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音乐589960年25页PPT
Music of the Sui and Tang Period隋唐时期音乐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我国古代 文化光辉灿烂的时期,各种文化艺术在我 国文化史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当时的 世界文化领域,也处于领先的地位。
隋唐音乐繁荣原因
• 政治长期稳定 • 社会经济空前发展 • 大量吸收融合边疆民族和邻近国家的 文化成果ຫໍສະໝຸດ 琵琶(横抱)、三弦足鼓
部分隋唐乐器
唐代宫廷音乐管理机构
唐代宫廷音乐管理机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 上都堪称历代之冠。初唐时在礼部的太常寺中 设置有太乐署、鼓吹署这样两个管理部门。盛 唐时期在宫廷中改组扩展了教坊、梨园、掖挺 局、详校所等机构,职责各有所不同。各机构职 能既有不同的分工,又有密切的联系,深刻地影 响了中古时代以来中国传统音乐制度文化的建 设和发展。
音乐品种的形成、声乐器乐的发展
中国的音乐,在隋唐以前一直被深锁在高门 大宅里,普通平民虽然是音乐的创造者,也 是新的音乐品种的提供者,但却并不能最终 享有它们。这种现象在隋唐时终于有所改变, 那时候,佛教寺院的庙会之类附带着成了平 民的音乐活动园地,酒楼也时有诗歌的演唱。
乐器种类
• 胡琴、琵琶、笛、角、芦管、胡笳(jiā) • 打击乐器:铜钹、拍板、节鼓、杖鼓、羽 藵鼓、棡(gāng)鼓、桴(fú)鼓、齐鼓、 担鼓、羯鼓、都(dōu)昙鼓、毛员鼓、答 腊鼓、鸡娄鼓……
五代时期在政治上虽然分裂割据, 但在文化方面却继续发展。隋唐时期的 音乐、舞蹈也有很高的成就。由于民族 关系密切及中外文化交流,当时中原地 区的音乐、舞蹈中融合了大量来自少数 民族和外国的成分。
隋唐音乐文化
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 隋唐时期的七部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风 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 奇葩。见于《教坊录》的唐大曲公有46个, 其中《霓裳羽衣舞》因其为唐玄宗所作,又 兼有清雅的风格,为世所称道。
第四章第一讲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589—960年)
宫廷音乐· 坐部伎、立部伎
• 立部伎人数较多(64-120),规模较大,坐部 伎(3-12)人数少,对表演技巧有更高的要求 。 • 坐部伎和立部伎分别以西凉乐和龟兹乐为 主,其中也有“唯《龙池》备用雅乐”, 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三
音乐机构
太常寺由政府 管辖。 大乐署与鼓吹 署隶属于太常寺。 大乐署监管雅 乐、部分宴乐、 对艺人的训练和 考核。 鼓吹署主管鼓 吹乐和部分宫廷 礼仪活动。
(589—960年)
教学设计
• 一、对学生作业及预习情况做了解 (20分钟) • 二、本节课内容知识点讲授(突出重 点(50分钟) • 三、学生对本节课难点的讨论 (30分钟) • 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 • (50分钟)
教学要点
• 教学重点:唐代宫廷音乐的发展内容
• 教学难点:唐代音乐机构的理解
• 1、书写作业:整理唐代宫廷音乐的内容 • 2、知识拓展: • (1)查阅音乐作品《亲王破阵乐》的创作背 景和音乐故事 • (2)了解李隆基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与贡献 • 3、预习作业:唐代歌舞戏的发展
文康伎(即礼毕) 高丽伎
宫廷音乐· 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 国伎:即西凉伎,泛指流行于甘肃一带的 音乐。南北朝时,这一地区曾先后建立后 凉、西凉、北凉政权,它位于中西交通的 枢纽地带,是汉族乐舞与龟兹乐舞相结合 的产物。 • 清商伎:又名清乐,是汉族传统的民间音 乐。公元589年,隋平陈,获南朝宋、齐旧 乐,隋炀帝时改称清乐。
教学内容一
概
述
• 唐袭隋制 • 大唐统治近300年,尤其唐太宗的“贞观之 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 ,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经济繁荣、社会 富裕,使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 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为文化艺术的高度 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 的发展条件,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空前提高 ,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 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突破。
中国音乐发展简史--ppt课件
PPT课件
48
