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空气的热胀冷缩名师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在受热和受冷时的变化,从而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以及详细的实验步骤,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2.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和设备:气球、玻璃管、水槽、热水、冷水等。
2.教学课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如冬天水管爆裂,引发学生对空气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这一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空气会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6.小结(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2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1)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4课的内容,教材从液体的热胀冷缩的知识出发,引出“空气是否热胀冷缩”的探究问题。
关于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教材的插图给了学生们提示:在锥形瓶上套小气球,分别放进热水、常温水、冰水里面,观察现象。
在教材设计中还联系了水的热胀冷缩,对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是对学生知识链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本课的难点在于最后一个环节,即“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而“微粒”假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课本中安排了一个模拟游戏,让学生亲历游戏的过程,用生动形象的游戏来解释深奥的科学原理。
【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训练知识的迁移以及逻辑思维的形成非常重要,他们虽然在科学知识的探究中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他们的科学知识还是比较浅显的,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动手的欲望会让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很高的热情。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展开讨论“怎样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随着探究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活动的展开,会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环环相扣,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到科学探究中,运用所学习的研究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遇冷后,体积会缩小。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敢于大胆质疑,并能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验证“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特性?”的猜想。
2.通过模拟空气“微粒”运动,体验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并能利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合作探究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敢于质疑的创新精神。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4)
《空气的热胀冷缩》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各种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三、【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每组准备:套气球的锥形瓶1、烧杯2、热水、冷水教师准备:热水瓶、瘪乒乓球1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并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小魔术:魔蛋钻瓶子。
首先我们要准备好这样一些实验器材,鸡蛋比瓶口略大,那么怎样让鸡蛋自己钻进瓶子里面呢?首先往瓶子里面倒入热水,震荡,倒掉热水,把鸡蛋放在瓶口,静置一会,我们很明显的观察到鸡蛋钻进瓶子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鸡蛋为什么能钻进瓶子里去呢?)是蛋的原因,瓶子的原因,还是空气的原因呢?然后导入新课,在此就已提出问题:气体受热、受冷之后体积会如何变化?(二)、新课讲解:1、作出假设:小老师请同学做出推测,并要求生答出自己是根据什么现象作出的推测?(目的:训练生在做探究实验的假设时,要做到有根据的假设。
)2、设计实验:(1)独立思考:让生自学33、34页的内容,根据教材提示以及桌子上准备的实验材料,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空气受热后体积要变大,受冷后体积要缩小”。
(要求:想好的同学举手表示)(2)小组交流:见大部分孩子举手后,便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要求:交流好了的小组举手表示)(3)请一个小组谈谈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4)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直到方案完善为止(5)小老师进行温馨提示: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3、实施实验:小老师请同学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到讲台上带领各小组进行实验操作。
4、观察现象(1)小老师提问:在实验操作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2)生答(3)其他人补充5、得出实验结论: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空间大小从游戏中明白物体热胀冷缩的假说安静地挨个站在中间手舞足蹈或作剧烈运动【提示】从游戏中明白:空气微粒运动加快,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空气就膨胀2、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1)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①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②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三、课堂练习:判断题1、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剧烈和扩大。
2、空气的热胀冷缩变化没有水明显。
3、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4、热水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就会把木塞顶起。
5、热气球升空是利用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
6、自行车保胎多发生在冬季。
四、拓展提高:用空气热胀冷缩原理解释生活现象①暖壶倒满开水后,塞子为什么会蹦出来?【提示】因为热水瓶里面有空气,空气受热膨胀就会把木塞顶起!②冬天,闲置的篮球、排球和足球会变瘪,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提示】因为冬天温度低,球里的空气体积变小收缩。
五、作业布置小调查:液体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填写游戏手册提出物体热胀冷缩的假说认真听独立完成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交流课后完成检测知识掌握情况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总结课堂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了解热胀冷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在科学探究中,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用图面进行描述和交流,尝试用“游戏”解释现象,体会到热无处不在,培养了浓厚的科学兴趣。
