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初中语文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完整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意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是“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

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而实际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中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

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与运用回到其本意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一)、误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有些成语的理解能够利用“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进行,如“巧夺天工”,主谓结构,“夺”,胜过,“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不能是天然的了。

例题:1、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罪行簿上又添新笔。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几乎万人空巷,街上静悄悄的。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4、这个小毛病不足为训,下次改掉就行了,何必大动干戈呢?(╳)5、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得到好处)6、北大荒虽然天荒地老,但经农垦战士的开发,已经成为商品粮基地。

(╳)(天荒地老:指经过的时间很久)7、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邯郸学步:比喻生硬的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8、“9·11”事件之后,美国股市势如破竹的下跌趋势,令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9、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0、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轩然大波:常用于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11、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12、作家不深入生活,坐在家里管窥蠡测,就创作不出群众喜欢的作品。

(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了解片面狭隘,十分有限。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

语基茶话会(一):成语识别与运用成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1.词义理解不准型这种错误是指对成语的意义理解不准确导致使用错误,这种情况或是因为对成语中的重要语素理解不准,或是由于望文生义造成的。

典型示例:a.别人都已经被感动了,小刚的心里面却无动于衷。

b.我要张华八点半到我家做客,他却九点才来,真是个不速之客。

示例详解:a.衷:内心。

无动于衷:心里面没有触动。

此句犯了语义重复的错误。

b.速:邀请。

不速之客:没有受到邀请自己而来的客人。

本类型常见成语:⑴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⑵不屑置辩:屑,值得;置辩,辩论,申辩。

不值得辩论。

⑶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现意指某人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得非常透彻,对问题阐述清楚到位。

⑷骇人听闻: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

⑸耸人听闻:耸,惊动。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⑹记忆犹新:犹,还。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

⑺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

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褒义词。

(不能形容市场)⑻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一一分明。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⑼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⑽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益,更加;彰,显著。

2.褒贬色彩不分型对成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或谦敬等理解不准造成的使用不当。

典型示例:我们要努力培养在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

示例详解:随波逐流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来形容“适应社会的能力”。

它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本类型常见成语:⑴变本加厉:厉,猛烈。

指比原来更加发展。

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⑵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地,还想攻取西蜀。

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

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

成语运用八种常见错误一、感情色彩误用。

1、(2002年题)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出现。

褒义词。

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显然语境是贬义,该用贬义词,却用了褒义词。

2、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爿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

“惨淡经营”原指用浅淡的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精心布局。

后用以形容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业。

褒义词。

“惨淡经营”等同于“苦心经营”,表示为某事非常劳苦,该题运用正确。

3、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1995年全国高考题)4、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1998年全国高考题)“半斤八两”含有蔑视味道,是贬义词;“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算计、谋害别人,也是贬义词;有些成语褒贬鲜明。

如“胸无城府”“叹为观止”“同心同德”“虚怀若谷”“大有作为”等都是褒义。

“信口雌黄”“有恃无恐”“无所不为”“肆无忌惮”“处心积虑、火中取栗、趋之若骛、炙手可热、无所不为”颐指气使”“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蠢蠢欲动”,“洗心革面”“过江之鲫”、“夸夸其谈”、“弹冠相庆”、“无独有偶”、“煊赫一时”、“无所事事”、“兴师动众”、“投其所好”等常用贬义场合,否则就是误用。

有些成语或贬义或中性,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

如“标新立异”——(中)独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贬)为了显示自己,故意另搞一套。

“闭门造车”——(中)原指只要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也符合标准;现多作贬义,比喻凭主观想像处理问题。

“登峰造极”——(贬)比喻达到极点,多用于坏人;(中)有时比喻成就达到最高境地,是中性词,也恰当。

这种类型中有一类需特别注意,有些成语身兼两种色彩,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难作出正确的选择。

成语误用的十个类型

成语误用的十个类型

考点:中考成语(词语)误用的十种类型从这几年的题目来看,重庆卷对成语(词语)的考查,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谦敬错位;⑤语义重复,自相矛盾;⑥不合逻辑;⑦夸大其辞,不知轻重;⑧不合语境;⑨形近混淆;⑩搭配不当。

