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_方案(哮喘)

合集下载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

舌淡苔白。

2.寒哮: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

肢冷,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

3.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

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持续喘哮,咳痰无力。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

2.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喘息哮鸣1.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膻中等穴。

5.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定喘等穴,三伏贴效果尤甚。

7.遵医嘱中药泡洗。

8.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咳嗽咳痰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量、颜色、性状。

2.咳嗽胸闷者取半坐卧位。

3.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

4.做深呼吸训练,采用有效咳嗽、翻身拍背、胸背部叩击或使用设备进行排痰等方法。

5.保持口腔清洁。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大肠等穴。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哮喘(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护理建议目标与范围这份护理建议旨在为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中医护理方案,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发作的频率。

我们希望通过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护理理念,确保这些建议既实用又可持续。

现状与需求分析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发作时常伴随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症状。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哮喘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更为明显。

许多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常常忽视了中医的调理方法。

中医强调整体调养,尤其是在饮食、情绪和环境调节方面。

患者普遍需要关注几个方面:- 理解哮喘的病理机制- 学会控制环境中的触发因素- 进行合理的中医调理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一、中医体质辨识每位患者的体质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需要通过中医体质辨识来进行分类。

主要的体质类型包括:- 风寒型- 湿热型- 阴虚型- 气虚型针对不同的体质特点,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包括饮食、药物及日常活动的调整。

二、饮食调理饮食在中医护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不同的体质,推荐的饮食如下:- 风寒型:可以多吃温性食物,比如生姜、红枣、羊肉等,尽量避免生冷的食物。

- 湿热型:适合清淡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莲子等,避免辛辣和油腻的东西。

- 阴虚型:可以增加一些滋阴的食物,比如梨、百合、枸杞等,少吃燥热的食物。

- 气虚型:多摄入补气的食物,如黄豆、山药、鸡肉等。

保持饮食多样化,确保营养均衡,适量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

三、情绪管理中医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哮喘患者常因焦虑和紧张而加重症状。

因此,建议:- 进行深呼吸练习,帮助放松心情。

- 参加心理辅导,增强情绪调节能力。

- 尝试太极、瑜伽等身心结合的运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和放松感。

四、环境控制避免触发哮喘的环境因素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 定期清洁居住环境,减少灰尘和过敏源。

- 使用空气净化器,确保室内空气清新。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喘病是指患者反复发作性咳嗽、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多见于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中医认为,喘病的发生和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调理肺脏、调理脾胃、调理肾脏以及调理心理等方面。

下面是一份中医喘病护理方案:一、调理肺脏1.空气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避免吸入过多的灰尘、烟雾等刺激物质。

2.喝温开水或淡盐水:多喝温开水或淡盐水,有助于保持肺部湿润,促进痰液排出。

3.喝梨汁:梨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经常喝梨汁可以缓解喘病症状。

4.调节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食品等。

二、调理脾胃1.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减少身体虚弱引起的喘病发作。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冷、过热、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饥过饱。

3.忌烟酒:禁止吸烟、饮酒,这些会进一步加重喘病症状。

4.中药调理:可选用健脾益肺的中药,如党参、白术、黄芪等,具体用药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三、调理肾脏1.避免寒冷刺激: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寒冷刺激对肾脏的伤害。

2.锻炼身体: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肾脏功能。

3.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熬夜、剧烈运动等过度劳累,以免造成肾脏功能紊乱。

四、调理心理1.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焦虑,通过放松的方式调节心理状态,减少喘病的发作。

2.参加社交活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扩大交际圈,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

3.学习放松技巧:学习一些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

以上是一份中医喘病护理方案,具体的操作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另外,对于喘病患者来说,定期监测病情,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应与中医师和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

舌淡苔白。

2.寒哮: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

肢冷,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

3.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

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持续喘哮,咳痰无力。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

2.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一)喘息哮鸣1.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膻中等穴。

5.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定喘等穴,三伏贴效果尤甚。

7.遵医嘱中药泡洗。

8. 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咳嗽咳痰1. 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量、颜色、性状。

2. 咳嗽胸闷者取半坐卧位。

3. 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

4. 做深呼吸训练,采用有效咳嗽、 方法。

5. 保持口腔清洁。

8. 遵医嘱穴位贴敷, 9. 遵医嘱穴位按摩,(三)胸闷1. 观察胸闷的性质、2. 协助患者变换舒适体位。

中医护理方案(哮喘)

中医护理方案(哮喘)

