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治理的成就

合集下载

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

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

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成为国家重点工程之一。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新中国在黄河治理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首先,新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如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建立河道监测系统、加强防洪抗灾能力等,为黄河的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基础。

其次,新中国积极推行河长制,建立了从省到县、到乡村的河长制管理体系,强化了河道管理和维护,有效保障了黄河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发展。

再次,新中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黄河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针对黄河流域硬质岩石严重侵蚀问题,新中国率先研究并开展了水利混凝土技术,成功防治了黄河的侵蚀问题,为黄河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最后,新中国在黄河治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科学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障了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

这一伟大工程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水利条件,也为世界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 -。

建国以来黄河治理的利弊

建国以来黄河治理的利弊
急 供 水 ,缓 解天 津 、河 北 、
青 岛等地 的缺水 问题 。1 9 7 2 -2 0 0 4 年 ,黄河 共9 次向 天津 送水5 0 亿m ;1 9 9 3 -2 0 0 3 年 ,引 黄人卫 工程 向 河北省 送水 2 0 . 6 9 亿m ;截 至2 0 0 5 年 ,引黄 济青 为青
l 9 6 0年 建 成 之 初 , 由 于 对 黄 河 泥 沙 问 题 的 认 识 不
( 1)经 过 数 十 年 建 设 ,黄 河 下 游 基 本 形 成 了 以
够 透 彻 ,采 用 “ 蓄 水 拦 沙 ” 的 运 行 方 式 ,造 成 库 尾
中游 干支 流水 库 、下 游河 防工 程 、蓄滞洪 区工 程 为
生 态水 量 3 5 4 7 , m ,在 很 大程 度上延 续 了下游 河 流生 水 资 源 开发 既 带 来 效 益 又 引发 问题
态 系统 功能 的发 挥 。受断 流影 响 的2 0 0 多k m 河 道湿 地 得 到修 复 和稳 定发 育 ,初 步遏 制 了河 口三 角 洲湿 ( 1 ) 一大 批 蓄 、引 、提水 工程 的建 成 和 1 9 9 9 年来 地 急剧 萎 缩 的势 头 ,水生 物 的多样性 也 逐步 得 以恢 复 。据 2 0 0 4 年调 查 ,黄河 三 角洲 国家 级保护 区鸟类
达4 5 %。
理 ,使 区域梯 田 、坝 地 等基 本 农 田面 积稳 步增 加 ,
保 证 了大 面积 坡耕 地 得 以退 耕 还林 还 草 ,加 上林 草 植 被建 设 和封 禁 治理 的实施 ,治理 区水土 流 失 和荒 漠 化得 到 了一 定 程度 的遏制 ,改善 了当地 的农 业 生
生场次分别 为5 . 0 、2 . 6 、0 . 9 场/ 年 ,大 于 6 0 0 0 m / s 洪 水 发生 场次分别 为 1 . 4 、0 . 4 、0 场/ 年 ,最 大 洪 峰 也 由

黄河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事例体现的哲学思想

黄河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事例体现的哲学思想

黄河治理取得的巨大成就事例体现的哲学思想主席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其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对谋划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意义。

运用战略思维,从规划入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着力解决流域发展“一张图”问题。

沿黄流域9省区有7个同属于发展不充分地区、5个同处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

在当前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为西北省区与东南部发达地区融通描绘了发展路线,又为中部地区崛起创造了有利外部环境,更为“一带一路”向西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青海省来说,应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发展三大战略同步实施带来的“时”与“势”,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通过流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始终保持维护好“中华民族生态屏障”的战略定力,积极探索把生态保护“优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途径、措施、办法。

以绿色发展作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先期谋划启动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为流域治理提供“青海范式”“青海标准”“青海经验”。

加强与中央部门上下联动,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规划,争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倾斜支持。

通过举办论坛、峰会、共建实验室(研究院)等形式,加强与省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智库的交流合作,为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源头智慧”。

运用系统思维,做到目标同向、措施联动、政策联通,着力解决生态保护“一盘棋”问题。

沿黄9省区各自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不尽相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较大,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务实合作、协同推进、协同发展。

强化省际统筹,建立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提高政策制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带;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大局之中,以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流域发展的整体合力;整合区域创新资源,以完善的制度和体制机制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一、介绍在我国,黄河是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它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同时也承载了巨大的生态和环境压力。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探索并实践各种创新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在此背景下,我们将深入探讨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以期能够深入了解我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

二、案例分析1. 黄河岸线生态修复工程黄河的岸线是黄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通过实施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我国在黄河流域实现了河岸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了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经过多年努力,黄河岸线已成为稀有鸟类和动植物的栖息地,极大地提升了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水平。

2.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黄河是我国最大的灌溉河流,其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黄河流域的农业和生态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政府通过建立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