• 戏曲音乐中京剧的形成影响及于全国,出现了程长庚、 谭鑫培以及后来的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一代名 优。
PPT课件
49
• 民族器乐则以民间出现各种器乐演奏的社团为特点, 如“天韵社”,“大同乐会”等等。这反映出民族器 乐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民间活动基础。这种民族音乐民 间活动的特点造就出许多卓越的民间艺人,其中华彦 钧(瞎子阿炳)就是杰出的代表。
PPT课件
21
府中重要的 音乐家李延 年
PPT课件
22
相和歌
• 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 和,执节者歌。“其特点是 歌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 乐器相应和,并由此而得名。
• 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与 舞蹈相结合,成为一种有器 乐、歌唱与舞蹈相配合的大 型演出形式,被称为 大曲 或称 相和大曲
PPT课件
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 • 兴旺发达:西汉武帝时期。 • “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
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 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PPT课件
20
乐府的兴旺发达是在西汉武帝时期。此时的乐府较多地 担负了搜集民间歌谣的职司,汉武帝时的乐府曾“采诗 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 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它不仅将广搜民间歌谣的采诗 之风加以发展,并由此而呈现出更加兴旺发达的趋势。 西汉乐府规模达到过1000余人。其中各类乐人分工精细, 除演奏员外,还包括了乐器制造的工匠
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 三位一体的乐舞,其中歌 唱和舞蹈具有重要地位, 节奏因素较为突出。
距今约5000余年、有舞蹈图象的孙家寨彩陶盆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589960年
教学内容一
概
述
• 唐袭隋制 • 大唐统治近300年,尤其唐太宗的“贞观之 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的100多年间 ,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经济繁荣、社会 富裕,使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 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为文化艺术的高度 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 的发展条件,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空前提高 ,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 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突破。
宫廷音乐· 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 高丽伎:古代朝鲜的乐舞。位于今朝鲜境内 。公元436年,北魏征服北燕,获高丽伎, 即传入中原地区。 • 天竺伎:古代印度的乐舞。4世纪中叶,东 晋十六国前凉政权时传入。 • 安国伎:中亚古国的乐舞。位于今乌兹别 克布哈拉一带。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北燕 时得其乐,传入中原地区。
教学内容二
宫廷音乐
• 隋唐宫廷燕乐集中的反映了这一时期音乐 文化的最高成就。是以中国原有的音乐和 汉魏以来陆续传入的西域各族音乐和外国 音乐为基础的。 • 燕乐,又称“宴乐”,讌乐即宴饮之乐, 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强盛的隋唐帝国,需要有与之相称的宫廷 音乐规模,因此,建立起七部乐、九部乐 、十部乐和坐部伎、立部伎。
宫廷音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以下名称均引自原文献。“乐”即“伎”。红色字体为新增加的乐部,蓝色 字体为去除的乐部。)
隋“七部乐”
隋“九部乐”ຫໍສະໝຸດ 唐“九部乐”宴乐唐“十部乐”
宴乐 清商乐 西凉乐 高昌乐 龟兹乐 疏勒乐 康国乐 安国乐 天竺乐 高丽乐
清乐(即清商伎) 清乐 国伎(即西凉伎) 西凉伎 清商伎 高丽伎 天竺伎 安国伎 龟兹伎 龟兹伎 天竺伎 康国伎 疏勒伎 安国伎 礼毕 西凉 龟兹 天竺 康国 疏勒 安国 高丽 去除“礼毕”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1)
第二节 宫廷燕乐——二部伎
❖ 坐、立部伎的表演特色。
