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太空一日》一等奖创新教案_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太空一日》一等奖创新教案_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3课《太空一日》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识记重点字词。

2.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快速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

3.体会我国航天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英雄气概和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内容,培养快速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

2.体会我国航天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英雄气概和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法。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想必大家都知道杨利伟吧?对,他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那么他在太空中都经历了些什么?有哪些趣事?我们该向他学习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太空一日》,了解一下这位航天英雄的真实感受吧!1.作者简介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搭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背景链接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天地九重》是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一等奖《《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教学目标: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3、感受探索未知,挑战太空的激情,激发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运用浏览法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a、篇名,b、小标题,c、各段中心句2、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a 对祖国和事业的忠诚与热爱,b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严谨的态度教学难点:让学生从祖国的航天事业和航天英雄事迹中感受祖国的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奉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

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二、教授新课1、浏览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2、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分组讨论,找代表发言3、分析内容,感受英雄形象和精神品质面对多次险情意外,杨利伟表现出的品质: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4、情感升华,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

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圈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探索太空的英雄气概和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2.跳读文章,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深入理解“英雄”的含义。
教学重点:结合文中语句体会作者的英雄气概和严谨、科学的态度。
教学难点:结合现实材料,深入理解“英雄”的含义。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学习结合语句,分析人物品质,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体会情感
理解英雄
品读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英雄”的内涵。
理解关键语句,感受杨利伟的爱国之情。
结合现实
对话英雄
结合钟南山院士的材料,说说对英雄的认识。
联系现实,深入理解英雄。
课堂小结
品读文中语句
分析人物形象
感悟作者情感
探讨“英雄”内涵
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回顾内容
初识英雄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学会提取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品读人物
走近英雄
一、浏览课文,圈画关键语句,感受杨利伟的精神品质。
建议:关注险情发生时杨利伟应对的语句。
二、文中写到“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请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材料导入
思考英雄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震惊世界,举国哀悼。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称他们是“我们的7位挑战者号英雄”。
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称为英雄吗?
你认为杨利伟可以称为航天英雄吗?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 - 话题作文】【篇一】《太空一日》优秀教案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案22、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莫大的勇气来去正视从未发生的突如其来的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太空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难点:学习杨利伟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冷静的心理素质和清醒的头脑。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课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

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了解我国对太空开拓探索的前线人员,他就是我们的人民英雄——杨利伟。

二、夯实基础(一)字词过关1.重点字炽热(chì)负荷( hè)模拟(mó)轮廓( kuò)遨游(áo )严谨(jǐn)弧(hú)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lǜ)烧灼(zhuó)...2.词语解释(1)释然:疑虑消除。

(2)负荷:担负,承担;承担的压力和痛苦。

(3)严谨:严密周到。

(4)概率: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

(5)烧灼:高温炙烫。

(6)五脏六腑: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7)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8)耐人寻味: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

经得住认真体味。

(9)惊心动魄: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二)作者简介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一等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改进:采用更加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改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 容
了解太空环境,掌握太空生活 的基本常识
了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状 态和工作情况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阅读推荐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文内容:详细解读《太空一日》 中的重要段落和语句,包括杨利伟 在太空中的经历和感受
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的目标
太空探索的历史与现状 太空探索的意义与价值 太空探索的技术与装备 太空探索的未来展望
太空探索对人类发展 的意义:推动科技发 展、促进国际合作、 提高国家地位等
太空探索的历史和意义 太空探索的主要任务和成就 太空探索中的科学实验和技术应用 太空探索对人类未来的影响和展望
提问与回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 思考,增强课堂互动性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 深学生对太空知识的理解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 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七(下)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七(下)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和科幻方面的文章,《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

语言亲切真实,能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

学情分析现在的初中生,习惯于接受,而缺少亲身探索的精神。

学习《太空一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去探索,追求真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相关情况及作者杨利伟的事迹;阅读文本,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如“无虞”“炽热”“耐人寻味”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熟读课文,理清顺序,勾画文中关于“我”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熏陶法问题引导法2.学法:阅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微课视频导入飞天,一直是人类的终极梦想之一。

