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古诗及解析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2 单元第 4 课《古诗三首》重点知识归纳一、摘要本重点知识归纳涵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四课《古诗三首》,为同学们提供全面的复习资料。

通过对诗词基本信息、内容理解、结构分析、艺术特色探究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剖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诗词。

二、诗词基本信息1.《山行》●作者及朝代:杜牧,唐代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杜牧生活在晚唐,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山行》一诗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可能蕴含着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2.《赠刘景文》●作者及朝代:苏轼,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苏轼一生历经坎坷,这首诗是他在元祐五年(1090 年)任杭州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的。

当时刘景文已年近六十,仕途不顺。

苏轼以诗相赠,鼓励他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3.《夜书所见》●作者及朝代:叶绍翁,南宋诗人。

●时代背景对诗词创作的影响: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社会动荡不安。

叶绍翁的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夜晚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不安情绪。

三、诗词内容理解1.《山行》●逐句解析:“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意思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主旨: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赠刘景文》●逐句解析:“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⑸捕:捉。

⑹鸣:叫。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三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大全

三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大全

三年级语文上册所有古诗大全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解析:这首诗特别有趣。

你看,一个小牧童骑着黄牛,那小模样可自在了呢。

他一边骑着牛,一边唱歌,那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就好像他是这片树林里的小歌星一样。

可是呀,突然他不唱了,为啥呢?原来是他想捉树上正在鸣叫的蝉呢。

小牧童这个样子是不是特别可爱,就像我们自己小时候,看到好玩的东西,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把正在做的事情都给忘了。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诗人杜牧可真是个很会发现美的人。

他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往山上走,那小路看起来又远又有点陡峭呢。

走着走着,他看到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居然有几户人家,就像住在仙境里似的。

但是最让他着迷的呀,是傍晚的枫林。

他为了看这枫林都停下车了,为啥呢?因为这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呢。

你想啊,一般我们都觉得春天的花是最漂亮的,可杜牧觉得这秋天的枫叶比春花还美,这就告诉我们,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美,只要我们像杜牧一样善于发现,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析:苏轼写这首诗就像是在和朋友聊天。

他先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荷叶也不像夏天那样可以用来遮雨了。

菊花呢,虽然也残败了,但是它的枝干还挺立在寒霜之中,很有骨气的样子。

然后他就对朋友说,你可要记住这一年中的好景色呀,什么时候最好呢?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候。

这就好像在告诉朋友,虽然有些美好的东西已经消逝了,但是还有其他美好的东西在等着我们去发现呢,就像这秋冬季节的橙子和橘子,也别有一番风味。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赏析:叶绍翁可真是个心思细腻的人。

你听,那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好像在送着寒冷的声音,江上的秋风一吹呀,让这个在外地的人心里满是思乡之情。

可是他突然看到远处有个小亮点,他就知道那是有小孩子在捉蟋蟀呢。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8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8首详细讲解及欣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下册必背古诗18首三年级上册(9首) (1)1、所见 (1)2、夜书所见 (2)3、赠刘景文 (3)4、山行 (4)5、望洞庭 (5)6、饮湖上初晴后雨 (6)7、望天门山 (7)8、早发白帝城 (8)9、采莲曲 (9)三年级下册(9首) (10)1、三衢道中 (10)2、惠崇《春江晓景》 (11)3、绝句 (12)4、忆江南(其一) (13)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3)6、清明 (14)7、元日 (15)8、滁州西涧 (16)9、大林寺桃花 (17)三年级上册(9首)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简析】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

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

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2、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课⽂原⽂ ⼭⾏ 【唐】杜牧 远上寒⼭⽯径斜, ⽩云⽣处有⼈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花。

