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女娲造人学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1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2、通过对比阅读,了解想象特征,掌握想象方法。
3、运用想象的方法,展开写作。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了解想象特征,掌握想象方法。
运用想象的方法,展开写作。
教学过程一、看图识故事1、看图识故事。
看看大家能不能答得又快又好!【显屏:图片】例: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2、那我们说一说神话和其他故事不一样的地方呢?总结神话的特点:展开想象,运用夸张手法,故事虚构。
有神通广大的形象、离奇的情节,是先民解释世界的尝试。
(和日月有关)3、今天我们就学习《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并进行神话的创作。
二、速读,概括文章1、这篇《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改编的。
请同学们齐读《风俗通》中对于《女娲造人》情节的叙述。
【显屏:《风俗通》】2、为什么袁珂的神话更加丰富?他增加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2分钟内速读文章例:女娲造人原因女娲造人具体过程女娲人造出后欢乐的场面女娲心理活动与情绪袁珂笔下的女娲对造人原因和过程有自己的心理活动。
请同学们找一找,说一说有哪些心理活动?(添点什么东西才好呢?添点生物?怎么布满大地?有考虑人死亡,再创造?)在神话故事的推进中,袁珂利用一个一个疑问,发挥想象,产生自己的思考,推进故事,使得故事更加完整。
3、请同学们串联这些疑问,概述文章内容,请前后讨论。
例:很久以前大地上没有人,女神女娲觉得很孤独,她想造出和她一样的生物来布满大地。
她分别用黄泥捏人、用藤条甩人、让男女婚配的办法,让人类世世代代绵延下来。
那我们用最简单的语言概述课文呢?例:女娲抟土造人。
所以,一个一个的疑问是这是神话的灵感来源,让作者展开想象,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板书:灵感促想象)三、精读,赏析人物形象(总结想象的方法)(一)剖析神性,点明想象神奇性1、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一共给了3个批注。
我们看看第2个批注。
【显屏】“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等作品中常用的话。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本事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发挥自我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流程一、导入先让学生讲讲自我曾看过或听过哪些神话故事,然后,以“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趣味话题,引出我们祖先对此问题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二、自主阅读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既可个人准备也可小组合作共同打造推举一人),让学生进取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本事。
以全体学生掌声大小来对主讲者进行评价,然后再让个别学生以点评形式进行具体评价。
这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共同激发阅读热情。
最终教师小结讲故事应注意的事项:情节要完整,表情动作要丰富,语气语调要有变化等。
三、合作交流1、将本文与《风俗通》上短文进行比较阅读从女娲造人动机,造人过程及人类诞生等方应对文本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力了解神话特点。
2、对文章存有的疑惑进行组内质疑探究、交流,认识到想象力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为“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雨果语)。
3、全班交流对小组内无法解答的疑惑提出来,经过组与组之间探讨,进行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创编神话故事。
给出材料。
《嫦娥奔月》: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宫,之后变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结《女祸造人》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早期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但它毕竟是神话传说,那“人,到底是从哪来的?”请同学们下去收集这方面资料,从科学角度进行解释。
在“追寻人类起源”综合性活动课上再交流。
课后反思:按照新课标要到达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7篇),欢迎参考阅读。
女娲造人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
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整体感知1、正音正字2、关于神话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化人的结果。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三、探究文本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P148 研讨与练习一)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课程名称: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的内容。
2. 掌握神话故事的基本故事结构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语文课文的内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理解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神话故事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写作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女娲造人》的课本。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练习册。
4. 教师备课笔记。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逐步过渡到本课的内容。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比如:“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哪个神话故事?你还记得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吗?”步骤二: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课文《女娲造人》的动画或视频。
让学生观看并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步骤三:讲解与分析(1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讲解和分析。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核心内容。
比如:“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你们知道她有哪些特点和能力?她为什么要造人?”步骤四:读与理解(2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女娲造人》,并附上适当的注释和解释。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和句子结构,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描写。
步骤五:讨论与分享(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比如:“你在故事中看到了哪些情节和人物形象?你认为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步骤六:练习与写作(15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
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形式,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一课 《女娲造人》导学案
《女娲造人》导学案学习目标:(一)、了解神话的产生,识记重点生字词;(二)、通过对比阅读,了解神话想象的写作特点;(三)、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一、预习自学(一)、神话的产生神话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为基础,并且借助和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同时,这种奇特的想象也创造了古代的神话故事。
(二)、生字词的识记1、给下面的字注音女娲.澄澈..幽.光莽.莽榛.榛绵延.掘.起枯藤...生气蓬勃2、解释下列词语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三)、预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注意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述。
(默读要求不发出声音、不指读、不回读、不逐字逐句地读)二、合作互学(一)、品读《风俗通》的两则短文,比较袁珂的《女娲造人》,完成以下问题。
俗话天地开辟,未有民,女娲抟(tuán)黄土做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gēng)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媒人,因置婚姻。
译文: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所以富贵的人,是黄土做的;贫贱的人,是用粗绳子拉出来的。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二)、讨论探究1、女娲为什么能造人,是怎样造的?这显示了她怎样的特征?2、女娲为什么要造人?造人之后有怎样的反映?这显示了她怎样的特征?3、文中女娲造人的过程中处处洋溢着生命诞生的喜悦感,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丰富的蕴意?4、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
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参考: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三、提升检学1、请根据对《女娲造人》的分析,放飞想象的翅膀,发挥想象,对夸父逐日的动机、经过结果做另一种推测(任选一个),说给大家听。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神话故事情节,了解想象的特点。
