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高考作文“探险者与蝴蝶”的解析
2013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蝴蝶与探险者》
2013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选登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
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
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评阅者按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体式,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比较开放、灵活。
十多年未采用这种题型,高中师生多有“陌生"之感。
我省中语界,应重温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现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概述如下:提供给考生作文的“材料",总是多义的。
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所谓“材料”中“最主要的含义”,往往见仁见智,难以归一.今年的考题体现了这一点,故考生的视角和立意,只要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就予以认可。
这则“蝴蝶与探险者”材料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美;大与小,互动,等等。
在此前提下,重点考查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写得好的“给材料议论文”,不满足于“解说”材料,不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来“例证"某一“含义”;而是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须知,“材料”只是“起跑器”,凭借“起跑器"发力之后,就得走自己的路,层层深入或变换视角,努力阐明自己认定的“道理”,决不“以例代证".这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严重关注的课题,要尽快扭转只会举例、不会说理的局面.写得好的“给材料记叙文”,不要求与“材料”形似,只强调与“材料”神似。
可以不提及材料、不点击材料;只要有“灵犀”与材料的某一含义相通,即可。
高考5年作文题目及分析
高考5年作文题目及分析一、叙事类材料:把握所记叙的人、事所表现出的主旨1. (2013大纲全国,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4月29日,尚先生把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
他随后拨打那部手机,对方接听后立即挂断。
他又发短信表示,愿意出2000元“买”回手机。
一小时后,尚先生收到回复,说要归还手机。
见面后才知道,捡手机的是一位年轻人。
尚先生要酬谢他,但对方交还手机后就转身离去了。
当天晚上,记者联系到那位年轻人,年轻人说:“我本来无意归还,但看到手机里的照片和信息,发现机主刚刚给芦山地震灾区汇去一大笔捐款,很受感动。
我不能见利忘义,不能用贪心对待爱心。
我也要像尚先生那样多一些真诚和友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提示]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体现了大纲全国卷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依旧是材料作文,考生熟悉,容易上手。
作文材料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引导考生关注、思考社会。
捡到手机的人本想贪小便宜,见利忘义,却因丢手机之人的爱心举动而大受感动,立即放弃索要2000元酬金的决定,并决心向尚先生学习,做一个真诚、友善之人。
考生可以从“义与利”“真善美与假丑恶”“真诚”“善良”“传递正能量”等角度立意,紧扣构建和谐社会、激发社会正能量、建设美丽中国主旋律,体现考生思考社会、思考人生的思想深度。
今年高考作文再一次体现了大语文观念,那些阅历广、眼界宽、积累多、善思考、明是非、顾大局的考生会占据优势。
2. (2013江苏,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70分)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
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
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
花蝴蝶的忧与爱:从绿色生活刭拒绝平庸——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价分析
“ 如果不进行处理 . 过 了若 干 年 后 . 这 种 黑 色被 新
里 说 的是 “ 玄 色 的 蝴蝶 ” . 而 题 目却 是 “ 色 彩 斑 斓 的 大 蝴
蝶” 。 原文如下 : 出 于好 奇 . 和 几 个 朋侪 到 山 上 举 行 所 谓 的 探 险 , 探 查 一 个从 来没 有 人 进 过 的石 洞 到 了 目标 地 后 。 大家带着 绳索、 火种和 电筒等 。 警
键 就 是 正 确 理 解 材 料 的含 义 , 如 果含义理解有误 , 即 使
右 这 个 适 宜 自 己生存 的 区域 环境 中憩 息 但是 . 我们 进 入 时 的 喧 闹 声加 上 蜡 烛 的 火光 与 热 量 .影 响 了脆 弱 的 小环 境 .蝴蝶 自然就 只 有 往 更 深 处 去 寻 找 适 宜 自 己栖
乳 石 洞壁 上栖 憩 。 我们从来不知道 . 蝴 蝶 竞 然 可 以 在 没