积极开展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工作,确保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3. 黄河流域环境监测与治理环境监测与治理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

我国政府建立了全面的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黄河流域的空气、水质和土壤等环境要素。

通过引入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我国在黄河流域实现了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个人观点与总结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仍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和压力,需要持续加大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与措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要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与统筹,使之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充分展现了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眼前的生态环境,共同努力,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淘尽黄沙始见金--山东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

淘尽黄沙始见金--山东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

淘尽黄沙始见金--山东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五一”前夕,山东河务局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这一荣誉是山东黄河人历尽无数艰辛换来的褒奖!它将激励山东黄河广大干部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努力的工作,投入伟大的治黄事业中。

山东河务局作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山东设置的派出机构,承担着黄河山东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任务。

全局下辖8个市级河务(管理)局、30个县级(市、区)河务(管理)局、15个直属单位,有干部职工12000人。

自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山东河务局以除害兴利、造福齐鲁为己任,团结带领广大治黄职工,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建成了较为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战胜了历年洪水,创造了64年黄河伏秋大汛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彻底扭转了黄河史上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

同时,积极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引黄兴利,为民造福,促进了山东沿黄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进入21世纪,山东河务局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民生水利发展要求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理念,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人水和谐,与时俱进,科学治河,扎实工作,在防洪防凌、引黄供水、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应急抢险救灾、民生水利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千秋伟业人民治黄以来,国家对千里堤防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加高加固,将过去的秸料埽坝全部石化,共修建各类堤防1543千米、险工控导工程265处、6440段坝岸、涵闸117座,兴建了东平湖水库、北金堤滞洪区等蓄滞洪工程。

近年来,山东河务局又对东平湖进行了综合治理,疏浚北排入黄河道,修建庞口闸,修复戴村坝,加固二级湖堤。

对黄河入海口有计划地进行了3次人工改道,实施了黄河口门疏浚和挖沙固堤工程。

现行清水沟流路自1976年人工改道以来已安全行水34年,改变了历史上黄河尾闾任意摆动、四处漫流的局面,为胜利油田生产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5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上午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座谈会上,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自然资源部部长陆昊、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先后发言,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提供书面发言,分别从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等方面谈了认识和看法,结合实际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流域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好流域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指出,“黄河宁,天下平”。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治理开发黄河极为重视。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黄河治理

黄河治理

(3) 周秦时期
东周先秦时期,或“宿胥口(今浚县附近,淇河、卫河合流处)改道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这时期的黄河演化特点是:①开始建造堤防系统,人类活动干预加剧.②下游河道逐步向“地上河”转变.③河流由分散的放任漫流演变到较集中的溃决改道.④河道开始明显南移,由天津入海改为由章武(现沧县东北,或黄骅)入渤海。
黄河决溢漫流游荡,祸延百代,灾害南北,但黄河活动的范围是被严格地规范着的:孟津以下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山,南有大别山,东有泰山和山东半岛的丘陵高地和其自身挟带堆积的若干障碍,更不必说近代人造的堤坝体系.但宏观类比,多次河线流路的改动也都可归纳于同一范畴,仅是相似模式的重复变形组合而已。
因此若干万年的变化而形成的黄河,初始格局总体上迄今还是稳定的,在今后相当长的年代里,如不出现特别重大的天变地异的朕兆也将继续保持这总体的稳定。
(4) 挖河疏浚方案
近年来有关部门借鉴国外疏浚航道的事例,提出挖河主张,《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中也已把挖沙疏浚作为一项重要的治黄措施。实际上,该措施在黄河上曾多次运用。如果把此作为辅助性措施,在有堆存泥沙空间的情况下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黄河泥沙挖不胜挖,大规模挖沙治河,必定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
在已经实施的各种治黄措施中,只有“拦、排、调”最为有效,这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只有“调”好水沙,才能有效地“拦”和“排”;没有“拦”和“排”,水沙也就无从“调”起。要解决黄河全流域的防洪问题,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最必要的条件就是要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而今在黄河上最为重要的三大控制性骨干工程中,龙羊峡、小浪底水库已经修建,只有位于其中的大柳树水利枢纽没有动工。该工程具有承上启下、反调节径流、统筹兼顾的功能,能够同龙羊峡、小浪底两水库联合运用,构成全河水沙调控体系的主体。此外,大柳树水库可满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反调节要求,使其充分发挥调节效益。因此,必须把兴建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放到治理黄河的高度去认识。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恶化,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典型案例为我们展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

我们不得不提到黄河流域的退耕还林工程。

作为我国最大的生态保护工程之一,黄河流域的退耕还林工程在保护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原本被过度开发的土地得到了恢复,植被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提升,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生态补偿机制也是一个成功的典型案例。

