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乡二元结构看我国的社会阶层问题

合集下载

我国“十二五”时期主要社会问题分析

我国“十二五”时期主要社会问题分析

我国“十二五”时期主要社会问题分析【摘要】社会问题是妨碍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直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从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并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社会现象。

尤其是一些具有结构性影响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缓解,则可能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加紧社会结构转型,加快社会问题解决的重要时期。

只有正确预测社会问题的演化,积极应对社会问题的发生,努力缓解社会问题的影响,才能保证我国下一个30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十二五”时期,社会问题分析一、主要存在的社会问题总体来看,我国“十二五”时期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社会问题:1、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不协调问题。

据预测,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3.9亿。

人口数量大、结构不合理仍然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问题是我国一直存在的社会问题,也是众多社会问题的起点,最突出的是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的连带性。

2、民生问题。

目前反映最为突出的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人民群众,“十二五”时期民生问题仍将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

只有解决了民生问题,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3、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

从城乡结构来看,我国城市化率将超过50%,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进入城乡结构转换点,因此由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社会遗留问题将日益突显;从区域发展来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特殊区域发展困难问题、区域无序开发问题突出,将成为下一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十二五”时期进入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也将日益紧迫,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

二、对“十二五”社会问题演化的趋势判断(一)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1、人口数量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人口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

然而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同以往相比,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也是社会矛盾尖锐、最容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的冲突、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结构的重组、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量产生,有时甚至集中暴露出来。

一、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大体而言,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新旧制度、新旧体制的矛盾。

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有的人利用双(多)轨制投机钻营——既享受市场经济的好处又同时继续享受计划经济的权益,因而大发不义之财。

既得利益集团(群体)与深化改革的矛盾比较突出,因而前者极力反对不利于己的深化改革。

权(力)与法(律)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为官者应是“权为民所用”,依法行使权力。

但现实生活里却常常出现权大于法、有法不依、以权谋私的现象,权力尚未得到应有的监督和约束。

贫富悬殊的矛盾。

由于分配制度有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度低,以致社会上“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垄断与经贸自由的矛盾。

政出多门、壁垒森严、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造成各地区各行各业发展极不平衡。

改革与成本的矛盾。

改革是要成本的。

如国有企业改革实行职工“下岗、分流、增效”的方针政策,但对职工的安置费、社保费、医保费以及经济补偿等费用巨大,成本由企业背负不可能,由地方财政承担也力不从心。

不少已转制的企业对原来国企职工的经济补偿至今仍拖欠着,拖欠的时间越久,成本就越高。

如此这般,就会潜伏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矛盾。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的依托,为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亟需民主政治的支撑和保护。

没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就没有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和谐统一,社会才能够飞速进步。

我国农民阶层特征的发展变化

我国农民阶层特征的发展变化

我国农民阶层特征的发展变化[内容提要]当代中国处在社会加速转型与变迁过程中,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空前整合和变化。

农民阶层作为社会阶层的重要部分,其阶层特征变化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推动农民阶层与工人阶层的融合。

[关键词]农民阶层;社会主义改造;城市化;工人化[作者简介]雷俊,男,湖北咸宁人,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当代中国处在社会加速转型和变迁过程中,农民阶层作为社会阶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阶层特征正在发生变化。

一、资产阶级革命使农民阶层成为农业雇用工人阶层每一个特定的阶层都是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每一个阶层都有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

因此,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阶层,是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的历史产物,它以封建生产关系为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以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为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

从其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获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等方面来看,农民阶层是“自己耕种的土地的自由私有者”,是一个小私有者阶层,其获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是自给自足,多寡则主要取决于其私有土地的多少。

这是农民作为一个农民阶层典型特征。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消灭了封建生产方式,冲垮了农民赖以存在的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基础,使农业生产不再是自给自足、分散经营的小生产,农民也不再是自己耕种土地的自由私有者,他们靠出卖劳动力获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这同工人阶级出卖劳动力而领取工资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因此,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就不再是农民阶层,而呈现出农民阶层工人化。

上述认识是马克思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租地农场主以充裕的资本来经营土地,并不象我们的农民那样自己从事劳动,而是作为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家利用雇农和短工的劳动。

”从历史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领域代替封建生产方式的过程,就是使农民阶层变为农业工人即无产阶层的历史过程。

