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合集下载

【公开课教案】《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熟读课文,积累基础知识。

2、浏览全文,学会关注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

3、把握课文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英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

.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杨利伟的英雄形象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

二、重点:

积累基础知识,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

三、难点: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科学的热爱。

四、教法、学法:

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刚才老师播放的视频就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实录,今天就来学习杨利伟的太空一日,让他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

`

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中国共产党员。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38岁的杨利伟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著有《天地九重》一书。

三、写作背景介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钟,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美国后第三个能够独立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太空一日教案一等奖

太空一日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重点)

导语设计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

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

2. 介绍写作背景。

教师介绍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目标导学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在太空中

神秘的'敲击声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自己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 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23《太空一日》一等奖创新教案

23《太空一日》一等奖创新教案

23《太空一日》一等奖创新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太空一日

第一课时

教案

班级:课时:课型:

一、学情分析

《太空一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航天员杨利伟的亲身经历。语言亲切真实,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兴趣。因为现在的初中生,习惯于接受,而缺少亲身探索的精神,学习《太空一日》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还可以启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去探索,追求真知。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熟读课文,理清顺序,领会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航天勇士尊重科学、坚韧严谨的探索精神,激发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理。

【教学难点】

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再现情境导入新课】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

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了解一下载人飞船升空、运行并返回的过程。

第二板块【走近作者了解作品】

1.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航天英雄”。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作为中国太空第一人以负责和揭密的态度亲自描写了中国人的太空之旅,著成《天地九重》一书。2018年1月25日,同其他11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太空一日》教案

《太空一日》教案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初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太空一日》主备人:冯承军审核人:金桂存日期:2019.5.14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教学重教学重难点: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太空一日》。

二、目标定向:

三、预习检测: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ǐng)无虞(yú)

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

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

千钧重负(jūn)(fù)舷窗(xián)赫兹(hè zī)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一等奖

《《太空一日》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第1篇

教学目标: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3、感受探索未知,挑战太空的激情,激发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法迅速了解文章大意。a、篇名,b、小标题,c、各段中心句

2、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情感。a 对祖国和事业的忠诚与热爱,b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严谨的态度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祖国的航天事业和航天英雄事迹中感受祖国的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奉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二、教授新课

1、浏览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2、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

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分组讨论,找代表发言

3、分析内容,感受英雄形象和精神品质

面对多次险情意外,杨利伟表现出的品质: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一等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改进:采用更加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 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改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对太空的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 发展对人类生活的 影响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 怀和民族自豪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科学精神和人文 素养
课文背景:介绍太空探索的历史和 意义,以及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教学方法:介绍如何通过讲解、讨 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
wk.baidu.com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理解太空一日中的科学知识和太空环境 体会宇航员面对困难和挑战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毅力 感受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讲授法:教师讲授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 对太空的认识和感受
问答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 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 理解
太空探索对人类生活 的价值:改善生活条 件、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进步等
太空探索对人类未来的 影响:推动人类文明进 步、拓展人类生存空间、 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 展等

《太空一日》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1.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到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指出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

4.感悟到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点出文本结构特点。

2.感受到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谈谈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到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谈谈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评价任务:

1.说说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2.谈谈遇到意外的心理活动过程。

3.找找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态度的句子。

4.分享你眼中的杨利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短视频,情感渲染。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探测器将飞行约7个月,择机开展着陆、巡航等任务。我国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中国首位航天员成功进入太空的情况如何,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杨利伟的《太空一日》去揭开太空神秘的面纱。

二、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朗读课文,根据小标题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火箭起飞时火箭和飞船急剧抖动产生的共振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及地面的工作人员对“我”的担心。

第二部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及太空中的东西。

第三部分:“我”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时难受的感觉及遇到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部分:飞船返回地球途中的惊心动魄。

(二):细节探究

1.杨利伟在太空中遇到了哪些意外?他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明确:

示例(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可见他的痛苦、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 - 话题作文】

【篇一】《太空一日》优秀教案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案

22、太空一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有莫大的勇气来去正视从未发生的突如其来的现象。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和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太空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难点:学习杨利伟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冷静的心理素质和清醒的头脑。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课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今天就让我带大家了解我国对太空开拓探索的前线人员,他就是我们的人民英雄——杨利伟。

二、夯实基础

(一)字词过关

1.重点字

炽热(chì)负荷( hè)模拟(mó)轮廓( kuò)遨游(áo )严谨(jǐn)弧(hú)稠........密(chóu)瞬间(shùn)概率(lǜ)烧灼(zhuó)...