立部伎规模大,人数多,最少64人,多达180人场面宏伟,伴以擂鼓,气势磅礴; 坐部伎最多12人,少至3人,幽雅抒情,表现细腻,注重个人技巧。
历史背景
4、文学与艺术大发展。诗歌、散文、小说(传奇)、音乐、舞蹈、雕塑、绘
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均出现伟大的创造。 《全唐诗》收录了诗人2200多位,诗作48900余首,其中七言律诗为唐代首创。;
初唐四杰、王维(田园派)、岑参(边塞派)、李白、杜甫、白居易; 陈子昂、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师说》、《马说》、《永州八记》; 传奇小说《南柯太守》、《长恨歌》、《莺莺传》、《柳毅传》; 雕塑多以宗教为题材,并赋予现实生活气息。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北燕时得其乐,传入中原地区。
❖ 龟兹伎,古龟兹国的音乐,位于今新疆库车一带,乃胡乐诸部之首。
“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
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
——《旧唐书·音乐志》
❖ 文康伎,又名礼毕。这是汉族的一种面具舞。
西晋太尉庾亮的谥(shi)号文康。其死后,家伎戴上他的假面跳舞追思, 故称文康伎。
昭陵六骏; 展子虔(qian)的《游春图》(今存最早的山水画)、李思训、王维的山水画、
阎立本(《历代帝王像》、《步辇图》)、吴道子的人物画; 书法纳入吏部的选拔官员的考试中,出现初唐的虞世南、欧阳询(欧体)、褚遂
良,盛唐的颜真卿(颜体),晚唐的柳公权(柳体);孙过庭的《书谱》
第一节 概述[1]
❖ 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结束了从东汉末年以来长达三个多世纪 的分裂割据局面。自此,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历史潮流, 音乐文化的发展进入辉煌阶段。开放性的文化政策,在客观上使中国封 建社会的音乐文化朝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世界性规模发展,其历史意义 不容低估.
隋唐音乐的发展及其特征
隋唐音乐的发展及其特征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公元581——960年)——各个音乐领域的综合发展时期一.社会概况公元前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使魏晋时期以来国家战乱、动荡不安以及大面积分裂的局面得以结束。
至此,人民开始逐步恢复安定的生活状态,从事生产劳动,一切都在顺利进行。
可当时在大一统的表面下还隐藏着许多割据势力战争的暗流,又由于隋炀帝的奢侈、暴政,使得人民对他产生反抗情绪,所以最终使隋炀帝的隋王朝葬送于隋末农民起义中,至此,隋朝灭亡。
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政权,举国欢庆,人民的生产生活、政治以及经济的发展进入到空前阶段,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和稳定。
特别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期间,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等。
再者,与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交流大大加深,从而出现了具有民族风格的曲子、变文和燕乐等这个时期所特有的艺术结晶。
正因为拥有了丰富的音乐内容和实践经验,所以在乐律和乐谱的研究领域中出现了新的进展,公尺谱和琴曲减字谱等。
在乐器和器乐方面,对其演奏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也成为当时的一个亮点。
根据等级制度,创建了一系列的音乐机构,分担着不同的任务。
安史之乱过后,统治阶级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一些有着现实主义思想的文学家和理论随之诞生。
二.曲子、变文和燕乐l 曲子与魏晋时期的相和歌和清商乐一样,曲子也是经过民间的发展,然后被专业人员加工而形成的。
“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王灼《碧鸡漫志》可见,曲子是始于隋朝,包括一些山歌、巷里歌谣和小曲,在唐朝时期,曲子得到更大发展。
曲子词(曲子的歌词)在这一时期也备受关注,在今后得到延续变为抒情诗。
曲子也可以作为在城市里面流行的歌曲,称之为“小曲”。
内容是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的歌曲,这种形式是在山歌流入城镇后,经一些人们加工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
曲子能够在民间广为流传,原因是曲调新颖、节奏欢快、琅琅上口、歌词通俗。
中国工艺美术史六章隋唐五代ppt
唐代金银器的形制同西方多有联系,如胡瓶、八曲长杯、 高足杯、把杯等。此外还消失了不少设计奇妙的金银器,如 名为“香球”银薰炉。
狩猎纹银高足杯
葡萄花鸟纹银薰炉〔香球〕