当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成因及改革思路

当代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成因及改革思路

当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成因及改革思路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王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传统部门(如农业)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以及城乡差距十分明显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在当前,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成因,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改革思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中诸多矛盾的瓶颈问题,而制度性缺陷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存在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形成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因素,提出了深化改革,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当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及危害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二元结构存在的问题正在逐渐显露出来。

一是人口的流动难以管理,人户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二是加剧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归纳起来,二元结构的危害表现如下:第一是分散发展.由于严格的户籍限制,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出现了独特的特征,这就是80年代乡镇企业的兴起,导致中国工业发展的分散化。

这种村村点火式的“点”污染,不仅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也不能形成集中和规模效益,并且严重影响了中国城市化正常发展的进程。

第二是人才流失和不均衡的分布.80年代为什么乡镇企业蓬勃兴起,主要是当时农村积攒了一批人才和底气。

从此之后,农村的人才不断外流,导致乡镇企业人力资源接济不上,创造精神和创业资源缺乏和枯竭,这也是最近几年乡镇企业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

城乡差别的实质,是一个国家的财富资源在城市高度集1中,而财富资源不仅包括实物资产,更包括人力资源。

也就是说农村的贫穷还有知识和人才的贫穷.第三是迟滞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工业化进程。

由于计划经济和户籍制度障碍,中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比其他国家慢了许多少了许多。

第四是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浅谈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浅谈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浅谈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内容提要:本文从社会分层概述谈起,介绍了两种基本的社会分层理论,然后分析了中国社会分层存在的必然性,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分层的转变过程,分别以不同的学者标准和国际通用的各项指标分析了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得出了中国社会分层结构正在经历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的结论。

关键词:社会分层转变金字塔型橄榄型社会分层概述社会分层是将社会中的人们按一定标准,划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只要有社会存在,就有社会阶层存在。

一般来说,社会分层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每一层次内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同的地位或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

(2)分层要求各层次之间应具有高低有序的关系,体现出社会的纵向结构关系。

1社会分层的实质,使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既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社会地位不平等的人占有那些在社会中有价值的事物,例如财富、收入、声望、教育机会等等,在社会分层理论中,一般认为卡尔·马克思和马克思·韦伯从两个市郊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即人们熟悉的阶级理论和多元分层理论,前者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为依据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例如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我国各阶层的划分就是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作为标准的,并使这个划分标准一直影响我国该方面的研究。

后者的多元分层理论则强调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由收入、权力、声望、职业、教育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是一种以多元因素为依据的分析方法。

这个理论模式在西方有广大的影响,并在近年内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中国很多社会学家所接受。

当然,国际上也常常会用诸如不平等指数2、吉尼系数3、五等分法4、恩格1景跃军张景荣《社会分层研究和中国社会分层现状》人口学刊,1999年第5期(总第117期)2不平等指数所谓不平等指数是用最高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加上最低收入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即用两者的尔系数5等一系列指标作为划分的依据。

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现象探要:问题与应对-最新年精选文档

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现象探要:问题与应对-最新年精选文档

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现象探要:问题与应对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观之,人类社会是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历史架构中向前发展的。

在宏阔的历史境遇中,社会整体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断接榫、磨合、调适的进程中向前推进的。

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期间也伴随着社会转型。

一般而言,社会转型,是社会由传统发展模式逐渐向现代发展模式裂变、分化、转换、跃升的历史进程。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快速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流动现象凸显――社会呈现分层化和断裂化趋向。

在学理意义上,“分层的历史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发达工业社会里阶级、地位和声望层级轮廓争论的历史。

”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随着人类实践范围的扩大和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及其整体知识总量的积聚,映射在社会或人类整体的发展中,社会发展并非在整齐划一的态势下运行――在实然意义上,社会存在着诸多不平等、不同步发展的现象――在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

美国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Parsons)称“社会分层”是从社会角度的某些重要方面,把组成一定社会体系的人类个体及他们之间在待遇上的相对优劣分成不同等级。

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降,我国社会面临的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的全面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型与社会结构转型同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着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就处在一个不断分化的转变之中,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尤甚――中国的社会分化日益呈现为一种不断加剧的态势。

当前,我国贫富分化较为明显,财富的集中化程度较高,分化的形势和由此造成的社会结构紧张局面开始严峻;阶层结构出现“固化”倾向,社会中间阶层比例较小,阶层利益呈现“多元化”、“碎片化”之特点。