什 么 读 者 也 不一 定 清 楚 所 以材 料 和 故 事 里 有 太 多 的 不 确 定性 。 这 样 的 命题 方 式 . 无 疑 给 考 生提 供 了 更 广 阔 的 思 维空 间 . 将 视 角 转 向人 与 自然 的审 美 体 验 . 无论 立 意和选材 , 都 更 加 灵 活 和 自由 。 这 与教育部颁 布的《 高 中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 语文考试大纲 》 以 及 今 年 江 苏 省 的 《 考试说明》 要求一致 , 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 思 想 导 向很 好。 高 考 作 文 一般 考 查 学 生 三 个 方面 的 能 力 和 素 质 : 一
惕翼 翼 地 往 岩 石 交错 的石 洞 内里 爬 由 于 对 洞 内氛 围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立意解析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立意解析刚刚结束的高考语文科目,最令人关注的作文题目也新鲜出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报道。
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江苏高考作文题略作揣摩。
材料大意:有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等探险者进入山洞点燃蜡烛,发现里面有一群蝴蝶,之后探险者们就退了出来,等过一段时间再进去时,发现蝴蝶又飞到了山洞更深处。
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
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第一印象:难度:今年作文题目明显偏深,对于经过考场历练的高三学生来说,可能不算太难,但是,真得想写出高水平的文章,难读系数还是相当大的。
广度:本作文题文化气息更加浓厚,带有显著的人文色彩。
角度:命题者确定为“自主定题”,这非常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写作,有着足够的选题视野。
如何理解材料:首先要理清材料中的关键字:探险者、山洞、蜡烛、蝴蝶。
其次是认真思考一下关键句: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
这个句子是帮助考生提炼主题的,或者说,是命题人为降低难度,为学生提示了一个切入的角度。
这个提示很重要,应当显示了命题人有意为之的“匠心”。
深入思考:关键字中,“探险者、蜡烛”是“社会”因素,“山洞、蝴蝶”是自然因素。
其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句的提示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影响自然的发展。
有了这样一个宏观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寻找到落笔的切入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大的主题方向: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个方向下,我们可以分离出许多支路:1.人类如何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如何保护自然?2.生命,即使是弱小的,也是最大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该如何尊重生命?3.中国梦是社会发展的梦,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和谐社会建设在不断深入,当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才是科学的,才能促进和谐?以上支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可以是议论文,可以是散文。
本题目写成记叙文似乎有难度,需要另起炉灶,所以,笔者不提倡写记叙文。
浅议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
因是 人类 “ 惊 扰” 了他 们本有 的栖 息地 ( 生存环 境 ),那 么 ,作为探 险者是 否又值 得反 思?如 此想来 ,文章 就可从 “ 生 态情 怀”角度 立意 。可见 ,- -N材 料会有 多个 立意 角 度 ,然如何结合 自己的实际来立 意就 是关 键。 在 立意过 程 中,切勿 “ 大 ”而 “ 空” ,定要 结合 L q己 的实 际进行 。如上 述材料 以 “ 关 爱 ”为出发 点立意 ,学 生 就需 结合 自己在 生活 中对 关爱 的理解 和材料来 展开 论述 。 结合 自己最熟悉 的事件来 表达 自己 的观点 、抒发 自己 的情 感 ,这才是 上策 。其次 ,要紧 扣材料来 选择立 意 。正如 上 述 中的材料 中 的 “ 生态情 怀 ”角度立 意 ,人 文与 生态是 相 互 交织 的 ,那 么 ,在我 们 ( 学 生 自己 )的现 实生 活 中又 哪 些表 现?蝴 蝶见证 了有 良知的人 类对 自然生态 的反 思 ,那 么 ,自己生活 中是 否又有 这样 的现象 ?如此 结忽视 自己的实际 ,从 而出现 了在作 文 中大 话连 篇 的现 象 。其实 ,写作更 多的是 要求 学生写 出 自己 的真情 实 感 或是发 表 自己的观念 ,而无 论情感 抒发也 好 ,观点 阐述 也好 ,一是要 结合材料 ,二是 要结合 自己的实际 。 以2 0 1 3 年 江 苏 高考 “ 山洞 里 的 蝴 蝶” 为例 ,从 材 料 的内容上 看 ,立 意点较 多 ,如 从探 险者和蝴 蝶 角度 而 言 , 可从 人 与 自然和 谐共存立 意 ;从探 险者发现 蝴蝶 后停止 脚 步 角度看 ,可立 意为 “ 关 爱 ” ;从后 来探 险者再次 来到 山 洞 而蝴蝶 却不 见了这一 角度看 ,蝴 蝶之所 以飞走 ,更 多原
江苏高考作文山洞里的蝴蝶
