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夯实法治基石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宪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宪法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宪法意识不够强烈。
此外,学生在对宪法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区别、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等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
3.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宪法的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宪法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探究宪法地位: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分析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差异。
4.讲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增强宪法的权威性。
5.培养宪法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宪法的认识体会。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 4.1 夯实法治基石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石一.学习目标1.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二.自主预习1.法治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法治,意味着。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是什么】(1)法治要求实行。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和 ,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符合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
法治建立在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
3.国家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有哪些?(我国改革开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是什么】(1)党的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党的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
4.怎样建设法治中国?【怎么样】(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的领导、人民、有机统一。
三.重难点探究(人治与法治)阅读教材P46页“阅读感悟”,结合人治与法治的含义,对比两者的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是二者都是治国的方式,不同点如下。
阅读上述文字和表格,结合已有的认知,说一说:国家治理的最佳方式是人治还是法治,阐述你的理由。
四.小试牛刀1.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把罚款限额提升至2000万元;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中对食品安全犯罪增加了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定;广告法修订草案明确界定构成虚假广告的四种具体情形……这有助于()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②让人们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③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④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三.人治主张治理国家和社会主要依靠贤能(贤人和智者),即优秀的、有智慧的、有人格魅力的领导者;人治无限夸大圣人明君的作用,把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完全寄托于执掌最高权力的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夯实法治基石
第一框 夯筑法治基石
运用你的经验
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 交警、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人员、 法院工作人员等。 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 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法治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
(三) 法治的要求: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 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实行
良法之治
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 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 最大化。
阅读感悟
人治建立在 个人专制和独裁的
依 法 治 国
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科学立法
新方针:
前提 关键 防线 基础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二)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 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 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
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2.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所谓良法,就是捍卫人们的权利和自由,防止暴政, 制裁犯罪,维护正义的法律。与之相对应是恶法,恶法就是 维护独裁专制、维护暴政、侵害人权、肆意剥夺人们的自由、 损害正义的法律。同样的法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 有人称之为良法,有人称之为恶法。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要求是什么;中国探索法治的进程;法治的作用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能力目标:在探究法治的过程中,提升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治精神,自觉拥护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课本44页插图,想一想:1.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引导总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夯实法治基石”。
二、新课讲解(一)选择法治道路1.问题:什么是法治?引导总结:法治就是依法治理。
2.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法治?引导总结:⑴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⑵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探究与分享: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请你和同学一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法治与我们息息相关。
请你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
你对良法是怎么理解的?引导总结: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4.观课本46页插图思考: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在哪儿?引导总结: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
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5.问题:法治的要求是什么?引导总结: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6.观课本47页相关链接思考:从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引导总结:法治的重要性:(1)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4.1《夯实法治基础》(简)
与社会
和利益
的共同
在民主政治基础上,
发展
通过法治赋予和保障
公民更多的机会和权 利,实现公共利益的 最大化。
观点2: 有人说,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 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 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 酒▶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 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 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P44-50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找出答案 并在书上勾画出来。
一、选择法治道路 1.什么是法治。 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5条) ★3.法治的要求。(2条) 二、描绘法治蓝图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 ※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全民守法 公正司法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3.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走法治道路? 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 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 捍卫者。全民守法
★3.怎么样建设法治中国?(3条)
一、选择法治道路
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 心一站式服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话题。
本节课主要围绕法治的概念、意义、基石等内容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治、尊重法治、践行法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法治的深层次理解尚有不足。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法治现象较多,但系统地掌握法治知识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意义和基石,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法治、践行法治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运用法治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的概念和意义。
2.法治基石的作用和重要性。
3.运用法治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的意义和基石。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治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制作课件,展示法治基石的相关图片和知识。
3.准备法治实践活动材料,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
4.准备时间:约1小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法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法治基石的相关知识,如法治的概念、意义、基石等。
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3.操练(2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夯实法治基石》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夯实法治基石》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我国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和我国法律的重要性。
2.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涵义和我国法律的重要性。
2.法律的作用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