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第二类对象误用第三类褒贬颠倒第四类语义轻重的误用第五类语境不合第六类形义相近的误用第七类多重含义的误用第八类表意重复第九类语法功能的误用第十类谦敬错位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10.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

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11.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2.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3.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14.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5.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16.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7.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18.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遭受灾难。

19.别无长cháng物: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人贫穷。

20.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1.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22.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3.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4.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5.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6.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7.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8.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9.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30.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第二类对象误用第三类褒贬颠倒第四类语义轻重的误用第五类语境不合第六类形义相近的误用第七类多重含义的误用第八类表意重复第九类语法功能的误用第十类谦敬错位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10.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

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11.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2.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3.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14.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5.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16.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7.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18.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遭受灾难。

19.别无长cháng物: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人贫穷。

20.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1.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22.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3.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4.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5.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6.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7.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8.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9.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30.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成语运用中的八大错误类型赵

成语运用中的八大错误类型赵

成语运用中的八大错误类型第一类对象误用第二类表意重复第三类褒贬颠倒(感情色彩)第四类谦敬错位第五类望文生义第六类语境不合第七类多重含义的误用第八类语法功能的误用(前后矛盾,搭配不当)口诀:明对象,避重复;晓褒贬,知敬谦;辨多重,懂语法;望文生义、语境不和要记牢。

第一类对象、范围误用(特定称谓)例句:1.“六一”儿童节那天,志愿者和孤儿院的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共享天伦之乐。

(错,天伦之乐: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亲属关系。

)2.无论多么枯燥的材料,经他妙手回春,都会变得鲜活起来。

(错,妙手回春:比喻医生医术高明,将快死的人救活。

)3.⑴八年后记者重访重灾区,只见居民住宅鳞次栉比,农贸市场人声鼎沸,处处呈现一派安定祥和的景象。

⑵今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前来乐山大佛观光的游客鳞次栉比。

(对、错,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的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和船只等排列很整齐。

)4.初一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错,德高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⑴"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之间。

⑶"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⑷"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5) "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6) "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⑺"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⑻豆蔻kòu年华: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第二类表意重复例句:1.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薄自己了。

(错,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2.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表现。

成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

成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

成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一、望文生义成语都有其固定的意思,使用时一定要弄清成语的确切含义,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切忌望文生义。

例: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解析]“屡试不爽”指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是“差错”之意;而该句将“爽”误解为爽快、舒服,属望文生义。

二、褒贬失当成语的感情色彩褒贬分明,或赞颂、表扬,或贬斥、指责。

防止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解析]“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不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即是八两)三、搭配不妥有些成语跟整个句子的语境大体相配,但其与前后词语有时并不搭配,如各成分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以及语意方面。

例: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惊叹不已。

[解析]说得“头头是道”可以,但不能说得“左右逢源”。

“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

四、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对象。

如果偷梁换柱,张冠李戴,弄错了使用对象,就会出现语病。

例:即便是文学作品,也应该有个尺度,不可脱离实际,将情感的世界描写得天花乱坠。

[解析]“天花乱坠”指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

“天花乱坠”陈述的对象是“说话”,而非描写。

五、重复累赘重复累赘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的含义重复。

例: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析]“生灵”即是指“人民、百姓”,再加一个“人民”,就犯了重复的错误。

六、谦敬错位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自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称别人。

如果谦敬错位,就会造成语病。

例: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把工作做得更好。

[解析]“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用以称赞别人,是敬词。

成语使用的七种错误

成语使用的七种错误

成语使用的七种错误(一)感情色彩使用不当例1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例2公审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满腔怒火,振振有辞地痛斥这帮罪犯。

上述两例均应使用带有裹义色彩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和“振振有辞”均属贬义,感情色彩不符。

(二)特指误用为泛指例3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例4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例5二十多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例3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密集,而非群山;例4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而非母女或“一家人”;例5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不能用于人。