据此,在唯物史观视阈下,立足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宏阔的时代境遇,对转型时期社会分层问题的现状进行深度探究,并相应地提出解决社会分层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分析和有效应对当前的社会分层问题有所助益。

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层分化

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层分化

中国的社会结构与阶层分化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具有复杂而多样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分化。

这种分化是由历史、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因素所造成的。

本文将从城乡差距、地理区域、教育、收入分配和职业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和阶层的形成。

一、城乡差距城乡差距是中国社会结构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相对较早,城市地区的居民在教育、就业和生活水平等方面享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而农村地区则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农村居民的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

这种情况在收入分配、教育水平、医疗资源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二、地理区域中国的地理区域差异也对社会结构和阶层分化产生了影响。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

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具有发达的经济和现代化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资本聚集。

而西部地区则相对欠发达,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中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差别。

三、教育教育是社会结构和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教育资源不平衡,重点学校和名校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就业市场也对受教育程度有较高要求,高学历的人更容易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四、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社会结构和阶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平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行业和地区的收入增长迅速,而一些农民工和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相对较低。

这种收入差距导致了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层。

五、职业职业也是社会结构和阶层分化的重要方面。

不同的职业和行业对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有着明显的影响。

一些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如医生、律师、高级管理人员等,通常需要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社会分层因素和教育公平

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社会分层因素和教育公平
不断 向城市流 动 , 不能成 为城 市常住人 口的农 民 , 无法分 享资本 聚集 区的各项优厚 条
件, 只能处在金 字塔 的下 层 。其 次 , 国城市 中间阶层处 在新老 交替 的“ 我 青黄不接 ” 阶
段 。改 革开放前 , 国营企 业职工 是典 型的 中间 阶层 , 而现 在 , 间阶层 主要 是 由白领 中 阶层组 成 。这些 人 的数量 远远 比不上 以前 国企 职工 的数 量 。因此 造成 了我 国城 市 中 间 阶层 的“ 青黄不 接” 。再 者 , 由于新 的技术 革命 的作 用 , 一些 传 统职 业正 在 被淘 汰 , 导致近 年来我 国失业下 岗人数 大量增加 , 他们是 构成城市 底层社会 的基 础 。
层, 专业技 术 人员 阶层 , 办事人 员 阶层 , 体 工商 户 阶 层 , 个 商业 服 务业 员 工 阶层 , 业 产
工人 阶层 , 业 劳动 阶层 , 农 城乡无 业 、 业 、 失业 者 阶层 。并根据 其拥 有组 织 、 济 、 失 半 经 文化 的多 少和 有无 , 分 为“ 大社会 经 济等 级 ” 即社 会上 层 , 划 五 , 中上 层 , 中中层 , 中下
层, 层。 底
从 一 般 意 义 上 来 说 , 社 会 形 态 呈 现 橄 榄 形 结 构 , 较 高 的 、 高 社 会 等 级 和 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当 即 最
低的、 最低社 会 等级社 会 阶层 规模 较小 , 而社 会绝 大部分 成员 处 于社会 的 中问等级 位
置时 , 这种社 会形 态 的社 会 稳定 度 最 高 。 目前 , 国总 的 阶层 结 构 形 态 呈 现 金 字 塔 我
关 键 词 : 乡二 元 结 构 ;社 会 分 层 ; 育公 平 ; 会 流 动 ; 富差 距 城 教 社 贫 中 图分 类 号 : 2 . G5 2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8 4 ( 01 ) 50 2 — 9 l 7 — 7 2 2 0 0 ~ 0 50

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引言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结构中,对人进行分类和划分的依据。

在中国,社会阶层的研究较晚,主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本报告将对中国社会阶层的现状、特点和变化进行详细分析。

二、现状与特点1. 传统的农村城市二元对立阶层结构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长期以来呈现着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明显对立。

城市居民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而农村居民则被较低地位和收入所限制。

这种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长期制约了中国的社会发展。

2. 高度集权体制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阶层在中国,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往往是相互关联的。

高级官员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阶层中都享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

这种集权体制下的社会阶层结构导致了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和缺乏流动性。

3. 建立新的城乡融合社会阶层结构的努力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希望建立一种新的城乡融合社会阶层结构。

