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四章__甲骨文研究

合集下载

甲骨文的破译与研究

甲骨文的破译与研究

甲骨文的破译与研究甲骨文是我国古代文字中的一种,起源于商代晚期,约距今3000年左右。

它是通过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划而成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古代文字之一。

甲骨文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也是研究古汉语、古音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重点介绍甲骨文的破译与研究。

一、甲骨文的发现与破译甲骨文最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殷墟,在20世纪初,王襄和刘湘在商代古墓中发现了大量的龟甲和兽骨。

他们发现这些龟甲和兽骨上刻有许多奇怪的符号,于是就开始破译这些符号。

经过较长的时间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识别出了这些符号,发现这些符号构成了一种完整的文字系统,即甲骨文。

甲骨文的破译过程虽然又艰苦,但是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而破译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甲骨文中常见字的比对,结合古代典籍和甲骨文中的鸟兽虫鱼等图案,以及对书法特征的分析,推理出这些符号的含义。

在甲骨文字的破译和研究中,人们主要采用了“谶纬学”方法,即从“谶”、“纬”的角度去考究文字的音韵、语法、形态等方面。

二、甲骨文的研究经过破译,甲骨文已经成为我们探究商周古代社会生活的一座“宝库”,除了研究商周史外,它也提供了其他学科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料和理论依据。

因此,甲骨文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学科。

在甲骨文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古音研究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古代文字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人们的语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通过甲骨文中的音系和语法,我们可以研究古汉语的音韵系统,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变化规律,从而对汉语的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研究。

2.历史研究甲骨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例如国家制度、经济情况、人民生活等等。

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包括各个领域的重大事件、政策制定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历史。

3.民俗文化研究甲骨文中许多奇特图案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情况,例如祭祀、战争、狩猎等,这为我们研究古代的生活习俗、文化传承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线索。

甲骨文和古文字的研究和解读

甲骨文和古文字的研究和解读

甲骨文和古文字的研究和解读古文字是人类历史上的宝藏,从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等不同类型与形式的文字表达了人类的智慧与文化。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文被誉为“华夏第一文字”,其独特的形式和含义一直备受世人的探究和解读。

本文将探讨甲骨文和古文字的研究和解读。

甲骨文的源头甲骨文是商代中国晚期使用的一种文字,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用龟甲、兽骨、玉器、陶器等制成的字形,它们是古代商代权贵用于祭祀活动的“卜辞”和“牲酒之名”之类的刻文,被认为是商代官方的官方记录。

甲骨文的研究时间并不是很长,最早的考古发掘始于20世纪初,那时候的考古学家发现伏牛山附近的万字甲骨,人们对于这一发现的加入,开始了新的甲骨文研究时期。

甲骨文的解读问题甲骨文已经被考古学家系统整理,目前收集到的甲骨文残片已经达到十万余件。

虽然破碎而难以辨认,但众多学者长期的努力,已经对甲骨文有了初步的认知和解读。

但是,甲骨文的解读依然是一项十分巨大的挑战,目前仍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

甲骨文的解读需要借助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和考古学的方法,才能准确而详细地还原当时的生活。

直到今天,许多学者仍然在期待新的发现,以更好地解决甲骨文的研究与辨认问题。

甲骨文的文化价值作为人类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甲骨文也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甲骨文的出现,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祭祀记录方式,记录了此前从未有过的生活痕迹,还原了当时甚至更久以前的部分文化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已成为了中国文化史学的重要考古材料,对于当时的生活方式、包括社会经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了解,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古文字的研究和发展甲骨文是古代文字的一个细节,而与之相随的,还有其他众多古代文字,如汉字、金文、篆书、楷书、隶书等。

每一种古代文字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和剪影。

古代文字的研究和发展是祖先们对于人类文明的探索、尝试与积累。

归纳起来,古代文字的演变大体是经历了草书的多次变革,先是金文发展出篆书,篆书衍化出隶书,楷书则是在大量融合草书和隶书的特点后才得以形成。

古代汉语第四章--甲骨文研究

古代汉语第四章--甲骨文研究
♥甲申卜, 贞:妇好娩,不其嘉?三旬有一日甲寅娩,允不
嘉,唯女。(董作宾《小屯殷墟文字乙编》第7731片)
♥丁亥卜,贞:子渔其有疾?(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5·44·2)
♥庚辰卜,贞:多鬼梦不至祸?(罗振玉《殷墟书契后编》3·18)
2021/4/9
5
二、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小屯
1.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荣
A.生病说 明义士《甲骨研究》 汐翁《龟甲文》
B.商人说 刘鹗《铁云藏龟·序》
王国维《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序》
2021/4/9
6
2.甲骨文的研究
刘 鹗
1903年《铁云藏龟》(简称《铁》) 罗振玉亲自选拓
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

