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第十五章 分离分析法导论
《现代仪器分析》_第二版-刘约权-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仪器分析习题解答20xx年春第12章电位分析及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P2161.什么是电位分析法?什么是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答:利用电极电位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待测物质活度或浓度的电化学分析法称为电位分析法。
以离子选择性电极做指示电极的电位分析,称为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
2.何谓电位分析中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金属基电极和膜电极有何区别?答:电化学中把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变化而变化,并能反映出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的电极称为指示电极。
电极电位恒定,不受溶液组成或电流流动方向变化影响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
金属基电极的敏感膜是由离子交换型的刚性基质玻璃熔融烧制而成的。
膜电极的敏感膜一般是由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且能导电的金属难溶盐经加压或拉制而成的单晶、多晶或混晶活性膜。
4. 何谓TISAB溶液?它有哪些作用?答:在测定溶液中加入大量的、对测定离子不干扰的惰性电解质及适量的pH缓冲剂和一定的掩蔽剂,构成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TISAB)。
其作用有:恒定离子强度、控制溶液pH、消除干扰离子影响、稳定液接电位。
5. 25℃时,用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测得电池:“玻璃电极|H+(a=X mol?L-1)║饱和甘汞电极”的电动势为0.814V,那么在c(HAc)=1.00×10-3 mol?L-1的醋酸溶液中,此电池的电动势为多少?(KHAc=1.8×10-5,设aH+=[H+])解:∵E1=φ(+)--φ(-)=φ(+)-(K-0.0592pH1)E2=φ(+)--φ(-)=φ(+)-(K-0.0592pH2)∴E2- E1= E2-0.814=0.0592(pH2- pH1)∴E2=0.814+0.0592(-lg√Kc-4.00)=0.806(V)6.25℃时,用pH=5.21的标准缓冲溶液测得电池:“玻璃电极|H+(a=X mol?L-1)║饱和甘汞电极”的电动势为0.209V,若用四种试液分别代替标准缓冲溶液,测得电动势分别为①0.064V;②0.329V;③0.510V;④0.677V,试求各试液的pH和H+活度解:(1)ΔE1=0.064-0.209=0.0592(pH1-pHs)∵pHs=5.21∴pH1=2.76 aH+=1.74×10-3 mol?L-1(2)ΔE2=0.329-0.209=0.0592(pH2-pHs)∵pHs=5.21∴pH2=7.24 aH+=5.75×10-8 mol?L-1(3)ΔE3=0.510-0.209=0.0592(pH3-pHs)∵pHs=5.21∴pH3=10.29 aH+=5.10×10-11 mol?L-1(4)ΔE4=0.677-0.209=0.0592(pH4-pHs)∵pHs=5.21∴pH4=13.12 aH+=7.60×10-14 mol?L-17.25℃时,电池:“镁离子电极|Mg2+(a=1.8×10-3mol?L-1)║饱和甘汞电极”的电动势为0.411V,用含Mg2+试液代替已知溶液,测得电动势为0.439V,试求试液中的pMg值。
分离分析导论课件

R在学术界广泛使用,许多统计和机器学习的最新研究成果都在R中实 现和发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数据预处理
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统计 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清洗、
整理和转换,以提高数据的质 量和可用性。
分离分析的基本原理
距离度量
可视化呈现
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或相似度 来衡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或差异程 度。
通过图形化界面或可视化工具将聚类 结果呈现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 的分布和结构。
聚类算法
根据距离度量结果,采用不同的聚类 算法将数据点分为不同的组或簇。常 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层次聚 类、DBSCAN等。
02
分离分析方法
经典分离方法
沉淀分离法
利用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差异,通 过添加沉淀剂使目标物质沉淀,与其 他物质分离。
萃取分离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种不混溶的溶剂中 的溶解度差异,使目标物质从一种溶 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
析,以识别出语音中的情感信息。
05
分离分析的挑战与展望
数据质量对分离分析的影响
数据清洗
数据中的异常值、缺失值和重复 值等会影响分离分析的结果,需
要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
数据平衡性
在分离分析中,如果数据集存在 不平衡的情况,会影响分类器的 性能,需要进行数据平衡处理。
数据噪声
数据中的噪声和无关信息会影响 分离分析的准确性,需要进行降
蒸馏分离法
利用物质沸点的差异,通过加热使不 同物质以蒸汽形式分离,再通过冷凝 收集。
色谱分离法
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的吸附、分配等作用力的差异,实现 多组分的分离。
现代分离方法
分离分析法导论

内容提要
一、概述 二、色谱法的分类 三、色谱图及常用术语 四、色谱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五、色谱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一、概述
将先分离后分析的仪器分析方法称为分离 分析法。 利用组分间吸附、分配、交换、迁移速率 等差异,先分离然后通过检测器按一定顺 序进行分析测定。 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毛细管电泳法 色谱-质谱、色谱-光谱联用