板书板书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4空气的热胀冷缩4-教科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胀大,受冷以后体积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各种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拟”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用实验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懂得空气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运动速度有关,试着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引入新课演示实验器材一组;乒乓球两个;空气热胀冷缩分组实验器材六组;热胀喷泉实验器材两组;课件。
教学过程:一、魔术激趣,引入新课1.谈话激趣,魔术演示。
2.设疑引入,板书课题。
二、走进生活,初步感知1.播放视频,创设问题情境2.借助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巧解问题三、猜想验证,探究新知(空气热胀冷缩分组实验)1.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2.汇报交流,分享实验方案3.梳理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4.引导猜想实验结果5.指导学生操作实验6.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四、对比实验,提升认识(水与空气热胀冷缩的对比实验)1.提出问题:空气的热胀冷缩与水的热胀冷缩谁的本领大?2.老师演示对比实验(七彩喷泉实验),学生观察3.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五、分析原理,揭示本质1.播放微课《物质热胀冷缩的原因》2.游戏模拟,感悟体验六、拓展延伸,揭秘开课魔术七、综合应用,巩固提升八、盘点收获,全课小结【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受热后体积增大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受热体积胀大空气热胀冷缩受冷体积缩小。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教学背景分析:《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课是研究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后继续关注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由于空气肉眼看不到,所以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就有一定难度。
不过学生有了前面观察液体体积变化的,学生学习本课时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进行迁移,因此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材料,设计实验,观察空气体积在受热、受冷时所发生的变化,从而得出结论。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首先以游戏导入,提出问题。
目的是引发学生兴趣,同时渗透研究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方法。
其次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让学生设计实验。
教师出示的材料有多种,学生可以从中选取需要的材料进行设计。
这样给学生的'设计空间。
不同组可能有不同的方法。
最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对气体在受热受冷时体积变化的观察,认识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通过实验设计、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等活动,发展科学思维,提高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交流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保持研究物质热胀冷缩的兴趣。
教学重点:用对比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烧瓶、红水、带玻璃弯管的胶塞、热水、烧杯、水槽分组实验材料:烧瓶、气球、烧杯2个、热水、冷水、瘪乒乓球2个、软包装饮料盒、可以弯折的吸管、橡皮泥。
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设计:用什么容器收集空气如何将空气密封如何看到空气体积的变化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谈话:出示实验装置:将弯折的玻璃管穿过胶塞,在玻璃管中注入一点红色水并保持红色水停留在玻璃管中。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吴启立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了解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气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2、过程和方法:尝试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设计能看到空气热胀冷缩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生:气球塑料袋皮筋师:瘪乒乓球两个(其中一个是破裂的)、试管6支,气球6个,能封闭的塑料袋,细管6个,大塑料管6支;红墨水,冷热水等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有一个瘪乒乓球,谁有办法帮老师把球回复如初?学生自由回答,有学生说可以用热水泡,可以挤等等。
(二)、老师演示用水泡的方法。
可以把瘪的地方朝上,让球慢慢鼓起来。
演示实验,验证同学想法。
(三)、为什么用热水可以使乒乓球鼓起来,说说你的猜想?预设一,有同学说是空气的热胀冷缩,请他说说热胀冷缩怎样使球鼓起来。
老师可以启发,球壳能否挤压,使球鼓起来。
预设二,如果同学说不上来,老师就启发。
可能使乒乓球鼓起来的因素。
(四)、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
1、既然要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首先要抓住空气,你有办法抓住空气吗?鼓励学生多想办法。
师总结;如扎口的塑料袋,气球,带盖子的瓶子,注射器……2、我们抓住了空气,那怎样给空气加热和遇冷呢,因为你要研究空气在冷和热里的变化呀?可以试管加热,但比较麻烦,可以有热水和冷水代替。
3、现在又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们看见空气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呢?学生讨论。
这是一个难点。
所以老师要鼓励讨论。
老师也演示方法。
通过讨论,老师归纳如下方法:试管套气球塑料袋密封试管加细管,细管加红墨水等等。
4、学生小组决定方法,到老师拿器材,分组合作实验。
老师也去指导。
实验时老师提醒学生分好工,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五年级科学下册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教科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课目的】科学观点:1.气体受热此后体积会胀大,受冷此后体积会减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相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察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绘和沟通。
3.试试用“模型”解说现象。
感情、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研究兴趣。
【教课要点】用多种方法察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课难点】察看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说热胀冷缩现象。
【教课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课过程】一、察看空气能否热胀冷缩1.引入水和很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能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日我们一同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如何变化?(学生议论推断)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1/3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1)学生疏组议论,设计实验方案。
2)沟通实验方案,确立方法。
(预设:教师的指引很重要,我们要看到本来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余物体的,能够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样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因此教师要充足准备一些实验资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沟通、议论。