孙诒让

1904年《契文举例》
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
罗、王认为“谬误十之八九”
1917年《卜辞中所见殷先公先王续考》
2021/4/9
8
董作宾 字彦堂
《小屯殷墟文字甲编》
《小屯殷墟文字乙编》
郭沫若 号鼎堂


1931年《甲骨文字研究》

1933年《卜辞通纂》
1937年《殷契粹编》
《甲骨文合集》
2021/4/9
郭 沫 若
9
三、甲骨文的字形特点 1.笔画纤细,一般为瘦笔
午(杵)
癸巳卜, 贞:旬亡祸? 王占曰:乃兹有祟,若称。 甲午,王往逐兕,臣 车马,
御王车,子央亦坠。
癸未卜, 贞:旬亡祸? 王占曰:往,乃兹有 祟。···曰戊子,子 死。
20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9
21


2.笔画走势自然,随体诘屈

甲骨文的研究报告现状

甲骨文的研究报告现状

甲骨文的研究报告现状
甲骨文是一种古代中国文字体系,其研究报告的现状可总结如下:
1. 历史和考古研究:研究人员致力于对甲骨文的历史和考古进行研究。

通过对甲骨文的出土环境、年代、地理分布等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甲骨文的起源、时代背景以及文化内涵。

2. 文字研究:研究人员对甲骨文中的文字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

他们致力于解读甲骨文中的字形、用法、组合规律等,以便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语义。

3. 词义研究:甲骨文中的词义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对甲骨文文本的整理和分析,尝试还原出古代汉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这对于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4. 社会和文化研究:甲骨文中记载了很多古代社会的信息,例如宗族、官职、祭祀活动等。

研究人员通过对甲骨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

5. 数字与统计分析: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运用数字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的甲骨文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揭示甲骨文中的模式和规律,从而增进对甲骨文的理解和解读。

总体而言,甲骨文的研究报告现状较为丰富。

不断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了我们对甲骨文的了解,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语言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然而,甲骨文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待解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和研究。

古 代 汉 语(四)汉字的构造-六书下

古 代 汉 语(四)汉字的构造-六书下

• 形声是一种能产性最强的造字方法。《说 文·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 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孶 乳而浸多也。”
• 形声字是在独体的“文”的基础上孶生繁衍 出来的。
• 形声字都能区别出意符和声符两种 构字部件。
• 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 畴
• 声符表示形声字的声音。
• “令”,本是号令的意思,引申指发号 令的县令之令;“长”,本是短长之长, 辗转引申指县长之长。
(汉律:县万户以上为令,不足万户为长)
• 二字均属词义的引申现象,不是假借。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举“朋”、 “来”为假借例字。
甲骨文 金文 小篆东:来自袋甲骨文 金文 小篆《说文》“頰毛也。象毛之形。”
声转
“转注同族说”以清章太炎为代表。 “类”指声韵之类,“首” 指语根, 转注即声音相同相近、字义相类的 同族字。
引申即转注
朱骏声认为凡是字义的引申就属于转 注,凡是音相同相近而借用意义无 关的另一字就属于假借。
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同的字互训叫“转注”。
《说文》:“吟,呻也。”又:“呻,吟也。”
“桥,梁也。”又:“梁,桥 也。” “蹲,踞也。”又:“踞,蹲 也。”
而:胡须
甲骨文 金文
六国古文 小篆
万:蝎子
•我
本义为武器,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
•而
本义为颊毛,借为连词、代词。
•来
本义为小麦,假借为来去之来。
•叔
本义为拾取,假借为叔父之叔。
•焉
本义为焉鸟,假借为疑问代词。
二、六书简评
• 六书归纳了汉字结构的基本类型,反映 了汉字产生和发展的主要规律。
• 由于时代的局限,六书理论还不够完善、 缜密,有待修正。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4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4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4摘要:一、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1.古文字的起源与初步发展2.形声字的形成与演变3.汉字的简化与规范二、古文字的构造与特点1.象形字的构造与意义2.指事字的构造与意义3.会意字的构造与意义三、古文字的分类与研究1.甲骨文的研究与应用2.金文的研究与应用3.小篆的研究与应用四、古文字的传承与创新1.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2.现代汉字的演变与创新3.汉字在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正文: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4 涵盖了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构造与特点、分类与研究以及传承与创新等方面。

