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精]

合集下载

简述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一、引言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指通过观察学前儿童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表现,来了解其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干预方案。

二、选择观察环境在进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的观察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是安全、稳定且有足够空间供儿童活动。

同时,这个环境应该尽可能地模拟出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以便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行为表现。

三、确定观察目标在进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需要明确具体的观察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所关注的领域相关,并且能够提供有用的信息来帮助制定干预方案。

例如,如果我们想了解某个儿童在社交方面存在哪些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关注他与其他孩子互动时的表现。

四、记录数据在进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需要将所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这些数据应该包括儿童的行为表现、时间和环境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注意记录一些细节,例如儿童的情绪状态、互动方式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求和问题。

五、分析数据在进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后,需要对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并且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同时,在分析数据时还需要注意将其与既有理论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六、制定干预方案最后,在进行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后,我们需要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这个方案应该基于具体情况,并且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同时,在制定干预方案时还需要考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合作方式,以便实现更好的效果。

七、总结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在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同时,通过这种观察方法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且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

因此,在进行学前儿童教育工作时,我们应该重视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并且运用其结果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习纲要)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习纲要)

第一章观察概述第一节第二节⊙学习指导一个教师能够利用观察来了解儿童,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1、关于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

2、关于观察方面的基本知识.目前,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已经从转变教育观念的阶段发展到如何在坚定的教育理念得指引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阶段。

⊙一般观察1、什么是一般观察?观察是人类的本能.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行为是由好奇引起的。

观察是指通过人的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组织说明的过程。

2、观察的对象:物、事、人。

3、观察的要素:注意、对象与背景、主观介入、判断和结论。

⊙专业的观察1、什么是专业的观察?是为了职业要求或科学研究而进行的、以正确的了解为目的、需要收集多方面的资料、需要对资料进行缜密的处理。

一般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专业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2、专业观察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客观性—-是指事实存在的真实面。

现实资料的呈现及提供的证据都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主观性——是指观察者个人主观的想法。

决定资料的收集方向、辨别资料真伪或可靠性、分析或归纳出假设性的解释、分别解释的程度等过程中都要体现主观的作用。

主观与客观的整合—-观察的目的是在揭露客观的事实,但是观察的过程却是通过主观的处理或诠释。

⊙专业观察的基本能力1、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

2、追求可靠资料的能力。

3、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

4、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

5、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

6、摘要行为意义的能力。

7、用词语下基础定义(操作)的能力.8、提出假设的能力。

⊙被观察的行为1、什么是行为?狭义: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广义: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2、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环境的刺激: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刺激→行为反应行为的产生是个体接受了刺激很快就出现的,行动者的思考或意识的参与比较少。

刺激→有机体的意识→行为反应个体针对刺激产生思考及选择,决定了反应方式后才表现的行为。

简述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简述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儿童行为研究手段。

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儿童认知、情感、社交、自理、游戏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为提高儿童教育质量和家庭教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从观察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观察方法1.自由观察法这种方法是指观察者在不干预儿童行为的情况下,对儿童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观察者可以记录儿童的言语、表情、动作、情绪等,以便后续分析。

这种方法适合于观察儿童的日常行为,但需要注意保持观察者的客观性和中立性。

2.事件抽样法这种方法是指在特定场景下,观察者选择某些事件或行为进行记录,以便分析儿童的行为特点和发展趋势。

观察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当的事件或行为进行记录,避免主观性和偏见。

3.时间抽样法这种方法是指在规定时间段内,对儿童行为进行间隔性观察和记录,以便了解儿童的行为规律和变化趋势。

观察者需要在观察时间和间隔的选择上,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进行合理安排,避免数据失真和误差。

二、注意事项1.保持客观性和中立性观察者需要保持客观性和中立性,避免主观性和偏见。

观察者应当尽可能准确地记录儿童的行为,不要添加自己的评价和解释。

2.避免干扰和干预观察者需要避免干扰和干预儿童的行为,以便获得真实的行为数据。

观察者应当尽可能保持距离和安静,不要对儿童进行指导和干预。

3.选择适当的观察场景观察者需要选择适当的观察场景,以便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数据。