江苏高考作文山洞里的蝴蝶As I sat at the entrance of the cave, I watched as the rays of sunlight danced across the walls, illuminating the colorful wings of the butterflies fluttering about. I couldn't help but marvel at the beauty of nature's creation. The peacefulness of the cave and the gentle flapping of wings created a serene atmosphere that allowed me to escape from the chaos of the outside world.当我坐在山洞口,看着阳光在墙上舞动,照亮蝴蝶的彩色翅膀时,我不由得惊叹于大自然的美丽创造。
山洞的宁静和蝴蝶轻轻拍动的翅膀创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让我能够逃离外面世界的混乱。
The delicate creatures seemed to be in their own world, completely unaware of my presence. It was as if they were performing a delicate ballet, each movement fluid and graceful. I found myself captivated by their elegance and grace, each butterfly a masterpiece of nature's design.这些精致的生物似乎处于它们自己的世界中,完全没有察觉到我的存在。
它们就像是在表演一场精致的芭蕾舞,每个动作都是流畅而优雅。
探险者与蝴蝶高考零分作文(通用20篇)
探险者与蝴蝶高考零分作文(通用20篇)篇1:高考零分作文:探险者与蝴蝶高考零分作文:探险者与蝴蝶探险者与蝴蝶我已经不记得蝴蝶长什么样子了,自从身边的花花草草越来越少、钢筋水泥越来越多,自从空气越来越臭、水越来越黑……蝴蝶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为物种的消失而痛心,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蝴蝶都躲进山洞了。
是高考救我出泥潭,我永难忘却。
我不知道是探险家在装逼呢,还是出题老师在装。
人类肆意破坏了整个地球,却强拉几只不会说话的蝴蝶来证明自己爱护环境。
你看你看,我们发现洞里有蝴蝶就退出山洞了,多么伟大、多么圣洁。
我要是蝴蝶,我一定不会放过你们,我躲进亿万年没人到达的山洞,还是躲不开你们,我一定要改改我的食谱,先咬你们几口再说。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羡慕起蝴蝶来:它们的翅膀不大,飞不高飞不远,却可以飞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去躲起来。
可是我每天呼吸着有毒的空气、喝着致命的牛奶、吃着农药超标的大米,我却无处可躲。
关键是,环保局每天说环境是合格的,尽管他明知落水的人还没溺死就先毒死了。
统计局还替我说我对生活非常满意——貌似只有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可选,就这点可怜的选择权也没有给我。
小蝴蝶们很不容易,因为我知道蝴蝶年轻的时候是毛毛虫,它们要吃叶子长大。
后来变成蝴蝶,它们要吃花粉。
漆黑的山洞里有没有叶子和花粉,这个只有环保局和统计局知道,据我所知是没有的。
蝴蝶们终究放弃了对鲜花的热爱,就为了寻找一片净土,而今年的高考作文恰恰说明蝴蝶白白做出了牺牲。
而人类最引以为豪的“壮举”就是去登山钻洞,美其名曰征服自然,以证明自己是地球的.主宰。
那些没办法上天入地的,就选择在寝室里杀害同学,同样证明了他的牛逼。
探险家们大概也被当局忽悠瘸了,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对环境破坏得还不够,其实我们随时随地抬头看看天就知道我们的环境是什么样子。
你们要真的珍惜环境,就给我好好呆在家里,别去那些属于动植物的家园。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人类至少还有一个地方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那就是不管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安全生产事故,或者交通意外事故,常州宣传部那帮无知的猪头就开始“净化网络”,要求不得发表。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如涉及到“表与里”(外在与内在)、“个 性与创新”,“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等,并 非“无理”,但引申太多,泛华开来则有材料 作文话题化之嫌。 虽说审题立意上多走一步就是地狱,但也不 可囿于材料,立足于材料主旨的整体立意,即 抓主要对象主要原因,适当辩证应是较为可取 的。若不放心,注意一下详略比例,至少要自 圆其说,切记“一文三扣”。
这则材料中主要描写三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
乌鸦的行为: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行为: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 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的行为: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 挺可爱的鸟。