唐代金银器的装饰题材多样。人物、飞禽、走兽、龙鱼、 蜂蝶、花卉、树石、几何及生活场景几乎一应俱全。由于对 外文化沟通频繁,具有西方情调的图案屡见不鲜。
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进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来看,唐代起,就脱离了商、 周和汉、魏、六朝以来的那种古朴的特色,而具有近代装饰 风貌的根本特色——华美华美。
2、从工艺美术的题材内容来看,原始社会以几何纹样为 主,到商周以至六朝,装饰纹样以动物纹为主,自唐代开头, 大量承受了花草等植物纹样(卷草纹最盛),这也从侧面反映 了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
唐镜的图案骨格大体分五种:1、对称式 2、散点 式 3、单独式 4、旋转式 5、满花式(160)
“千秋”葵花铜镜
宝相花纹菱花铜镜
金银平脱鸾鸟衔绶纹铜镜
第五节 结语
此期工艺美术的主体是唐代的作品,因此风格归纳也根本 以唐为重。〔p165-p167〕
唐代是我国工艺美术进展历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之一。究 其缘由,可归纳为:1、经济的高度兴旺 2、自信和开放的 政策 3、中外工艺美术生产的沟通 4、工艺美术生产在传统 根底上的进展。
3、唐代的特色陶瓷有哪些?其代表性窑名是什么?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长沙窑彩绘瓷、西窑东窑唐三彩
论述: 1、联系具体工艺美术生产,论述唐代中西文化沟通的进展对于当时工艺美术的影
响。
一、唐代的整体社会环境成为期间工艺美术生产进展的根底: a、社会特征分析; b、对外沟通进展〔p165)
二、具体影响: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ppt
五代时期在政治上虽然分裂割据,但在文化方面却继续 发展。
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也有很高的成就。由于民族关系 密切及中外文化交流,当时中原地区的音乐、舞蹈中融合了大 量来自少数民族和外国的成份。唐王朝的宫廷舞蹈 更 是 表现了 万国来仪的气度,民间舞蹈也同样不逊色。大量的诗歌反映出 当时歌舞的活跃局面。
4、《六幺》、《凉州》、《后庭花》、《水调》、《甘
州- 》
10
现- 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 骆驼平台上的表演——三彩 骆驼载乐俑
• 1957年出土于西安鲜于庭诲 墓,
• 驼背平台上的乐俑头戴软巾 ,足穿短靴,貌似西域人。
• 中间站立一人为歌唱者。 • 四周坐着4位。一为弹琵琶,
一为吹奏竖笛类乐器者,另 外两个姿态相同,双手抬至 胸部正欲下拍,可能是击鼓 。除琵琶外其它三件乐器均 失。这类演奏形式是丝绸之 路音乐活动的反映。
-
27
-
28
•
柘枝为西域古城名,在今中亚
江布林一带。《柘枝舞》从西域传入中原。
原为女子独舞,头戴绣花卷边虚帽,帽上施
以珍珠,缀以金铃。身穿薄透紫罗衫,纤腰
窄袖,身垂银蔓花钿,脚穿锦靴。即将结束
时,有深深的下腰动作。
• 《柘枝舞》在中原广泛流传后,出现了专门 的柘枝伎,并由独舞发展成双人舞。
• 《柘枝舞》与今新疆流行的《手鼓舞》有许 多相似之处。
-
29
是唐代汉族舞蹈,是唐玄宗早期宠妃梅妃 的成名舞蹈。已失传。《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 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 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自如。
唐玄宗曾当着诸王面称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 鸿舞》,一座光辉”。
-
23
隋唐五代的音乐(589—960年)
隋唐五代的音乐(589—960年)宫廷音乐机构隋唐时期为了适应宫廷音乐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建立起由政府管辖和宫廷管辖两个不同体系的音乐机构,乐工达数万人,规模宏大,分工细致,属历代之冠。
太常寺是隋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由太长卿主管。
属太常寺(简称太常)管辖的音乐机构有大乐署、鼓吹署,而属宫廷管辖的有教坊和梨园。
大乐署是唐代管辖雅乐和燕乐的音乐机构,且负责对女子乐工的训练与考核。
它是太常寺所管辖的音乐机构之一。
鼓吹署是太常寺下属的另一音乐机构,专管仪仗中的鼓吹音乐,其规模从数百人至千人。
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并演出的机构,在隋代便已设立(《隋书〃音乐志》)。
到了唐初,在宫中设立内教坊,但归太常寺管理。
到了唐开元二年(714),除宫廷内教坊外,又在宫外设立了左、右二教坊,此后宫中派教坊使管理,不再辖署太常寺。
在唐代教坊有五处:宫廷内教坊、西京的左、右教坊、东京的左、右教坊。
唐全盛时,教坊有乐工近两千人。
在五处教坊中宫廷的乐工技术最为全面,宫外的左教坊善舞,右教坊善歌。
梨园,是专门演习法曲的机构。
法曲是一种有歌、舞、有乐器演奏的精致歌舞曲,需要有精湛的技艺,它是宫廷音乐艺术精华最集中的地方。
唐代梨园有三个:宫廷有一处,也是最重要的梨园,有男艺人三百,女艺人数百名。
第二个梨园在西京,属西京太常寺管辖的“太常梨园别教院”,演习法曲,并担任新作品排练,人数约一千人左右。
