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

合集下载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汇报-十三五生物产业规划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汇报-十三五生物产业规划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汇报|十三五生物产业规划****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情况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汇报中共**镇党委**镇人民政府(2015年9月7日)一、“十二五” 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我镇积极抢抓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扩权强镇等重大机遇,依托工业大镇老镇的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并充分挖掘我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物种资源优势,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良种化种植、产业化开发的发展思路,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快生物产业发展,促进传统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初步形成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相适应、园区建设与产业企业发展相适应、产业产品开发与技术研发体系和市场开拓配套的一体化经营格局。

“十二五”以来,我镇共发展生物医药企业4家,分别是远大**化工生物肥料项目、远大生物科技非动物来源的胱氨酸项目、远大**制药牛磺酸项目、**医药技术公司。

生物农业企业2家,分别是湖北福牛养殖有限公司、猪婆湖生态养殖公司。

生物环保企业有**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目前,生物产业产值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10%,全镇生物产业发展呈现出重点突出、特色明显、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的问题:目前产业板块中生物产业比例较小,特色原料药、化学制药比重偏高,生物产品集中度不够高。

因为园区的投资建设时间比较短,各项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

按照远大集团打造高科技循环经济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规划,后期将加大生物产业的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品。

三、“十三五”规划及举措(一)生物医药方面:1、发展思路引导各类资源向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全面增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和“抓住重点、突出特色”的总原则,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的先导带动作用,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着力打造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及产业支撑平台,做大做强一批核心企业,将**医药化工园建设成为百亿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科技部关于印发《“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
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
•【公布日期】2017.04.24
•【文号】国科发社〔2017〕103号
•【施行日期】2017.04.24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
正文
科技部关于印发《“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的通

国科发社[2017]1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等的总体部署,为加快推进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特制定《“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7年4月24日。

2017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全文

2017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全文

2017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全文(4)推荐文章•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热度:•2017十三五国家创新规划解读热度:•2016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热度:•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对基础软件的影响发展热度:•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2016 热度:2017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全文第七章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围绕国家和人类长远发展需求,加强海洋、空天以及深地极地空间拓展的关键技术突破,提升战略空间探测、开发和利用能力,为促进人类共同资源有效利用和保障国家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一、发展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保护技术按照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强化近海、拓展远海、探查深海、引领发展为原则,重点发展维护海洋主权和权益、开发海洋资源、保障海上安全、保护海洋环境的重大关键技术。

开展全球海洋变化、深渊海洋科学等基础科学研究,突破深海运载作业、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能开发利用、海上核动力平台等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海洋标准研制,集成开发海洋生态保护、防灾减灾、航运保障等应用系统。

通过创新链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为深入认知海洋、合理开发海洋、科学管理海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自主海洋仪器设备企业和知名品牌,显著提升海洋产业和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发展空天探测、开发和利用技术发展新一代空天系统技术和临近空间技术,提升卫星平台和载荷能力以及临近空间持久信息保障能力,强化空天技术对国防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战略力量部署的综合服务和支撑作用。

增强空天综合信息应用水平与技术支撑能力,拓展我国地球信息产业链。

加强空间科学新技术新理论研究,开展空间探测活动。

开展新机理新体制遥感载荷与平台、空间辐射基准与传递定标、超敏捷卫星与空天地智能组网、全球空间信息精准获取与定量化应用、高精度全物理场定位与智能导航、泛在精确导航与位置服务、量子导航、多源多尺度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地球系统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在线可视化服务、空间核动力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11.29•【文号】国发〔2016〕67号•【施行日期】2016.11.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11月2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部署,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一)现状与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撑。

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

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05.31•【文号】国科发基〔2017〕162号•【施行日期】2017.05.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1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教育厅(委、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加快推动基础研究发展,科学技术部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制定了《“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现将该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7年5月31日“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一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这个国家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部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积极谋求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对源头创新的巨大需求将集中释放,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发挥战略引擎作用。