这一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城乡居民之间的平等和流动性,但依然存在挑战。

三、变化与趋势1. 服务业发展对社会阶层结构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服务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服务行业中。

这一发展使得社会阶层的界限变得模糊,劳动者的职业地位和收入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2. 政府推动的城乡融合与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中国政府的城乡融合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有所减少。

这种变化带来了农村居民地位的提升和权益的保障,同时也为城乡居民之间的流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 教育与社会阶层流动的关系教育在社会阶层流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这一趋势有助于打破原有的阶层壁垒,提高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四、结论中国社会阶层研究的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目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平等和缺乏流动性。

政府的城乡融合政策和教育的改革将会为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平等提供更多的机会。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有哪些新变化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有哪些新变化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有哪些新变化【摘要】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呈现出多个新特点。

城乡结构差距不断拉大,导致地域间社会阶层差异加大。

知识技能对社会地位的影响日益凸显,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在社会地位中占据重要位置。

新兴职业群体的崛起,如互联网创业者、科技人才等,成为社会阶层新的亮点。

教育与社会阶层之间关系日益密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社会阶层差异进一步扩大。

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社会阶层的二元分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我国社会阶层结构趋向多元化,新兴社会阶层不断形成。

未来社会阶层结构发展趋势不确定,需要更多政策和改革来应对社会阶层结构的挑战。

【关键词】城乡结构差距、知识技能、新兴职业群体、教育、社会阶层、收入分配、社会阶层多元化、新兴社会阶层、未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按照人们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权力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等方面的不同,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稳定的群体。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新变化。

这些变化体现在不同方面,包括城乡结构差距的拉大、知识技能对社会地位的影响、新兴职业群体的崛起、教育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以及收入分配不均与社会阶层的二元分化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趋势,为未来社会阶层结构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新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当今社会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出现的新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个体及整个社会的影响,为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地,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城乡结构差距的拉大对社会阶层的影响,探讨如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

2.研究知识技能对社会地位的影响,探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与提高,帮助个体实现社会流动和提升社会地位。

社会阶层固化的形成、成因、对策

社会阶层固化的形成、成因、对策

社会阶层固化的形成、成因、对策一、中国社会阶层趋固化的演变过程中国社会阶层逐渐趋固化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改革开放前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阶段(1978年以前)。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开始设立户籍制度,严格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区分开来,阶层之间的边界表现为制度上的户籍。

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村户籍的人向上流动的机会非常小。

政治身份制度又将各个阶层固定在各自的政治边界和社会经济生活边界,政治身份的不同使各阶层间的社会地位悬殊。

2.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过渡阶段(1978年-2000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原有的户籍制度和政治身份制度等一系列阻碍社会成员纵向流动制度的取消而发生了大量的社会流动,中国原有的阶层格局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各个阶层也都发生了分化和重组,出现了多年没有过的规模巨大的社会阶层流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确立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个人的能力、努力成为推动各阶层社会流动的动力。

3.社会阶层结构与阶层位序的定型化(2000年以来)。

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相应地,社会阶层之间的社会距离拉大,尤其是优势地位阶层与劣势地位阶层之间的社会距离拉大,导致阶层地位的代际继承性增强,下层阶层成员进入上层阶层的阻力增大,大规模的社会上升流动的可能性明显减少。

二、中国社会阶层趋固化的成因1.不合理的二元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的户籍制度使人口不能随意地流动,社会阶层结构固化。

改革开放后,户籍制度慢慢地松动,国家进行了户籍制度的改革,有些大城市开始逐渐放松户口指标的限制。

但是,城乡二元体制仍是阻碍社会阶层流动的最大动因。

2.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

一个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社会有利于阶层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强烈的激励机制,促进社会进步,因此,西方各国都积极创造条件,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促进机会均等,通过完善民主法治,加强人权保障,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来实现公平竞争。

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矛盾分析

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矛盾分析

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矛盾分析 社会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是无处不在的。

尖锐复杂的敌我矛盾虽然不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存在于社会 主义建设中的广泛的人民内部矛盾仍然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