我们首先来看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

古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骨骼等器物上的原始记号。

这些记号逐渐演变为商朝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金文,奠定了汉字的基础。

战国时期,七国文字并行,字形、字音、字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全国通行的文字,隶书逐渐取代小篆成为主要的书写方式。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逐渐发展成熟,为汉字书法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古文字的构造与特点方面,汉字的构造方式主要包括象形、指事、会意等。

象形字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来构造的,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山”字就是山峰的形状。

指事字是通过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如“上”字表示上面,“下”字表示下面。

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成,表示一种抽象的意义,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表示树木丛生的地方。

在古文字的分类与研究方面,甲骨文、金文和小篆是古代汉字的主要形式。

甲骨文是商朝晚期至西周初年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铭文。

金文是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的文字,主要用于青铜器上的铭文。

小篆是秦朝的官方文字,主要用于刻石、玺印等。

这些文字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古文字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古代书法艺术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字体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书法艺术的进步。

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的出现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古代汉语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期末纸考卷考题目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期末纸考卷考题目答案

【题库】古代汉语专题-客观题一、单选题二、1、“六书”的类别名目是()提出的。

(2101)三、 A、《汉书·艺文志》 B、《说文解字》 C、《周礼》答案:《汉书·艺文志》2、汉字“伐”古文字形的汉字结构类型为()。

(2101)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答案:会意字3、汉字“北”古文字形的汉字结构类型为()。

(2101)A、象形字B、会意字C、指事字答案:会意字4、“画成其物,随体洁屈”是许慎给六书当中()所下的定义。

(2101)A、象形B、会意C、指事答案:象形5、《说文解字·叙》说“上、下”二字的构字类型是()。

(2101)A、象形B、会意C、指事答案:指事6、《说文解字·叙》说“考、老”二字的构字类型是()。

(2101)A、形声B、转注C、会意答案:转注7、许慎说“建类一首,同意相授”,其下定义的对象是()。

(2101)A、转注B、形声C、假借答案:转注8、许慎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其下定义的对象是()。

(2101)A、转注B、形声C、假借答案:假借9、现在常见的六书排列顺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确定下来的。

(2101)10、 A、班固《汉书·艺文志》 B、许慎《说文解字·叙》 C、张参《五经文字·叙》答案:张参《五经文字·叙》11、下列字形中,属于会意字的是()。

(2101)12、 A、哀、问 B、牧、取 C、安、吻答案:牧、取13、下列字形中,不属于形声字的是()。

(2101)14、 A、辨、基 B、赌、松 C、从、降答案:从、降15、下列现代人书写的书法条幅中,简体字转换为繁体字出现错误的是()。

(2101)16、答案:17、下列关于汉字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2101、2107)18、 A、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视觉符号系统B、汉字字形是孤立存在的C、汉字体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答案:汉字字形是孤立存在的19、关于小篆的论述,错误的是()。

汉语史研究的材料——甲骨文语料的搜集与整理

汉语史研究的材料——甲骨文语料的搜集与整理

汉语史研究的材料——甲骨文语料的搜集与整理甲骨文是殷商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是中国最早的一种象形文字。

甲骨文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学者王国维、郭沫若等人率先进行了甲骨文的搜集工作。

他们根据古代书籍中的记载,寻找、收集残片、整理,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甲骨文数据库。

甲骨文作为一种古文字,其研究的过程非常繁琐。

搜集甲骨文首先需要在各地进行田野考古,寻找古代遗址以及含有甲骨文刻制物的墓葬等。

在实地考古中,考古人员需要进行场地勘探、发掘等工作,以寻找可能存在遗物的地方。

一旦找到了含有甲骨文的遗物,便需要对其进行清理、记录等工作,以确保后续的研究工作能够进行。

甲骨文的整理是一个繁琐的过程,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整理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将甲骨文上的文字识别并记录下来,然后对其进行基本解译,分析其意义和用途等。

由于甲骨文的形式繁多,书写难度大,这个过程非常困难。

因此,要进行甲骨文的整理,需要专业的学者,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且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甲骨文的整理工作一直在不断进行中。

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已经出现了一些电子化的甲骨文数据库,使得甲骨文的搜集和研究工作更加便捷。

这些数据库不仅可以存储大量的甲骨文材料,还可以提供和筛选条件,方便研究者进行检索和分析。

甲骨文语料的搜集与整理对于汉语史研究的意义重大。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汉语的音韵和词汇等方面的演变,揭示汉民族语言的发展轨迹。

同时,甲骨文还记载了古代社会的许多方面,如宗族关系、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总之,甲骨文语料的搜集与整理对于汉语史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搜集和整理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揭示汉民族语言的历史变迁。