观察者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观察场所和时间。

4.保护儿童隐私观察者需要保护儿童的隐私权和权益,不得泄露儿童的个人信息和行为记录。

观察者需要与相关机构和人员签署保密协议,确保数据安全和保密性。

5.尊重儿童权益观察者需要尊重儿童的权益和尊严,不得对儿童进行侮辱、伤害和歧视。

观察者需要在观察过程中,与儿童保持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三、总结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可以为提高儿童教育质量和家庭教育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1.观察的资料比较真实
2.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能获得生动的资料
3.具有即时性,能捕捉正在发生的现象
1.受时间的限制
2.观察者只能观察外表现象和某些事物结构
3.不适应于大面积调查
社交图形法
用来观察和记录儿童的社会性交往情况,能反映出一个群体中儿童之间的交往关系。
1.使用方便
2.适合观察较大幼儿群体
1,不能随时使用,需要预先制定观察方案
1.详实性
2.广度性
3.永久性
4.个别性
1.需要长时间持续性的与幼儿接触,大部分的日记法只能由孩子的亲人加以记录。
2.观察的结论具有偏向性,缺乏代表性和普遍性。
图表法
(指运用图表记录学前儿童行为发生的具体过程和发生频率)
追踪观察法
以个别儿童或儿童群体为对象,记录其在一段时间内的活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确定为观察对象的学前儿童走到哪里,观察就追随到哪里。
1.消耗精力和时间。
2.对观察者要求高。
轶事记录法
指观察者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兴趣的,并且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行为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按照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连续、详细的记录,以供日后分析幼儿的行为所用。
1.是最方便灵活的观察方法。
2.能提供幼儿行为的详细资料。
3.能探讨影响幼儿发展的各种因素。
2.适用于那些并不是频繁出现的行为
3.可以研究行为和情境的关系
4.能综合运用文字记录法和符号记录法
1.缺乏测量的稳定性
2.无法保持行为的完整性,缺乏行为发生的背景资料
3.不适于研究不经常发生的行为
评价法
等级评定量表
由观察者对学前儿童的一些行为表现按照一定的标准加以评定。(对行为所达到的水平进行评定;判断行为质量高低)【数字评定量表:以定义好的序列数字加到行为类别上,常采用三点、五点或七点计分的方式;描述评定量表:即用文字来表述各类行为的价值程度。】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第四章取样的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第四章取样的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第四章取样的方法在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的第四章中,提到了取样的方法。

取样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在研究对象中挑选出一部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过程。

合理的取样方法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度,因此在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取样方法。

首先,随机抽样是一种常用的取样方法。

它能够保证每个研究对象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从而避免了研究结果的偏倚。

在进行随机抽样时,研究者需要制定一定的规则,例如使用随机数表或者随机数生成器来确定被抽取的对象,并确保每个对象都有机会被选中。

随机抽样的优点是能够降低选择偏倚,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其次,系统抽样是另一种常用的取样方法。

在系统抽样中,研究者需要事先制定一个规则,例如每隔一定时间或者每隔一定数量选取一个研究对象。

系统抽样可以避免研究者主观的选择偏倚,并且能够保证取样的随机性和均匀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系统抽样可能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研究对象的排列顺序等,因此在使用系统抽样时需要谨慎考虑。

此外,整群抽样也是一种常见的取样方法。

在整群抽样中,研究者将研究对象按照其中一种特定的特征或者属性分成若干个群体,然后从中随机选取一部分进行观察和分析。

整群抽样的优点是能够降低调查成本和工作量,同时保证所选取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然而,整群抽样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可能存在群体内部的差异性,而整群抽样无法体现出来。

最后,分层抽样是一种综合利用多种抽样方法的取样方法。

在分层抽样中,研究者将研究对象按照其中一种特定的特征或者属性进行划分,然后分别使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对每一层进行抽样。

分层抽样能够兼顾不同层的特点和差异,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分层抽样需要提前确定好划分的依据和抽样的比例,否则可能会引入其他的偏倚。

总而言之,取样是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合理的取样方法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习纲要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习纲要

第一章观察概述第一节第二节⊙学习指导一个教师能够利用观察来了解儿童,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1、关于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

2、关于观察方面的基本知识。

目前,学前教育实践工作者已经从转变教育观念的阶段发展到如何在坚定的教育理念得指引下提高自己实践能力的阶段。

⊙一般观察1、什么是一般观察?观察是人类的本能。

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行为是由好奇引起的。

观察是指通过人的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并进行组织说明的过程。

2、观察的对象:物、事、人。

3、观察的要素:注意、对象与背景、主观介入、判断和结论。

⊙专业的观察1、什么是专业的观察?是为了职业要求或科学研究而进行的、以正确的了解为目的、需要收集多方面的资料、需要对资料进行缜密的处理。

一般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专业观察:事实接收→主观判断2、专业观察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客观性——是指事实存在的真实面。