只有科学揭示这些矛盾,努力消除和化解这些矛盾,才能使社会主义 建设取得更大的胜利。

新时期工人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阶层正在迅速地分化瓦解。

许多人已经长期从事工业、商业和他非农产业,许多农民已经成为企 业家、科技工作者、城市个体劳动者和依靠出卖一技之长的专业劳动者。

无论农民怎样演化,工人队伍怎样扩大或缩小,存在于工人与农民之 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传统意义的工农矛盾在政治上主要表现在参政程度的矛盾;在经济上 主要表现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所反映的利益的矛盾;在文化教育上主 要表现在教育程度和精神产品的享有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公共社会设施水 平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差别主要表现在城乡建设速度不一致的矛盾。

工农之间的差别主要反映在城乡之间的差别上。

一工人和农民之间矛盾的主要表现 1 政治上,由于城乡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不同步,农民居住分散,管理上的困难,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造成了一些新的矛盾。

1 农民日益强烈的平等要求与某些党政机关和干部中的腐败作风形成 尖锐矛盾。

有些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以权谋私、欺压百姓,农民对这些腐败现象 切齿痛恨;2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民主意识和政策观念普遍增强,可是有 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严重,不倾听群众意见,引起农民的强烈 不满;3 农民安居乐业的要求与社会治安严重失控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农村社会治安秩序混乱,使农民失去稳定安全感,他们既痛恨 犯罪分子横行,又深怪国家惩治不力。

2 经济上,党的三中全会以后,首先考虑到在农村解放生产力,实行 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和经营权到农户的大包干政策,极大地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启示

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启示

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面对旧的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分化与整合,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形成。

采用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化解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社会阶层;分化;社会阶层结构1926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篇文章中,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政治态度,明确指出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权、动力、性质、同盟军,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如何采用毛泽东同志的阶级分析方法,正确对待、处理今天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妥善调整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对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社会阶层的含义及其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所谓阶层是指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因素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本质上是作为一定所有制形式和劳动方式的产物。

阶层划分主要受收入状况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影响,在一定阶段还受意识形态影响[1]。

目前,社会阶层分化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首先,一定程度上的社会阶层分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因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使利益群体多元化,形成多种社会阶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为社会稳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社会阶层分化,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个阶层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

同时,国家还制定政策,“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资本、管理的活力競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2]。

这不但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使每个人的价值得到实现,从而全面发展。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作者:杜攀刘静指导老师:高翠欣摘要: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和存在,是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注意经济告诉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面临的重大问题。

处于社会弱势群体范围内的人们,在经济、社会地位及权益维护能力等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

这种“弱势”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社会问题,阻碍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

因此,全社会携手共同商榷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也迫在眉睫,意义深远。

关键词:弱势群体经济社会地位国家政策保障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就是“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全面系统的和谐,各种社会关系高度协调发展的理想状态。

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各阶层的人能够平等相处,彼此关爱。

毫无疑问,我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社会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帮助,使之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充分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制度选择,必须对此事进行周密部署,并在实践中抓好落实。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定义及人口范围(一)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社会弱势群体,又称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是一个用来分析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合理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

弱势群体有两种含义:广义的弱势群体是指社会弱者,即在社会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人群。

狭义的弱势群体是指我国现阶段,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维护、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劣势的一部分劳动者所构成的相对落后于社会发展先进水平要求的人群共同体。

(二)弱势群体的人口范围从大的方面看,社会弱势群体包含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两部分。

生理性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生理缺陷而在生活的某些方面有所依赖、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和容易被伤害的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和长期患病者;社会性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竞争能力弱,生活困难,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包括贫困农民、进城农民工、城镇下岗失业者等。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及其原因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社会结构一直以来都是复杂而多层次的。

然而,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不断影响和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经历着持续不断的变迁与调整。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原因,并尝试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城乡结构差异扩大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

数据显示,2019年末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968元,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47元,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超过两倍。

此外,城市和乡村的不同还表现在社会保障和民生福利方面,城市居民享受着更多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而农村居民的保障水平则远远不及城市。

造成城乡结构差异扩大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足。

另外,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不平等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城乡结构差异。

政府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弥合这种结构性差异。

二、社会阶层新分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社会阶层逐渐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

过去传统的阶级分化模式正在被新的社会阶层和分层结构所替代。

目前这种新的分化出的社会阶层主要包括并不仅限于:自主创业者、中产阶级、新贵族、社会上层人士等。

这种阶层分化的原因很复杂,其中经济、文化等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一些特权阶层在中国社会中仍然占有一定比重。