在技术的进步下,甲骨文研究的库存和分析工作将更加便捷,助力汉语史研究取得更大的突破。

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总结归纳

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总结归纳

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总结归纳古代汉语是我们学习中文的基础,通过学习古代汉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古代汉语的知识,下面将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一、古代汉字的演变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形成现在的样子。

古代汉字的演变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1. 甲骨文: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记录形式,主要出现在商代的龟甲和兽骨上。

它的特点是线条粗糙、形象生动,字形多为象形和指事。

甲骨文为后来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金文:金文是出现在西周时期的一种字体,主要出现在青铜器上。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字形更加规范、简化,但仍保留了一定的象形特征。

3. 篆书:篆书是秦朝时期的一种字体,它是以金文为基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和简化。

篆书字形方正、线条遒劲,成为后来汉字发展的重要基础。

4. 隶书:隶书是西汉时期的一种字体,由于篆书书写繁琐,不便于日常使用,于是发展出了笔画简练、行书易写的隶书。

隶书字形工整、规范,成为汉字书写的主要字体。

5. 楷书:楷书是从隶书演变而来,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它字形规范、书写流畅,成为现代汉字书写的主要字体。

二、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特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词序:古代汉语的词序灵活多变,常以主谓宾的顺序出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汉语中,修饰语往往放在被修饰语之前。

例如:吾爱之人 (现代汉语:我爱的人)2. 虚词: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使用比较频繁,如助词、介词、连词等。

这些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和修饰的作用。

例如:夫妇相敬如宾,兄弟亲如手足。

(其中的“如”为比喻连词)3. 句式:古代汉语的句型多样,经常采用并列句、独立结构等句式形式。

同时,古代汉语中也存在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如倒装句、假设句等。

例如:非其道也,不取。

(倒装句,现代汉语:不是它的方式,就不要去)三、古代汉语的文学价值古代汉语作为一种独特而浓郁的语言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本文隶属笔者旧日回答:如何系统地学习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笔者一直以来就想整理出一份反映当代古文字学研究现状的资料,使得对汉字有兴趣的朋友能够据此按图索骥,自行学习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即时跟进该学科的研究前沿(瑾昀按:古文字学面向的材料是出土文物,其研究进展与考古工作息息相关,如上个世纪的甲骨文研究,以及目前最火热的战国简牍研究。

利用新的材料即时更新观念,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裘锡圭先生也指出,一些出版比较早的论著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陈旧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但是又不能过份依赖。

),最终将兴趣转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书(可能是因为自身没有学术辨别能力,又没有专业人士引导,所以买书时容易被诸如《汉字密码》之类的「故事书」的情节所打动),将各种市面上的快餐读物奉为《圣经》,往后必会走火入魔(在此不详述,可参如何评价唐汉、流沙河关于汉字的作品?和许慎的有什么不同?)。

目前笔者整理的资料大致包括相关参考书目、活跃在研究前沿的古文字学者一览表(可据此搜索各位学者单独的著作、论文集。

没有出现在这份列表上但又出了关于「汉字形义」方面读物的作者,一般都是学术界外的「民间科学家」,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引用其观点要格外慎重。

)以及相关网站介绍(这一部分请参考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一)——小学堂、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等专栏文章)。

参考书目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转载来自人人网公共主页古文字與先秦史的日志,并且略作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附上该公共主页的地址。

为了防止原日志被删,本文在此将其全文转载如下:一直以来,想编写一本小型工具书——《古文字学工具书解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章,资料截至到2011年,目的是给入门者一个学习的阶梯,现在把计划草拟出来,请各位同行予以批评指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古文字学的概念、范围第二节二十世纪古文字学的学科定位第三节古文字学工具书概况第二章通论篇第一节古文字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陈梦家《中国文字学》、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台)林尹《文字学概说》、刘钊《古文字构形学》、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姚孝遂《中国文字学史》、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曾宪通、林志强《汉字源流》、林沄《古文字学简论》、黄德宽《古文字学》等。

汉字演变中的古代文字研究

汉字演变中的古代文字研究

汉字演变中的古代文字研究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演变历程承载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汉字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演变,从最早的古代文字逐步发展成为如今的现代汉字体系。

本文将探讨汉字演变中的古代文字研究。

一、甲骨文的出现与研究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文字体系,其出现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甲骨文最早出现在兽骨和龟甲上,记录着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祭祀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甲骨文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代文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甲骨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诸多情况,如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字符号的演变等。

甲骨文的研究也为我们探索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金文的重要性与研究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演变中的另一个重要阶段,出现在商周时期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