在长期干旱和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黄河流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有效地调配和利用水资源,保障了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另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再次,黄河流域的生态农业发展也是一个典型案例。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黄河流域的生态农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生态农业不仅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的肥力和产出,还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引入绿色种植技术、推广有机农业等方式,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立法、加大投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我们也要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中来,共同建设美丽的黄河流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黄河继续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子孙后代传承下去。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024(完整版)黄河的治理

2024(完整版)黄河的治理

(完整版)黄河的治理目录•黄河基本情况介绍•黄河治理历程与成就回顾•上游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中游地区河道整治与水沙调控技术应用•下游地区防洪减灾与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跨区域协调机制构建与政策支持体系完善•未来展望与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黄河基本情况介绍01黄河位于中国北方地区,流经多个省份和自治区。

黄河流域范围广泛,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等重要地理单元。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地理位置及流域范围黄河水资源总量相对有限,且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黄河水质状况总体较差,受到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威胁。

黄河水资源现状及特点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断流频发水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黄河生态环境问题与挑战01020304黄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导致河道淤积和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断流现象时有发生。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黄河水质不断恶化。

黄河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服务功能下降。

黄河治理历程与成就回顾02古代黄河治理思想与实践古代黄河治理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因势利导,重视堤防建设和水患预防。

古代黄河治理实践历代政府均重视黄河治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堤防修筑、河道疏浚等工作,如汉武帝时期的瓠子堵口、明代的潘季驯治河等。

近现代黄河治理策略及效果评估近现代黄河治理策略从单纯的工程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注重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效果评估近现代黄河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减少了洪水灾害的发生、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了生态环境等。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加剧等。

当代黄河保护与发展战略部署黄河保护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黄河生态安全屏障。

黄河发展战略依托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推进沿黄城市群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治理黄河在中国古代有多么重要?元朝因为治理不好黄河而亡了天下

治理黄河在中国古代有多么重要?元朝因为治理不好黄河而亡了天下

治理黄河在中国古代有多么重要?元朝因为治理不好黄河而亡了天下治理好黄河有多重要?汉武帝为了治理黄河,曾被街头混混骗走女儿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

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将这条河称为“中国河”。

早在远古时期,由于其流域气候温和,水文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中国的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这里。

后来,中国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及以其后的两汉、隋唐、北宋等几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其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

而能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

然而,黄河同时也被称为“悬河”,其流域多有泛滥成灾。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就有20多次。

因此,在古代,治理黄河一直被视作朝廷与地方的头等大事与重点工作,有些朝代甚至因为治理不好黄河而亡了天下。

大禹是夏朝开国君主,其治理黄河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

相传,大禹因治理黄河有功,才受到舜的禅让继承了帝位。

一条河流就这样成就了一代帝王,其后,黄河在惠泽百姓的同时,也流入了统治阶层的心里。

今天,我们就讲讲历史上几个与治河有关的故事。

汉武帝因为治理黄河,被街头的小混混骗去了女儿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不仅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基础,也给了中华民族的千年自信,治理黄河当然也是他帝王生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瓠子堵口,西汉时黄河上一次大规模的堵口工程。

公元前132年(汉武帝元光三年),黄河瓠子(今濮阳西南)决口,洪水向东南冲入钜野泽,泛入泗水、淮水,淹及十六郡,灾情严重。

汉武帝派汲黯、郑当时率10万人去堵塞,没有成功。

直到23年后,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处指挥堵口。

朝廷上下官员自将军以下皆参加堵口。

这一著名的黄河堵口以竹为桩,充填草、石和土,层层夯筑而上,最后终于成功。

汉武帝作《瓠子歌》悼之,并在堵口处修筑“宣防宫”纪念。

人民治黄峥嵘岁月 续写幸福河全新篇章

人民治黄峥嵘岁月  续写幸福河全新篇章

人民治黄峥嵘岁月续写幸福河全新篇章作者:暂无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1年第7期靳文毅“黄河宁,天下平”,治理黄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揭开了治黄新篇章。

经过山西省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山西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彻底解决了两岸滩地争种纠纷,实现了黄河小北干流岁岁安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晋陕两岸团结治河黄河小北干流是典型的堆积游荡性河道,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曾是全国有名的滩地争种纠纷河段。

新中国成立后,水利电力部会同晋陕两省就此多次研究,国务院多次指示,在20世纪50年代基本上明确了“主流划界”的指导思路。

从1968年9月开始,沿河各县政府大规模开展黄河小北干流治理。

1985年,国务院批准黄委将两岸治黄机构接收,成立黄河小北干流山西管理局,接收沿黄地管防洪工程54.03千米,对小北干流实施统一规划治理,结束了两岸由地方政府主导各自为政的治河局面。

此后,1985年至1995年10年间,随着《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河道治导控制线规划意见》颁布实施,小北干流山西侧3处,全长4070米超治导线工程得以拆除,新建护滩、护岸工程3处全长4500米。