现实资料的呈现及提供的证据都必须符合客观的要求。

主观性——是指观察者个人主观的想法。

决定资料的收集方向、辨别资料真伪或可靠性、分析或归纳出假设性的解释、分别解释的程度等过程中都要体现主观的作用。

主观与客观的整合——观察的目的是在揭露客观的事实,但是观察的过程却是通过主观的处理或诠释。

⊙专业观察的基本能力1、辨识观察动机的能力。

2、追求可靠资料的能力。

3、观察工具的选择或制作的能力。

4、反省主观情绪或成见的能力。

5、区分客观与主观的能力。

6、摘要行为意义的能力。

7、用词语下基础定义(操作)的能力。

8、提出假设的能力。

⊙被观察的行为1、什么是行为?狭义:个体表现在外且能被直接观察、描述、记录或测量的活动。

广义:不只限于直接观察可见的外在活动,还包括以外在行为为线索,间接推论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2、个体与环境的互动环境的刺激:外显行为、内隐行为刺激→行为反应行为的产生是个体接受了刺激很快就出现的,行动者的思考或意识的参与比较少。

刺激→有机体的意识→行为反应个体针对刺激产生思考及选择,决定了反应方式后才表现的行为。

第四章 取样观察法

第四章 取样观察法

【操作练习】
1.操作下定义 很新概念 分类定义 2.观察表格设计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操作性定义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婴幼儿对其他人大喊 大叫,表现出愤怒的情绪,并伴随拍、推、 踢、戳及用东西打人的行为,以及破坏物 品的行为。
序号 1 2 3 4 类别 操作性定义 破坏物品 踢桌子、扔玩具、破换玩具等 攻击他人 推、拍、戳及用东西打其他人 语言辱骂 用不文明的言语辱骂其他人 乱发脾气 冲他人哭闹、尖叫、踢打、扔东西
【例如】
婴幼儿吮吸手指行为: 是指两岁以上婴幼儿经常有吸吮手指、衣 角、或是被角等行为。 幼儿同伴交往: 指幼儿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社会认知能力 的人,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交流 信息,沟通情感并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例如】
【练习】
社会性游戏操作性定义
游戏类型 操作定义
无所事事 没有做游戏,只是碰巧观望暂时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玩弄自 己的身体,走来走去,爬上趴下,东张西望。 旁观 观看他人游戏,有时凑上来跟玩游戏的儿童说话,提问题,出 主意,但自己并未直接参与游戏。 单独游戏 独自一人游戏,只专注于自己的活动,不注意别人在干什么。 平行游戏 在同一个地方玩,各玩各的,互不影响,互不干涉。
时间取样观察法
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 间隔由两种: 规律性间隔, 随机性间隔。 时间间隔:事先确定观察时间,选定具体时段, 用一定的时间间隔来观察。 例如: 每周一、三、五下午3~4点,对大班10名幼儿 每名观察6分钟,持续6周。
使用条件


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 只适用于外显行为,不宜于观察内在行为; 必须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 和时间等; 必须对观察的行为与事件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 应当制定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间取样法案例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间取样法案例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间取样法案例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间取样法案例1. 引言学前儿童的行为观察对于了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在进行这样的观察时,时间取样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研究,探讨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间取样法的应用和结果分析。

2. 案例背景在某一幼儿园中,研究员使用时间取样法来观察6岁的小明在幼儿园环境中的行为表现。

观察的目的是了解小明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举止,并以此为依据提供适当的干预措施。

3. 时间取样法的描述时间取样法是一种通过对特定时间间隔内的行为进行观察,来了解整体行为模式的方法。

在本案例中,研究员随机选择了5个连续的观察日,并每天进行了4次观察,每次观察持续15分钟。

研究员使用一个观察表格,记录了小明在观察期间的行为,包括活动参与度、社交互动、情绪表达等。

4. 观察结果和分析通过对观察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员得出了以下结果和结论:4.1 不同活动参与度观察显示,在不同的活动中,小明的参与度存在差异。

他在游戏时间中表现积极,主动参与,并与其他孩子互动。

然而,在学习时间中,他的参与度较低,表现出一定的分散和不注意力。

4.2 社交互动能力小明在观察期间展示了较好的社交互动能力。

他能够主动与其他孩子建立联系,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小明可能表现出一定的羞涩和内向。

4.3 情绪表达和调控观察结果显示,小明能够有效地表达情绪并进行情绪调控。

当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能够通过寻求成人的支持来应对,并逐渐发展了一定的情绪调节策略。

5. 总结和回顾通过时间取样法的应用,研究员获得了关于小明行为表现的全面和多样化的信息。

观察结果揭示了小明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特点,包括活动参与度、社交互动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

研究员还指出小明在学习时间中可能存在的注意力问题,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羞涩和内向表现。

6. 我的观点和理解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是了解他们发展和需求的重要手段。

时间取样法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短时间的多次观察,可以捕捉到孩子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特点。

具体说明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具体说明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具体说明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的那些事儿。