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大力推动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部署,通过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和知识创新工程、985工程、211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全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

“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当前,生物技术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现代生物技术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正在加速向应用领域渗透,在革命性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和健康等重大问题方面展现出巨大前景。

生物技术产业正加速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将深刻地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并引发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大变化。

抢占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的战略制高点,打造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优势,事关重大、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部署的要求,为加快推进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创新技术集群之一,具有突破性、颠覆性、引领性等显著特点,并集中体现了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的三个典型特征。

一是学科交叉汇聚日益紧密,拓展了科学发现与技术突破的空间。

生命科学与化学、信息、材料、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正在加速孕育和催生一批如合成生物技术、类—1 —脑人工智能技术等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

二是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创新周期大大缩短。

如新发传染病从病原体分离鉴定到诊断试剂研制,过去往往需要不同领域专家耗费数年才能完成。

随着基因测序、抗体制备等共性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仅需数月就能完成上述工作,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金融资本深度融合,各类创新要素日趋活跃,研发组织模式呈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特征,研发理念不断更新,加速推动产业变革的步伐。

2015年,全球生命科学领域仅并购交易就达到5460亿美元,是2006至2014年平均并购交易额的2.5倍,金融资本已成为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创业的重要推手。

十三五 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十三五 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管 理的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创新治理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 创新体系更加健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治理结构和发展机制更加科学,军民融合创新机制更加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科技与金融 结合更加紧密,创新创业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 创新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全社会科学 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
五是围绕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中央财政科技计划 (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强化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国家 技术创新中心,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和科研院所制度,培育面向市场的新 型研发机构,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组织体系;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完善科技成果转 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
发展目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五”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实现。
——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显著提升,整体水平由跟跑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 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达到1.1%;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第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通过《专 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翻一番。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实施的37项重大专项

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实施的37项重大专项

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实施的37项重大专项围绕全省战略目标,统筹创新资源,在重大战略任务、共性关键技术、重要民生改善、重点产品研发等方面集中力量,实现产业化突破。

“十三五”期间,继续实施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同时部署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形成梯次接续的项目布局,创新重大专项组织模式,探索新的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科技重大专项。

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特种钻井、热交换、物料干燥、新型煤化工、高低压电器、有色冶金等方面实施7项科技重大专项,研发具有全局影响、带动性强的共性关键技术,提升区域传统产业综合竞争力。

专栏7 传统产业科技重大专项1.特种钻井技术及装备。

研发适应特殊环境、海洋和岩性地层类油气资源钻采设备,研制深海和极地冰区钻机、多用途海洋模块化钻机、超低温列车式钻机、车装钻机、钻机试验装置等,开发海工装备技术、非常规油气开采装备技术、生物化工技术、海洋能源利用技术、深海水下分离系统关键技术等。

建设甘肃石油钻采装备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构建石油钻采新型产业技术研发基地。

2.热交换技术装备与平台。

开发核电站乏燃料处理板式热交换器、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可拆卸板式热交换器等,建设大型公共热工测试平台。

3.物料干燥技术与工艺。

开发气流干燥、喷雾干燥、流化床干燥、旋转闪蒸干燥、红外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等工艺设备,研发冲击干燥、对撞流干燥、过热干燥、脉动燃烧干燥、热泵干燥等新型干燥技术,实现连续化工业生产和高效环保节能。

4.新型煤化工和煤炭分质利用技术。

研发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烯烃、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热电联产及电网调峰、煤炭分质利用为主的煤炭清洁利用创新链和工程包,开展煤焦油全馏分加氢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煤炭液化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

5.高低压电器技术工艺。

开发核电、高铁专用开关设备关键核心技术,智能化环保型开关设备研发和先进制造系统,中高压空气绝缘开关设备产业化技术,研发箱式变电站智能系统、智能电网电力有源滤波和低压高性能大功率起重专用变速器等技术。