---------------------------------------------------------------最新资料推荐------------------------------------------------------中医护理方案(哮喘)中医护理方案(哮喘) 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冷哮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憋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热哮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呛咳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舌苔黄腻,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弦滑。

(三)寒包热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舌苔白腻罩黄,舌边尖红,脉弦紧。

(四)风痰哮证: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1/ 23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

舌苔厚浊,脉滑实。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痰鸣气喘 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若有二氧化碳潴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钟。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引言喘病,即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它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以及胸闷等症状。

中医认为喘病属于气机不畅,肺脏功能失调的病症。

因此,中医在治疗喘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优势。

本文将介绍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理论中医认为,喘病是由于肺气虚弱、肺气紧缩所引起的。

肺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主管呼吸功能,肺气充盈与否直接影响着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中医护理方案主要通过调整肺气,强化肺脏功能,从而缓解喘病的症状。

饮食调理1.忌食生冷食物。

冷食会导致寒气侵袭肺脏,进而影响肺气的正常运行,所以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的食物,如冰激凌、冰镇饮料等。

2.避免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容易引发体内的炎症反应,加重喘病症状。

建议患者少食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

3.多食水果和蔬菜。

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改善肺功能。

建议患者摄入多样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橙子、胡萝卜、菠菜等。

草药疗法中草药在喘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草药:1.麻黄:有温肺散寒、宣肺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寒性哮喘。

可以作为单独的草药剂量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草药配伍使用。

2.桔梗: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痰湿阻肺的哮喘。

一般可以制成煎剂或加入草药汤剂中使用。

3.杏仁:有润肺止咳、宣肺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性哮喘。

可以煮水饮用或与其他草药一同煎煮。

患者应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草药,因为中草药的剂量和配伍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喘病患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针灸穴位:1.肺俞穴(BL13):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两侧。

刺激该穴位有助于调理肺气,缓解呼吸困难。

2.关元穴(CV4):位于腹部,脐中点下三横指宽的位置。

刺激该穴位有助于平喘止咳,缓解胸闷症状。

3.大椎穴(GV14):位于颈部,颈背部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一横指宽的位置。

哮喘的中医护理常规

哮喘的中医护理常规

哮喘的中医内科护理常规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使气滞痰阻,气道挛急、狭窄所致。

以发作性喉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喘息不得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肺、脾、肾。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 护理评估1、既往史、家族病史、发病的诱因及是否接触过敏原。

2、哮喘发作的症状及伴随症状。

3、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寒哮证、热哮证、虚哮证(发作期),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缓解期)。

二.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哮喘发作时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端坐位,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3)哮喘缓解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哮喘发作的时间、特点、咯痰难易、痰色、痰量、神志、面色、汗出、体温、舌脉及哮喘发作与季节、气候、饮食和精神等因素的关系,以及伴随症状。

(2)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胸部满闷,不能平卧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哮喘持续发作、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神昏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夜间喘甚、咯稀泡沫痰、心悸尿少、浮肿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5)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6)患者主诉鼻、咽、眼部发痒、咳嗽、流鼻涕等,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7)出现痰热闭阻、喘息不止、咯痰不利、神志恍惚、烦躁不安、嗜睡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寒哮宜热服。

(2)哮喘发作有规律者,可在发作前1~2小时服药以缓解症状,服药后观察其效果和反应。

(3)对喘证患者慎用镇静剂。

4.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烟酒等食物。

(2)喘憋多汗者,嘱多饮水。

(3)注意饮食调护,保持大便通畅。

5. 情志护理(1)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

(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简介喘病,又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性的呼吸困难,伴有喘息和咳嗽。

中医认为喘病多与肺气不通、脏腑横逆有关,可通过中医护理方案来缓解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饮食调养、穴位按摩和药膳推荐等内容。

饮食调养饮食在喘病的中医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饮食可以调养肺气,增强机体抵抗力。

以下是一些喘病患者适宜的饮食调养建议: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容易引发喘病的发作。

2.增加蔬果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橙色和红色的水果,如橙子、柑橘、红枣等,这些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3.合理摄入蛋白质:喘病患者应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瘦肉、鱼类等,有助于维持肌肉健康。

4.限制糖分摄入:控制糖分摄入量,避免食用过多甜食和糖果。

5.忌食油腻食物:避免摄入油腻食品,如油炸食物、糕点等,以免加重肺部负担。

穴位按摩中医认为,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机,改善呼吸道疾病。

以下是一些适用于喘病的穴位按摩方法:1.风池穴:位于颈背部,两侧肩颈交界处。

用双手的食指、中指按压风池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缓解喘息。

2.斜角穴:位于手背,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用拇指指腹按压斜角穴,按压力度适中,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有助于舒缓呼吸。