1995年后,黄河小北干流基本实现了团结治河,滩地纷争成为历史。

防洪工程初具规模黄河小北干流分别于1998年和2003年实施了两个治理规划,新建、续建工程15处,全长18.265千米,加高加固工程10处,全长15.456千米。

目前,黄河小北干流山西侧共修建防洪工程23处,全长89.353千米,其中:黄委管理的工程19处,全长76.623千米;地管工程4处,全长12.73千米。

通过两次系统治理,黄河小北干流治理工程的布局初具规模,不利河势得到规顺,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现如今的黄河小北干流山西侧,工程坝顶平顺,坝坡规顺,根石平整,备石整齐,绿树成荫,绿草如茵,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黄河落日照清波——走近林则徐的治黄生涯

黄河落日照清波——走近林则徐的治黄生涯

黄河落日照清波 走近林则徐的治黄生涯晏㊀洋(中牟河务局)㊀㊀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这也让我想起了在美国纽约市中心,有一处以中国人命名的纪念广场,还有一座林则徐雕像,这就是林则徐纪念广场㊂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应祸福避趋之 ,每当读到这句诗,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虎门销烟㊁鸦片战争等等㊂是的,正因为如此,他被视为早期国际禁毒斗士的代表㊂然而,可能大家并不太熟悉的是,林则徐其实更是一位水利专家,并在中国治黄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㊂林则徐(1785 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㊁石麟,福建省侯官(今福州)人㊂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嘉庆㊁道光㊁咸丰三朝元老㊂他从政为官将近四十年,从翰林院编修起官至总督,足迹遍布全国13省,先后担任盐运使㊁按察使㊁布政使㊁东河总督㊁江苏巡抚㊁湖广总督㊁钦差大臣㊁两广总督㊁云贵总督等职㊂在世时提倡经世之学,历经沉浮不改初衷,在治水㊁禁烟㊁著述㊁品德等方面为后世所称赞和敬重,‘清史稿㊃林则徐传“评价他 所莅治绩皆卓越 ㊂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历史,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㊂林则徐的一生,是为民服务㊁彪炳千秋的一生,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㊂但是,大家容易忽略的是,他的诸多优秀素质,其实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㊂林则徐的前半生艰难困苦,润物无声㊂林则徐出身于文峰林氏,为福州的文化世家,其父林宾日,嘉庆侯官岁贡生,是当地的教书先生,其母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圣灵第五女㊂林则徐的启蒙教育来源于父母,以父亲影响最为深远㊂林宾日思想开明,安贫乐道,其母陈帙心地善良,扶危济困,又因家庭子女众多,生活一直非常困顿,有时三餐都难以为继㊂即使是在这种困境下,由于父母的爱护教育,加之良好的家风家教,林则徐4岁时便开始接受其父口授教学,9岁能够写就文章,14岁考取了秀才㊂少年得志,鳌峰求学㊂林则徐14岁考中秀才之后,就进入福建省当时的最高学府 鳌峰书院求学㊂当时主持书院的山长(负责人)郑光策是一位进士出身㊁追求 经世致用㊁爱民仁物 的封建士大夫㊂在此期间,林则徐也结交了一些志趣相投之人,特别是陈寿祺㊁梁章钜,二人皆为志向远大㊁用心于世之人㊂因此,在书院学习的七年时间里,他不仅学业成绩优秀,更树立了经世致用为苍生的人生信念㊂人生七年,心系民生㊂在结束鳌峰书院的求学生涯后,20岁的林则徐,新婚燕尔,又㊃91㊃中为举人,可谓是 春风得意马蹄疾 ㊂就这样,带着对未来人生的美好希冀,林则徐于同年12月赴京参加会试,但命运仿佛一直在考验他㊂在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他接连参加三次会试后才考中进士㊂在这七年里,林则徐担任过厦门海防同知书记,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㊁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㊂因工作出色,林则徐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遂将其招入幕府,悉心指点,教授为官经验㊁历代掌故和兵㊁刑㊁钱㊁谷㊁礼㊁乐知识,并鼓励㊁支持他求取功名㊂嘉庆十六年(1811年)春,27岁的林则徐参加会试,终于如愿以偿,榜列第七十四名,赐进士出身,入庶常馆,真正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㊂治水生涯也无涯纵观整个封建王朝,水利一直是国家之命脉,更有 