这可太重要啦,就好像你要了解一个小宝藏,得仔细去挖掘呀!咱先说这观察啊,就像个超级侦探一样,得时刻保持敏锐的目光。

比如说,孩子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你可别光看着,得用心去留意他们的一举一动。

看看那个小家伙为啥突然哭啦,这个小朋友怎么就特别喜欢某个玩具呢。

观察的时候,你还得有耐心,不能着急呀!就像钓鱼一样,得静静地等着鱼儿上钩。

有时候孩子们的行为不会一下子就表现出来,你得等,等他们放松下来,真正展现出自己的时候。

咱可以找个合适的位置,别太显眼,不然孩子们会不自在的。

然后呢,就安安静静地看着他们,就像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这时候你可别乱出声,打扰了他们的小世界。

还有啊,要全面观察。

别光盯着一个方面看,要从头到脚,从里到外。

孩子们的表情、动作、语言,一个都不能少。

这就好比你看一幅画,得整体欣赏,不能只看一个角落呀!你想想,他们笑起来是什么样子,哭起来又是什么样,生气的时候是不是小脸憋得通红。

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细节呢。

观察的时候也可以做些记录呀,就像写日记一样。

把你看到的有趣的、特别的事情都记下来。

这样以后再看的时候,就会想起当时的场景,多好玩呀!而且呀,观察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得长期坚持。

就像种一棵树,你得天天浇水、施肥,才能看到它茁壮成长。

你说,要是不观察,怎么能了解孩子们真正的想法和需求呢?怎么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呢?所以啊,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可真是个大学问,得好好琢磨,好好实践。

咱可不能马马虎虎对待,这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呀!大家都行动起来,当一个优秀的儿童行为观察者吧!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项目四学前儿童健康领域行为观察与指导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项目四学前儿童健康领域行为观察与指导
任务提示 1.各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 2.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了解3-6岁幼儿健康领域学习与 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
学前儿童健康领域行为观察的具体内容 健康领域行为指导的原则
【任务实操4-1】
请认真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 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的要求,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份 幼儿健康领域行为观察内容清单。
任务提示
1.安定愉快的情绪对幼儿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2.幼儿对情绪的认识、调节和控制需要一个过程。
【任务实操4-2】
1.分组讨论案例4-2,分析多多爱哭闹的可能原因, 老师要想更好的帮助多多,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2.结合案例4-2进行小组讨论,列表总结幼儿发脾气 的原因和针对性应对措施。
原因
应对措施
【任务三】掌握学前儿童入园焦虑观察与指导
了一大半。
入睡;醒来后大哭。不
会穿玩, 开始哭泣,躲在老 师身后。一直看其 他小朋友游戏。
9 月 17 来 园 时 小 声 哭 泣 , 不参与活动;吮手 要求老师给她喂饭,老
日 ( 第
入周3 周园五)妈没说妈直后停妈有跟!:止将挣 随“ ”哭他扎 老想 妈泣交师妈妈,。给离妈小 ,老开声, 两师后哭分想后一着钟妈,指和动活摇头动;其;。,一他老犹直小师豫看朋请了着友她一老的一下师活起,师勺口头得速小半鼓子说很度菜。励吃:好较,她了慢老“。自一师对”,己 口摸,继食
【任务二】掌握学前儿童情绪观察与指导
场景
观察实录
滑梯
多多和小朋友一起玩滑梯,轮到多多玩时,她爬上滑梯顶部,迟迟不滑下来, 一会儿站起来往周围看,一会儿又坐下,这样持续了大概两分钟,滑梯下面的其他 幼儿等得着急了,对着她大喊:“快下来!该我们了!”有个小朋友对老师说: “多多赖皮,她不来下来!”老师对多多说:“多多,快滑下来呀,小朋友都等急 了。”多多突然大哭起来。闭着眼睛扭动身体,小脚不停地踢着滑梯。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43
4、适用性
一般用于对一些特别的事件的观察记录。 • 特别幼儿 • 幼儿特别
3
区角活动中对儿童的观察及针对性指导
• 天天,3岁,他在使用纺锤棒学习1-1 0的点数
• 2006/12/18(轶事记录法)
• 天天拿起一根纺锤棒点数后放入写有数字1的 盒子里,又边点数边拿出2根纺锤棒放入写有 数字2的盒子里。用同样的方法,他完成了3和 4的点数。到5的时候,他先念出盒子上的数字 5,可点数出的纺锤棒却不是5根。后面的数字 都是如此,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目标:了解幼儿的语言能力,以及其如何 使用语言作为社会性互动的工具
观察步骤:
采用小组观察的方式,选择2-3个正 在一起玩,而且彼此有相当互动的幼儿。 如果观察中途幼儿解散了先完成记录, 再另外寻找一组重复相同的步骤。目的 是要在幼儿的互动中,观察记录他们的 语言行为,此外,还要记录幼儿彼此沟 通时使用的特殊语言,尽可能逐字记录, 其中也包括幼儿社会性情绪的行为。
33
• 这时大家仍在讨论乳牛,仙蒂轻轻的插嘴道:“你知 道,有一次我……”,可是别的小朋友打断了她,她没 说完,于是她继续吃并聆听别人的谈话。(与他人的 交流)琳达不小心踢到仙蒂的腿,她抱怨的对琳达说: “不要这样嘛。”老师对琳达说:“你把你的脚放好, 她就会放好她的脚了。”(老师扮演的角色——调解 者)于是这场小风波平息了。
• 班级吮吸手指的孩子较多,已经进行了 教育与指导,想了解这些教育是否有效?
12
二、制定观察的计划 观察的目标 观察的对象 观察的环境 观察取样 观察者的角色 观察的时间和次数 观察的方法和手段 观察结果的分析
13
一、观察的目标
• 观察目标是要观察什么和完成什么的表 述,是观察的全部意图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学前儿童是指年龄在3岁到6岁之间的孩子,他们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行为表现往往直接反映了他们的认知能力、社交技能和情绪发展等方面的状况。