(三)望文生义错使用例6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例7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落后,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上述两例成语的使用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6中“沸沸扬扬”虽然多形容议论纷纷,但生活中通常使用在舆论传播方面;例7中“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句意却是不满意。

(四)滥用比喻等修辞格例8近来,水资源日见匮乏,我们应该敝帚自珍,节约用水。

例9班主任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

例8中“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用在这里比喻不恰当;例9中“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属不当夸张。

(五)语意前后重复例10多少莘莘学子,在书山中跋涉,不断探索知识的宝藏。

例11他今天表现反常,与往常截然不同。

例12敌人用尽酷刑,方志敏同志浑身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例13《老鼠爱大米》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迅速在学生中耳熟能详了。

例10中“多少”已有“多”的含义,与“莘莘”之意重复;例11中“表现反常”便是“与往常截然不同”;例12中“浑身”与“遍体”重复;例13中“风靡”已有“耳熟能详”之意,再用显然是重复了。

高考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高考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成语运用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型之一,而排除错误选项是我们选出正确项的最常见、最有效方法;因此,明确成语误用的类型对我们做准成语题有重要意义。

现将成语使用中常见的误用情况归纳如下:一、望文生义成语属于固定短语,其意义很多时候不能从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断章取义,只能把它作为整体来理解。

作为检查学生成语储备的题型之一,有许多题目就是在这方面设置障碍,误导考生望文生义。

例1: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辨析: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句中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例2: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辨析:刊:削。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

不刊之论,是指不能删简的言论。

句中却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大错。

二、张冠李戴(用错对象)成语使用对象和范围一般时比较固定的,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无误用。

例1: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辨析:“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

这里改变了使用对象,自然不正确。

例2: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辨析: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其使用对象是女子,该句却用来形容民族歌舞,显然用错了对象。

三、误用褒贬成语中相当一部分是具有明显的色彩的,使用时如果不加以区别,就会导致无用。

不辨色彩主要表象在褒贬无用、语体色彩不当等方面。

容易误解误用的300个常用成语详解

容易误解误用的300个常用成语详解

容易误解误用的300个常用成语详解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容易错误的成语

容易错误的成语

容易用错的成语1.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而误用作贬义词。

2.呆若木鸡——语出《庄子》。

原指斗鸡目光凝聚、纹丝不动,令敌人望风而逃。

现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3.间不容发——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不是“形容距离小”。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

5.对簿公堂——对簿:受审问。

在法庭上受审问。

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6.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7.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8.久假不归——假:借。

长期借去,不归还。

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而不回来”。

9.明日黄花——黄花: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10.炙手可热——比喻人权势大,气焰盛。

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

11.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

12.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13.罪不容诛——罪人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恶。

不能理解为“罪恶小,不应该诛杀”。

14.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1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16.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7.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8.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等。

19.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20.体无完肤——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

常用易错成语知识总结

常用易错成语知识总结

常用易错成语知识总结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瑰宝,它们简洁而富有内涵,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在使用成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些常用易错的成语。

“首当其冲”这个成语常常被误解和误用。

很多人认为它是“首先冲在前面”的意思,其实不然。

它真正的意思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比如:“在这场贸易战中,那些出口型企业首当其冲。

”而不是“他在比赛中首当其冲,赢得了第一名。

”“美轮美奂”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不能用于形容其他事物。

例如:“这座古老的宫殿美轮美奂,展现出了当年的辉煌。

”不能说“她的舞姿美轮美奂。

”“万人空巷”并不是说街巷空无一人,而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比如:“这部电影首映时,万人空巷,人们都争相观看。

”“望其项背”表示能够赶得上或比得上,通常用于否定句。

错误的用法如:“他的成绩优异,其他人都能望其项背。

”正确的应该是:“他的成绩优异,其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差强人意”常被误解为不能让人满意。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

比如:“这次考试成绩虽然不算理想,但也差强人意。

”“文不加点”不是说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比如:“他才思敏捷,写文章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目无全牛”不是指没有整体观念,而是形容技艺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地步。