金文相对于甲骨文来说,书写更加工整,形态更趋规范。

与甲骨文一样,金文也用于祭祀和记载事物。

研究金文对于我们理解汉字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金文,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文字形体的变化规律,以及汉字中某些不同字形的产生原因。

金文的研究为我们重新认识汉字的起源、构形和义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篆书的发展与研究篆书在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汉字演变的一个重要节点。

篆书出现在秦朝时期,继承了金文的特点,并且有所发展。

篆书是古代官方文书所使用的正式字体,主要用于刻制印章和书写公文。

篆书的研究对于探索汉字演变的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篆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字在形态和书写规范上的变化,同时也可以推断出某些字形的字义演变过程。

篆书的研究成果丰富,对于我们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隶书体的兴起与研究隶书体是篆书的一种书写方式,出现在汉代初年,随后逐渐发展成为常用的书写体系。

隶书为汉代政府公文书写所采用,与篆书相比,隶书书写更加规范,也更加便于行文。

隶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章词的本义及引申义

第四章词的本义及引申义

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 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考察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时要注意的问题: 1、字音的变化。如:朝zhāo→cháo,骑qí→jì 2、字形的变化。如:何→荷,解→懈,树→竖
戒:警也。从廾、戈,持戈以戒不虞。
第二步:考核文献
1、看看古代文献中是否有这样的解释。 2、看看古代文献中是否有这样的用法。 毕(畢):字形分析其本义是以网捕鸟兽。《说文》: “田网也。”《诗经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 罗之。”
探求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如:里
古代汉语
第四章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一、本义及其本义的探求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 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与词形相应的能有文献 资料证明的词的最古意义。
• 益:本义是水溢出。字形从水从皿。 《淮南子》:“澭水暴益。”
探求本义的步骤:
第一步:分析字形
1、利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形体。 2、结合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分析汉字的形体。
二、引申义及其引申义的分析
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演化发展来的意义。 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应如何分析一个字词的引申意义: 应当从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上去分析,根据
引申义与本义距离的远近,可以把引申分为直接 引申与间接引申两类。
直接引申:是指由本义直接派生出意义,是词义引申 的第一步。 ➢ 月(月亮)→月份 ➢ 城(城墙)→城市
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义而再引申派生新的意义。 ➢ 朝(早晨)→朝见(《左传》:“朝而不夕。”) →朝廷→朝代 ➢ 担子→责任、任务→委任、任用→听凭任(抱) [担当→担保→信任]
实践:让学生试着来分析几个字词的引申义。 ➢ 官:本义是官署→官职→官吏 ➢ 极:本义是房屋的正梁→极点、最高→极限、 尽头

文字学(知识讲座)

文字学(知识讲座)

第一章、绪论一、文字学研究的对象1.“文字学”的定义研究汉字的产生、发展、形态、结构、意义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叫“文字学”。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在汉语里,“文字”一词,也叫“字”,它们可以用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把后者称为“文字体系”。

关于“小学”•小学学习以识字为主,所以把有关文字的学问叫做“小学”。

•清代以来,“小学”包括:音韵、文字、训诂。

2.汉字的古今划分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隶变”。

隶变是汉字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变前的汉字是“古文字”,隶变后的汉字是“今文字”。

例字:隶变前后汉字字形比较二、文字学的产生与发展1.文字学的萌芽时期——先秦●关于文字产生问题思考与记载●“六书”概念的出现及文字教育的兴旺●太史籀、李斯等对汉字的整理与标准2.文字学的奠基时期——汉代●古文字的再现:孔安国与“壁中书”●汉代学者对“六书”的深入研究●许慎撰写文字学的奠基著作《说文解字》3.文字学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梁代学者顾野王编写《玉篇》●《干禄字书》等正字书的出现4.文字学的深化时期——宋元明清●徐铉、徐锴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与整理●金石学家对汉字的研究●清代四大家对《说文解字》的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5.文字学的革新时期——“五·四”以后●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文字学的影响●学者对传统文字学理论的总结与挖掘三、文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与古代汉语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与音韵、训诂的关系—并列互助的关系四、为什么要学习文字学汉字的演进没有出现断层,因此它对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有特殊意义。

汉字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它不仅记录几乎所有的古代文化,汉字字形本身也容载着众多古代文化信息。

这些信息有社会方面的,也有自然方面的。

自然信息例社会信息例1.从学习、研究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学习文字学,能够知道一个汉字为什么这样写。

