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科学发展观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述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它的科学性,二是它的实践性,两者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从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上,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价值,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发展观,以务实的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们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为此就必须形成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与现存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当这些关系变成生产力的桎梏时,社会变革的时代就到来了。
这就是社会发展运动的机理。
其中,生产力是社会历史中最革命、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最为重要的是人。
一部人类社会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不断实现人的解放的历史。
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以及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时代主题逐步发生了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根本转变。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国内的各种矛盾,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了改良,为生产力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使阶级关系、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劳资双方的关系呈现出协商合作的发展态势。
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克服传统“苏联模式”的弊端,也或先或后、不同程度地开始了改革的实践。
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加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发展问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旨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围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展开讨论,以满足题目要求。
1.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形成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形成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面临着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传统的“唯GDP论”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发展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发展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并具有可持续性。
这一核心理念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成为指导中国国家治理和发展的重要原则。
3. 以人为本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在经济发展中,要追求更好的劳动就业和分配制度,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在政治发展中,要促进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实现人民通过民主途径参与国家治理。
在文化发展中,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发展中,要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和群众的基本福祉。
在生态发展中,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4. 全面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在经济领域,要注重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在政治领域,要加强改革创新,构建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在文化领域,要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社会领域,要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基本福祉。
在生态领域,要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道路上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自马克思主义被带入中国以来,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演变,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我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方略,改革开放以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完善有序。
我国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落实科学发展观,使经济发展更加稳定,社会趋于更加和谐。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演变的产物之一。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国情总结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科学理论的诞生需要科学的指导思想做基础,科学发展观的要领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全相符:唯物论论证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以人为本;辩证法涵盖了矛盾观、整体观、发展、适度和扬弃,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一一对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论、历史观、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领。
唯物论与科学发展观:唯物论的自然性客观原理的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科学发展观对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问题上有明确的要求。
我们在谋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所谓科学发展就是要以科学的手段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人以自我意识来改造自然,如果不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将首先对自然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然后反过来遭受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体系,它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关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观点和方法。
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和分析中国国情,科学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系统阐述和总结。
其主要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一种基本观点和方法论。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追求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指南,为实践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
4.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科学发展观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科学发展观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5. 科学发展观的路径选择科学发展观要实现,需要抓住发展这个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互促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6. 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展望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谋划未来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
在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的浪潮中,科学发展观应不断拓展视野,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与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论涵盖了众多重要理论,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论。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引起的。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生产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生产关系则受到生产力的制约。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正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摧毁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二、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强调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追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科学发展观还强调发展必须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结合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关联、互相依存。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而科学发展观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科学实证主义的思想根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化和发展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
科学发展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必须通过实践验证和实证验证的方式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同时,科学发展观也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发生变革f 经济基础)进而导致上层建筑 , 的变化 , 从而使社会形 态发生更替 。我国在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 展观 的过程 中也非常重视生产力 的发展 , 提倡大力 发展生产力。 生产力 的发展 , 一方 面可 以使 国家富强 、 民富裕 , 如胡锦涛 人 正 所说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 的时代条件下 带领人 民进行 的新 的伟 “ 大革命 , 目的就是要解 放和发展 社会 生产 力 , 现国家现代 化 , 实
展经验 , 适应 新 的发展 要求提 出来的 , 进入新世 纪新 阶段 , 国 我
展 的历史 进程 中, 民群众 始终是 推动 历史前 进 的主体 , 社 人 是 会 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 , 是社会 变革 的决 定力量 。科 学 发展观坚 持以人为本 , 把人 作为发展 的主体 。马克思 主义历
马克思 主义的唯物史 观通过 “ 两个 归结 ” 提 出生 产力 是社 ,
会 发 展 的最 终 决 定 动 因 ,社 会 之 所 以不 断 发 展 就 是 因为 生 产 力
的上述讲话 ,集 中地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 展观的理论
基础 。 ・ .