3.情境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材料。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境模拟的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法律涵义和法律重要性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并通过提问方式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模拟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情景,从而增强他们遵守法律的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法律作用的思考题,让学生回家后思考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夯实法治基础》教案
九上4.2《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教育价值】1. 自我成长:法治使我安全、有尊严的生活,我愿意努力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 我与他人的关系:能够积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自觉履行对他人的义务。
3. 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树立法治信心,培养法治精神,认同法治道路,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2.教学难点: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确定依据】1. 新课标:我与国家和社会——知道依法治国就是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2. 法治教育大纲:使学生初步了解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
3. 学情:学生对法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法治意识并没有完全内化;同时,在法治教育中理论性知识过多且生涩,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①自主学习课本,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②查阅资料,简要概括鸦片战争后,我国各个阶级做出的“反对封建专制”的探索。
2、教师准备:①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②制作表决色卡。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环节一:漫谈感受法治古今交通事故处理对比师:开车时撞到行人,怎么处理呢?生:协商,找保险公司,交警部门定责……师: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制度,有法可循,并且严格执行,这就是法治。
师:古人出行的方式有哪些?生:步行、骑马、马车、驴……师:达官贵人会骑马出行,如果骑马时不小心伤到了行人,会怎么处理呢?生:跑走了,不处理;如果心善的话可能给点钱;有些蛮横的人可能会反而怪行人伤害了自己的马,然后让路人赔钱;如果撞了皇帝的马可能反而自己丢了性命……师:在古代有相应的法律规定,走车马伤杀人罪,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不同的处理结果呢?生:因为人不同,社会地位不同,不平等……师:是不是有法制就有法治呢?生:不是暖场,引入话题,初步认识法制、人治、法治的区别,感受到法治好,同时帮学生定位在历史高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夯实法治基石》练习题(含答案).docx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基础反3園十分钟夯基小练8知帜小练1.为什么要实行法治?【为什么】⑴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__________ 和 _______ ,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 _______ ,是发展 ______________ 、实现 ___________ 的基本保障,是解决____________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____________ 的有效方式。
(3)走法治道路是实现 ___________ 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是什么】(1)________________ 法治要求实行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________ 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 _______ 正当,符合____________ 要求,维护个人的 ___________ ,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____________ O(2)法治还要求实行 ______ 。
法治建立在____________ 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________ 和权利, 实现公共利益的________ 03.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是什么】(1)长期以來,特别是党的 ________________ 以來,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 ______ 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____________ ,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4.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是什么】(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 ________ 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____________ (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____________ (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_________ 、自觉________ 和坚定________ (全民守法)。
4.1夯实法治基石说课稿
4.1夯筑法治基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讲的是法治的相关知识,与前一课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对前一课内容起保障作用。
二.说学生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法治常识,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较肤浅,因此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法治意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建立法治思维和法治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通过关注时政新闻,让学生认识到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选择;培养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让中国法治蓝图框架引领学生未来的能力。
知识目标:法治的特点;了解人治与法治的区别;法治进步的重要意义。
四.说教学重点
法治的意义与要求
说教学难点
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明确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和要求
五、说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解法治中国的建设
(二)通过图片,材料等理解法治对人民生活的意义,国家制定法律的原因(三)、课堂小结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4.1 夯实法治基石
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意义(人民)
2.法治的要求
二、描绘法治蓝图
1.标志中国法治蓝图形成的历史事件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法治进步的重要意义(国家)。
4.1 夯实法治基础- 最新原创
课后练习
2.我国之所以如此重视法治建设,是因为法治( B )
①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降
②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
的有效方式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
择 ④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课后练习
3.社会因法治而进步,要做到全面依法治
课前三分钟十九大报告学习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要长期坚持、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
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
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
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
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3. 每一个不同的主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我国的法治蓝图(法治目标)
P49 相关链接
主体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人大 政府 司法机关
目标
得到人民群众拥护 使法律得到严格执行 体现公平正义
忠实崇尚者、自觉践行者、坚定 捍卫者
全民守法
公民
夯实法治基石——课堂小结
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的重要性)
1.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 2.法治的重要性:
证社会生活安定、有序、自由?
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 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 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 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 当补偿。 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 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4.1《夯实法治基础》课件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为义务教育提供保障
······
说说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新知讲解
法治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 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 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 活。
上述材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
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
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知识归纳
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 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 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 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 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 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 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知识归纳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实行 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
良法 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 之治 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新知讲解
怎样建设法治国家?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要努力 使每一 项立法 都得到 群众的 普遍拥
护
每一部 法律都 要严格 执行
每一个 司法案 件都体 公平正
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4.1夯实法治基石-课件
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求建立法治社会的历程 (1)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 (2)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 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 振兴的必然选择。 (3)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 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 治国的时代进程。