赠刘景⽂ 【宋】苏轼 荷尽已⽆擎⾬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灯明。

【篇⼆】部编版三年级语⽂上册第四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君⾂、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傲慢⽆礼) 橘jú(橘⼦、橘红⾊、橙黄橘绿) 三、多⾳字 ⾏ háng(银⾏) xíng(不⾏) 挑 tiǎo(挑灯) tiāo(挑选) 四、古诗诗意 ⼭⾏诗意:⼀条弯弯曲曲的⼩路蜿蜒伸向⼭顶,在⽩云飘浮的地⽅有⼏户⼈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那⽕红的枫叶⽐江南⼆⽉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诗意:荷叶败尽,像⼀把遮⾬的伞似的叶⼦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机勃勃。

别以为⼀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不禁思念起⾃⼰的家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诗歌赏析 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诗歌赏析 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诗歌赏析教材解读一、《望天门山》赏析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有东西两山,东名东梁山(古称望博山),西名西梁山。

两山夹长江对峙耸立,犹如高大的天门,故名。

楚江:这一段长江古属楚地,故云。

赏析:壮丽的河山,使气度超凡的诗人兴味盎然;迷人的`风光,荡涤了才华横溢的谪仙在政治上的忧烦。

本诗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了李白对祖国山川无限热爱的情感。

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啧啧称羡。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饮湖上:在湖中饮酒。

湖,即西湖。

水光潋滟: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方:正。

山色空濛:指在细雨中山色空灵迷蒙。

西子:指古代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淡雅的装扮或者浓艳的装扮。

相宜:合适。

【解读】这首诗也是诗人在杭州做官期间写的,也是写雨景,但是和前一首诗侧重点有所不同。

上一首诗是描写具体的一场阵雨,这首诗则是通过一次晴雨变化,对西湖做出了总体评价。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读: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

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

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

’”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三年级古诗语文上册

三年级古诗语文上册

三年级古诗语文上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解析。

1.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就是向远处延伸的意思。

你看啊,诗人远远望去,那山路一直通到山的深处呢。

“寒山”可不是说山很冷,是指深秋时候的山,因为到了秋天,山上的草木开始凋零,就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石径斜”,这小路是石头铺成的,而且还是弯弯曲曲的。

就像我们去爬山的时候,那山路很少是笔直的,总是歪歪扭扭的,这样才有趣味嘛。

2.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哇,诗人的眼睛可真尖。

在那白云升起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生处”比“深处”更好呢,感觉那白云就像从那些人家那里冒出来的一样,就好像那些人家住在天上似的,超级有画面感。

这也说明山很高,高到都能和白云作伴了。

3.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停车”就是把车停下来呀,那时候的车可能是马车之类的。

“坐”在这里可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因为”。

诗人为什么要停车呢?因为他太喜爱这傍晚的枫林了。

你想啊,傍晚的时候,夕阳的余晖洒在枫林上,那景色肯定美极了,就像一幅画一样,诗人都舍不得走了,所以就停下来好好欣赏。

4. 末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可是千古名句呢。

“霜叶”就是被霜打过的枫叶。

被霜打过的枫叶居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二月的花那可是很鲜艳的,像桃花啊,杏花啊,都粉粉嫩嫩的。

可是这秋天的枫叶经过霜打之后,红得像火一样,比那些花还要耀眼。

诗人这么一对比,就把秋天枫叶的美写到极致了,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秋天独特的美,原来秋天也可以这么有活力,这么艳丽呢。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一、解析。

1. 首句“荷尽已无擎雨盖”- 这里的“荷尽”就是荷花都凋谢了的意思。

“擎雨盖”很有趣,它是指荷叶,你看荷叶大大的,就像一把雨伞,以前下雨的时候,荷叶就像撑起的雨伞一样,可是现在荷花都没了,荷叶也都枯萎了,再也没有那像雨伞一样的荷叶了。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赏析】这首诗写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

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上册古诗及诗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上册古诗及诗意