例如:“他对这项技术的掌握已经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不刊之论”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精准得当。

比如:“这篇文章观点新颖,论据充分,是一篇不刊之论。

”“屡试不爽”不是多次尝试都不成功,而是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例如:“这个方法屡试不爽,很有效果。

”“不忍卒读”不是不忍心读完,而是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让人不忍心读完。

比如:“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十分悲惨,情节令人不忍卒读。

”“身无长物”不是指没有特长,而是说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成语使用错误常见原因 - 修改名词

成语使用错误常见原因 - 修改名词

成语使用错误常见原因 - 修改名词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语法结构。

然而,由于成语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常常会出现错误。

本文将探讨成语使用错误的常见原因,并提出修改名词的建议,以帮助读者正确使用成语。

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原因包括:1. 词义理解错误:成语多有多义,如果理解错误可能导致用词不当。

修改名词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例如,将“杞人忧天”中的“杞人”替换为“他人”或“某人”,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忧虑的对象。

2. 主题不明确:有时成语本身并不能完整地表达主题,使用者需要提供具体的背景信息来解释成语的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适当修改名词可以使成语与主题更加一致。

例如,将“画蛇添足”中的“画蛇”替换为具体的事物,如“画眉”或“画虎”,可以更好地强调过多冗余的行为。

3. 上下文不合适: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用法,如果使用者未能正确理解使用场景,容易出现错误。

修改名词可以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纠正这种错误。

例如,在正式的场合中,将“天方夜谭”中的“夜谭”替换为“讲述”或“议论”可以更贴切地描述不切实际的话题。

4. 文化背景不同: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导致使用者对成语的理解有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修改名词可以帮助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例如,在国外使用成语“一箭双雕”,可以将“箭”替换为类似的动作,如“一石二鸟”,以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

总之,成语使用错误的常见原因包括词义理解错误、主题不明确、上下文不合适和文化背景不同。

通过修改名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避免使用错误的成语。

在使用成语时要注意细节,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充分发挥成语的表达功能。

成语使用错误分析175例

成语使用错误分析175例

成语使用错误分析175例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具有表达丰富,含义深刻的特点。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误用成语或者错误的理解成语的真正含义。

下面是我对175个常见的成语使用错误进行的分析。

1.走马观花。

正确的使用是指匆匆忙过,只看到花而不欣赏美景。

错误的使用是指兴趣不持久,只对件事情感兴趣一时。

2.一举两得。

正确的使用是指一举做成两件事情,达到两个目的。

错误的使用是指达到一个目的时,同时还有其他的意外好处。

3.在劫难逃。

正确的使用是指无法逃脱灾难的命运。

错误的使用是指不但能逃脱灾难,还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4.目不暇接。

正确的使用是形容事物或景象繁多,一时无法全部看到。

错误的使用是形容眼睛视力不好,无法看清事物。

5.画蛇添足。

正确的使用是指多此一举,反而起到负面效果。

错误的使用是指有意无意地添加一些东西,使之更完美。

6.自相矛盾。

正确的使用是指自己的言行、说法相互矛盾。

错误的使用是指与别人的说法或行为矛盾。

7.纸上谈兵。

正确的使用是指只在纸上谈论而没有实际行动。

错误的使用是指只有纸上谈论才能解决问题。

8.拔苗助长。

正确的使用是指过早地帮助,反而会导致事情失败。

错误的使用是指帮助别人成长,使之更好。

9.抛砖引玉。

正确的使用是指先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以引出他人更好的意见。

错误的使用是指为了引出别人的意见,而故意说出不成熟的见解。

1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正确的使用是指一旦说出来就无法收回或改变。

错误的使用是指一旦说出来就会被人追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人对于成语的真正含义存在误解。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需要了解其准确的含义和用法,避免出现错误的使用。

只有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与他人有效地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总结:附一:一字见义的成语总结:1.“不名一钱”中的“名”义为“占有”,成语义为:一个钱也没有。