第三个梨园是东京洛阳太常寺管辖的“梨园新院”,表演范围较广,约有一千五百人。
梨园创立于开元二年(714),至代宗大历十四年(779)解散,历时65年。
这反映了唐代音乐有兴盛趋衰落的过程(《新唐书〃礼乐志》)。
隋唐的多种音乐机构对音乐人才的选拔、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推广、音乐技术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宫廷音乐隋唐时期,宫廷音乐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已达到十分繁荣的地步,重要的形式有: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法曲、大曲等等。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ppt课件
论·隋文帝》
——王夫之《读通鉴
贞观之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一、隋朝兴亡
隋
隋
文炀帝帝杨杨坚
广
兴建大运河 营建洛阳 三伐高句丽
581年, 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
589年, 统一南北 结束分裂
唐 高 祖 李 渊
618年, 长安称帝 建立唐朝
一.隋朝兴亡: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3)影响:这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 藩镇之间、藩镇与中央之间不断争战,严重削弱了唐朝统治, 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3.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2)概况: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907年,朱温废唐称 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
4.唐朝的衰亡:
——隋·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
1.根本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伐高丽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2若.直无接水原殿因龙:舟隋炀事帝,的共残禹暴论统功治,不民较不多聊。生,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二.唐朝的统治与民族交融: (一)唐前期的统治:1.政治:出现盛世局面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三:天下转漕(水上粮食运输),仰此一渠。……北 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皮日休 材料四:运河在隋代的开通关系到其后千余年间政治文化 (巩固统一)、物质文化(物资交流)、精神文化(新文 化、新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
方式3:册封
(3)吐蕃: ①太宗:文成公主入藏 ②穆宗:唐蕃会盟
最新隋唐音乐的发展及其特征
隋唐音乐的发展及其特征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公元581——960年)——各个音乐领域的综合发展时期一.社会概况公元前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使魏晋时期以来国家战乱、动荡不安以及大面积分裂的局面得以结束。
至此,人民开始逐步恢复安定的生活状态,从事生产劳动,一切都在顺利进行。
可当时在大一统的表面下还隐藏着许多割据势力战争的暗流,又由于隋炀帝的奢侈、暴政,使得人民对他产生反抗情绪,所以最终使隋炀帝的隋王朝葬送于隋末农民起义中,至此,隋朝灭亡。
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政权,举国欢庆,人民的生产生活、政治以及经济的发展进入到空前阶段,国家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和稳定。
特别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期间,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如: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等。
再者,与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交流大大加深,从而出现了具有民族风格的曲子、变文和燕乐等这个时期所特有的艺术结晶。
正因为拥有了丰富的音乐内容和实践经验,所以在乐律和乐谱的研究领域中出现了新的进展,公尺谱和琴曲减字谱等。
在乐器和器乐方面,对其演奏技术的变革和创新也成为当时的一个亮点。
根据等级制度,创建了一系列的音乐机构,分担着不同的任务。