唯物辩 证法 是科 学发 展观 的 灵魂
总体上达 到小康水平 ,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 未根本扭
转 , 收入人 口还有 相 当数量 , 低 统筹兼顾各 方面利益 难度加大 ;
来 把人 作为 历史发 展 的主体 , 调 “ 强 人们 自己创造着 自己的历
史 ”“ ,历史上 的活动 和思想 都是 ‘ 众 ’ 群 的思想 和活动” 。胡锦涛
同志指 出 :坚 持 以人 为本 ,就是 要 以实现人 的全 面发展 为 目 “
发展呈现一系列新 的阶段性特征 , 经济实力显著增 强 , 同时生产
大学思想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思想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在高校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作为维护社会安定和提高青年一代思想素质的关键,大学思想理论的学习与掌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大学思想理论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思想理论学习的基石。
它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其基本观点是:宇宙是无穷的、物质是唯一的实在;物质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具体运用。
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3.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
实践也是认识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验证,才能确定认识的真实性。
4.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的冲突与对抗推动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产物。
以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1.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核心观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稳定压倒一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发展的战略任务。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核心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想,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马克思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
用马克思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能源学院 10021051100200518 陈哲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视角,对时空、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诸范畴进行了解释与辨析,揭示了科学发展的时空规律和基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领分为1.以人为本 2.全面 3.协调 4.可持续从科学发展观的这几方面在马克思基本主义的理论之上,我们可以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较为全面的讨论分析。
那么如何用马克思的相关基本原理论述可续发展观,下文中将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几个基本原理来浅谈下科学发展观。
关于“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1、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依据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
唯物史观揭开了宗教神学和唯心史观披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神秘的、唯心主义的面纱,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经验的观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根据经验来揭示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同生产的联系,而不应当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
”历史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己.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主张,通过对人类所从事的实践活动、劳动去分析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奥秘。
物史观主张以人为本,但并不认为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可以肆意妄为、随心所欲。
马克思就指出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因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还面对着一个按照自身规律运行着的客观对象、客观实际、客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包含着令人折服的深刻哲理。
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理论创新实质上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理论诠释。
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地用以指导各项工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客观规律的尊重。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容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丰富思想。
其提出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等辩证唯物论思想。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等内容体现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它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它是重要的方法论,是对矛盾分析法的具体运用,是对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中的结构功能方法和系统方法的具体运用。
它作为科学理论,其提出反映了认识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其提出和贯彻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及两点论与重点论观察问题的基本观点,在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全面、协调、可持续三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
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协调发展体现在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中。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用全面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全面发展目标,还要正确处理全局发展与局部发展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三.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1)发展的实质。
①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运动。
②发展凝结着事物运动、变化的成果,反映着事物的新陈代谢的规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在社会领域,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发展过程。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坚持历史唯物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所决定的。
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首先要解决好生产力的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又好又快)。
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正是回答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参见十七大报告)。
(3)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科学的发展观的哲学依据就是矛盾学说。
本质上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②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④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过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体体现了辩证法的过程论。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创造性应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原重难点总结之科学发展观专题
马原重难点总结之科学发展观专题1.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2. 科学发展观回答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3.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我们所追求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 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 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4. 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指导意义(1)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论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尖锐化的时期,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产物,也是时间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洗礼,最终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对世界各民族的进步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毋庸置疑,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的一大受益国。
回首中国过去的发展历程,科学发展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如何科学的发展,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指导中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具体体现。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是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个灵魂,吃透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提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发展观既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又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总的方法,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
一定的发展观受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科学的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说明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新思想成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和方法论,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则。