三年级上册第5册1、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3、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4、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5、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蓬头稚子学垂纶”意思是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学着大人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意思是小孩子侧着身子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映在野草丛中;诗人对这个垂钓的小孩子的外貌并没有加以具体修饰和描写,而是直接写出山野孩子的蓬乱头发的真实面目,使人觉得非常地自然、可爱与真实;“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可见这个孩子不怎么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更专注于钓鱼的情景,可以想象孩子是多么地喜欢钓鱼;“莓苔”泛指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小孩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个人烟稀少,鱼不易受惊吓之处,为后文的“怕得鱼惊不应人”作了铺垫;“草映身”是对孩子一个粗粗的画像,同时也与下句的“路人借问遥招手”有着直接关系;因为路人之所以向他打问,就是因为看得见他;三年级下册第6册6、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7、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处处可以领略到东风的面容,万紫千红都呈现出春的意境;8、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9、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缝制着衣服给将要出外远游的孩子;在孩子出发前夕,慈母还在细心地一针一线缝着,心里却恐怕孩子会很迟很迟才回来;谁又说孩子幼小的心灵,能够了解慈母的苦心,能够报答那象春天三月的阳光那么温暖的爱呢10、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诗人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这一问题牵连而出的问题是:人应该怎样生活长寿甚至长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爱和长生不老之间,现实的人应该选择什么作者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四年级上册第7册1、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2、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农家虽无好酒,但遇上丰年也要留足鸡、肉等款待客人;这一句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山重水复”见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一个“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又一村”则写出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的热闹情景;社日未到,但农民们已经吹箫击鼓,结队往来,衣着都很简朴;“古风存”,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这一句写主观心境,如果今后有时间乘月色出游,我会随时拄着手杖来敲你们的门的;作者的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对这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清晨的微雨打湿了渭城地面的灰尘, 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新鲜; 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西出阳关后就再没有老朋友了;5、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俗世名利、荣辱得失全如过眼烟云,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普通简单的事情却被诗意地表现了出来,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四年级下册第8册6、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7、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8、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料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光水碧,由于江花红,所以江南显得更加碧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9、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钯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10、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11、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五年级上册第9册1、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长江;从京口到钟山,中间只隔几重山;春风又一次把江南岸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呢2、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3、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4、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译诗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五年级下册第10册5、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6、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7、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8、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六年级上册第11册1、诗经·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回想当年我出征时,微风吹拂着柔嫩的柳枝;如今我归来之日,已是满天飞雪的冬天;2、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4、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昏鸦”,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 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冷冷清清,座落的小桥,似给旅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路漫漫其修远兮,官宦仕途又几何;零汀的人,纶巾青衫,满身风尘,踽踽独行; “流水”“人家”,似喜似怨;万里原野, “流水”是意境,“人家”是夙愿,却难赋深情,一双哀淡的秋目,拂袖欲断水,愁绪任横流;驿站飘失了,残留的“古道”依然通向天际,功名利禄, 仕途失意,难耐凄凉,是是非非,融进萧萧悲凉的“西风”;瘦弱羸马,驮着书卷,催着旅人,行吧行吧;人生失意常八九,文人的落魄,漂泊的流离,谁道世事不唯艰5、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在燕山大漠,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精]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精]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课文知识点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古诗诗意山行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问题归纳1.《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

从“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样?《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

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及翻译意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及翻译意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著名寺庙。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别样:格外,特别。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空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

毕竟是西湖的六月美景,特有的风光与别时不同。

一片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被阳光映照的荷花显得格外艳红。

赠花卿(唐)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几回闻:人间很少听到。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篁:幽深的竹林。

幽,深。

篁,竹林。

深林:指“幽篁”。

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相照:与“独坐”相应,是说,度左右晃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又是弹琴又是长嘯。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只有那天上的明月将我相照。

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告诉儿子。

元知: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死去后,什么都不是你的,什么事都和你无关。

但:只九州:代指中国。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向北方平定。

我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当宋朝的军队收复祖国领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开:开掘;开通。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知识点走近作者: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难点探究: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