2.词语解释

(1)释然:疑虑消除。

(2)负荷:担负,承担;承担的压力和痛苦。

(3)严谨:严密周到。

(4)概率:某种事件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

(5)烧灼:高温炙烫。

(6)五脏六腑: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7)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8)耐人寻味: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经得住认真体味。

(9)惊心动魄: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第23课《太空一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3课《太空一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3课《太空一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浏览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文章内容。(重点)

分析人物心理,感受杨利伟在意外面前的沉着冷静,写拍摄脚本。(重点)

通过视频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引导感知杨利伟爱国、爱航天的精神。(难点)

【教学重点】

浏览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并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分析人物心理,感受杨利伟在意外面前的沉着冷静,写拍摄脚本。

【教学难点】

通过视频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引导感知杨利伟爱国、爱航天的精神。(难点)

【教学资源】

PPT、多媒体

【教学方法】

浏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

为了让大家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学校要举办一个有关航天航空的主题活动。请大家拍摄一期纪录片,记录杨利伟的太空一日生活,探秘神奇的太空之旅。望所有同学结合课文《太空一日》认真筹划。

航天学院

2023年5月12日

任务一:梳理文章内容,确定拍摄主题

1.浏览文章,概括内容

同学们,请大家认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小组派代表进行简要概括。

2.填写太空一日惊险表

从同学们的概括中,我们知道了杨利伟在太空的大概经历。现在,小组进行讨论,梳理出杨利伟遇到的意外情况,完成太空一日惊险表,确定可进行拍摄的模块。

太空一日惊险表

具体情况

意外1 共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意外2 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晕动病

意外3 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意外4 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

意外5 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浏览文章和小组合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简要概括故事。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教案标题: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太空探索的历史和重要性。

2. 探索太空中的不同天体和宇宙现象。

3. 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太空探索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一天可以在太空中度过吗?你认为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活动一:太空探索的历史

1. 通过简短的讲解,介绍太空探索的历史,包括第一次登月、国际空间站等重要事件。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太空探索历史的了解,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活动二:太空中的不同天体和宇宙现象

1. 利用图片、视频或模型展示不同的天体,如行星、恒星、彗星等,并解释它们的特点。

2. 学生观察和描述:学生观察展示的天体,并描述它们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

3. 学生研究项目: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天体或宇宙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收集相关资料和制作展示海报。

活动三:太空探索的挑战

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太空探索中的挑战,如重力、无重力环境、长时间的太空旅行等,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合作项目: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太空探索任务,包括目标、装备和计划,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项目。

活动四:模拟太空一日

1. 学生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太空探险家,在教室内进行太空任务模拟,包括穿上太空服、进行实验等。

2. 学生反思:学生回顾模拟太空一日的经历,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结束活动:

1.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他们在学习中制作的海报和太空探索项目。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太空一日》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太空一日》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篇一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1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202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

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ǐng)无虞(yú)

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

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

《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太空一日》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相关情况及作者杨利伟的事迹。

2.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2. 再读课文,学会以小标题为抓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再读课文,学会以小标题为抓手,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心。

2.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以及为事业奉献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太空一日》之前,先看一段《朗读者》这个节目的选段视频,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航天英雄。(这样的短片能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到情境中去。)

那么作为“首位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这一天时间里又经历了怎样的难忘体验呢?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太空一日》,听他细细道来。

PPT出示课题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对于这样的长文章,我们应该要学会浏览,把握主要信息。

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师巡视)

1.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展现了我国宇航员首次太空飞行的经历。

2.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梳理宇航员的飞行历程。

(1)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起飞阶段

(2)我看到了什么——太空飞行过程中所见

(3)神秘的敲击声——太空飞行过程中所闻

(4)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返回阶段

3.那么你知道全文按什么顺序展开叙述?