《“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重点任务解读

《“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重点任务解读

专栏1: 前沿性技术
健康 促进
连续 监测 智能 感知 健康 辨识
在健康促进领域,以“连续监测、智能感知、健康辨识”为 方向,围绕健康信息连续采集、动态监测、健康状态辨识、 个人健康管理等难点问题,重点开展生物医学信息的获取、 分析与处理,微弱信号检测等技术的基础研究,加快发展 无创血糖检测、非接触式心电、心理状态测量、心肺功能 检测和健康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推动基于人体传感器网 络、医疗设备物联网的智慧医疗、健康云服务发展,满足 健康自主管理等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需要
专栏1: 前沿性技术
体外 诊断
一体化 高能量 现场化 高精度
在体外诊断领域,以“一体化、高通量、现场化、高精度” 为方向,围绕临检自动化、快速精准检测、病理智能诊断、 疾病早期诊断等难点问题,重点加强不同层次生命活动中 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和新型诊断靶标的发展 与应用,加快发展微流控芯片、单分子测序、液体活检、 液相芯片、智能生物传感等前沿技术,更好满足不同层级 医疗机构的早期、快速、便捷、精确诊断等应用需求
重点任务解读
《“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目录
一 二 三 发展前沿关键技术,引领医疗器械创新 推进重大产品研发,突破核心部件瓶颈 注重应用需求导向,强化示范普及推广 优化平台基地布局,促进群发展

发展前沿关键技术,引领医疗器械创新
1. 前沿和颠覆性技术 2. 共性关键技术
1. 前沿和颠覆性技术
加强精准诊疗、无创检测、医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突破及颠 覆性创新技术培育,引领新一代诊疗装备发展, 推动我国医疗器械科技产业的技术跨越,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专栏1:前沿和颠覆性技术重点发展方向
1. 前沿性技术 2. 颠覆性技术

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

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

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能源局前言生物质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特点。

加快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环境质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较快,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生物质发电和液体燃料形成一定规模。

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等发展已起步,呈现良好势头。

"十三五"是实现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生物质能面临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机遇。

根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分析了国内外生物质能发展现状,阐述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和建设重点,提出了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1、国际发展现状(1)发展现状生物质能是世界上重要的新能源,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供需矛盾、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全球继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成为国际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生物质发电。

截至2015年,全球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其中美国1590万千瓦、巴西1100万千瓦。

生物质热电联产已成为欧洲,特别是北欧国家重要的供热方式。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发展较快,其中日本垃圾焚烧发电处理量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的70%以上。

生物质成型燃料。

截至2015年,全球生物质成型燃料产量约3000万吨,欧洲是世界最大的生物质成型燃料消费地区,年均约1600万吨。

北欧国家生物质成型燃料消费比重较大,其中瑞典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约占供热能源消费总量的70%。

”十三五”健康规划出台 指明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

”十三五”健康规划出台 指明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精神, 引领健康服务模式新变革,近日,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体育总 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六部 委联合印发了《“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期间国家在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领域 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保障措施。 作为国内肽健康产业的领军品牌,人民国肽集团立足于肽产品的 研发与生产,以消费者健康需求为导向,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致力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肽健康产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助推全民健康发展。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 《规划》中强调,“十三五”期间大健康产业要以创新引领、开 放整合、需求导向、机制创新为四大基本原则,着重加强在生物 技术、健康食品等基础领域的前沿研究,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重点推动膳食补充剂、营养强化食品、功能食品、特殊医学用途 食品等新型健康产品的研发。 • 仅如此,“加强创新基地平台建设”还作为“十三五”期间十二 项重点任务之一被纳入《规划》之中。《规划》中指出,在创新 基地平台的建设当中,行业龙头要勇于承担起企业主体责任,增 强创新驱动源头供给,带头营造创新环境,充分起到行业引领作 用。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鼓励企业充分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特点 及优势,加快构建国际合作网络,以联合研发、技术推广、人才 培养等方式加速实现开放创新。
“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 针对此次《“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颁布实 施,人民国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恒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规划》不仅明确了中国健康产业未来5年的主攻方向和发展 重点,更首次确立了科技创新在健康产业中所扮演的核心定位。 • 对于国肽而言,未来要以保障健康、惠及民生为终极目标,深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协同高效创新体系,提升自主 创新能力,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创新型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和结构升级,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纲要,它将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
学技术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创新激励改革和科技市场
发展,实施创新人才战略及其他配套措施,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促进
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