黄河宁,天下平 之说㊂有清一朝,在靳辅㊁陈潢之后,善言水利者不多,林则徐无疑是一位擅长治水的学者型官员㊂自入仕途以后,他对于水利事业的执着就已经体现出来了㊂从1814年任翰林院编修到1820年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在 声名不显 的七年京官生涯中, 人微言轻 的林则徐一刻也未停止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和忧虑㊂期间,他加入了由陶澍组织发起的京城宣南诗社,结识了黄爵滋㊁魏源㊁龚自珍等提倡经世致用之人㊂入职不久,他就因漕运隐患开始关注畿辅水利问题,积极搜集相关资料,酝酿写作‘北直水利书“,历经二十多年后,在博览群书和自身实践的基础上,由冯桂芬编校和桂超万校勘后最终定稿,即为后人所知的‘畿辅水利议“㊂它的内容主要为在海河流域特别是京畿地区发展水田的行政㊁水利和经济等措施,借此力求缓解南粮北运㊁漕运困难的严峻国家形势㊂后来,他还就此事多次上书道光帝阐述观点,书中表面阐述海河流域水利建设,实则围绕治黄事项开展,也是他 改河北流 伟大设想的前奏,其系统性㊁科学性㊁创新性观点非常值得后人学习㊂在任期间,他兴修浙江㊁上海的海塘以及太湖流域各主要河流等水利工程,治理范围涵盖大运河㊁黄河㊁淮河㊁长江等流域,并对海河流域治理也颇有见解㊂即使在被贬戍伊犁期间,林则徐仍以 宠辱皆忘 的胸怀关注民生,开浚水源,兴修水利,先后修建了 坎儿井 和 龙口水渠 ,新疆百姓称之为 林公井 ㊁ 林公渠 ㊂林则徐治水注重深入实际,事必躬亲,同时还重视赈灾济贫,这些都是其 重民思想 的反映㊂然而,在治水实践中,他最主要的成就还是体现在黄河治理方面㊂在1127年到1855年期间,黄河流路基本上在当前黄河以南的区域摆动,涉及现在河南㊁山东㊁安徽㊁江苏的广大区域,并经常侵袭淮河(夺淮入江)㊁大运河,成为明清两朝的心腹大患㊂一心为民,弹劾权贵㊂早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林则徐刚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时,因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抚琦善办事不力,引发了大水灾,他就不惧琦善满洲贵族背景,向嘉庆帝直奏琦善的无能㊂但也因不畏权势,行事果敢,不假情面,导致了同僚的猜忌㊁冷嘲热讽,对此林则徐一度对官场心生厌倦,不过很快又重新振作起来了㊂高家堰抢险,忠孝两难全㊂道光四年(1824年)年底,洪泽湖高家堰十三堡决口,湖水外注,下游不少州县被淹㊂与洪泽湖相连的淮河,是漕运的必经之道,高家堰决口引起淮河水位下降,造成黄强淮弱,直接影响漕运安全,清廷为之震惊㊂由于南河河道总督张文浩治水不得力,道光皇帝将其撤职,并于㊃02㊃1825年3月下特旨,命正在家乡为母亲守丧的林则徐赶赴南河督修㊂林则徐深知水患的危害巨大,便立即赴任㊂身着素服的林则徐,日夜在高家堰督修,不断查验,即使是下雨天也坚持到现场督导查看㊂数月之后,堰工告竣,堵住了决口㊂由于兴修水利成就斐然,道光十一年(1831年),他被晋升为东河河道总督㊂大公无私,粪土名利㊂从1831年10月至次年2月,林则徐共担任了一百多天的东河总督㊂林则徐在任内 绘全河形势于壁,孰险孰夷,一览而得㊂群吏公牍,不能以虚词进,风气为之一变㊂ 清代黄河防御工程,多为秸料修的 埽工 ㊂他认识到,每年收购秸料乃河工第一弊端,为此,林则徐到任伊始就对所辖南北两岸十五个厅各工段存放的秸料垛逐一拆垛检查,按各厅料垛虚实情况,严明赏罚,以除河工积弊㊂连道光帝本人也不得不赞叹道: 向来河工查验垛料,从未有如此认真者㊂ 后来,林则徐因大力铲除河政腐败触动了官僚集团利益,很快就被调离东河总督职位,但是,他力除河政腐败的那份改革精神和坚强意志,却久为后人称道㊂在林则徐的一生中,最让人唏嘘和敬佩之处,就是他以 罪臣 身份,在流放新疆伊犁途中时,参与开封祥符黄河堵口的事迹㊂祥符堵口,光耀千古㊂道光二十一年六月(1841年6月),因天灾加人祸,河南祥符黄河上汛三十一堡(今开封张家湾附近)滩水漫过堤顶,洪水溢决,口门宽303丈,深8丈㊂ 浩荡黄云遮天起,声如数万钟齐 ,洪水迅速围困了开封城,房屋淹没,倒塌无数,群众露宿城头,继而,城墙相继坍塌,动则数十丈,群众拆房㊁毁寺以保危城, 城中万户皆哭声 ,这一次洪灾对开封古城造成了毁灭性破坏㊂当时,河南巡抚牛鉴㊁东河总督文冲失职在先,束手无策,牛鉴抱头号哭跪伏于墙,面河而拜,然而这一切都于事无补㊂二人遂上疏请求暂缓堵口,甚至提出可以把河南省会从开封迁移走㊂黄河决口的消息传到京师,朝廷震动,道光皇帝解除了文冲职务,枷示河工,以淮海道朱襄继任河督㊂钦差大臣王鼎等对文冲等人荒谬建议加以驳斥,并赴祥符督办河工㊂不过,王鼎也认识到堵口难度很大,以朱襄之力难以顺利完成,所以就推荐林则徐参与堵口㊂朝廷便 命遣戌伊犁已革两广总督林则徐,折回东河效办赎罪 ㊂林则徐接到上令后,立即赶往开封,在8月份到达工地,与王鼎等人一同住祥符下汛六堡(今郊区小马圈西)㊂他一到祥符,马上到堵口工程第一线督导㊂经过一番筹划准备,汛期一过,便于于10月正式开工堵口㊂此时,林则徐是戴罪之身,但他抛弃个人恩怨,一心扑在堵口上,任劳任怨㊂57岁的林则徐夜以继日地奔波在堵口工地,时常与民夫士卒一起挖泥担土㊂1842年2月,在历时八个月后,祥符堵口大工终于完成,两省二十三州民众得到解救㊂林则徐戴 罪 立功,实为治水英雄㊂王鼎上奏 林则徐襄办河工,深资得力 ,请求将功赎罪, 免戍伊犁 ㊂正在堵口庆功之时,忽传谕旨到, 林则徐于合龙后,着仍往伊犁 ㊂王鼎惊骇不能言语,而深知世事的林则徐则泰然处之,即日起程㊂临别时,林则徐赋诗二首安慰王鼎, 塞马未堪论得失,相公切莫涕滂沱㊂ 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上方 (王鼎回到北京后,反对清廷与英国议和,怒斥妥协派首领㊁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为当代秦桧㊁严嵩,在哭谏道光帝无效的情况下,不堪丧权辱国,生灵涂炭,于1842年6月8日深夜,怀惴 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㊃12㊃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 的遗疏,自缢于圆明园邸所,享年74岁㊂林则徐听到王鼎尸谏的消息悲痛万分,写了‘哭故相王文恪公“诗两首, 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 ㊂1845年,林则徐被招还北京时,特到蒲城,拜望了王鼎故居,并到坟莹祭奠了王鼎㊂1846年,在他任陕西巡抚时,还为王鼎守心丧三个月)㊂林则徐从开封出发后继续西行,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的壮怀诗句㊂林则徐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㊂身处逆境亦不失报国之心,身遭厄运仍关心民众,以获 罪 之身,治理黄河大水灾,功绩卓著,实为治河功臣㊁人民英雄㊂当年,林则徐主持堵御黄河决口而新筑的黄河大堤,位于今日开封市西起水稻乡马头村,东至柳园口乡大马圈堤段,在柳园口附近合龙,共7.5km,较决口前旧堤向北推移了约两km,离河道较近,故人称为 前进大堤 ㊂因这段大堤形似月牙,有人又称它为 月牙堤 ㊂为纪念林则徐堵口筑堤之功,后人称这段堤防为 林公堤 ㊂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回顾林则徐的一生,他曾少年得志,仕途顺遂,道光帝八天内连续召见八次以示恩宠;也曾跌落谷底,在完成虎门销烟㊁抗击英军的壮举后,却因内外构陷而充军伊犁㊂但是,他的正直清廉,特别是治水(治黄)能力,将永远载入史册㊂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时代所限,他的治河能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㊂比如,在1832年林则徐任东河总督时,经过反复实地考察后,已经初步形成了挽黄河河道北流,从山东利津入海的伟大设想,并于次年在写给好友陈寿祺的信中明确提出了这一设想,并以‘畿辅水利议“作为初步措施,但考虑到现实阻力太大等各种因素,一直并未公开提出 改河北流 设想㊂不曾想,在他去世五年后,黄河在铜瓦厢自行决口北流,河道流路与其设想大体一致㊂而清朝也逐渐走入了历史的坟墓,两千年的封建时代终究划上了句号㊂170年后,早已世殊时异,积贫积弱的屈辱时代早已成为往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黄河岁岁安澜的巨大成就已成为常态㊂福州,是林则徐的故乡,这里留存着包括林则徐故居㊁出生地和纪念馆在内的一系列珍贵遗迹㊂20世纪90年代,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习仲勋同志和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都高度重视林则徐故乡遗迹的保护㊁修缮工作㊂1995年6月3日,林则徐铜像在福州南大门 白湖亭竖立起来㊂在揭幕仪式上,习近平满怀深情地说: 今天,故乡的人民竖立起林则徐铜像,就是为了激励自己,教育后人,让在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永远发扬光大㊂在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指出,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发出了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伟大号召㊂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林则徐的治黄事迹和为民情怀,将激励我们集全社会之力,同心同向投入到幸福河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中!㊃22㊃。