色谱法,( Chromatograph )已成为一种重 要的分离、分析技术,分离分析复杂组分最有效 的方法之一。它是各种分离技术中效率最高和应 用最广的一种方法。 现代色谱分析法已成为既能分离混合物,又 能定性、定量分析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由于 GC 和 HPLC 的迅猛发 展,色谱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形成了 一门新兴学科-色谱学。
Developing of Chromatographic Technique
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1.色谱峰数,表明样品中所含组分的最少数量;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进行定性; 3.根据色谱峰的峰高或峰面积进行定量; 4.根据色谱峰的位置和区域宽度,评价色谱系统; 5.根据两色谱峰之间的距离和分离度, 评价色谱条 件的合适性。
W1/2=2.354
(3)峰底宽Wb:色谱峰两侧拐 点上切线与基线的交点间的距 离,图中IJ 。
Wb = 4
4.峰面积A---色谱定量的依据 峰面积的测量方法: (1)数学近似测量法(见公式) 对称峰 A=1.065hW1/2 (峰高乘半峰宽) (2)真实面积测量法( 微机处理)
RT: 39.76 - 60.64 100 95 90 85 80 75 70 65 50.20 NL: 1.02E8 TIC MS ganlan3
分离方法.ppt

速率理论方程
板高方程: 指出了色谱柱填充的均匀程度,填料粒度的大小,流动相的种 类及流速,固定相的液膜厚度对柱效的影响。
分离度
柱效和选择性
理论塔板数n (n有效)是衡量柱效的指标,反映了色谱分离过程动力学性质。 常用色谱图上两峰间的距离衡量色谱柱的选择性,其距离越大说明柱子的 选择性越好。柱子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上的热力学性质。(α )
分离度 也称分辨率 (resolution, Rs)。它是指
相邻两色谱峰保留值之差与两峰底宽平均值之 比,即
当Rs < 1时,两峰总有部分重叠; 当Rs = 1时,两峰能明显分离; 当Rs = 1.5时,两峰已完全分离。
当然,更大的值分离效果会更好,但 会延长分析时间。
分离度受柱效n, 选择因子 和容量因子k的控制
薄层色谱法
依 据 色 谱 过 程 中 流 动 相 和 固 定 相 的 物 理 状 态
气固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气液色谱法
液固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
液液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按 色 谱 动 力 学 过 程
迎头色谱
顶替色谱
线性洗脱色谱
洗脱色谱
非线性洗脱色谱
按所利用的物理化学原理将色谱法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渗透色谱以及形成络合物色谱等。
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是确定色谱图上每一个峰所代表的物质。保留时间 定量分析: (1) 响应信号的测量 测量峰高和峰面积 (2) 定量校正因子: 绝对校正因子 相对效正因子 (3) 定量方法
外标法: 操作简单,适于工厂控制分析和自动分析。
内标法: 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分,或试样中所有组分不 可能全部出峰时,可采用内标法。
法理学导论 第十五章法的产生与演进.

(四)社会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主要是指前苏联及前东欧国家在20世
纪上半叶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以及中国当代的 法律制度。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获得民族独立后,也曾建立过这样的法律制度。 其法律制度的具体特征是: 第一、坚持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第二、强调社会平等的至上地位。 第三、强调国家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
演进所面临的时代问题及未来演进趋势 2、熟悉法律产生的原因、过程和标志,法的历 史类型 3、掌握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法的产生 法的演进 法的继承和法的演进
第一节
法的产生
一、法产生之前的社会制度 二、法产生的历史过程 三、法产生的基本标志及其与氏族习惯的区别 四、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一)奴隶制法
奴隶制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剥削阶级类型的法,
它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在氏族制度的废 墟上建立起来的。较典型的有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 希腊、罗马及中国的法律制度。 奴隶制法具有如下重要特征: 第一、否认奴隶的法律人格,公开确认奴隶主 对奴隶的人身占有。 第二、惩罚方式极其残酷,且带有任意性。 第三、在自由民内部实行等级划分。 第四、明显带有原始习惯的某些残余。
本章推荐阅读材料
1、[德]恩格斯著:《家庭、私有
制和国家起源》,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2、[英]梅因著:《古代法》,沈
景一译,商务出版社1996年版。
3、张文显主编:《法理学》,法律出版社1999
版。 4、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版。 5、郝铁川著:《当代中国与法制现代化》,浙 江人民出版社1999版。 6、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 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版。
第15章-色谱分析法导论PPT课件

A.J. P. Martin (1910-2002)
1952年,因为他们对分配色谱理 论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52) for the
invention of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R.L.M. Synge
(1914-1994)
液相色谱: 液固色谱
液液色谱
适用于高沸点、不易气化的、热不稳定及 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通常在室温条件下工作。
超临界流体色谱
.
