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21-变化率与导数

合集下载

变化率与导数教案

变化率与导数教案

变化率与导数教案113第二章变化率和导数2.1.1瞬时变化率一导数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切线的概念(2) 会运用瞬时速度的定义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⑶ 理解导数概念实际背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培养学生转化问题的能力及数形结合思想教学过程:时速度我们是通过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极限来定义的,只要知道了物体的运动方程,代入公式就可以求出瞬时速度了.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物理方面的问题,是不是方便多了.所以数学是用来解决其他一些学科,比如物理、化学等方面问题的一种工具,我们这一节课学的内容以及上一节课学的是我们学习导数的一些实际背景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做平均变化率;2、曲线上两点的连线(割线)的斜率与函数f(x)在区间[X A , X B ]上的平均变化率3、如何精确地刻画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变化趋势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动画。

从这个动画可以看出,随着点P 沿曲线向点Q 运动,随着点P 无限逼近点Q 时,则割线的斜率就会无限逼近曲线在点Q 处的切线的斜率。

所以我们可以用Q 点处的切线的斜率来刻画曲线在点Q 处的变化趋势二、新课讲解1、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斜率不妨设 P(X 1, f(x 1)) , Q(x o , f(x o )),则割线 PQ 的斜率为 k PQ = f (xj- f (X o )X 1 — Xo设 X 1 - X o =A x ,贝U X 1 = △ x + X o ,... kP Q /X O FTS当点P 沿着曲线向点 Q 无限靠近时,割线 PQ 的斜率就会无限逼近点 Q 处切线斜率,即当△ x2、曲线上任一点(x o , f(x 0))切线斜率的求法:k = f(X o+也X)- f(X o),当△ x 无限趋近于0时,k 值即为(x o , f(x o ))处切线的斜率。

3、瞬时速度与瞬时加速度 (1)平均速度:物理学中,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称为平均速度⑵位移的平均变化率:S (to+4) -s(to)(3) 瞬时速度:当无限趋近于o 时,S(t o十筑)一S(to)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t=t o时的瞬时速度无限趋近于0时,k pQ怏+匆-5)无限趋近点Q 处切线斜率。

《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教学设计

《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 教学设计一、导入设计:多媒体展示只是框图,并介绍高考重点难点。

设计意图与教学活动:本节课是侧重于构建知识结构的复习课,首先给出导数本章的知识网络,它既有导数的初步知识,又有导数的应用。

这一过程通过课件展示知识网络,教师讲述重点难点,让学生对导数以及导数的应用有整体性的认识把握:导数的初步知识包括导数的概念、求导数的方法,导数的应用主要介绍函数的单调性,可导函数的极值与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其中重点是理解导数定义的本质;难点是导数的灵活应用。

一、学习目标:(导入与目标展示 3分钟)1、变化率与导数① 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如瞬时速度、加速度、光滑曲线切线的斜率等)② 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和导数的几何意义,会在已知切点的情况下求切线方程;③理解导函数的概念; 瞬时变化率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平均变化率 割线斜率 切线斜率 导 数 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导数运算法则 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导数与极(最)值的关系2、导数的运算 ①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xy x y x y C y 1,,,2====的导数②能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设计意图与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目标,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任务,重点难点,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做到有的放矢。

二、自学探究(包括教师点拨17分钟)1、自学课本P73—78(1)通过问题2了解平均变化率和顺势变化率的关系,如何由平均变化率得到瞬时变化率?(2)函数的瞬时变化率与导数是怎样定义的?导数与瞬时变化率的关系是怎样的?(3)导数有什么几何意义?设计意图与教学活动: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教师适时点评学生可以回答的问题: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导数几何意义与已知切点切线方法 需要教师强调、点拨的问题:1、导数的本质研究的是当自变量的增量趋向于0(0→∆x )时,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值的极限。

高中数学变化率与导数精品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变化率与导数精品教学设计

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一、内容与内容解析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丰富多彩的变化问题随处可见。

函数是描述运动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

如何定量刻画千变万化的变化现象,是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7世纪创立的微积分就源于研究运动物体的变化规律,它是数学发展中的里程碑。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

这是微积分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

对于宏观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变化过程,可以利用平均变化率的这个指标,但是随着对变化问题研究的深入和细化,用平均变化率已经不足刻画一个较复杂的变化问题,需要引进瞬时变化率的概念。

由平均变化率的概念拓展至瞬时变化率的概念,这不是两个平行概念间的迁移,而是在原有概念基础上的质的飞跃。

如果说平均变化率是静态的概念,那么瞬时变化率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其蕴涵的无限分割的微分的思想,无限逼近的极限的思想是两个极为重要的数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学会用瞬时变化率来“度量”变化过程。

二、目标与目标解析抽象的数学往往都具有丰富的实践背景,变化率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不例外。

课堂教学需要再现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重要思想和丰富内涵,感受数学工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的形成也是人的思想的自然合理、符合逻辑的发展过程。

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从具体案例中,发现平均变化率是在刻画变化规律中过程的重要指标作用和局限性。

2.通过实例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激发学生求变、求新的学习热情。

3.自然合理地形成微分、逼近、极限等数学观点,体会微积分的思想及其内涵,理解导数就是瞬时变化率。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函数是刻画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学生定性分析变化现象的重要认知基础。