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

从治标到治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黄河治理
三年多以来解放区人民政府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巨大的治黄工程不顾国民党军队的挖堤破坏窜扰抢掠以及飞机轰炸扫射先后以二千五百万个人工完成了一千八百里长的复堤工程和抢修无数处的险工使沿河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未受大的损失

麓州警删 2 0 1 7 . 0 3
从 治 标 到治 本 : 新 中 国 成 立初 期 的黄 河 治 理
史 上 黄河 大徙 七 次 , 造 成 巨灾 , 在 四千 二 百 三 十年 内堤 防 溃决 约一 千 五 百 八 十 次 。 ” ①人 为 因 素 的破
坏, 更 加剧 了灾 害发 生 的频 率 和危 害程度 。特别是 1 9 3 8年抗 日战争 时期 , 蒋 介 石 扒开 花 园 口黄河 大 堤, 造 成 了豫 、 皖、 苏三 省两 万九 千平 方 公 里 的肥 沃 土 地 被 淹没 , 淹死 了 3 2万 多人 ; 同时 黄河 改 道 淤 淀 了淮河及 其 支流 的河 道 , 造成 了淮河 的灾 害 。 自然 和人 为 因素 造成 黄 河灾 害频 发 , 使 黄 河两 岸 的 人 民生活在 水 深火 热之 中。1 9 4 6年 解放 区军 民在 中 国共产 党 的领 导 下 , “ 一 手拿 枪 , 一 手拿 锨 ” 开 启 了人 民治 黄事业 , 黄河灾 害状 况 开始 改 观 。经 过 解 放 战争 时 期 的 黄河 治 理 , 治 黄事 业 取 得 了一 定成
得 汲取 的教 训 。
关键 词
黄河 ; 治理 ; 兴利 除 害 ; 蓄 水拦 沙 ; 治标 ; 治本
中图分类 号 K 2 7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5— 3 4 9 2 ( 2 0 1 7 ) 0 3— 0 0 6 0— 0 9
“ 黄 河宁 , 天下平 。 ” 新 中国成立初期 , 党和 国家领 导人把黄河 治理 当作事关 安 民兴邦 的大事予 以高 度 重视 。1 9 5 2年 , 毛泽东首次 出京就到黄河视察 , 并发 出“ 要把 黄河 的事 情办好 ” 的伟 大号 召 ; 周恩 来对 “ 黄河 的事情 ” 亲 自挂帅 , 多次主持会议研 究治理黄河 的重大 问题 。根据 黄河 自身 的特点 和新 中国初期 经济社会 发展 的要求 , 黄河水利委员会 在 中共 中央治黄方针 的指导 下 , 提 出 了“ 兴 利除 害 , 分步 治理 ” 治

黄河答问录

黄河答问录

黄河治理方略1.黄河有别于其他江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①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 6亿吨,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35公斤。

黄河水量仅为长江的6%,但平均输沙量却是长江的3倍。

河水量的56%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却来自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

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沙量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

②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总面积64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每年约16亿吨泥沙流人黄河干流,这1 6亿吨泥沙中,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8亿吨淤积在河口地区填海造陆,4亿吨输入深海。

③河道形态特殊:黄河下游河道成为著名的“地上悬呵”,河床普遍高于两岸地面4-6米(黄河河床比新乡市地面高出20米,比开封高13米,比济南高5米)。

黄河洪水全靠两岸堤防抵御。

一般河道是上窄下宽,黄河下游河道却是上宽下窄,最宽处达24公里,最窄处仅275米,排洪能力上大下小。

黄河下游河道内滩地面积375万亩,居住人口181万。

④洪水灾害频繁:从先秦时期到民国年间的2 540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目前,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涉及豫、鲁、皖、苏、冀五省,范围达12万平方公里,人口8755万。

⑤管理体制独特:全国七大流域机构中,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是唯一直接管理下游河道及防洪工程并担负全河水资源统一管理、水量统一调度等任务的流域机构。

2.历史人物治河方略?①贾让:“治河三策”:“上策”是滞洪改河(人工改道),“中策”是筑渠分流,“下策”是缮完故堤(加高增厚原有提防。

)②王景治河③贾鲁:“疏、浚、塞并举”。

④潘季驯:《河防一览》,提出“束水攻沙”。

⑤靳辅:《治河方略》⑥李仪祉:现代水利科学方法统筹综合治理黄河。

3.人民治理黄河以采来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河治理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①构建了科学的防洪工程体系,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

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

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

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中国对治理黄河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新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措施,对黄河流域进行了系统性治理。

在治理过程中,新中国注重综合施策,采用了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等多种手段,对黄河流域进行了全面、有序的治理,有效地控制了洪涝、滩涂、河道淤积等问题,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在黄河治理过程中,新中国注重与沿岸居民的沟通和协作。

