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___教师用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愤___教师用学案
第51课时《书愤》导学案(教师)
【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蕴美。
2、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自学检测】
一、文学常识。1、关于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七言律诗,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解释加点的词:
中原北望气如山气:豪壮的气势
楼船夜雪瓜洲渡渡:渡口
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兄弟,引申不相上下
【思考与探究】
1、诗题解读
明确:书:即书写,愤:心中不平、不满意。两个字合起来,即:写写我心中的不平。
2、诗人“书”了哪些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不平?或忧愤了什么?
A.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B.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C.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4、《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第二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分大散关”由六个名词叠加,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而且名词叠加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抵御敌寇、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且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
这种名词叠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较大,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就是连续地运用名词叠加,营造浓郁的抒情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主张抗战,英勇杀敌,忧国忧民,遭受打击,虽壮志未酬,仍忠心不已。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延伸拓展】
《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
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翻译: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
1、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征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
D、陆游的《书愤》与杜甫的《蜀相》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
2、对陆游的这两首律诗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B
A、《书》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为全诗的诗眼和灵魂。不仅总挈了全诗,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空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情郁积如山。
B《书》诗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本联写现在,首联写暮年。“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先斑”与“气如山”相对应。二联不仅仅处处对照,而且诗脉贯通,概括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C、“世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宋小朝廷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似一天,诗人慨叹:在如此的环境中为官,会有什么作为?
D、《临》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了京城,不屑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既是个人心迹的剖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