5)小结:经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此后体积会胀大,受冷此后体积会减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特别显然,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随和体热胀冷缩的差别。
)二、怎么解说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一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一种状况下占有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沟通:从游戏中我们理解了什么?成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质解说,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此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受热体积胀大2/3空气热胀冷缩受冷体积减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9)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过程与方法:1、根据提供的材料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2、用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4、对日常生活中空气热胀冷缩现象进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的方法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烧瓶装置;锥形瓶、汽球;透明胶带;空牛奶纸盒;矿泉水瓶;橡皮泥;注射器;洗洁精泡泡水;红墨水;胶头滴管;热水瓶;水槽;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新课:魔术引入:(手持装满热水的饮料瓶)今天带了瓶水来上课,等会只拿瓶口处,不按瓶身,就能让饮料瓶变瘪,你信吗?师手拿住瓶口处,做出运功用劲的样子,不一会饮料瓶发出“啪啪”声,变瘪了一些。
学生惊呼,有的佩服,有的质疑,肯定会有学生提出:是瓶内热空气遇冷慢慢收缩了才变瘪的。
师:前面研究知道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空气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课题。
(板书:空气是否热胀冷缩)二、设计并完成研究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1.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空气,可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要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我们总得要看到这种现象吧,那么在研究中我们要考虑哪些问题?让生谈谈后屏幕出示:A空气是会流动的,必须把它装在一个容器中。
你认为选择怎样的容器比较合适?B为了保证空气多少不变,需要把里面的空气密封吗?怎样把容器密封?C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使容器里的空气受热、受冷呢?D空气是看不见,怎样才能观察到它的体积的变化?2.跟学生介绍今天提供的材料,请小组选择某些材料根据屏幕上的友情提醒设计实验方案并汇报、补充、完善。
◎今天给各个小组准备了这些材料(摆放在材料盒里),请各小组的同学选择你们需要的材料并思考屏幕上的几个问题小组一起设计1种实验方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4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科版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①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②通过自学“微粒”运动的明白:热膨胀、冷收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①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②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自学解释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三、【教学难点】设计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自学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瓢2个、热水、常温水;锥形瓶1个、气球1个;针筒1个;装好水用气球皮封紧的锥形瓶。
教师准备:瘪的乒乓球、锥形瓶、鹌鹑蛋、烧杯2个(装热水和冷水);玻璃、蜡烛、玻璃杯;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初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1、和学生探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教师谈谈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发现自己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帮解决。
2、出示瘪的乒乓球,让学生帮老师解决问题。
3、生提出解决办法,汇报现象,分析原因4、根据情况,进行部分板书。
【此环节的目的:根据生活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初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逐步深入,导入新课1、师介绍实验器材,强调锥形瓶里面有空气,刚开始鹌鹑蛋并不能通过锥形瓶口,师演示把锥形瓶瓶口的装有鹌鹑蛋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里。
2、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汇报。
3、师根据生回答,导入新课。
【此环节的目的:瓶吞蛋的实验,现象比较明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师提出问题:“这里有两杯水,一杯是热水,一杯是冷水,谁能用每组指定的材料证明一杯是热水,另一杯是冷水。
”2、师给学生提供两种材料,一种是锥形瓶和气球,另一种是注射器。
小组根据实验材料进行讨论,进行汇报方法。
3、师进行引导,强调注意的事项。
生根据方法进行实验,生汇报现象。
4、师提问:“你认为哪一杯是热水,哪一杯是冷水?你的理由是什么?”(这里强调现象)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根据生汇报进行板书。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空气的热胀冷缩》公开课教学设计1
《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一、【课程标准】了解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
二、【内容分析】本课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关于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用上节课研究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仪器图片给于提示。
“空气是看不见的我们怎么知道它的体积有没有变化呢?我们能想出一些观察的办法来吗?”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怎样解释热胀冷缩现象”,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课的一个高潮,用游戏,生动形象的解释深奥的科学原理,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感受了探究科学的乐趣。
三、【学情分析】在探究了水的冷热变化,明确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学生对具有特殊性的空气更具探究的欲望,对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在课堂一开始就提出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怎样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
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来完成任务,随着活动的展开,会发现一些问题,接着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入到了科学探究中。