或许学生能够从函数图象上感受函数变化的快与慢。

但学生往往缺乏从定量和抽象的层面去分析数学问题本质的习惯与能力。

优秀教案21-变化率与导数

优秀教案21-变化率与导数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 变化率与导数(1)教材分析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因而也是解决诸如运动速度、物种繁殖率、绿化面积增长率,以及用料最省、利润最大、效率最高等实际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在本章,我们将利用丰富的背景与大量实例,学习导数的基本概念与思想方法;通过应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解决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等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导数在解决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教材安排导数内容时,学生是没有学习极限概念的.教材这样处理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极限概念高度抽象,不适合在没有任何极限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所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导数这个特殊的极限去体会极限的思想,这为今后学习极限提供了认识基础.另一方面,函数是高中的重要数学概念,而导数是研究函数的有力工具,因此,安排先学习导数方便学生学习和研究函数.基于学生已经在高一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学习了瞬时速度,因此,先通过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的极限去得出瞬时速度,再由此抽象出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瞬时变化率的的模型,并将瞬时变化率定义为导数,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时分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 版)数学选修1-1第三章第一节的《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概念》是第2课时,主要讲解导数的概念及利用定义求导数.教学目标重点: 通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探求,抽象概括出函数导数的概念.难点:使学生体会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的极限意义,由此得出函数在某点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函数在该点的瞬时变化率,并由此得出导数的概念.知识点:导数的概念.能力点:掌握利用求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实现求导数的基本步骤教育点:通过导数概念的构建,使学生体会极限思想,为将来学习极限概念积累学习经验自主探究点:通过导数概念的教学教程,使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是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过程.考试点:利用导数的概念求导数.易错易混点:对0x ∆→的理解,0,0,x x ∆>∆<0,0x x ∆>∆≠但0x ∆≠. 拓展点:导数的几何意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 课堂模式 学案导学一、引入新课师生活动:教师:请说出函数()y 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公式.学生:2121()()f x f x x x --.教师:如果用x 1与增量△x 表示,平均变化率的公式是怎样的? 学生:11()()f x x f x x+∆-∆教师:高台跳水的例子中,在时间段650,49⎡⎤⎢⎥⎣⎦里的平均速度是零,而实际上运动员并不是静止的.这说明平均速度不能准确反映他在这段时间里运动状态.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思考用什么量来反映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提问:用一个什么样的量来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状态? 学生:体会并明确瞬时速度的作用.提问:我们如何得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例如,要求物体在2s 的瞬时速度,应该怎么解决?【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感受到平均速度在时间间隔很小时可以近似地表示瞬时速度.【设计说明】应使学生明确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为下一阶段实验活动作铺垫.二、探究新知已知跳水运动员在跳水过程中距离水面的高度与时间的函数2() 4.9 6.510h t t t =-++,完成下列表格中02t =秒附近的平均速度的计算并填充好表格,观察平均速度的变化趋势.师:观察以上表格,你能发现平均速度有什么变化趋势吗?将结果投影,引导同学们一起观察.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指出:当t ∆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都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这个常数就是瞬时速度.[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定量分析感受平均速度在时间间隔越来越小时向瞬时速度逼近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感性材料, 使学生从感性上获得求瞬时速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师:你认为通过实验所得结果(常数)就是瞬时速度吗?这个数据到底是精确值还是近似值?启发学生归纳出结论:0t ∆→时,平均速度所趋近的这个常数是可以得到的,它不是近似值,是一个精确值,它与变量t ∆无关,只与时刻0t 有关.[设计意图] 使学生认识到平均速度当时间间隔趋向于零时的极限就是瞬时速度,为给出导数概念提炼出一个具体的极限模型.一般地,函数()y f x =在x x =o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0()()limlim x x f x x f x yx x∆→∆→+∆-∆=∆∆o o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x x =o 处的导数,记作()f x 'o 或|x x y ='o ,即()f x 'o =00()()lim lim x x f x x f x yx x∆→∆→+∆-∆=∆∆o o .三、理解新知求函数()y 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步骤大致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求函数增量00()()y f x x f x ∆=+∆-;第二步,求平均变化率00()()f x x f x y x x+∆-∆=∆∆; 第三步,求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即导数'00()lim x yf x x∆→∆=∆.[设计意图]为准确地运用新知,作必要的铺垫.四、运用新知例1求2y x =在点1x =处的导数. 解:222(1)12()y x x x ∆=+∆-=∆+∆,22()2y x x x x x ∆∆+∆==+∆∆∆, ∴00limlim(2)2x x yx x ∆→∆→∆=+∆=∆.1'|2x y =∴=注意:2()x ∆括号别忘了写.变式训练: 求224y x x =+在点3x =处的导数.解:2222(3)4(3)(2343)2()16y x x x x ∆=+∆++∆-⨯+⨯=∆+∆,216yx x∆=∆+∆, 00lim lim(216)16x x y x x ∆→∆→∆=∆+=∆, 即3'|16x y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便于学生全面的认识利用定义求导数的步骤, 提高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2 已知21y x =+,求'y .解:[]2()1(21)y x x x ∆=+∆+-+2x =∆,2yx∆∴=∆,0lim2x yx∆→∆∴=∆,即'2y =.变式训练: 已知y =,求'y .解:y ∆=,y x x∆=∆∆,0limlimx x y x x ∆→∆→∆==∆∆=’ 'y ∴=[设计意图] 由一个问题引申为一类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便于学生发现不同题目解题过程的 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五、课堂小结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涉及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作答: 1.知识:导数的概念.2.思想:特殊与一般、化归的思想.教师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导数的概念,导数的概念表明:当自变量的增量趋向于零时,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无限地趋向于函数在该点的瞬时变化率,这是非常重要的极限思想.求导数的步骤大致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求函数增量; 第二步,求平均变化率并化简; 第三步,求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即导数. [设计意图]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六、布置作业1.阅读教材P74—76; 2.书面作业必做题: P79 习题3.1 A 组 1,2,3,4,5. 选做题:1.如果质点A 按照规律23s t =运动,则在3t =时的瞬时速度为 . 2.设函数()f x 可导,则0(1)(1)lim3x f x f x∆→+∆-=∆ .3. 设函数()f x 3ax =+,若'(1)3f =,则a = .4.函数1y x x=+在1x =处的导数等于 . 5.质点M 按规律223s t =+做直线运动(位移单位:cm ,时间单位:s),求质点M 在2t =时的瞬时速度,并与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求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答案:1. 18 2.1(1)3f ' 3. 3 4. 0 5. 瞬时速度为8/cm s ,用两种方法求得的结果相同. 课外思考:函数()y f x =在一点处的导数有什么几何意义吗?[设计意图]设计作业1,2,是引导学生先复习,再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书面作业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导数的概念,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外思考的安排,是让学生深刻思考、领悟导数的意义,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七、教后反思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是教学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学生通过“经历”、“体会”、“感受”,最后形成概念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2.作业的布置尽量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但在具体实施中,分寸的把握需视情况而定.八、板书设计。