第二单元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石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法治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强国富民的重要 性,体会选择法治道路的必要性。
2.通过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感受国家实施依法治国 基本方略的正确性。
3.通过了解良法善治的要求,知道我国法律反映人民意志 和利益,维护公平正义,从而提高尊崇法治、遵守法 治和捍卫法治的水平和能力。
4.走法治道路的必然性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 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探究二 描绘法治蓝图
1.中国法治蓝图的提出和绘制 (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 重视法治建设。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 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 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二分八等源自定待律;”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4.1 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环节一】:一起案件,初始法治
案件呈现:康女士下班回家路上被人尾随,之后发现不幸被杀害。
学生活动:知道案件发生后谈感受和希望案件的后续发展。
教师活动:行政机关依法管理,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就体现了法治。
案件发展:经5天5夜的突审嫌疑犯小斌最终承认杀害康女士的罪行。3月15日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口供、证据,法院一审判定小斌为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小斌不服上诉,4月20日立案,22日法官提审,25日二审维持原判,27日执行死刑。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法治的内涵是良法和善治。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
教学难点:
1.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老师今天打算碗托结束后自己去周边逛逛,买点吃的夜宵再回家,你觉得我自己一个人在晃荡时要注意什么义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让正义不再迟到,让法治不再蒙羞。
教师活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播放视频】:法治路上的战士——郑成月
学生活动:1.请写下你想对郑警官说的一句心声。2.你觉得你可以怎样接过郑成月手中的“接力棒”,为法治中国做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案件的发展和平反的过程,了解法治的内涵,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养成守法用法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环节三】:抚今惜古,纵论法治
教师活动:人治VS法治:建立在专制独裁基础上,统治者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平等
【播放视频】中国法治进程
夯实法治基础 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九上4.1夯实法治基础》说课稿初级中学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夯实法治基础》。
今天我将从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七个部分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内容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题夯实法治基石。
本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教的生活场景引出法治的主题,阐述法治的内涵,论证法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及中国法治新蓝图,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法治的主题,阐述法治的内涵,论证法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及中国法治新蓝图,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包括:第一目“选择法治道路”,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内涵和价值,理解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第二目”描绘法治蓝图”。
本目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二、学情分析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学生思维水平快速提升,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求日益凸显。
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生对其缺乏系统认识。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维护社会法治的责任意识,培养社会公平感。
2、能力目标:提高对社会稳定、国家发展、个人生活需要法治的理解能力,提高捍卫法治建设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概括总结能力。
3、知识目标:懂得法治的含义,理解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知道我国为描绘法治新蓝图的基本做法。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内涵,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部编人教版)-4.1 夯实法治基石带反思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思考:(1)在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提示:(1)有交通警察、行政机关公职人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法官、检察官等。
(2)是法治。
续表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对我们社会生活的意义1.教师提问:结合P44“运用你的经验”,感受法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作用,假如没有法治,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提示: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二)法治的内涵◆良法1.活动——探究分享P45-46:请你和同学一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教材对应的位置。
2.教师讲述:我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特别重视,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通过搜集整理我们会发现,这些法律从不同角度详细地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和要求做出规定,这些法律都是良法。
3.材料展示: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
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
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
民法总则相关条文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可知,民法总则也是一部良法,衡量良法的标准是什么?提示: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 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经典教育教学资料】
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公众号
累词语,如让学生联系生活回忆、想像“洁白柔软”的云是 什么样子?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洁白柔软的?在想象树 “那么多种颜色”都会有哪些颜色,以他们的生活经验来帮 助理解词语,进而切身体会句子中学生们好奇、渴望亲眼去 看的心情。
再如联系学生自己秋游前夜的经历,说说自己的心 情与感受,来体会课文中“我”的心情,从而读出语气。
道德与法 年级 九年级 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以问题导入——
结合疫情期间发生的真实案
思考:从此案件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例,能得到哪些启示?社会秩
提示:有些人将自己私利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因此, 序仅靠道德说教可以吗?引出 仅靠道德说教是不够的。社会秩序不能仅靠道德来维 法律来治理国家
什么季节啊?”
b“那么在秋季我们与家人∕老师
同学可以组织什么活动呀?”
b“去郊游∕去登山···”
c“活动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d“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秋游!”
2、老师拿出生字卡片,每两个生
字为一组,进行教读,然后班读→ c“准备吃的∕喝的∕厚
组读→个读,并结合闪卡、开火车 衣服··”
等游戏
3、老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依次
(2)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补充的内容 a生字生词 翻 睡 洁白 柔软 时候 b总结句子:我和()去了()玩了(),心情()。
6. 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并且开始出
现竞争意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 随着孩子对事物充分感知,丰富表象,再抽象概括、分析综 合初步培养抽象思维。这就需要我们经常给学生一些指示和 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他明确的方向。 如果是对的,就要及时肯定,如果是错的,在不损伤学生们自 尊心的前提下,明确指出他的不足。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4.1夯实法治基础
①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
() ②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A
③善治优于法治
④善治等于法治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5.我国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C A.改革开放 B.共同富裕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课堂训练
2019年6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 会议在京举行,审议了多部法律草案。疫苗管理法草案 拟加大对疫苗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增加行政拘留规定。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拟吸收新司法解释规定,体现夫 妻共同债务“共债共签”原则。密码法草案明确,任何 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窃取他人的加密信息。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拟规定,按照产生者付费原则实行 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对以上新闻进行点评。
3.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一句被人们广泛引用
的名言,即“法治应包括双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
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
法律”。对良法理解正确的是( ) C ①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②个人的所有权利
③反映每个公民的意志和利益维护
④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法治追求的目标并非仅仅是获得良法,关键是通 过良法之治实 现“善治”。下列对善治理解正确的是
第四课
第四课建设第法一治框中国
1 法治的作用(或意义)
自
2 法治的要求
主
3 中国探索法治的进程
学
4 改革开放以来法治进程
习
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6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从这四幅图片里看出法治对什么的影响(作用)?