安史之乱过后,统治阶级内部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一些有着现实主义思想的文学家和理论随之诞生。
二.曲子、变文和燕乐l 曲子与魏晋时期的相和歌和清商乐一样,曲子也是经过民间的发展,然后被专业人员加工而形成的。
“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王灼《碧鸡漫志》可见,曲子是始于隋朝,包括一些山歌、巷里歌谣和小曲,在唐朝时期,曲子得到更大发展。
曲子词(曲子的歌词)在这一时期也备受关注,在今后得到延续变为抒情诗。
曲子也可以作为在城市里面流行的歌曲,称之为“小曲”。
内容是城镇居民日常生活的歌曲,这种形式是在山歌流入城镇后,经一些人们加工改编而成的艺术歌曲。
曲子能够在民间广为流传,原因是曲调新颖、节奏欢快、琅琅上口、歌词通俗。
第五讲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四、隋唐时期的重要人物介绍
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家被称为“乐工”,但其地位十分卑贱,是专 门供统治阶级享乐而服务的职业。我国古代历史上“乐工”的来源有: 乐工世家; 西域流浪艺人; 民间优秀音声人; 当官员犯罪被流放,家属归为乐户等等。
隋唐时期的著名音乐家有万宝常、郑译、永新、李龟年等。
唐代螺田五弦琵琶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发展五代顾闳中所画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描绘的管乐合奏场面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四音乐理论的发展隋唐时期虽然没有出现专门的音乐美学论著但是有关音乐本体的专门著述却空前增多
第五讲 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
公元581年——公元937年
一、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特点
(一)宫廷燕乐
2、《送元二 使安西》谱曲而成。此诗表达了深切的惜别之情,影响颇大。 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因此又名《渭城曲》、《阳 关曲》。
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特点
(六)俗讲与变文
俗讲是唐代佛教寺院里的一种通俗讲唱,将讲与唱的方式相结合, 以宣传佛教经义。
以演出形式为划分的坐、立部伎是继九、十部乐后出现的,是民族 音乐真正融合的产物。他们演奏的大多为唐代的创作乐舞,一共有14曲。
坐部伎:3—12人;演奏6曲;幽雅抒情,表现细腻,更为注重个人技巧
立部伎:64—180人;演奏8曲;场面宏伟,伴以擂鼓,气势磅礴
隋唐时期的传统音乐文化特点
《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是创作于初唐时期的宫廷燕乐中的一部著名乐舞,是
隋唐五代PPT课件
• 唐代是一个文学艺术成就非常高的时 代。诗、书、画、歌舞,以及具有鲜 明时代特色的各门类艺术,都得到了 长足发展。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非常发 达,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 器、木工等,都远远超过了前代。唐 代的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 金时代,清新活泼,富丽丰满的艺术 风格,流传至今。
•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 的时代之一。唐朝是封建帝国的鼎盛时期,经 济发达,文化繁荣,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对内对外的商品贸易非常繁荣,城市生活 繁华,现世思想占据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追 求现世的幸福。文坛上出现“盛唐气象”。唐 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之后出现的又一鼎盛局 面,史称“强汉盛唐”。
• 五代十国(907~960年),一般是指介于唐 宋之间的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自黄巢起义后, 唐朝名存实亡,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907 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时期。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 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指前蜀、 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 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十国只 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关 于五代十国的理解,狭义为五代十国本身, 广义上则一般以此代指这一历史时期。