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 教案

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 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内容,并引入本节课程内容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函数y =f(x)在x =x 0处的导数(1)定义:称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lim Δx →0f (x 0+Δx )-f (x 0)Δx=lim Δx →0ΔyΔx 为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导数,记作f ′(x 0)或y ′|x =x 0,即f ′(x 0)=lim Δx →0ΔyΔx =lim Δx →0f (x 0+Δx )-f (x 0)Δx. (2)几何意义:函数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f ′(x 0)的几何意义是在曲线y =f (x )上点(x 0,f (x 0))处的切线的斜率(瞬时速度就是位移函数s (t )对时间t 的导数).相应地,切线方程为y -f (x 0)=f ′(x 0)(x -x 0).考点/易错点2函数f(x)的导函数称函数f ′(x )=lim Δx →0f (x +Δx )-f (x )Δx 为f (x )的导函数. 考点/易错点考点/易错点4 导数的运算法则1.[f (x )±g (x )]′=f ′(x )±g ′(x );2.[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3.⎣⎢⎡⎦⎥⎤f (x )g (x )′=f ′(x )g (x )-f (x )g ′(x )[g (x )]2(g (x )≠0).考点/易错点5(理)复合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y =f (g (x ))的导数和函数y =f (u ),u =g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y x ′=y u ′·u x ′,即y 对x 的导数等于y 对u 的导数与u 对x 的导数的乘积.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一质点运动的方程为s =8-3t 2.(1)求质点在[1,1+Δ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求质点在t =1时的瞬时速度(用定义及导数公式两种方法求解).【解析】(1)∵s =8-3t 2,∴Δs =8-3(1+Δt )2-(8-3×12)=-6Δt -3(Δt )2, v =ΔsΔt =-6-3Δt .(2)法一(定义法):质点在t =1时的瞬时速度 v =li m Δt →0ΔsΔt =li m Δt →0(-6-3Δt )=-6. 法二(导数公式法):质点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 v =s ′(t )=(8-3t 2)′=-6t . 当t =1时,v =-6×1=-6. 【例题2】【题干】求下列函数的导数.(1)y =e x ·ln x ;(2)y =x ⎝ ⎛⎭⎪⎫x 2+1x +1x 3;【解析】(1)y ′=(e x·ln x )′=e x ln x +e x ·1x =e x ⎝ ⎛⎭⎪⎫ln x +1x . (2)∵y =x 3+1+1x 2,∴y ′=3x 2-2x 3. 【例题3】【题干】(1)曲线y =x (3ln x +1)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2)直线y =12x +b 与曲线y =-12x +ln x 相切,则b 的值为( ) A .-2B .-1C .-12D .1【答案】(1)y =4x -3 (2)B【解析】(1)y ′=3ln x +1+3,所以曲线在点(1,1)处的切线斜率为4,所以切线方程为y -1=4(x -1),即y =4x -3.(2)设切点的坐标为⎝ ⎛⎭⎪⎫a ,-12a +ln a ,依题意,对于曲线y =-12x +ln x ,有y ′=-12+1x ,所以-12+1a =12,得a =1.又切点⎝ ⎛⎭⎪⎫1,-12在直线y =12x +b 上,故-12=12+b ,得b =-1. 【例题4】【题干】曲线y =x 3+11,求过点P (0,13)且与曲线相切的直线方程.【解析】因点P 不在曲线上,设切点的坐标为(x 0,y 0),由y =x 3+11,得y ′=3x 2,∴k =y ′|x =x 0=3x 20.又∵k =y 0-13x 0-0,∴x 30+11-13x 0=3x 20. ∴x 30=-1,即x 0=-1.∴k =3,y 0=10.∴所求切线方程为y -10=3(x +1), 即3x -y +13=0.四、课堂运用【基础】1.函数f (x )=(x +2a )(x -a )2的导数为( )A .2(x 2-a 2)B .2(x 2+a 2)C .3(x 2-a 2)D .3(x 2+a 2)解析:选C f ′(x )=(x -a )2+(x +2a )[2(x -a )]=3(x 2-a 2).2.已知a 为实数,函数f (x )=x 3+ax 2+(a -2)x 的导函数f ′(x )是偶函数,则曲线y =f (x )在原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A .y =-3xB .y =-2xC .y =3xD .y =2x解析:选B ∵f (x )=x 3+ax 2+(a -2)x , ∴f ′(x )=3x 2+2ax +a -2.∵f ′(x )为偶函数,∴a =0. ∴f ′(x )=3x 2-2.∴f ′(0)=-2.∴曲线y =f (x )在原点处的切线方程为y =-2x .3.若点P 是曲线y =x 2-ln x 上任意一点,则点P 到直线y =x -2的最小距离为( )A .1 B. 2 C.22D. 3解析:选B 设P (x 0,y 0)到直线y =x -2的距离最小,则y ′|x =x 0=2x 0-1x 0=1.得x 0=1或x 0=-12(舍).∴P 点坐标(1,1).∴P 到直线y =x -2距离为d =|1-1-2|1+1= 2. 4.已知函数f (x )=ln x -f ′(-1)x 2+3x -4,则f ′(1)=________. 解析:∵f ′(x )=1x -2f ′(-1)x +3, f ′(-1)=-1+2f ′(-1)+3,∴f ′(-1)=-2,∴f ′(1)=1+4+3=8. 答案:85.已知函数f (x )=12x -14sin x -34cos x 的图象在点A (x 0,y 0)处的切线斜率为1,则tan x 0=________.解析:由f (x )=12x -14sin x -34cos x 得f ′(x )=12-14cos x +34sin x , 则k =f ′(x 0)=12-14cos x 0+34sin x 0=1, 即32sin x 0-12cos x 0=1,即sin ⎝ ⎛⎭⎪⎫x 0-π6=1.所以x 0-π6=2k π+π2,k ∈Z ,解得x 0=2k π+2π3,k ∈Z.故tan x 0=tan ⎝ ⎛⎭⎪⎫2k π+2π3=tan 2π3=- 3.答案:- 3【巩固】1.等比数列{a n }中,a 1=2,a 8=4,f (x )=x (x -a 1)(x -a 2)…(x -a 8),f ′(x )为函数f (x )的导函数,则f ′(0)=( )A .0B .26C .29D .212解析:选D ∵f (x )=x (x -a 1)(x -a 2)…(x -a 8), ∴f ′(x )=x ′(x -a 1)…(x -a 8)+x [(x -a 1)…(x -a 8)]′ =(x -a 1)…(x -a 8)+x [(x -a 1)…(x -a 8)]′,∴f ′(0)=(-a 1)·(-a 2)·…·(-a 8)+0=a 1·a 2·…·a 8=(a 1·a 8)4=(2×4)4=(23)4=212.2.