学习文字学,能知道一个字为什么有这样的含义。

汉字甲骨文历史的研究报告

汉字甲骨文历史的研究报告

汉字甲骨文历史的研究报告
标题:汉字甲骨文历史的研究
摘要:
本报告通过对汉字甲骨文历史的研究,探讨了甲骨文的起源、演变以及其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甲骨文文献的分析和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等方面。

1.导言
汉字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殷商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通过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的符号来表示语言和文字。

本节将介绍甲骨文的意义和研究的重要性。

2.甲骨文的起源和演变
探讨甲骨文的起源和演变是研究其历史的重要部分。

本节将从甲骨文的来源和起源开始,介绍其演变过程。

同时,还将讨论甲骨文与其他古代文字的关系。

3.甲骨文的研究方法
本节将介绍目前研究甲骨文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古文字学、甲骨学、文献学和考古学等。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甲骨文的内涵和历史。

4.甲骨文在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宗教、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本节将通过对甲骨文的研
究,展示其在古代历史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

5.甲骨文的学术争议
甲骨文的研究中存在一些学术争议,如文字符号的解读、甲骨文的年代划分等。

本节将介绍这些争议,并对其中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6.结论
通过对汉字甲骨文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等方面。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其研究不仅有助于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也为当今汉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甲骨文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探究

甲骨文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探究

甲骨文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探究甲骨文研究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文字材料之一。

甲骨文的破解与研究,涉及到许多的学科领域,其中,语言学是研究甲骨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探究甲骨文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

一、口音学方法古代语音和现代语音的差别非常明显,所以在甲骨文的研究中,要运用口音学方法,确定每个字的发音。

首先,需要比较各个地区的方言口音,以确定当时的口音情况。

然后,结合甲骨文中的声符,分析每个字中包含的音素,再采用汉字构词法,推测它的读音和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推断出现存文字所反映的语音特征是怎样的,从而更好地理解古汉语的发音和演变规律。

二、语法学方法不同形式的文字会传递不同形式的语法信息,比如动宾结构和名词性结构等。

在甲骨文研究中,语法学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字的意义和用法,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

根据甲骨文中焚烧或使用什么祭品以及祭品献给哪种神明,可以推测出祭品为何而献。

可以通过分析文献中出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探讨每个字或词的地位、形式和作用等信息,并从中了解当时的文化、礼俗、历史事件等内容。

三、文献学方法早期的甲骨文并没有被编写成书,而是摆放在兽骨或龟甲上,因此,了解古文献的历史和流传情况对于语言学家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文献学方法,可以分析甲骨文的写作时间、列举文献的样式、搭建文献的体系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文献中的内容和形式变化,描绘出一幅甲骨文的发展史。

四、语音学方法甲骨文语音学研究首先需要探讨基础问题,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怎样传播、听到的声音是怎样感知等。

语言学家们通过研究相应的甲骨文内容,从中提取出语音记号和语音规律,以及这些语音规律的发音频率和化学组成,从而推断当时使用的语音系统。

五、文字学方法文字学方法是研究甲骨文中每一个字形成的含义、使用等问题。

甲骨文中有很多笔画,每个笔画都有不同的含义。

语言学家需要通过文字学方法来研究每一个特定的甲骨文字。

文字学 第四章

文字学  第四章

• 甲骨文: • 改圆形为方形。
• 改填实为勾廓。
• 改粗笔为细笔。
• (二)商代文字的簡化: • 甲骨文:



(三)有些字的寫法不固定
(四)有些字字形的方向不固定
第二节 西周春秋文字
一、概述
• (一)金文 • (二)西周甲骨文 • (三)盟书
二、西周春秋金文选读
三、西周春秋文字形体的演变
• (一)西周文字形体的演变
• 西周金文形体演变的主要趋势是线条化、 平直化。 • 线条化指粗笔变细、方形圆形的团块为线 条所代替等现象。
• 西周前期 西周后期 春秋 • (昭穆以前) (恭懿以后)
• 平直化指曲折象形的线条被拉平,不相连 的线条被连成一笔等现象。
西周前期
西周后期
春秋
(二)春秋文字形体的演变
• 2.书体(字体)上的特点
• 结体一般都是扁方而规整的,用笔也有一 套成规。
• 波势挑法的形成。
• 向右下方的斜笔几乎都是捺脚,捺脚往往 略向上挑。
隶书对篆文字形的改造
隶变的规律
1. 解散篆体,改曲为直
2. 省并
• 隶书往往把篆文的两笔并为一笔,或 是把两个以上的偏旁或偏旁所包含的 部分合并起来,改成较简单的笔画结 构。
• 少数的材料中也已经有了初步的波势 与挑法。
• 第四,秦隶中一方面保存许多篆文的
写法,一方面又出现了不少草书的写 法。这种连笔的写法很能体现隶书趋 于约易以讲求速效的特点,这种情形 普遍存在秦代的隶书资料中。
• 第五,文字形体很不统一。
• 有时同一批简牍中就有相同偏旁不同 写法并存的现象,反映出当时隶书书 写习惯并不完全稳定。