(1)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又 是什么? 直接原因是它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 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 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它却盲目(机械)地模仿、 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原因。
反穿袜子
侧重点: 注意辩证思考,言之有“度”。
反穿袜子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 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2.父亲角度 (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 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 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 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 社会规范。
我们必须强调, 就算没有“全面理解材料”这句话,新材料 作文审题立意的中的“整体性原则”“触及材 料主旨”仍要牢牢把握住,宁可偏“死”,也 不可“跳脱”,先求稳,再求深。切忌断章取 义,只见一点,不见其余。抓住了某个关键词、 句就大做文章,材料作文话题化,立意角度太 大,拔得太高了,泛化引申,这是多数对新材 料作文认识不够的学生的通病。 请记住 “一泛你就贱”,一旦泛化开来,作文分自 然“贱”,切不可做个“贱人”。
巧于叙例高考议论文彰显文采之法
巧于叙例高考议论文彰显文采之法穿行于山林间,沉浮于云气中,纵使生活贫困潦倒亦不移本心。
他垂钓于濮水之滨,楚王派人寻他入朝为相,“愿以江山累矣!”话说得如此恳切竭诚,而庄子却吝于回头。
他凝视着水底匍匐的一只龟,笑言:“龟是愿意被人供养在庙堂里还是愿意自由地爬行在泥地里呢?”对曰:“后者。
”庄子笑了:“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或许有人为他放弃高官厚禄而安于贫穷感到不解甚至不值。
然而我却为他拍手称快,他遵循了心的召唤,不被浮云遮蔽了双眼,坚持自我。
孤寂却不孤独地看守着他心灵的月亮树——诡谲难测,却自有一番风骨。
四、以事例转向虚幻世界搜寻切合观点的事例,展开想象之彩翼,创建事例的独特载体,如梦境、跨越时空等。
把事例融入虚构的世界中,使文章创造出一种虚幻空灵之美。
如2022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探险者与蝴蝶》,文章虚构“我”是一支小小的蜡烛,为一只小小蝴蝶扇动几下翅膀,引起了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场龙卷风的神奇而感到兴奋,甚至顶礼膜拜。
之后,庄周飘然而至,道出蕴含题旨的一番话语,文章叙写事例自此转向虚幻。
现摘引该文相关文字:我只是小小的蜡烛。
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里,一只小小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引起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对于蝴蝶的神奇和不可思议,我曾是那样的兴奋,甚至顶礼膜拜。
庄周飘然而至,眯着矇眬的睡眼,对着蝴蝶稽首,“你是我梦中的蝴蝶,还是我是你梦中的庄周?”蝴蝶不语,翩翩飞舞,只留下飘然而逝的背影。
对于蝴蝶的浪漫和美丽,我曾是那样的迷离,甚至感伤不已。
五、以事例组合点出中心入题写作很快就叙写事例或故事,将其组成几个片断,在片断中融入文章主旨,几个片断结束后,不进行议论,采用“后记”形式直接点出中心,恰如画龙点睛。
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文,用三个小标题引领中国古代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三位文学家的事例,着重解读他们的性情、心理、生平,三个事例结束后,收束全文,展示他们为后人所铭记的根本原因——“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沦”的尊严。
与众不同,自然流淌——浅谈高考议论文的写作
浅谈 高考议论 文的写作
。黄 旭
作 文写作一 直是语文教 学的重头戏 。在近两年 高考材 中, 岂不 成了 “ 八股文 ”。所 以,形式 上可 以有适 当的安
料 作文 的 “ 推 动 ” 下 ,越 来 越 多 的考 生 在 高 考 考 场 上 选 择 排 ,但 要 自然 , 该 说 什 么 就 说 什 么 ,不 要 拘 泥 于 一 些 陈 式
探险者蜡烛蝴蝶我们可以分别从探险者蝴蝶蜡烛的角度进行思考选择不同的立意但是百分之六十五的考生都按照材料的最后一句话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来立意这样的立意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那么多的考生都选择同一立意这就很难写出新意很难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除非在这样的立意下有着与众不同的论述否则文章很难被判入一二类卷
写议 论文 ,就连 不擅长 写议 论文 的同学也在生拉硬 拽 ,强 滥 调 。
迫 自己 的作 文加 入 “ 议 论 文 ” 的行 列 。 其 次 要 注 重 内 容 上 的 “自然 ” 。成 功 的 议 论 文 绝 对 是 不 是 只 要 写 议 论 文 , 就 能 在 高 考 中 得 高 分 呢 ? 答 案 不 是 机 械 的 三 段 论 ,有 的 论 题 需 要 从 三 个 方 面 进 行 论 述 , 当然 是 否 定 的 。 但 有 的不 是 , 就 以季 羡 林 的 《 成 功 》 为 例 , 成 功 到 底 是什 人们 知道 议 论 文基 本 是 围绕 “ 是什么” “ 为什么” 点 ,然 后 分 三 部 分说 说 就 行 了 。 么 , 为什 么 要 成 功 , 这 些 问题 根 本 就 不 需 要 论 述 ,这 是 众
、