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 =x ·tan x ;(2)y =(x +1)(x +2)(x +3);解:(1)y ′=(x ·tan x )′=x ′tan x +x (tan x )′ =tan x +x ·⎝ ⎛⎭⎪⎫sin x cos x ′=tan x +x ·cos 2x +sin 2x cos 2x =tan x +xcos 2x .(2)y ′=(x +1)′(x +2)(x +3)+(x +1)[(x +2)(x +3)]′=(x +2)(x +3)+(x +1)(x +2)+(x +1)(x +3)=3x 2+12x +11. 【拔高】1.设函数f (x )=ax -bx ,曲线y =f (x )在点(2,f (2))处的切线方程为7x -4y -12=0.(1)求f (x )的解析式;(2)证明:曲线y =f (x )上任一点处的切线与直线x =0和直线y =x 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定值,并求此定值.解:(1)方程7x -4y -12=0可化为y =74x -3,当x =2时,y =12.又f ′(x )=a +bx 2,则⎩⎪⎨⎪⎧2a -b 2=12,a +b 4=74,解得⎩⎨⎧a =1,b =3.故f (x )=x -3x .(2)证明:设P (x 0,y 0)为曲线上任一点,由y ′=1+3x 2知曲线在点P (x 0,y 0)处的切线方程为y -y 0=⎝ ⎛⎭⎪⎫1+3x 20·(x -x 0),即y -⎝ ⎛⎭⎪⎫x 0-3x 0=⎝ ⎛⎭⎪⎫1+3x 20(x -x 0).令x =0得y =-6x 0,从而得切线与直线x =0的交点坐标为⎝ ⎛⎭⎪⎫0,-6x 0.令y =x 得y =x =2x 0,从而得切线与直线y =x 的交点坐标为(2x 0,2x 0). 所以点P (x 0,y 0)处的切线与直线x =0,y =x 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2⎪⎪⎪⎪⎪⎪-6x 0|2x 0|=6.故曲线y =f (x )上任一点处的切线与直线x =0,y =x 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此定值为6.课程小结1.函数求导的原则对于函数求导,一般要遵循先化简,再求导的基本原则,求导时,不但要重视求导法则的应用,而且要特别注意求导法则对求导的制约作用,在实施化简时,首先必须注意变换的等价性,避免不必要的运算失误.2.曲线y =f (x )“在点P (x 0,y 0)处的切线”与“过点P (x 0,y 0)的切线”的区别与联系(1)曲线y =f (x )在点P (x 0,y 0)处的切线是指P 为切点,切线斜率为k=f ′(x 0)的切线,是唯一的一条切线.(2)曲线y =f (x )过点P (x 0,y 0)的切线,是指切线经过P 点.点P 可以是切点,也可以不是切点,而且这样的直线可能有多条.课后作业【基础】1.已知物体的运动方程为s =t 2+3t (t 是时间,s 是位移),则物体在时刻t =2时的速度为( )A.194B.174C.154D.134解析:选D ∵s ′=2t -3t 2,∴s ′|t =2=4-34=134.2.设曲线y =1+cos x sin x 在点⎝ ⎛⎭⎪⎫π2,1处的切线与直线x -ay +1=0平行,则实数a 等于( )A .-1 B.12 C .-2D .2解析:选A ∵y ′=-sin 2x -(1+cos x )cos x sin 2x =-1-cos x sin 2x ,∴y ′|x =π2=-1.由条件知1a =-1,∴a =-1.3.f (x )与g (x )是定义在R 上的两个可导函数,若f (x ),g (x )满足f ′(x )=g ′(x ),则f (x )与g (x )满足( )A .f (x )=g (x )B .f (x )=g (x )=0C .f (x )-g (x )为常数函数D .f (x )+g (x )为常数函数解析:选C 由f ′(x )=g ′(x ),得f ′(x )-g ′(x )=0, 即[f (x )-g (x )]′=0,所以f (x )-g (x )=C (C 为常数).8.(2012·辽宁高考)已知P ,Q 为抛物线x 2=2y 上两点,点P ,Q 的横坐标分别为4,-2,过P ,Q 分别作抛物线的切线,两切线交于点A ,则点A 的纵坐标为________.解析:易知抛物线y =12x 2上的点P (4,8),Q (-2,2),且y ′=x ,则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y =4x -8,过点Q 的切线方程为y =-2x -2,联立两个方程解得交点A (1,-4),所以点A 的纵坐标是-4.答案:-4【巩固】1.已知f 1(x )=sin x +cos x ,记f 2(x )=f 1′(x ),f 3(x )=f 2′(x ),…,f n (x )=f n -1′(x )(n ∈N *,n ≥2),则f 1⎝ ⎛⎭⎪⎫π2+f 2⎝ ⎛⎭⎪⎫π2+…+f 2 012⎝ ⎛⎭⎪⎫π2=________. 解析:f 2(x )=f 1′(x )=cos x -sin x , f 3(x )=(cos x -sin x )′=-sin x -cos x , f 4(x )=-cos x +sin x ,f 5(x )=sin x +cos x , 以此类推,可得出f n (x )=f n +4(x ), 又∵f 1(x )+f 2(x )+f 3(x )+f 4(x )=0,∴f 1⎝ ⎛⎭⎪⎫π2+f 2⎝ ⎛⎭⎪⎫π2+…+f 2 012⎝ ⎛⎭⎪⎫π2=503f 1⎝ ⎛⎭⎪⎫π2+f 2⎝ ⎛⎭⎪⎫π2+f 3⎝ ⎛⎭⎪⎫π2+f 4⎝ ⎛⎭⎪⎫π2=0.答案:02.已知函数f (x )=x -2x ,g (x )=a (2-ln x )(a >0).若曲线y =f (x )与曲线y =g (x )在x =1处的切线斜率相同,求a 的值,并判断两条切线是否为同一条直线.解:根据题意有曲线y =f (x )在x =1处的切线斜率为f ′(1)=3, 曲线y =g (x )在x =1处的切线斜率为g ′(1)=-a . 所以f ′(1)=g ′(1),即a =-3.曲线y =f (x )在x =1处的切线方程为y -f (1)=3(x -1), 得:y +1=3(x -1),即切线方程为3x -y -4=0. 曲线y =g (x )在x =1处的切线方程为y -g (1)=3(x -1). 得y +6=3(x -1),即切线方程为3x -y -9=0, 所以,两条切线不是同一条直线.【拔高】1.设函数f (x )=x 3+ax 2-9x -1,当曲线y =f (x )斜率最小的切线与直线12x +y =6平行时,求a 的值.解:f ′(x )=3x 2+2ax -9=3⎝ ⎛⎭⎪⎫x +a 32-9-a 23,即当x =-a 3时,函数f ′(x )取得最小值-9-a 23,因斜率最小的切线与12x +y =6平行,即该切线的斜率为-12,所以-9-a 23=-12, 即a 2=9,即a =±3.2.已知函数f (x )=x 3-3x 及y =f (x )上一点P (1,-2),过点P 作直线l ,根据以下条件求l 的方程.(1)直线l 和y =f (x )相切且以P 为切点; (2)直线l 和y =f (x )相切且切点异于P .解:(1)由f (x )=x 3-3x 得f ′(x )=3x 2-3,过点P 且以P (1,-2)为切点的直线的斜率f ′(1)=0,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y =-2.(2)设过P (1,-2)的直线l 与y =f (x )切于另一点(x 0,y 0),则f ′(x 0)=3x 20-3. 又直线过(x 0,y 0),P (1,-2),故其斜率可表示为y 0-(-2)x 0-1=x 30-3x 0+2x 0-1,所以x 30-3x 0+2x 0-1=3x 20-3, 即x 30-3x 0+2=3(x 20-1)(x 0-1).解得x 0=1(舍去)或x 0=-12, 故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 =3⎝ ⎛⎭⎪⎫14-1=-94.所以l 的方程为y -(-2)=-94(x -1), 即9x +4y -1=0.。

