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名师教案(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空一日》名师教案
(一)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强化对拟声词在不同环境运用的理解。
2.思维发展与提升
练习对课文的快速默读,学习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的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习课文具有说明性质语言的准确性,理解语言当中所蕴含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航天勇士探索的精神,增强祖国的自豪感,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二)教学建议
紧扣单元目标,做到“有效教学”,“长文”“短教”,让孩子们在快速浏览文本的过程里,紧紧抓住文本的四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就透出了一个主要信息,因为这些小标题都为“内容式”标题,它揭示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跳读”。
然后紧跟小标题,逐层提问,多问“为什么”。
(三)教学示例
炎黄子孙杨利伟,天空探险应点赞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默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
能力目标:强化对拟声词在不同环境运用的理解,学习提取课文的主要信息的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航天勇士探索的精神,增强祖国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快速浏览全文,如何提取主要信息。
2. 杨利伟与外国航天员在给“新人”传授航天经验时,有何不同?体现出中外文化、思维的差异,具体是什么差异呢?
教学方法:
1.知识链接教学法。孩子们对于航天知识总是充满了无限的好奇,通过对航天科普知识的阅读,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对祖国航天探索的自豪。
2.默读教学法。默读是对“长文”最为有效的阅读方式,能快速高效,能在最短的时段内筛选、提取最主要的信息。
3.讨论点拨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有关杨利伟及“神舟五号”的资料(含视频),并阅读老师提供的“航天知识小链接”。
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准备有关杨利伟“飞天”视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浏览全文,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一定的航天知识。
教学重点:快速浏览全文,如何借助小标题,提取课文主要信息。
教学难点:默读扫视法的培训。
(一)导入新课
师:(开场白)毛主席说:“可上九天揽月”,杨利伟就是“揽月”第一中国人,请看那次激动人心的“飞天大戏”!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入情地观看“神五”发射视频)
(二)问题探讨:宏观整体把握
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具体上安排了两遍默读,一次讨论归纳。
一读:运用逐句逐行法,边默读边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将课文中的生字词解决。
二读:让孩子们“跳读”,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抓住小标题,筛选、提取、整合文本主要信息。
三讨论归纳:紧紧抓住文本的四个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就透出了一个主要信息,因为这些小标题都为“内容式”标题,它揭示了该部分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跳读”。
紧跟小标题,逐层提问,多问“为什么”。
①在什么情况下,“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带着该问题,对第一部分进行浏览,甚至“跳读”,自然而然地就会提取如下信息——“起飞阶段的共振”,让“我感到非常痛苦”,“极度难受”,“痛苦的极点”,“难以承受”,“特别漫长”。
②“我看到了什么”,这一个小标题,实际上就提出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快速浏览,就会提取“看到”具体事物的信息——看地球,是“一段弧”;“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我没看到长城”等。
③“神秘的敲击声”,看到该标题,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疑问: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是由什么造成的?带着这些问题在快速默读的过程里,“‘本末倒置'的错觉”的信息也不会被忽视。
④“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小标题的“此”指什么?再换一个问题问也是一样的:什么经历会让杨利伟“惊心动魄”?孩子在快速浏览的过程里,孩子们会被45节,由一句话构成的一段,“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所干扰,可能会提取“高温”、“碎片的划过”等,但顺着此段,注意46节,“我学习过这方面的知识,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是怎么回事”,就会把47节的第一句作为主要信息来提取——“但随后发生的情况让我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那后面几大段就“画蛇添足”,并不然,稍加“跳读”,“抛伞”折磨,也是“惊心动魄”的。
(三)问题探讨:拓展提升
作为中国飞天第一人的杨利伟,他在太空近一天的时段里,有何情感?
——出示杨利伟在太空中的一句话:“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引导孩子们形成共识:蕴含着作者对祖国航天科技强大的自豪,也道出了一个中国航天人面对艰难的太空探险时的乐观、镇静的情怀。
(四)课后作业
1.利用度娘,查找并诵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 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料,探寻中国航天梦的发展史: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人名)。
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把47个自制的绑在椅子上,自
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他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答案:万户万户火箭大风筝火箭风筝)
①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它于1970 年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
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答案:东方红1 号)
②载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答案:神舟五号)
③深空探测-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此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答案:嫦娥一号)
3.紧扣《太空一日》的主要信息,请用“遨游”、“俯瞰”、“严谨”、“惊心动魄”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微观上对语言进行探究;
2.学习航天勇士探索的精神,体会航天人严谨、科学的态度,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微观语言的探究,例如强化对拟声词在不同环境运用的理解,
教学难点:杨利伟与外国航天员在给“新人”传授航天经验时,有何不同?体现出中外文化、思维的差异,具体是什么差异呢?
(一)复习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