考生要 从材料 中提取 出符合 材料并且 与众不 同的 总 结 , 意 思 就 是 :你 看 , 这 么 多例 子 摆作 文 的 日常 教 学 中 ,许 多 人 认 为试 卷 中 所 给 的 多少 类似的例子 ,而是你对这个 问题的认识 。单 纯事实论 材 料 是 有 着 核 心 立 意 的 , 必 须 围绕 核 心 立 意 才 能 写 出符 合 据 的 堆 砌 是 没 有 用 的 , 重 点 在 说 理 , 就 连 事 例 的 出 现 也 应
高考作文之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
20XXXX高考语文作文[篇一:20XXXX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与例文]20XXXX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与例文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
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美丽的精灵。
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
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1.对本次“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
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
这就给“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的“材料作文〞,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
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和“自定〞时不能越出“材料〞能指、所指的“固有X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探险者与蝴蝶〞材料的基本理解这是一则经命题人改编而来的生活故事,也是一则价值取向明显且有“先天缺陷〞的作文材料。
大凡从材料的“人〞、“事〞、“情〞、“理〞等角度入手,抓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和谐〞、“美丽〞、“小与大〞、“关系〞、“影响〞等关键词,形成的“不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的立意,都是允许的。
二、判分1.判分原则本次作文阅卷,坚持从试卷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一以贯之的公平公正;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从考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等维度全面评价,重点评判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2.判分等级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4.几点说明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
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对江苏高考作文“探险者与蝴蝶”的解析
个人收集整理-ZQ许珂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年江苏高考在作文上有了一个新地突破,题型上由命题式转向了根据材料自定立意式,新题型地出现给整张试卷增加了一定难度,也给考生带来了新地挑战,但是新材料作文也有有利地一面,它地写作角度更宽更广,更利于考生发挥.当然,也有一部分考生会在审题上栽跟头,有地理解偏差,找不准切入点,有地压根儿就看不懂材料地意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现在我们看看今年地高考题“探险者与蝴蝶”: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地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地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地精灵.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地退到了更深地洞穴.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地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地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字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既是写作地依据,又是写作地范畴.它既具有指导性,又具有限制性.因此,只有在读懂材料,理清材料所指地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写作.在审读材料地时候要把握材料地主要倾向,这则材料地主要倾向体现在一个变化上,即蝴蝶所处地位置前后发生了变化,从洞口转移到了洞地深处.探究这个变化地原因有两个:一、探险者惊扰了蝴蝶;二、蜡烛地光热.有很多人都抓住了第二点原因,他们认为“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地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地影响.”这句话是整个材料地关键句.于是就有了小大之辩,细节地重要性等等立意.这样地立意并无不可,但我觉得这句话里“也许”这个词值得注意.“也许”表示猜测,不表示肯定.所以这一点原因分析会出现肯定与否定两种可能,既然归因不能确定,怎么可以作为关键句来推导出最佳立意呢?