青年人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更多的人开始自主创业,这也为这种阶层分化赋予了一定的动力。

三、家庭结构多元化在传统社会中,中国的家庭结构主要以大家庭或联属家庭为主。

这种传统的家庭模式经过多年的演变和调整,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例如,独居现象正在逐渐增多,大家庭和多代同堂的居住方式正在逐渐变少。

家庭结构多元化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生活方式方便快捷,吸引了许多人去城市谋求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中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中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中国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中国分配不均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但现在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矛盾的导火索,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先让我们看一下相关的数据。

一.中国社会分配不公的现状: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最低工资是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中国最低工资是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中国公务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6倍,世界平均为2倍;中国国企高管工资是最低工资的98倍,世界平均为5倍;中国行业工资差高达3000%,世界平均为70%。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社会严重的分配不公,属于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行列,带来诸如暴力、偷盗抢劫、自杀、绑架、群体事件等许多社会问题。

1.中国最低年收入6,120元排名158位衡量最低工资的指标有3个,第一个是最低工资与人均GDP的比率,用于解释国家劳动力的价值;第二个是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率,用于解释分配公平情况;第三个是最低工资的增长率,用于解释国家对低收入群体的关注情况。

最低工资与人均GDP的比值世界平均为58%,而中国是25%,在世界排第158位。

世界各国平均工资数据不全,本报告采用经合组织的数据。

经合组织24国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值平均为50%。

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最低工资是平均工资的21%。

2. 中国公务员工资世界最高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中国公务员平均工资是33869元/年,约是最低工资的6倍,这样对比可以说中国公务员工资是世界上最高的。

因为世界多数国家公务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2倍。

所以,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公务员工资标准应是这样的:如果按中国现在最低工资510元/月的标准,那公务员工资应为1020元/月;如果把最低工资定在合理的1177元/月,那公务员工资应是2354元/月。

国有企业职工原则上也属于公务员的范畴,因为国有资产属于全国人民所有,人民雇用一些人经营这些企业,这和政府机关公务员的性质是一样的。

浅析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浅析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别 与 以往的 政治关 系一 起 为农村 急剧形 成 的社 会 分层提 供 了基 离 开土地 户籍制 度, 限制打 工子 女受教育 的城 市教育 、 学政策 就
本 依据 ; 因此我认 为 , 会分层 的标 准要根 据中 国农村 目前 的特 等 等 。 社
点, 以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主, 兼以职业为划分, 并且要注意分层所
相反, 对养育他们的农村深有感情。
将近 5 %的基尼 系数可 以看 出, 农村社 会分化 过程 中贫 富差距 已 治 资源 的村 干部或 管理 阶层与 普通 的贫 穷的 劳动阶 层虽 说都 是
第二, 农村 阶层 问贫富 差距大 , 矛盾增 』妨碍 农村 稳定 。从 村 教育给 予政 策倾斜 , 解决农 村基 础教育 能力 不足的 问题 。 J u 尽快
里接纳 承认 他们是 城市 的市 民。农 民工 对城市极 度缺 乏 归宿 感, 第三, u J 强农 村基础教育 、 J 职业教育, 高农民文化知识素 质 。 提 成 为其 中 的一员 , 市人对 于外 来农 民工也抱 有偏 见, 城 未从心 底 在 现代 社会 , 化知识 已经 成为 一种非 常重要 的社会 资源 , 文 但是
不能说 是传统 意义上 的农 民, 但是他们作 为农 民的本质属性 并没 功的先 使一部 分人富起 来 了, 下来的 问题是如 何实现利益 的重 接
这 有改变 , 并且 , 由于中 国特 殊 的城 乡二元 结构的划分 , 他们 并不能 新 公平 合理 分配 , 将 是最重要 也 最困 难的 问题 。 像西 方工 业革 命时期 的那 些失地 破产 农 民一样顺 利 的融入 城市
经 相当 著 。那些通 过 创业致 富 的企业 家阶层 以及 那些 握有政 冲击 , 改革 开放 已经 使得中 国农村从 一个“ 阶层化” 去 的社会变成

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的基本状况

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的基本状况

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的基本状况•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研究,是确定社会成员之间的构成方式与比例关系,确定社会成员在社会结构中位置的学说。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