这种梦幻般的渴望也一直积压在华夏儿女的心头。

直到2003年10月15日9点,“轰”的一声巨响,炽热的焰火从地平面冲出,中国人第一次将自己的身影留在了神秘的太空!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航天英雄杨利伟的眼睛去看一看那片浩瀚星空!(师板书课题《太空一日》杨利伟)二、明确目标:1、速读感知,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

(重点)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情感。

(难点)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重点)三、写作背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太空一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ǐng)无虞(yú)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千钧重负(jūn)(fù)舷窗(xián)赫兹(hèzī)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无虞:不用忧虑。

核心素养 第23课《太空一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核心素养 第23课《太空一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核心素养第23课《太空一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内容23.《太空一日》课时安排共1 课时主备教师第1课时授课人核心素养语言构建与运用“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要求思维发展与提升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的运用,能够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仪式、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与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防止文化上的民族虚无主义。

重点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识记重点字词。

2.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蕴含的情感。

难点体会我国航天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英雄气概和严谨务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情分析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虽然逐渐形成,但尚未成熟。

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善于表达,学习独立性逐渐加强,可塑性大,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

但其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局限。

教学过程个人意见修订课前导入(4分钟)视频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

二、先修问题反馈(6分钟)1.作者简介2.字词检查3.快速浏览课文,概述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文章运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这四个小标题可以使文章纲举目张、层次分明、线索清楚。

它们把每一部分的事件都概括了出来,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着提示作用。

太空一日的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的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的教学设计太空一日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太空一日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空一日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基本的航天常识;2.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3. 能正确使用浏览的学习方法,在较短时间内筛选重要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略读,把握文章大意;2.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性学习。

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感受航天人的探险精神以及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浏览的学习方法难点:赏析航天员杨利伟严谨、科学的态度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1)朗读课文,能够口述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2)预习生字生词,利用工具书掌握读音和词义;(3)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以便在课上交流讨论。

2. 制作课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以及成功返回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我们课前看到的视频就是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状况,大家有没有很激动?特别是进入火箭发射倒计时阶段,有没有心提到嗓子眼儿的那种紧张?虽然已经过去了12年,但这一伟大的时刻依然振奋人心。

航天员杨利伟,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完成了这一光荣的任务。

大家想不想知道杨利伟叔叔在这个过程中都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生回答,想)好,那么请同学翻开课本第六单元第22课,告诉老师今天学习哪篇课文?(生回答,太空一日,书写板书标题)二、相关介绍要想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大意,我们往往需要了解作者的一些情况和写作背景,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

首先是作者杨利伟的相关情况,哪位同学有了解?把你知道的说出来。

(教师补充)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民族英雄。

《太空一日》教案共3篇

《太空一日》教案共3篇

《太空一日》教案共3篇《太空一日》教案1近年来,《太空一日》这篇教材备受瞩目与关注。

它是美国太空总署(NASA)针对小学生设计的一份教材,在太空待一整天,以教育孩子们关于太空科学、太空探索和宇航员的知识。

本文旨在探讨《太空一日》教案的教学内容、局限和改进方向,希望以此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宇航员的工作、宇航员的服装、太空食品、当地时间、钱和空间飞行的安全。

这些知识点与太空探索及宇航员的实际工作有关,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并且比较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宇航员的工作包括宇航员在太空中的主要任务、日常的工作内容、如何在太空中生存等。

宇航员的服装主要讲解宇航员在太空中需要穿着的服装,以及这些服装可以为宇航员提供什么样的保护。

太空食品这个板块中主要讲述的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饮食,以及太空食品有哪些特别的要求。

当地时间这个板块讲述的是太空中没有昼夜的概念,如何区分时间等。

钱这个板块主要是讲解宇航员在太空中用的货币、及支付手段等。

最后,空间飞行的安全,则讲述了太空舱故障的危害、紧急处理等内容。

二、教学局限《太空一日》这款教材给孩子们讲述了很多有趣而具有科学性的知识点,但是这个教学材料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缺少实践性:与大多数的教学材料相比,《太空一日》缺乏实践性。