11
2、按固定相所处的外形分类
按分离柱不同可分为: 柱色谱和平板色谱。
柱色谱又分为: 填充柱色谱和毛细管柱色谱;
平板色谱又分为: 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
12
3.按组分在两相间的分离机理分类 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空间
15
苯和环己烷的沸点仅差0.6℃,如用 精馏分离柱进行分离是不可能的。
环
苯
己
烷
.
16
2.气相色谱法与经典化学分析的比较
化学分析根据物质具有某种独特的化学性 质来进行测定, 而色谱分析能使许多化学性质 相同/相似的复杂组分相互分离后测定。
3.气相色谱法与光谱、质谱分析法的比较
光谱、质谱主要是定性分析工具, 色谱是 分离分析的工具。色谱法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它 最擅长分离分析多组分的复杂体系。
排阻色谱等。
.
13
三、色谱法的特点
1.分离效率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分离复杂混合物、性质相近 的有机同系物及旋光异构体等。
2.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 3.分析速度快: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
分离分析法导论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总结词
数据准备与处理
详细描述
数据收集是实施分离分析法的关键步骤之一,需要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 理、异常值检测和数据转换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模型建立与参数估计
总结词
模型选择与参数估计
详细描述
在分离分析法中,选择合适的模型是至关重要的。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目标,选择适合的数学模型或算 法。参数估计是模型建立的重要环节,通过估计模型参数,使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数据和反映实际情 况。
结果解释与决策制定
总结词
结果解读与应用
详细描述
分离分析法的结果解释需要对模型输出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和解读,理解其含义和影响。决策制定是根据结果解释,制 定相应的策略或措施,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04
分离分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
高效性
分离分析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大量数 据,尤其在处理高维数据时表现出色。
3
分析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各个组分 的性质、结构和组成,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 用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优化原理
01
优化原理是指在分离和分析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实验条件和参 数的优化,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和分析准确度的目的。
02
优化原理的实现需要借助各种实验设计和优化方法,如单因素
实验、正交实验、均匀实验等。
分离原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各 种类型的混合物和系统,如气体、液体、固体 混合物,以及生物体系、化学反应体系等。
分析原理
1
分析原理是分离分析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对分离后的各个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的方法和手段。
2
第十五章分离分析法导论

cl K cg
2019/2/28
ml k mg
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从色谱流出曲线可获得许多重要信息:
(1)根据色谱峰的数目,可以判断试样中所含组分的最少 个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 (3)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 (4)根据色谱峰峰间距及其宽度,可对色谱柱的分离效能 进行评价。
min或s。
色谱定性的依据 。
2019/2/28
(2)死时间(t0)
不被固定相滞留的 组分(如空气、甲 烷)从进样到出现 峰最大值所需的时 间。
(3)调整保留时间(tR ‘):扣除死时间后的保留时间,
tR'= tR-t0
2019/2/28
(4)保留体积:组分 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 值所消耗流动相的体 积(ml)。 VR = tR×F0
一 色谱定性方法
1 与标样对照的方法:
(1)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分别将标样和试样进行色 谱分析,比较两者的保留值,如果保留值相同, 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2)如果样品中组分较多,各峰距离较近,则可在 样品中加入标样后混合进样,对比混合前后的谱 图,如果某色谱峰明显增高,则样品中含有此标 样成分。 (3)双柱法
(3)外标法:
2019/2/28
2019/2/28
四 色谱图及色谱常用术语
(一)色谱图:
组分在检测器上产生的信号强度对时间所作的图。 色谱峰:色谱图的突起部分。
2019/2/28
(二)色谱图中的基本术语
1 基线:仅有流动 相(无试样)通过 色谱柱时,检测器 的响应信号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即为 基线。 2 峰 高 (h): 色 谱 峰的最大值到峰底 的距离。
第15章 分离分析法导论

9
2.基线
无试样通过检测器时,检 测到的信号即为基线。
3.峰高、峰宽及面积
峰高 h :从峰的最大值到峰底 的距离; 峰宽:峰底宽 Y ,半峰宽Y1/2 ,标准偏差σ (Y = 4σ ); 峰面积A:色谱峰与峰底之间 的面积,是色谱定量的依据。
10
4.色谱保留值
是色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两套参数:时间/体积 (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时间(tR):组分
即柱效为多大时,相邻两组份能够被完全分离。
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大小受色谱过程中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保留值之差──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
区域宽度──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
色谱分离中的四种情况如图所示:
26
讨论:
色谱分离中的Biblioteka 种情况的讨论: ① 柱效较高,△K(分配系数)较大,完全分离;
② △K不是很大,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上完全分离;
1.0 DEG/MI N
HEWLETT PACKARD
5890
Sample
Gas Chromatograph (GC) Mass Spectrometer (MS)
B A C D A B C D
D A
C
B
Separation
Sample
Identificati on
30
二、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1. 峰面积的测量
A、B、C三项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20
A. 涡流扩散项
原因:组分碰到固定相颗粒,形成垂直方向“涡流”; 结果:导致到达检测器有先有后,色谱峰形变宽; 改善:提高固定相的颗粒细度和均匀性及填充均匀性 (与流动相性质、流动相速率无关); 注:主要描述液相色谱, 对于空心毛细管柱,A=0
第五章-色谱分析法概论

Fc:流动相平均体积流速,(单位:cm3·min-1).
