对维生素和组纤维的需求量,使鱼类摄入的营养均衡。

精青饲料搭配投饲,既可节约配合饲料,促进生长,又有降低肝胆综合病症发病的极好效果。

强化有氧饲喂,预防鱼类摄食过量、引起消化缺氧的重大危害。

在鱼类育成的7月至9月生产季节,也是天气傍晚闷热、水体成层易多变的多发时节,常常由于人为饲喂过度,导致鱼类在食物消化时段缺氧而造成较为严重的死亡损失。

要强化有氧饲喂,根据天气、水温、鱼群活动情况,进行水体机械增氧和科学饲喂。

不可追求鱼儿吃得多、就可长得快的片面认识与饲喂误区。

正常饲喂要点:正常天气每天投喂4次,以基本食饱为度,投饲率幼鱼期6%-8%,育成期4%-6%。

中午前后的两次投饲量占全天投饲量的60%~80%,傍晚投喂时间不宜太晚,应在日落前2小时投喂完毕。

傍晚天气闷热时,要适当调整投饲量,视水体溶氧状态进行,少投或不投饲料,可有效地避免因鱼类饱食后夜间低氧时段易造成的严重缺氧死亡现象,确保养殖安全,增产增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