当然,这种教学材料的版权、精品化和成本等问题,让能够实际体验和操作的情况较为罕见。

2.内容单一:《太空一日》这个教材的内容比较单一,这也是教学材料中的一个局限性。

如果孩子们能对更多的知识点了解到更加深入、科学的了解,这样孩子们就有机会充分了解所有与太空有关的知识点。

3.情节简单:理论上,《太空一日》版权教材的情节设计比较简单,针对普通年龄段的小学儿童挑战不大。

三、改进方向《太空一日》这个教材的改进方向如下:1.增强实践性:要想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太空科学,应该增加实践性的环节,在实践中让孩子们深刻地感受太空科学的奥妙和神秘。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太空一日》教案教材:《太空一日》(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太空旅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学习运用科学知识和逻辑推理来解读科普文章。

3. 培养学生的科普阅读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太空旅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学习运用科学知识和逻辑推理来解读科普文章。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太空旅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理解。

2. 学生对科普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太空一日》课文。

2. 多媒体设备。

3. 提供关于太空旅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关于太空旅行的纪录片片段或展示太空旅行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太空旅行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Step 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提问:“你现在能想象一下在太空中生活一天是什么样吗?你猜太空中是什么样子?能和地球上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和猜想。

Step 3 阅读理解(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开始阅读课文,并提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答如下问题:- 通过什么方式可以看到地球?- 太空中的时间如何流逝?- 为什么在太空中感觉很轻松?- 为什么在太空站中晚上比较忙?3. 小组成果汇报: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4 拓展延伸(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和讲解太空站的建设和运行。

2. 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旅行对于科学研究和人类生活有什么意义?Step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课以及太空旅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进行总结,并可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结,回答课前的预习问题。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课后练习和带回家阅读相关科普文章,培养学生对科普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Step 7 课堂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太空探索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学目标:1.利用各种媒介获得有关“神舟五号”太空飞行的资讯,了解本文的背景。

(重点)2.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3.学习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重点)教学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屈原呵壁问天……人类用口耳相传诉说着对神秘太空的向往。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飞行过程中他又遇到哪些惊险呢?今天就让他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杨利伟,1965年6月21日出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三、背景链接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载入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飞船绕地球14圈后,于10月16日6时23分安全降落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这次成功的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为进一步的空间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利伟耗时两年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

作者以坦率而真挚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回顾了一个小城少年如何成为军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如何通过艰难的、接近完美的训练,终于成就了自己见证和创造奇迹的人生。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学问与力量】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受的惊险与挑战;〔重点〕2.品尝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重难点〕【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养,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重点〕导语设计2022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胜利放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布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急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认读理解文中消失的生字词。

酷热轮廓模拟游览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2.介绍写作背景。

老师介绍神舟五号的放射状况。

目标导学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受了哪三步?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放射我看到了什么在太空中神奇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缘由吗?〔用文中语句回答〕共振以曲线形式改变着,苦痛的感觉越来越剧烈,五脏六腑好像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1〕可以精确推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由于“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看,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奇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缘由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状况”现象?〔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消失神奇的敲击声。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共3篇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共3篇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共3篇《太空一日》教学设计1《太空一日》教学设计引言《太空一日》是一部关于太空的科幻小说,作者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详细的描写,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神秘和惊险的太空世界。

此次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第一部分:阅读活动1. 阅读目的通过阅读小说,了解太空探索的现状和前景,了解太空中各种现象的特点和原理,加深对太空的认识和理解。

2. 阅读任务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太空探索的现状和前景* 太空船的构造和使用* 太空中各种现象的特点和原理* 太空食品的加工和储存* 卫星和宇宙尘埃的特点和用途*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3. 阅读策略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策略:* 词汇练习: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术语和词汇,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小说。

* 阅读引导: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提高理解能力。

* 阅读小组:建立阅读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第二部分:写作活动1. 写作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两个写作任务:* 书评:根据阅读体验和理解,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书评,表达对小说的看法和评价。

* 太空故事:根据小说中的情节或主题,选取一个角色或事件,以此为基础,发挥想象力,自行创作一篇500字左右的太空故事。

2. 写作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意思维,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策略:* 交流讨论:让学生与同学交流讨论,相互启发和帮助,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 模仿创新: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优秀的书评和太空故事,供学生模仿和借鉴,从中体会到优秀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 满足兴趣:写作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自由度,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掘更多的素材和创意。

结语通过对《太空一日》的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太空探索的现状和前景,了解太空中各种现象的特点和原理。