交通秩序井然 食品安全监督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反思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反思2018年11月16日,我参加了市进修学校组织开展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新任教师教学比赛”,很荣幸能在中学展示了一节课——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1夯实法治基石》。
作为新教师,通过本次的活动,我受益匪浅,现反思如下: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尤其是九年级的内容理论性特别强,且学生没有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实践,对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缺乏深刻理解,因此学习本课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但经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为了打造出一堂成功的课,我特别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设计。
一、注重教学素材的选择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学素材的选择尤为关键。
整堂课我就选择了一个话题,今年的热点问题——吉林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用视频简单概括导出本节课的题目——法治,且最后升华部分用文字形式展开同样的主题,并设计了由易到难的三个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讨论、发表自己对疫苗事件的看法。
我觉得这一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导入和升华的对应设计,问题和活动少而精,努力把已选择的素材深度剖析,从中让学生更好的去体会法治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一堂课的成败、整个教学的得失,关键就在于是否处理好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这一问题。
由于本课知识点比较多而杂,45分钟内不能把全部的知识点讲清。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法治的要求、意义以及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整堂课都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
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学生易懂的知识就简单归纳而过,在重难点部分通过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加以说明。
比如,看情境图片猜测法律名称的形式说明了法治的第一个要求——良法之治;用图片文字说明法治的第二个要求——善法。
三、不足之处不足的是没掌握好时间安排,由于讲课语速较快,造成剩余几分钟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 题。
2018年,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 的集中统一领导。
视频播放·温馨提示: 请在幻灯片放映模式下点击图片播放
新课导入 1.《法治中国》第一集(节选)(视频)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4.1 夯实法治基石
学习目标
1 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 识记法治的要求以及意义。 3 明确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自主预习
1、法治的含义、作用 2、法治的原因、要求 3、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4、我国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 5、怎样建设法治国家?
(一)法治的含义、作用
(1)含义: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2)作用: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 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 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 严地生活。 (个人角度)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 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 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必然选择。(社会和国家角度)P47
C
5、“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
现,原因是( )
D
①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只服从宪法,遵守宪法,依宪法办事
②法治能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国强民富
③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④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②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地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03 课堂小结
夯
法治的概念
实 法
选择法治 道路
法治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法治的要求
治
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基
描绘治 蓝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石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04 随堂演练
原则 后果
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不平等原则
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 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法律至上,人人平等原则
可以公平、公正的处理问 题,维护民意,推动社 会有序发展。
3、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①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封建专制制度(人治)
②近代100多年
变法改制
③新中国成立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 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 使义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 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合作探究 下列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些要求?
科学立法
监察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6、怎样建设法治国家?
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 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 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 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反家庭暴力法:第五条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 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人治、法治的比较
人
治
基础
个人专制和独裁
特点 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法治
民主 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2)法治要求之一:实行良法之治
《食品安全法》第 四 条 规 定 : 食 品 生 产 经 营 者 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 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 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2)法治要求之二:实行善治。(良好的治 理)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 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 共利益的最大化。
01 选择法治道路
交通井然有序
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
法庭审判
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
安全、有序、自由?
新课探究
认真观察以上图片,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保证了社会生 活安全、有序、自由?
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是法治的力量。
无法治无秩序。有了法治,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 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建设法治中 国,我们一直在路上。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夯实法治 基石》。
4、我国重视法治建设的体现
①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 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重 视 法 ②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 治 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表 现 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
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B
3.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实行的是 A.人治 B.法治 C.德治 D.自治
A
4.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是 ①科学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②严格执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③公正司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④全民守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 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法治的原因、要求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 之本也。”
出自《商君书·定分》。命: 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 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 础。
(1)原因: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 的共识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三个判 断标准)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 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补充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
良
善
法
治
善治是良法的保障
良法之治(视频) 什么是良法?
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未成年人权益的 法律。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条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 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 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 烟酒。
6、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需要(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改革开放
C
③坚持依法治国
④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最高人民检察院就4起申诉案件向最高人民法院发出再 审检察建议,均经再审改判无罪。这启发我们,建设法治
C 中国( )
A.要科学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 拥护 B.要严格执法,努力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C.要公正司法,努力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D.需要司法机关相互制衡,促进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审判
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治国 的进程。
02 描绘法治蓝图
相关链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的要求。
1982年,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共同推进
一体推进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知识点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 众的普遍拥护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所谓良法,应当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 ④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 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 ①实行良法之治 ②实行人治 ③实行善治 ④实行民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