从理论上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以较高标准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推动高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健全投融资机制,
完善科技立法体系,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科研投入,积极拓展科
技市场,完善客观反映当前科技进步的技术指标。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构建一个市场机制健全、条件支持
充足、创新环境具有吸引力和激励性的创新系统,不断提高投入效率,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重视培育创新
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挥科技改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解读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解读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解读《“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印发,这是党的以来我国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后的第一个科技创新规划。

与以往不同,《规划》首次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命名,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新常态下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下面小编整理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总体思路解读。

一起来学习吧。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总体思路解读8月8日,由上百家机构、上千名专家历时两年共同研究编制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炉。

《规划》分为八篇二十七章,描绘出未来5年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蓝图。

与以往国家科技规划不同,《规划》首次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命名。

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规划关注的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研究本身,而是更加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科技前沿和重大需求,从创新的全链条着手,发起了向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

”涵盖整个创新链条“在过去的科技规划中,很少提到科技金融方面的内容。

这次规划不但提到了科技金融,还谈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谈到如何支持发展各类风投、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特别重视在新的情况下发展新经济。

”许倞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说:“以前叫科技规划,这次叫科技创新规划,这一变化突出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科技与创新的结合。

《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从整个创新链条出发,涵盖从研究开发一直到产业化的全过程。

”“创新是把技术和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过程。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科技概念,更是一个经济概念。

创新是综合性作用的结果,研究和开发只是创新的一个环节。

”吕薇认为,《规划》体现了创新政策的综合性,不仅包含科技政策,还包含经济、财税、贸易、产业、金融、知识产权和标准等方面的政策。

“正因为是一个政策包,所以在落实执行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要形成政策合力。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研究方向立项实施情况与成果产出分析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研究方向立项实施情况与成果产出分析

DOI: 10.12357/cjea.20220823徐长春, 刘婕, 熊炜.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研究方向立项实施情况与成果产出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英文), 2022, 30(12): 1985−1992XU C C, LIU J, XIONG W. Funding, implementation and outcomes research projects in farmland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ollution of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in the 13thFive-Year Plan period[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22, 30(12): 1985−1992“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研究方向立项实施情况与成果产出分析徐长春1, 刘 婕2, 熊 炜1(1.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北京 100176; 2.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 510642)摘 要: 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是国内外农业生态环境研究领域的新兴方向。

本文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工作, 对“十三五”期间“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中农田有毒有害化学/生物污染研究方向项目的申请受理、评审、立项实施等情况进行了回顾梳理, 分析了成果产出并对标志性成果进行介绍, 为未来我国农田有机和生物污染研究工作和相关科技计划规划布局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化学/生物污染; 立项实施; 成果产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图分类号: X592开放科学码(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Funding, implementation and outcomes research projects in farmland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ollution of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in the 13thFive-Year Plan periodXU Changchun 1, LIU Jie 2, XIONG Wei1(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eijing 100176, China; 2. South China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Abstract: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ollution in farmland is a new area for agricultur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Based on project management work, the authors summarized application submission, peer review, and grant fund-ing processes; analyzed research outcomes; and briefly introduced major research results concerning the two research projects in thechemically and biologically polluted farmland funded by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in the 13thFive-Year Plan period. Through fund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s, a number of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basic re-search,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With this paper, we aim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lated academics and policy makers and boost future research in the area of farmland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ollution.Keywords: Farmland soi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ollution; Project approval and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outcomes;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长期以来, 我国面临人口众多与耕地等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化学投入品, 导致农田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富集, 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突出环境徐长春, 主要从事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工作与科技政策、生态经济研究。