因此,通过对学前儿童的行为观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为他们的教育和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首先,学前儿童的行为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认知和智力发展。

通过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空间、时间和数量等概念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一次拼图游戏中,我注意到小明能够根据拼图的形状和颜色找到正确的位置,这显示出他的空间认知能力较为发达。

此外,观察孩子在模仿和想象游戏中的表现,也能够反映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水平。

比如,小红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经常担任领导者的角色,这说明她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其次,学前儿童的行为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发展。

在儿童园观察中,我注意到小玲在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得友好和合作。

她经常和其他孩子分享玩具,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冲突。

这显示出她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此外,观察孩子的情绪表现也是很重要的。

在一次分别的情境中,我注意到小杰表现得很安静而平静,这说明他对于分离并不感到过度焦虑。

而小丽则表现得焦虑和哭闹,显示出她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适应时间。

最后,学前儿童的行为观察还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身体发展和运动能力。

通过观察孩子在户外活动中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大肌肉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成长情况。

比如,小华能够熟练地跑步和跳跃,显示出她的大肌肉运动能力较为发达。

而小刚则在画画时能够稳定地握笔并控制手指的移动,这说明他的手眼协调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学前儿童的行为观察对于了解他们的认知、社交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发展支持,促使他们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

当然,行为观察只是了解儿童发展的一个方面,我们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以更全面地了解和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第四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幼儿发展评估与指导课程教案
编号:7
授课题目
绪论
第四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教学课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
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首次授课时间
2019年10月30日
学时
2
教学场所
固定座位教室☑移动座位教室□智慧型互动教室□
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户外□其它□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了解取样法的分类,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学习;
2、能力:掌握取样法的优缺点,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
3、素质:从自身出发,学习先进的理论教学知识,完善自我知识储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取样法的分类及其优缺点
2、难点:取样法的分类、分析及运用
课程思政:
学习要学会寻找关键词句,精简记忆要点,这样更有利于学习的开展
教学方式和手段:
1、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创设(创设情境,导入课程)、讨论法、案例分析(结合相关案例,理解取样法的运用情景)、欣赏法(欣赏图片,引出观察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读书指导法(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了解不同取样法的案例及运用)。
2、事件取样法
(1)准确定义行为
(2)明确观察情境
(3)明确观察对象
(4)统计数据
(5)关注后续事件(6ຫໍສະໝຸດ 注意记录方式四、取样法的优缺点
1、取样法的优点
(1)客观性强且易控制
(2)较为省时
(3)可观察一名或多名幼儿
(4)可为研究提供量化和描述性数据
2、取样法的缺点
(1)局限于一定的时间、时间的取样标准
2、 什么是事件取样法?与时间取样法有什么区别?尝试设计事件取样观察记录表,观察一名大班幼儿的助人行为并进行记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节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节研究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节研究方法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情况。

在本节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以及问卷调查法。

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观察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来获取相关数据。

观察法可以通过主动观察和被动观察两种方式进行。

主动观察是指研究人员有意识地选择观察对象和观察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观察方式。

被动观察是指在学前儿童的正常生活环境中进行观察,不对儿童的行为作任何干预。

观察法主要的优点是可以观察学前儿童在真实情境中的行为,有助于获取准确的数据。

但是观察法也存在一些限制,比如观察到的行为可能受到观察者主观偏好的影响,同时观察法也无法控制其他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实验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主要通过对学前儿童施加特定的干预手段,观察干预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来获取相关数据。