3.肺俞穴:位于胸部,脊柱两侧第二胸椎棘突下,用手掌根部按压肺俞穴,每次持续按压1-2分钟,可缓解呼吸困难。

4.天府穴:位于胸部,乳房下第四肋间凹陷处。

用拇指指腹按压天府穴,每次按压1-2分钟,有助于舒缓气喘症状。

药膳推荐中医药膳在喘病的中医护理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以下是一些适宜喘病患者的药膳推荐:1.麦冬薏米粥:将麦冬、薏米和粳米一起煮成粥,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2.百合粥:将百合、莲子和粳米一起煮成粥,有滋阴清热、养阴补肺的作用。

3.杏仁膏:将炒杏仁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有润肺止咳的效果。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ppt医学课件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ppt医学课件

• 五、护理效果评价


谢谢
• 5.肺脾气虚证:宜食健脾补肺益气的食品,如南瓜、银耳、 山药等。食疗方:莲子银耳汤等。
• 6.肺肾两虚证:宜食补肺益肾的食品,如杏仁、黑豆、百 合等。食疗方:白果核桃粥等。
• (三)情志调理 • 1.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避免不良情绪刺
激。
• 2.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 3.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 4.告知患者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穴。
• 7.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 •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 • 9.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肺俞、膻中、中府、云门、孔最等
穴。
• (三)胸闷 • 1.观察胸闷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等。 • 2.协助患者变换舒适体位。 •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膻中等穴。 •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胸、神门、小肠、皮质下等穴。
• (1)使用吸入剂的注意事项
1、吸入药物时取坐位,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保 证嘴包住吸入制剂的吸嘴。
2、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法,用力呼气后再用口尽力吸 入,确保药物充分发挥药效。
3、使用含激素类药物后应及时漱口,避免激素残留在口 腔引起真菌感染。
• (二)特色技术 • 1.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 2.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 3.拔火罐(详见附录2)。 • 4.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 5.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 6.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 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 位。
•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 交感等穴。
•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 膻中等穴。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喘病中医护理方案引言喘病,又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特征是阵发性气喘、喘息和呼吸困难。

中医认为,喘病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肺气失调,阴阳失衡而引起的。

在中医中,喘病被归类为“喘证”,而非“喘病”。

中医护理方案秉承整体观念,注重调理平衡,对喘病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方案喘病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气功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喘病中医护理的核心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出不同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杏仁、石膏等。

这些中药能够清热化痰、解表发汗、平喘止咳等,从而缓解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

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应按时服用,并根据中医师的建议适当调整剂量。

针灸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的方法。

在喘病的中医护理中,针灸被广泛应用。

常用的穴位有肺俞、肺穴、关元等。

针灸可以舒缓肺部气滞,平喘散寒,增强体质。

患者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师的指导下接受针灸治疗,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频次和疗程。

气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体位和精神状态来达到调理身体的功法。

在喘病的中医护理中,气功也被视为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练习气功,可以改善呼吸道通畅度,增强体质,缓解喘病症状。

常见的气功包括八段锦、五禽戏等。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气功练习,并每天坚持练习。

生活方式调整喘病的中医护理中,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患者应注意以下方面:- 避免接触和过敏原。

喘病患者往往对某些物质过敏,例如花粉、尘螨等。

要尽量减少接触这些过敏原的机会,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 合理饮食。

患者应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

建议食用一些具有清热、润肺作用的食物,如梨、苹果、百合等。

- 运动锻炼。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改善气机运行。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结论喘病是一种常见的气道疾病,中医护理方案在治疗喘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一、药物治疗
1.清热化痰方:包括麻黄薏苡甘草汤、麻杏石甘汤等,主要作用是清
热解毒,化痰止咳。

这些方剂中的麻黄、桔梗、石膏等药物能够祛除体内
的热邪,薏苡仁、甘草等药物则具有化痰的作用。

2.补肺定喘方:包括参苓白术散和五苓散等,主要作用是补益肺气,
平喘止咳。

这些方剂中的党参、白术、茯苓等药物能够补充肺气,乌梅、
桔梗等药物则具有止咳的作用。

3.苦寒活血方:包括三七、桃仁、地龙等,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消
散肺络。

这些药物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能够改善痰湿阻塞气道的情况,
缓解哮喘症状。

二、中医调理
1.调理脾胃: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是引起哮病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原因
之一、因此,调理脾胃是改善体质,预防哮病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键。