2.“文不加点”中的“点”义为“涂改”,成语义为: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3.“莫名其妙”中的“名”义为“说出”,成语义为: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

4.“文过饰非”中的“文”义为“掩饰”,成语义为:掩饰过失、错误。

5.“爱莫能助”中的“爱”义为“同情”,成语义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6.“不刊之论”中的“刊”义为“修改”,成语义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7.“高屋建瓴”中的“建”义为“倾倒”,成语义为:在高屋脊上往下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8.“久假不归”中的“假”义为“借”,成语义为: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9.“屡试不爽”中的“爽”义为“差错”,成语义为: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0.“不可理喻”中的“喻”义为“使明白”,成语义为: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11.“不足为训”中的“训”义为“准则、典范”,成语义为: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

12.“不以为然”中的“然”义为“对”,成语义为:不认为是对的。

(不以为意)13.“不速之客”中的“速”义为“邀请”,成语义为: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14.“食不果腹”中的“果”义为“饱”,成语义为: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15.“尾大不掉”中的“掉”义为“摆动”,成语义为:形容属下势力强大,不服从指挥调度。

16.“适逢其会”中的“会”义为“时机,机会”,成语义为:恰好碰上那个机会。

17.“别无长物”中的“长”义为“多余的”,成语义为: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多余的物品。

18.“恃才傲物”中的“物”义为“自己以外的人,众人”,成语义为:仗着自己有才能而瞧不起别人。

19.“自以为是”中的“是”义为“正确”,成语义为: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自行其是|”的“是”也是“正确”。

20.“分庭抗礼”中的“抗”义为“对等”,成语义为:客人与主人分立在庭院两侧,以平等的地位相对行礼。

21.“细大不捐”中的“捐”义为“舍弃”,成语义为:小的大的都不舍弃,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

22.“无出其右”中的“右”义为“上,古代以右为上位”,成语义为: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能超过他的。

23.“死有余辜”中的“辜”义为“罪恶”,成语义为: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以死刑也不能抵偿他的罪恶。

24.“文恬武嬉”中的“恬”义为“安逸”,成语义为:文武官员都贪图安逸享受,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25.“微言大义”中的“微”义为“精微”,成语义为: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26.“一言以蔽之”中的“蔽”义为“概括”,成语义为:用一句话来概括。

27.“伐功矜能”中的“伐”义为“炫耀”,成语义为:炫耀自己的功劳,夸耀自己的才能。

28.“危言高论”中的“危”义为“正直”,成语义为: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

(危言危行)29.“毁家纾难”中的“纾”义为“解除”,成语义为:拿出全部家产以解救国难。

30.“相见恨晚”中的“恨”义为“遗憾”,成语义为:遗憾没有早相见。

31.“离群索居”中的“索”义为“孤单”,成语义为:离开同伴一个人孤独生活。

32.“心广体胖”中的“胖”义为“安泰舒适”,成语义为:心胸开阔坦荡,身体安泰舒适。

33.“一傅众咻”中的“傅”义为“教导”,成语义为:一个人教而众人吵闹干扰。

比喻由于不良环境影响,做事不能有所成就。

34.“含垢忍辱”中的“垢”义为“耻辱”,成语义为:忍受耻辱。

35.“繁文缛节”中的“文”义为“仪式”,成语义为: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35.“长治久安”中的“治”义为“太平”,成语义为:国家长期太平、安定。

36.“囤积居奇”中的“居”义为“储藏”,成语义为:把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以牟取暴利。

37.“人浮于事”中的“浮”义为“多余”,成语义为:人员的数量多于工作所需,人多事少。

38.“学而不厌”中的“厌”义为“满足”,成语义为: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上进。

39.“无稽之谈”中的“稽”义为“查考”,成语义为:没有根据、无从查考的说法。

40.“否极泰来”中的“否”(读Pǐ)义为“恶运”,成语义为:恶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

附二:望文生义成语总结: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从长计议、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仔细商量。

18.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19.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