所以关于小大之辩,细节地重要性等就不能作为最佳立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样看来,我们必须站在一个变化两点原因共同地整体地角度来立意.不管是脚步声地惊扰还是蜡烛地干扰,这些都是人为地因素,是探险者地进入或者侵入,才导致蝴蝶地移居.这只是一个很小地细节,这个细小地变化它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整个材料地重点,是我们必须关注地.它给我们地启示其实不难得出:在人类发展地道路上,需要探索精神,但不要过多地入侵自然,入侵圣洁之地,否则会引发一系列地变化.在这一点上它是带给我们思考地,所以我觉得从“人与自然”以及“探寻与守护”地角度立意比较好.人与自然主要写两者地和谐关系,这是个老话题了,学生要写出新意和自己独特地见解.探寻与守护主要写出两者地辩证关系,这一点有深度也有难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当然,除了这两个写作角度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蝴蝶地角度立意,蝴蝶地移居表示它们在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地环境,所以,寻找适合自己地生活环境,寻找自我灵魂地栖息地等也切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综上所述,我认为这次高考作文题地最佳立意角度可以是人与自然,探寻和守护.其他立意,如寻找适合自己地生存环境,寻找自我灵魂地栖息地,细节地重要性,小大之辩,人类活动无小事等都算切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以上所述,只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1 / 1。
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探险者与蝴蝶
2020江苏卷高考作文题目:探险者与蝴蝶【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
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
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一个小小的举动,哪怕是无心之举,也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变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叙事材料:情节;人物情节的阶段性:1.点蜡烛欣赏美丽的蝴蝶;2.怕惊扰蝴蝶而离开;3.回到洞里,发现蝴蝶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
人物:探险者;蝴蝶总体意蕴:1.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维护生活秩序;3.小细节会决定大变化。
注意:最后一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提示:一个小小的举动,哪怕是无心之举,也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变化。
可生发的角度:(一)探险者1.要学会尊重和体察别人;2.哪怕是无心之举,也可能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3.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要仅仅图自己的一时之快。
(二)蝴蝶1. 要学会保护自己;2. 见微知著,防患未然。
(三)双方的角度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样的蜡烛,对探险者来说,是更好地欣赏蝴蝶的光源;对长久生活在黑暗处的蝴蝶来说,却是一种伤害,一种危险。
需要注意的是:审题要精准。
细节决定成败之类就不是很精准,因为无论从材料的内容还是含义来看,都没有成败的意思,充其量也就是个擦边球。
洪劬颉点评2013江苏高考作文及作文题出处
全国写作教学专家洪劬颉对2013江苏高考材料作文——探险者与蝴蝶进行点评。
洪劬颉认为此道作文题,秉承了江苏自主命题以来浓郁的人文关怀,与以往相比,有四大主要变化。
敬畏自然,尊重考生洪劬(qu)颉(jie)[劬、颉均为二声](洪劬颉全国写作教学专家,智慧作文倡导者,连续十年写作江苏高考下水作文)看到作文题,忽然想到《星际迷航:暗黑无界》开头,“不要破坏那里的物种与宁静”。
这是在科幻大片中人类对外星球物种与生态保护的态度。
这样的态度不再是科幻大片中的专利,而成为江苏高考作文题对江苏四十余万考生的引导,随着高考作文的热议,也必将产生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此道作文题,秉承了江苏自主命题以来浓郁的人文关怀,与以往相比,有四大主要变化:一是在主题预设上,由过去的关注生活、诗意思辨变为关注自然、敬畏自然;二是在命制思路上,由过去的“话题作文”“新命题作文”变为“新材料作文”;三是在材料写作上,由过去的思辨为主变为叙事为主;四是在立意指向上,由过去的“散乱无章”变为“集中明确”。
此道作文题有三大亮点:一是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人迹罕至的山洞”表明是未开化之地,动物、植物静美生长,而探险者也是“无意中”走进,他们发现了蝴蝶,然后“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材料所传达出来的探险者是充满对自然的敬畏的,不去打扰那些自然深处的原生民;如果无意之间打扰了,可能“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更妄谈现在对生态和自然的破坏,以及在破坏之后虚掩的矫饰。
二是体现出对立意的引导和凸显。
新材料作文与传统材料作文不同,不能抓住材料中某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或某一句话来立意,而应该抓住材料的“核心语义”来审题立意。