议调理脾胃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尽量避免过食辛辣、油腻,重视膳食营
养的均衡,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2.调节情绪:情绪波动是哮病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激对疾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心
理疏导、休闲放松、运动健身等方法来缓解精神压力和情绪紧张。

3.锻炼呼吸肌肉:哮病支气管哮喘患者因为气道痉挛和痰液堵塞,导
致肺活量减少。

适量的呼吸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改善肺功能。

可以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量运动。

4.调节环境:哮病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诱发发作。

因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封闭的环境,远离花粉、尘螨等过敏源,对改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

中医护理方案哮喘

中医护理方案哮喘

中医护理方案哮喘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冷哮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憋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热哮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呛咳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舌苔黄腻,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弦滑。

(三)寒包热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舌苔白腻罩黄,舌边尖红,脉弦紧。

(四)风痰哮证: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

舌苔厚浊,脉滑实。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痰鸣气喘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若有二氧化碳潴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钟。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

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膻中、肺俞、风门、列缺、丰隆、尺泽等穴位。

中医护理治疗哮喘的个案回顾及研究

中医护理治疗哮喘的个案回顾及研究

中医护理治疗哮喘的个案回顾及研究概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为气道炎症反应和气道高反应性增加。

传统中医学认为哮喘是由于肺气虚弱、痰湿阻滞或痰热内蕴等原因导致的。

中医护理治疗哮喘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回顾并研究一位哮喘患者的个案,并探讨中医护理治疗的有效性。

个案回顾:该个案为一名40岁的女性患者,主诉经常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根据中医诊断,她被诊断为肺气虚弱型哮喘。

治疗开始时,我们采用了中药治疗、针灸和推拿手法等综合疗法。

治疗方法及效果:中药治疗:根据个案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我们采用了补肺气、祛痰湿的中成药方剂。

通过服用中药,患者的症状逐渐减轻,咳嗽减少,胸闷感和呼吸困难明显减轻。

针灸治疗:我们采用了经络穴位针刺和灸疗相结合的方式。

穴位选择包括足三里、气海、肺俞等。

通过针灸治疗,患者的肺功能得到了改善,呼吸困难明显减轻。

推拿手法治疗:通过对患者的背部、胸部进行推拿,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并舒缓肺部的炎症反应。

这种中医护理治疗方法在个案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综合疗法的作用:中医综合疗法的作用在于调节体质、强化肺部功能、改善气道炎症反应。

针对哮喘患者的个体差异,中医综合疗法可以根据各个个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支持:多项研究表明,中医综合疗法对哮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哮喘的患者,在症状上的改善和肺功能上的增加方面,与常规治疗相比有显著差异。

另外,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也发现,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哮喘的患者,在降低气道峰值流速和峰流速与用力呼气容积率方面,与常规治疗相比有显著差异。

结论:中医护理治疗哮喘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

综合疗法的个案回顾和研究结果提供了支持中医护理治疗哮喘的证据。

虽然中医护理治疗哮喘的具体治疗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它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中医护理治疗哮喘的机制,并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第1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喘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背景分析
喘病,即现代医学所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逐渐加重的特点。中医在治疗喘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本方案旨在为喘病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中医护理方案,以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护理目标
4.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心理状况,调整心理护理措施。
五、护理持续改进
1.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2.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中医护理专业水平。
4.关注喘病中医护理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本方案旨在为喘病患者提供全面、人性化的中医护理,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求,灵活调整护理措施,确保方案的合法合规性和有效性。通过实施本方案,有望帮助喘病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掌握正确的呼吸训练方法。
(3)教育患者戒烟,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等不良因素。
(4)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护理评估
1.定期评估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痰多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2.观察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3.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了解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1.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痰多等症状。
2.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疾病复发率。
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4.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等不良刺激。

中医护理方案(哮喘)

中医护理方案(哮喘)

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冷哮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憋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热哮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呛咳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舌苔黄腻,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弦滑。

(三)寒包热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舌苔白腻罩黄,舌边尖红,脉弦紧。

(四)风痰哮证: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

舌苔厚浊,脉滑实。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痰鸣气喘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若有二氧化碳潴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钟。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

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膻中、肺俞、风门、列缺、丰隆、尺泽等穴位。

8.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膻中、肺俞、天突、丰隆、定喘、膏肓等穴位。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

舌淡苔白。

2.寒哮: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

肢冷,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

3.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

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持续喘哮,咳痰无力。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