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

20.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1.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22.海外奇谈:海外: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

比喻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言论或传闻。

23.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

才有多少时候。

指没过多久。

24.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的意思。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25.不忍卒读: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26.危言危行: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7.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

象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28.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9.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30.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31.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32.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33.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34.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35.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36.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37.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38.盲人瞎马:盲人骑着瞎马。

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39.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附三:两种语境成语用法归纳:1、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美丽动人,也形容景色优美,让人入迷忘饥。

例1、这女子容貌娇好,秀色可餐,到哪里都犹如众星捧月一样地被男人宠爱着。

例2、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人间天堂”实不为过。

2、平易近人: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例1、就在那次交谈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诗人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

例2、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3、洋洋洒洒: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才思充沛,长篇大论连绵不断。

也形容规模盛大,气势磅礴。

例1、他才思敏捷,一眨眼就洋洋洒洒写下了近千字的文章。

例2、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4、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例1、一时管弦嘈杂,钏动钗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直到九点多钟,方才散席。

例2、这地方一到夜晚,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5、眉来眼去:多用于男女示爱,也指坏人之间勾勾搭搭。

例1、他们两个眉来眼去,早就好上了。

例2、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早已眉来眼去,暗中交通。

6、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例1、面对剑拔弩张的阵势,他处之泰然,没有显露出任何惊慌之色。

例2、对这么严重的问题,有的同志还处之泰然,不以为意,我们有提醒这些同志引起注意的必要。

7、鬼斧神工:像是鬼神所为。

形容建筑、雕刻技艺精湛高明,几乎不为人力所及。

也形容山石的奇形怪状,凌然峭立。

例1、全县都有石刻古迹,我们看了宝顶山和北山两处。

作为艺术品真是鬼斧神工,不可思议。

例2、黄山的怪峰奇石,形态千变万化,无怪乎人们要叹为鬼斧神工了。

8、左右逢源:事情不管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为人处世圆滑。

例1、如果生活丰富,知识广博,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懂一点,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例2、他说:“小小公职人员,习惯了左右逢源。

”9、指手画脚:说话时用手脚动作示意,也比喻瞎指挥,妄加评论指责。

例1、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画脚,剖说那事。

例2、(杨宇霆)只是整日在小河沿杨公馆接纳各方面官僚政客,指手画脚,气焰燎人。

10、战战兢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也形容因饥寒冻馁而战抖的样子。

例1、我又在北平看见摩登小姐们骑车游春,看他们那种战战兢兢的样子,实在令人不好受。

例2、有那等贫寒之家,身无遮体之衣,口无应饥之食,战战兢兢,冻剥剥的袖手低头。

11、如虎添翼:既可以比喻强大的因增添力量更加强大,也可以比喻凶恶的因增添力量更加凶恶。

例1、这支巡逻队,配上了现代化武器,如虎添翼,战斗力更强了。

例2、这一黑社会团伙到云南秘密购置了一批武器后,如虎添翼,气焰更嚣张了。

12、分庭抗礼:比喻双方平起平坐,不相上下。

有时也指相互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的言行。

例1、这位拳击手得了冠军后洋洋自得,以为今后再也没人能与他分庭抗礼了。

例2、法国当时正处于动乱之中,国内诸侯飞扬跋扈,竭力扩张自己的实力,无视国王的特权,与国王分庭抗礼。

13、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亦谓朝在秦地,暮在楚地,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例1、刘黑七朝秦暮楚,有奶即娘。

例2、烽烟满郡州,南北从军走,叹朝秦暮楚,颠沛流离。

14、难兄难弟:彼此曾经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也可指讥讽二人同样坏。

例1、共同经历过爬雪山、过草地,八年抗战,四年内战的血与火的洗礼,这对难兄难弟终于迎来了今天的解放。

例2、这对难兄难弟终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15、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例1、李景把门面装潢得金碧辉煌,别出心裁地把那些光怪陆离的货物陈列在霓虹灯下,真叫人目迷五色,爱不释手。

例2、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