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十三五”材料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动材料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材料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支撑了整个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

因此,新材料技术是世界各国必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当前最重要、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

“一代装备,一代材料”向“一代材料,一代装备”转变,彰显了材料的战略作用。

发展材料技术既可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又将带动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技术提升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一)国际材料科技发展形势近几年来,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为材料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窗口。

材料技术领域研发面临新突破,新材料和新物质结构不断涌现,全球新材料技术与产业发展迅猛,新材料技术成为各国竞争的热点之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目前国际上材料领域全面领先的国家仍然是美国,日本在纳1 / 30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韩国在显示材料、存储材料,欧洲在结构材料、光学与光电材料、纳米材料,俄罗斯在耐高温材料、宇航材料方面有明显优势。

我国在纳米材料、非线性激光晶体、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照明、稀土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和成果与国际先进水平属同一发展阶段,部分处于领先水平。

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温合金、高密度信息存储材料、显示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当今材料技术整体发展态势为:材料制备与应用向低维化、微纳化、人工结构发展,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及应用过程绿色化成为材料研发的重要方向;材料研发周期缩短、可应用材料品种快速增长;材料与物理、化学、信息、生物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剧,多学科交叉在材料创新中作用越来越重要;材料研发向更加惠及民生发展,并在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类器官,让精准医学和再生医学扬帆远行

类器官,让精准医学和再生医学扬帆远行

类器官,让精准医学和再生医学扬帆远行作者:俞灵琦来源:《华东科技》 2017年第12期肿瘤是一个人们谈及色变的话题,而在中国却存在着数量庞大的肿瘤病患。

仅2013 年中国便有新发病例368 万例,占世界总发病例的1/4,平均每10 万人中就有186 人患上肿瘤,其死亡率也非常高。

然而,面对庞大的病患,肿瘤药物不但价格高昂,而且资源紧缺。

这样的境况造就了人们对个性化精准医疗的需求,国家也对于此予以高度重视,在《“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中就指出,生命科学进入大数据、大平台、大发现的时代。

与此同时,合成生物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学改变传统的疾病诊疗模式并推动医疗产业变革,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为疾病治疗开辟了全新道路。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精准医疗和再生医疗产业,给更多肿瘤患者带去福音,上海易对医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立足于国际最新的类器官技术,在正常类器官培养的基础上优化了多种实体肿瘤类器官最佳培养配方;利用培养的癌症类器官对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等进行药物反应性测试,用以指导临床用药,不仅对患者一线用药进行评估,并可多个时间点反复组织类器官培养、药敏、动态调整患者用药方案,避免继发性耐药,符合肿瘤治疗个体化发展方向;以更平民化的价格和更短的周期,为肿瘤患者带去精准优质的服务。

小身材,大影响类器官是将具有干性潜能的细胞进行3 D 培养,从而形成相应器官的类似组织,并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组织能力,维持了其来源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故有着“瓶皿里的器官”的别称。

肿瘤类器官培养成功率与其肿瘤种类和来源相关,比如成熟的结直肠癌类器官成功率能达到90%,另外,胃癌、胰腺癌等类器官成功率也很高。

与传统精准、再生医学手段相比,类器官存在多项技术优势:类器官能最大程度模拟体内器官,具有组织器官功能;与全基因组测序比较,肿瘤类器官为基础的个性化方案制定成本低,周期短;后期分析简单省时,并且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数据较测序更加准确;与胚胎干细胞/ 脐带干细胞相比,类器官取材广泛,大部分人体组织器官能在体外培养成组织类器官;相比胚胎干细胞,不存在伦理问题;可以长期培养,并保持基因组稳定;体外培养时间短,适合大规模扩大;体外3D 类器官能用于体内移植,解决器官修复再生问题;对起始干细胞数量需求少,使用于活检等微小人体样品;能与体外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实现器官水平上的基因改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当前,生物技术在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现代生物技术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正在加速向应用领域渗透,在革命性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和健康等重大问题方面展现出巨大前景。