叶志波课题变化率与导数教案

叶志波课题变化率与导数教案

教案题目:变化率与导数教案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第六中学邮箱:联系电话:姓名:叶志波课题:变化率与导数教案学校:富源县第六中学高二数学组授课教师:叶志波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变化率、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2.理解平均变化率几何意义,会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及函数在某点的导数;3.理解导数概念实际背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在一点处的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培养学生转化问题的能力及数形结合思想.教学重点求函数在某点处附近的平均变化率及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教学难点在平均变化率的基础上去探求瞬时变化率教学方法学案导学,“看—做—议—讲”结合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直尺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早在十七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工场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突出的成就就是数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微积分的产生。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最有效的工具,今天我们将开始导数的学习之旅。

二、教师板书课题、引领学生解读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先看一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板书课题),之后教师解读学习目标,特别注意重点目标解读.三、学生自主预习课本给出导学案中4个自学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本第2-6页,期间教师走进学生中间观察学生自学情况,适当的给予自学引导.四、讲授新课问题情境1:很多人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有什么变化情况?从数学角度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变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让学生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得出平均膨胀率为1212)()(V V V r V r --.问题情境2: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 (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 (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105.69.4)(2++-=t t t h .计算运动员在 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 运动员在这段时间里是静止的吗?(2) 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 1.通过探究理解什么是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如何表示?对于函数()x f y =,给定自变量的两个值1x 和2x ,当自变量x 从1x 变为2x 时,函数值从()1x f 变为()2x f ,我们把式子()()1212x x x f x f --称为()x f y =从1x 到2x 的平均变化率.习惯上用x ∆表示12x x -,即x ∆=12x x -,可把x ∆看作是相对于1x 的一个“增量”,可用x x ∆+1代替2x ,类似地,y ∆=()()12x f x f -,于是,平均变化率可表示为y x∆∆. 2.让学生思考第4页思考题并回答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设()()()()1122,,,A x f x B x f x 是曲线()x f y =上任意不同的两点,函数()x f y =的平均变化率y x∆∆=()()1212x x x f x f --=()()x x f x x f ∆-∆+11为割线AB 的斜率.3.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瞬时速度是什么?如何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般地,设物体的运动规律是()t s s =,则物体在t 到t 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tt s t t s t s ∆-∆+=∆∆)()(.如果t ∆无限趋近于0时,t s∆∆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就说当t ∆趋向于0时,ts∆∆的极限为a ,这时a 就是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0lim x sv t∆→∆=∆. 4.引导学生思考第5页探究,讲解函数在处的瞬时变化率怎样表示?导数的定义是什么?一般地,函数()x f y =处0x x =的瞬时变化率是:()()0000limlim x x f x x f x yx x ∆→∆→+∆-∆=∆∆我们称它为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f x ' 或0x x y ='即()()()xx f x x f x yx f x x ∆-∆+=∆∆'→∆→∆00000limlim =. 五、例题分析题型一: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例1.已知函数()221f x x =-.(1)求当14x =,且1x ∆=时,函数增量y ∆和平均变化率yx∆∆; (2)若设21x x x ∆=+.分析(1)问中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设计意图:例1要求学生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相关概念,能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抓住求函数平均变化率的要点即为求函数的函数值.此外,需要学生理解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为导数的几何意义这部分内容作铺垫.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归纳求平均变化率的步骤:(1)求自变量的该变量x ∆=12x x -;(2)求函数值的该变量y ∆=()()12x f x f -;(3)求平均变化率y x∆∆=()()1212x x x f x f --. 题型二: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 例2:求函数2y=x 在2x =处的导数.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求函数在某点处导数的方法,此题即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特别是学生对极限思想的首次接触,可能在理解上存在问题,教师对极限思想需要认真的分析讲解.另外,教师带领学生归纳出求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步骤:(1)求函数值的该变量()()00x f x x f y -∆+=∆(2)求平均变化率y x ∆∆=()()x x f x x f ∆-∆+00(3)取极限,得导数()xyx f x ∆∆='→∆00lim .课堂练习1.如果函数y ax b =+在区间[]1,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3,则a = .2.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为()20s t t t =-≥,其中s 的单位是米,t 的单位是秒,那么该物体在3秒末的瞬时速度是多少?3.已知函数()232f x x x =-+,且()04f x '=,求0x 的值. 【自助训练】1.求函数1y=x 在3x =处的导数.2.已知()f x 在0x x =处的导数为4,则()()0002limx f x x f x x∆→+∆-∆=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习题1.1(A 组):2板书设计左黑板 右黑板变化率与导数1.平均变化率2.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3.瞬时速度4.导数(瞬时变化率)学生展示区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选修2-21.1变化率与导数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2-21.1变化率与导数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选修2-21.1 变化率与导数课程设计一、学科目标本章节主要涉及变化率和导数的部分知识和概念,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理解变化率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求解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以及导数的几何意义;3.学会应用导数来求解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变化率的概念2.导数的概念3.导数的几何意义4.导数的计算方法5.导数的应用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详细讲解上述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及其应用;2.练习辅导:通过课堂练习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3.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学生之间互相探讨,互相启发。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变化率的概念1. 知识目标1.了解变化率的概念;2.熟悉变化率的计算方法;3.掌握变化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通过题目、图片等方式简单介绍变化率的概念;2.概念讲解:详细阐述变化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例题演示:让学生通过一些例题来了解变化率的应用;4.课堂练习:由老师出题,让学生体验变化率的计算过程。