而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特征下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科学总结。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发展观进行复习和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深刻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我们需要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历程。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了唯物史观、社会性质、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等重要内容。
我们需要对这些原理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3.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我们应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的,永远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1. 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时代特征下的创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包括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原则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依据。
3.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路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需要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路径。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前提,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二者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2.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解读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解读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经验,形成的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解读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科学发展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导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只是具体形式和特点发生了变化。
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和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 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调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革命与建设而形成的,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生产资料公有制。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劳动者享有使用、管理和收益的权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2. 高度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共产主义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风尚,推进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
3. 充分的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通过民主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形式,实现人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监督权。
4. 公平正义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追求共同富裕,强调按劳分配和优先发展弱势群体,保障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意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战略方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指导原则,其中之一便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科学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原则,对于我们认识和引领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
这一观点从人类的全面发展需求出发,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人是社会的根本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发展观认为,只有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保障人权等方面,努力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科学为导向,注重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力量,科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创新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只有坚持以科学创新为引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
此外,科学发展观还强调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认为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要求我们在发展中要充分考虑各个领域的关系,统筹规划,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只有实现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原则,对于我们认识和引领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发展;强调以科学为导向,注重创新发展;强调系统观念,注重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谈——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谈, 以飨读 者。
科学发展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口杨金海
( 中共 中央编译局 , 北京 10 3 ) 0 0 2
科 学发展 观从 提 出到今 天 , 已经逐步 形成 一个
世 界 的关 系问题 可能 是更 为根 本 的哲学 问题 . 因为
科学 的理 论体 系 , 为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 的最 新理 成 论成 果 . 成为 指导 我 国未来经 济社 会发展 必须 长期 坚持 的指 导思 想 。 学 发展观 作 为 当代 中 国马克思 科 主 义 的新 形态 , 毛泽 东思想 、 小平理 论 和“ 与 邓 三个 代表 ”重 要思 想一 样具 有理论 性 与实践性 相 统一 、 综合 性 与具体 性相 统一 的特 征 , 不能把 它简单 地 归
经 蕴涵 着深 刻 的哲学 问题 。其 中, 重要 的是 给我 最 们 哲学 的总体 研 究提 出 了新 问题 ,开辟 了新论域 , 即哲学 应 当从 总 体上 关注 人 ,深入 研究人 与 自然 、 人 与社 会 以及 人 与人 的关 系 问题 , 而不应 当仅 仅停 留在 以往 的分 门别 类 的研究 领 域 。从 这 个 意 义上 看 。 学 的基 本 问 题就 不 止一 个 , 哲 即不 只是 以往 所 讲 的思 维 与存在 的关 系 问题 , 而可 能是几 个 。人与
结 为某一 学科 领域 的理 论 。然 而 , 这并不 妨 碍从不 同学 科 的角度 对 它进行 理论 分析 和研究 。实 际上 , 和任 何一 种科 学理 论一 样 , 学发 展观要 继续 得到 科
它蕴涵 着人 与世 界 的认识 关 系 问题 , 同时蕴 涵着人 与世界 的价值 关 系 问题 以及实 践关 系 问题 。 而哲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一、科学发展观是基于唯物论所建立起来的科学的理论。
第一,它体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生活资料的绝大部分是现成的,实践活动的产品几乎是自然界的直接产品,人和自然界是自然的统一和原始的协调关系,是一种同质的和谐。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因此,人类为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充分认识自然规律。
第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同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相一致的。
在工业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到了紧张状态。
从积极方面看,人与自然矛盾的深化,有时也是促进人类科学地认识自然,努力揭示自然规律,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的动力之一。
因而,正确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起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体的观念是时代的要求,在实践中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的当务之急,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三,马克思说:“人作为对象性、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的存在物。
”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人的能动和人的受动。
”人的受动性是由于人的生命、意识、活动起因于自然界,因此必然受制于自然界所决定的。
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人并不能从纯粹自我规定的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能对人所具有的能动性滥加“发挥”。
能动性和受动性是集中在人这个自然存在物身上,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表现出来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一、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1、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它是观察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辨证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把辨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它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是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整体和复杂系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在定义“社会”时曾指出:“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
他反对把社会看作是单个人的简单相加,主张把社会看作是个人相互联系的总和,是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还认为,社会有机体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他指出:“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由此可见,马克思把社会看作是一个有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发展。
第一、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共产主义是“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的唯一的社会”。
1在《共产党宣言》中,做出“各个人的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2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强调“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3在《资本论》中,更明确地把共产主义表述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4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③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符合人的本质和需要的发展,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相关概念的解读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阐述。