生物技术产业正加速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将深刻地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和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并引发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大变化。

抢占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的战略制高点,打造国家科技核心竞争力和产业优势,事关重大、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部署的要求,为加快推进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重要的创新技术集群之一,具有突破性、颠覆性、引领性等显著特点,并集中体现了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的三个典型特征。

一是学科交叉汇聚日益紧密,拓展了科学发现与技术突破的空间。

生命科学与化学、信息、材料、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正在加速孕育和催生一批如合成生物技术、类—1 —脑人工智能技术等具有重大产业变革前景的颠覆性技术。

二是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创新周期大大缩短。

如新发传染病从病原体分离鉴定到诊断试剂研制,过去往往需要不同领域专家耗费数年才能完成。

随着基因测序、抗体制备等共性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仅需数月就能完成上述工作,为传染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金融资本深度融合,各类创新要素日趋活跃,研发组织模式呈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特征,研发理念不断更新,加速推动产业变革的步伐。

2015年,全球生命科学领域仅并购交易就达到5460亿美元,是2006至2014年平均并购交易额的2.5倍,金融资本已成为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创业的重要推手。

现代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加速向应用领域演进,广泛应用于绿色制造、生物医药、健康、农业、能源和环境等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在这一战略技术领域,以发达国家为主的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国家战略,美国发布了《国家生物经济蓝图》,欧洲推出《工业生物技术路线图》,印度公布《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德国政府发布《生物经济战略》,俄罗斯通过了《俄罗斯联邦生物技术发展综合计划(2012-2020)》,韩国制定了面向2016年的《生物经济基本战略》,日本政府将“绿— 2 —色技术创新和生命科学的创新”作为国家的重点战略,加速抢占生物技术的制高点,加快推动生物技术产业革命性发展的步伐。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生物技术领域发展迅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

“十二五”以来,生物技术进入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从以“跟跑”与“并跑”为主,向“并跑”与部分领域进入“领跑”转变。

我国已连续5年在论文发表量和专利申请量方面位居全球第2位,仅2015年发表的生命科学论文就达8万多篇,申请生物技术专利2万多件。

基础研究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CiPS细胞);成功解析了人体重要功能蛋白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屠呦呦研究员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为改善民生福祉提供有力保障,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上市;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和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研制成功;阿帕替尼、西达本胺等抗肿瘤新药成功上市;超级稻创造百亩连片平均亩产突破千公斤的新记录。

伴随基础研究的蓬勃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一直保持着年均20%左右的增速,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并形成了一批如上海张江、—3 —天津滨海、泰州医药城、本溪药都、武汉光谷、苏州生物纳米园等有代表性的专业化高新技术园区,以及以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

总体来看,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大数据技术大大提升了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研发效率,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则带动了各种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进入临床应用,生命科学进入大数据、大平台、大发现时代。

与此同时,合成生物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学改变传统的疾病诊疗模式并推动医药产业变革,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为疾病治疗开辟了全新道路,单细胞技术、定向蛋白质组学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及光遗传学技术等新兴研究方法推动生命科学向更加精确和实时的方向发展。

在技术、市场、需求的耦合驱动下,生物技术及产业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和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然而我国生物技术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创新质量和水平仍需提高,科技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原创性科学发现和颠覆性技术缺乏,生物大数据应用、新一代基因操作等技术方向研究薄弱,生物资源保护及挖掘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和生物基化学品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薄弱,基础研究向产业化转化的效率亟需提高,这些因素制约着我国生物技术及产业的高质量和快速发展。