(5) 保留体积VR
指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 的流动相的体积。保留时间与保留体积关系:
VR = Fc·tR (6)调整保留体积VR
某组分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称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体 积。
VR = VR VM = tR Fc
3. 保留值与容量因子的关系
k' K1KVs KVs
Vm VM
将色谱过程基本方程代入:
k' VR VM Vs
Vs VM
可得: k' VRVMVR ' tR ' tRtM
VM VM tM tM
将该式改为: VRVM(1k')
tRtM(1k')
tR
L u
(1
k
')
4.相对保留值 2 ,1
某组分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分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
取决于组分在固定相上的热力学性质。
2、分离度的定义
分离度又叫分辨率或分辨度,既能反映柱效率又能反映选择
性的指标,是衡量分离效能的总指标。
定义:
Rs
1 2
{ 根据流动相的
气相色谱(GC) 气-液色谱(GLC)
物态可分为
液相色谱(LC) 液-固色谱(LSC)
液-液色谱(LLC)
按固定相的固 定方式分类
填充柱色谱 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平板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平板色谱
根据分离机理 可分为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排阻色谱
色谱法的特点和应用
1.分离效能高 2.灵敏度高 可检测10-11~10-13g,适于痕量分析.色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解释下列名词:(1)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2)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3)统计权重和简并度;(4)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5)禁戒跃迁和亚稳态;(6)光谱项和光谱支项;(7)分子荧光、磷光和化学发光;(8)拉曼光谱。
答:(1)由原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原子光谱;由分子的各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光谱。
(2)当原子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激发到较高能级上处于激发态。
但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一般约在108 s内返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而发射出的特征谱线形成的光谱称为原子发射光谱;当基态原子蒸气选择性地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辐射后跃迁到较高能态,这种选择性地吸收产生的原子特征的光谱称为原子吸收光谱。
(3)由能级简并引起的概率权重称为统计权重;在磁场作用下,同一光谱支项会分裂成2J+1个不同的支能级,2J+1称为能级的简并度。
(4)由分子在振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振动光谱;由分子在不同的转动能级间跃迁产生的光谱称为分子转动光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 tR-t0
2020/6/7
(4)保留体积:组分 从进样到出现峰最大 值所消耗流动相的体 积(ml)。 VR = tR×F0
(5)死体积( V0 ): 不能被固定相滞留的 组分从进样到出现峰 最大值所消耗的流动 相的体积。V0 = t0 ×F0
CO2超临界流体色谱
2020/6/7
(二)按操作形式分类:
1 柱色谱: (1)填充柱色谱:将固定相装入玻璃或金属管内 (2)毛细管色谱:将固定液直接涂渍在毛细管内壁或采用 交联引发剂,在高温处理下将固定液交联到毛细管内壁。 2 纸色谱:以多孔滤纸为载体,以吸附在滤纸上的水为固 定相,各组分在纸上经展开而分离。 3 薄层色谱:以涂渍在玻璃板 或塑胶板上的吸附剂薄层为固 定相。
2020/6/7
三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一)按两相状态两类:
1气相色谱(GC):用气体(称为载气)作流动相 气固色谱(GSC):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 气液色谱(GLC):固定相是涂渍在载体上的固定液 2 液相色谱(LC):用液体作流动相 液固色谱(LSC):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 液液色谱(LLC):固定相是涂渍在载体上的固定液 3 超临界流体色谱:用超临界流体作流动相
2020/6/7
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从色谱流出曲线可获得许多重要信息:
(1)根据色谱峰的数目,可以判断试样中所含组分的最少 个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 (3)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 (4)根据色谱峰峰间距及其宽度,可对色谱柱的分离效能
进行评价。
2020/6/7
第十五章 分离分析法导论
H A B Cu u
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填充物,并尽量填充均 匀、紧密,可以减小涡流扩散
(6)调整保留体积( VR‘ ):指扣除死体积后的保留 体积,即V R' = VR -V0 。
2020/6/7
(7) 相对保留值r2,1