• 唐三彩种类很多,有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 文具、家具、房屋等。较为出色和世人喜爱的是马俑、 人物俑。马俑有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人物造型有妇 女、文官、武将、胡人、天王等。
• 此瓶1957年出土于 陕西西安市隋代李 静训墓中,白胎白 釉,胎质纯净细腻, 釉色光亮温润,有 细小的冰裂纹。这 件白瓷形体秀美, 线条洗练,富有时 代特征。尤其是一 瓶双腹之设计,独 具风格,令人耳目 一新,是古代瓷酒 器中的珍品。
中国音乐发展史ppt课件
梨园《同光十三绝》
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其中歌唱占了较重的分量承隋唐曲子词发展的遗绪,宋代词调音乐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这种长短句的歌唱文学体裁可以分为引、慢、近、拍、令等等词牌形式。在填词的手法上已经有了“摊破”、“减字”、“偷声”等。作品多表达了作者关怀祖国人民的心情,描绘出清幽悲凉的意境,如《古怨》、《扬州慢》、《鬲溪梅令》、《杏花天影》等等。宋代的古琴音乐以郭楚望的代表作《潇湘水云》开古琴流派之先河。作品表现了作者爱恋祖国山河的盎然意趣。 在弓弦乐器的发展长河中,宋代出现了“马尾胡琴”的记载。到了元代,民族乐器三弦的出现值得注意。
西周、东周时期
《伯牙弹琴图》元代王振鹏绘
秦汉时期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的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也集中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汉代主要的歌曲形式是相和歌。它从最初的“一人唱,三人和”的清唱,渐次发展为有丝、竹乐器伴奏的“相和大曲”,并且具“艳——趋——乱”的曲体结构,它对隋唐时的歌舞大曲有着重要影响。 汉代在西北边疆兴起了鼓吹乐。它以不同编制的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构成多种鼓吹形式,如横吹、骑吹、黄门鼓吹等等。在汉代还有“百戏”出现,它是将歌舞、杂技、角抵(相扑)合在一起表演的节目。
明清时期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乾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爽直酣畅的马调;以俞秀山为代表的秀丽柔婉的俞调这三个重要流派。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一.宫廷音乐
1.宫廷雅乐 1.宫廷雅乐
隋——开皇乐议——只用“黄钟”一宫 ——开皇乐议 开皇乐议——只用 黄钟” 只用“ 实质:是在音乐领域内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场 实质: 历史大辩论。 历史大辩论。 经过:颜之推 经过: 齐树
牛弘 何妥——李谔 何妥——李谔 集中人物: 郑译 ——七声、十二律旋相为宫 集中人物: ——七声、 七声 苏夔——五声 苏夔——五声,不用变徵和变宫两种调式 五声, 何妥——只用清商三调 何妥——只用清商三调
七 部 乐 与 九 部 乐
唐 朝 的
高 昌 伎 疏 勒 伎 康 国 伎 文 康 伎 (礼 毕 ) 龟 兹 伎 安 国 伎 天 竺 伎 高 丽 伎 清 商 伎 (清 乐 ) 国 伎 燕 乐
九 部 乐 与 十 部 乐
坐 《小 破 阵 乐 》 《 龙 池 乐 》 《鸟 歌 万 岁 乐 》 《 天 授 乐 》 《长 寿 乐 》 《燕 乐 》 部 伎 ( ) 6 6
2.软舞与健舞: 2.软舞与健舞: 软舞与健舞
软舞:动作比较舒缓、安详、温婉,表情比较细腻。 软舞:动作比较舒缓、安详、温婉,表情比较细腻。 健舞: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 健舞:动作比较爽朗、快捷、刚健。
3.法曲: 3.法曲: 法曲
纯器乐形式,其中或有歌唱部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 纯器乐形式,其中或有歌唱部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 响乐。 响乐。
2、《教坊记》 教坊记》 唐代开元年间崔令钦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 度和轶闻的著作。全书共分28条目 条目。 度和轶闻的著作。全书共分28条目。是研究唐教坊 最便利的史料。 最便利的史料。 3、《羯鼓录》 羯鼓录》 唐代南卓著,成书于大中二年(848)。这是一 )。这是一 唐代南卓著,成书于大中二年(848)。 部关于羯鼓的专门性著作,记载了羯鼓的由来、 部关于羯鼓的专门性著作,记载了羯鼓的由来、羯 鼓名手以及有关轶事。末尾有128首羯鼓曲名 首羯鼓曲名, 鼓名手以及有关轶事。末尾有128首羯鼓曲名,对于 认识羯鼓在唐朝器乐中的地位很有参考价值。 认识羯鼓在唐朝器乐中的地位很有参考价值。
隋唐五代音乐(公元581~960年)
法 曲
• 唐代大型丝竹乐的演奏形式,因用于佛教
