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徐明道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上课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的长度单位,第一课时是《统一长度单位》这个人教版的教材。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认识长度单位,学习米、厘米、毫米三个长度单位,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米、厘米、毫米三个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米、厘米、毫米三个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米尺、厘米尺、毫米尺等教具,以及练习纸、彩笔等学具,供大家在课堂上使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自己测量自己的身高,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新课导入:我会给大家介绍米、厘米、毫米三个长度单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课堂练习:我会给大家发放练习纸,让大家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练习。
(4)实践活动: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团队协作,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让大家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长度单位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米厘米毫米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米、厘米、毫米三个长度单位,分别测量自己的身高、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相应的长度单位测量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米、厘米、毫米三个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换算仍然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个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并解释题目的设计意图。
或者让学生们调查生活中的长度数据,如家中的家具尺寸、自己的身高变化等,以此来深化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学会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运用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
2.培养学生学会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模型、测量工具、实物等。
2.学具:学生测量工具、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度现象,如跳绳、铅笔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长度有哪些单位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展示长度单位模型,如米、分米、厘米。
同时,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测量工具测量实物长度,如书、桌子等。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比较。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物体的长度等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看、摸、摆的活动中进行直观学习,体会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测量用的课桌测量用的凳子学生准备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橡皮铅笔铅笔盒等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小昊看到学校的小栏杆坏了,想让爸爸帮忙重新做一个,但是他身边没有任何测量工具,只好用手一拃一拃地量起来,正好5拃。
你们觉得小昊的做法可行吗?你能用身边的物品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操作指导:教师要注重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组织活动,体验教学1.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
(1)教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体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每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人从四个物体(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中任意选取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测量时注意要做好记录。
③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测量出的结果。
④让选用同一个物体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提问: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预设生1:我用一角硬币进行测量,由于硬币是圆的,在滚动时,有误差。
生2:我用的是回形针,在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宽时,回形针的两头是半圆形的,测量时不太准确。
生3:我们小组四人分别选取了四种物体作为测量的标准:一角硬币、小正方体、回形针、三角形纸板,因为它们的长度不一样,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不一样。
学生再次讨论后汇报:生1: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测量出的结果不一样。
生2: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该选用相同的物体作标准进行测量。
第一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1课时课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使学生能够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厘米和米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
3. 实物(铅笔、书本、桌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我们如何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
2. 讲解厘米和米的概念,并展示测量工具。
3. 讲解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动手操作1.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2. 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展示1.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
2. 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选择家里的一个物体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了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并学会了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选择家里的一个物体进行测量,既能巩固课堂所学,又能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补充和说明:动手操作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并掌握使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同时,动手操作环节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动手操作环节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
二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
我们将通过学习米和厘米的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物体与长度单位对应起来,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 学会用米和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
3. 能够将实际物体与长度单位对应起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米和厘米的概念,掌握1米等于100厘米。
难点:如何将实际物体与长度单位对应起来,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米尺、厘米尺、实物模型。
学具:学生尺、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实际物体,如桌子、书本、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长度。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米和厘米的概念讲解:我会用米尺和厘米尺作为教具,为学生讲解米和厘米的概念。
让学生明白1米等于100厘米,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1米和1厘米的长度。
3. 实物测量:让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个实物,使用米尺和厘米尺进行测量。
并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记录测量结果。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练习与讲解:我会挑选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然后,我会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纠正一些常见的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在本节课的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米和厘米的概念,以及如何将实际物体与长度单位对应起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米—— 100厘米实物——长度单位七、作业设计1. 请用米尺和厘米尺测量你身边的两个物体,并记录测量结果。
答案: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1)1米等于多少厘米?(2)如何用米和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答案:(1)1米等于100厘米。
(2)用米尺或厘米尺进行测量。
二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统一长度单位》,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围绕长度单位的概念、标准及其运用,通过实践操作和实例讲解,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长度单位换算,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米的基本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欲望。
教学难点1. 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换算:学生需要理解长度单位并非随意设定,而是为了统一度量标准,方便日常生活。
2. 实践操作中的准确性:在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长度时,学生需要学会准确读数和记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尺子、米尺、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 学生准备:直尺、练习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这些长度,自然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新授:介绍厘米和米的基本定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厘米和1米的长度。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尺子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4. 讨论与分享:各小组分享测量结果,讨论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单位换算,加深理解。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换算技巧。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长度单位的概念- 厘米和米的定义- 长度单位换算方法- 测量长度的注意事项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
- 计算题: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 实践题:在家中选择物品进行测量,记录长度。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长度单位和换算知识,以及实践操作中是否存在常见错误。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 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说出它们的长度。
(2)引导学生发现,要用一个统一的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才能进行比较。
2. 探究新知(1)认识长度单位- 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单位是米。
- 出示直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长度单位是厘米。
- 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分组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铅笔等物体的长度。
-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要将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起点。
- 让学生交流测量结果,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用直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2)让学生用直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4. 总结延伸(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如常用的长度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等。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学会了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起点,沿直尺边缘测量七、课后作业1. 用直尺测量家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床等,并记录下来。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1.统一长度单位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统一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能够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 教学难点•能够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长度,并讨论不同的长度单位。