2、通过认识神话人物,感受女娲朴实、勤劳的母亲形象及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处处所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动画导入放两段无声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并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女娲造人》二、初读解疑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内容?为什么造人:孤独寂寞揉泥造人怎样造人挥藤造人怎样让人生生不息:男女婚配2、带着疑问,阅读课文。
3、分组解答:以女娲的身份口气解答刚才的疑问。
三、细读探究认识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
1、小组讨论:⑴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________说话。
⑵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活动,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⑶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
四、阅读比较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样丰富想象。
1、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与《风俗通》译文,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想象的内容:⑴造人动机的产生。
⑵造人的具体过程。
⑶女娲的心理情绪。
⑷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⑸作者的评述。
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
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女娲造人》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神话叙事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神话故事复述、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人类起源和文化传承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神话叙事手法和女娲形象的塑造。
学生对神话故事中寓意的理解和文化价值的认识。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神话故事中的寓意和深层文化含义。
激发学生通过神话故事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文化传承。
作者简介: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是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之一,具体作者不可考,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人类起源的想象与解释。
教学准备:《女娲造人》课文PPT课件,包含神话故事的背景介绍、相关文化知识。
神话故事中女娲造人过程的图片或动画,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创世神话”创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展示女娲造人过程的图片或动画,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2.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和意义。
课文学习(20分钟)1. 神话背景介绍:详细介绍《女娲造人》的背景和中国古代神话的相关知识。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神话氛围的营造。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混沌”、“匍匐”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女娲造人的过程和神话故事的叙事手法。
深入探讨(15分钟)1. 神话叙事:分析文中的神话叙事手法,如使用夸张、想象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2. 寓意分析:讨论神话故事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对人类起源和文化传承的启示。
互动活动(20分钟)1. 神话故事复述: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复述女娲造人的故事,鼓励加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1课《女娲造人》教案
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够理想。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创意写作:激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举例:在讲解女娲造人的过程时,教师可着重分析“女娲抟土造人”、“女娲为人类创造夫妻关系”等关键情节,强调这些内容对于理解课文主旨的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代神话传说的背景和特点可能存在难度。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神话传说的意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女娲造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人类是如何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从女娲造人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3.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探讨女娲形象的意义。
4.课文主旨理解: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到人类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女娲造人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神话知识导入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
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知道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女娲造人》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女娲造人》导学案导学案:《女娲造人》一、课前准备1.预习《女娲造人》这一课文,了解课文背景和基本内容;2.复习人物的性格特点,关注女娲的智慧和勇敢。
二、学习目标1.了解《女娲造人》这一古代神话故事的内容;2.理解女娲的智慧和勇敢;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调和声音朗读课文。
三、课堂活动1.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Q:你们都知道世界上的人是怎样来的吗?A:人来自父母。
Q:那么,古代人是怎么来的呢?A:通过神话和故事来形容Q: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女娲造人》就是关于古代人类起源的一个故事。
2.学习《女娲造人》这一古代神话故事的内容:a.教师全文阅读《女娲造人》,学生可以跟读。
b.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故事的基本情节:女娲用五种不同的泥巴造人,最终成功创造了人类,并成为人类的母亲。
3.讨论女娲的智慧和勇敢:a.教师提问:女娲是怎么创造人类的?b.学生回答:女娲用五种不同的泥巴来塑造人的头部、躯干、四肢等,然后用蛇腹作为人的眼睛。
c.教师追问:女娲为什么要用五种不同的泥巴来造人?为什么要用蛇腹作为人的眼睛?d.学生思考和回答:可能是因为五种不同的泥巴代表了人类的五种不同属性,而蛇腹代表了人的智慧和眼睛,女娲希望人类拥有不同的能力和智慧。
e.教师总结:女娲的智慧和勇敢是她成功创造人类的关键,她不畏困难,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人类。
4.诵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调和声音诵读课文。
可以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女娲造人》这一课文,我们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中关于人类起源的一种描述方式。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女娲的智慧和勇敢是她成功创造人类的重要因素。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六、课后作业1.回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2.思考:为什么女娲要用不同的泥巴来造人?我们如何理解女娲的智慧和勇敢?3.背诵课文《女娲造人》。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案一、教材分析《女娲造人》是人教版语文教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本文是作者袁珂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神话故事,通过大胆奇特的想象讲述了人类的起源。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接触的神话传说还比较少,进行大胆想象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但他们对这类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生字词,掌握快速阅读技巧,能够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认识文中女娲的形象,能自主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快速阅读课文,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内容;自主搜集相关神话传说资料,运用联想、想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故事增添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感悟女娲的人性特征,学习女娲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快速阅读技巧,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和扩充,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把握神话写作以及想象的特点。