《太空一日》示范教案(附板书)

《太空一日》示范教案(附板书)

太空一日

单位:民族中学备课人:李朋飞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字词句。

过程与方法

了解“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遨游太空、回归地球的不凡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科学的热爱。

教学方法:

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飞向太空,漫步太空,一直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屈原呵壁问天……人类用口耳相传诉说着对神秘太空的向往。2003年10月15日9时,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英雄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飞行过程中他又遇到哪些惊险呢?今天就让他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二、作者简介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

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三、文本链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教案主题: 太空一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太空一日的概念和背景。

2. 研究太空一日的活动与任务。

3. 掌握太空一日的新闻采访与报道技巧。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步骤:

1. 情境引入

- 教师播放一段太空一日的宣传视频。

- 谈论太空一日对于科学和探索的重要性。

2. 概念解释

- 教师介绍太空一日的定义和由来。

- 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太空探索的疑惑和兴趣。

3. 活动与任务研究

-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了解太空一日期间的各项活动和任务。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任务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任务目标、执行步骤等。

4. 新闻采访与报道

- 学生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对太空一日的活动进行采访。

-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撰写新闻报道稿并进行展示。

5. 团队合作与沟通

-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新闻报道稿撰写和展示的准备。 - 强调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方式。

6. 展示与反馈

- 各小组进行新闻报道稿的展示。

-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

7. 总结与拓展

-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太空一日的重要性和意义。

- 学生自主拓展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教学资源及评估方式:

1. 宣传视频、PPT等多媒体资源。

2. 学生小组的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稿。

3. 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和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研究太空一日的活动与任务,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新闻采访与报道环节,学生不仅运用到了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思维逻辑和组织能力。此外,通过展示与反馈环节,学生能够及时改正错误,提高写作水平。通过这一优秀教案的实施,学生对太空一日的了解更加深入,学习成果得到了巩固。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

这篇《太空一日》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经历了地球上14个昼夜看见了怎样的太空奇景,他在太空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危险与痛苦,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时刻。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整理了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太空一日》优秀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重点) 导语设计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

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背景。

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炽热轮廓模拟遨游严谨稠密瞬间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

耐人寻味惊心动魄

2. 介绍写作背景。

教师介绍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目标导学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太空一日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结构特点。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他们的崇高精神。

一、导入新课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祖国儿女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太空一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记述了作者太空一日之旅,主要经历了哪三步?

明确: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2.读了“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作者“要牺牲”的原因吗?(用文中语句回答)

明确: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3.在“我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我”看到了什么?“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

明确:(1)看到的地球只是一段弧;(2)可以准确判断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3)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4)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因为“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通过本次观察,说明那个说法并不科学,从而表现出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

4.“神秘的敲击声”这一部分其实写了在太空中哪两个“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现象?

明确:(1)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2)时不时会出现神秘的敲击声。

5.“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这一部分中,令“我”“惊心动魄”的事情是什么?

明确:返回舱的舷窗出现裂纹,“外边可是1600~1800℃的超高温度”。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探究质疑

1.结合课文,体会下面句子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明确: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让人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明确: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己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深沉和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明确: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2.本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照火箭发射、在太空中、飞船返回的顺序组织全篇。

3.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体会宇航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明确:①“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因无法捕捉,就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②“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感觉声音不像,就不能确认,这是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目标导学三:归纳总结,探究质疑

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详尽地叙述了“我”(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之旅,表现了航天英雄的沉着、冷静和严谨、科学的崇高精神。

1.读完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迪?

2.假如杨利伟到你们的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三、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神秘的敲击声在太空中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严谨、科学

15 最苦与最乐

基础积累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安分.()契.约()诸.圣诸佛()

监督.() 卸.却() 悲天悯.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契约赔理死而后己

B.排解坟墓任重到远

C.监督恩慧忧国忧民

D.循环豪杰如释重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面对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多位专家教授共同会诊,终于拿出了最佳方案,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

....的表情。

B.爱迪生顽强搏击于科学海洋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创造发明心安理得

....地赢得同时代人的赞誉。

C.男孩子要有海阔天空

....的胸襟,不要老在芝麻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D.文学作品不必非要悲天悯人

....,表达好作者自身的情感即可。

4.联系语境,选出下面句中画线处应填入的内容()

____________西方哲学信奉“智者无忧”,而孟子却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张潮说“人莫乐于闲”,而居里夫人却说“世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有人认为“人生苦短,该及时行乐”,而范仲淹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痛苦和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

B.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的痛苦。

D.我们应如何面对“苦”与“乐”,应建立怎样的“苦乐观”呢?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设问)

B.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排比)

C.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设问)

D.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反问)

6.解释下面名句的意思,并举例证明其蕴含的道理。(可引用历史人物、生活实例或词语)

(1)无入而不自得(孔子)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有终身之忧(孟子)

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