因此,迫切需要创新驱动发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经济社会可— 4 —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充分发挥生物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面向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生物技术基础前沿、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等方向,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集中资源系统性布局,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抢占生物技术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培育生物技术高新企业和新兴产业,推进由生物技术大国向生物技术强国转变,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1. 坚持聚焦重大。

围绕我国现阶段和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需求,聚焦经济结构转型、惠及民生、促进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推动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支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目标的实现。

2. 坚持自主创新。

将自主创新作为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培育原始创新、优化集成创新、加强协同创新,着力突破一批重大技术瓶颈,创制一批重大产品,完善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全过程的生物技术自主创新体系。

—5 —3. 坚持超前部署。

在“十二五”科技部署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技术前沿和战略方向,坚持超前规划和前瞻部署,使我国生物技术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全面“并跑”,更多关键技术实现国际“领跑”。

4. 坚持引领跨越。

充分发挥生物技术的引领性作用,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促进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抢占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引领我国传统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加快生物技术新兴产业培育,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到2020年,实现本领域整体“并跑”、部分“领跑”。

基础研究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完善生物技术标准体系,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企业,基本形成较完整的生物技术创新体系,生物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

(二)指标体系生物技术作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在“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需要实现更多突破,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将形成如下具体指标体系:提升生物技术原创性水平。

重点发展20-30项引领性新技术,— 6 —开发30-50个重大战略新产品,突破50-80项重大应用关键技术,推动建立生物技术领域基础通用国家标准,使生物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打造生物技术创新平台。

以加快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化为目标,推动建设以绿色生物制造、创新药物研发、生物医学工程为重点的若干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人类遗传资源库、生物和医学大数据等战略资源平台,构建一批资源共享库及共享服务体系。

强化生物技术产业化。

系统建立国家生物技术成果目录,完善生物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若干生物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生物技术专业化高新园区建设,打造10-20个产值过100亿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及5-10个产值过100亿的生物制造专业园区;生物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超过4%,使生物技术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重点任务(一)突破若干前沿关键技术1. 颠覆性技术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有较强基础的若干领域,重点部署具有重大影响、能够显著改变科技与经济社会等竞争格局的颠覆性生物技术,集中优势资源,着力原始创新,打造我国生物技术竞争新优势。

—7 —专栏1:颠覆性技术新一代生物检测技术。

发展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重视单分子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和测序数据的分析解读;发展单细胞分离、基因组扩增、转录组扩增和单细胞基因组分析技术;发展生物大分子的单分子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降噪技术;发展蛋白质测序技术、新型质谱和微流控芯片等技术;发展基因和蛋白质精准测量技术,推动生物检测技术向微量、痕量、单分子、高通量等方向发展。

新一代基因操作技术。

发展精确或定量化的新型基因操作技术,真核生物细胞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型微生物基因重组技术,促进多种基因(组)编辑手段的融合,重视基因操作的效率和通量,提高易操作性,降低脱靶性,扩大应用范围。

合成生物技术。

突破人工生命元器件、基因线路和生物计算、人工生命体、人工多细胞体系设计构建调控原理,发展大片段DNA和人工基因组设计合成技术,设计构建重大疾病诊疗、光能和电能利用、固氮或固碳、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人工合成生命系统,构建DNA合成与组装、生物计算与设计、元件模块底盘库共享平台,以及可生产化学品、材料、天然产物、药物、生物能源的人工细胞工厂,抢占合成生物学战略制高点,引领以绿色生物制造、现代生物治疗等为代表的新型生物经济发展。

2. 前沿交叉技术针对复杂生命科学重大前沿方向,促进生物技术与材料科学、信息电子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协同攻关,力争在微生物组学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影像技术—8 —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相关研究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专栏2:前沿交叉技术脑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

发展脑连接图谱绘制、神经网络活动实时记录和调控、神经元类型及其特异性神经环路结构及功能解析等技术,以研究脑结构与功能、工作原理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