法会得名。可能是一种纯器乐演奏形式。 同一作品,如《霓裳羽衣曲》有“大曲” 和“法曲”不同形式之区分。 “玄宗既知 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 教于梨园。”(《新唐书· 礼乐志》)“法 曲”是我国器乐合奏艺术高度发展的时代 产物。
《阳关三叠》
• 减字谱:唐代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
革新创造的一种古琴记谱法。即用减笔字 划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 位上以及弹奏手法的标记,又称“音位谱” 或“手法谱”。 • 管色谱:属于唐代燕乐半字谱体系,是一 种用于笛子、筚篥、笙等吹管乐器的记谱 法。但是唐代的“管色谱”国内未见曲谱 实例。一般认为,它是宋代俗字谱的前身。
后、太子、亲王出行时的仪仗队。鼓吹署 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 仪活动。
音乐机构
• 教坊和梨园是由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 • 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 • 梨园是专习法曲、专搞器乐的组织。梨园
集中了全国一流的器乐人才,又称“皇帝 梨园弟子”。
燕乐大曲
• 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的含有
宫廷音乐
• 隋朝用国名和地名作为宫廷燕乐乐部的名
称。 • 隋“七部乐”:国伎(即西凉伎)、清商 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 文康伎(即礼毕) • 隋“九部乐”:增加康国伎、疏勒伎
• 唐初沿袭隋代旧制 • 唐“九部乐”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废除
礼毕,将“讌乐”列为诸部之首。 • 唐“十部乐”:贞观十六年,增加“高昌 伎”。 • 隋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 保留了各个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歌舞 特色。
《淮南子》载:“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而为六 十音。”《礼运》亦载:“五声六律十二管,还 相为宫也。”这是我国古代关于五音十二律“旋 相为宫”可得六十调的最初记载。 五旦七调:龟兹音乐家苏祗婆传入的龟兹宫调理 论。一般解释,“五旦七声”即在五种不同调高 (旦)上,各按七声音阶构成七种调式。每旦七 调,“五旦”共得三十五调(调式)。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ppt课件
开元盛世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
改革兵制
3、唐朝前期的民族关系如何?
(1)唐与突厥:唐太 宗击败东突厥,被尊为 “天可汗”; 唐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设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 府统辖天山南北
(2)唐与吐蕃:文成 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基 本停止了纷争
(3)犁的改进——曲辕犁:
国
五代十国(907-960)
背诵记忆: 唐朝是如何走向强盛的?
(3)影响:中央集权削弱;繁 镇割据局面出现;唐朝由盛转衰
2、唐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黄巢起义、朱温灭唐(标志)
3、唐灭亡后政权是如何演变的?
北方:黄河流域:后(梁唐晋汉周)——五代 南方:吴越、南唐等九个政权加北汉——十国
课堂总结
建立,统一;
隋朝
隋朝兴盛:仓库、洛阳城、大运河
①长直辕改为短曲辕——方便回转; ②加装犁评——可调节耕作深浅; ③改进犁壁——便于翻土
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提高
手工业: 唐三彩
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开明的民族政策
吐蕃:7世纪,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汉藏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长庆会盟),基本停止了纷争
靺鞨: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二、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建立: 统一:
618年,李渊,定都长安
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 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唐高祖李渊
2、唐朝前期出现了哪些鼎盛局面,其原因是什么?
唐太宗
武周 唐玄宗
鼎盛局面
原因
贞观之治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
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