•引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
2. 学习新知识•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厘米和米表示。
•教授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例如:1米=100厘米。
3. 拓展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练习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提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活动设计•小组活动:设立小组竞赛,由学生自由组合,进行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比赛。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购物场景,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商品测量和价格计算。
三、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重要性,并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测量其长度,并用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对长度单位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运用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人教版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
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课题)(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 统一长度单位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1 长度单位
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初步估测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重点讲解统一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具体包括: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分米)、了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来掌握统一长度单位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运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和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如何灵活运用统一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卷尺、教学卡片、教学模型等。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和宽度,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米和厘米。
2. 认识长度单位: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展示米、厘米、分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
3. 讲解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掌握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的换算关系。
4.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计算和解决,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统一长度单位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1米等于____厘米,1分米等于____厘米。
(2)计算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3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3)应用题:学校操场的长是120米,宽是80米,求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 答案:(1)1米等于100厘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1单元《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单位换算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卷尺等。
2. 学具:学生用直尺、米尺、卷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长度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长度。
提问:你们是怎样测量长度的?测量结果准确吗?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探究新知(1)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观察直尺、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让学生说出这些工具上的刻度表示什么。
教师讲解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让学生记住这些单位。
(2)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利用多媒体展示长度单位换算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测量工具,让学生合作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注意测量时的准确性,以及单位的使用。
4. 总结提升让学生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强调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和测量准确性的必要性。
5.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常用的长度单位以及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用直尺、米尺、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家里的物品长度,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2024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长度单位统一长度单位 教案
统一长度单位。
(教材第2页)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
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经历理解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
课件。
师: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
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进行测量,量出的结果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测量长度的吗?课件出示:(1)人们用庹(tuǒ)量巨石宽度。
师:你们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生1:不准确,因为大人和孩子的手臂长短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生2: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孩子,手臂的长短也可能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生3:石头的宽度是固定的,但人手臂长短的不同所以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因此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很久以前,人们就是这样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你们看,像这样测量物体的长度仍是咱们现在常见的一些现象。
课件出示:(2)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3)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用估测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准备】师:现在咱们就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然后告诉大家你测量的结果。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测量结果,同时教师也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与学生测量的结果作比较。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如果学生答不出来,那么教师就适当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探究:为什么量的都是课桌的长,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生:因为我们拃的长短本身就不一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统一长度单位 教案(教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用不同的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时,测量的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在亲身经历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并且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材分析】教材编排注重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方式,还原数学生活活泼的建构过程。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人们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古代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指一名学生读题)2、提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古代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生回答(古代的人们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长度作为标准测量物体的长度)3、探究:古代的人们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测量物体的长度,大家想不想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长度单位呢?体会一下吧。
大家把双臂张开,把展开双臂后两手之间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单位,叫做“庹”。
把张开手掌后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最大距离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拃”。
以脚掌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
(师生共同观察比划)师: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
4、揭示课题。
师: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同。
这就需要选用相同的物体做标准进行测量,很容易比较出两个物体的长短。
所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首先要有相同的标准,也就是统一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5、描述画面内容。
一块石头很大,人们用庹去量石头的宽度,石头宽约2庹;用拃去量布的长度,布约长5拃;用脚长去测量竹竿的长度,竹竿约4个脚长。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放平摆直。
2.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3.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小刀,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演示“小马过河”导入新课问题一:同学们能不能帮帮小马,让她顺利过河?问题二:通过同学们的帮忙,小马终于成功过河,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马过河共走了多长吗?也就是小河的宽度是多少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情境生成问题,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操作一: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可以是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或者小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宽,好吗?同学们量得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啊?告诉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啊?(教师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写到黑板,出现了数学课本的宽,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的情况)同学们请观察这里(教师指着板书),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发现啊,同样是数学课本的宽,但是,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现在,我们一起用小正方体来量一量吧。
2.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不同长度操作二:刚才大家做得很好,大家想不想再量量其它物体啊?我们一起来量量数学书的长,铅笔盒的高吧。
……(教师把结果板书到黑板)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教师指着板书)教师总结:在比较物体时,要用统一的物品,要有统一的标准,要把长度单位统一。
那么谁来说一说统一长度单位是什么意识?3.标准的选择我们现在明白了,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用统一的长度单位,同学们认为选择什么物品做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师总结:测量不同的物体,要选择适当的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设计意图:通过量学具,从而发现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为接下来做铺垫)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该环节的被测量物体不是非常的规则,主要拓展一下估测和测量方法)接下来,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手掌有多宽呢?同学们先估测一下,然后再认真测量,看看自己的估测对不对?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是怎样测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
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
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
(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
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
次地测量。
总结提升
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
(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