第二节导数的概念1. 知识目标1.熟悉导数的概念;2.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3.学会求解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导数。

2.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通过多个例子简单介绍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2.概念讲解:详细阐述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几何意义的阐述:讲解如何通过图像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4.例题演示:让学生通过一些例题来了解如何求解导数;5.课堂练习:由老师出题,让学生体验如何求解导数。

第三节导数的应用1. 知识目标1.熟悉导数的应用;2.了解如何通过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通过生活实例简单介绍导数的应用;2.概念讲解:详细阐述导数的应用;3.例题演示: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来了解如何应用导数解决问题;4.课堂练习:由老师出题,让学生体验如何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在课程结束后,老师会针对每个知识点出题,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测试是否掌握该知识点。

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共7篇)

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共7篇)

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1.1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道了物体的运动规律,用极限来定义物体的瞬时速度,学会求物体的瞬时速度掌握导数的定义.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意义和导数的定义.【教学难点】:理解掌握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意义和导数的定义.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过程课堂小结课后习题第2篇:1.1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概念.(2)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3)理解导数的概念(4)会求函数在某点的导数或瞬时变化率.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及导数概念的形成和理解教学难点:会求简单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师】十七世纪,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工场的手工业向机器生产过渡,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中突出的成就就是数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微积分的产生。

【板演/PPT】【师】人们发现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h(t)=-4.9t2+6.5t+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板演/PPT】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结论怎样,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设计意图】自然进入课题内容。

二、新知探究 [1]变化率问题【合作探究】探究1 气球膨胀率【师】很多人都吹过气球,回忆一下吹气球的过程,可以发现,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增加越来越慢.从数学角度,如何描述这种现象呢? 气球的体积V(单位:L)与半径r(单位:dm)之间的函数关系是如果将半径r表示为体积V的函数,那么【板演/PPT】【活动】【分析】当V从0增加到1时,气球半径增加了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1)当V从1增加到2时,气球半径增加了气球的平均膨胀率为0.62>0.16 可以看出,随着气球体积逐渐增大,它的平均膨胀率逐渐变小了.【思考】当空气容量从V1增加到V2时,气球的平均膨胀率是多少? 解析:探究2 高台跳水【师】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米)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秒)存在函数关系 h(t)=-4.9t2+6.5t+10.如何用运动员在某些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其运动状态? (请计算)【板演/PPT】【生】学生举手回答【活动】学生觉得问题有价值,具有挑战性,迫切想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变化率与导数》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变化率与导数》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课例《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变化率与导数》

本节是选修 1-1 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的第一节,本
节的内容概念性很强。本节的重难点是 教材分析
重点:理解平均变化率,瞬时变化率,导数的概念
难点:导数概念的理解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教学目标
2、会求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平均变化率
3、会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
学生学习能
学生的基础都很差,通过组内探究找出困惑,各个
力分析 小组分别分析,老师做总结。
先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通过简单的图像了解到 教学策略选
其变化率,让学生了解变化率,从而得出导数的概念。 择与设计
先从一般抽象出来,得到导数的概念。
通过对函数图像的研究,了解到其变化率,最先感
受图形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变化率,得出自变量的增 教学过程
量与函数值的增量的比值是平均变化率。当自变量的增
量趋近于零时,得出瞬时变化率。从而得出导数的概念。
课例研究综
因为我们学生的基础相当糟糕,所以在讲解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讲解很慢,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种抽象的
概念很难理解。应该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消化,而且
对后面的求到公式很重要。
我在本节课中也有很多的不足,知识的把握程度不
够,综合能力较弱,为了更好的提升自己和给学生更深
的理解,我会更加努力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

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

3.1变化率与导数(教学设计)(2)3.1.2导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课本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让学生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动手计算(作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并结合物理学中的知识进行对比。

②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逼近、类比、以已知探求未知、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的观点体会导数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导数的概念不再困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导数概念的形成,导数内涵的理解,由瞬时变化率过度到导数的概念难点:在平均变化率的基础上去探求瞬时变化率,深刻理解导数的内涵,通过逼近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来突破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留下的思考题:在高台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相对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函数关系h(t)=-4.9t 2+6.5t+10.计算运动员在6549t≤≤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并思考下面的问题:(1)运动员在这段时间里是静止的吗?(2)你认为用平均速度描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什么问题吗?在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大家得到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0”,但我们知道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并没有“静止”。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问题一:请大家思考如何求运动员的瞬时速度,如t=2时刻的瞬时速度?问题二:请大家继续思考,当Δt取不同值时,尝试计算(2)(2)h t ht+∆-=∆v的值?学生对概念的认知需要借助大量的直观数据,所以我让学生利用计算器,分组完成问题二,问题三:当Δt 趋于0时,平均速度有怎样的变化趋势?让学生分组讨论,板演,展示计算结果,同时口答:在t=2时刻,Δt 趋于0时,平均速度趋于一个确定的值-13.1,即瞬时速度,体会逼近思想;另一方面借助动画多渠道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通过逼近思想,为了表述方便,数学中用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即0(2)(2)lim 13.1t h t h t∆→+∆-=-∆问题四:运动员在某个时刻0t 的瞬时速度如何表示呢?运动员在某个时刻0t 的瞬时速度如何表示? 学生意识到将0t 代替2,可类比得到000()()lim t h t t h t t∆→+∆-∆(1)气球在体积v 0时的瞬时膨胀率如何表示呢?类比之前学习的瞬时速度问题,引导学生得到瞬时膨胀率的表示000()()limv r v v r v v∆→+∆-∆(2)如果将这两个变化率问题中的函数用()f x 来表示,那么函数()f x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如何呢?导数的概念:从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000()()limlim x x f x x f x fx x∆→∆→+∆-∆=∆∆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0x x =出的导数,记作'0()f x 或0'|x x y =,即0000()()()limx f x x f x f x x∆→+∆-'=∆说明:(1)导数即为函数y =f (x )在x =x 0处的瞬时变化率(2)0x x x ∆=-,当0x ∆→时,0x x →,所以000()()()lim x f x f x f x x x ∆→-'=-例1:求函数y =3x 2在x =1处的导数.分析:先求Δf =Δy =f (1+Δx )-f (1)=6Δx +(Δx )2再求6f x x∆=+∆∆再求0lim 6x f x ∆→∆=∆解:222211113313(1)|limlim lim3(1)611x x x x x x y x x x =→→→-⋅-'===+=-- 例2:求函数f (x )=x x +-2在1x =-附近的平均变化率,并求出在该点处的导数.解:x xx x x y ∆-=∆-∆+-+∆+--=∆∆32)1()1(2 200(1)(1)2(1)limlim (3)3x x y x x f x x x∆→∆→∆--+∆+-+∆-'-===-∆=∆∆例3(课本P75例1):将原油精炼为汽油、柴油、塑料等不同产品,需要对原油进行冷却和加热。