特别是此则材料出自于《读者》2011年第4期,与原文相比,改动较大。
以优雅有节制的语言,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细节描写的准确传神,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亲历一般,最后一句“恍然大悟”,更是明确点题。
很容易消除紧张,从而准确审题立意。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蝴蝶解析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蝴蝶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材料中的“蝴蝶”是比喻意象,有三层意思:一是指鲜艳美丽的外表;二是比喻心态;三是指平常、寻常的事物。
你对哪一种理解最接近材料主旨?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可能有些同学认为这一题太容易了。
不错,对于出卷人来说,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一道容易的作文题当然可以给广大的高三学生带来轻松。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容易”是在试卷结构、试卷难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制约下的产物。
作为[gPARAGRAPH3]命题专家,考生是考场上考生,而不是命题者。
从作文题本身来讲,既没有难也没有易,它只是一道比喻型的材料作文题。
它具备了所有的材料作文题的共性,同时,它又避免了所有材料作文题容易跑题、偏题的缺点。
“蝴蝶”就像是我们的一个镜子,它能反射出我们真实的面目;又如一面放大镜,使我们的某些缺点、弱点无限扩大,成为不可忽视的顽疾;或者如照妖镜,照出我们真实的一面,让我们的脸部特征无法隐藏……不要只说,“蝴蝶”是外表美丽,是心态美好的象征,也不要只说,“蝴蝶”是自己的镜子,镜中有影,更映射出自己的真实。
还有,用“蝴蝶”的寓意也是多样的。
试想,如果世界上人人都是蝴蝶,那么世界该是怎样的色彩缤纷啊!正是蝴蝶的五彩斑斓才使世界丰富多彩,所以,世界应该是蝴蝶的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像蝴蝶一样美丽,但是,外在的东西终究是外在的东西,我们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自己的内在修养。
所以,外在的美丽并不能掩盖内在的空虚,再美丽的外表也只是昙花一现,外表之美始终不能弥补内心的空虚。
美丽与美德,如何兼得呢?“蝴蝶”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光鲜亮丽的外表,一面是金玉其中的美好心灵。
是否能找到那个支点,做好美丽与美德的平衡,就需要我们仔细思量了。
是不是值得用外在的虚荣去换取内心的宁静呢?我们应该抛开“外表”的虚荣,珍惜自己的心灵,将美丽留在心底,将美德升华到生命的最高处。
2013江苏高考作文解析
• 角度七:从探险者的角度。外来者惊扰蝴 蝶。 • 要善待“美”,保护“美”,不任意干扰 他们。 • 莫言得诺贝尔奖,他有适合的生活空间, 不要惊扰他。 • 周庄、丽江,要让它们保持原貌,过度商 业化的入侵,就把原有的美破坏了。 • 对于“桃花源”,远远地欣赏才是最好。
• 还也联想到更多的家庭、学校、社 会等问题。
评分细则
• 1、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 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 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打入 六类。 • 2、凡文体不明者,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且 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 3、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评分,一方面,同一立意表达有 高下之分;另一方面,立意表达之外,还要看作文的语言 文采和谋篇布局。 • 4、凡游戏高考、思想低俗者直接判为六类。 • 5、完篇者,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未完篇者, 视完成情况而定,一般200以下,0—10分;300字左右 11—25分;400字左右,26—35分;500字左右,36—40 分;600字左右,41—46分,最高不超过46分。 • 6、缺作文题扣2分。 • 7、一般只要有字,不得简单判为0分。
• 角度四:从蝴蝶的角度。 • 蝴蝶是美好的象征,是孩子们的无 忧的童心,是人们独立私有的空间。 • 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一点自由的天 空; • 我们需要独立的生活。
• 角度五:从蝴蝶的角度。
• 只有不断改变自己,才能更好 生存。 • 面对困境,懂得适时调整自我 方为大智慧。
• 角度六:从探险者的角度。 • 人的细小活动对于自然会有很大影响,在人类的强 势面前,生态已很脆弱,生物已很敏感,它们已被 人类逼到了生存的窘境或绝境,人类应立即停止自 己进军自然的脚步,保护万物的栖息地,与万物友 好相处。 • 对自然敬畏、尊重;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人类要爱护自然,呵护生命。 • 看到鲜花就想摘采,看到美景有“到此一 游” ……因为不和谐的发展,北方阴霾连连,人 们啊,脚下轻点,给大地更多的美好;手下留情, 才有更美的明天。
山洞飞蛾高考作文连云港
山洞飞蛾高考作文连云港我当时没在乎。
母亲,您的爱是XXX;“唰”“唰”“唰”,在急促的笔点下,一阵忙碌的心里和肉体正在进行着。
反复阅读数遍后,细思甚恐,感到其中必有隐情。
首先注意到这是一个洞穴,洞穴中一般是不会有蝴蝶的,飞行生物一般是蛾子或者蝙蝠等,具有趋光性。