《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知识与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

(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重点)导语设计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2.介绍写作背景。

教师介绍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目标导学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我看到了什么在太空中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2)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3)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太空一日》精品教案

《太空一日》精品教案

第22课太空一日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

2.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

3.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探险精神。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探究生趣第一步,浏览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炽热(chì rè]):①温度极高,极热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释然(shì rán):疑虑消除幅度(fú dù):①振动过程中振动的物理量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值。

②两个可能极限之间的距离或长度。

急剧(jíjù):快而剧烈;急速抖动(dǒu dòng)①用手有力地振动物体。

②颤动。

共振(gòng zhèn):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

敏感(mǐn gǎn):①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皮肤或神经上比较敏感的部分。

②反应很快速,对一件事或某种东西非常敏锐,察觉快速,可很快判断或反应过来。

五脏六腑(wǔzàng liùfǔ):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

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耐:禁得起;味:意味。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2课时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2课时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2课时课题:太空一日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目标:1. 了解太空一日的定义和特点。

2. 了解太空站和飞船的构造和作用。

3. 了解太空探测对人类的贡献。

4. 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获取有关太空探测和科学研究的知识。

5.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 太空探测对人类的贡献。

2. 太空站和飞船的构造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了解太空探测的科学研究和意义。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意识。

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太空探测的意义和科学研究。

2. 讨论与合作学习法: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引入:太空探测对人类的贡献。

教师出示太空探测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谈一谈太空探测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和意义。

2. 案例教学:探索地外生命通过探测卫星和探测器,科学家发现了很多外星星球和行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星球和行星的信息,也发现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和行星。

那么,什么是地外生命?有哪些可能的地外生命存在的证据?学生可以自己去搜索相关信息,然后进行讨论。

3. 解释太空一日通过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分析出太空一日的定义和特点,并阐述太空探测人员在太空中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艰辛。

4. 太空站和飞船的构造和作用通过对太空站和飞船的相关介绍,让学生了解其用途和构造。

第二课时1. 引入:太空探测与信息技术通过讲解太空探测与信息技术的联系,分析出信息技术在太空探测中的作用和应用。

2. 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小组,分发相关资料,让他们针对太空探测和科学研究进行一次小组讨论,并得出一份结论。

3. 复习通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等形式,进行当天所学知识的总结。

教学评价:1. 学生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获取有关太空探测和科学研究的知识。

2. 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

3. 学生了解太空探测和科学研究的意义和贡献。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太空一日(省一等奖)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太空一日(省一等奖)

22太空一日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自读课文,预习生词。

2、感知课文,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

(重点)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情感。

(重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

(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我国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航天大国的行列,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想到,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检查预习,了解背景1.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2.介绍写作背景三、速度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中)我看到了什么(在太空中所见)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所闻)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1)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

(2)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3)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物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

”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些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现象(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太空一日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

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

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

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明确: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

深沉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

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明确: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

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

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明确:①“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

”因无法捕捉,就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

②“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

”“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

”感觉声音不像,就不能确认,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目标导学三:归纳总结,探究质疑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详尽地叙述了“我”(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现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静和严谨、科学的崇高精神。

1.读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2.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三、板书设计太空一日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严谨、科学15 最苦与最乐基础积累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安分.()契.约()诸.圣诸佛()监督.() 卸.却() 悲天悯.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契约赔理死而后己B.排解坟墓任重到远C.监督恩慧忧国忧民D.循环豪杰如释重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B.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心安理得....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4.联系语境,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处应填入的内容()____________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痛苦和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B.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的痛苦。

D.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设问)B.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排比)C.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设问)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反问)6.解释下面名句的意思,并举例证明其蕴含的道理。

(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1)无入而不自得(孔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有终身之忧(孟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任重而道远(曾子)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B.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

C.天门山中学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D.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我在此次演讲中的不足。

语言运用8.(2016·四川广安中考)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

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

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帮作业、火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

“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

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班委会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你要学着自己强大毕淑敏①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主要是它像童谣,或者说简直是句顺口溜。

②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

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

从此把“强”和弓联系起来。

③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本意居然说的是一枚虫。

这要从“强”的繁体“強”说起,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组成。

“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

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