变化率与导数教案

变化率与导数教案

变化率与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变化率的概念,知道变化率可以用来描述函数在一些点的瞬时变化。

2.掌握求函数在一些点的瞬时变化率的方法,可以利用导数求变化率。

3.理解导数的概念,认识导数是函数变化率的极限。

4.掌握求函数导数的方法,可以通过“导函数”公式或者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

5.掌握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切线以及函数的增减性。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求函数在一些点的瞬时变化率的方法,可以利用导数求变化率。

2.掌握求函数导数的方法,可以通过“导函数”公式或者导数的定义求函数的导数。

3.掌握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切线以及函数的增减性。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电子白板2.笔记本电脑、投影仪3.相关教学素材:函数的图像、求导公式。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导入:通过呈现一个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0公里,他用了1小时到达。

那么,小明在哪个位置的时候速度最快?”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引入:让学生想一想在一小时内的任何时刻骑车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这种速度的变化可以用什么来描述?步骤二: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率1.提问:让学生思考如果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0公里,他用了1小时到达,那么小明在哪个位置的时候速度最快?在哪个位置的时候速度最慢?2.学生合作讨论,教师介绍: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变化率的概念,说明速度变化率可以反映速度的变化情况。

如果速度变化率是正值,说明速度在增加;如果速度变化率是负值,说明速度在减小;如果速度变化率是零,说明速度保持不变。

3.举例说明: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如小明每隔10分钟记录下自行车的位置,并计算出速度变化率。

通过计算结果展示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步骤三:引导学生理解导数1.导入:提问学生,是否可以通过计算出速度变化率来确定速度在一些位置的变化情况?2.导入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概念,导数是函数的变化率的极限。

2022年 教学教材《典例讲解变化率与导数》优秀教案

2022年 教学教材《典例讲解变化率与导数》优秀教案

变化率与导数自主探究学习1.平均变化率:变化率可用式子表示,称为函数f(x)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

假设设,(这里看作是对于x1的一个“增量〞可用x1+代替x2,同样),那么平均变化率为.2.导数的概念从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是:,我们称它为函数在出的导数,记作或,. 3.几何意义: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等于在该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即。

名师要点解析要点导学1.的对于区间〔,〕上任意点处都可导,那么在各点的导数也随x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自变量x的函数,该函数被称为的导函数,记作.2.〔1〕导数即为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2〕,当时,,所以.3. 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方程的根本步骤:①求出P点的坐标;②求出函数在点处的变化率,得到曲线在点的切线的斜率;③利用点斜式求切线方程.4.在导数几何意义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切点在曲线上,即;②切点也在切线上;③在切点处的切线斜率为.5.曲线在P点处的切线与曲线过点P的切线不是同一个概念:前者P点为切点;后者P点可能是切点也可能不.一般曲线的切线与曲线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切点.【经典例题】例1物体在地球上作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距离其中为经历的时间,,假设,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0~1s时间段内的速率为B. 在1~1+△ts时间段内的速率为C. 在1s末的速率为D. 假设△t>0,那么是1~1+△ts时段的速率;假设△t<0,那么是1+△ts~1时段的速率【分析】理解导数的概念,导数即为函数y=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表示在1s末的速率.【解】C.【点拨】本例旨在强化对导数意义的理解,中的△t可正可负【例2】〔1〕求函数f(x)=在附近的平均变化率,并求出在该点处的导数;〔2〕求曲线y=3x2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分析】先求Δy=f(x0+Δx)-f(x0),再求,最后求,即为导数的值或x0处的切线的斜率.【解】〔1〕,。

变化率与导数教案

变化率与导数教案

变化率与导数教案教案标题:变化率与导数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变化率的概念和意义;2. 理解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 掌握使用导数求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4. 能够应用变化率和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内容和步骤:一、引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例如,介绍一些实际应用中变化率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变化率?我们可以如何计算它?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介绍变化率的定义:变化率是指函数在某一点的增长速度或减少速度。

2. 解释变化率的计算方法:计算函数在两个点间的斜率,或者通过求函数的导数。

3. 引入导数的概念: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

介绍导数的符号表示和几何意义。

4. 讲解导数的计算方法:通过限定增量趋近于零的极限来计算导数。

三、例题演练(15分钟)1. 给出一个函数,要求学生计算其一些特定点上的导数。

2. 指导学生使用限定增量计算导数的方法,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

3. 利用导数计算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并解释其意义。

四、综合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导数和变化率的概念解决问题。

2. 通过问题的解答,巩固学生对导数和变化率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引导同学思考:导数和变化率是否总是有意义的?有什么例外情况?2. 讲解导数在图像上的几何意义:导数表示函数图像的切线斜率。

3.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课外资料,深入了解导数的应用领域。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变化率与导数的关系和应用。

2. 提醒学生复习导数计算的方法和应用技巧。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并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价。