隶变是一个渐变的、漫长的过 程。因此,在整个隶变阶段,不同 时期的通行文字就呈现出比较复杂 的面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知识点
王力,全名王力之,字太夷,号宋庵,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和古文字学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泰斗人物。

以下是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王力知识点:
1. 甲骨文研究:王力致力于甲骨文的研究,他对甲骨文的系统整理和解读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主持编纂《殷墟甲骨谱》等重要甲骨文研究工作。

2. 中国古代文字学:王力在古代文字学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尤其研究了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对于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构造和变体有较深入的研究。

3. 古代语言学研究:王力在古代语言学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他对古代汉语的语音、语法以及词汇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4.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研究:王力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关注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为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见解。

5.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整体认识和研究方法:王力在对古代历史文化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套整体的认识和研究方法。

他强调历史和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注重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考察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化。

这些知识点只是对王力在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的贡献的简要概括,王力在这一领域的学术成就非常丰富,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研究和贡献没有列举出来。

关于甲骨文的一些研究报告

关于甲骨文的一些研究报告

关于甲骨文的一些研究报告
1. 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该报告可以涵盖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重点介绍商代甲骨文的特点、发展和应用范围。

2. 甲骨文的文字系统和编码:该研究报告可以探讨甲骨文的文字系统,比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文字编码方式,并解释甲骨文的编码规则和演变过程。

3. 甲骨文的语法和句法研究:该研究报告可以分析、比较和总结甲骨文的语法和句法特点,揭示古代汉语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 甲骨文中的文字符号的象征意义:该报告可以详细解析甲骨文中的一些常用符号,分析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以及与其他文字系统的联系。

5. 甲骨文的古代使用场景和功能:该研究报告可以研究甲骨文在古代商代社会中的使用场景,例如卜卦、祭祀、记录等功能,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组织和文化思维。

6. 甲骨文的数字和计量系统研究:该报告可以研究甲骨文中的数字和计量系统,分析其与现代数字系统的联系和比较,以及古代商代社会的计量标准。

7. 甲骨文的音韵学研究:该研究报告可以分析甲骨文中的音韵学特点,推测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和音位变化,探索甲骨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8. 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该报告可以探讨甲骨文的保护与传承,包括保存、保护、应用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议。

这些研究报告可以深入研究甲骨文的不同方面,从而提高对中国古代文字和文化的理解。

古代汉语专题讨论题目大全

古代汉语专题讨论题目大全

古代汉语专题讨论题目大全
一、甲骨文研究
甲骨文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
甲骨文的文字特点与演变规律
甲骨文中的商代社会生活记录
甲骨文与其他古代文字的比较研究二、篆书的发展与演变
篆书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篆书在秦代的统一与规范
汉代篆书的继承与发展
篆书对后世书法的影响与价值
三、简牍帛书的语言特点
简牍帛书的文字特点与书写风格
简牍帛书中的语言结构与语法特点简牍帛书中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简牍帛书与其他古代文献的比较研究四、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
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与声母韵母系统古代汉语的声调及其演变规律
古代汉语的语音变化与方言差异
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五、繁体字与简体字的比较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起源与演变历程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影响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优缺点比较评价
汉字简化与规范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六、先秦诸子的语言风格
先秦诸子的语言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先秦诸子语言风格的文化内涵与影响
先秦诸子语言风格的异同比较研究
先秦诸子语言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七、古代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特点
修辞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卯卜,宾贞:甗龟翌日, 三,十月。 戊午卜,宾贞:酒求年于 岳、河、夔。