一、问题的提出•(一)社会阶层结构状况是基本国情的重要内容•研究社会分层,是调查认识基本国情的重要方面。

这不是我们国家才有的,一般现代国家都具备这一职能。

作为一个执政党,作为一个国家政府,一定要了解本国家的阶层结构状况。

(二)深化改革的需要•1、改革新的历史起点•改革的发展已进入社会转型阶段。

由经济体制向社会制度及社会生活层面逐步延伸和展开。

•战略提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改革攻坚的两大目标 •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事,它涉及利益的全面调整。

3、我国进入利益博弈时代•计划经济时代——宏观政策决定社会中的基本利益格局。

•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利益格局形成机制发生重要变化。

•在此社会转型阶段,利益冲突加大而且显形化,各种社会矛盾已经随着我国改革深入不断显露出来。

•改革的社会动力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弱化。

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直接后果就是农民、产业工人逐渐成为受益相对较少的阶层。

•0————0.3———0.4———0.6———1•平均合理拉大不稳定•基尼系数2002年•中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典0.414 0.410.25 0.36 0.33 0.25•2007年我国人均GDP2550美元。

•据学者计算由于2007年的宏观走势过热,使得标志着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将由2006年的0.47攀升至0.48。

•城乡收入的不平衡,农民整体上处于弱势地位。

世界上衡量城乡收入平衡的标准大体上是1.7 :1。

我们现在是3.28:1。

•2006年城乡的收入差距扩张速度为1.7%,而城乡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张速度则达到惊人的1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城乡二元结构看我国的社会阶层问题徐永航经济学院 2014100205 摘要:发展中国家在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过渡的进程中,必然出现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城市不断进步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之间不对称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存在形式,即所谓的“城乡二元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因为各种原因,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和集体所有的土地制度等重要体制还没有改革,农村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这就是我国“三农问题”久未解决的根本原因。

如何有效地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打破人口自由流动和身份转换的制度约束,实现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健康发展,将直接决定未来我国社会是否能够实现真正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

我们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三农问题城乡统筹社会阶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这应是题中之意。

城乡的体制机制理应是一体的,城乡要素理应平等(等价)交换,公共资源理应在城乡均衡配置。

十八大之所以要强调这几条,就因为现在的体制机制还未成一体,要素交换还不平等,资源配置还不均衡,这就是还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

因此,要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就一定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1二元经济结构是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

即在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超前进行了工业化,优先建立了现代工业部门。

我国目前即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转移,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迟迟不能将一元规模的个体生产转化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生产资料在使用上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以及为满足社会的需要而生产)。

而由这种经济社会结构产生的社会阶层2及其固化问题,也日益成为中国制约经济社会1改革户籍土地财政制度破除二元结构.经济参考报[N],2013-08-302在当前有关阶级阶层问题的争论中,有一种误导性的说法,即认为采用“阶级”一词意味着坚持马克思发展的桎梏。

2001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的调查报告,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划分出了“十大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者阶层。

3其中,第七、八、九、十则构成了社会的中低层。

这占据了中国人口的大部分。

这些人所占有的组织资源几乎为零,经济条件较差,文化水平较低。

其中农业劳动者阶层属于第九层,占社会总人口的42.9%。

4图1:十大社会阶层的分布形态数据来源:陆学艺(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在马克思主义中既有阶级概念,又有阶层概念。

阶层是对人群的划分,同阶级、等级一样,不是对人群横向的划分,而是对人群纵向的划分。

人群的横向划分决定着人们怎样互相交换其活动,反映着人对人的依赖关系。

人群的纵向划分决定着人的高低差别,反映着人对人的压迫关系。

当这两个概念并用时,阶层通常是阶级的组成部分,表示阶级内部次一级的述中,并不存在“阶级”与“阶层”两个概念的明显区别,大多数理论家都采用一个词汇:“class”,它既可以被译成“阶级”,也可以被译成“阶层”。

真正的区别并不在于采用哪一个词汇,而在于采用哪种思路来分析“class”这种社会现象。

3中国社会科学院没有简单采用马克思阶级分析理论,而是采用韦伯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理论,提出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

组织资源包括行政组织资源与政治组织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经济资源主要是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文化(技术)资源是指社会(通过证书或资格认定)所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