实验法可以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判断干预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影响是否显著。

实验法主要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各种潜在的干扰因素,以便更准确地测量和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

但是实验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实验环境可能与学前儿童的真实生活环境有所差异,同时实验效应也可能受到实验者的偏好和方法的限制。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量化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主要通过向学前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或教师发放问卷,收集相关信息来获取相关数据。

问卷调查法可以通过量化数据的方式,更加系统地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情况。

问卷调查法主要的优点是可以快速收集大量数据,并通过定量分析,从整体上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但是问卷调查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可能存在回答者主观偏差和记忆偏差等问题。

除了观察法、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方法也被广泛运用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比如访谈法、案例研究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第四章 取样观察法

第四章 取样观察法




缺点





只适用出现频率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 只能获得行为出现频率的资料,不能保留 行为的具体内容,行为过程及性质。 不能保留行为发生的顺序,难以揭示行为 的因果关系。 将贯穿行为分解为若干成分,破坏了行为 的完整性,难以识别行为的相互关系。 行为类型的建构,容易带有主观偏见。
第二节 事件取样观察法
备注
事件 事件发 生后
于是伊珊转了个身,看到坐在一旁的于欣手上的绘本, 变伸出手将它拿了过来。 于欣立刻站了起来,将伊珊手上的书抢了回来,不 一会儿,伊珊又抢了回去。于欣跑到老师处告状,说: “老师,伊珊抢我的书”。 老师回答说:“伊珊为什么会抢你的书呢?”于欣: “我也不知道,我在语文角看书,伊珊走过来就把我 看的书抢走了。”老师…… 从观察记录资料中,可以得知,于欣的告状行为是 因为受到他人的欺侮,以至于产生了因为“物品争夺” 的告状行为,但就此告状行为而言,于欣并不是为了 要取得老师更多的注意,而是希望老师能够帮助解决 问题。同时于欣更是因为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必 须请出有权威的老师出面来帮助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必须先了解伊珊抢书的动机,是因 为书籍提供不够多元所造成的,还是因为伊珊个人因 素所造成的。
√ √ √

时间取样法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 间隔由两种: 规律性间隔, 随机性间隔。 时间间隔:事先确定观察时间,选定具体时段, 用一定的时间间隔来观察。 例如: 每周一、三、五下午3~4点,对大班10名幼儿 每名观察6分钟,持续6周。
使用条件


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 只适用于外显行为,不宜于观察内在行为; 必须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 和时间等; 必须对观察的行为与事件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 应当制定时间取样观察记录表。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间取样法案例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间取样法案例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时间取样法案例什么是观察时间取样法?观察时间取样法,又称幼儿行为观察法,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用于观察幼儿的观察活动,旨在对幼儿在一天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行为进行追踪和记录。

通常采用五天的观察时间取样法(1~5天),这一方法不仅能够观察到学龄前儿童各方面和能力之间的差异,而且还能对此进行追踪和记录,以分析幼儿各方面和能力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和发展。

儿童观察时间取样法可以使幼儿园和家庭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各方面和能力的发展。

一、时间安排一个幼儿在家里做作业的时间被分成了5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天中第一次上学的时间。

第二部分是第一次放学后一小时或两小时之内的时间。

二、观察时间取样方法概述观察时间取样法是由美国加州教育学院教授、行为观察活动中心主任 David Bernstein发明并提出的一种观察方法。

这一方法的目标是把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进行连续而持续地观察与记录作为分析幼儿行为和发展方向的基础手段。

观察时间取样法利用幼儿园与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彼此之间相互合作方式来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将行为问题与教育目标联系起来并为改善幼儿园生活提供了帮助。

该方法可以使幼儿与家长一起关注自己行为发展中出现不同类型或水平的问题,并可通过记录与比较来促进这种类型或水平问题在生活中得到解决。

该方法有助于帮助园长确定哪些是重要的行为、哪些是次要的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观察时间取样法来观察儿童行为发展并记录其变化是非常有效的。