四、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五、学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六、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引入“人类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产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知欲望。
(二)介绍作者(1分钟)袁珂原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首先由学生自主快速阅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揉寂寞莽莽榛榛蓬勃澄澈掺和气概泥潭绵延神通广大眉开眼笑2、了解文章大意,请学生复述文章内容。
3、大致了解女娲造人的动因和方法。
(四)精读课文,全面理解(26分钟)女娲为何要造人?(1)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段落大意,找出女娲造人的原因。
(具体原因如下)a寂寞荒凉,增添生气。
b造一个像自己一样的生物(2)第3段中“添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一句话自成一段,请学生回答从修辞手法上看,它是什么句子?并探讨本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女娲造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导入课文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
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
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
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
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
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____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
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新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
新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学生学案:教师导案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探究女娲形象。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三、学法指导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字典;预习本四、学具准备知识链接:袁珂,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繁县。
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
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选》、《中国传说故事》、《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合著)。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简介作者。
师: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会读或者不理解的字词。
2、检测学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自学提示:1、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学生朗读最喜欢的部分,边读边思考:你怎么看待女娲这个形象呢?(可以用“一个的女娲”的句式说话,从文中找出依据。
)师归纳:女娲这个核心人物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
她是想象中的神,具备非凡的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
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风俗通》1、思考一:课文是根据这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教学过程一、释题(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女娲怎样造人的?女娲用什么造人?女娲造人有何用?)(带着问题阅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3篇
《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3篇《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理解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4、热爱生命和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神话动画片导入。
二、出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三、作者简介袁珂,神话学家。
四、关于神话五、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六、全班集体朗读课文七、探究品味1、复述课文,对照《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2、对女娲形象的认识:她哪里是神,她分明是人。
3、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
4、想像是神话的亮点,马克思关于神话的论述。
八、放《女娲造人》动画片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九、拓展运用读神话《盘古开天地》后回答问题。
十、放神舟五号飞船记录片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十一、布置作业1、收集有关神话,讲给别人听。
2、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3、想像出一种女娲造人的新办法。
《女娲造人》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3.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我国古代一些神话民间故事导入。
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哪咤闹海》《精卫填海》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详略有致的安排写作结构,并会运用到写作上。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演绎与扩充,体会想象联想在创作中的作用,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会在文学创作中运用想象,详略有致地进行讲述。
教学难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融入写作。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人类的起源导入,引出神话出现的原因——古代人类由于生产力低下,知识贫乏,所以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象,把自然力想象化、人格化,并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出很多动人的神话故事,我国就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它就是——女娲造人。
(生回答,师板书课题。
)二、阅读《风俗通》进行思考,引出学习的第二个目标——应根据写作中心安排文章的详略。
1.请学生朗读《风俗通》,其他同学思考《风俗通》中分为了几层意思。
2.学生回答分3层意思的缘由。
3.师问:如果老师就以《风俗通》为材料,让你去扩写成一篇文章,题目为《女娲造人》,我们应该着重写哪个层次呢?为什么?4.生回答,引出目标二——在进行文章扩写时,需根据中心选择重点描写的部分,做到详略得当。
5.师板书:根据中心,详略得当。
三、通过课文与《风俗通》的比较,找出扩写的内容,总结扩写的方法。
1.师引导:我们知道了应该在哪个方面进行详细描写,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扩写呢?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着手呢?让我们进入课文,看看作者袁珂是从哪个方面着手,进行扩写的。
请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将课文和《风俗通》进行对比,回答老师的问题。
2.进行朗读比赛(每小组推荐一个同学进行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带有感情)。
师生共同评分。
3.学生总结出课文进行扩充的方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师总结并板书:情节具体化,人物形象化。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能力目标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复述法。
文章浅显易懂,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的内容。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本文故事性强,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可通过比较,获得对于联想想像的方法、思路的启示。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研究拓展。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开阔视野,搜集整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和科学资料。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示范朗读磁带、报影仪和胶片、打印好的《无题》讲义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整体感知故事情节,研读最见作者想像力的个性化描写。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
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女娲造人》教案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理解:学生能够理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掌握女娲造人的过程、原因及其意义。
举例:课文中描述女娲用泥土捏造人形,吹入生命之气使泥人变成活人等具体情节。
(2)课文结构分析: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的叙述结构,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
举例:课文采用顺叙的方式,讲述了女娲造人的过程,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结构。