4划分,隶属于阶级,有时也包括其阶级归属尚不明朗的过渡性成份。

在当代中国,社会已不是人人平等的无阶层社会,而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高低差别的社会;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处于社会上层,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处于社会下层,前者已经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是工人阶级的代表者,而后者则不是主导阶层,不再属于领导阶级,正在逐渐滑向弱势地位。

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国家都存在社会阶层、甚至是社会阶级的问题,阶层差别总是客观存在的,这并不可怕。

关键是阶层之间能否公平合理地流动。

在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身份上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群体,公共资源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向城镇和城镇居民倾斜,农村得到的公共资源和农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滞后于城镇和城镇居民,农民不能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5比如,在户籍制度方面,户口在性质上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农民被登记为农业户口,城镇居民被登记为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不能自由转换为非农业户口。

在这种二元户籍制度下,大量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已经不再从事农业,也大部分时间不在农村居住,但并不能真正获得市民身份,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和融入城市,无法在就业、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享受同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护。

有学者在对我国1997年以来的基础阶层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进行测算,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是当前中国社会基础阶层的人口数比重相当大,仍旧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型结构;二是当前中国基础阶层向上流动的渠道不畅,阶层流动性仍存在较大障碍。

陆学艺课题组通过2001年全国抽样调查得出结论:处于较高等级地位的职业群体或处于优势地位的社会阶层,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较低等级职业群体成员的子女进入这些职业群体的门槛明显增高,代内流动也显示出同样趋势,社会上层与社会下层之间的流动障碍似乎有所强化。

大量“贫二代”、“富二代”社会现象也说明了整个社会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向上流动的机会分配更加不公平。

65为什么说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新华网,2013-12-16,/politics/2013-12/26/c_118716360.htm6图2:1997—2011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收入比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年鉴图3:中国历年城镇化率(1992-201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统计年鉴自1980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开始呈加速发展态势,而且年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相应时期的速度。

对此,学术界许多人都认为城市化的高速度是可喜的,以赞赏和欣喜的口吻来论述我国已进入快速城镇化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于2001年开始又强调“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经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

在此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城镇化的速度更为加快了: 从1999年到2013年的15年间,我国的城市化率猛增了约22个百分点,由30. 89% 增加到53.37%。

这样的发展速度得益于快速流动的大量农村劳动力为城市发展注入的活力,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城0102030405060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市跨速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如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农民工待遇差、农村发展缺乏后劲等。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城乡资源不能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城乡生产要素不能平等交换,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使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

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方面,财政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保障的投入强度明显低于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合作医疗补助标准、社会养老保险补助水平明显低于城镇,特别是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对进城务工农民的覆盖度较低。

在土地征收和交易制度方面,城市国有土地可以直接上市交易,农村集体土地不能直接上市交易,国家征收农村集体土地,不是按照土地的市场交易价格补偿,而是按照土地的原有用途收益补偿,补偿标准明显偏低。

结合我国现今的国情与社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造成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及阶层流动不畅的原因主要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就业以及公共资源配置等。

因为户籍制度的阻碍,数亿农民得不到公平与竞争的机会,他们既使进城务工也只能充当地位较低、收入较少的农民工,他们缺少向更高社会阶层流动的机会,这不仅使人力、人才资源得不到发挥利用,而且这种局面会造成很大的制度性社会张力,引出诸多社会问题。

同时,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严重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保障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在教育获得机会的分配上,我国明显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不仅享受着更好的教育资源,而且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教育产业化政策无疑加重了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学生的负担,挤压了他们向上层流动的空间。

就中国而言,目前促进阶层流动的最大动力是教育。

其他促进流动的方法还包括就业和收入分配。

而后两者又与教育息息相关。

教育不公平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我们要保证的是,每个人都有均等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

我国职业结构正在发生工业化国家普遍存在的高级化变迁趋势,带动了我国社会等级位序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向上流动机会。

职业高级化是所有搞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必然会发生的一种普遍现象。

有学者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工业化国家在白领职业拓展方面的变革是一样的,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向上流动的潮流”。

其中英国,早在上世纪初,职业位置就开始越来越多地向服务业中的白领职位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结构也正经历着符合工业化国家发展趋势的高级化过程,表现为高层次的职业位置数量大幅增加。

职业趋向高级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向上流动机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现象,说明我国绝大多数人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还是受益于经济发展,只是受益多少和快慢不同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