三、活动设计过程在幼儿园老师的带领下,幼儿一起按照游戏规定完成了游戏活动,并由老师宣布活动结束。

教师向幼儿说明此次活动的目的。

最后由家长填写当天的观察表并签名认证。

观察表设计完毕后,邀请家长共同参加活动并与老师一起做好记录(观察时间取样法)。

记录表格应包含五天内儿童在幼儿园所发生的行为。

如:每天上午在幼儿园都发生什么行为;孩子上午在幼儿园里什么行为最多;其他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些什么行为最少;老师对这些行为都有什么评价;在生活中具体是哪些行为引起了我们关注等。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二版-》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二版-》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4
第三章 学前儿童行为 观察方法
06
第五章 学前儿童行为 观察方法
目录
07 第六章 学前儿童行为 观察的实施
09
第八章 学前儿童行为 的分析
08
第七章 学前儿童行为 观察中的记录
010
第九章 观察在学前儿 童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目录
011 第十章 观察在学前儿 童游戏中的运用 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社
第四节 学前儿童 行为观察的信度 与效度
第七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中 的记录
第一节 记录方法 的类型及意义
第二节 连续记录 法
第三节 表格符号 记录法
第四节 现代观察 记录手段的运用
第八章 学前儿童行为的分析
01
第一节 资料整理 与分析的 要求
02
第二节 整理和阅 读记录资 料
03
第三节 登录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 第 二版 》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方法
活动
分析方法
领域
游戏
教育

行为
观察
记录 记录法
问题
儿童
理论
资料
研究
日常生活
表格
类型
01 书名页
目录
02 第一章 观察概述
03
第二章 学前儿童行为 观察概述
05
第四章 学前儿童行为 观察方法
013 会交往问题行为的观 察
第十一章 观察在学前
012 儿童教育活动中的运 用
014 参考书目
1.完整详实的理论介绍。从“什么是观察”出发,对“观察”这一研究方法,以及观察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 用进行全面深度的解析,理论先行、打好基础。2.清晰明了的方法论阐述。从取样方法、记录方法和分析方法三 个角度出发,整合现有研究结论,梳理并呈现在学前教育领域实现行为观察的操作性知识。3.生动具体的案例支 持。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五大领域、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几大环节、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关键行为、幼儿社会交往的 核心问题出发,通过观察目标、观察内容、评价方法等几十张表格,列举观察实例。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四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取样的方法

婴儿哭泣行为的研究(1)
第一种记录方式:选择一分钟为一个时距,观察者想知道这个 婴儿是否有哭(哭泣行为是否发生) 记录方式:记录三个1分钟。 记录结果:甲婴儿哭泣3次;乙婴儿哭泣3次。
婴儿哭泣行为的研究(2)
第二种记录方式:选择一分钟为一个时距,观察者想知道这个 婴儿是否有哭(哭泣行为是否发生),如果有哭,那么哭了 多久(行为的持续时间) 记录方式:记录三个1分钟。 记录结果:甲婴儿哭泣3次,每次4秒钟;乙婴儿哭泣3次,每 次1分钟。
和时间取样法的区别
时间取样法获取的资料重在事件行为的存在,而事件取样法则 着重行为事件的特点、性质,以此作为观察者注意的中心, 而时间在这里仅仅是说明事件持续性等特点的一个因素。 事件取样法不受时间的限制,因而可以研究的范围更广泛。
事件取样法的开放性、选择性、推断程 度
封闭性/开放性 选择性程度比较高
下午3:00 上午10:00 下午3:00 上午10:00
上午10:15
下午3:15 上午10:15 下午3:15 上午10:15
√ √ √ √ √ √
2月22日
2月23日 2月23日
下午3:00
上午10:00 下午3:00
下午3:15
上午10:15 下午3:15
蔡昌李俊张艳
李俊
紧张习惯的研究(检核的方式)
儿童社会参与性活动观察记录表
游戏类型 儿童代号
无所事事
旁观
单独
平行
联合
合作
1 2 3 4 ……
观察时,在规定时间内对每个儿童每次观察 1分钟, 同时根据操作定义判断每个儿童当时所从事的活 动类型,填入表。 帕顿通过对观察资料的分析发现:儿童的社会性行 为发展随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顺序性,即较小的 儿童表现出单独游戏多,以后逐步发展到平行游 戏,最后才是集体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指定阅读:教师在某一时间内指定幼儿读物 的阅读,幼儿的阅读范围受到限制,而并非幼儿 自由的阅读。
幼儿阅读注意力观察记录表
时间 儿童代
活动类型