2.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喘息哮鸣1.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膻中等穴。

5.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定喘等穴,三伏贴效果尤甚。

7.遵医嘱中药泡洗。

8.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咳嗽咳痰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量、颜色、性状。

2.咳嗽胸闷者取半坐卧位。

3.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

4.做深呼吸训练,采用有效咳嗽、翻身拍背、胸背部叩击或使用设备进行排痰等方法。

5.保持口腔清洁。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大肠等穴。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 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

舌淡苔白。

2. 寒哮: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

肢冷,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

3. 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

4. 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持续喘哮,咳痰无力。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 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

2. 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二、常见症状/ 证候施护(一)喘息哮鸣1. 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2. 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3.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

4.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膻中等穴。

5. 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6.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定喘等穴,三伏贴效果尤甚。

7. 遵医嘱中药泡洗。

8. 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咳嗽咳痰1. 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量、颜色、性状。

2. 咳嗽胸闷者取半坐卧位。

3. 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

4. 做深呼吸训练,采用有效咳嗽、翻身拍背、胸背部叩击或使用设备进行排痰等方法。

5. 保持口腔清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冷哮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憋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热哮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呛咳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舌苔黄腻,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数或弦滑。

(三)寒包热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舌苔白腻罩黄,舌边尖红,脉弦紧。

(四)风痰哮证: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

舌苔厚浊,脉滑实。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痰鸣气喘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一般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若有二氧化碳潴留,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2L/分钟。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取适宜体位,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4.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重的征象,评价缺氧的程度。

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膻中、肺俞、风门、列缺、丰隆、尺泽等穴位。

8.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膻中、肺俞、天突、丰隆、定喘、膏肓等穴位。

9.拔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大椎、风门、肺俞、丰隆等穴位。

10.指导患者清淡饮食,忌食肥甘油腻、辛辣甘甜之品,戒除吸烟习惯,避免海腥发物。

(二)咳嗽咳痰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

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避免寒冷或干燥空气、烟尘、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等。

2.使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咳嗽胸闷者取半卧位或半坐卧位,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以减轻咽喉部的刺激。

3.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4.密切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颜色、性状、量及气味,有无喘促、发绀等伴随症状。

5.加强气道湿化,痰液粘稠时多饮水,在心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1500ml以上,必要时遵医嘱行雾化吸入,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行机械吸痰。

6.协助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的方法。

7.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及时送检。

8.遵医嘱给予止咳、祛痰药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气管、神门、皮质下等穴位。

10.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三伏天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天突等穴位。

11.拔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肺俞、膏盲、定喘、脾俞、肾俞等穴位。

1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刺激及海腥发物。

可适当食用化痰止咳的食疗方,如杏仁、梨、陈皮粥等。

(三)发热1.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清新流通,温湿度适宜。

2.体温37.5℃以上者,每6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9.0℃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3.采用温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患者汗出时,及时协助擦拭和更换衣服、被服,避免汗出当风。

4.做好口腔护理,鼓励患者经常漱口,可用金银花液等漱口,每日饮水≥2000ml。

5.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

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进食清热生津之品,如:苦瓜、冬瓜、绿豆、荸荠等,忌煎炸、肥腻、辛辣之品。

6.遵医嘱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7.刮痧疗法:感受外邪引起的发热,遵医嘱刮痧疗法,可选择大椎、风池、肺腧、脾腧等穴位。

8.拔罐:遵医嘱拔罐疗法,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大椎、曲池、肺俞等穴位。

(四)腹胀纳呆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及时倾倒痰液,更换污染被褥、衣服,以利促进患者食欲。

2.保持口腔清洁,去除口腔异味,咳痰后及时用温水或漱口液漱口。

3.与患者有效沟通,积极开导,帮助其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情志刺激。

4.鼓励患者多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

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

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分钟。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三焦、胰、胆等穴位。

6.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

7.穴位贴敷:遵医嘱穴位贴敷,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气海、关元、神阙穴等穴位。

8.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甜腻之品,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可安排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豆类、芋头、红薯等产气食物的摄入。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中药汤剂、中成药)(详见附录1)2.中药静脉给药(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3.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4.拔罐疗法(详见附录2)5.雾化吸入:遵医嘱用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

(三)物理治疗1.抹胸拍肺:两手交替由一侧肩部由上至下呈斜线抹至另侧肋下角部,各重复10次。

两手自两侧肺尖部开始沿胸廓自上而下拍打各10次。

注意事项:拍肺力度适中。

2.胸部叩击:患者侧卧位或在他人协助下取坐位,叩击者两手手指弯曲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