准确把握、深刻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小康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和重大创新。
第一,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唯发展经济为大。
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全面而又统一的整体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从而克服了以往的发展观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的片面性。
第二,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标志的协调发展观,这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统筹区域发展,加大西部开发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到经济、社会同步和均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力争外援,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第三,可持续发展。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积极扬弃,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不应破坏资源、污染环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着想。
第四,以人为本的发展。
这是我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和新观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人”是指人民群众,“本”是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同志对此作了深刻论述:“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方略,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科学理论指南。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科学发展观中的具体体现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与历史唯物论第一,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与科学生产力论科学的生产力论是历史唯物论的立论基石。
在社会历史的长河中,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以及整个现实历史的基础,物质生产力始终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动因。
马克思、恩格斯从这一唯物史观出发,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并将这一思想引入社会主义理论之中,明确指出,现代工业的无穷无尽的生产力是解放劳动的第一个条件,共产主义是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团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实现的。
因此《共产党宣言》把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总量”[1]作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的首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唯物史观的这一思想,并根据当代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丰富了此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而要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在这里,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生产力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人民主体论历史唯物论历来把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认为人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活动而已”[2]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温家宝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要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这里强调的人是人民群众,这里强调的“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4]对于共产党人来讲,以人为本的实质在于“以民为本”,“以人民为本”,尊重人,就是尊重民,这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同以往一切人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这些思想表明,科学发展观把人(人民)作为本,作为发展的目的,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
强调在社会价值体系中,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在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中,以人民为推动历史进程的主体,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科学发展观的这些思想与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论既相一致又与时俱进。
第三,以人为本与群众利益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的第一历史活动——生产是由人的需要产生的,人的其他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人的一定利益,只有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实现人的物质利益,人才能创造历史。
因此,物质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物质利益是人的最根本的利益。
可见,物质需要是生产劳动的动因,物质利益是生产劳动的目的和动力,物质需要和物质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源。
科学发展观坚持并丰富了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科学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发展的目的,而是发展的手段,发展的目的是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的多方面的需要。
人的需求不仅仅指物质生活要求,还包括政治,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要,只有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才是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通过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正如温家宝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与历史辩证法唯物史观不仅坚持历史决定论,肯定科学生产力和人民主体论,肯定生产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进程的终极推动作用,而且强调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矛盾运动过程,社会发展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它蕴涵着深邃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等体现并丰富了历史辩证法思想。
第一,社会发展的过程性。
历史辩证法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多种复杂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它贯穿于社会历史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矛盾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推动社会历史从低级到高级发展。
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新的实践中为了解决新的问题而形成与确定的。
温家宝在谈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确立时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更为复杂。
面对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意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境、各个方面相协调。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确立是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根据新的需要,它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
第二,社会发展的系统性。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
这些思想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观点。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注重协调城乡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第三,社会历史矛盾的解决是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
历史辩证法认为,在解决社会矛盾时,要根据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的任务和特点,既要全面看问题,又要重点地解决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科学发展观关于全面发展的观点,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
科学发展观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在发展观上的重大进步。
全面发展观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要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
温家宝同志代表新一届领导集体多次指出:“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更加要求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
如果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也难以实现持续较快发展”。
上述论述可见,科学发展观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两点论和重点论辨证统一的唯物辨证论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的目的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仅阐明社会历史决定论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论的思想,同时阐明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到高级,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发展,而且自由王国的到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还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然要与他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相一致,这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
科学发展观继承并丰富了唯物史观这一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根本,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人民的利益既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
首先,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但又不能仅仅停留于这一层面,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指在不断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道德素质,实现人的整个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个人如果只注意物质生活条件改善而轻视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不健全的,如果发展也很难实现真正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