丁 卯 卜 : 王 大 获 鱼 。 八 、 兕 一 、 豕 三 十 又 二 。
贞 : 今 日 我 其 兽 , 兽 , 获 毕
鹿 五 十 又 六 。
毕 八 虎 , 允 毕 获 麋 八 十
·· ·· ··
甲 子 卜 , 允 毕 二 百 又 贞九 :。 王 病 齿 , 唯 易 。
壬 申 卜 , 贞 : 叀 毕 麋 ? 丙 子 阱 麋 , 丁酉卜, 贞:今春 王登人五千征土方, 受有祐?
癸巳卜, 贞:旬亡 祸?王占曰:有祟,其有 来艰。迄至五日丁酉,允 有来艰自西。沚戛告曰: 土方征于我东鄙,裁二邑。 工方亦侵我西鄙田。
癸卯卜, 贞:旬亡 祸?王占曰:有祟,其有 来艰。迄至七日己巳,允 有来艰自西。长友角告曰: 工方出,侵我示田, 七·· ·· ··
2.甲骨文的研究 刘 鹗
1903年《铁云藏龟》(简称《铁》) 罗振玉亲自选拓 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
孙诒让
1904年《契文举例》 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著作 罗、王认为“谬误十之八九”
刘 鹗
罗振玉 号雪堂
1912年《殷墟书契前编》
1914年《殷墟书契菁华》
1916年《殷墟书契后编》 1933年《殷墟书契续编》 1910年《殷商贞卜文字考》 1915年《殷墟书契考释》 1927年《增订殷墟书契考释》

(4)笔画多寡不同


(5)会意形体多寡不同



(6)会意形体的位置不同
降 史
6.存有大量合文Leabharlann 羌四月三万
小雨
五十朋
四、甲骨卜辞选读
壬 寅 卜 , 宾 贞 : 王 往 氏 众 黍 甲 辰 卜 , 商 受 年 ·· ·· ··
贞:不其
受黍年?
·· ·· ··
壬 寅 卜 , 贞 : 自 今 至 于 丙 午 不 其 雨 ?
第四步:刻辞
用青铜刀或碧玉刀刻辞
采自顾音海《甲骨文发现与研究》
3.卜辞的结构
叙辞 + 命辞 + 占辞 + 验辞
♥癸巳卜,
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迄至 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戛告曰:“土方征于我东鄙,裁 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田。”(罗振玉《殷墟书契菁华》第2片) 贞:妇好娩,不其嘉?三旬有一日甲寅娩,允不 嘉,唯女。(董作宾《小屯殷墟文字乙编》第7731片)
癸未卜, 贞:旬亡祸? 王占曰:往,乃兹有祟。·曰 · · 戊子,子死。
董 作 宾
郭 沫 若
三、甲骨文的字形特点 1.笔画纤细,一般为瘦笔
午(杵)


2.笔画走势自然,随体诘屈

尽(盡)

罗(羅)
3.字形原始,图画色彩浓
鹿



4.字形简捷,多省略笔画
子 獸
甲 克
5.字形未定,异体繁多
(1)使用的表义物体不同
坠 逐
(2)形体的方向不同
渔 沉

何 荷
(3)物体的正视与侧视不同
王占曰:有祟,其有来 艰。五日丁未,·有来 · · 艰·自,圉六人·· · · ·· ··
癸酉卜, 贞:旬亡祸? 王二曰:亡。王占曰:俞有 祟、有痡。五日丁丑,王嫔 中丁,厥坠宕阜。十月。 癸巳卜, 贞:旬亡祸? 王占曰:乃兹有祟,若称。 甲午,王往逐兕,臣车马, 御王车,子央亦坠。
♥甲申卜,
♥丁亥卜,贞:子渔其有疾?(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5· 2) 44· ♥庚辰卜,贞:多鬼梦不至祸?(罗振玉《殷墟书契后编》3· 18)
二、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1.甲骨文的发现
小屯
王懿荣
A.生病说 明义士《甲骨研究》 汐翁《龟甲文》 B.商人说 刘鹗《铁云藏龟· 序》 王国维《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 序》
第四章 甲骨文研究
制作 阚景忠 讲授 阚景忠
一、甲骨文是怎样产生的 1.殷商时期的人为什么往龟甲兽骨上刻字
殷商时期的占卜活动 占卜为何选用龟甲
采自顾音海《甲骨文发现与研究》
2.龟卜与甲骨文字的刻制
第一步:整龟
第二步:灼龟
第三步:说兆
《史记· 龟策列传》 吉兆 卜占病者,··不死,首仰足肣。 ·· ·· 卜渔猎得不得。得,首仰足开。 凶兆 卜闻盗来不来,来,外高内下。 卜行遇盗不遇。遇,··身节折。 ·· ··
罗 振 玉
王国维 号观堂
1917年《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 1917年《卜辞中所见殷先公先王考》
王 国 维
1917年《卜辞中所见殷先公先王续考》
董作宾 字彦堂
《小屯殷墟文字甲编》 《小屯殷墟文字乙编》
郭沫若 号鼎堂
1931年《甲骨文字研究》 1933年《卜辞通纂》 1937年《殷契粹编》 《甲骨文合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