备注: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上述步骤的时间可以适当调整。

同时,可以在教案中加入多媒体教学资源、互动讨论等教育工具,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 变化率与导数(1)
教材分析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因而也是解决诸如运动速度、物种繁殖率、绿化面积增长率,以及用料最省、利润最大、效率最高等实际问题的最有力的工具.在本章,我们将利用丰富的背景与大量实例,学习导数的基本概念与思想方法;通过应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解决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等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导数在解决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教材安排导数内容时,学生是没有学习极限概念的.教材这样处理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极限概念高度抽象,不适合在没有任何极限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所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导数这个特殊的极限去体会极限的思想,这为今后学习极限提供了认识基础.另一方面,函数是高中的重要数学概念,而导数是研究函数的有力工具,因此,安排先学习导数方便学生学习和研究函数.基于学生已经在高一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学习了瞬时速度,因此,先通过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的极限去得出瞬时速度,再由此抽象出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瞬时变化率的的模型,并将瞬时变化率定义为导数,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课时分配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 版)数学选修1-1第三章第一节的《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概念》是第2课时,主要讲解导数的概念及利用定义求导数.
教学目标
重点: 通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探求,抽象概括出函数导数的概念.
难点:使学生体会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的极限意义,由此得出函数在某点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函数在该点的瞬时变化率,并由此得出导数的概念.
知识点:导数的概念.
能力点:掌握利用求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实现求导数的基本步骤
教育点:通过导数概念的构建,使学生体会极限思想,为将来学习极限概念积累学习经验
自主探究点:通过导数概念的教学教程,使学生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是发现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
过程.
考试点:利用导数的概念求导数.
易错易混点:对0x ∆→的理解,0,0,x x ∆>∆<0,0x x ∆>∆≠但0x ∆≠. 拓展点: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三角板 课堂模式 学案导学
一、引入新课
师生活动:
教师:请说出函数()y f x =从x 1到x 2的平均变化率公式.
学生:
2121
()()
f x f x x x --.
教师:如果用x 1与增量△x 表示,平均变化率的公式是怎样的? 学生:
11()()
f x x f x x
+∆-∆
教师:高台跳水的例子中,在时间段650,
49⎡⎤
⎢⎥⎣⎦
里的平均速度是零,而实际上运动员并不是静止的.这说明平均速度不能准确反映他在这段时间里运动状态.
学生:在教师的讲述中思考用什么量来反映运动员的运动状态. 提问:用一个什么样的量来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的运动状态? 学生:体会并明确瞬时速度的作用.
提问:我们如何得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例如,要求物体在2s 的瞬时速度,应该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感受到平均速度在时间间隔很小时可以近似
地表示瞬时速度.
【设计说明】应使学生明确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关系,为下一阶段实验活动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已知跳水运动员在跳水过程中距离水面的高度与时间的函数2
() 4.9 6.510h t t t =-++,完成下列表格中02t =秒附近的平均速度的计算并填充好表格,观察平均速度的变化趋势.
师:观察以上表格,你能发现平均速度有什么变化趋势吗?将结果投影,引导同学们一起观察.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指出:
当t ∆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都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这个常数就是瞬时速度.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定量分析感受平均速度在时间间隔越来越小时向瞬时速度逼近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感性材料, 使学生从感性上获得求瞬时速度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师:你认为通过实验所得结果(常数)就是瞬时速度吗?这个数据到底是精确值还是近似值?
启发学生归纳出结论:0t ∆→时,平均速度所趋近的这个常数是可以得到的,它不是近似值,是一个精确值,它与变量t ∆无关,只与时刻0t 有关.
[设计意图] 使学生认识到平均速度当时间间隔趋向于零时的极限就是瞬时速度,为给出导数概念提炼出一个具体的极限模型.
一般地,函数()y f x =在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00()()lim
lim
x x f x x f x y
x x
∆→∆→+∆-∆=∆∆,我们称它为函数()y f x =在x x =处的导数,记作()f x '或|x x
y =',即()f x '=00()()lim lim
x x f x x f x y
x x
∆→∆→+∆-∆=∆∆. 三、理解新知
求函数()y 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步骤大致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求函数增量00()()y f x x f x ∆=+∆-;
第二步,求平均变化率
00()()
f x x f x y x x
+∆-∆=∆∆; 第三步,求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即导数'
00()lim
x y
f x x
∆→∆=∆.
[设计意图]为准确地运用新知,作必要的铺垫.
四、运用新知
例1求2
y x =在点1x =处的导数. 解:2
2
2
(1)12()y x x x ∆=+∆-=∆+∆,
2
2()2y x x x x x ∆∆+∆==+∆∆∆, ∴00
lim
lim(2)2x x y
x x ∆→∆→∆=+∆=∆.
1'|2x y =∴=
注意:2
()x ∆括号别忘了写.
变式训练: 求2
24y x x =+在点3x =处的导数.
解:2
2
2
2(3)4(3)(2343)2()16y x x x x ∆=+∆++∆-⨯+⨯=∆+∆,
216y
x x
∆=∆+∆, 00
lim lim(216)16x x y x x ∆→∆→∆=∆+=∆, 即3'|16x y ==.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便于学生全面的认识利用定义求导数的步骤, 提高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2 已知21y x =+,求'y .
解:[]2()1(21)y x x x ∆=+∆+-+2x =∆,
2y
x
∆∴
=∆, 0lim 2x y x
∆→∆∴=∆,即'2y =.
变式训练: 已知y =,求'y .
解:y ∆=
,
y x ∆=∆,
0lim
lim
x x y x x ∆→∆→∆=
=∆∆=’
'
y ∴=
[设计意图] 由一个问题引申为一类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便于学生发现不同题目解题过程的 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涉及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作答: 1.知识:导数的概念.
2.思想:特殊与一般、化归的思想.
教师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导数的概念,导数的概念表明:当自变量的增量趋向于零时,函数在某点
的平均变化率的无限地趋向于函数在该点的瞬时变化率,这是非常重要的极限思想.
求导数的步骤大致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求函数增量; 第二步,求平均变化率并化简; 第三步,求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即导数. [设计意图]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教材P74—76; 2.书面作业
必做题: P79 习题3.1 A 组 1,2,3,4,5. 选做题:
1.如果质点A 按照规律2
3s t =运动,则在3t =时的瞬时速度为 . 2.设函数()f x 可导,则0
(1)(1)
lim
3x f x f x
∆→+∆-=∆ .
3. 设函数()f x 3ax =+,若'(1)3f =,则a = .
4.函数1
y x x
=+
在1x =处的导数等于 . 5.质点M 按规律2
23s t =+做直线运动(位移单位:cm ,时间单位:s),求质点M 在2t =时的瞬时速度,并与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求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答案:1. 18 2.
1
(1)3
f ' 3. 3 4. 0 5. 瞬时速度为8/cm s ,用两种方法求得的结果相同. 课外思考:函数()y f x =在一点处的导数有什么几何意义吗?
[设计意图]设计作业1,2,是引导学生先复习,再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书面作业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导数的概念,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外思考的安排,是让学生深刻思考、领悟导数的意义,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七、教后反思
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是教学设计的根本指导思想.学生通过“经历”、“体会”、“感受”,最后形成概念的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
2.作业的布置尽量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但在具体实施中,分寸的把握需视情况而定.
八、板书设计
x
∆,我们称它处的导数,记作()f x '或
(lim
x f x y
x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