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主题归纳:主题:《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悟:美丽的景色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再普通的景色也能生出不一样的风情。

乘一叶孤舟,顺流而下;坐湖中小亭,笑赏烟霞。

让我们记下心中的感悟,成就新的诗篇。

课后习题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点拔:背诵古诗前,要熟读古诗。

三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及注释

三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及注释

三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及注释1.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林。

樾,树荫。

意欲:想要。

鸣蝉:鸣叫的知了。

闭口:闭上嘴巴,不说话。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2.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径:小路。

坐爱:因为喜爱。

坐,因为。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要红。

二月花:二月的花。

二月,盛春时节,百花盛开,景色怡人。

3.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4.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夜书所见:夜晚写下所见的情景。

书,写下。

萧萧:风声。

梧叶:梧桐树叶。

寒声:因风而发出的声音。

江上秋风:江上的秋风。

动客情:触动诗人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蟋蟀。

篱落:篱笆。

5.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湖北省交界处,长江由此地流入安徽省。

中断:被切断。

楚江:长江流经楚地,故称楚江。

回:指回旋,旋转。

出:出现。

帆:船帆,代指船只。

日边:指太阳升起的地方,远方。

6.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

初晴:天气开始晴朗。

后雨:下雨了。

潋滟(liàn yàn):水波荡漾、波光闪耀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奇:奇妙。

欲:想要。

比:比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全部古诗(含译文解析)(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易错字:牧mù枚méi )①注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②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③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②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③赏析: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②注释1、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古诗9首及诗意

部编三年级上语文古诗9首及诗意

(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词句注释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⑦立:站立。

白话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字词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词语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品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词句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三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山中

三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山中

三年级上语文必背古诗山中【原文】山中王勃〔唐代〕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

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何况是高风送秋的傍晚时分,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注释】滞(zhì):淹留。

一说停滞,不流通。

万里:形容归程之长。

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况属:何况是。

属:恰逢,正当。

高风:山中吹来的风。

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

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第一句是主观化地写景:“长江悲已滞”。

长江不会有悲感,有悲感的是诗人;长江日夜奔流不息,并无半点停滞,认为它滞重不畅的也是诗人。

诗人为什么会有此感觉?第二句就清楚地说了出来:“万里念将归”。

原来,他远离家乡滞留于此地山中已太久太久。

“万里念将归”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

“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

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

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

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

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

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

诗的前两句中“长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

“已滞”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及解析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代作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

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望天门山
朝代:唐代作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

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

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游子吟
朝代:唐代作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小儿垂钓
朝代:唐代作者: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
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⑵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⑶借问:向人打听。

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朝代:宋代作者: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夜书所见
朝代:宋代作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山居秋暝
朝代:唐代作者: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留:居。

此句反用《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

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绝句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注释
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游山西村
朝代:宋代作者: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注释
⑴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⑵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足:足够,丰盛。

豚,小猪,中代指猪肉。

⑶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⑷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⑸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⑹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⑺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kòu)门:敲门。

gēngshēnzhèngyuèyóujìān
庚申正月游齐安
朝代:北宋作者:王安石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後山前处处梅。

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

译文
庚申正月游齐安有诗云水南水北重重柳壬戌正月再游
招提诗壁漫黄埃,忽忽笼纱两过梅。

老值白鸡能不死,复随春色破寒来。

作者运用词语的重叠,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

雨过山村
朝代:唐代作者: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译文
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

村路竹溪之上,一条板桥斜横婆媳相唤,一起去选蚕种。

只有那栀子花开,独自摇曳庭院中。

注释
⑴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

⑵妇姑:嫂嫂和小姑。

⑶相唤:互相呼唤。

⑷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成为浴蚕。

⑸闲着:农人忙着干活,没有人欣赏盛开的栀子花。

⑹中庭:庭院中间。

⑺栀子:常绿灌木,春夏开白花,很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