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每分钟叩击120~180次,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叩击手法正确。

注意事项:①叩击前听诊评估;②用单层薄布覆盖叩击部位;③叩击时避开乳房、心脏、骨突部位及衣服拉链、纽扣等处;④叩击力量应适中,宜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

3.有效咳嗽:指导患者尽可能采用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的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注意事项:①不宜在空腹、饱餐时进行,宜在饭后1~2小时进行为宜;②有效咳嗽时,可让患者怀抱枕头。

4.振动排痰:可采用振动排痰机每日治疗2~4次,每次15~20分钟。

注意事项:①不宜在饱餐时进行,宜在餐前或餐后1~2小时为宜;②叩击头应避开胃肠、心脏,脊柱等部位。

③建议使用一次性纸制叩击头罩,避免交叉感染。

(四)呼吸功能锻炼1.腹式呼吸: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平卧位,两膝半屈或膝下垫小枕,使腹肌放松。

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幅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手感向上抬起,胸部手在原位不动,抑制胸廓运动;呼气时腹肌收缩帮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气潮气量。

同时可配合缩唇呼气法,每天进行锻炼,时间由短到长,逐渐习惯于平稳而缓慢的腹式呼吸。

2.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深吸慢呼,每分钟呼吸7~8 次,每次1O~20分钟,每日锻炼2次。

3.呼吸操(坐式呼吸操):坐于椅上或床边,双手握拳,肘关节屈伸4~8次,屈吸伸呼;平静深呼吸4~8次;展臂吸气,抱胸呼气4~8次;双膝交替屈伸4~8次,伸吸屈呼;双手抱单膝时吸气,压胸时呼气,左右交替4~8次;双手分别搭同侧肩,上身左右旋转4~8次,旋吸复呼。

4.注意事项:①呼吸功能锻练时,全身肌肉要放松,节奏要自然轻松,动作由慢而快。

②呼吸功能锻练不可操之过急,要长期坚持锻练。

③呼吸功能锻练不宜空腹及饱餐时进行,宜在饭后1~2小时进行为宜。

④呼吸操一般每日练习2~3次,每次5~10分钟,根据个人病情进行,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宜。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指导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

指导患者戒烟,室内勿放鲜花等可能引起过敏的物品,避免花粉及刺激性气体的吸入。

2.在寒冷季节或气候转变时,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3.劳逸结合,起居有常,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病情加重时减少活动量。

4.经常做深呼吸,腹式呼吸和缩唇呼气联合应用,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

5.自我保健锻炼(1)步行:每日步行500~1500米,运动量由小到大。

开始时,可用自己习惯的中速步行,以后可采用中速—快速—慢速的程序步行。

(2)按摩保健穴位:经常按摩睛明、迎香、颊车、合谷、内关、足三里、肾俞、三阴交等。

(3)足底按摩:取肾、输尿管、膀胱、肺、喉、气管、肾上腺等反射区,每个反射区按摩3分钟,每日3次。

(4)叩齿保健:指导患者叩齿,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

叩齿时可用双手指有节律的搓双侧耳孔,提拉双耳廓直到发热为止。

(5)传统养生操:可选择五禽戏、太极拳或八段锦,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15分钟。

(二)饮食指导1.饮食宜清淡,忌生冷、油腻、海味、辛辣,过咸之品。

避免接触过敏原,多吃绿叶蔬菜及水果,食物烹饪以蒸、煮为宜,食物宜软烂,以利于消化吸收。

2.寒哮证:宜进食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食物,如黄芪乳鸽粥、姜枣糯米茶等。

3.热哮证:宜进食清肺化痰,降逆平喘的食物,如猪肺萝卜汤、鲜藕萝卜汁。

4.寒包热哮证:宜进食解表散寒,清化痰热的食物,如紫苏粳米粥等。

5.风痰哮证:宜进食涤痰利窍,降气平喘的食物,如杏仁猪肺汤,陈皮萝卜汤等。

(三)情志调理1.本病反复发作,患者精神负担较重,常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2.责任护士应主动介绍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引起哮喘病的原因和转归,指导排痰和规范用药,鼓励患者积极防治,消除消极悲观态度及焦虑情绪,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改善其治疗依从性。

3.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防治疾病的经验,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排解烦恼及忧愁,通过适当运动,音乐欣赏、书法绘画等移情易性,保持乐观开朗情绪,避免忧思恼怒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