新中国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组织和管理体系,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积极与沿岸群众进行沟通,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治理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最后,新中国不断加大对黄河治理工作的投入。

在黄河治理过程中,新中国不断加大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同时加强对黄河流域的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确保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

总之,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是显著的,这不仅是对我国水利事业的巨大贡献,也是对全球治理黄河等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 1 -。

长江黄河治理情况汇报

长江黄河治理情况汇报

长江黄河治理情况汇报长江黄河是我国两大重要河流,对于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江黄河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长江黄河治理。

以下是关于长江黄河治理情况的汇报。

首先是长江治理情况。

我国长江流域面积广阔,涉及多个省份和城市,治理工作既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整体规划和协调。

近年来,我国政府注重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加大了长江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

通过推进水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等措施,长江流域的水质得到了改善。

同时,我国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项目,如三峡工程等,有效控制了洪水灾害,提高了长江流域的防洪能力。

其次是黄河治理情况。

黄河是我国母亲河,但又饱受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等问题的困扰。

为了解决黄河的治理问题,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了黄河上游的生态修复,改善了黄河源区的植被覆盖,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其次,实施了大规模的黄河清淤工程,有效减少了黄河的泥沙淤积,保持了河道的畅通。

此外,政府还倡导了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通过限制取水,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保持了黄河流域的水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长江黄河治理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保护意识仍需加强,一些地方仍存在水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整治。

其次是水资源的合理管理,长江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是宝贵的资产,必须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再次是长江黄河流域的防洪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灾害防治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灾害管理。

综上所述,长江黄河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工作,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长江黄河治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灾害管理,继续推动长江黄河治理工作,保护好这两条重要的河流,促进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

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

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治理成为了国家重大的工程项目之一。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黄河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通过大规模的堤防修建,有效地防止了黄河的洪水灾害。

特别是在1959年的大洪水中,黄河堤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保护了数百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其次,新中国还采取了综合治理的策略,包括修建水库和调节闸门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黄河的水资源利用率。

同时,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程,加强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

最后,黄河治理的成果也极大地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黄河沿岸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为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之,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就不仅仅在于解决了黄河的自然灾害问题,更在于促进了黄河流域地区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治理的成就
【50年岁岁安澜的伟大胜利】
据史料记载,从先秦到民国年间的254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90余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用于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的投资达80多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14亿多立方米,其工程量相当于建造13座万里长城。

群众投劳近5亿工日。

依靠防洪工程体系和广大军民的严密防守,已连续夺取50多年黄河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

确保黄河岁岁安澜,不仅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

据综合分析计算,黄河下游50年不决口,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近4000亿元。

避免人员伤亡、河渠淤塞、良田沙化、环境恶化、影响社会稳定等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巨大】
目前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总库容57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4600多处,提水工程2.9万处,干流设计引水能力已超过6000立方米每秒。

流域内及下游沿黄地区灌溉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1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1亿亩,增长了8倍,其中宁蒙河套灌区、汾渭灌区和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这3大片灌溉面积占全河的70%以上,用水量占80%。

灌区农业增产效益显著,在约占耕地面积45%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以上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许多灌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棉基地。

黄河下游现共修建引黄涵闸94座,引黄灌溉和抗旱浇地面积达3600多万亩,平均年引水量近100亿立方米,豫、鲁两省沿黄20个地、市的百余县用上了黄河水。

黄河水资源利用范围,已从过去主要用于农田灌溉,转为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沿河兰州、包头、郑州、开封、济南、东营等50多座大中城市和一大批工矿企业,均以黄河为主要水源。

农村27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也靠黄河供水得到解决。

还建成了引黄济青(岛)、引黄济卫(河)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共580亿立方米,目前已耗用307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高达53%,与国内外大江大河相比,已属较高水平。

据综合分析计算,建国50年来,引黄灌溉、供水的直接经济效益达6000亿元。

【建成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
黄河水电资源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目前在干流上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青铜峡、天桥、三门峡共8座大中型水电站,目前小浪底、万家寨、李家峡3座水电站正在建设,已建、在建水电站装机容量共900万千瓦,年发电量336亿千瓦时。

黄河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累计发电经济效益达1200亿元。

黄河上游已初步建成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

【水土保持成效显著】
建国50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从小到大,从典型示范到全面推广,从单项措施到综合治理,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积累了比较完整的、适用于水土流失不同类型区的治理措施和治理经验,收到明显成效。

目前已有16.6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占
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6.6%。

涌现出一批小流域、县域、支流等不同规模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先进典型。

许多地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开始得到改善,80%以上的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水土保持综合经济效益达2000亿元。

70年代以来,通过水利建设和水保措施,平均每年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量约3亿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黄土高原地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治理水土流失,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