指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组分2与组分1调整保留值之比:
r2,1 = t´R2 / t´R1= V´R2 / V´R1
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 和固定相性质有关,与其 他色谱操作条件无关,它 表示了固定相对这两种组 分的选择性。
2020/6/7
2 色谱法原理
当混合物随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时,就会与柱中固定相发 生作用(溶解、吸附等),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 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发生作用的大小、强弱不同, 在同一推动力作用下,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滞留时间不同, 从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按一定顺序从柱中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 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 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2020/6/7
5 色谱保留值: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保留行为的量 度,它反映组分与固定相间作用力大小,通常用保留时间和 保留体积表示。
(1) 保留时间 (tR):某组分通 过色谱柱所需时 间,即从进样到 出现色谱峰最大 值时间,单位为
min或s。
色谱定性的依据 。
2020/6/7
(2)死时间(t0) 不被固定相滞留的 组分(如空气、甲 烷)从进样到出现 峰最大值所需的时 间。
2020/6/7
(三)按分离原理分类:
1 吸附色谱:用固体吸附剂作固定相,根据吸附剂表面对 不同组分的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进行分离。
2 分配色谱:用液体作固定相,利用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 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
3 离子交换色谱:液相色谱的一种,以特制的离子交换树 脂为固定相,不同pH值的水溶液为流动相。
4 凝胶色谱:测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2020/6/7
四 色谱图及色谱常用术语
(一)色谱图:
组分在检测器上产生的信号强度对时间所作的图。 色谱峰:色谱图的突起部分。
2020/6/7
(二)色谱图中的基本术语
1 基线:仅有流动 相(无试样)通过 色谱柱时,检测器 的响应信号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即为 基线。 2 峰 高 (h): 色 谱 峰的最大值到峰底 的距离。
2020/6/7
3 峰宽 用来衡量色谱峰宽度的参数, 有三种表示方法:
(1)标准偏差():即0.607倍
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一半。 (2)半高峰宽(Y1/2):色谱峰高
一半处的宽度 Y1/2 =2.354
(3)峰底宽(Y):由色谱峰两侧 拐点作切线与基线交点间的距
离,Y=4
2020/6/7
4 峰面积A:色谱峰与峰底之 间的面积。 是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2
2
16 tr W
2
2020/6/7
对塔板理论评价
成功: a. 解释色谱流出曲线形状(呈正分布) b. 浓度极大点位置 c. 评价柱效应能高低的塔板数计算
存在问题:a. 不能说明板高的影响因素 b. 色谱宽变宽原因 c. 不能解释不同流速的 n 值不同
2020/6/7
二 速率理论
1 涡流扩散项A
第十五章 分离分析法导论
第一节 色谱分析法及 其基本概念
一 概述 二 色谱法简介 三 色谱法的特点 四 色谱法的分类 五 色谱分离过程及有 关术语
2020/6/7
一 概述
分离分析法:先分离后分析的仪器分析方法。
二 色谱法简介
1 概述: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技术。 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使用的装 置:色谱原型装置。 固定相:装填在玻璃或金属管内固定不动的物质 流动相:在管内自上而下连续流动的液体或气体 色谱柱:装填有固定相的玻璃管或金属管 色谱法:以物质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 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 色谱分析的 基本理论
一 塔板理论 二 速率理论
2020/6/7
一 塔板理论
比拟为蒸馏塔
0
1 2 3 4 5 6 ·······
气相G H
体积ΔV
载气
液相L
一个塔板、板高H
2020/6/7
理 论
H
n
理论塔板高度
5.54
tr W1
2
2
16
tr W
2
塔
板
L
数
H
n
n
neff
5.54
tr W1
2020/6/7
(三)分配平衡:
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所达到的 平衡。以气液色谱为例: 1 分配系数K: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组分在液相和气相之间 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 2 分配比k: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液相和气相之间分 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
K cl cg
k ml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