但是我班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在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并建立自己的假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学习目标】1、学生根据实验台上的实验器材,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自主实验,发现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学生通过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亲身体验热胀冷缩,来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并能建立自己的假说。
五、【评价设计】目标一检测:小组交流、讨论:空气受热后体积变大了,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
目标二检测:学生填空练习、小组内说一说、指名填空,来解释热胀冷缩现象,并能建立自己的假说。
六、【学习过程】(一)引入课题,出示目标: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二)通过实验验证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讨论观察实验的方法:怎么能清楚地观察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2、师生交流,确定方法:用实验台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4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先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再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生活中的现象有好奇心,愿意探究问题。
但他们对于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知道热胀冷缩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气球、塑料瓶等。
2.教学课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计:教学流程、问题设计、实验操作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胀冷缩现象,如夏天汽车爆胎、冬天水管破裂等,引导学生关注热胀冷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也会发生热胀冷缩。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解释原因。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科版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明显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热胀冷缩并分析实验。
【教学难点】1.设计并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并作合理解释。
2.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微观过程。
【教学准备】每组两个烧杯、一个锥形瓶、一只气球。
【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PPT上演示)
2.4 《空气的热胀冷缩》
一、验证空气的热胀冷缩(气球实验):①锥形瓶放入热水中,气球胀大。
②锥形瓶放入冷水中,气球缩小。
二、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烧瓶实验):①水面冒泡(空气体积变大)。
②红色水进入玻璃管(空气体积变小)(备注;用红色水更易观察到实验现象)。
三、微观模拟空气的热胀冷缩:模型构建--过程模拟--含义解释。
四、什么是热胀冷缩及运用。
【教学反思】
1.优点:①教学思路清晰,内容详实。
②各环节衔接得当。
2.缺点:①PPT字数太多,内容虽丰富但略显冗长。
②讲课语气过于成人化,不符合小学生认知能力。
③实验设计过于专业化,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另外语言要通俗易懂。
④章节总结太多导致拖堂了几分钟,以后要注意。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设计大家好!今天我的科学实验课是《空气的热胀冷缩》,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内容、教学过程、实验改进创新、实验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演示。
一、教材《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次实验教学是让学生研究了液体的热胀冷缩之后,开始关注并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二、教学目标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是比较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动手的欲望会让他们对本次实验的学习内容很有探究的热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实验教学目标制定如下:(一)科学知识: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观察、质疑、交流、验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四)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通过本次实验教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实验原理通过密封的容器让学生观察到,空气受热时体积会胀大,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四、实验器材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本次实验教学材料做了创新性的准备:每组准备:材料盒、烧杯、烧瓶、带瓶塞的玻璃管、透明塑料管、热水、凉水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设施一套、滴管、红墨水、热水、课件等。
五、实验内容教科书中这两节实验课内容为,观察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
六、当前实验的不足在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中,学生在前一课“液体热胀冷缩”学习的基础上,教科书直接出示空烧瓶,教师讲解空气的热胀冷缩,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课本提示,学生会想到教材给出的原实验方法。
(我们来看一下原实验设计)先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上,再将锥形瓶放入热水中,让瓶内空气受热,即可看到气球慢慢地鼓起来。
然后,把锥形瓶移至冷水,又可见气球变小,瘪下去了。
教科版空气的热胀冷缩优秀教案4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章节课名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膨胀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不同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厚的探究兴趣。
重难点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页码内容1.教师上课1.情景导入 1.1还记得这个实验吗?把装有红墨水的烧瓶放入热水中,玻璃管中的液柱会上升;再把烧瓶放入冷水中,玻璃管中的液柱会下降。
这说明了红墨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探索新知 1.2那空气会不会热胀冷缩呢?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下吧!1.3 实验材料:小气球、烧瓶、热水、常温水和冰水1.4 实验方案:空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参考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利用烧瓶中的已有空气,然后用热水、常温水和冰水使空气受热或受冷。
再借助气球、水等可见物体的变化间接地“观察”到空气体积的变化。
当烧瓶依次被放入热水、常温水、冰水中,气球的变化情况就是空气的变化情况。
1.5 实验现象:在热水中气球往上鼓起来,在温水中气球保持原来状态,在冷水中气球往下凹下去。
1.6实验结论:我们发现:空气受热时,气球会鼓起来,这说明空气体积膨胀了;空气受冷时,气球会凹进去,这说明空气体积缩小了。
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探索新知 1.7 温度变化了,液体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解释液体和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吗?1.8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视频。
1.9 原来,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这就是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
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体积胀大
空气热胀冷缩
受冷体积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