有目的阅读 无目的阅读 教师指定阅读
8:30- A
8:45
B
8:55- A
9: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
9:15- A
9:30
B
(二)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时间
明确观察的时距、时距间隔、时距的数目。 时距:一次观察时间的长度,和行为发生的频率有
关。根据行为的持续程度、记录的简单和复杂的需 要以及观察者的疲劳程度而定。 时距的间隔:时距和时距之间间隔的时间。取决于 所选取的时距长度、在此时距内所要观察的对象数 目以及所要记录的细节总数。 时距数目:在观察中一共要观察多少个时距。取决 于观察多久的时间才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
(三)选择记录方式
时间取样法的开放性、选择性、推断程度 是封闭性的而非开放性的 选择性程度很高 要求在观察的一开始就作推断或解释
二、时间取样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
从观察过程中所需时间和精力来说,符合经济效益。观察者在短时间内可以收集大量资料。 减少了观察者在判断和推论上的变异性,提高了观察者之间的内在信度。 能结合不同的记录技巧,如和描述性记录的方法相结合。
1 2 3 4 ……
旁观
单独
平行
联合
合作
观察时,在规定时间内对每个儿童每次观察1分钟, 同时根据操作定义判断每个儿童当时所从事的活 动类型,填入表。
帕顿通过对观察资料的分析发现:儿童的社会性行 为发展随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顺序性,即较小的 儿童表现出单独游戏多,以后逐步发展到平行游 戏,最后才是集体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具体说,取样的方法是选择一个使用预设行为类别的 方法,以便观察者用记次或记时的方式来记录行为 或事件。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第二节 事件取样法
第一节 时间取样法
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
时间取样法就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 观察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以及出现次数的一 种观察方法。
与描述性观察方法的不同:不必详尽地描述、记录被试的行 为表现,只需在预先规定的时间里,观察记录确定的行 为发生与否、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
时间取样法中大部分的行为记录方式:检核和 计数
检核:表示所观察的特定行为是否出现,只 要行为出现,就要做一个记录的标记。
计数: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的行为出 现了几次。
计时:在所观察的时间内,被观察行为持续 的时间。
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
时间 日期 开始记录时 结束记录时 行为有否 备注
时间取样法包含两个重点:一是找寻学前儿童行为中某些特 定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二是这种代表性的行为只限 于在某特定的时间间隔内。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频率的观察
汪老师准备从上午9:30到11:00之间,观察自己 班级15名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的频率,一共 观察的时间是90分钟。她将这90分钟平均分配 在15名幼儿身上,即每名幼儿将被观察6分钟。 另外,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汪老师准备 在一星期内,反复这个过程3次。观察结束后, 每一名幼儿一共有3次、每次6分钟的行为记录 。
第四章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方法 --取样的方法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观察对象所有行为都收集到是不 可能的。
真正可以用来解释主题行为的,可能只是观察到的所 有行为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因此,取样观察应运而 生。
取样观察的基本原理与选择被试的抽样原理相似,即 按事先选定的标准抽取部分对象为样本,然后以样 本的结果推论总体状况。



发生
1
2月20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
2
2月20日 下午3:00 下午3:15 √
3
2月21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
4
2月21日 下午3:00 下午3:15 √
5
2月22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6
2月22日 下午3:00 下午3:15 √
7
2月23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
紧张习惯的研究(计数的方式)
记录方式:每五分钟的时距内每出现行为一次就记录 一次
记录结果: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1次,记录1 次;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7次,记录7次。
8
2月23日 下午3:00 下午3:15
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
时间 日期

开始记录时 结束记录时 行为有 备注


否发生
1 2月20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
王成
2 2月20日 下午3:00 下午3:15 √
李俊、张艳
3 2月21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
陈冬张艳王成
4 2月21日 下午3:00 下午3:15 √
典型研究:
帕顿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程度研究
6中游戏类型操作定义 在规定的游戏时间内,依次观察每个儿童一分钟,
并根据儿童社会参与程度和6种游戏类型的操作 定义,判断每个儿童在这一分钟中所表现的行为 属于哪种类型,记入观察记录表。
儿童社会参与性活动观察记录表
游戏类型 无所事事
儿童代号
(二)缺点
从研究范围来讲,时间取样法仅限于研究出现频率较 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每15分钟至少发生一次的 行为)
无法获取行为的详细资料,因此主要用来测量行为发 生的频率,不研究或很少研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观察者无法按照行为发生的原貌处理资料,观察记录 的部分行为可能不能正确代表所有的行为。(例)
三、时间取样法的运用
(一)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和操作定义 首先应决定要记录哪些行为 之后,给行为以明确的操作性定义 例:对幼儿阅读行为的观察研究
操作性定义
有目的阅读:幼儿在阅读时能够有计划、有目标 地按自己的意识进行的阅读,即根据自己需求的 阅读。
无目的阅读:幼儿在阅读时无需求、无计划、无 目标的随意性的阅读,即胡乱翻书等自由的阅读。
李俊
5
2月22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6 2月22日 下午3:00 下午3:15 √
蔡昌李俊张艳
7 2月23日 上午10:00 上午10:15 √
李俊
8
2月23日 下午3:00 下午3:15
紧张习惯的研究(检核的方式)
记录方式:每五分钟的时距内出现行为就记录一次
记录结果:在一个时距中,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 出现1次,记录1次;甲幼儿的紧张习惯行为共出现 7次,记录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