5.教学内容:
a.课文朗读与感悟。
b.分析课文结构,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
c.讨论女娲造人故事的意义,联系实际生活。
d.课后作业:以《我心目中的女娲》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女娲造人》,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物,增强文学素养。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
举例:通过分析女娲造人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提问、讨论、课后作业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女娲造人的过程和神话传说的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分析女娲造人与其他神话传说中的创造故事的异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创造力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展现创造力?”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女娲造人的过程和神话传说的特点进行了详细讲解,但发现学生在案例分析时,仍对一些关键概念掌握不够牢固。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过程中,未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导致学生难以消化。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运用更多实例和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女娲造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女娲造人一、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了解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认识女娲神人合一的人物形象°3、认识神话中想像力的现实意义,并积累中国神话故事°二、课前自测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读音:女娲澄澈幽光莽莽榛榛绵延神通广大抄写两遍:2、看到课题《女娲造人》:(1)、你想知道什么呢?(至少2个问题)(2)、请自读课文,找出这几上个问题的答案°3、认识女娲句式:我眼中的女娲是个(人或神,例:勤劳的母亲),因为她°(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分析研究)三、课堂研讨1、有关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①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tuán,把某种东西揉成圆形)黄土作人°剧务(工作剧烈繁重),力不暇供(用上所有的力量还来不及供应),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纟恒(ɡēnɡ,粗绳索)人也°(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②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比较神话故事和课文内容,筛选出联想想像的内容:2、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文中是什么人想要“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呢?为什么?3、积累中国神话故事:答案:二、课前自测2、(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女娲怎样造人的?女娲用什么造人?女娲造人有何用?(2)、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女娲因为孤独寂寞,为了在天地之间增加一点活力,所以决定造人°女娲因为临池照影,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才决定造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生物,这就是人°女娲怎样造人的?--女娲用两种方法造人:1、揉团黄泥;2、枯藤溅泥°3、通广大的神女神、勤劳而聪明的母亲、活泼的孩子、爱美的女孩子、有喜怒哀乐的人等°句子略°(马克思有一段经典概括:“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神话的特点: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神话采用幻想的形式,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三、课堂研讨1、(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4)作者的评述,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2、是中国古代人们,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变化(人类自身的来源),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3、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在劳动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人类幼年时期通过幻想对天地宇宙、人类起源、自然万物、生命探索、部族战争、劳动生活的稚拙的解说°中国神话故事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万物天真、朴素、真诚、美好的艺术想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国神话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它的神奇、瑰丽,反映出无穷的艺术魅力°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课前准备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明白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趣味、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
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今日就让我们一齐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53页,齐读课后习题下头的词语。
然后小声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
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②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后明确:①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
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
《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
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②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挑出语段品读,着重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给大家提高点要求,能不能用你的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趣味的故事?讲故事:选择自我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造人学案
学习目标了解神话故事的有关知识和特点。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的写法。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想象力。
学习重难点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女娲.()莽莽榛榛.()澄澈
..()搀.合
()揉.团()
掘.起()捏.泥()泥潭.( ) 溅.落( ) 枯藤.( )
1、解释下列词语
莽莽榛榛
兴高采烈
神通广大
澄澈
绵延
2、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1)文章的叙事顺序和线索是什么?
2)文中女娲作了那些事情?
3、把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由我国古代一些神话民间故事导入。
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
《哪咤闹海》《精卫填海》等。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交流预习情况,展示预习成果。
3、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女娲是如何造人的?
2)女娲捏的人有什么特点?
3)女娲造人为了提高速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4)为了使人类延续,女娲又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5)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在塑造女娲时用了那些描写方法?
7)第14自然段有何作用?
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小组讨论文章的叙事顺序和线索是什么?
2)文中女娲作了那些事情?
3)本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请加以详细说明
三、点拨讲解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板书女娲
神性神通广大
人性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
总之,女娲是一个人性化的神。
四、练习测评
1、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
受。
2、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3、从女娲造出来的第一个人的角度复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阅读《风俗通》二则,看看课文在《风俗通》短文的基础上丰富了哪些内容?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
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课文在《风俗通》短文的基础上丰富了哪些内容?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女娲选择造人材料的过程。
()3、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4、女娲具备了人的情绪。
()5、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