为什么这些飞行生物不是朝着探险者飞来呢?探险者又为什么一看到“蝴蝶”就要要“于是退出去了”呢?这是因为这些“蝴蝶”(其实可能是蝙蝠或者毒蛾等)是会袭击人的!这里又遇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蝴蝶”没有追上去,反倒是朝洞穴深处去了?为什么“蝴蝶”不追着有蜡烛的探险者跑?其实,“蝴蝶”确实是追着光源去了,或者说,冒险者中手持蜡烛的那个人向洞的深处跑去了!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后来探险者还要冒险返回,因为同伴被困在里面了。
这里又涉及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持蜡烛者要往里面逃,而其他人可以朝外面逃?显然,两群人是被“蝴蝶”给隔开了。
我们知道,在洞穴中点蜡烛,目的是检查是否有氧气,那么持蜡烛者走在最前面也是很自然的,可是又为什么会超前那么多以至于被“蝴蝶”挡开了不得不朝里逃去?我在这里暂时陷入了停顿,便转换了一下方向。
为什么探险者在点蜡烛之前都没有看到“蝴蝶”?如果有手电筒之类早该看到了,可见蜡烛是他们唯一的照明工具。
那么,这个故事应当发生在电气时代之前。
但很显然的一点,就是这群探险者根本不是专业的!专业的探险者怎么可能用蜡烛照明?至少也是火把或者煤油灯,根本不可能只用蜡烛。
所以,这群探险者一定是新手,甚至很可能只是一群小孩子!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蜡烛是在深入洞穴之后才点亮。
既然蜡烛作为唯一的照明工具,却是进入洞中后才点亮,再加上一点亮就受到了“蝴蝶”的`袭击,联系之前分析到持火把者与后面的人被“蝴蝶”分开,顿时我感到豁然开朗。
我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起谋杀!我们知道大群的蝙蝠/蛾子等常常栖息在大岩洞的壁上,这种情况下便有可能出现不需要距离很远,蝙蝠也可以把持蜡烛者与后来者分开的情况——当它们受到惊动时,便会从大岩洞么壁上俯冲而下,如同瀑布一般,直到接近地面再骤然转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江苏高考作文“探险者与蝴蝶”的解析
许珂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
2013年江苏高考在作文上有了一个新的突破,题型上由命题式转向了根据材料自定立意式,新题型的出现给整张试卷增加了一定难度,也给考生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是新材料作文也有有利的一面,它的写作角度更宽更广,更利于考生发挥。
当然,也有一部分考生会在审题上栽跟头,有的理解偏差,找不准切入点,有的压根儿就看不懂材料的意思。
现在我们看看今年的高考题“探险者与蝴蝶”: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
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
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既是写作的依据,又是写作的范畴。
它既具有指导性,又具有限制性。
因此,只有在读懂材料,理清材料所指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写作。
在审读材料的时候要把握材料的主要倾向,这则材料的主要倾向体现在一个变化上,即蝴蝶所处的位置前后发生了变化,从洞口转移到了洞的深处。
探究这个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探险者惊扰了蝴蝶;二、蜡烛的光热。
有很多人都抓住了第二点原因,他们认为“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这句话是整个材料的关键句。
于是就有了小大之辩,细节的重要性等等立意。
这样的立意并无不可,但我觉得这句话里“也许”这个词值得注意。
“也许”表示猜测,不表示肯定。
所以这一点原因分析会出现肯定与否定两种可能,既然归因不能确定,怎么可以作为关键句来推导出最佳立意呢?所以关于小大之辩,细节的重要性等就不能作为最佳立意。
这样看来,我们必须站在一个变化两点原因共同的整体的角度来立意。
不管是脚步声的惊扰还是蜡烛的干扰,这些都是人为的因素,是探险者的进入或者侵入,才导致蝴蝶的移居。
这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这个细小的变化它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整个材料的重点,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它给我们的启示其实不难得出:在人类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探索精神,但不要过多地入侵自然,入侵圣洁之地,否则会引发一系列的变化。
在这一点上它是带给我们思考的,所以我觉得从“人与自然”以及“探寻与守护”的角度立意比较好。
人与自然主要写两者的和谐关系,这是个老话题了,学生要写出新意和自己独特的见解。
探寻与守护主要写出两者的辩证关系,这一点有深度也有难度。
当然,除了这两个写作角度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蝴蝶的角度立意,蝴蝶的移居表示它们在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所以,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寻找自我灵魂的栖息地等也切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次高考作文题的最佳立意角度可以是人与自然,探寻和守护。
其他立意,如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寻找自我灵魂的栖息地,细节的重要性,小大之辩,人类活动无小事等都算切题。
以上所述,只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